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2024-04-22

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篇1: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再探析

叶显芳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理系,广西 柳州 545002)

[收稿日期]2010-09-02

[修改稿收稿日期]2010-09-27 [作者简介]叶显芳(1968—),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副教授,体育教育专业学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团队精神在企事业、学生、课程等方面体现的再探析,分析培养团队精神的主要模式,提出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团队精神;途径

Investigation of Team Spirit Training of College PE Teaching

YE Xian-fang(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2,China)Abstract:Utilizing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view, meanwhile investigating team spirit in enterprises as well as students and curriculu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patterns on how to develop team spirit and puts forward its approaches of college PE teaching.Key Words:college PE;team spirit;approach

团队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完成共同任务而紧密结合、相互高度依赖的组织。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其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控制等功能。

1.团队精神体现的现状 1.1企事业现状

建立高绩效的团队是所有进取型组织的期待,也是高绩效组织的基石,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团队合力的强大,体现在那种弥漫于企业中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比如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在选择人才时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而我们曾对企事业的从职人员进行过调查,针对品质重要性问题,有58.89%的人认为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显得格外重要。

1.2高职学生现状

职业学院的学生素质不能和本科高等学校相提并论,总体属于中下等水平,“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强烈的个性往往会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责任感不强,组织纪律性差、承受能力弱、团队合作精神较差等问题,职业素养在高职生身上的体现非常薄弱。

1.3体育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事业,形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团体精神。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贯彻对学生思想素质、意志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组织性、责任心和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目前体育教学中针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念意识上、教学方法手段上,常规课堂教学团队理论讲得多,实践操作做得少,针对性不够,在传授技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创设培养团队精神的情境,达不到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

1.4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2.体育活动在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

体育活动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竞赛的方式出现的,体育游戏、拓展训练更是培训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项目的成功必须依赖每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合作、统一行动,不断的灌输、磨练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现阶段团队精神培养的模式 3.1拓展训练模式

拓展训练通常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在使学生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心智,培养团队精神,其主要的目标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的心理品质,很多高职院校将拓展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式。但拓展训练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作用略显不足,体育教学中必须将其教材化,经过教材化的拓展训练应该是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导引, 以心理挑战、团队协作为重点,以增强体质、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

3.2游戏训练模式

团队游戏是培训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游戏练习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种教学手段,挖掘体育课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因素,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传统的游戏练习,除强调锻炼身体的作用外,很少将其联系到企业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上,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组织机构,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经过不断灌输、磨练,沟通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运用所掌握的技

能相互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3 比赛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比赛和组织各类项目的比赛培养高职生的团队精神,比赛过程中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和组织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分工合作等经历,给予高职生明确的意识,团队合力的强大,才是取得胜利的要素。

4.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 4.1课内教学

在体育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融入团队精神培养的内容,让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4.1.1整理队伍和准备活动中的团队精神训练

传统的课堂整理队伍时大多数都是学生按高低队列进行排列,由体育委员或值日生整理队伍,学生已习以为常,如能改变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列队,由各团队负责人整理检查,反馈,既快速又整齐,如能将此活动纳入到学生的团队评价中,团队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更突显。

准备活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带做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根据学生人数,5-6人一个团队,带做准备活动,内容可以是慢跑、徒手操、游戏等,为确保效果,事前教师可组织带操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根据主教材内容,确定带操内容,明确任务、分工,主讲与协助,讲解与示范的配合,结束后及时进行讲评,讲评的内容以团队合作方面为主。

4.1.2运动技术学习中的团队精神训练

适时的团队引导训练。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团队精神出发,无论是技评、比赛,还是达标活动,在评价中应避免单纯评价个人技术和体能,应多加入一些既评价个人又强调团队在比赛中作用的成份。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技术后,可以进行分组的对墙垫球比赛,以每人一次对墙垫球个数计算,60个封顶,评出各组技术的好坏;篮球的三分钟投篮接力、传接球接力、技战术配合等;乒乓球的计时对推、小组比赛等,这样,团体中每个学生就会既要发挥个人的技术,也要相互辅导差生的技术。

体验式的团队训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战术后,可设置游戏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逐层递进,模式由教师主导,学生完成教师半主导,学生半思考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主要通过三个游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技术。

游戏1:找朋友

学生围成一圈沿逆(顺)时针慢跑,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数目立刻

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游戏延伸1:学生按1、2、3报数,记住自己的号数及观察别人的号数,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成员,了解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游戏延伸2:学生围成一圈沿逆(顺)时针慢跑,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3及3以内的某数时,被喊数的学生在三秒内在圈上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学生的团队角色,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的意识。

游戏2:夹球运球接力

分团队纵队排列,每个团队排头学生抱三个球。比赛开始后,排头队员夹两球以运球的方式向中线移动,当脚踏到中线后,再运球返回,将球交给本组的下一个队员(交接球和夹球方式自定),下一个队员出发,依次类推,先完成的队为胜。——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与同伴通力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

游戏3:自创游戏

将学生分成三个团队,每个团队一个篮球场,10个篮球,利用篮球和场地,用10分钟的时间,设计出一个含有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一个团队在接到任务以后,要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分工、沟通、合作,进而以成本最小、耗时最少、效益最大的方法完成任务,反映出创新对于工作效率改善的巨大创造力,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团队里相互沟通和合作的重大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能力。

团队讨论和评价:

A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B你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个人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C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4.2课外教学——课外健身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延伸的部分,学生团队精神也要通过课外健身活动进行培养和体现。

课外健身的团队训练。为适应未来职业体能的发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要植根每个高职生心中,为使每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终身受益,必须提高课外健身活动的面与度。可以宿舍或兴趣相近的学生为单位,组成健身团队,制定健身计划,确定健身目标,相互监督的方式,并最终将团队的练习效果纳入到体育考评成绩中。

组织竞赛的团队训练。职业教育的行动体系表明必须重视知识的运用,可组成以学生干部或体育骨干为龙头的竞赛组织团队,承办班级、专业、年级、系部等级别的各类体育的赛事,通过组织赛事和参加比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

5.培养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5.1时效性:团队精神的训练有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寻找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适当运用探究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时间和效果的双赢。

5.2准备性:有效的团队培养必须事先做好科学细致的分析准备,避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3倦怠性: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预防学生因模式不变无新意而产生的倦怠心理,预防学生产生应付意识,影响效果,必须强化思想意识,明确职业素养要求,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潜力,保持新鲜感。

5.4内耗冲突性:团队成员性格各异,素养参差不齐,在开展活动中往往会产生因见解不同而产生内耗冲突,其团队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让师生间、生生间的理解与信任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升华。

5.5评价性: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团队合作纳入体育课成绩的评价范围,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价,才能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卢俊,陈爱国.《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8-50.[2]石建忠.《模拟团队训练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52-153.[3]徐畅,吕明.《高职院校团队训练的策略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5-87.[4]张晓红.《高职院校学生团队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6):45-47.[5]章义伍.《如何打造高绩校团队》[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篇2: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合作是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思想或行为上相互协调配合的现象。生活实践证明,不能与他人合作的人是无法健康地生存的。提倡合作精神是在全球化21世纪今天的重要特征,也自然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教育命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在体育课土担起培养高中生合作精神之责任。

一、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养合作精神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精神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能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达成目标。同时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例如,在三大球类运动中,队员要密切合作,场上队员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表示一个战术。只有队友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二)培养合作精神是加强人际关系的基础。体育课的合作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育人的宗旨。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内容,学生在自自练的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合作精神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把合作精神渗透到体育课中,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才得以提高,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自的。因此合作精神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

二、培养合作精神的形式

体育运动需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体育课中,特别是在集体运动项目中,参与者之间的全力合作是运动顺利进行、取得良好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体育课中的合作形式有多种,有运动参与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个人与团体间的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合作,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情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形式表现也各不相同。在集体运动项目中,如篮球、排球、足球项目,一次成功的进攻,往往要通过同队数名队员的积极跑动,传球、掩护、投篮、射门等系列战术行为才能奏效。可见,合作精神是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与发展的一种精神。

三、培养合作精神的途径

(一)确定任务目标,激发合作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设立不同目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充分肯定,促进全组学生在练习中振奋精神,在心理上达到良好的状态而投人学习。即使学生勉强完成动作,也让学生用掌声或宫语激励同伴顽强拼搏,坚持到底。还可以表扬一部分同学的勇敢,表扬一个小组的齐心协力等,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位置,形成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二)改变学习形式,感受合作的乐趣。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合作的意识,就要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例如在队形上,我改变传统的四例横队,让学生不分个子高矮站成半圆形,在课堂上不断的进行队形的变换,加强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更有利于与教师的交流,与同伴合作。这样也使得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三)开展小组活动,激励学生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我在“合作跑练习”中这样设计:

这样教学设计凸显了开放性教学的思路,提高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求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探求新的练习方法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合作发展的空间。

四、组织比赛活动.内化学生合作的蕴涵

篇3: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新世纪全球一体化,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周围的人、社会和团队共同合作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致使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形成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物质生活的丰裕、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渐渐地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以“自我利益”为半径画个圈,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集体荣誉感缺乏,不懂得互相帮助。

2 准备充分,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环境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体育游戏中,针对现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课程中主要采用以两三个人或小组合作练习为主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主要是通过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例如游戏“绑腿跑”中,分别组织“三人四足”、“十人十一足”等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明精炼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如三人一组用两根绳子绑住脚,进行三人四足向前行走,接着又引导他们试着四个人一组进行四人五足向前行走,然后引导他们进行五人六足……最后看哪组的学生完成得既成功又出色。学生开始进行三个人一组时,效果很成功,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难度也在增大,如何合作就摆在了学生面前,通过协商游戏中学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的小组多次尝试也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再及时提示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能成功地完成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在游戏开始时,要屈膝半蹲各自相应的脚向后撤半步,游戏进行时大家要齐喊口令,团结协作,步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通过自我摸索、小组讨论,慢慢悟出了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合作氛围。

3 玩学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利用其独特的户外授课方式,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使学生身心放松,将“玩”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身心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身心健康快乐体育”的理念,因此,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引导和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3.1 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进行加速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交叉跑、跨步跳、弯道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游戏的方法就可改善这种局面,把加速跑练习设计成游戏“长短跑”。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每组排成一路纵队,依次报数,当我以各种方式说出一个口令时,该数字的主人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积极配合老师期待能叫到自己的号码,学生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师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任务。

3.2 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性格差异的存在,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在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性格内向平常也没有特殊体育项目兴趣的学生课堂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我不行,做不好的话别人会笑话我”的思想就会上升,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由于不是强项,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体育课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如何让同学们真正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呢?体育游戏弥补了以上所有空白。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的多人游戏,让学生互帮互助成功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要积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孩子。如游戏“齐眉棍”,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排成一排,将轻质塑料棍放在每个人的双手上,让小组成员全部将双手举到自己的眉头的位置,在保证每个人的手都在轻质塑料棍下面的情况下将轻质塑料棍完全水平的往下移动。一旦有人的手离开轻质塑料棍或轻质塑料棍没有水平往下移动,任务就算失败。游戏中每位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服从指挥,成功完成任务,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平日里躲在一旁的观众也积极参与进来,走到了游戏中间,找到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提高了参与团体活动的自信心。

3.3 合作进取,挖掘学生在团队中的创新精神

高职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跑、跳、投等专业技能,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例如拓展游戏“穿越雷阵”,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每次只能一名学生进入雷阵,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当踏到地雷,老师会叫停,踏雷者应按照原路返回,并换另一名同学继续进行,每一名进入者必须从起点开始,不能直接到达前一名学生触雷的地方,由于时间有限,在游戏过程中允许学生沟通交流,但不允许在道具上做永久性标记。游戏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突破常规思维模式。

4 结束语

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需要社会个体的团结协作,高职体育课在完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适时引入体育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找到学生在班级中的心理归属感和价值感,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摘要:高职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是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培养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课教学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具有先天的优势。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成了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过程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高职院校中适时开展的体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当中学会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对彼此之间的包容,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体育游戏,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洁.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2年21期.

[2]杭卫芬.展体育游戏魅力, 论团队合作精神[J].新课程体系, 2012年第9期.

[3]郭涛.运用体育游戏, 促进体育教学[J].考试周刊, 2011年第85期.

篇4: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一、体育精神内涵综述

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查阅,从1994年至今有关“体育精神”论述的论文或文章共有327篇,其中有关体育精神概念的描述和其内涵的分析的论文12篇(含博士论文一篇)。

在论文中有关体育精神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大都沿用“文化意识”“社会意识”“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体育意识、体育思维、体育价值观”和“ 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等相同术语、不同句式来阐述,可谓“换枪不换药”;还有些论文把体育精神当做熟知概念就其培养的重要性、模式、价值、作用等做了论述;唯有不同的是黄莉在她的博士论文《中华体育精神研究》中对体育精神的概念、内涵、价值趋向和价值标准等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指出体育精神的核心是超越。

笔者通过对体育精神内涵的分析,认为体育精神是人在体育运动中的思想表现,它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的意识的总和,它以体育为基础,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

二、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内容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把体育精神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总体任务之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开始重视人文体育素养的培养。体育精神作为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自然是人文素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某些心理欲望和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特殊的精神追求,起到陶冶人、美育人、塑造人的作用。

透过体育看体育,透过体育运动看体育精神。体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体育精神培养的过程。体育精神离不开体育运动,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体育精神在体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度应有新的不同的体现形式。

纵观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从体育强国强种到奥运战略再到全民健身这一过程,结合北京奥运会等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最近几年正从西方举办转到东方举办(主要在中国举办)和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汇碰撞相融这一现实,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以体育精神培养为主题的体育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三件事能特别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国民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一是出现战争,二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三是举办全民族持续关注的重大节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都应该属于举办全民族持续关注的重大节事。

这三届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开幕式入场仪式中,每当庞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后一个入场时,全场观众都会起立,群情激动,就连观看现场直播的电视观众也难以掩饰自豪和骄傲的情怀;还有赛场上的颁奖仪式,每当五星红旗伴随着威武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时,不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旁的朋友,无不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同样当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由于失误与奖牌无缘时,观众甚至比运动员更加伤心和无奈。所有这些镜头和场面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利益在我心中。

培养一技之长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体育教学应该把这一体育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到技能报国、技能兴邦上来。

2.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

前国家女子足球队队员刘爱玲为了比赛,母亲在临终前没能见到她一面。在亲情面前,刘爱玲想到的是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3月重登珠峰,最后有9人登上峰顶,让国际登山界瞠目结舌。运动员在这场登山活动中为什么能够成功?重要的是队员们登临世界屋脊的过程中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是民族和国家利益驱使他们战胜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把国旗插上了世界之巅。

目前,高职院校的独生子女占相当的比例,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是他们的缺点之一,体育教学应该更多地增设体育拓展课,开展“人椅”“齐心协力”“合力过桥”等类似游戏的拓展课,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队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Vocational Key Skills)之一。同样,团队合作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团队合作精神在球类团体项目中体现尤为突出。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打入前八名,在广州亚运会夺得冠军,2012年9月26日以一分险胜约旦夺得亚锦赛冠军,直接进入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前几年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除了引进了世界级球星外,更重要的是很好地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还有我们的团体项目龙舟如果没有队员的齐心协力和团结合作,是很难获得名次的。

长期在体育战线工作的同志有一个共识:从事集体项目的运动员的团结合作能力明显高于从事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有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团体协作能力明显不如非独生子女。目前,在独生子女占有一定比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应通过“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外,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开展橄榄球、手球、曲棍球、垒球等集体项目的教学。另外,学校应该购买相关体育拓展器材,建设室外体育拓展项目基地或场地,通过开展罐头鞋、有轨电车、求生、合力过桥、电网等拓展项目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顽强拼搏和敢于竞争精神endprint

20世纪50年代, 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无疑是让中国人骄傲的第一位世界冠军,他的豪言壮语“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形成了“乒乓精神”,曾激励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代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顽强拼搏, 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女排从1981年到1986年连续5年分别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洛杉矶奥运会、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号称“五连冠”。

从此“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鼓舞着年轻人奋发图强、建功立业。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华体育健儿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豪气,面对强手敢于竞争,表现出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让全社会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女子网球运动员郑洁、晏紫在四分之一比赛的决胜局以0∶3、2∶5落后,但她们坚定信心,绝不放弃,最后历时3个多小时以10∶8顽强逆转了强劲对手,留下一场艰苦卓绝、体现中国体育健儿精神和意志的经典战例;举重运动员陆永在关键时刻处变不惊,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沉着冷静,从容大度,以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夺取了一枚宝贵的大级别举重项目的金牌;射击运动员陈颖、柔道运动员佟文、跳水运动员陈若琳在比赛处于劣势时没有放弃对胜利的渴望,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扎实的技术后来居上,获得金牌,表现出不屈不挠、愈挫愈强的过硬作风和坚强意志。中国男子篮球队不畏强手,在与美国、西班牙、德国等世界强队的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顽强拼搏和敢于竞争的精神。

在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让学生参加一些体育竞技项目的比赛,无疑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的好方式。另外,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增设理论课,讲授中国体育史和体育文化、播放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等专题片、利用体育明星和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4.无私奉献精神

中国体育健儿自参加奥运会以来共获得201枚奥运金牌,金牌造就了体育明星,但体育明星背后却凝聚着无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为了荣誉和体育事业,运动员们放弃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有的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有的因项目需要,体重增加,体型变化,让她们牺牲了外在美;有的为了能在训练场、赛场上奋力拼搏一再推迟婚姻;有的带着伤病,只要能忍就不离开比赛和训练场地。有的教练为了不打乱训练周期, 他们经常放弃节假日,甚至长期离妻别子。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荣誉,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

当今经济社会,由于受金钱关系的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在改变,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无私奉献精神受到漠视。面对这一现实,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接受新事物快和掌握职业技能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把无私奉献精神贯穿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精神的培养过程中。

5.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

体育是一种游戏,任何游戏活动都有它既定的游戏规则。从大的方面说,中国最近几年举办的三届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在取得主办权时必须与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签订《主办城市合同》,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章程和规则,如北京奥运会所要遵守的是《奥林匹克宪章》,广州亚运会所要遵守的是《亚奥理事会章程和规则》,深圳大运会所要遵守的是《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规程》;从小的方面说,每一个体育项目不论是奥运项目还是非奥运项目,都有相关单项体育组织制定的竞赛规程。

在每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运动员誓词是:“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这些运动队的荣誉,以真正的运动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运动会各类运动的规则,致力于一种没有兴奋剂和毒品的运动”;裁判员的誓词是:“我以全体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正的态度执行我们在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职务,尊重并遵守运动会各类运动的规则”。我们从誓词里不难看出“遵守运动规则”是他们必须要做到的。另外,运动员要远离兴奋剂,这是每一位职业运动员的红线。

在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体育项目技术、技能时,要强调了解运动项目最新竞赛规则对从事该项运动的重要性。通过遵守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遵纪守法习惯和意识。

三、建议

1.体育精神的培养要和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其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身体锻炼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等。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体育运动的功能是增强人的体质和体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体育精神的培养应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它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将来毕业后在不同的职场取得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精神和职业核心能力在某些方面具有同工异曲之妙。

3.体育精神的培养应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体育精神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落脚点都是人,更具体地讲就是学生。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实践的最高产物,职业技能、特别是高技能是在实训和实践过程掌握的,二者都有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反复操练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精神的培养更有助于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国华,程其练,刘媛媛.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北京奥运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2]许湘岳,徐金寿.团队合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赵元吉,吴兆红,王凌云.现代学校体育: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健康教育的弘扬并行不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4]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体育与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篇5:浅谈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民族优秀文化的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自然科学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育教育不仅包括人类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烘托人文精神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中那些富有极强感染力的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现给学生,使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学生的品格、气质、修养和人生观,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如武术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武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中华武术,千百流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信念。学习广播操时,那催人奋进的激昂乐曲,充满青春活力的优美韵律,青春豪情的健美动作,不但使学生亲身体验“健、力、美”,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情?w,唤起了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人生的追求。

二、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不应仅仅是教学技能的施展,还应充满人情味。面对一个个生龙活虎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充满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课上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提倡同学间相互交流探讨、允许学生自主练习、自由组合、自我评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在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这正是萌发人文精神所需要的环境和土壤。

三、利用学科的交叉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让音乐带来快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配上一些动听的乐曲,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情操,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欣赏能力。

2、让英语走进体育课题。一些简练的口令,一些常用的术语、一些鼓励的评语,都可以用英语来完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融合。如跳高、跳远涉及到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科的整合,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1、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引导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去面对人生。

2、鼓励学生参加“健康加油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团体,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拼搏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善待别人,理解信任对方。

3、开辟“快乐体育园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既能生动、活泼、快乐地锻炼身体,又能在空虚欢乐的空间里开展个性,完善人格,感悟人生。

4、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野外活动,如春季郊游远足等。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那起伏的山峦,潺潺的溪流,茂密的深林,遍山的野花,构成一幅优美额图画。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此时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感情沸腾,心灵净化,理性升华,陶冶情操,对祖国的锦绣河山产生了无限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多渠道进行人文精神渗透

1、教师在语言、行为、气质、修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将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学生受教师耳渲目染的熏陶,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追求上必将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2、让体育器材更具人文色彩,如垫子的摆放可成圆形、三角形、梅花形、数字等;接力棒可做成五颜六色且带文字图案的纸筒;投掷器材可选用学生自制的带有特色的响铃球等。

3、通过体育素质教育的一些教学方法来渗透人文精神,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创造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篇6: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作者: 单位:

摘 要:一个人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强弱,在当前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除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以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体育课中通过各种集体练习和集体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关键词:体育课 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而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父母、祖父辈的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渐渐地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学校、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原因。(1)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薄弱。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奉献和牺牲精神,集体荣誉感淡薄,没有养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社会责任心。不懂得如何在共同的团体规范或游戏规则下与他人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难以形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骄不躁,谦虚为人的民主作风。

(2)集体活动难以开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很多学生只埋头忙自己的事,对集体活动没兴趣,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在一些活动的现场,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哪有闲心搞这个„„

(3)以自我为中心,孤独部落日趋庞大。这部分是由于个人英雄主义在作怪,“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在这一代独生子女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往往过分高估个人能力,过分强调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他人的长处,总显得有些不合群。还有一类学生性格安静,甚至有自闭倾向,希望与人交往,但总习惯于被动回应,严重缺乏社交能力,不懂得同学间的交往与合作。这些都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4)认识不足是关键。团队精神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表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出身身份等对团队精神的教育效果和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团队精神很重要或较重要,但存在着对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甚至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团队精神不承认个人利益、抹杀个性精神,有些人认为团队精神会令人吃亏,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他们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的提高,过于注于自己的学业,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二、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认真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融入团队合作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高尚的情躁,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自己的想法愿意找老师倾诉,所以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学生兴趣,让学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4.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5.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等因素,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学生,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哪?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我多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幫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6.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7.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多人绑腿赛、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8.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钟;杨团结;;浅析体育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才智;2012年07期

2、王宪杰;苏冠源;王健;;浅谈团队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24期

3、王景文;上海市小学体育课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06期

篇7:论体育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高美华

摘 要:体育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凝聚力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具有整合与凝聚作用。同时,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从文化中吸取养料。关键词:团队精神;运动团队;团队的精神培养

团队精神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以利益或事业目标为牵引,以效率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为主要途径梭镖笑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风貌。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面对一个团队来说,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其结果就会变得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团结不一定有力量。团队精神的含义及其概述

马克思说:“人首先是社会的,是属于社会这个大团体的一部分。”时代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1.1 团队精神的含义

团队是人的个体社会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各个社会团体内的重要体现。团队是个舶来词,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及团队、队伍。在1989年版的《辞海》中,团的释义是组织而成的集体,团体就是志趣相同的人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与团队对应惯用的词即为集体,团队精神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集体主义、集体精神。在我国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团队精神的含义是:以国家利益和团队成员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表现为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同个人主义根本对立,并与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根本不同,它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本文所说的团队精神主要是指在运动团队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取向。1.2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

1.2.1 爱国主义精神是团队精神的灵魂

团队精神中始终强调爱国主义和精神力量。人们常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更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我国各个层次的社会团体中都是必需的课程,往往是从小刚进入团体开始就接受的教育,运动团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氛围下,培养出他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大多数运动员具有服从大局观念和牺牲奉献精神。例如中国优秀的女排团队,女足团队,以及乒乓兵团等等,都体现了中国运动健儿的爱国主义精神。1.2.1 集体荣誉是团队精神的动力

团队精神强调集体的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必要时候,个人必须做出牺牲。牺牲精神,是个人实践集体主体原则的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整体,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道德品质。在运动团队中,集体勇于是团队成员的行动指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要求每个团队成员珍惜集体荣誉,视集体荣誉为生命。在每一次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齐心协力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为国争光。1.3 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基石

团队精神强调合作。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做到团结协调,协同一致,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团队精神》一书告诉了我们人多如何变得力量大,团结怎样才会有力量。有一则小故事:战国时,秦王问一个大臣:“秦国人比齐国人怎么样?”大臣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比,秦人不如齐国人;一国人比一国人,齐国人不如秦国人。”最后,秦王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齐国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小到一个队伍,大到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都需要协作精神。协同合作是现代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是一支优秀运动团队的需要素质。团队成员在才能上一般具有互补性,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在战术上配合,使之产生协同效应。2 团队精神的作用

团队精神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以利益或事业目标为牵引,以效率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为主要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风貌。

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凝聚力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是一支队伍成长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因此,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队良性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证。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必须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作为一个运动团队要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也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作为支撑。

团队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忠诚于团队、并以团队利益为重。二是体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彼此间相互尊重、宽容、信任、帮助、礼让、欣赏。三是体现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全心投入。四是体现在团队成员个人身上,表现为团队成员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技能、挖掘潜能、积极创新。3 团队精神的培养

长久以来,以传统权力思想为本的中国社会,更注重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发展到极致,集体主义的独特表象就显露出来了,它代表了团队。而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进而带动整个团队的兴趣爱好,以达到共同目标,将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团队成员对于所在团队有高度的认同感;二是从利益与需要为纽带;三是高度的合作意识;四是以追求集体成功为目的。它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凝聚作用,强烈的激励作用及有效的整合作用,而且对团队成员的个人心理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文化中吸取养料,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第二,要把干事业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第三,要把提高合作能力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重点;第四,要把强化团队领导的凝聚力作为团队精神的关键。

至此,我们要问,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团队的每个成员的力量应是越大越好,但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则更要强调团队成员的互补性与整体一致性。参考文献:

[1]汪全友.人民论证:时代需要“团队”精神[N].人民日报,2002,05 [2]孙海法.团队与国企管理[J].学术研究.1998,(6)

篇8: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风貌、感染力、号召力以及体育特色和水平的集中反映, 它是一种标志, 即体育的理想、体育的情操、体育的信念以及体育知识和体育道德的标志体。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风貌、体育的心态以及体育的风范等。奥林匹克精神就属于体育精神, 它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 必不甘堕落为禽兽, 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由此可见, 独立健全的人格对每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一般都是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教育。所谓人格教育就是对学生们的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协调, 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逐步提高完善, 归根结底人格教育就是对学生们心理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和教育。在我国历来重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 虽然说这种教育不能够直接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回报, 但是这种教育能够使孩子们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们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健全完善独立的人格。

(一) 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众所周知, 大学教育不单纯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 而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对学生们完整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完整人格最重要的特征是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都要完整, 彼此和谐。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能够将自身的知、行、意统一起来。完整的人格是心理健康最终的目标。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或者体育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教育以及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能够培养学生们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体育教师通过设计各种体育比赛, 能够使学生们在体育比赛中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遵守体育规则, 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并且使他们可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因此, 可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 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健康的标准:一是必须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在任何时候, 面对任何问题和事情都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二是能够认清自己, 对待自己要能够秉承客观实际的视角;三是要具有专注的精神, 对待所参加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能够专注, 同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我国, 大学体育教学是一种多功能的教学活动, 体育比赛和锻炼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为最终目的的。在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学生们的集体感、责任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因此, 可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们健康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格教育。

(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学生们的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对于一所好的高校不仅要搞好教育教学, 而且还要注重体育精神和学生们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 体育精神也是他们所必须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内容, 它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1.善于利用教材, 深挖教材与引导相结合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资源, 能够被选取的教材一定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基于教材, 从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理念出发, 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和体育精神,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教育以及体育精神的熏陶下, 能够培养学生们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引导学生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项体育锻炼和活动。以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身心特点, 结合大纲要求, 多设计一些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 能够使学生们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遵守体育规则, 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并且使他们可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

1.体育教学是人格魅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 大学生还处在心理不太成熟的重要时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心理、道德、理念、各项能力、性格和气质特征等个性心理特征还没有定型, 这就有较强的可塑造性。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健康的道德品质, 对于学生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陶冶情操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比赛和锻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彼此关心和和谐相处的体育精神, 进而可以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发展。

2.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 能够为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也是他们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是锻炼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 而且还可以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力, 增强自信心。这样内容是健康完整人格所必不可少的, 因此, 体育活动能够为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

四、结语

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本质上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开展体育教育, 培养体育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健康完整的人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 深挖教材与引导相结合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 进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

摘要: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它发自于人的内心, 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意识。体育精神作为一种体育意识, 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剑.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商情, 2009 (25) .

[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 2009 (15) .

[3]郭平, 李梅.浅论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4]陈正富.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04) .

上一篇: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下一篇:人燕情深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