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2024-04-11

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共6篇)

篇1: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毛泽东哲学思想 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杨信礼教授指出,()一文作为毛泽东最早的专门讲思想方法的著作,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

A.《反对本本主义》 B.《论十大关系》 C.《论持久战》 D.《矛盾论》

2.(),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写的决议中指出: “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3.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是在哪一年?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4.杨信礼教授指出,1937年4月至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

A.《辩证法唯物论》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战争论》

5.“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出自于毛泽东的()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 D.《矛盾论》

6.“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出自毛泽东的()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实践论》 C.《矛盾论》 D.《辩证法唯物论》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最一般的理论概括。C.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毛泽东非常重视哲学的研究、学习和运用。

2.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A.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的文学 D.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3.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现代化国防 D.原子能的研究

三、判断(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杨信礼教授指出,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正确 错误

2.杨信礼教授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不断发生和普通存在着一些违背实事求是的问题,既有主体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

正确 错误

3.杨信礼教授指出,延安整风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绝对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倾向,教育和训练了干部,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正确 错误

4.杨信礼教授指出,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以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 错误

5.杨信礼教授指出,主要矛盾是在众多矛盾中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正确 错误

6.《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指出,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

正确 错误

篇2: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学院:电光学院姓名:闫康俊学号:1004220241指导老师:唐恒照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总括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的著述,主要包括了对国内各阶层革命性的探讨,红色革命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分析,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特点总结,中国内战形式的剖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实践论与矛盾论等哲学理论的讲述。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

1924年国民革命的兴起和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等新情势,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基本问题——革命领导权、动力、对象、及革命前途等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出了这篇文章。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当时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最后将这些阶级划分为革命可团结的朋友,革命的敌人两部分。在本文中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附庸于帝国主义,代表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是我党必须坚决反对和斗争的;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的阶级,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同时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因此这个阶级也不是我党当时可团结的朋友;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要远远好于中产阶级,这个阶层数量众多,且倾向于革命,一旦战时,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小资产阶级也会被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是革命的中坚力量,这两个阶级在中国数量最为庞大,其深受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有着近乎完全的革命性,其中尤以工人农民为代表;游民无产者,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这一批人勇敢奋斗,如引导得法,亦可变成一种革命力量。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阶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后,毛泽东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毛泽东还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1926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白色恐怖,一些红色根据地的同志对革命前途或感到悲观或觉得渺茫。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与1928年10月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政治状况,指出当时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我们的革命敌人依然存在,因此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革命仍需进行。

在本文中,毛泽东客观的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过存在一方面得益于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影响,一方面也因为代表不同利益的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不能完全意义上听从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剿匪”行动。他提出我党我军要利用这些军阀之间的斗争,军阀互战时我们有策略地扩张,军阀和平时我们要收缩兵力,集中优势应对围剿。同时毛泽东指出了军事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提出要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以应对国民党的封锁,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这些策略使得红色政权的根据地能够在一次次的围剿打败敌人,保护革命果实。

三、《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读后感。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这样一个全面抗战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

“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的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在这段话中,毛泽东指出在抗战中我们的中坚力量依然是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我们要团结他们动员他们走向抗日的战线,同时他也指出在中华民族收到日寇入侵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我党不能沉迷旧见,此时应该抛弃前嫌,与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建立同盟关系,共同抗击侵略者。

“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这是毛泽东在本文中提出的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论述。他指出依靠一党一军的抗日战争必然会失败,只有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号召全民抗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应对日寇的入侵,最终打败敌人。历史证明这样的决策是成功的。

四、《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发表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马克思哲学分析。在本文中,毛泽东批评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等错误认知,指出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求知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在这段文字中深刻的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因行定知,先知后行,再以行验知的知行统一观念,并将这种观念成功地移接到党的领导,军事斗争,土地改革等多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篇3: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一、把握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党建思想提出和创立的特殊语境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在延安时期能够提出和创立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进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共产党建设问题是由特定的语境决定的。

陕甘宁边区特殊的“特区”地位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和创立党的建设思想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

从一九三七年一月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延安到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到达西柏坡, 毛泽东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年左右 (一九四七年三月到一九四八年二月, 为了粉碎国民党胡宗南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和党中央主动撤离了延安) 。在这十年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为毛泽东同志提出和建立党的建设思想提供了特殊的环境语境。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 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 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并决定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继续迅速北上, 一九三五年九月, 党中央毛泽东率领改编为“陕甘支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并于二十六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九月二十七日晚, 毛泽东在原榜罗小学校长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史称“榜罗镇会议”。会议按照毛泽东在哈达铺提出的到陕北去的行动计划并进一步研究红军落脚点问题之后, 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 这里所指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就是指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领导建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十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就把陕北作为党的根据地中心和中共中央所在地, 从而为红军长征胜利完成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找到了理想的落脚点。同时, 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约和束缚, 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暂时停止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直接围剿, 这就为毛泽东、党中央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赢得了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二、把握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的立足点是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一九三○年五月, 毛泽东同志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 这里的本本主义实际上就是指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决不是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 而是因为他的理论, 在我们的实践中, 在我们的斗争中, 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 (p111-112)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 那么, 他的结果, 不是机会主义, 便是盲动主义。”[2] (p112)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 (p115)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四点鲜明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所需要的具有指导性的思想理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和教条主义化, 理论的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必须多做调查研究, 了解和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把十月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为了进一步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克服主观主义, 树立全党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一九三七年的七月和八月, 毛泽东同志在到达陕北仅半年就先后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文章。从矛盾规律和认识论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毛泽东同志强调, 中国共产党在从事中国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依照中国革命的规律办事, 必须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 必须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 把“本本”与实践相结合。

一九三八年九月, 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的延安整风运动,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延安整风期间, 毛泽东同志为了进一步确立全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和学习观, 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章。至此, 经过十七年尤其是延安时期十年的探索和创新, 毛泽东同志及其中国共产党已经确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三、把握毛泽东延安时期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 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 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政治价值观是政党心理的核心, 是政党政治行为的基本要素, 是决定政党政治态度变化发展的重要动因, 是决定政党成员及其组织政治行为的重要因素, 政党的政治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政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要, 以及对政党成员的行为与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完善自己的政治价值观, 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具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确立的最早标志是党的“二大”上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即“建立劳农政权”和“渐次实现共产主义”, 然而, 中国共产党系统的政治价值观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创立的。

在延安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为人民服务》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

1.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最高宗旨。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论断已经蕴含了党的政治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普世价值观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和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 (p95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最高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一九三八年十月,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员的政治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指出, 八路军与新四军中的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 执行命令的模范, 遵守纪律的模范, 政治工作的模范, 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人民政府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应该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一九三九年发表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 毛泽东同志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向白求恩学习, 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2.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活的灵魂, 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和他领导我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中。也正是在延安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重要文章中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同时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一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党的性质、党的最高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 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

毛泽东同志及其党中央在延安的十年中,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两个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组织上的成熟到思想上的成熟, 党的建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党的七大为标志, 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指导思想, 使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实现了中国化。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十年是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共产党建设问题最重要和最有理论成果的时期,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从组织上的成熟到思想理论成熟的飞跃。

关键词: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党建思想,探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6:111-112.

[2]毛泽东选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6:112.

[3]毛泽东选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6:115.

篇4: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共创成长路计划”作为校本课程,其凸显辅导功能的课程理念,以关键能力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注重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性多元评价方式,以及参与体验式课程培训等特点,值得思想品德课程借鉴。

关 键 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共创成长路计划”;学习方式;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2-0045-04

为帮助香港初中生积极应对纷繁复杂的成长问题,构建健康统整的自我概念,改善生活状态,提升生命质素,2004年,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香港社会福利署、香港教育局及香港五所大学的专业学者组成研究小组,在充分观照香港社会文化特点和青少年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共同设计并开发“共创成长路:赛马会青少年培育计划”(简称“共创”)。自2005年起,“共创成长路计划”先后在香港二百八十多所中学实施,约有数十万初中学生因此受惠,其成效亦得到多项评估研究的肯定,成为近年来香港影响较大的德育研究项目之一。

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将该计划引入上海,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中学开展了“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2011年起,田家炳基金会与香港理工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在田家炳系列中学推广该计划,鼓励各地田家炳中学把该计划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以协助青少年正面成长。迄今为止,“共创”课程在大陆已经过两轮半实验,田家炳系列实验学校达到二十多个。此外,还有一些公益机构也在推广“共创”课程。

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笔者通过参与培训、观摩教学、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共创”课程的喜爱和期盼;授课教师(其中多数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认为“共创”计划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普遍感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而这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追求。为什么师生更认同 “共创”课程?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将“共创”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比较。

一、课程理念凸显“辅导”功能

“共创”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正面的角度看待青少年,引导青少年正面成长,发掘和处理青少年成长需要,培育和认同青少年的不同能力,帮助青少年建立起一系列健康的价值观和信仰,实现自身的全人发展。因此,其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7个“C”: ①确定自我并提升心理素质(CHARACTER);②培养自决、自我效能、抗逆能力和积极面对未来的信念(CONFIDENCE);③加强与健康成人的联系(CONNECTION);④提升社交、情绪管理、认知、采取行动和分辨是非的能力(COMPETENCE);⑤建立对他人的同情和爱护(COMPASSION);⑥提升参与、关怀社区的能力(CARING);⑦培养贡献社会的责任感(CONTRIBUTION)。 “共创”课程从性质上讲是一门活动型辅导课程,综合了心理学、德育、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通过体验式活动,为学生在学习方法、应付挫折、人际交往、情感冲突、青春期心理、择业定向等方面遇到的发展问题提供全面、综合的帮助与服务,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发智能,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并树立自信心。

由此可见,“共创”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和功能是辅导。通过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达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社会、道德性成长的作用。其辅导功能的实现路径是从学生需求出发,由内而外的。相比之下,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还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公民的需要、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社会发展对个人的需要等。其实现路径是从多元需求出发,自上而下、从外而内的。作为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其成长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应有之义,但辅导功能恰恰是本课程所缺失的。

二、课程内容以关键能力为主题

从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出发,“共创”课程有15个核心构念(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1)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关系;(2)社交能力;(3)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4)认知能力;(5)采取行动能力;(6)分辨是非能力;(7)自我效能感;(8)亲社会规范;(9)抗逆能力;(10)自决能力;(11)心灵质素;(12)明确及正面的身份;(13)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14)参与公益活动;(15)正面行动的认同。“共创”课程以15个核心构念为主题,以青少年的生活情境为话题,构建了七—九年级每级40个单元共120个单元,三年合计60个小时的培训课程体系。

笔者将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与“共创”课程进行了比较。表1节选“情绪”的相关内容。

以表1为例,两个课程都力图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思想品德课程三年一共3个课时,而“共创”课程多达15个课时。此外,“共创”课程还提供了调节情绪的相关训练,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所不具备的。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共创”课程的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程的部分内容几乎是重合的,尤其在认识自我、调节情绪、交往与沟通、明辨是非、培养亲社会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较高的重合度。而“共创”课程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涉猎的深度超过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从课程内容看,“共创”课程以关键能力为主题,深化了思想品德课程的部分内容。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适度深化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等教学深度,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学习方式注重活动体验

“共创”课程以心理学、社会学为依托,其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授课和以高危个人为对象的个别辅导。

团体辅导授课一般要求由两位及两位以上教师授课,其中一位是主讲教师,一位或多位是辅导教师。主讲教师由学科教师担任,多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辅导教师则由社工、学科教师等担任,其课堂角色主要是观察者、增能者和协调者。课堂采用活动体验式学习,基本流程是: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催化互动、自我探索与分享、引发领悟、整合经验、促进行动、彼此回馈、活动延伸和评估。以此构建安全、舒适的课室环境,让学生充分打开心灵,在分享交流和反思中建立自我认同感。教师作为其中平等的一员,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观,鼓励学生讲真话,重视倾听,重在体验,重在过程;另一方面,教师放下自身的桎梏,打开自己的心灵,参与分享成长的体会,这对教师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共创”教师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价值中立者或引导者,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反思、接纳、认同、内化主流价值观。

以高危个人为对象的个别辅导,主要针对有特殊问题和特殊需求的学生,由专业人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社交困难等心理障碍,引领学生主动适应发展危机,促进人格发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较而言,虽然新课程也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因而,其讲授和“灌输”的痕迹依旧明显。个别辅导则多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知识层面提优补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由班主任承担。在访谈中,同学们说:其实思想品德课和“共创”课程内容差不多,前者告诉我们正确的道理,但上课形式有时太单调,内容枯燥,还有一些内容不太懂也不感兴趣;“共创”课很轻松,不给我们标准答案,让我们主动思考,探讨该怎么做。我们很喜欢上“共创”课。这启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借鉴“共创”课程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和辅导教学方式。

四、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多元评价

“共创”课程评价有三个层面: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成长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有第三方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专家团队专门为课程设计了13种评价工具:客观成效评估、主观成效评估、过程评估、中期评估、质性评估(含学生焦点小组、导师焦点小组、导师深入访谈、个案研究、学生记录、学生作品)、“个人概念”评估等。

以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为例,表2是某校三年内对学生构念能力和综合指标的前后测试检验结果。

根据表2,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通过课程实施,学生的正面成长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表现为综合性显著提升。调查显示,各项目学校学生对“共创”计划的满意度达到98%左右。学生在课堂上最直观的感受是“非常快乐”“让我更有自信了”“诉说自己的心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接近了许多”“促进同学、家长、师生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和学生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都感受到共同成长的快乐。此外,“共创”课堂拥有辅导教师的课堂记录表,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依据;每一位学生有成长拼图、心灵寄语等资料,成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重要内容,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资源。家长也参与评价,如有家长说:15项关键能力的培养,突破了我以分数为生命线的家教观念,让我认识到孩子的全面成长、全人发展才是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虽然也强调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但在实际中,考试评价所占比重过大,其它过程性评价缺乏支撑。纸笔测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知、情、意、行的道德发展,这也是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评价屡遭诟病之处。“共创”课程这种全方位、过程性、多元性、基于情境的真实评价,值得思想品德课程借鉴。

五、课程培训注重参与体验

“共创”课程实施前,准导师均要参加一项20个学时的培训课程。此外,每一学期提供2次集中培训机会,每次培训20个学时。培训内容为:(1)了解青少年发展的本质及相关课题,培养准导师对青少年发展的正面态度;(2)了解青少年正面发展的本质,包括基本概念、相关计划及研究;(3)熟悉“共创成长路计划”的本质,包括基本理念、设计、推行及评估;(4)理解“共创成长路计划”培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全课程及核心课程;(5)掌握有助于成功推行培训活动的态度、知识与技巧;(6)为参加者建立互助网络。表3选取了部分培训内容。

“共创”课程培训主要采用参与体验式培训,类似于教师接受团体辅导。培训方式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肢体上的挑战、游戏、仿真练习、组织练习、分享时间、有指引的冥想、有组织的互动等。在培训中,受训教师打开自己的心灵,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真实的体验中产生有意义、相关的洞见,并掌握组织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此外,“共创”课程培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记录培训过程,二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以便组织者更好地反思和改进培训工作。

相比而言,思想品德课程常见的培训方式有听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识培训和教学培训。而教学培训基本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培训层面,属于知识解读型培训。教师在培训中大多是被动地听、看,参与度较小。“共创”课程的参与体验式培训,不仅让教师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地是让教师接受了“如何去做”的体验和训练,发展了受训教师的主动性、参与性、思辨性和行动力。这为思想品德课程培训提供了创新路径。

为此,我们可将“共创”课程视为品德课程的一面镜子,在交流中丰富课程内涵,在借鉴中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完善课程评价和培训方式。“共创”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虽课程性质不同,但都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苏州田家炳初级中学的一位学生所说:“共创”课给我们道路,思想品德课给我们道理;“共创”课给了我许多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来追求思想品德课的人生道理。有时道路有很多条,而道理只有一个。

参考文献:

[1][2]石丹理,韩晓燕,李希希.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生活工作评论(第二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2.

(作者单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常州 213001)

篇5:高级政工师课程: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C)。C.《论新阶段》

3、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B)。B.毛泽东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提出“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搞所谓的“无间断”革命,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A)。A.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7、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A.农民阶级

8、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C)。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A)。A.和平赎买

1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2、《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B)。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3、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B)。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D)。D.社会主义性质

1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A.毛泽东思想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D)。D.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17、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是(D)。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18、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A)。A.过渡性社会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工商业应采取()措施(B)。

B.保护民族工商业

20、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B)。B.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D)。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C)。C.帝国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B)。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B)。武装斗争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A)。A.革命性和妥协性

7、我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D.四马分肥

8、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B)。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9、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D)。D.实现共产主义

10、中国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B.农民阶级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毛泽东界定“实事求是”科学含义的文章是(B)。B.《改造我们的学习》

1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是(B)。B.党的二大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B.农民阶级

1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A.互助合作

17、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A)。A.《反对本本主义》

18、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A.三大改造的完成

19、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B)。B.以乡村为中心 20、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二、多项选择题(20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B,C)。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3、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A,B,C,D)。A.要求过急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B,C)。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

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A,B,C,D)。

A.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B.积极引导的方式 C.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的方法改造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A,B,C,D)。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B,C)。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C)。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1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B,C,D)。A.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结束 B.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

13、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A,B,C,D)。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C.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D.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有(A,B,C,D)。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B.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 C.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

1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实现的可能性中主观条件有(B,D)。A.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决策

C.红色政权大都建立在受过大革命洗礼的地方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1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被形象地称为“一体两翼”,其中“两翼”是指(B,C,D)。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B,C,D)。

A.民主与专政的相互结合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 C.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D.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18、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A,B,C)。

A.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建立人民公社

19、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A.《论人民民主专政》B.《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C,D)。A.去粗取精B.全面继承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

三、判断题(40题)

1、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2、《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3、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尊重客观规律。(×)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

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要求过急、形式单一。(√)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是在1949年。(×)

8、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9、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封建主义。(×)10、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11、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论著是《论联合政府》。(×)1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15、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介绍一个合作社》。(×)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统购包销的实行。(×)

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8、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

1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20、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1、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2、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党内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3、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集体领导。(×)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5、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6、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9、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我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加工订货。(×)

1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公私合营。(×)

1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14、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1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6、1963年,毛泽东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官僚主义。(×)

17、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篇6:毛泽东哲学思想课程

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

持执政为民。(p30)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p37)

4.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43)....

5.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求是。(p51)

6.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p52)....

7.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p58)....

8.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p71)

9.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p74)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p75)

11.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p80-p81)

1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93)

13. 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p117)

14.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理解分析):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p118-p120)

15.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p121-p122)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p137)

17.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45)

18.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

济建设这一中心(关键)。(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p148-p149)

19. 中国改革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

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机制两方面进行阐述)(p162)

20.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原因: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90-p191)

21.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未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第二,通过竞争,可以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第三,外资经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为公有制经济的的发展

提供了借鉴。因此必须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起来。

2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决定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1.所有制基础2.物质基础。

2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性:1.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了需要2.贯彻科学

发展观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4.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的紧迫要求

24.创新型国家含义:只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

形成抢得的国家竞争优势

25.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中中心环节是:生产发展

26.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与发展权是最根本的人权。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

30.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依据:

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

要求

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2.2005年胡主席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点为和谐社会科学含义,也是特征内容及要求),上诉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内容:

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以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四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三,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拓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华

3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1,教育2,就业3,收入分配4,社会

保障5,医疗卫生6,社会管理

阐述: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上一篇:新店开业致贺词下一篇:看牙记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