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

2024-05-17

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精选3篇)

篇1: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

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障碍:

① 表现于企业的某项或几项职能上,如在生产、研究或开发、采购、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都可能是进入的主要障碍。

② 表现为某种或几种经营业务和活动上。如钢铁联合生产中高炉炼铁和炼钢生产中较大的规模经济。

③ 表现为联合成本,即企业在生产主导产品的同时并能生产副产品,使主导产品成本降低,这就迫使新加入者也必须能生产副产品,不然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如钢铁联合生产中,炼焦可产生可利用的煤气,高炉产生的高炉煤气以及炉渣都可以利用。

④ 表现为纵向联合经营如从矿山开采、烧结直至扎制成各种钢纵向一体化钢铁生产。这就迫使加入者必须联合进入(这有时是难以做到的)。若不联合进入,势必在价格上难以承受。

由于泳池热泵行业的规模在逐渐提高,这也给潜在进入者造成一定的进入壁垒。同时政策的要求也给新进入者造成一定的限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泳池热泵领域的竞争力度。

篇2: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

规模经济:桌游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现有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算大,未能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作为小投资的服务业,较难形成规模经济,而且由规模经济获得的成本优势也远不如钢铁企业、汽车制造业等

转换成本:经营桌游吧并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不高,经营用的物资价值不高,直接导致行业的转换成本低,时入避垒低。

资金需求:桌游吧作为小投资的娱乐业,对新进入者的资金要求不高。

产品差异:桌游吧作为提供娱乐场所的服务业,经营的项目无非大家常见的游戏,经营项目本身很难形成差异化。但可通过提供特色服务,营造别具风格的娱乐环境,从而打造产品差异化。

篇3:泳池热泵潜在进入者分析

关键词:电子制造企业;潜在进入者;预警;竞争情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61-02

1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电子制造产业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大户。据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成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行业发展增长速度也高于纺织、化工、冶金、机械等基础工业。分析家称目前中国电子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并预计到2008年中国电子产业总值的年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面对电子制造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的现状,大量新兴企业涌入该行业是不可避免的。

大部分公司都非常重视如何应对现有的竞争对手,却没有对潜在进入者给予同样的重视,实际上,潜在进入者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威胁。

2 我国电子制造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區三大电子产业带。这些基地集中、产业链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且企业之间的依赖性强。如珠三角地区,现已形成了珠江东岸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珠江西岸的家电制造业两大集群,产业集群的存在给新进入者造成了强大的进入壁垒。但是,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小规模的电子企业也逐步进入市场,虽然目前他们还无法与已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抗衡,但他们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快速的成长性不容忽视。另外,中国入世后,国外的不少电子企业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促进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参与并进一步激化了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将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重组的中心,一些国际上知名的电子制造厂商,也凭借自身的实力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市场,这就给中国的电子制造厂商在战略制定上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电子制造商在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潜在的进入者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以保证自已的市场份额不被其抢夺。许多企业在应对潜在进入者时往往没有一定的警觉性,当潜在的进入者成功进入后才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已被抢占,此时已悔之晚矣。电子制造企业战略制定的目的之一在于使企业能对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先知行觉”,以便及时根据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策略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前设置对应的进入壁垒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为此,企业必须针对潜在进入者建立预警体系,适时发现潜在进入者并将其纳入监控范围,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判断潜在进入者是否有进入意图,对有意图的潜在进入者进行重点监控,并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电子制造企业不仅仅要注重现有的竞争者,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进入者。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已有的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新的竞争者挤出市场。所以,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危机预警体系,以防范潜在竞争者的侵入。

3 发现并识别潜在进入者

任何一个企业试图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进入成本,尤其是企图打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时,所需要承担的进入成本更多。按照施蒂格勒的定义,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进入某一产业的厂商必须负担的,但产业内的厂商却无需负担。潜在的进入者也知道,行业内的企业一旦发现有新的竞争对手将进入它的领域,就会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进入壁垒和经营成本。潜在进入者因为其“潜在”的行为很难被企业发现,但是,如果等到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变成现实时,就很难控制了。因此,目前市场现有的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提前发现潜在进入者,这样才能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在电子制造行业中,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是非常畅通的,电子制造厂商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行业内供应商和OEM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在这种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是嵌合在一个价值链上的群体。前后衔接的企业间的收入和盈利有较高的相关性,它们在信息的获得上基本相同,公司可以根据这一优势深入的搜集信息。因此,电子制造企业可按照以下步骤来发现潜在的进入者:首先,沿着企业向外传播信息的渠道,在那些比较了解自己所在的市场情况的企业中,分析并甄别哪些企业具有与自己相抗衡的特殊优势;其次,仔细分析这些企业是否有能力运用自身优势获得较高利润,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进入资质。

在电子制造行业,潜在进入者通常会具备一些特征,也就是说,它的进入是有征兆的,这类企业应该重点防范:

(1)对目前地位心存不满、并试图改变自己地位的竞争者。那些雄心勃勃、始终没有达到自己目标的竞争者,经常侵犯其它地区市场领域,通过占领其它市场份额来达到改变自身地位的企图。这类企业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并且通常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因此,要对这类企业进行重点防范。

(2)具有高成长性的小型电子制造企业。任何大型知名企业都是由小公司发展而来的,在电子行业中,存在着更多的规模小、成长速度快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拥有着专利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其发展潜力和成长性是不容忽视的,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也将成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3)产品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将利用创新的产品来占领市场缝隙,而这些创新产品往往因其能满足OEM客户的需求而将成为老产品的替代品。如在电子行业中,迫于政策的压力或为了满足OEM客户的要求,往往不得不引进一系列有毒物质检测设备,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使其达到国内和国际标准。这些新进入的替代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凭借其技术标准上的优势给在位的电子制造厂商和产品带来强大的威胁。

(4)供应链企业潜在进入者。在电子制造行业中,这种潜在进入者可能会选择产业前向关联进入和产业后向关联进入这两种进入方式。前向关联进入是指企业向产品的前加工市场方向进入,如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同时也生产产成品、整机,这样原来企业就进入到产成品、整机市场。后向关联进入是指企业向其产品的后加工市场方向进入,如原先专门生产产成品、整机的企业同时也生产原材料、零部件,这样原有的企业就进入到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市场。因此,随着企业战略延伸,关联企业通过产业后向和前向一体化进入本产业竞争。

(5)被兼并的企业成为新的竞争者。本行业的企业被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兼并后,往往会改变其原有目标与战略取向,使该企业有可能成为新的竞争者。

(6)国外潜在进入者。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逐步向世界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或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这些国外企业的进入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会,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具备上述某项或某几项特征的企业属于比较危险的潜在进入者,应该将其作为重点防范对象。

4 完善竞争情报系统,建立预警体系

任何潜在进入者在进入市场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准确识别和解读这些征兆,是防御潜在进入者的关键。建立合理的预警体系,对具有进入特点的企业做出重点防范。在这一预警体系中,关键的一点是能否获得关于潜在进入者企业准确而且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搜集和分析系统。

竞争情报这一术语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各国竞相发展经济。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包含竞争信息和竞争谋略两大部分,其核心是关于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和反情报技术。主要涉及环境监测、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等领域,是企业商战中不可缺少的谋士。

竞争情报学主要研究企业竞争力情报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竞争情报的获取、生产加工、传播是通过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簡称CIS)来实现的。通常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竞争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

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充当企业的预警系统,使企业对市场具有更灵活的反应,避免受到突然袭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的影响。潜在进入企业在进入前期常常表现出许多征兆或变化,如果企业能通过早期的预警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特点,就可以迅速反应,避开威胁。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情报显得更加重要,电子制造企业只有采取有效的情报工作才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并迅速采取行动,有效防范危机,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正如比尔·盖茨在其新著《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将您的公司和您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最有意义的方法,使您的公司领先于众多公司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来干最好的工作。您怎样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您的输赢。”

对于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具体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竞争情报体系建立具体方案

方案建立商业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系统

具体措施建立专业情报收集、分析队伍;收集和分析与公司经营有关的外部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情报;关注和收集现有竞争对手资料;注意市场变化,尤其注意潜在进入者的动态发展;分析主要客户的业务发展和市场状况情报。

5 结论

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电子企业的进入,为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仅仅要重视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策略,同时不能忽视来自于潜在市场进入者的威胁。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是识别并有效防范潜在进入者的基础,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地位,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

[2]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3]王超,樊军,尚领军.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07,(27).

上一篇:关于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下一篇:英文个人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