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融合信息网络论文

2024-04-28

二网融合信息网络论文(通用3篇)

篇1:二网融合信息网络论文

1通信网络、信息网络二网融合的发展方向

随着产业的发展,信息网的发展逐渐遇到瓶颈。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应用对信息网络的依靠程度逐步加大,目前已超出信息网络本身的设计承载能力,造成信息带宽问题日益加剧,虽然逐年加大投资完成了对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容以满足承载需求。但扩容仅仅只能缓解目前的带宽问题,但其最根本的瓶颈还未解决。其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网络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随着业务的增多,中心交换设备负担日益加重,易形成性能瓶颈,一旦中心交换设备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所有接入节点的工作能力,其他节点设备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必将出现大面积断网。

2)信息网络采取的传输系统带宽分割方式,并不适用于大量承载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的终端业务。如果承载速率变化较大,通信网络速率大幅度被信息通道消耗,进一步加重带宽压力。

3)信息网络兴起较早,覆盖面较大,为现代人们所普遍认知,因此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选用信息网络作为业务承载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自身缺陷问题,容易造成对时间较为敏感的业务不能平稳运行,同时业务成倍增长也会使信息网络地址趋于枯竭,网络无法控制。

2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的主要方法

对信息网络的深度优化,实现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成一张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1)提升设备的备灾能力,将信息网中心站的汇聚交换设备与通信数据网中心站路由设备相结合,增加信息通信数据网络的出口。当一条线路的设备由于停电、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失效时,可以保证数据可以通过其他设备继续工作,继续实现网络的畅通,提升网络抗灾能力。

(2)优化信息传输网络,将各种网络通信通道融合在一起,保证某一单一线路失效时,产业业务可以通过其他的线路继续传输,进而保证信息的不间断传输。

(3)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信息网络设备与通信网络设备合二为一,从而实现信息业务与通信业务的统一承载,减少网络设备重复多次设置,有助于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监控一体化,充分发挥网络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4)随着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的逐渐融合,要不断梳理融合后的二网工作流程,明确融合后二网的管理范围,进而实现网络融合后的基础设施统一建设,进而可使方式网络信息统一下达,从而提升产业信息管理的效率、降低产业运维成本。

3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的性

能提升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后,网络结构得以强化,承载能力得以提高。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后,网络安全性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承载方式也由集中承载变更为分散承载,从而提升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信息网络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可将网关设置在本地接入层的设备上,不仅可以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带来的隐患,也可极大地分担核心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改进了IP与MAC改进方式,从而实现了IP地址的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用户从终端即可私自入网等行为的出现,可以让用户感受到信息管理上的的正规化,日后信息工作的更易开展。信息网络、通信网络二网融合也可促进专业人才的融合,促使信息专业人员与通信专业人员的共同进步,二网的专业人才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使得整个运营网络的正在能力和人员技术能力在整体上得以提升,促使技术专业融合的快速过渡。

4结语

网络改造是信息、通信二网融合的切入点,而网络融合是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切入点,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此,要加速信息、通信二网的融合,促进信息、通信二网一体化进程,切实提高信息、通信管理系统的运行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信息、通信二网能在我国产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2:二网融合信息网络论文

关键词:可视电话,二网融合,无阻塞,低延迟

1 引言

目前的的可视电话基本是基于IP网络或PSTN电话网络实现。IP可视电话使用多媒体终端通信协议H.323[1]或SIP[2]实现,在一定的网络带宽条件下,终端还原的声音和图像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由于Internet不可预期的数据突发性,对音视频数据的传送都会产生影响,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话音数据传输的影响尤甚,严重时致使话音延迟、阻塞。

PSTN可视电话基于H.324[3]协议实现,可视电话终端通过ITU-T V.34调制解调器利用PSTN线路传送音视频数据。受电话网带宽的限制,话音和视频图像都必须采用高压缩比的算法,以低码率进行传输,影响对带宽要求较宽的视频图像质量。根据协议最初建议的H.263视频压缩,对于(96×128)~(288×352)像素的分辨力,图像帧频能达到约15~3 f/s(帧/秒);若改用H.264,能达到约20~5 f/s。

为解决现有可视电话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PSTN和Internet优点的、单独使用PSTN传送话音、使用Internet传送视频图像并同步还原的可视电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由于音频是通过PSTN网络传送的,无延迟无阻塞,而IP带宽全用来传送视频,能获得相对更好的图像清晰度、流畅性和低延迟。

2 系统结构

2.1 系统组成

系统包含集成一体的音视频终端和位于IP网络的视频通信支撑服务器系统两个部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支撑服务器系统主要包括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注册服务器和STUN服务器。系统视频通信部分是基于SIP协议的结构;音频通信则由PSTN网络支撑。

2.2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呼叫建立,NAT穿越和音/视频的同步。

1)呼叫建立:通信连接方面,可视通话需要同时建立两个呼叫连接:话音呼叫连接和视频呼叫连接。话音呼叫连接和通话的实现完全利用PSTN电话系统;而视频呼叫连接是由话音呼叫触发的,视频呼叫序上有所修改,以实现用PSTN拨号号码和拨号方式建立视频连接。

2)NAT穿越:由于可视电话终端几乎都使用内网地址,呼叫消息和视频流穿越NAT的问题也需要一并考虑。

3)话音/唇形同步:音视频的同步在可视通话时主要表现为话音/唇形的同步。由于本系统话音和视频是通过不同网络传送的,SIP协议给出的音/视频同步处理机制显然不适用,需要另外解决话音和唇形的同步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终端的设计和实现。

3 视频呼叫建立与NAT穿越

3.1 终端注册

本系统使用注册服务器登记终端的位置和安全方面的标识信息,登记的内容有终端机身码、PSTN电话号码、媒体类型、内网[IP地址:端口]。终端采用机身码+电话号码来唯一标识。

3.2 SIP呼叫与RTP的NAT穿越

系统仍使用SIP的6个请求消息和6类响应消息,其中Invite和Register作一点简单扩展以实现穿越NAT传送SIP消息,而Invite生成机制的设计则是本系统终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2.1 Invite的生成

终端软件设计———视频呼叫控制处理模块,在终端话音主叫拨号或被叫振铃时,该模块获捕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并生成SIP的Invite消息。拨号端的Invite消息(包括SDP消息体,简称拨号Invite)包含了终端机身码、内网[IP地址:端口]和被叫电话号码等信息,振铃端的Invite消息(简称振铃Invite)则包含了终端机身码、内网[IP地址:端口]和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拨号Invite或振铃Invite都可作为发起视频呼叫的初始信令;视频呼叫在终端话音拨号或振铃时自动发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nvite消息是终端PSTN电话号码被捕获而封装,故与标准的SIP之Invite有所不同,消息头部只有自己的IP地址而没有被呼叫终端的IP地址,相应字段由被呼叫终端的电话号码代替。软件通过如下处理来定位被呼叫终端:在Register消息中增加Translate头部字段[4],让注册服务器维护2个映射关系表:终端电话号码|内网IP地址映射表和终端内网[IP地址端口]|公网[IP地址:端口]映射表。这样,Invite才能到达被呼叫终端。

3.2.2 SIP呼叫发起与NAT穿越

视频呼叫建立的流程如图2所示。视频呼叫请求与RTP视频流NAT穿越的STUN请求在终端同时发起。

1)视频呼叫发起:由于SIP消息头部是内网地址,需要对SIP协议做简单扩展处理,Invite消息的Via字段要加上扩展字段received和rport[4],在SIP代理服务器和注册服务器的配合下,实现双方SIP消息的NAT透明穿越。

2)STUN客户端请求发起STUN客户端请求也是由话音拨号和振铃触发的,即终端A拨号时,发出STUN请求,终端B振铃时,也发出STUN请求。双方终端通过与STUN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响应实现对所处NAT环境的类型检测、获知自身内网[IP地址:端口]与公网[IP地址:端口]映射以及对方的公网[IP地址:端口]。

完成公网[IP:端口]查询后,终端在拨号Invite和振铃Invite的SDP净荷的内部[IP地址:端口]修改为公网[IP地址:端口],然后重发SIP消息Invite,继续终端之间的呼叫协商。双方终端根据消息体SDP描述的公网[IP地址:端口],进行视频流的NAT穿越和收发[5]。

图2中的流程与标准的SIP呼叫建立有一点不同,就是被叫方在话音振铃时若未收到主叫方Invite消息,会主动发送Invite消息给对方,这样做是为了加快呼叫建立。另外,若6次Invite请求都得不到对方响应,则终止视频呼叫,这在图中没有画出。

随后的处理流程,包括视频流传输,呼叫释放都继续按照SIP协议进行。

4 话音/唇形同步

本系统的特点是PSTN话音流通过PSTN传送,几乎没有延迟。而视频流通过IP网络传送,延迟或多或少始终存在。如果为了二者同步而让音频等待视频,则只会使通话质量变差,这是不可取的。处理上只需要“尽可能快”地传送视频UDP数据报、即尽量减少视频图像帧的编解码时间和传输时延就可以了,终端无需从算法上专门做话音与唇形的同步处理。

影响可视通话的效果关键有3点:一是视频连接建立的快慢,二是IP网络的传输带宽,三是视频编解码的速度。

对第一点,用本系统设计的视频呼叫建立机制,在位于广州和北京的终端间实测,第一声话音振铃后2 s内即能建立视频连接并显示视频图像。对第二点,设计要求带宽≥256 Kbit/s,目前ADSL宽带接入用户都能满足,局域网接入用户通常也能满足。对第三点,本系统终端使用TI公司DSP芯片DM642并优化H.264编解码算法来加快编解码的速度,见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5 系统实现

实施代理服务器、注册服务器均工作于Linux环境,各服务器软件和应用程序采用C编程实现。下面主要介绍终端的设计和实现

5.1 终端硬件结构

从实时编解码速度和性价比两方面考虑,本系统终端采用TI公司的DSP处理器TMS320DM642(以下简称DM642)为核心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DM642是TI公司专门为多媒体应用而开发的DSP,采用TI的第二代高级超长指令字VLIW结构,使得在一个指令周期能够并行处理多条指令。它可在7 200 MHz时钟频率下工作,每个指令周期可并行8条32 bit指令,达到57 600MI/s(兆指令每秒)的峰值计算速度。DM642采用两级缓存结构:L1包括相互独立的L1P(16 Kbyte)和L1D(16Kbyte),作为高速缓存使用;L2(256 16 Kbyte)是一个统一的程序/数据空间,可整体作为SRAM映射到存储空间,也可整体作为第二级缓存,或是两者按比例组合使用。DM642具有64个独立通道的EDMA(扩展的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负责片内L2与其他外设间的数据传输。容量较大的两级缓存和EDMA通道是DM642高性能的体现之一。此外,片上资源还有:64位外部存储器接口、16/32位HPI接口、I2C总线、GPIO、多媒体卡控制器、USB、多通道音频接口、10/100 Mbit/s以太网、管理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等。

DM642、键盘/电话事件单片机EM78806、接口控制单片机MC9S12UF32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XC9536等构成终端的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控制对视频呼叫的处理包括键盘/电话事件处理、SIP消息的封装和处理、STUN请求/响应报文的封装和处理,对视频流的H.264[5]压缩编/解码处理等,本系统还附加了音视频监控功能和MP3点播功能(均可选,点播需扩展支撑服务器功能)。

音频通话处理部分由PSTN话音电话处理电路和键盘构成,这部分的功能是与程控交换机配合实现终端间通话,与普通PSTN电话系统相同。本系统终端由于使用PSTN网络实现话音通话,与其他话音通信终端如各种手机、小灵通自然兼容。这使得本系统的技术复杂度和商业化运营部署都大大简化。

视频采集处理部分由CCD摄像头、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与DM642的视频端口Vport0-1构成,把Vport0/A、Vport1/A配置为1个视频输入口;视频显示处理部分则由LCD、液晶显示驱动器HX8817驱动(编码)芯片和视频接口Vport2构成;启用音频监控等功能时则把Vport0/B、Vport1/B配置成多通道音频接口。

视频H.264编/解码处理基于开源代码X.264优化实现。

以太网收发器使用了两口的RTL8305 Switch模块,便于ADSL用户同时连接本终端和计算机。

本终端程序自举是使用HPI方式引导,上电时接口控制单片机MC9S12UF32工作,读取Nand Flash固件通过HPI写入SDRAM中,并初始化DM642片内RAM和有关寄存器,唤醒DM642使其从地址0开始执行程序。

5.2 终端软件结构

终端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分为3层,底层是基于硬件的驱动程序,中间层是DSP/BIOS实时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栈,上层是应用程序,包括音/视频编解码与RTP处理程序、用户配置界面、SIP、NAT穿越处理等视频呼叫控制与管理程序。下面对中间层作一简介。

1)终端操作系统是基于TI公司发行的DSP/BIOS程序包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该包由DSP/BIOS实时库、DSP/BIOS配置工具、DSP/BIOS插件3部分组成。DSP/BIOS的API由十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相关的数据结构和函数组成,包括I2C配置、输入输出控制、编解码控制等。有选择地利用DSP/BIOS提供的模块资源进行裁减和整合构成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也以模块化形式提供,向上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API接口便于调用,向下通过系统硬件API函数控制系统硬件,DSP/BIOS配置工具把驱动模块以实时加载方式直接编译入内核,并可在C语言里直接调用。

2)网络协议栈程序采用TI提供的网络工具开发包NDK进行开发。通过TCP/UDP/IP协议栈程序从网口接收输入的数据报文,然后根据序号重组数据报文,复原音视频压缩数据作为音视频解码的输入;或把音视频编码产生的数据封装、分组输出。

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仅简介提高视频H.264编解码速率的方法。

5.3 X.264在DM642上的优化

X.264是著名的开源H.264代码,用了基于Intel CPU的MMX、SSE和SSE2等指令集的汇编指令来提高编码速度,如采用它们编写了SAD,DCT和Deblock(去块滤波),但这在DSP上是无法运行的。将HAVE_MMX等编译选项屏蔽,同时把代码中与该编译选项相关的代码注释掉,修改代码使其完全符合DSP中C的规则,同时配置CCS的编译选项,使X.264的C代码DSP化。为了利用DSP的并行处理机制,必须结合DM642的特点,对代码进行优化,才能实现X.264对视频图像的实时处理。

本终端的X.264在DM642上的优化参考并应用了已有的一些优化方法[6,7,8,9]。

1)存储配置优化:设置DM642的L2为224 Kbyte的SRAM与32 Kbyte的缓存组合,将常用数据如表格、全局变量、栈数据和一些调用频繁的核心程序,如运动搜索SAD、变换和逆变换DCT/IDCT、量化和逆量化Quant/Dequant等放到RAM,而待编码图像和参考图像数据则放在片外存储SDRAM。数据在片内存储跟片外存储之间的数据搬移由DM642的EDMA引擎来完成。为避免CPU等待EDMA搬完数据后才能工作,采用乒乓结构的双缓存区配置。为了提高EDMA的效率,采用EDMA链,最多开辟12个EDMA通道,让其首尾相连,这样只需触发一次CPU,可将待编码的亮度块和色度块,参考帧的亮度块和色度块等一次搬完。

2)算法优化:运动估计采用一种改进的菱形搜索算法,增加对搜索起点预测的计算,将原来以搜索区域的中心作为搜索起始点改为根据运动矢量MV(当前宏块的)、MV1(左边宏块的)、MV2(上边宏块的)和MV3(右上边宏块的)分别计算出相应的SAD值,选择具有最小SAD值的运动矢量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搜索点,并将这个SAD值作为一个初始搜索判断域值。对于每一搜索点的SAD计算都增加一个判断,如果计算的SAD值大于当前判断域值,则立即停止本次搜索,转入下一搜索计算;如果计算的SAD值小于当前判断域值,则更新判断域值为此SAD值,继续后续搜索。这样可以减少搜索过程中的计算量,尽可能早的结束搜索。

3)指令优化:对影响编解码时耗大的模块或函数,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汇编语言改写代码,可直接用汇编语言或采用线性汇编语言进行。如对SAD、插值运算、DCT和IDCT、Quant和Dequant采用汇编语言进行优化,对解码的重建模块采用线性汇编语言进行优化等。

通过以上优化处理,实现了CIF视频的实时编解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终端接入带宽为256 Kbit/s时,通话者视频实现CIF分辨力、帧频30 f/s,网络无拥塞时,视频相对话音数据的延迟小于60 ms,这一延迟用户完全感觉不到,通话者话音和唇形完全同步。

6 小结

本文提出的系统,在终端话音呼叫的同时通过Internet发送SIP消息建立终端之间的视频P2P连接,实现了由PSTN和Internet二网分别传送音频和视频并在终端同步还原。由于话音通信是通过PSTN实现的,故其不需专门设计就能与任何兼容PSTN的系统终端兼容。这就简化了系统的复杂度,使运营投资经济,亦使PSTN固话业务有了新的增长点。本系统设计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并由广州加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

参考文献

[1]ITU-T H.323,Pack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S].2006.

[2]ROSENBERG J,SCHULZRINNE H,CAMARILLO G,et a1.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2002.

[3]LINDBERGH D.The H.324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tandard[J].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1996,34(12):46-51.

[4]ROSENBERG J,SCHULZRINNE H.RFC3581-an extension to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EB/OL].[2008-12-20].http://www.faqs.org/rfcs/rfc3581.html.

[5]高扬,糜正琨.SIP协议的NAT穿越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4):503-506.

[6]李洛,张剑.基于Lagrange的H.264率失真编码优化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6,33(11):210-212.

[7]艾孟奇,刘钊.基于H.264标准的视频解码优化及DSP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7,27(12):299-301.

[8]黄晓平,沈未名,郭晓云,等.H.264中与码率控制相结合的快速运动估计[J].计算机工程,2008,34(12):192-193.

[9]曹文明,彭蔓蔓.基于H.264的可视电话软件设计[J].电视技术,2005(10):83-85.

篇3:二网融合信息网络论文

关键词:汉中三网融合探讨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辖1区10县,属于盆地结构,中部为平川、丘陵,周围多山,北倚秦岭,南临巴山,处在秦岭和巴山拱拥之间。汉中是国家最早进行三网融合的6个城市之一。面临的竞争压力最大,经历的斗争也最多。

从2005年成为IPTV试点城市至今,汉中广电网络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方法来应对其他运营商的恶性竞争。

在几年的发展中,面对电信的恶性竞争,我们采取很多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但发现,最终作为一个网络运营商,政策的支持不是长远之计,必须直面竞争,在技术上不落后,推出合适的产品,才能在经营上有突破。

一、实现技术的革新,搭建OTN及PON+eoc平台

首先要谈的就是三网融合的平台搭建问题,三网融合技术性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全业务的接入,陕西广电完成了整合,全省一张网,省干要保证信息的快速迅捷,分前端机房要搭建互动点播平台,末端要实现用户信号的回传。

在传输网方面,全光网是大趋势,支持全光网的OTN传输系统得到了我们的认可,目前全省各地市均已实施了OTN网的建设工作,逐渐的淘汰原有的SDH平台。传输效率取得了质的飞跃。

同时作为传统的电视行业,搭建数据网,采用PON实现业务承载网的交互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用户末端节点究竟是采取pon+lan还是pon+eoc目前尚有争论。为了保证以往的投资不被浪费,最大力度的利用铜轴电缆,我们采用了pon+eoc为主的接入方式,对于楼内已经有综合布线的小区采取Pon+lan形式。

二、加强互动及高清业务

其次,面对最多的就是如何推广我们的新业务,因为搭建网络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我们的三网融合业务产品, 也因此,我们迅速开展了互动点播平台的建设,但目前仍面临互动平台产品价格过高的问题,电信公司的IPTV价格从1000多元降低到360元,而我们公司的互动产品价格一直没有下降太多。虽然用户现在对电视的需求是跟着我们公司的进展走,但等用户都习惯了电信的这种广告效益,我们再想染指互动市场就为时已晚。不过这个问题目前也在深刻的探讨及研究中,定价过低,与数字电视相比就没有高端产品的概念,定价过高,没有市场的可选择性,有可能还得不到用户的认知。因此,我公司的高清互动电视在宣传上就必须定位为高端产品。但也必须充分的意识到目前来看互动电视是唯一能与IPTV相对抗的产品。

三、联合本地媒体,创建本地信息化服务平台

我们广电作为传统的媒体服务提供商,特别是可以掌控当地的舆论导向及新闻市场,这是我们特有的优势。因此,在建立本地信息平台时,应该做出一个着重于当地又区别于其他服务商的商业媒体平台。特别是要加强与地方电视台的合作,其他运营商不得染指,该平台的建立,对各类增值业务的合作及发展均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广电品牌价值也有相当的益处。

四、多业务组合,打包销售

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商品,特别是市场上出现同类产品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推出满足用户几类需求的组合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节目费或者礼品作为折扣返还给用户,使电视、宽带、通讯服务同时进入用户家中,就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

在这几年的商业活动中,汉中广电也推出了不少组合商品,如与移动等通讯运营商互补,推出广电宽带、电视、移动手机的捆绑业务等。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相信此类多业务合作的机会必然会越来越多。但此类商品的存在价值均来源于用户的选择,而不在于商品本身。其本身是没有保值价值的,也因此,在适当的场合要进行适当的让利,才可以提高占用率和入户率。

五、提升商品价值,依据市场需求,创新发展

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提出,其实是最重要的;但因为体制、观念问题,也是我们自己最难改变的。我们经过多年的运营,以及自己和用户的切身接触,也包括自己身为一个用户的感觉。我们公司的商品过于单一。数字电视作为唯一的一个能够盈利的增值产品,付费节目实际所增加的价值却屈指可数,除非强行捆绑,否则很难打开市场。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商品不被用户所接受,现在虽然说300元看一年电视对于用户来讲,不算很大的支出,但大多数用户都会反映“物不有所值”。打开电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如果没有实时性、首播权和独播权,很多用户都会放弃我们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品牌。

我们对使用过IPTV的用户做过调研,同时通过网络上各个论坛的评述,也可以知道,用户对IPTV是相当满意的,他们满意的其实正是我们的不足之处。用户的消费习惯一旦被改变,我们要想再次争夺回这个用户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与IPTV竞争,互动电视是势在必行的。但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讲,刚刚从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让他们一下子又拿出许多钱来支持目前高价的互动电视,明显是不现实的。三网融合试点后,电信可以直接推出三网融合商品。其中,电信360元可以选择观看的IPTV,或者300元IPTV+756元的宽带套餐和我们300元不可选择收看的数字电视,或者次年退网率高的可怕的宽带业务,一比之下,优劣顿显。这对一部分不满意我们广告电视的用户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需要在用户发生群体性厌倦现有电视媒体之前,及时做出应对。

六、总结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网民上亿。相比之下,很多有线电视观众同时也是网民,这部分人对我们的电视很了解,对电信、网通的宽带更了解,习惯意义上,看电视用广电,上互联网用电信、网通。这个市场环境意味着,我们三网融合后,用户的选择权取决于他们的消费观念,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品牌口碑。那么,我们自己的广电宽带在用户心目中的位置如何呢?现状其实是非常不堪的。我们今后的目的是要把我们陕西省那数百万的电视用户发展为宽带加电视用户。那么如何改变用户已经约束成规的品牌使用意识,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重点,这可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就可以改变的。

上一篇:写吃年夜饭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年休假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