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励志名言

2024-05-11

关于科学的励志名言(共14篇)

篇1:关于科学的励志名言

1、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2、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径。

3、艺术属于古老的世界,科学属于现代的世界。

4、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万人的利益服务。

5、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人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6、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的民族以外是不配做科学的。

7、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8、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9、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10、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11、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

13、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14、在科学里,嘲笑腐儒,也就类似宗教里的嘲笑迷信。

15、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人们怀疑,教人们摸不着头脑。

16、短浅的眼光限制了我们,使我们不相信重力、化学及植物等科学的法则。

17、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18、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19、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除非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

20、假如良好的判断力不能驾驭科学,那么科学就是一种疯狂。

21、反复地推断,无休止地修正,就能在科学上取得勿容置疑的进步。

22、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3、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4、只有艺术和科学能提高人,直到神圣的高度。

25、科学,细心地玩味起来,并不是别的,而是正确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26、科学不问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可能存在事物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

27、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28、科学是脑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诗歌只能看成是它的消遣。

29、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出来奇迹。

30、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篇2:关于科学的励志名言

2.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6.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伽利略

7.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

8. 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爱因斯坦

9.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严重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这一疏忽,最终将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Bacon,Roger

10.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11. 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亿万人的利益服务。——罗斯金

12.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13.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4.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的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篇3:关于科学的励志名言

一、改变认知改变人生

第3、5、8和第9条讲的是改变认知从而改变人生的道理。认知是人思想改变的最大动力,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果。哈佛大学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它从认知开始对读者进行改变。比如“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告诉你, 你是要暂时的痛苦, 还是要终身的痛苦, 通过时间上的计算, 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刻苦学习是正确的选择, 从而启发读者刻苦学习。人生长期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短期的苦是真正的甜。正知正见是根, 其他都是果。所以一定要在根上努力, 而不是仅仅在结果上努力。比如树也有黑暗的时候, 树干干枯、树叶枯黄, 如果只剪树叶, 叫剪不断理还乱, 没完没了, 正确的做法是给树根浇肥浇水, 叫一了百了。还有第3条“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 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认知无所谓早晚, 改正就是正确的开始, 就怕一辈子都不觉醒。第9条“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向读者阐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痛苦是一件事, 如何看待痛苦又是一件事, 来应去静是我们对待痛苦对好的方法。

二、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

第1、10、11、13、14、15、、17、和第20条都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因果关系的结果, 道德经告诉我们, 只有“道”是只有内因, 而无外因, 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现在偷懒瞌睡流的口水, 将成为明天的眼泪”。“偷懒瞌睡流口水”是求得今日的一时安逸, “明天的眼泪”是告诉你失败的痛苦, 安逸与失败是孪生兄弟, 是因果关系, 有什么样的因, 就结什么样的果。所以在哈佛, 你从来看不到学生在偷懒, 在消磨时间。当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梦想时, 希望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欣慰笑容, 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泪水。第14条:“狗一样地学, 绅士一样地玩。”通过因果和对比的方法, 告诉读者成功都是从刻苦中得来的, 从狗到绅士的人生旅程只有一种途径, 那就是刻苦学习。

三、做好当下就是把握住了未来

第2、4、12、16和第18条都强调做好当下的重要作用, 年轻读者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心里想的好, 但是常常不去做。“我荒废的今日, 正是昨日殉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哈弗大学非常重视把握当下, 除了出世间的真理之外, 世界上没有永恒,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恒。所以, 过去的已消失了, 未来的也终将消失, 我们能抓住的东西, 永远只是当下。对此, 哈佛提醒读者说, 明天再美好, 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 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 从今天开始, 从现在做起。中国人生哲理也常常告诫人们一定要把握当下, 因为人生常常处于虚妄当中, 虚是不尽全力, 有十分就使用二分或者三分, 妄是不是想昨天就是想明天, 就是不想今天, 所以, 在故宫太和殿当中就悬挂着“中正仁和”的牌匾, 它既是治国理念, 也是人生导航, 中正就是现在你选择如何做, 而且在行动中一定要全力以赴。

四、学习是一种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砺

第6条:“学习这件事, 不是缺乏时间, 而是缺乏努力。”是啊, 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对学习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都特别强调“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爱迪生说:“天才来自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学习是要靠努力, 天赋再好, 不努力也成功不了。哈佛经常给读者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 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 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 学习, 学习, 再学习。”努力中蕴含着磨砺, 就是如何对待忍辱, 把我们遇到的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当做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砖一瓦, 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而不是失败的绊脚石, 在人在事, 一切在人不在事, 立志练心, 借假修真。修你的信念是不是真的, 困难是打假的, 前面喊得大目标、大愿景, 多组织、多计划, 面对困难、挫折、挑战一下子就跑了, 有没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是个假人。高尔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暴风雨成就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百炼成钢, 要么练成, 要么练碎。面对困难、挫折、挑战的人, 不动摇的人叫人才, 叫参天大树, 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就跑的人, 不究其理, 不究其难的人, 理不顺心不安。沙子进入珍珠伤口, 一点一点修复, 形成固体, 人把它取出来, 就叫珍珠, 珍珠来源于伤与痛, 人生光明的来源也是伤与痛, 人生的目标愿景也来源于伤与痛,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五、竞争是成功的必然阶梯

第7和19条都强调竞争,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 但成功必排名次, ”“即使现在, 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易经告诉我们人类有需求就必然有竞争, 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有竞争才能有进化, 有竞争才能有活力。人类是通过竞争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人类也是在竞争中才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类还在竞争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大学就是社会激烈竞争的前沿阵地, 就是预演, 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有先后, 成果必然有大小。“即使现在, 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用带有激情的语言告诉读者竞争是时时刻刻的, 你看见的和你没有看见的, 其实它们都存在, 在空间上在时间上都存在。目的是不断鞭策读者珍惜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只有这样你才能打败你的竞争对手, 才能取得辉煌的人生。我们不能改变别人,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我们的学习情况, 可以改变学习态度;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高度, 最好不要让消沉来弥漫我们的心灵和生活。在学习中没有成功与失败, 有的只是心灵的挫折, 如果把这种心灵受挫的压力转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岂不是更好。

摘要: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产品, 其核心工作就是利用一切工具为读者服务, 而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一定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位的, 所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也一定是与其相对应的。其中图书馆励志名言对读者的人生启示也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 选取什么样的励志名言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有些优秀的名言对读者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真谛:馆舍有限, 服务无限;馆藏有限, 文化无限;生命有限, 传承无限。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哈佛大学,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姜继.图书馆名言录[J].图书馆论坛, 1983, (3) :9-11.

篇4:乔布斯的经典励志名言

1.Do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selling sugared water or do you want a chance to change the world?

你想以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乔布斯在招募前百事总裁约翰·斯卡利时说道。)

2.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死亡很可能是唯一的、最好的生命创造。它是生命的促变者。它送走老一代,给新一代开出道路。

3.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4.There’s a phrase in Buddhism, Beginner’s mind. It’s wonderful to have a beginner’s mind.

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5.Being the richest man in the cemetery doesn’t matter to me ... Going to bed at night saying we’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that’s what matters to me.

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我晚上睡觉时,我可以说:我们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

6.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7.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8.Life is brief, and then you die, you know?

篇5:关于科学教育励志名言

2、儿童受教育的环境,应当是在一个以人的爱为指导精神的天地里。——《泰戈尔评传》

3、教育的最出色的功能,在于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做人是了不起的。——《泰戈尔评传》

4、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这头睡狮醒来,整个世界将在她的脚下发抖。——拿破仑

5、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要有永不放弃的耐心和信心。——邸玉平

6、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冯春艳

7、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9、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高尔基

10、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与罗盘一样。——丹皮尔

11、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2、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13、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14、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5、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程永平

16、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17、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18、好习惯是学生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自己养成的,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讲卫生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生活为将来的大事。——牛怀文

19、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2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21、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莫洛亚

2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佚名

23、不断的告诫、训斥和惩罚的结果是,海姆瓦蒂脸上失去了笑容,内心失去了欢乐,青春失去了活力。——泰戈尔

24、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25、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贝尔纳

26、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27、科学所打开的世界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奇妙……——伊林

28、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29、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30、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3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32、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泰戈尔评传》

33、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阿尔涅·托夫勒

34、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

3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3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37、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罗蒙诺索夫

38、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39、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巴斯德

40、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居里夫人

41、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

42、教育应当在学生及其社会、自然环境之间造成一种和谐的联系。——《泰戈尔评传》

43、“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44、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45、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张支花

46、团结力量大,合作能成功。爱护环境,保护红旗,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共同打造一所绿色的校园。——牛剑生

4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8、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杨丽芳

49、最伟大的科学,永不满足于无知,怀疑的种子,它在强者的心目中比信心更有生殖力。——《罗曼·罗兰回忆录》

50、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诺贝尔

51、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终我们无法弄断它。——梅茵

5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53、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这头睡狮醒来,整个世界将在她的脚下发抖。——法国拿破仑

54、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雨果

55、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56、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居里夫人

57、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58、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59、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马丕英

60、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61、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钱三强

62、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树立起一个比他的学生更崇高的人生观,就不能够讲授。——《托尔斯泰传》

63、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64、科学还不只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首选训练上也是一样。——斯宾塞

65、归根结蒂,就是对艺术的爱。没有对艺术的爱,就没有批评;没有对艺术的爱,就不能发现艺术家作品中的美。——《普希金论创作》

66、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67、“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68、“历史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自知。”——柯林武德

6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0、“以爱心聚在一起的十个人能够完成一万个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ThomasCarlyle

71、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斯大林

72、养成教育是管一辈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关鸿羽

7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找方法,不找借口,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尹瑞琴

74、“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爱因斯坦

75、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76、“人应该象明亮的火焰一样生活,放出最大的光芒,最终火焰会熄灭,但是那也比卑微的小火苗强。”——叶利钦

77、“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爱默生

78、“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79、“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士

80、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朱计花

81、“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82、科学赐于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康普顿

83、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杏林子

84、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8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86、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模仿某种东西,而是掌握技巧的方法。——高尔基

87、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布莱希特

88、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89、习惯的养成靠坚持,坚持就有好习惯。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刘芳

90、一匹骏马从来不原谅愚蠢的骑者为了姑息它,不给它束紧肚带。——罗曼·罗兰

91、“为了追求‘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镇西

篇6:科学精神的励志名言

2.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3.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4. 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

5.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6.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7.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

8.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9.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10.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11.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12.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13. 科学就是对常识的不断冲击、突破和超越。

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6.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17.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18.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19.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篇7:科学的励志名人名言

3、科学所打开的世界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奇妙……作者:伊林

4、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名人名言托尔斯泰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者:马克思

6、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作者:黑格尔

7、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作者: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年月日《北京晚报》

8、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作者:格罗夫

9、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作者:培根

10、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作者:罗曼·罗兰

篇8:关于公平的名言

1、公其心, 万善出。——明·方孝孺

2、公天下之身, 公天下之物, 其唯至人矣。——列子

3、公与平者, 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4、公则四通八达, 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5、公者明, ……无私者正。——黄帝经

6、公者无私之谓也, 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7、公正不但必须做到, 为了令人信服, 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8、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9、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10、公正无私, 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1 1、公之为言, 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1 2、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 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1 3、举事以为人者, 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 众去之。——淮南子

14、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1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16、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7、目贵明, 听贵聪, 心贵公。——邓析子

18、哪里有正义, 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篇9:改变人生的32句励志名言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一次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的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篇10:科学的励志名人名言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杜威

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座右铭是:“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这显示出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赵金科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朱冼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斯宾塞

诗人作家乔羽的座右铭是:“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这个“三不主义”,做起来不容易啊。

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李约瑟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胡适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沃尔波斯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斯宾塞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罗吉尔·培根

学者章乃器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贴于墙上:“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这是实话实说,后来他得到了平反。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与罗盘一样。——丹皮尔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二者不可缺一。——朱兆良

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从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科学是使人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米丘林

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他还将这两句话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居里夫人

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

篇11:科学家的励志名言

2.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3.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4.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5.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6.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7. 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

8.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9.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篇12:科学真理励志名言

2.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当你了解到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时,你就会对发展到今天的人类产生同情和亲近的感情。——海伦·凯勒

3. 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以前须伪装一下;最人道和最神圣的思想,得像小偷一样戴上假面具和面纱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运出,因为前门有巡捕和当局的雇佣军们看守着。——茨威格

4.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莫洛亚

5.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6.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勒南

7. 争强与好胜之心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激活智慧而集思广益,但也是偏见向真理低头的死敌——王润生

8.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普列汉诺夫

9. 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狄德罗

10. 真理喜欢批评,国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失败。——(法国)谚语

11. 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

12.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门捷列夫

13.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徐特立

1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5.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16.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7.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爱因斯坦

18.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19. 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倾听自然的话。——赫拉克里特

篇13:关于巫术与科学的反思

那么, 理性和科学就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吗?答案是否定的。科技越进步, 也只能让我们越认识到科学的局限。知识越增长也只能越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渺小。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即使是那些引以为傲的物质文明, 也并未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的城市病在告诉我们, 是时候反思了。那么, 就让我们重回远古, 在最初的地方来找寻那迷失了的初心吧。

一、巫术的迷信与科学的迷信

对于远古的初民来说, 他们对于巫术的崇拜, 就像我们对于理性和科学的崇拜一样坚定。也许会有人会说, 我们所信赖的科学是在一次次实验和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是实实在在、毫无虚假的真理。而巫术只是一群疯癫的人, 身着奇装异服, 口中念念有词着等待神迹的降临。根本就是一场愚昧、可笑的闹剧。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对于巫术与科学最直接的印象。那么, 果真如此吗?

1、巫术与科学, 孰更科学?

是的, 巫术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 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地点、举行着特定的仪式, 以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对人类的庇护和救赎。把生的希望寄托在不存在的东西上, 这也是现代科学最鄙视巫术的地方。

但换一个角度想, 在嘲笑巫术那近于迷狂的仪式、幼稚信念的同时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坚信着那些被科学证实、被权威断言的真理, 以我们自以为的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式生活着。直到有一天, 有另一个权威、另一个实验推翻现在的信仰, 然后再将之前的一切推倒重来。如此往复, 岂不也很可笑?而最可悲的是, 谁又能确定现在的一切就绝对正确。从某种意义上看, 科学又能比巫术高明到那里去。科学也只能说, 在现阶段相对来说比较科学。而相对的, 巫术也只是我们以现代的知识和经验认定了他的不科学。

2、巫术等于迷信吗?

在此之前, 有必要先界定一下迷信的概念。我认为, 所谓迷信就是没有经验和理性依据, 而不问因、只求果地盲目相信和崇拜。但说巫术是迷信则是一种误解。

巫术根植于原始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它正是初民的世界观。

首先, 巫术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则指导的, 为了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 并不是心血来潮、随随便便就举行的。从实施巫术者, 到巫术所要使用的道具, 再到巫术举行的地点和仪轨, 都有严格的区分和界定。

其次, 巫术并不是没有经验和理性做依据, 凭空产生的, 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的盛行, 恰恰是因为有被证实的神迹。那些流行在民众中活生生的传说, 正是巫术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最重要依据。

最后, 巫术是如同经验和智慧一样流传下来的传统, 是与耕作、狩猎的技术一起被传授的, 是部落文化的一部分, 因而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普遍的约束性。

由此可知, 巫术并不等于迷信。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满足了人们某种需要的原始部落的传统。

3、科学就不迷信吗?

科学的根基虽是被证实了的, 正确的经验, 虽有着坚实的理论做指导, 但也并不能说科学就一定不迷信。

生活中, 人们对于专家、权威话语的迷信自不必说。科学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迷信。我们过多的相信数据、相信实验, 然而有太多的东西是无法用冷冰冰的数据来衡量的。我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科学和人类做不到的事, 然而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态的走向, 都不是可以预测和掌控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科学的迷信中, 做着一切都会更美好的美梦。却丝毫不管人情的冷漠、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匮乏投向我们的一封封决裂的战书。

我认为, 迷信并不关乎合理与不合理, 它关乎的是绝对的自信、盲目的沾沾自喜、从不反思的骄傲。

二、巫术与科学的界线

1、巫术并非原始科学

马林诺夫斯基在他的《文化论》中曾一再强调“巫术绝不是原始科学。它的发生是出于他们认识到科学有它的限度、及人类的聪明、人类的技术没有办法的时候。” (P60) 他指出, 对原始人来说, 巫术虽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却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无论做什么都要求助于巫术、依赖于巫术。

2、巫术与科学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在原始人那里, 巫术与技术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各有分工。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引火、编篮、制造石器、煮水、织席、烹饪, 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普通活动, 不论它如何重要, 从没有夹杂巫术的。” (P58) 也就是说, 巫术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就拿耕地这一对原始人来说极其重要的事来说, 巫术的仪式也只是在每年决定所耕的土地及田地的划分时才出现。因此说, 初民不是什么都依赖巫术, 而自己什么都不做, 坐享其成。大部分的时候, 他们依赖的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三、巫术“远于”科学

原始人也有理智, “他们有他们坚守的知识, 有他们实验的传统科学, 和我们自己的科学一般的坚固。” (P58) 而巫术则只是在关乎重大抉择, 在有危险的或关乎生命的耕作工作中才具有它强制性的权威。他们相信经验和知识, 而只有当常识无法企及, 知识无法言说, 经验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才诉诸巫术。

这样的情形, 在现代社会也并不鲜见。即使我们从不相信神灵, 也难免会在绝境中自心底祈求上天的庇护。在科学也无法界说、无能为力的那片虚无和绝望的深渊里, 原始人找到的就是巫术。

巫术, 可以增强人的自信, 让你能一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同时, 巫术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 它将社会生活引入规律和秩序之中, 对于维持社会稳定, 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巫术在原始社会中确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对于现今社会发挥的作用虽微乎其微。但我认为, 它不只是文化的起点、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去反思、去理解、去包容、去探索、去破除迷信再次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去重构人类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篇14:关于“名言”问题的思考

一、何谓“名言”

现在市场上出版的名言类词典比比皆是,有的不叫“名言”,叫“名句”、“警句”、“格言”、“箴言”、“格言警句”,还有的叫“引语(引用语)”、“赠言”等。翻开一看,又似乎大同小异。这些名目繁多的术语或概念是一回事还是全无关联,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

“名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解释为“著名的话”。其中,“名”是“著名”,“言”是“话”。“话”不难理解,一般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但也可能是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的集合。何谓“著名”?《现汉》释为“有名”,而对“有名”的解释是:“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出名。”前半句释语中的“名字”与“言”没有关系,只有后半句的“出名”大致符合“名言”之“名”的内涵。但从“著名”到“有名”、“出名”,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到底什么样的话才够得上“著名”。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规范》)对“名言”的解释是:“著名的话;常被人们引用来说理的话。”这个定义比《现汉》进了一层,其后半部分可以视作对“著名”的进一步说明,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指出了名言“常被人们引用”,二是指出了名言是“用来说理”的。其中,“用来说理”是名言的功用,而“常被人们引用”至为重要,它是构成名言“著名”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名言的“著名”程度实际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称引率。

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引语”或“名言”词典的随想》(1988),一篇是《论名言》(1997)。他在《论名言》中开宗明义,给“名言”等下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名言、警句、箴言、嘉言、格言、谚语、引语……所有这些具有微小语义差别的称呼,在社会语言学某一层面上,却通通表达了同一种语言现象……那就是一种浓缩了的思想片段、一种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或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许多语言材料称为‘引语’的缘由。名言、警句——所有称之为引语的——这些语言材料,是一种语言结晶体。”“浓缩了的思想片段”、“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虽然不是语言学、词典学的定义,但却非常精辟地道出了名言的真谛:“名言”的“言”并非普通的话,而应该是一种“思想片段”、“论点”或“信念”,“名言”的“名”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著名”,而应该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时,陈原还指出了“名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浓缩”、“纯化”或“结晶”——简言之,高度的概括性或凝练性。我们基本赞同陈原的看法,但不完全赞同他所说的“超时空”,因为不是所有的名言都具有超时空的特点,有些名言明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名言未必为其他民族的价值体系所认同;有些名言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反映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也未必为后世的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我们试做如下归纳:“名言”是在一定时期内流传很广,包含一定的价值观并经常被人们称引的话。

二、“名言”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名言”要成为“名言”,更准确些说,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大家公认为“名言”,应该具备五个基本特征:

(一)权威性。指的是名言所具有的社会认可度或社会影响力,它所内含的核心论点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或普遍价值观。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引经据典”,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增加话语的分量,表明自己的论点并非平空杜撰,而是合于圣人思想的。那么,引证名言的目的自然就是要向人们表明自己与权威人物、权威典籍的“思想片段”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名言出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之口,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名言就是名人之言。毋庸讳言,名人(包括著名的典籍)的话尤其是名人充满哲理的话更易于成为名言,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但是这样的“名人”必须是对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同时名家所说的“话”必须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言语能够获得名言身份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睿智的思想。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言,并非出于名人之口,但后人一定将其附会于某个名人,才觉得够分量和权威。比如,中国有一副著名的劝学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本不知何人所作,后人将创作权归于韩愈,原因即在于此。世界各民族民间流行的一些谚语和格言,几乎都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和筛选才积淀下来,其中又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名言,也可作为证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名言的“权威性”是指名言内容的权威性,而非说话人的权威性,尽管后者有助于名言的形成。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反对今人“创造”名言的说法,因为,尽管所有的名“言”都是由人创造的,但其成为“名”言却非一人、一时、一地之力所能为的。

(二)通行性。指的是名言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引用的程度。这是判断名言之“言”是否“著名”的依据。从“言”到“名言”,有一个社会公众逐步认可的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应该可以算出很多名言认可度。从未在世上通行的言论不能称为“名言”。但如果仅仅这样表述,那未免失之片面,将“名言”与“流行语”(这里指流行的言论而非流行词语)混同了。流行语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某个时段和特定范围内空前流行,被人们大量引用、复制和仿制,但像大浪淘沙一样在很短时间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比于流行语,真正称得上不朽的名言则大都具有陈原所说的超时空特点,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也就是说,名言能够通行于不同的历史阶段,通行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度。更进一步说,名言一旦成为“名言”,它就不再为某个创造它的个人、民族或国家所有,而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和文化财富,它所包含的思想或论点也就成为了人类普世思想和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

(三)称引性。指的是名言所包含的称引价值。这与通行性所指略有区别:通行性侧重指名言被引用的“量”,称引性侧重指名言被引用的“质”——即名言因何“著名”?名言之所以被称为名言,一定常被人们称引,而人们之所以称引名言,通常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而是为了阐发一定的道理或佐证某个观点,增加立论的权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原将名言称为“引语”有一定道理。“引语”也叫引用语,朱祖延就编过一部《引用语词典》。但是,笔者认为,“名言”和“引语”不是一个概念:第一,名言要成为名言,必先成为“引语”,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无人称引,即使蕴含多么深刻的道理,也绝无“名”可言。第二,从“引语”到“名言”,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引语”的称引达到一定的量,才可能成为“名”言。第三,不是所有的引语都能成为名言,引语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进入名言。第四,用“引语”称呼“名言”,并不贴切,因为“引语”包括了非名言在内的一切引文。顺便提一下,现在有些名言词典,将一些从未被人称引的言论编入其中,这缺乏理论依据:既然从未被称引,何以谓“名”言?“名”自何来?因此,这些所谓的“名”言,称为“言”尚可,称为“名”言则不可。除非是编纂者主观上认为该言论具备“准名言”或“候补名言”的潜在价值,在未来某个时期“准名言”或“候补名言”有望升格为正式的“名言”,因而有举荐之必要。但果真如此吗?

(四)哲理性。指的是名言中内蕴的深刻思想、道理以及价值观。名言之所以流传很广、很远,被世人时时称引,是因为所引名言一定蕴含了称引者认同的思想、道理或价值观,或言我所欲言,或据为典则,或引为佐证,或启人心智。尽管我们可以将名言分为很多种类型,但其中最核心或最具影响力的是思想名言和道德名言两大类。称引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公众反复筛选名言的过程,反复筛选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与称引者个人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筛选的结果决定了哪些“言”可以进入“名言”的殿堂。唯其如此,我们才不完全同意名言超越时空的说法,因为对名言的取舍常常反映了某个时代、某个集团与某个个体的意志及价值体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曾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被奉为天经地义的至理名言,现在已成文化垃圾,就是这个道理。真正历数千年而不朽、经受得住“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是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诸葛亮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名言。

(五)凝练性。指的是名言的内容高度概括和文辞高度简练。名言一般都不长,从几个字到二三十字不等,但语言隽永,含义深远,耐人寻味。“知识就是力量”,“满招损,谦受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意义高远而出语精警,很容易记住。三十字以上的名言相对较少,一则不便记诵,二则太长就与“名段”、“名篇”混淆了界限。人们通常以句子为单位对名言进行切分,进一步说,“名言”一般只包含一个完整的句子,极少集合若干个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名言有时会等同于“名句”。培根的《论读书》,满篇都是警语,但称引者绝不会将全文作为一个名言单位,而是将其切分成若干句名言,或者仅征引其中最有思想性的一句作为代表,比如“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王佐良译文)。

以上是名言的基本特征,其中,哲理性是名言的本质特征,是称引性和通行性的基础;称引性和通行性是判断是否能够成为名言的客观依据,而权威性和凝练性可以看作是形成称引性和通行性的必要条件。当然,名言的特征也许不止这些,但上述五个特征是必须具备的。

三、“名言”与“名句”、“格言”、“警句”、“赠言”的区别

弄清楚了什么是“名言”,再来讨论“名言”与其他几个概念的异同就比较容易了。

(一)“名言”与“名句”。名句,《现汉》:“著名的句子或词组。”《规范》:“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引用的句子或短语。”按照这个解释,“名言”等于“名句”。实际使用中,也确实不易区分,拿上面的基本特征衡量,似乎“名句”也都具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不能绝对划上等号:第一,“名言”一定包含了某种思想、道理或价值观,而“名句”有很多只是纯文学的描写,不一定包含前面所说的“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等。通常将它们归入名句而不归入名言。但如果名句在传播过程中附加了某种哲理或价值观,它也就成了“名言”,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句”要包括、涵盖“名言”。第二,“名句”的最大长度限于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名言”有时是不止一个句子的集合。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语)这包含了两个句子,作为“名句”似乎有些长,而归入“名言”则比较恰当。所以,我们认为,“名言”与“名句”的划界应该有所侧重:“名句”着眼于句子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名言”还应着眼于句子中包含的思想、道理与价值观。

(二)“名言”与“格言”。“格言”,《现汉》解释为:“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练。”《规范》:“含有劝诫意义或富于哲理的精练的固定语句。多出于名家的言论……”《辞海》:“熟语的一种。可为法式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格”的本义是“规范;法式”,“格言”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作为行为标准的话,所以它一定含有某种劝诫和教育意义,换句话说,格言一般都包含了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某种价值观。格言大都言简意赅,也具有上面我们分析的凝练性、通行性、称引性等基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格言”整体上应视为名言的一部分。在语汇学或熟语学上,格言和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一样是熟语的一种类型,结构上具有定型性,使用者不能随意改变其结构。而名言不是熟语,更准确些说,凡是有“主”(名家或经典)的名言都不是熟语。格言几乎都产生于民间,我们无法准确说出绝大多数格言的主人,个别格言虽然也能勉强找出某个首先使用的人,但因为格言主要通行于民间,后人在使用时已经完全忽略了格言的原始出处。因此,说格言“多出于名家的言论”并不贴切。还应该指出的是,名言中也有一小部分来自谚语,但主要是包含哲理和劝诫内容的谚语。偶尔,人们还使用“箴言”一词,殊不知“箴言”的含义更窄,主要指来自古书中的含有劝诫内容的话。“箴言”不都能成为名言,即使有些箴言进入了名言范围,但在名言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小的。

(三)“名言”和“警句”。“警句”多出自诗文,其中“警”有二义:一为“警示”,重在劝诫,使人醒悟;二为“警策”,重在文辞凝练而含义深远,使人感动。前者多寓某种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后者多为诗文名句,有些也含一定的哲理。根据我们的理解,“警句”属于名句的一类,含劝诫和哲理内容的警句同时也是名言。而纯文学的名句,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旅夜抒怀》),“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语言精警,令人吟咏三叹,虽然有些人将此类名句也称作警句,但我们仍将它们划入名句而不划入“名言”。

(四)“名言”与“赠言”。“赠言”是“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现汉》),与“名言”毫不沾边。古人有“赠序”,是送别时写的文章,像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实际上也是一种广义的赠言。赠言通常由自己撰写,表达对友人的勉励或祝愿,而且长短不限,但临别之际一时未必能找到恰当的表达,故而也会称引某些现成的名句,这才与“名言”发生交会。大部分的“名言”并不适合作为“赠言”,普通人题写的“赠言”更不可能成为“名言”,所以,用“赠言”指代“名言”,我们认为并不恰当。

四、“名言”是变化的

前面说到,名言的价值在于被人称引,而人们所以称引名言,是因为名言含有自己认同的深刻哲理与价值观,这些哲理与价值观构成名言的“普遍意义”,但是名言一旦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社会公众会对其进行筛选、改造,名言的含义有时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因此,对名言的考察不应是静态的,而应该将名言放入特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社会公众对名言的选择以及名言在传播过程中获得的意义。实际上,名言的“名”从来都是变化的,名言的知名度或叫社会认可度(也即社会影响力)受时代、民族、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不能仅据名言的知名度就简单推论,知名度越大的名言就越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名言中既有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有高度浓缩的糟粕——而后者越“著名”,其社会破坏性就越大,对人类心灵的毒害就越深。不仅名言的“名”会有变化,名言的意义、形式(文句)也会变化。

(一)名言之“名”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这在上文已经论及。任何名言,特别是含有某种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名言,不可能脱离它赖以通行的社会时代与社会集团,在某一时代、某一民族乃至某一社会制度的文化价值体系中视为“当然”、“必然”的名言,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角度看有可能是思想糟粕或文化垃圾。时下有些人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发掘出一些反映封建伦理观念的内容和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而冠以“名言”的美誉,甚至将这些内容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实际上非常危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曾经是“名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我们奉为圭臬,现在恐怕仅通行于落后地区。“传统的”不都是优秀的,“民族的”不都是世界的。是否优秀,要看其是否符合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否具世界性,要看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否存在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符合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世界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名言,才有可能成为陈原所说的“超时空信念”,才可能超越一切时代、民族和社会制度。

(二)名言之“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名言不都是积极、正面的,传世名言中也有很多消极、负面的内容。虽然有些名言自身含有价值判断,但能否成为“名言”,却主要取决于通行面与称引率的大小,这与称引人的价值取向有关,而与名言自身内容的价值判断无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固是名言,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反映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观念,法国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德国法西斯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在过去和现在仍有一些人信奉、称引甚至付诸实践,也是“名言”——“名”兼褒贬,“言”则分善恶。所以,仅据“名”不能判断积极名言还是消极名言,需对“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正属于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名言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再诠释性。名言一旦成为名言,就进入了大众传播领域,其内容有可能被重新解释,即名言在传播过程中其意义会发生某种变化甚至重新建构——这时,名言的原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在传播过程中新产生的意义才是名言真正的价值所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意是野火不可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了出来。后人称引这句诗用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扼杀。再举《论语·学而》中著名的“和为贵”为例,原文是: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杨伯峻对“礼之用,和为贵”的翻译是:“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论语译注》)杨先生解释说:“‘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今人删去了“礼之用”,仅留下“和为贵”三字,并对“和”的意义重新进行了诠释:“和谐”、“和睦”、“一团和气”……仿佛这三个字成了佛教咒语,可以化解一切矛盾。还有一种情形,姑谓之“断章取义”——不管名言的原意为何,引者只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实际上也属重新诠释。举爱迪生的一段名言为例:“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其中后一句话极易造成误解,以为不必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仅需百分之一的灵感就够了,尤其是判断力还不很强的小孩子很容易由此而耍些小聪明。所以中国人在引这段名言时都自觉地将后半部分截去了。

(四)名言的形式(文句)可以改造。相当数量的传世名言,尤其是来源于古书或民间的名言,在称引或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提炼或改造,已与其原始面貌大不相同,这一般是名言相对定型的过程,定型的结果是名言的意义更加显豁,而其语言更加凝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提炼改造,它们才逐步变成“名”言,通行范围更广,被称引的次数更多。就拿最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说,很多人以为这句话出自顾炎武,实际上,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这句名言的真正提炼者是梁启超,梁启超在《痛定罪言》一文中说:“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三)梁任公将这句名言的首创权归功于顾炎武,后世遂以讹传讹了。再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人算作成语,但它也是一句名言,本出于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唐贞观二年,太宗向魏徵询问:“何谓为明君暗君?”魏徵引这句话作答(事见《贞观政要·君道》)。后人将其改造为现在的通行句式,使这句名言的表现力大大提升,意义也更为广泛,因为不只是帝王,任何一个常人都存在兼听偏信的问题。

名言的传播及变化问题涉及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诠释学等众多学科,并非一篇文章所能回答。本文只是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冀能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陈原.关于“引语”或“名言”词典的随想.瞭望周刊,1988(24).

上一篇:第1章 总论习题【附答案】下一篇:幼儿卫生保健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