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2024-05-17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共6篇)

篇1: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汉文化的精华,首先在于汉文字。中国的汉字,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潜在的内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着东方文化的外观之美,无论是汉字之音,还是汉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对联艺术的精工奇巧是这种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它具有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千百年来,它成为人们以联会友和斗智赛艺的娱乐形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千百年来,对联虽得到人们的厚爱,却在文坛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古以来未曾登过大雅之堂,还被一些文坛权威以“雕虫小技、笔墨游戏”戏之。梁启超可算得上是联中高手。然而他却把对联称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还认为“楹联起自宋后,在骈俪文中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张之洞的弟子许同莘在为他的老师编《张文展公全集》增订本时,不惜将对联部分全部删去。像徐文长、郑板桥等骚人雅士,都在自编诗文集时将对联弃而不录。这无形中使历史上的许多好联销声匿迹、泥牛入海。在我国诸家洋洋大观的中国文学史专著中,散文、诗词等自不必说,连俗曲、谣谚均有论及,唯独不谈对联。在他们眼里,似乎对联不属于文学作品,也不属于文学形式之一。充其量不过是教学中老师考验学生们的炼句之辞,以及文人墨客们在会友、做客时的文字游戏而已。由于历代文人对此有严重的偏见,更没有论及对联艺术方面的专著传世,只有散见于古籍中的一些名联联话、集锦之类留存。例如:《玉堂巧对》([明]钱德苍编著),《秋海棠馆联话》([清]金涛编著),《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清]梁章钜编著),《楹联四话》([清]梁恭辰编著),《随园诗话》([清]袁枚编著),《带经堂诗话》([清]王渔洋编著),《石菊影庐笔谈》([清]谭嗣同编著)等。对联为什么不受历代文人的重视呢?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联字数少,而且只有上下两句,被认为不能写出惊世之作,同一题材倒不如写诗来得应手;二是历代皇帝多不予以重视,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其余的皇帝只是偶尔涉猎或命下臣属对,以助雅兴,只当其精神快餐而已;三是由于在历代的科举考试中,对联几乎没有作为单独试题出现过。然而,这一集中显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品类,从未失去其光彩照人的魅力,在千百年的冷嘲热讽中以坚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对联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生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律诗中的对句的滋养。对仗是对联最起码的特征,而唐律诗的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很标准的对仗句。它们在相互营养、相互补充、相互裨补,以至对仗这一形式做为一种修饰手段辐射到小说、散文、杂文、论文等各种文体之中,特别是历史上的一些理论著述,例如《菜根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朱子家训》、《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都为对联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代,原金陵大学的教授刘麟生对对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他的论著《中国骈文史》中用专章加以论述,认为对联是“骈文之支流余裔。”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史家程千帆在《关于对联》一文中指出,“(对联)本应该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但不知为什么,却被我们的文学史家们在一致同意下开除了。这恐怕也是文学界应当平反的错案之一。”白启寰先生对于对联的文学性也做了热情的肯定,他在《祝贺〈对联〉创刊一周年》的联语中写到: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由于文人们对对联的过分偏爱,渐渐地赢得了帝王们的青睐.如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都有名联传世。请看李世民的春联: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朱元璋写的赠徐达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双全朱棣的即兴联: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得永乐万年康熙写的西湖净慈寺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乾隆题七十岁自寿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特别是明朝以后,由于皇帝垂青,崇尚对联蔚成时风,一发难收,随之康乾二帝的推崇,曾几何时楹坛高手如林,名联异彩纷呈,明清两代可以说是楹联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管是天子丞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经世之作,真可谓“家喻户晓,处处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时代赋予了对联新的生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对联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类,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对联的艺术探求。从开始只限于春联的尝试,到后来的各种行业联、文苑联等的创新,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实用性。它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一、装饰环境应该说,装饰环境是楹联的自身特征,是先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这在于对联本身包藏着一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不管是过去的桃符,还是现在的纸联,虽有不同内容,但它首先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贴对联的目的是给人看,所以它必须以美的形象出现于不同场合,就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曾借贾政之口说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树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此话很有见地。试想,如果只有幽静的佛殿书院,典雅的画阁芳苑,奇异的仙窟名泉,却无名联妙对相衬,纵是鬼斧神工,也觉美中不足。如有美字奇联相配,则会使景观大增光彩,令人忘返。园林名胜对联,恰如诗词一样,贵在情景交融。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与藏其宅。”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其作用又是多方面的,它只用寥寥数语,就把此地此时的有关历史、人物、景致、典故传说概括出来,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如镇江甘露寺联: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上联中的峰巅片石指刘备当年在甘露寺相亲时所遗留下来的那块试剑石。当时孙权、周瑜想设美人计,索回荆州,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下联化王勃的《滕王阁序》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景以怀沧桑之叹。自宋之后,楹联逐渐出现在园林景观之处,这不但给园林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也为中国名胜、风景联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明代起,题联之风大盛,墨客游人在游山玩水,访胜寻古之际,触景生情,题诗题联,留于后世。名胜风景联在中国楹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名胜风景联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景观、文字、书法、篆刻于一炉,给人以美的享受。联语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游兴,长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开阔了艺术视野。有时一副好联,竟使游人流连忘返,增添游兴,难以忘怀。如滕王阁有一联: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使人读联之后引发思古之幽情,仿佛自己也化入历史的时空之中。再看山西省洪洞县庐济寺的大槐树下的一副对联,联曰:乔木迹犹存,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古槐名不朽,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许多人都知道,洪洞县大槐树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边的的集散地。现今许多北方人的祖先从此地离乡远迁,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后裔们大发感慨,怀思古之幽情呢?清代钱泳在他的《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反过来讲,撰联如造园林,必使浓淡得法,古今辉映,最忌平铺,最忌臃肿,方称佳构。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剧文学,而且还是很好的园林文学,“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为剧情增色不少。所说情能造景,亦能生景,原因故在于此。

二、启迪世人对联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国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学和哲学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理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联也是如此,一篇好的对联往往使人顿开茅塞,令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许多名人志士都以联警世,教诲和鞭策同仁、同辈和亲朋好友,给人以鼓舞和勉励,传为美谈。请看下面这副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副妇孺皆知的名联,其实是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孙中山逝世以后,这句话被后人以对联的形式在重要场合广泛张贴、宣传,旨在号召人们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其未竟之事业,起到了教育鼓舞人的作用。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书法大师于右任老人曾致蒋经国: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先生,是海峡两岸人民敬重的爱国人士,他热爱祖国,反对独裁的志向已传为佳话,他的一首《望大陆》,一唱三叹,写出了一位游子的报国之心。他思想高尚,学识渊博,诗书联均称奇绝。这副对联胸襟宽广,语重心长,作者站在历史的国家的高度,倾注了无限深情,尽肺腑之言,读品之余,令人心动。清人戴远山,为其好友到官赴任,写过一副意味深长的赠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既是好友,就该推心置腹,作者赠此联的目的,在于对句的内容:“做官要清”。上联是以诗之妙喻官之理,是起兴之笔,重要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作者不但联句惊人,其坦荡之胸怀,更使后人敬慕。著名画家张大千写过一副联: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联句寥寥十几字,却浓缩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要当机立断,放开胆略,什么时候要从容不迫,平心静气。作者将人生处事之诀,点化的十分具体,俨然是一副优美、精致的人生格言。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撰写一极富教育意义的联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联从大处着笔,却以平实之言道出,显现了极其高度的概括力和号召力。对联前后关联,互为因果,只有发展体育运动,才能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要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就必须发展体育运动。几十年来,这副对联激发了无数中华健儿跨进体坛,为中国人民增光。而今,它依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体育事业上奋勇拼搏。

三、传递感情对联不但具有诸多社会作用,它还是人们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综观楹坛,许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赠佳品,或互相勉励,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对对方的景仰、思慕、寄托之情。请看鲁迅为瞿秋白赠的一副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瞿曾为鲁迅的杂文写过序,鲁迅在瞿牺牲后为瞿编了《乱弹》、《海上述林》以示纪念。从瞿为鲁迅写的杂文序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称瞿为“一知己”,确实倾注了不少真情实感。清代李啸村为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此联是在郑板桥罢官归田后写的。郑板桥罢官后,以画画、写字为生。上联是说郑板桥有诗书画之绝,下联是说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归去来”借览陶渊明罢官回乡后所写的《归去来辞》一文。李啸村赠此联应是对郑其人的最高评价了吧。

四、宣传广告对联可以进行广告宣传,招徕生意,妇孺皆知,其实在过去人们就知道用对联做广告宣传了,只是未冠“广告”之名罢了。江苏泗水县洋河酒厂联是这样写的:酒味冲天,鸟闻成凤酿糟抛海,鱼食化龙全联皆言说好,妙在运用了夸张手法,让鸟闻味变凤,使鱼食糟成龙,何况人乎?这种手法会使读者产生奇想,诱惑力强,令人顿入意境,流连忘返,手法之高,令人叹服。当今山东鱼台孔府宴酒的一副对联,通过电视媒体传遍神州大地,妇孺皆知,联曰: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联句声韵平稳,却气势恢弘,很有感染力。想到当年孔夫子一定喝过此酒,要不怎么能写出《论语》那样的宏篇巨著呢。

五、祈祝吉祥祈祝吉祥,是对联以及桃符这一文体的内核。《后汉书·礼仪志》就有过古人以桃符驱逐鬼邪的记载。从王安石的《春日》一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爆竹声声的喜庆中,千家万户把旧符换成新桃,那种祈兆幸福,扫除邪气的感觉即刻跃然纸上。自宋代后,人们在桃符上写对子,那时候叫“春贴子”。《墨庄漫录》书载,苏东坡在黄州时,曾为王文甫题一桃符:“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在宋代,逐步有了写寿联的习俗。孙奕在《示儿篇》提到,黄耕庾夫人3月14日生日,吴叔经为其作一寿联“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一方面是表达对老人高寿的喜悦,另一方面还有祝福的意思,古今皆然。因此,我们在作联时,必须注意对联喜悦、吉祥的效果,要根据实际内容撰写有不同层次的充满吉祥气氛的对联,文体要得当,做到恰如其分,必要的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不要无的放矢,要做到文题相符。

六、陶冶情操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门。历代文人,多借用诗歌散文等一些手段,或直抒胸襟,或隐寓文心,或借古喻今,或托物抒怀,以发天地人之感慨,真善美之心声。自从楹联出世,中国的文人们庆幸找到了一种简捷精练的文学形式。从此,写出了大量修身、养性、咏物、言志、治学的佳作诗对。通常,我们把这类充满闲情逸致的楹联列入此类。这方面的对联内容较广,在楹坛中占据较大的位置,综观楹联古籍,以联抒怀者不胜枚举,可谓多矣。请看程十发所撰一联:揉春为酒剪雪为诗作者以物咏怀,联句分明在写春,作者饱蘸对春的浓郁之情,突发奇想,将春的颜色作为酿酒之曲,将春雪之图一片片剪开,组成诗词,一“揉”一“剪”,用字奇险。古人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联不可多得也。清代王士禛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淡为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从联语中,我们可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何等地淡泊,水本无味,又言秋水,更增几分清凉之味;春风最柔,又言静后之风,可见作者立意之心性。林则徐有一副自题联这样写道: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联句在于言及做人之心境,上句说明,钱为养命之源的道理,但言外之意是说要钱要有个分寸,下联是在说为人不要委曲求全,卑躬屈膝,要我行我素。联中两处“要”字,略为不美,综观联之大义,此疵无碍矣。

七、鞭挞邪恶以联语鞭挞邪恶,痛击时弊,古今有之,此类联语多采用诙谐、嘲讽、戏谑的手法,或直来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语双关,或嵌字拆字,或谐音隐语,或嘲讽当朝,或鞭笞时风,不一而足。如: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联句采用嵌字和双关手段,以物喻事。此联乍看只在写景,其实不然,“清风”、“明月”各有所指,“清风”暗指清朝,“明月”隐喻明朝,作者是一位明朝遗老,旧国不在,但钟情不死,对联饱含强烈的政治倾向,虽用意工妙,不免锋芒外露。明朝大文学家解缙性情不凡,语言泼辣,其写的嘲讽联也与众不同,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联语借物喻人,生动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肚内空空的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此联讽刺革命队伍中那些不实事求是,不讲科学,徒有虚名的人,可谓辛辣幽默,入木三分。刘师亮是一位撰联大师,他一生献身撰联事业,以讽刺联见长,每每以对句痛击国民政府,深受民众的欢迎。他写过这样一副痛切时弊的短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我们可以将此联看成一副谐音对,是借某地方言,而化国民党口号。“税”与“岁”谐,“贫”与“平”谐。国民政府吹嘘“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其实只不过如此而已,恰当准确的谐音处理,便将一腐败、反动的政府剥得体无完肤。当今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但不正之风仍有,面对一些腐败现象,黎时忠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世有叶公龙反假今无伯乐马偏多联句上联借“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反其意而用之,以道破“假做真时真亦假”的社会时弊;下联借伯乐识马的故事,讽刺那些不学无术者,心术不正者,以钱买官者,联句用典得当,对仗工整,一语双关,绵里藏针。可见作者笔力之深。

八、社会征联征联作为楹联领域里一种独特的应对形式,自古有之。它与诗歌答对一样,引发许多文人墨客的高度兴趣。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征联美谈。不过,古时候悬赏征联并不是很多,但实际上一些即兴应答,文人巧对,实际上也属于征联范畴。我们不妨将孙中山妙对张之洞联看作是一副征对。清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汉张之洞总督府,想面见张之洞,当门官递进孙中山的名片,张之洞看后,便写了一行字转递孙中山: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微然一笑,心想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出句,便从容答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看过,不觉暗自吃惊,知道是一位博学之士,急令警卫开门,热情相见。此事一时传为美谈。1982年春节,由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所征五个出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应征稿件十八万多件,尽管限了题,但征稿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涌现出许多佳联,其中第三联:碧野田间牛得草(出句)金山林里马识途(对句)和第四联: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出句)千年晓月,永定一桥(对句)被人们称为联中上品。上联是由当代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土的名字串组而成的妙联,几个人名自然成句,意义连贯,对仗句稳贴切。酷似一句严格对仗的近体诗。全联全用人名串组,达此水平,确属不易。下联出句联语特点是切合首都风光。“长安两路”指横贯北京城的东西两条长安街,而“十里春风”乃化用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之句,写出首都在新春佳节为骀荡的春风所沐浴,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联中“长安”二字,有多重寓意,即:一是指长安街,二是指古帝都,三是有长治久安之义。由此可见撰联者的艺术匠心。应征联中得票数最多的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与上联密切相关,同样切合首都风光。“永定桥”指卢沟桥,“晓月”指燕都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联中“十里”对“千年”,空间对时间,数词平仄亦谐和,“春风”对“晓月”顺理成章,“永定”对“长安”更是对仗工巧,“永定”也有多重寓意,一是指永定河,二是指永定门,三是有永远安定之意。对工天衣无缝,有天造地设之功。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征联大赛相继开展,多以讴歌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为主题,尤其是香港回归前后,各报刊以香港回归为内容的征联大赛如遍地开花,楹界高手辈出,妙联层出不穷。1997年夏的中国“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中获一等奖的是湖南省刘人寿的一副联: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高桐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此联饱含激情,用笔精到,虚实相间,巧用比拟,抒发了炎黄子孙企盼回归,举国同庆,龙飞凤舞,人心大快的热烈气氛。联语句尾还巧妙嵌入两个戏剧剧目名,如画龙点睛,令人读后欣喜无限,激情飞扬。

篇2: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近二十年来,由于对联的复兴,平仄也得到翻身的机会。尽管它一时被打倒,但它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一朝幸逢时雨,自然很快又枝繁叶茂了。由于许多问题出现了争执,便形成了流派,对此,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祈求广大联友及方家不吝赐教!

一、平仄的实际作用。

发现平仄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然千余年来把它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就会本末倒置。平仄通过科场强制推行,过去的观点认为是对知识分子思想的一种禁锢。我赞同这种说法。人多了自然有人适应这种禁锢;作品多了自然有佳作偶尔跳出这种禁锢。但这是点不是面,极大多数人在这种禁锢下一筹莫展,一辈子不仅搞不出什么名堂,反而成了书呆子。今天的一些《平仄入门》之类的联书,列举“天对地”、“雨对风”、“山对水”等等来证明平仄与同义词有生以来就结伴而行,其实这也是点不是面。绝大部分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平仄问题都足以令人头痛,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思路。平仄的实际作用,就是避免音韵单调。至于合律是否有“音乐美”,犯律是否就“拗口脚”,我建议大家不妨一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自己有一定的音乐水平,我外甥精于朗诵,我们凑在一起研究音律,可谓“天作之合”了。然反复实践表明,所谓“音乐美”是一种高度夸张的说法。所谓“拗口脚”,只有当许多第三声堆在一起时才会出现。把第三声堆在一起,声腔就显得比较空泛;把第四声堆在一起,声腔就比较短促。然这些都是小疵小病,因为诗联的灵魂在于意境和形象。有句话叫做“传神真宝镜,写意大文章”,并非大家可以理解,更不是大家都能做到。但诗联是文学主宰全盘,而不是音乐主宰全盘;音乐是文学的附庸,而并非文学是音乐的附庸。这一点,我想应该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吧!

二、平仄与声调的关系。

沈韵把“第一声与第二声”、“第三声与第四声”分别归为同类项。这种原则性的错误,千百年来即使有人提出质疑,也没有人会赞同。我曾问过许多专家学者为什么这样分类?结果全都答非所问。可见他们也人云亦云,不敢向传统挑战;或者说他们都不懂音乐,都不懂朗读,没有能力能触及这个问题。著书讲学,照本宣科就是。其实,“第一声与第二声”、“第三声与第四声”其音调性质是大有不同的。同类不同调交替,也可使人感到音韵和谐。比如“谁知盘中餐”虽然为五连平,但因“谁”与“盘”为第二声,音韵并不单调。又如“山巅青松高”也是五连平,因为全都是第一声,听起来音韵就单调得多了。这种句例随处可见。这说明调的作用不能忽视。

三、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种说法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始终没有升华为理论。现代很多人卷入了这个问题的是非研究,其中包括北大著名的教授、声律专家王力,他们都列举事例进行论证。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以断言,许多名作都犯了律,而且多在“一、三、五”这个地方触犯,这不就成了“路”?如果对名人成名作在这些地方斤斤计较,评论家的评论就写不下去。比如杜甫有一首诗全部用厌声字写成。有的评论就说这样处理表现了一种愤怒的感情;有的评论就说这样处理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仄声字可以表示愤怒的感情,平声字就不能?真是太好笑了!后一种说法,倒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像杜甫这样的大手笔,在适当的地方(只要不限死)调出几个平声字来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个事例说明中唐时期的杜甫,对平仄也不是那么坚持信奉的。指责杜甫不通平仄,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口气,倒不如为其犯律辩护合算。名人全部犯律尚且有话可说,“一、三、五”当然就不论了。普通诗人在“一、三、五”这个地方犯了律,都以名人、名作为样板开脱自己。后人有了“不论”这个宽容的传说,更是如鱼得水。这就是拥护这种说法的群众基础。那么,为什么多在“一、三、五”这个地方犯律呢?因为诗特别是对联,第一个字最令人注目。写作有本事的人总是在这个地方首先考虑他的立意和对仗,而不是考虑平仄。如果“二、四、六”再宽松,在五言诗联中,就可能发生“四连平”或“四连仄”这就是为什么“二、四、六”要分明的奥秘所在。什么“节奏点”以及围绕“节奏点”所作的不同解释如“重音所在”、“词组分界”等等,都是牵强附会之说。

四、笔墨、朗诵与对联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就今天来说,一目了然的。赵如才先生说得好:“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对联出现。”我曾经看过一种字典的解释,把对联归纳于应用文,当初我不免为之一笑,觉得注释家怎么这样粗心,这样武断。读了赵先生这句话,始觉得“应用文”的解释虽不尽妥,亦不无道理。事实上,今天的对联早已不局限春节或喜事用红纸书写。初、中档的对联条幅就像潮水一样涌进千家万户;镜框镶嵌的高档对联也源源不断地光临酒家、宾馆之类的公共场所,其豪华真是前所未有。《对联》杂志还开辟了《联墨缘》这个栏目,且篇幅有增无减。这说明联与墨的关系。而吟诵这一形式古代虽盛行,今则一落千丈。这是生活方式决定的。我是一个联迷且年过半百,至今还没有听过一人在我面前吟诵对联;我也从来没有把自己撰写的对联吟诵给别人听。有些老前辈说:“哪个地方犯律,一吟唱马上就会露马脚,用不着用平仄公式去检验。”我没有兴趣去尝试。我只觉得,电台、电视台且摒弃了这种朗读方法,难道我们普通爱好者还有必要去复古吗?什么东西值得继承发展,什么东西应当忍痛割爱,这有一种时代潮流起冲击作用,谁也无法阻挡。所以说,从朗读的现状看,也没有必要把平仄的作用抬得过高。如果再像过去一样夸大其辞,那真是不识时务了。

五、也谈古四声与新四声的前途。

全世界的语音、语调都在缓慢地变化,中国也不例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诗韵也在变化。否则,这与刻舟求剑有什么不同呢?从六十年代(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电台、唱片聘请语音专家朗读古诗词或毛主席诗词,全都采用普通话,我听过的至今记忆犹新。九十年代电视台播音员朗读的诗联(包括大观楼长联),也采用普通话。这是新的指挥棒,谁也无法逆转。尽管老一辈诗人联家听起来不习惯,然他们终有一天要退出文坛,后继而来的,是千百万新生力量。记得当初推行简化字时,新一代无不为此喝彩,老一辈却依然不厌其“繁”地使用老字。几十年过后,除了一些特殊场合,还有谁使用繁体字呢?与此同时,不久的将来,还有谁用古四声呢?在今天这个过渡时期,即使还有人一边揣着《平水韵》来撰联,也不会有几个人愿意揣着《平水韵》来朗读,更不会有人喜欢听。现在沿用古平仄的人(声律专家除外),大多是一种侥幸心理。就是说用普通话去朗读已明显犯律,那么就试试古平仄能否宽恕他们的失败。如果可以,那就获得一种心理平衡。这并不是一种严肃的学习态度,而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声律专家当然只能采用古平仄,这种人虽然为数不多,但因资格老而影响力大。再过二十年,这种流派就会自然消失。就是说,新四声是否取代古四声,是一个时间迟早的问题,而不是看法问题。继续争鸣下去,没有什么意义。

六、形意、对仗与平仄的关系。

自古以来,能传世的诗联作品都是形象鲜明、意境高雅。为了服从形象和意境的需要,对仗在个别地方作适当的让步,也是常见的事。平仄打个比方,就叫锦上添花吧,因而也就只能兼顾。不要以为不拘平仄的对联就好写,有句话叫做“敢用常语谈何易”就是这个道理。不打扮的姑娘能吸引人,那才是仙女下凡。反过来说,仅因平仄协调而名贯古今的诗联作品,可以说一首(副)也没有吧!很明显,为了平仄而调整最佳立意,这岂不是削足适履么?有句名言叫做“练句不如练字,练字不如练意”,广大联友千万不要忘记!

七、精品与合格品应当同步前进。

赵如才先生提出要“强化精品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精品确实不多,即使古今名联,合律者也屈指可数。精虽意识如不强化,精品数量就会世代落后;不要以为获了奖的作品就是精品,很多大奖赛都只强调平仄协调,并且明显掺杂了腐败因素。这样的得奖作品不就是披了红盖头的伪劣产品么?时代急需我们去努力创作出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作品,即真正的精品来。余子衡同志提出合格的对联产品可分精品、二等品、三等品,像物质产品一样都允许进入市场。这也是正确的。如果有人认为文化产品不能与物质产品相比。那么我就以学校为例:六十分——一百分都属及格范畴,这些得分者还不是一样升级?如果我们的国家只培养尖子即精品,高校的学生就会寥寥无几;一般部门就会求贤不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联刊如果只发表精品,不足部分就从联书上转载充数,那么,许多作者的写作积极性,许多读者的阅读兴趣,都会受到打击,换言之即订户将直接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务必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固然一方面不要把声律问题看得过重,即作为精品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所谓合律,其实大部分是属于巧合,属于妙手偶得。真正属于人为的技巧性调整,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我写了几十副合律联,几平全是这样。倒是那些对格律要求很严的人,一生写出了几副合律作品,或者说这些合律作品有几副具有可读性?这种人大多摆臭架子,伪装有学问。去吓唬一些刚入门的人。我觉得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学联十年来,这样的伪学者见得实在是太多了!

熟练驾驭平仄是很难的。这样说不要以为酝酿意境就很容易。对仗却是一个基本的东西,当然也会常常碰到困难,有时甚至也弄得我们挖空心思。立意、对仗、平仄三者揉合为一体,才是精品与合格品的分界线。精品与合格品只有同步前进,才能真正繁荣创作,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要。拙文若蒙编辑厚爱与读者见面,也许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应是我后半生最大的快慰了。

★ 对联平仄

★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 对联平仄对法

★ 诗词平仄

★ 浅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

★ 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 弥勒佛励志对联

★ 幽默励志对联

★ 励志读书对联

篇3: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1 保护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 我国畜牧业生产连续二十多年快速稳定发展。据2002年统计, 我国肉类生产已达到6 686.48×104 t, 奶类产量1 299.78×104 t, 蛋类产量2 462.7×104 t, 畜牧业总产值达8 000亿元以上, 占农业总产值30%以上。畜牧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农村经济中最为活跃、农民受益也最为实在的增长亮点。据初步估算, 在近年农民增收中, 畜牧业的贡献率已达30%以上, 一些省份已达50%以上, 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 都把畜牧业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畜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既拉动了产前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又拉动了产后畜产品加工业及运输、经营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城乡劳动力就业, 对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动物疫病的发生, 不仅使畜牧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而且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 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创汇, 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对保护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1) 保护畜牧业生产。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 对畜牧业生产影响极大。一是动物烈性传染病, 一旦发生流行, 会给养殖场 (户) 及相关产业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养殖企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 不少饲养户和相关企业经济损失惨重, 因此债台高筑或重返贫困, 大批从业人员失业, 收入降低。二是扑杀病畜 (禽) 及可疑家畜 (禽) 并对疫区进行封锁消毒等工作耗资巨大。三是某些动物疫病的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由于家畜的生产性能减低, 饲料转化率下降, 生产成本剧增, 给畜牧业生产带来长期的潜在损失, 如乳产量和活重的减少, 肉品的废弃, 皮毛和其他畜产品的损失, 家畜役用能力的丧失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先是东南欧的希腊、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波黑和土耳其等国爆发牲畜口蹄疫, 希腊为控制口蹄疫的蔓延, 损失约15亿德拉克马 (约合652万美元) 。后来牲畜口蹄疫又席卷亚洲地区, 以色列、叙利亚、中国台湾地区, 以及韩国和日本。其中以1997年台湾地区发生的猪O型口蹄疫最为严重, 全岛捕杀生猪共计355万头, 当年台湾养猪业生产总值锐减49.6%, 其后遗症四年后仍未完全消除, 猪肉出口中断造成损失400亿美元以上, 18万人失业;2000年韩国爆发口蹄疫后, 韩国政府仅防疫费就用去5.2亿美元;2001年英国发生口蹄疫, 全国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亿英镑。

(2) 防止对相关行业造成冲击。

养殖业与上游工业的生产领域和下游工业使用原材料等其他经济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相关的上游工业有种植业、动物饲料生产、兽药生产等行业;相关的下游工业有动物屠宰厂、食品加工、毛纺和服装、交通、酒店和贸易等行业。动物疫病使得市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消费信心遭到破坏, 造成供应链的断裂, 由于需求不平衡导致养殖的效益下降, 数量减少, 继而影响饲料的生产与销售, 并波及到玉米、豆粕等原料的消费需求, 直接影响种植业的发展。2004年初受禽流感袭击, 越南的肯德基公司取消了所有炸鸡供应, 以鱼和其他原料来代替。在泰国, 人们喜食的新鲜鸡肉一度从曼谷的食品市场上消失, 家禽加工、供应和餐饮行业饱受其害。泰国国会研究中心报告, 泰国受打击最大的家禽养殖业和饲料业分别损失6.5亿美元和3.6亿美元;禽流感疫情对酒店业也带来较大影响, 住房率大幅下降, 3月份入住率不到40%, 4月份订房率不到30%。

(3) 保护畜产品国际市场。

疫病防治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 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国动物防疫水平的竞争。一些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影响到我国畜禽产品国际贸易声誉, 导致畜禽产品出口屡屡受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以上, 且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 如我国1 t猪肉10万多元人民币, 欧美每吨猪肉则高达50多万元人民币。但每年出口的肉类仅占世界出口量的1%, 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0.8%。入世第一年, 我国畜产品出口遭遇了国外“绿色壁垒”的多次封杀和退货, 2002年1月25日, 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 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 2002年1月28日, 日本宣布以后要加强从中国进口肉品的检疫检验, 还有一些国家也禁止从中国进口肉类, 致使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突然陷入困境。台湾1996年发生口蹄疫后, 原来年贸易额达16亿美元的生猪被国际兽医组织宣布10年内不得出口。2004年1月我国广西、湖北和湖南等地发生禽流感疫情后, 日本、韩国、新加坡、罗马尼亚和瑞士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 限制或禁止进口我国家禽类产品, 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意义, 并做了大量工作, 已基本建成了四川盆地、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南岛和吉林松辽平原5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 有效地控制了主要动物疫病, 初步形成了动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2002年这些区域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 (全国30亿美元) 。

(4) 保护畜产品国内市场。

如果我国畜产品质量不改善, 居民对国内动物产品消费信心不恢复, 不但会失去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且还会失去国内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入世前, 我国对畜产品进口限制主要通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入世后, 这类的贸易壁垒手段被禁止, 国外畜产品进口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美国2002年底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 中国加入WTO后, 美国将会因其综合优势, 增加对中国的猪肉和禽肉出口, 从猪肉和禽肉贸易中获利。从2002年底以来, 我国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在两位数以上, 高于同期城乡食品消费增长速度, 即反映了这种趋势。

(5) 维护社会稳定。

动物疫病导致私人消费降低和储蓄的增加, 而消费在短期内的减少带来了经济的普遍下降;政府为减轻疫情影响而采取的金融补助措施、税费优惠政策, 如政府因扑杀鸡只而对受感染的养鸡农户进行的补偿, 增加了财政的支出, 并由此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和发展计划的延缓2004年1月26日是许多亚洲证券市场度过农历新年假期后恢复交易的第1 d, 股市就因对禽流感的担忧引发抛盘。波动最大的泰国股市26日跌幅接近4%, 泰铢走势疲软。一些金融分析家认为, 由疫情影响而出现的达种抛售趋势会拖累亚洲货币。在短期内将压低泰铢和印尼盾汇率, 并打击新加坡元的人气, 造成从亚洲各股市的撤资现象。

(6) 优化投资环境。

动物疫病带来的危机, 特别是在短时间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时间持续较长的危机都会对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投资环境以降低投资的风险, 而危机会引起失业、抑制消费需求、导致经济的滞胀等, 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疫情得不到控制, 或信息长期不透明, 会影响国际社会对疫区国家动物及其产品甚至对这些国家投资环境的看法, 后果是贸易量下降。

2 保护公共卫生和环境

2.1 减少环境生物污染

(1) 时间的长期性。

许多动物疫病一旦发生, 如果不采取坚决的措施, 对病原地进行彻底消除、消毒和杀灭, 它们便可以长期存在于所污染的土壤、空气、栏舍、场地、废弃物、运输工具等环境中。动物产品或健康带毒动物体, 只要疫病发生和传播条件具备, 又会引起疫病的爆发和流行。如炭疽杆菌形成芽胞后, 在普通土壤中能存活50~60年。牲畜口蹄疫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力很强, 在牛毛上可存活24 d, 在饲料、饲具、毛皮、土壤中可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在污染的冻肉中存活时间更长, -70~-30℃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12年。

(2) 空间的延续性。

动物疫病发生后, 其病原体可以通过动物 (产品) 、包装材料、运载工具、水流和空气或其他污染物从甲地传播到乙地, 导致乙地的易感动物发病。如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散播到50~100 km以外, 引起本病跳跃式发生, 因此一旦发生口蹄疫, 常常大范围传染。人员和动物 (产品) 频繁流动, 又大大增加了疫病远距离传播的风险。2001年, 英国在口蹄疫发生之初, 因为该病毒在家畜群中的传播非常迅速, 以致疫苗都来不及发挥作用, 根本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口蹄疫病区以每天增加25~30个的速度递增, 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4 000个之多。此外, 只对家畜进行预防和控制并不足以能保证病原不扩散, 因为野生动物感染后同样可以传播该病毒。

2.2 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动物是人类病原的培养基和仓库, 人类所有的传染病病原, 除脑脊髓灰质类 (小儿麻痹症) 病毒外在动物间都存在。动物防疫是社会公共卫生的基础, 是保护人类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是预防人类疫病流行的源头。

一是已知的动物疫病中, 有许多能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直接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 人类1/3的传染病都起源于动物, 如禽流感、疯牛病等。到目前为止, 有近160种动物疫病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 引起人类感染发病, 或者与其他病原共同作用, 损害人类健康。在240多种动物疫病中, 有120多种是人畜共患病, 常见的有狂犬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近20种人兽共患病。

二是病毒变异导致新的变种和毒株不断出现, 动物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证实, 病毒在不断地变异以适应不断恶化的环境。有研究表明, “非典”事件就是“生态断裂”的血性警告。“非典”就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犯下的“环境病”、“生态病”的发作, 是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 其某些环节、某些部位出现恶性变异的结果。各国科学家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主要罪魁之后, 追溯到果子狸标本中的“非典”病毒与人类“非典”病毒有90%以上的同源性。基因分析证明, 动物“非典”病毒是人类“非典”病毒的前体。因此有人认为, “非典”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在发现疯牛病 (牛海绵状脑病) 和绵羊痒病与人的克-雅氏病有内在联系后, 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从香港地区和一些国家近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快速变异推断, 专家预测, 如果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变异并在人群之间传播, 其后果将比“非典”疫情更严重, 可能形成一场大灾难。尤其是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变种有可能比“非典”的破坏力更强。从目前的状况判断, 如不能有效控制疫情, 禽流感病毒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凶猛, 不但造成更大范围的家禽死亡, 并增加传染给人类的风险。

最近在我国乃至世界流行的SARS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流感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尼帕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及其他潜在的致病因子, 有些已经在我国出现或者大范围存在, 它们都可能引起人患病, 甚至死亡。从1997年香港禽流感感染人并致人死亡事件到人畜共患的戊型肝炎、尼帕病、西尼罗河热, 至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流行的SARS, 均提醒人们:对这些致病因子的全面控制和扑灭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不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迟早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3 防止造成物种种群的失衡、破坏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任何一种基因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基因突变是人类无法阻止或控制的, 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一旦产生有害变异, 就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如果这样的变异出现在病毒身上, 就会形成新的与SARS一样的危险病毒。在今天产生这种有害变异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一方面, 日常生活中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人造物日益增多, 在它们的作用之下, 生物基因突变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获得了通过基因工程制造新物种、新生命 (其中包括新病毒) 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正在由于以下两种情况的存在而极大地增加对人类的威胁:第一是人类历史的全球化趋势, 人员和物资的交流日益频繁, 一旦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出现有害物质和相关疫情, 很容易迅速向全球扩散;第二是与全球化相伴随的全球范围的冲突。

2.4 减少对病死畜禽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造成的新污染

目前常见的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焚毁, 一种是深埋。

焚毁法的优点在于清除病毒较为彻底, 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不高, 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是其致命缺点。2001年英国爆发口蹄疫以后, 有数百万只动物被焚烧, 焚烧柴堆比比皆是, 因此而产生的有毒污化物比英国所有有毒工厂制造的污化物总和还多。调查数字显示, 每焚烧大约50万只动物, 就要释放出63 g致命的二恶英 (dioxins) 。二恶英是致癌物, 毒性是砒霜的一千多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普通体形的人每年接触的二恶英不应该超过亿分之三克。因此这些焚烧制造的二恶英数量足以危害20多亿人口。

深埋法一般来说可以避免大气污染, 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但是需要合适的土地, 同时必须要科学操作, 否则容易造成病毒再度污染。深埋法在我国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1997年台湾处理疫情基本上都采用本法。采用深埋法处理病畜时, 要特别注意消毒等措施的严密性,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畜处理过程中病原的污染扩散, 否则会造成病毒二度、三度污染。

2.5 提高畜产品质量

篇4: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产业结构在世界各国有很大的不同,以当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来讲,第一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已小于2%(约1.8%~1.9%),第二产业约占25%左右,第三产业占70%以上。美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第三产业已经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但这并不说明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弱。美国的农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尽管农业的比重不到2%,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和最大的出口国。所以2%的比重并不代表它弱,而说明当其工业、农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以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靠服务业的发展。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农业比重曾达30%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变化很大。农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更快。从构成来看,第二产业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和工业两部分,在50%的比重中,大体上建筑业占10%,工业占40%。工业主要包括采掘业和制造业,当然还有公用电、水、气的生产,但主要是采掘业和制造业。而采掘业(采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矿)虽占有一定比重,但比重在下降,制造业占大部分并且比重在上升,约占工业的60%~70%以上。因此,目前我国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中主要是工业,工业中主要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来讲,在发展的现阶段,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我们仍处在工业化时期,目前面临的是要完成国家工业化这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工业化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它有初期、中期、后期,我们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初期主要是搞轻纺工业,因为轻纺工业需要的投资数量相对比较少,技术整体上不是很高,搞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又是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积累资金也比较容易。工业化中期,从全世界各国发展来讲,主要是发展重化工业,包括冶金、汽车,大的化工、化纤、石油化工,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化后期情况有所变化,发达国家工业化时间很长,经历了一二百年,发展到后来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包括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情况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发展处在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制造业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装备,比如冶金,需要炉子,需要各种铸造、轧制设备;化工需要大的流程装置;汽车需要大量生产设备。如何为重化工业提供装备,是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制造业也处在非常关键的位置。

经济增长点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靠什么来增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农业看,要有很大的增长不太可能,其比重在不断下降,每年农业增长比经济整体增长要低5个~6个百分点,2000年GDP增长率在8%以上,而农业只有2%多一些。当然农业需要发展,但是依靠农业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看来不现实。至于第三产业,我们当然希望有很快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第三产业增长比较缓慢,我们的情况还没有到服务业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但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还低于像印度这样经济水平同我们相似的国家,甚至低于比我们还落后的一些国家。近几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略低于GDP的增长。要靠第三产业来整体上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也不是太现实。所以,当前国民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采掘业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同样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要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为大的、全局性的经济增长点,只有依靠制造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经济增长包括消费、投资、净出口三方面的增长,这些也都同制造业有很大关系。我们日常的消费、日常衣食住行,都要有制成品,农产品也需要加工,投资需要大量设备,都需要制造业来提供。现在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而依靠原材料出口,大量增长是不现实的,目前主要依靠制成品的出口,这些都同制造业有很大关系。

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构成国家整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农业工业化问题,就是要用工业的思路、方法来搞农业,这需要大量的装备以及很多像化肥、农药等工业制成品去支持它,也包括很多机械设施。所以,农业现代化需要制造业来提供大量装备和生产资料。工业现代化,就是工业本身要大大提高,包括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装备,这些都需要制造业来支持。国防现代化需要大量现代化的武器、军事装备,这都要制造。科学技术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工业科学技术方面,同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很多手段,如仪器、仪表、大型装置等,也需要制造业来提供。因此,制造业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关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中有一个国际分工的问题。发达国家把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或者在各种产业里把技术含量高的部分留在自己国内,而把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需要比较多的一些产业或者产业里的一些组成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转移到发达程度比较低的一些国家去,出现一个产业逐步转移的过程。从发达国家向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过了一个阶段以后,这些国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劳动力也贵了,他们又转移出来,转移到比他们发展水平更低一些的国家和地区去,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国际垂直分工。在国际垂直分工的情况下,有相当大一部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而得其先的是沿海开放地区,像珠江三角洲地区。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它的比较优势,在经过相当时间的发展以后,变成比较劣势了,它的制造业需要向外转移,因此就纷纷转移到我们这里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跟国际公平有很大的矛盾,造成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事实,但是这种潮流阻挡不了。作为相对来讲后发展的国家,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里面,接受更发达一些国家转移过来的制造业,是历史发展不可回避的阶段。如果掌握的好,对自己也有好处,对发展自己的产业也有好处。

国际地位

篇5: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理学院统计一班赵雪

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其本质是在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国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体育教育等方面。

因此,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国防教育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国防意识,则与国防需要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树立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4)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

我国国防建设一直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也是我国新

时期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三、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1)大力宣传国防政策,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通过校内的宣传板报、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横幅、警示牌、格言等形式,加强各种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军事读书活动、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大赛、播放优秀军事题材影片、举办国防教育理论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刻苦拼搏。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规范并完善国防教育内容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参加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以育人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军事技能比赛,如队列训练比赛、叠被子比赛、体能竞赛、军歌合唱比赛等,并对表现优秀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篇6: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

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学校制订的各项教育要求和教育计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班主任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应按照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计划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和选拔学生干部,形成班集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锻炼成健全的体魄,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热爱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新一代。班主任应该对整个班级、对每个学生负责,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根据有关追踪调查表明,一些优秀班主任,其培养的学生合格率较高,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真是“名师出高徒”。反之,个别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学生合格率低甚至可能会出一些社会渣滓。某县有所小学的班主任个人道德品质败坏,有偷盗行为,竟指使学生偷农民的鸡、鸭、蔬菜,并与学生一起烧熟后吃喝。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先后进了工读学校,有的还判了刑。他自己也因盗窃犯罪而锒铛入狱。因此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上应负重大责任,其地位是其他人员不能代替的,是班级学生教育的首席责任教师。

(二)班主任在培养学生中应起到组织、指导、协调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物质前提;环境是学生生活其间的社会生活条件,它和教育一起主要决定了学生的成长。而其中学校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肩负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班主任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则起着比其他教师更重要、更经常的教育作用。

班主任通过创造性的辛勤劳动,把班级培养成良好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学习。同时又通过细致的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促进智力、能力、体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活动中形成的新需要和已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并又不断解决的结果。班主任和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更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变化。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身心内部矛盾的转化。班主任工作是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因此班主任应当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

为了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还要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形成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为此班主任必须协调本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联系。

在校内,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等关系,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及时地把学校有关的重大决定,学校的中心工作告诉学生,并讲清其目的意义,把要求和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手段告诉学生,动员和组织学生投入中心工作。班主任要经常联系任课教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和班级的实际,决定分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及时通知任课教师。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妥善安排时间。如对差生的辅导时间,毕业班各科的复习时间,平时测验、考查时间等,都应统筹安排防止过分集中,加重学生负担。

在校外,班主任应当协调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强一致性,以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青少年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协调。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许多家庭已拥有电视机、收录机。农民住房宽敞,给子女的学习带来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学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品德;有些家长忙于商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放弃对子女的前途教育;也有的家长以不良的思想行为影响子女,使子女走上歧途。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家庭教育较差的学生家长,班主任应当与家长共同商讨改进的办法,或者与有关部门联系,提出负责的合理的解决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班主任要组织家长参与和指导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致。

班主任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动态因素,在青少年中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的影响表现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改革开放冲击了陈腐的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如守时观念、民主观念、创新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知识观念、价值观念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强化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影响。除此之外班主任也不应该忽视社会上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班主任特别要注意不健康录像、书刊等对学生的消极甚至有害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影视评论、书刊阅读的活动,引导学生看好书、好电影,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的影响。

上一篇:环评考试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