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2024-05-0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通用8篇)

篇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物体分类》教学案例

净峰墩南小学 陈美仁

一、设计思路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各种活动,如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从而认识各种物体。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物体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本课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物体。过程与方法:

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并知道名称。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一分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相信大家见到他后一定会很喜欢的,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呢?(课件出示由四种物体拼成的机器人卡通形象。)

播放机器人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酷吧,我有聪明的头,结实的身体,还有健壮的胳膊和腿脚。其实,我就是由你们桌子上各种形状的玩具组成的,现在我想考考你们,哪些物体长的像我的头,哪些长的像我的身体,哪些长的像我的腿,哪些长得像我的脚。

(学生分别从桌上的玩具中迅速找出和机器人的头、身子、脚、胳膊长得像的玩具。)【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和机器人的对话,使学生初次观察到机器人的身体其实就是由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的。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使数学充满了人情味。】 师:同学们这么厉害,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玩具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然后汇报分类的结果。)先让学生自由分,接着让学生按形状再分一分。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有的按大小、形状以及会滚的和不会滚的不同标准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活动二:玩一玩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它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想给你们一个建议: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活动,并适时进行指导。)师:那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生:我的好朋友长长的。师:说得好!谁还有补充的?

生: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刺刺的,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师:你能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师:有谁知道这类朋友的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长方体。师(拿出正方体):咦,这是谁的好朋友呢?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刺刺的。‘

师:你的介绍清楚又准确,真像个小老师!我们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吧。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正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那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

生2: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哇!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并把正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 生1:正方体。生2:长方体

师:那如果这样看呢?(把长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生:长方体。师:哦,原来这是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像这样的物体,我们也称它为长方体。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位好朋友,我们接着来认识下一位朋友?

生: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而且一样大!身子是直直的,它可以站着,也可以滚来滚去。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请你的好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好吗?(学生拿着物体在台上演示)

师:谁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圆柱。师:你们还有好朋友要介绍给大家吗? 生1:球长得圆圆的,没有平平的地方。

生2:它特别调皮,总喜欢滚来滚去,我很喜欢玩球。

师: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好朋友球,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球。师:同学们这么厉害,那你们知道球和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那请你们把球和圆柱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而圆柱只能直直地滚。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开心吗?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叫一下这四位好朋友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将“做”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 活动三:找一找

1、找朋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65页的第1题,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2、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并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活动四:猜一猜:

请一位同学从袋中摸出任一个物体,说出这个物体的形状特征,其他同学来猜一猜所摸到物体的名称。

【设计意图:“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环节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

五、看一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物体?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里的建筑物和机器人都有我们学过的物体,到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来完成你喜欢的作品,好吗?

【设计意图:五大活动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的设计,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反思与点评: 【教学反思】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点评】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地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

1、抓住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机器人这一中介来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体分类》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注重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对数学的志趣”。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并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篇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胜利小学:吴相山

案例描述:

1、尝试练习:144×15。

(1)、学生尝试练习,板演,说笔算的过程。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引导归纳笔算的一般方法:

4、学习例1: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明确解答模式

学生尝试列式,师板书:145×12 12×145(2)、经历计算过程:

①估算: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概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②笔算:学生笔算,订正时说说笔算方法。③用计算器验算。

5、即时练习:(题目见练习纸)

学生独立练习,板演笔算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师小结。

7、学生看书P49,质疑。案例分析:

儿童具有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要以疑引思。尝试教学法首先出示尝试题,立即吸引住学生,产生疑问,“教师还没有教,自己会算吗?”然后有了“试一试”的迫切愿望,为了解决尝试题,学生又需要阅读课本例题。尝试题完成后,学生又产生“自己做得对不对”的疑问,又迫切需要听听教师的讲解。因此,尝试教学法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上的逻辑顺序的。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篇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一、培植根本点, 提供思维生长的基础

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线段”的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了这样一道题:数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结果这道题很多学生都数不清楚。比如图1大部分孩子认为是11条, 实际上有15条;图2大部分孩子只数出了9条, 实际上是14条。经过调查, 他们的出错情况都很相似, 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有序、全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复合线段的数量数清楚。课后, 我在思考:其实很多数学知识都蕴含着规律, 蕴含着思维启发的根本点。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有没有关注到, 有没有注意到提炼知识的根本点, 进行总结、拓展以及延伸, 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孩子的思维中进行培植, 让孩子学会关注知识的根本点。在“数线段”时, 让孩子知道有顺序地数,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准线段;抓住两个端点, 才能确定一条线段, 这就是数线段的“根本点”。这个根本点正如“种子”一样, 需要教师努力培植, 需要深耕细作, 才可能成为孩子思维的生长点。所以, 教师应深挖知识的根本点, 并想办法培植在孩子的头脑中, 为孩子的思维生长提供必要的基础, 这应该是高效课堂的追求。

二、联结根本点, 架构思维生长的桥梁

无独有偶, 几周之后, 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时有这样的一题:数数图形中有几个角?

当我看到这道题, 就联想到了“数线段”的题目, 其实, 这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于是, 我又寻思着如何巧妙地联结上次的启发点, 把有序、全面, 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学思想再一次不露痕迹地渗透在孩子的思维中, 帮助孩子联结知识的根本点, 跟孩子们再一次开启美妙的数学思维之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的根本, 就如数线段时让孩子牢牢抓住:一条线段有2个端点, 找到2个端点, 才能确定一条线段, 这是数线段的根本。又如数角, 让孩子们明白: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找到2条边和相应的1个顶点, 才能确定一个角, 这是数角的根本。这样在对比中联结知识的根本点, 架构孩子思维生长的桥梁, 从而让孩子产生思维的共鸣:从知识的根本点出发, 探寻数学本身蕴含的规律, 展现数学的思维之美。让孩子浸润在美妙的数学思维之旅中不断成长, 倾听孩子思维“生长”的声音, 这也是高效课堂的追求。

三、延伸根本点, 拓宽思维生长的空间

如在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中, 我跟孩子们又一起研究了这样一道题:

任意选择两项自己喜欢的球类活动, 一共有 () 种不同的选法。

题目要求任意选择两项球类活动, 看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孩子们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知道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法。但是我不满足这样的状态, 我觉得还可以顺势唤醒与挖掘孩子的思维。于是, 我们又演绎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对话历程。

师:同学们, 如果把“球”变为“点”, 就跟以前研究过的哪个例子相类似?

生:我想起来了, 就跟数线段的题目相类似。

生:对, 我还可以画出来给大家看。 (孩子上台板书, 如下图)

师:看来, 前段时间接触过的“数线段”和“数角”的例子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对, 我们还记得要按照顺序数,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生:所以, 我们可以很确定地认为这道题有6种不同的选法。分别是:排球和足球;排球和羽毛球;排球和篮球;足球和羽毛球;足球和篮球;羽毛球和篮球。 (如上图)

我想, 正因为在“数线段”中有效地对孩子进行了根本点的培植, 在“数角”中又顺利地进行了架构, 才能让孩子在接触“数学广角”范畴的问题时, 如此顺畅地解决。从“数线段”到“数角”再到“数学广角”, 一路走来, 我们欣慰地发现, 当我们有效地挖掘了“数线段”和“数角”的知识的根本点, 在孩子的头脑中培植与联结了“不重复、不遗漏、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带给孩子的思维予深刻的启发时, 到学“数学广角”的内容就显得很顺畅, 变得轻松而自然了。由此启发我:将知识的根本点进行有效地培植、联结, 进而延伸, 就犹如把一个学期的知识拧成了一股绳, 能有效地拓宽孩子思维的空间, 开拓孩子的思维, 在孩子头脑中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知识网络。

总之, 数学教学必须把握根本点, 抓住能启迪孩子思维的“种子”, 才能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的思维“生长”起来, 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成长为有思维、会思考、懂思想的孩子。

参考文献

[1]俞正强.“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J].人民教育, 2011 (2) :34-37.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问案例反思

关键词:高效课堂;案例;提问

小学数学新课改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现如今已经渡过了盲目追风只求气氛不求效率的阶段,转而追求和谐高效的小数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已逐渐成为每位教师都力求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引领自己课堂走向和谐高效。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追求高效课堂的步伐。因此,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结合自己的上课与课后反思以及我校组织的校内交流课活动,谈几点关于小数课堂有效提问的看法。

一、提问的问题有数量缺乏质量

案例:《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节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提问设计:

师: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

生:整数部分

师:若整数部分不相同?

生:整数大的小数大

师:若整数部分相同?

生:从小数部分最高位比起

生:若小数部分数位不够怎么办?

师:用0占位

这样的的一问一答,使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这点在课后学生的作业与练习中就暴露的一览无余,关于这部分的题目很多学生出现错误。当问他们小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是什么时?竟然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说。这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其实只需要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知识的点的梳理过程,在整理过程中消化小数大小比较的实质,这样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对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掌握与理解。

二、提问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确

案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同学过生日的情景:

师:今天是小丽的生日,她的小伙伴与她一起过生日,教师出示情景图。

师:看,小丽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生:有苹果、饮料、蛋糕……

师:听,门铃响了;看,来了哪些朋友?出示小丽迎接客人的情景图。

生:来了小花和小美。

师:客人来了后,小丽会干什么?

生1:小丽会分苹果给客人吃。

生2:小丽会分饮料给客人吃。

生3:小丽会分蛋糕给客人吃。

生4:她们会一起玩。

……

在案例中,第二个问题“客人来了后,小丽会干什么?”这样的提问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明显偏离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考无从入手,加上低年级的孩子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了轨道。因此课堂提问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样这节课如果改成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出示情景图后:

师:看,小丽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生1:有苹果、饮料、蛋糕……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你看到的说一遍?

生2:有4个苹果,3瓶饮料,一块蛋糕。

师:比较刚才两位同学说的,哪位同学说得好?

生:生2。

师:以后我们就应像生2那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说。

师:听,门铃响了;看,来了哪些朋友?出示小丽迎接客人的情景图。

生:来了小花和小美。

师:小丽拿出苹果,把苹果分给两位客人,会怎么分?

这样提问目标指向明确,既有效防止了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考。因此,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促进高校课堂的创建。

三、提问变成少部分优秀生的舞台

案例:《分数的意义》课结尾阶段

师:这节课,哪些同学发言了?请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我请还没发言的同学来回答。

师:刚才发言的这位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我们全校有1600名学生,他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我们全县有2万名学生,他占我们全县学生数的几分之几?(分别指名没发言的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样是这位同学,你们说的分数却一直在变?

师:现在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没发言的又占多少?(下课)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而如今的课堂提问却变成了只是为小部分学生准备的舞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没有张口说话的机会。课堂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上面案例中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给坐了将近一节课冷板凳的学生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借此了解了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而且还使全体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更加深刻,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四、提问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

大部分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烈,但实质是一些流于形式的无效问题与回答。学生只是随声附和的回答,并没有去思考分析。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甚至是起副作用的。

篇5: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余明珠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

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的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

2、充分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篇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优化教学内容,运用有趣、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习主体;探究;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主动思考的动力,通过深入分析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达到高效的教学效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积极的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体会学习的乐趣。

一、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的性格活跃,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进行深入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优化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少走弯路,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在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掌握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让他们说一说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收获。

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纷纷发言,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见解说出来。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们的发言中寻找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正确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篇7: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

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

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挖掘教材生活因素,重视数学实际应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96=276+100-4=372、966-194=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

数学论文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篇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一、高效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学习评价

1.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高效数学教学应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 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 创建有魅力的数学课堂.有魅力主要是指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 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 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高效数学教学有三层涵义:一是数学教学高效果, 二是数学教学高效率, 三是数学教学高效益.高效果包括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 即教师教学任务和计划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得到较大提高;高效率指学生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对较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高效益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以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低消耗获得数学教学的高教育价值.目前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教学系统的效率、教学过程的效率、教学环节的效率及各种资源的配合效率.从评价的角度看, 从教学目标上对教学效率加以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效率的构成和效率改变的机制, 分析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2.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 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作出结论的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 对学生的学关注得不够;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关注的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成绩,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得不够.因此需要转变评价的方法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其中重要的是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3.高效数学课堂与学习评价

“数学教学效率论”指出:效率意识, 珍惜时间, 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是需要的, 更需要的是要有向时间要效益的意识, 特别是数学学习.高效数学课堂能为高效的数学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高效的数学学习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数学学习评价是评判和支持高效数学学习的工具, 但是数学学习评价不仅是作为工具而存在的, 其思想方法和有效性会决定我们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一般能力、数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高效发展为主线, 以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评价方案, 以评价监控数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4.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可以反映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 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是指教学过程质量, 即一节课如何展开及其展开情况的质量状况.教的质量是通过学的质量反映的, 过去教师教的质量主要通过学生成绩进行说明, 或是由学科专家或学校听评课对教师教学进行考察, 而学的质量也是通过学生学期中或学期末的成绩进行考察, 学生课堂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往往被忽视.通过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评价, 也即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学习评价开展的重要目的, 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设计.

二、数学课堂评价设计

1.数学课堂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的确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数学课堂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明确数学课程目标, 是数学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保证, 数学课堂评价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有目标评价意识和行动.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所在地区学校的实际,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调节数学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跟踪学生数学学习历程, 从而为家长提供其孩子学习数学的情况, 为升学或社会选拔人才提供全面可靠有力的参考.数学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是由数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评价目标, 目标是自由的.目标自由的评价知识建构的目的在于克服根据特殊设计的目标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偏差.

2.数学课堂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数学考试是结果评价, 而数学课堂评价是过程性的评价, 主要是发现数学学习困难或产生的误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就,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课堂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活动与口头交流、布置作业、当堂测试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社会交往动机和荣誉动机.因此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方式, 条件成熟时可以加入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评价等.

3.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结合本学校实际, 以测量主题的形式构建数学知识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设计.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实施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支持, 在数学教师掌握课堂评价的思想方法后, 一个教研组或年级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尝试探索, 还要考虑到学生对评价知识和方法不易掌握的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应选用简易可行且高效的评价工具, 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 引导学生积极自评互评.

4.数学课堂评价结果的分析与保存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 填写课堂学习评价卡 (如下表1) , 然后交给小组互评或由小组长评价, 课堂结束交给老师, 老师再进行评价, 对学生自评或小组互评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 允许学生二次自评, 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程度对课堂评价结果进行量化.评价的数据尽可能录入电脑进行管理, 考虑到不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可在一单元或一周后由组长协助老师进行录入.结合现有软件分析学生个人或班级整体学习情况.

三、案例分析

我们以“一次函数”一课为例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设计分析.首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章及本节的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应能体现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 也就是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内容, 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 此外还应包括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 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确定学习目标.本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初次接触函数.在对函数初步讨论后, 重点研究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学生接触基本函数的起点, 也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本节课重点是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 讨论函数模型, 并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评价应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以使他们能够自我反思和评价其学习过程和结果, 从而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因此学习主题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自评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知识技能目标的表述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四个不同水平, 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经历、体验、探索、合作”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

课堂测试属于学习水平测量, 考查学生数学推理、问题解决等数学高级认知加工水平.教师的常用方法是以练习题或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但由于每节课时间有限, 无限制地练、测是行不通的.如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不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即使练、测再多也无济于事, 既不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题目数量在10个以内, 前面设置相互混淆的知识点题目, 中间设置变式题目, 最后设置有关问题解决的题目 (具体题目略) .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当, 体现数学最基础的内容, 体现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不能过于收敛, 要具有发散性;问题要明确, 应具有拓展性、启发性和互动性.

作业批改时很多老师是全批全改然后主观的给出优、良、差等级, 这样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 对发现教学问题的效果又不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课堂测试发现教学问题, 而作业完成质量可以通过量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 可参照表2制定作业平分量表.

课堂行为属于学习态度测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此项评价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积极思考发言、有创新思维发现的同学给予积极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设计课堂活动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制定参与课堂活动评分量表, 具体可参照表2制定.在设计数学活动时, 不能因活动而活动, 活动内容要富含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合作探索的科学精神.如下面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像, 并比较两个函数图像, 探究它们的联系及解释原因.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 加深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的理解, 认清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图像形状、倾斜程度及与y轴交点坐标上比较两个图像.学生活动:比较上面两个函数的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认识两个图像的平移关系, 了解解析式中k, b在图像中的意义, 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表现.

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价量表, 也可以制定其他有价值的评分量表, 如课堂行为表现情况评价量表、小组合作情况评价量表、集体合作情况评价量表、数学课外课题评价量表、数学小论文评价量表等.

四、讨 论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自2003年启动, 至2011年已有80多所高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资格,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力度范围, 但是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大多数是所在高中学校推荐, 自荐的学生很难进入考试, 自荐考生的数量很少.不管是学校推荐还是考生自荐都需要提供学习成绩证明, 而数学课堂学习评价是很好的评价证明的材料.从大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 一个能进行高效数学教学的教师比其他任何可控因素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高效的数学教师能促使班级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应有必要的反馈, 为学生描述出数学学习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给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上一篇:读书交流会讲座心得下一篇:真实的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