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2024-05-07

二年级写家乡作文(精选6篇)

篇1: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介绍家乡1

河南省灵宝市是苹果的家乡,那里盛产各种水果。五月有草莓、樱桃,七八月有西瓜、桃子、甜瓜、李子,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的苹果成熟了。

苹果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四面展开,就像撑开的一把小绿伞。到了秋季,苹果在绿叶的衬托下,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有红的、有绿的、还有一半红一半桔黄的,五光十色美极了。要是你这时来灵宝,热情好客的我们灵宝人,准会摘下最甜的苹果,让你吃个够。

收获的苹果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果汁厂制成苹果醋或苹果汁饮料,味道酸甜可口,非常好喝。

我们灵宝真是个好地方。

介绍家乡2

我的家乡十分美丽,特别是龙亭大殿前面那美丽的龙亭湖,一条御道把她分成了两片水面,人们喜欢把她们分别叫潘家湖和杨家湖。

春天到了,在潘家湖的湖心岛上,小草长出嫩绿的叶子,柳树长出长长的枝条,就像春姑娘的长发,在微风里飘着。水边的草丛里,几只水鸟抖动着翅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夏天,杨家湖的水面上盛开着美丽的荷花,游船往来穿梭,人们的欢笑声飘扬在湖面上。到了晚上,月光照在湖面上,亮堂堂的,荷叶、荷花在月色里摇曳,荷花的香气四处弥漫,湖边树下乘凉的人们陶醉其中。

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龙亭湖成了花的海洋、菊的世界。湖边、树下、桥上……目光所及,都是美丽的菊花,龙亭大殿也被菊花妆点,如同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游客穿行其间,观赏、拍照,龙亭湖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湖水波光粼粼,映照出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冬日的龙亭湖也很美,她是那么安静、纯洁。白雪覆盖了高高的龙亭、低低的垂柳。冰冻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碧绿的湖水在下面安静地睡觉,只等春风把她叫醒,让她再次展露出美丽的容颜。

介绍家乡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介绍家乡4

我家住在桐乡,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新世纪公园了。

那里有五颜六色像万花筒似的花儿和绿油油像地毯一样的小草。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春天,小草从地下偷偷地探出了小脑袋。小河边的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夏天,小河上飞来了几只野鸭子。它们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时不时还会“嘎嘎”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告诉游客它们有多快乐。

秋天,桂花开了,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只要你一走进公园,一股香味就会扑鼻而来。

冬天到了,早晨,我走到小河边,看见许多红球漂浮在河面上,真想去捞一个上来玩一玩,走近一看,哇!原来是有那么多的人在冬泳。他们真勇敢呀!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新世纪公园。

介绍家乡5

我的家乡在一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里,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到了,地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叮叮咚咚地流着。小草害羞地探出头来,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的生机……

夏天一到,这青山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浇淋,那草、那树,绿得是那样鲜亮。早晨,来到田野、来到树林,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秋天,稻子成熟了,他们一个个低着头,弯着腰,一点也不为自己的果实而骄傲。有的人家门前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山上的树木变成了黄色,一阵秋风吹过,竹叶、树叶满山飞舞。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那美丽的家乡。

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篇2: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夏天到了,我和妈妈经常到清澈的小河边去洗衣服。我最喜欢光着小脚丫下河去摸鱼,有一次还被螃蟹夹过呢。

我的家乡出产水果。四五月有樱桃、草莓,七八月有葡萄,九十月份还有桔子呢!不管你什么时候到我家来,家乡都有最好吃的水果招待你。

篇3: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随意性;注重学生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同学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彼此的眼神 你我的友谊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题记

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 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谢谢。”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那真诚的、渴望的光芒,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业越来越难,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万分,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没有光明, 也看不到希望。

课间,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蓦地, 我闻到了芳草的馨香与泥土的气息, 顿觉心旷神怡。 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淡淡地说:“看, 有影子的地方便一定有光! ”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那么惬意, 直射入人的心灵。 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和煦的春风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仍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愿记住彼此的眼神, 愿铭记你我的友谊。

课前导学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在这篇习作中, 小作者写了与自己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 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再现了这段美好的经历, 文笔流畅, 描写形象。 同时, 根据这次写作的要求, 小作者注意到了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确定线索“眼神”。 但毫无疑问, 小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虽已有“线索”意识, 但仍然未能在习作中充分体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习作, 该如何修改才能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呢?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孔老师:同学们, 读了这篇文章后, 你们找出它的线索了吗? 为什么?

生1:应该是“眼神”吧, 因为题目、开头、结尾都有“眼神”这个词, 首尾呼应。

生2:我感觉本文的线索不太明显, 如果不是题目中有“眼神”, 就更难确定了。

孔老师:看来你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小作者设置的线索应该就是“眼神”, 只不过未能达到我们此次的要求 “线索清楚”。如何修改才能使得线索清楚呢?

生3:我觉得文中出现线索“眼神”的次数太少了, 如果能多出现几次, 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 自然也就清楚了。

孔老师:非常好。你其实告诉了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一篇文章如果“以物为线索”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这篇作文, 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修改。

生4:如果题记保留的话, 里面可以加上有关“眼神”的词语。 第一小节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出现“眼神”, 也可以在写同桌眼中真诚、渴望的光芒时, 出现“眼神”这个词。

孔老师:是的,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他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的眼神来展现人物特征, 说明小作者的线索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当然, 如果能够明确出现“眼神”这类字眼, 线索会显得更加清晰。

生5:老师, 第四小节除了最后部分写到了眼神, 还可以在这一节的开头部分写“眼神”。

孔老师:你的意见很好。 其实, 第二小节也可以虚写一笔, 一带而过。 作为线索, 它就在文章中推动了情节的一步步发展, 而这也恰恰是线索的重要作用。打个比方, 线索就是一根丝线, 将一堆散乱的珍珠串起来, 变成光彩照人的项链。

孔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 但是, 老师还要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这篇习作, 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学生思考)

孔老师:作为线索的事物, 除了要在文中反复出现, 还要起到突出人物形象, 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同学们,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2.医学档案:朱自清的《背影》的启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父亲说:“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 进了车站……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孔老师:《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要想达到这一表达效果, 《背影》 这篇文章除了多次出现线索“背影”外, 文章中哪一处描写使得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呢?

生7: 第四小节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这一片段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8:第五小节父亲送我上车, 帮我拣定座位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9:就在第六小节“买橘子”这个部分,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孔老师:找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六小节, 感受一下。 (生齐读)

孔老师:作者紧扣线索“背影”, 对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艰难、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是本文的动情点。 这就使得父亲这一形象更加感人, 从而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所以, 回到老师最初的那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生10:我明白了, 还要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孔老师:很好。我们可以学习《背影》的手法, 比较细致地描写小伙伴的眼神, 也使之成为习作的“动情点”。 当然, 这篇习作除了“眼神”这一线索, 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那就是“我与小伙伴相识相知、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孔老师:当然, 文章的线索有很多种形式, 今天, 我们只是学会其中的一种:如何“以物为线索”来结构一篇文章。 今后, 我们还要学写一些更加复杂的以线索贯穿全文的记事写人的文章。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 线索” 是文章组材之脉络, 是全篇材料安排之总绳。 可以说, 线索具有结构、表达的双重性。

2. “ 以物为线索” 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贯穿文章始终, 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3.“以物为线索”时, 要在恰当的时候, 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后的习作。

你的眼神

杜炎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汝之眼神, 伴我成长。 你我友谊, 终生难忘。

———题记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你的眼神我如今仍然铭记于心。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 谢谢。 ”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真诚期待的光芒, 我能感觉到你心中对阅读的热爱和渴望。 于是,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程更加艰深,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不已,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找不到出路, 看不到希望。课间, 你常默默地用柔和的、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我不由得有些感动。

春日伊始, 余寒料峭,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 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樟树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 夹杂着泥土的气息, 令人神清气爽。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若有所思。 不一会儿, 你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 用睿智的目光望着我, 说道:“看, 有影的地方便一定有光!”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穿透云翳, 直射入人的心灵。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香樟的清香, 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那熠熠的光辉, 直射入我的心灵, 予我力量。

年华似水, 飞逝而去。每每走过香樟树下, 我总会忆起你, 在一片浅绿色的幽香中, 我仿佛又瞥见了你动人的眼神。

师生点评

孔老师:请同学们将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 说说文章有哪些变化?

生11:线索更加清晰了。 题目修改后更简洁醒目, 内容显得更加充实, 人物特点更加丰满了, 突出了小伙伴对我的帮助, 景物描写也比较精彩。

孔老师:同学的评价客观到位, 修改后文章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楚,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达到了我们这次习作的目标。

【杏林春暖】

下面我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台阶

张文宇

台阶, 是一种奉献。

———题记

小时候, 父亲宽厚的肩膀是我的台阶。

依稀记得有一天, 父亲带我去看马戏。我小小的手拉着父亲大大的手, 在人流中穿梭着, 寻找一个好位子。 可是四面都是高高的人墙, 将矮矮的我围住, 什么也看不见。 我听着那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 只能干着急。 父亲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 便蹲下来, 用健壮的臂膀将我抱起, 托到他的肩膀上, 又慢慢站起来。 骑在父亲的肩膀上, 就像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 看得比谁都清楚。 风从无数人的头顶上方吹过来, 凉丝丝的。 我猛然觉得, 父亲就如同一座大山, 挑着多沉的担子都不会垮。

成长中, 父亲期盼的话语是我的台阶。

那一次, 我在学校偷了同学的书, 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立刻将父亲叫了过来, 当着他的面教训了我一番。父亲一直红着脸, 连连说着“是, 是”, 但我却没有说话。 回到家, 我才大声向父亲争辩道:“是他先拿我东西的!我没有错!”父亲却坐下来, 低着头, 沉默不语。 这时我发现, 年仅三十几岁的父亲, 头上竟然有了一丝银白, 眼角竟然多了几丝皱纹。 过了许久, 父亲抬起头, 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渴望。 他终于开口, 说了一句:“儿子, 不管别人怎么样, 爸爸只是希望你能够正直做人。”看着父亲的目光, 我沉默了。 刹那间, 父亲的话语像坚实的台阶, 将我托向正确的道路。 我认真地回答道:“知道了, 我不会再这么做。 ”———至今我还记得, 那时我得到的, 是父亲欣慰的笑容。

而如今, 父亲沧桑的背影是我的台阶。

光阴似箭。我一天天长大, 父亲却一天天变老。 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身影不再像从前那么挺拔, 而是渐渐变得佝偻。 那天早晨, 父亲送我去学校。 到了校门口, 父亲举起手, 拍了拍我的肩膀, 又敲了敲我的背, 好像还想摸一摸我的头, 但最终没有那么做, 只是轻轻说了声:“好好上学, 再见。”便转过身, 缓缓地离开。 我默默地注视着父亲离去的背影。那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沧桑?父亲一步又一步地走远, 渐渐地在街角消失不见。 剩下一条空荡荡的街, 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强忍着泪水, 心里不断地念着“父亲”二字。 父亲用他的全部, 为我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将我越送越高。 我转过身, 从那一刻起, 我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绝对不会让父亲的付出白白浪费。

父亲, 感谢你为我做了14 年的台阶。等我长大后, 我也会做你的台阶, 将你高高地托起, 就像你曾经托起我那样。

母爱的秘方

洪国成

冬至到了, 照例要回老家祭祖, 也好看看年迈的母亲。 临行时, 妻关照一定要从老家带点萝卜条。 老妈亲手腌制的萝卜条香脆清甜, 是商场无法比的。 每年妻都会从老家带不少, 只是不易保存, 每每看见萝卜条霉变, 妻直叫可惜。

为了不让母亲着急, 我起了个大早。一路风尘到达老家, 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她一边询问我早饭吃了没有, 一边已端来米粥, 还有一碟清炒萝卜条。 这道小菜在我们当地名曰“响菜”。 也就是将腌制好的萝卜剁碎, 下锅翻炒, 起锅后拌入麻油, 吃起来香味入鼻, 甜味入口, 脆响声声。

母亲坐在桌边, 望着我喝粥。母亲真的老了, 虽然染黑的头发掩盖了一点年龄, 但眯起的眼睛已是沟壑纵横。

大冬天喝上一碗热粥的感觉真爽, 更何况还有响菜!

“味道真不错, 老妈的技术又进步了, 该申请专利了。 ”放下碗, 我和母亲耍了个贫嘴。

“真这么好吃? ”母亲笑了, “我帮你准备好了, 回去时记得带上。 ”

其实, 我早就注意到了, 冰箱上放着个大大的玻璃瓶, 里面填满了老妈的作品———腌制的萝卜。 哈哈, 妻子又该发愁喽:这么有味的萝卜条, 恐怕又不免吃到霉变了。

“妈, 给你提个意见。 ”我突然想和母亲开个玩笑, “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你的萝卜条必须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

“什么难关? ”母亲笑了。

“你儿媳妇最喜欢吃萝卜条了, 过了夏天萝卜条就变霉了, 她可舍不得了。 ”

“放心, 这次不会发霉了。 ”真没想到, 母亲技术革新了! 原来, 去年妻子就提过意见了, 母亲知道后, 特地咨询了“专家”。

看着母亲得意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其实她老人家根本就年轻着呢。 “你学到什么绝招了? ”我拉着母亲的手, 好长时间不见了, 在母亲跟前我依然是个孩子。

“其实也没什么, 隔壁王大妈给了我一些东西, 告诉我放了就不会变霉了。 ”母亲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会是防腐剂吧! ”我一惊, 脱口而出。

“你说什么防腐剂? 我们吃了, 味道一点也没变。 ”母亲吓了一跳。

我轻轻地告诉母亲, 防腐剂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望着母亲似懂非懂而又似乎有点惶恐的神情, 我突然觉得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母亲曾多么虔诚地向别人请教防腐的秘方, 母亲刚刚多么自豪地向我宣布萝卜条永不霉变! 那是饱蘸母爱的秘方啊!

我不再谈论萝卜条, 开始与母亲东拉西扯。 母亲也不再和我闲谈, 开始忙碌冬至的祭品与午饭。 天很冷, 母亲不让我插手。

例行的程式完成了, 稍作休息, 我便向母亲辞行了, 毕竟还有繁重的工作要做。

照例, 母亲为我准备了一些农家蔬菜, 妻子最喜欢这些绿色的无公害的东西了。看着冰箱上满瓶的萝卜条, 我愣了一下, 还是决定带回去。 看着我的脚步, 母亲连忙把瓶子递给我, 我抱在手里, 沉沉的, 竟有些温热!

“妈, 瓶子怎么是热的? ”我诧异地问。

“你放心, 防腐剂什么的我用水洗了, 怕不好保存, 我到开饼干店的李叔家用烘干机烘干了。 就怕味道差了, 清炒时放点酱油或许会好些。 下回我不放那什么防腐剂了。”母亲一面絮说着, 一面望着我, 就像一个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的孩子。

我一怔, 泪水快要出来了。

车子到了, 我抱了抱母亲和她告别。

篇4:二年级汉语文说写能力培养

关键词:二年 汉语 说写 能力 培养

针对刚学汉语文的二年级学生说话不完整、识字量少的实际,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 、激发兴趣,引导说话

刚学汉语文的二年级学生学习拼音一个多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拼音,还应该注意培养说话能力。在教学拼音的同时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巧计拼音字形练习说话,这样不仅发挥学生的思维,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一个良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如教学a时,提示啊的音,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大夫让小女孩张大嘴巴发a的音,小女孩的头和翘起的小辫子构成字母a的形,指导学生记住a的音形,并指导笔顺和字形,再试着编顺口溜来加深记忆,如嘴巴张大aaa。再如教学“g、k、h”的读音时,我让学生说这些字母像什么时,有的学生说“g”像图上的鸽子口中叼着的小草的形状”。有的说:“k”像一棵草上有两个小蝌蚪在爬。有的说:“h”像老师的手机、像竖起的大拇指的小拳头、像自己坐着的一把椅子。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被激起兴趣的学生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想说的学生也多了,会说话的人也多了。就这样通过看图,从简单的字词句说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为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打好基础。

二 、勤积累、丰富词汇

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表达的基础,积累语言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根本,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自主表达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在学好拼音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识字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除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丰富的识字学词活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如进行“字开花”扩词游戏、“找朋友”归类词语活动、“给词说句”、“看图说话”等训练。在教学《东南西北》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表演儿歌中的小朋友去上学,根据自己去上学的的方向辨别“东南西北”,使学生在游戏当中很容易的掌握了方向,并通过看图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轻松的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只要适时引导,随着识字量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词汇也随之丰富了,语言也发展了,这样也就为说话、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乐写话,运用语言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可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尝试着写简单的话。写话的题材应多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字可用音节代替),“生活处处是文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成为很好的寫话素材。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写话材料,我在班级开展多种体验活动。如“找秋天——落叶制作标本活动”“爱劳动——学做家务活动”“看电视——说过程”等,在生活中我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哪怕是简单的几个词句。学生们也会在生活中渐渐变成有心人,写下了很多充满童趣的短句。

四 、拼音当拐杖提前写话

篇5:二年级写家乡作文

我的家在江苏海门,是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它南靠长江,北依黄海,风景独特好。我们海门东灶港又名北上海,那里的海鲜特别多,特别鲜。出海打渔的伯伯,爷爷们大碗鱼回来,把渔船都统一整齐的停靠在码头,站在大桥上往下看,一眼望不到边,非常壮观。夏天一到,码头就更加热闹了,不仅仅有渔船,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坐上观光游艇,来到著名的“砺蚜山”。这座山由砺蚜壳堆积而成,游客站在山上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水清的像一面大镜子,水中的鱼儿欢乐的嬉戏着,让人心旷神怡。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江苏海门东灶港。

篇6:二年级写话夸家乡(习作及批改)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多么漂亮。我们的家乡里有许多小动物,还有许多人物。我在这个世界中非常快乐非常高兴。在春天里我们看到美好的景色。在秋天里黄金色的树叶让我更加爽快。在夏天力,水里的荷花开得非常美丽。在冬天里在下雪的时候我们能玩到雪。所可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

我的家乡(学生原作)

我的家乡是在海边很近的一个地方,我们这里人们可以,捕鱼为生,这里有许多海鲜,非常好吃,吃海鲜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来,保正可以吃到海鲜。

我们这里的土地也很肥沃,人们可以在地里种很多东西,如:大白菜、茄子、黄瓜、桃子、等。我这里能吃到海鲜,还可以吃到蔬菜我们这里的家乡美丽吧!

我的家乡(改后)

我的家乡很美丽,很漂亮。在这里生活我非常开心、非常快乐。春天,到处都是美好的景色。看,花红了,草青了,柳绿了。夏天,水里的荷花开得非常漂亮,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可爱极了!秋天,金黄色的树叶随风飘落,阵阵秋风也让我更加爽快。冬天,每到下雪的时候,我小朋友们可以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

我爱你,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改后)

上一篇:销售经验演讲稿下一篇:见习期的工作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