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2024-05-05

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精选8篇)

篇1: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淮安市刘老庄乡中心小学

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学校经过初期建序后,学校要进一步发展更需要依托科研,把学校工作和科研紧密结合,使学校的发展后续有力。让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教育改革看,二期课改需要运用教科研手段,来积极推进课改的健康发展。同时,教育科研也是促进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为此,学校要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学校的层次。

长宁路小学教育科研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确立的项目主要为学校教改和学校及区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走在教育的前沿。

一、选题

1.从学校或区教育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教育科学问题。

2.选题后由学校和课题负责人商议认定、立项。

二、申请

1.学校每学年受理申请一次,2月初~3月15日为申报期,5月前评审完毕,由学校公布认定项目。

2.凡学校教师均可按本办法申报研究项目,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以小组形式申报,小组形式申报必须由课题组长负责,组长必须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

3.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段不得申报两项研究项目。即未完成已承担新课题。

4.申请人必须具有小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否,则必须由一名小高或小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

5.申报项目必须进行开题论证,论证组必须由三名小高或小高以上职称人员确保论证意见有一定的权威性。论证报告必须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有关信息,研究条件作出明确的分析和结论。

三、评审

1.学校应对申请书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并选优推荐为区级课题由区评审。

2.参加评审时在审议本人申报课题时应回避,评审组人员不得泄露评审工作内容。结果未正式公布前,不得外传。

四、管理

1.课题由课题组长负责,学校监控,及时完成。如跨年度等长周期要作出阶段性成果小结。

2.学校要对实施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并作好记录和资料积累。

3.凡课题组中途研究计划调整,应当及时作出书面报告通知学校批准。

4.对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将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改正,或撤消项目。凡非常终止的个人或小组,一年内不得认领新项目。

五、鉴定与验收

1.凡区级课题成果由区评审组鉴定与验收。凡校级课题成果由校评审组鉴定与验收。

2.由个人或小组承担课题必须提交具体材料:

(1)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2)校级申请议定书。

(3)分年度实施计划(细则)和执行情况小结。

(4)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意见》。

(5)课题活动记录与课题相关情报资料。

3.通过鉴定与验收的课题由学校发证书,登记编号。

六、经费

1.课题研究经费可由课题负责人书面申请,由学校审批。

2.如中途停止研究应退回使用经费。

七、附则

1.本制度自公布日起实施,解释权属学校负责人。

2.如有变动通过学校班子讨论。

篇2: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美国“关键语言教师项目“-汉语教师项目介绍

一、项目概述

美国“关键语言教师项目”旨在美国学校中促进学习和掌握全球重要语言。本项目通过选拔中国教师到美国中小学进行为期1学年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加强美国中小学校的汉语普通话教学。

另外,通过参加本项目,中国交流教师将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美国教学法、美国文化和美国社会,并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参加本项目的交流教师将为美国接待学校和社区提供中国文化资源的支持。

二、申请人必备资格

1.中国公民;

 2.目前在中国国内中小学担任英语教师或对外汉语教师;  3.在申请该项目时至少已有4年或以上的课堂教学的经历;  4.中文基础坚实;普通话发音标准、清晰。 5.具有学士或以上学位;

 6.具备英语书面和口头流畅表达的能力;

三、任何具有以下情况的人员没有资格申请美国“关键语言教师项目”

1.美国公民和美国永久居民或者他们的配偶;

2.目前在美国参加学术、培训或者研究项目的人员;

3.在过去3年中申请过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员;

4.目前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学习、居住和工作的人员;

 5.在过去5年中参加过6周以上由美国政府资助的交换访问项目的人员。

四、项目收益

由美方提供,包括:

1.J-1(交流访问学者)签证; 2.出国前培训和相关培训;

3.一次从参加者所在城市出发往返美国当地城市的国际、国内旅费; 4.赴任后参加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8天培训会; 5.意外事故和疾病保险;

6.帮助寻找在美住房,通常由安置学校或者教育社团安排;

7.约30,000美元/年的补助,其中包括20,000美元的生活费和住房补贴,住房补贴的标准基于当地社区的平均租房价格。

五、项目任期

一个学年。

六、申请程序

1.登录国家汉办教师报名网站http://shizi.chinese.cn,在“公告信息”下载申请表及相关文件,按要求填写并准备材料,交所在单位审批;

2.登录项目机构美国国际教育委员https://ais.americancouncils.org/ 并注册账户;链接 Teachers of Critical Languages Program,进入在线申请;按照网上申请的说明和要求完成所有在线申请的步骤,提交申请,并下载推荐信。

3.申请人所在单位将教师申请材料(中文申请表和推荐信)送交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七、示例:以2014年为例

1.报名:截止于2014年1月6日 2.公布面试名单:2014年3月

3.面试(北京):2014年3月中旬

4.录取:2014年4月

5.岗前培训(北京):2014年6月 6.赴任:2014年7月底

篇3: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教师教科研”的提出, 意在区别“专家教科研”和“教授教科研”, 因为, “教师教科研”注重实践研究, 为了解决问题, 要求简单有效、简便易行。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教师的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 当前教师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争论阶段, 还停留在专家的引领和教授的指导的被动层面。一线教师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 怎样才能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 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教师教科研”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等的需要, “教师教科研”亟待改革;因此, 从2007年开始,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集中精力在“教师教科研”上做课题, 做研究, 做文章。南京市的“教师教科研”的改革, 就是要把“天上的教育科研”降为“地上的教育科研”。就是要把教育科研的重心降下来, 让教育科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就是要把课题研究的难度降下来, 让教育科研符合教师实际;就是要把教育教学反思的要求降下来, 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让教科研走进基层学校, 走近教师的身边, 朝着“草根化”方向发展。

南京市想做的三件事:“一主两翼三本书”。

1.“一主”:开拓一个领域———“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起于南京。“个人课题”是南京市教科所的首创。2004年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就写过一篇文章《基层教师呼唤“个人课题”》;2005年进行谋划设计, 从申报立项到结题鉴定, 进行了规划和论证;2006年实施“个人课题”的研究, 一炮打响, 全市申报2200余项;2007年推进“个人课题”研究, 一呼百应, 申报4200余项;2008年改革“个人课题”研究, 实施三级申报、匿名评审制度, 目的在于提高“个人课题”的品质。

“个人课题”依于科学。“个人课题”首先是一种科研理念:课题研究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教师, “个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途。“个人课题”还是一种科研的领域:是相对于五级集体课题的第六级课题, 是相对于集体研究领域的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属于教师个人的别人不要干预的研究领域。“个人课题”还是一种科研方式:它可以撇开经院式的繁琐的研究方式, 可以采用简明高效的问题导入式的“五步研究法”: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验———经验总结;简单明了, 行之有效。

“个人课题”兴于各地。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响应, 确切知道的就有镇江市、徐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海口市等在做“个人课题”, 浙江的湖州市做“个人研究课题”, 浙江诸暨市做“草根课题”, 新疆的乌鲁木齐市、成都市武侯区做“小课题”, 等等, 名称不同, 方向一致:降低教育科研重心, 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个人课题”勇于推进。南京市教科所计划2009年召开全国性“个人课题”研讨会。我们试图对“个人课题”进行严格界定, 对“个人课题”的特征加以分析, 对“个人课题”的实施进行创新实验, 对“个人课题”的经验进行分享。这就需要群策群力, 需要众多的研究者加盟。我们计划注册一个“个人课题”商标, 成立一个“个人课题”研究者联盟, 把全国性“个人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让南京市真正成为“个人课题”发祥地和研究的中心。

2.“两翼”:开展两种研究———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

为什么?如果说, 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 那么, 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则是两种方法。从教育科研的方法看,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适合一线教师。一线教师与科研人员至少有三点区别:一是一线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科研培训和学习, 二是一线教师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而不是教育科研, 三是一线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而并非理论研究;因此, 一线教师与科研人员在科研目的、内容、方法上应该有着很大区别。而南京市教科所, 作为地方性的教科所, 应该也必须改造教育科研方法, 使之适应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

是什么?经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认为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是最适合一线教师的科研方法。案例研究, 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和典型性的实例进行理性分析;而案例则是这种理性分析的结果。在教育界, 所谓案例研究, 就是将教育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 获得教育的新感悟, 总结教育的新经验, 探索教育的新方法, 形成教育的新思想, 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案例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一次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过程, 即用教育理论解析教育实例, 解读教育情境, 解决教育问题;是教师重新认识那些事件、整理自己思维、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 对已有的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亲历的教育教学故事进行分析研究和生动叙述, 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动,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案例研究与叙事研究共同点是研究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实例”, 不同点是案例研究需要对“实例”进行理性分析, 需要“晓之以理”;而叙事研究则要对“实例”进行生动的“主题性”描述, 需要“动之以情”。

怎么做?走研究与写作相结合的道路。教育科研的功利性也是一种原动力, 教育科研有功有利, 但不能急功近利, 我们应该利用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引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然后再让教师超越功利。目前, 论文评审涉及职称评定, 因此需求非常旺盛, 从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写作开始, 引导教师走上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的道路, 是南京市的成功经验。今年4月, 南京市教科所受教育局人事处委托, 面对全市开展教育案例的写作的大型公益性讲座, 同时开展教育案例征文评比活动, 全市有7000余名教师参加这次活动, 盛况空前, 出人意料。应该说, 教育案例的撰写非常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 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 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 就是开展自己的教育科研。明年, 我们将举办“案例研究”大型公益性讲座, 把案例写作引导到案例研究, 让一线教师学会案例研究,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案例。我写了一篇文章《案例研究:教师教育反思的“金光大道”》, 成为明年“案例研究”讲座的蓝本。

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从外国走到中国, 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走到中小学校, 从大学教授研究人员走近一线教师, 还有一个长长的过程:两种研究的方法还需要进行“本土化”研究, 两种研究方法还要做“中小学”的界定, 两种研究的成果形式还需要明确特征, 两种研究的规律和注意事项还需要深入探讨。

3.“三本书”:编辑三本图书———教师的教育理论

问题:教育理论出自理论专家, 只属于理论专家。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 而教育实践又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块硬币的两个面。但是, 世界上的教育理论越来越深奥, 逐渐脱离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世界上的教育理论越来越众多, 专业人员都难以“求全”, 一线教师就更加不能“责备”了;教育理论越来越复杂, 缺少权威, 众说纷纭, 甚至观点相悖, 专家都莫衷一是, 教师也就无可搓手。因此, 教育理论基本上是属于专家自说自画的唱本, 距离中小学教师还有相当的距离, 距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相距甚远。

讨论:教育理论需要走出“象牙塔”, 需要走近一线教师。

南京市教科所已经敏感地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 我们就应该研究“怎么办”。我们应该深入调查, 开展讨论, 积极行动, 拿出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 拿来能用、用之有效的“教师教育理论”来。首先, 开展大讨论, 解决认识问题。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论的大讨论已经开始, 南京市教科所研究人员非常积极, 一个2万字的讨论专版即将刊登在《南京教育》上;下一阶段还要发动一线教师进行讨论;澄清认识, 形成共识。其次, 组建一支队伍, 解决人员问题。这支队伍要有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组成, 确保“教师教育理论”既符合理论的要求, 也符合实践的需要。再次, 编写撰写提纲, 解决教育理论的框架问题。计划编写《教师教育理论》幼儿园教育版、小学教育版、中学教育版三本书, 编写三本书的提纲, 这是关键一步, 框架合理, 内容就全面, 编写就顺利, 使用就方便。最后, 组织编写。请一线教师分别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方法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 找出与一线教师和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而又切实有用的概念、原理进行改写, 用通俗的语言表达, 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供教师选用。

设想:让教师的教育理论真正源于实践, 服务实践。

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应该真正源于实践, 服务实践。只有真正源于实践的教育理论, 才能真正服务教育实践。

应该是什么?经过讨论, 我们有两种设想。一是“横向设计”:根据教师的类别编写三本教育理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中学教师的教育理论》。这样, 各类教师都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切合实际的教育理论。二是“纵向设计”:根据教师年龄和水平编写三本教育理论———《中小学教师初等教育理论》、《中小学教师中等教育理论》、《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理论》, 这样, 新教师、成熟教师、特级教师等均有可以学习、能够接受的教育理论。

应该怎么做?一是明确要求。教师的教育理论, 要求简明、通俗、有用。“简明”要求简单明了, 短小精悍;“通俗”要求大多数教师一看就懂;“有用”要求切合实际, 指导性强。不求全责备, 不贪大求洋, 不晦涩难懂。二是组织编写。组建一个由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组成的编写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 分工合作, 共同编写。专家教授主要负责培训、指导、审核等, 一线骨干教师负责学习、消化、写作等。努力编写一套切合中小学实际的、一线教师欢迎的、真正属于教师的教育理论。

我们认为, 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教师教科研的“掣肘”, 必须改造。

篇4: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关键词]教育科研;均衡发展;调研思考

为了真实地了解我区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其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准改进对策,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对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了听汇报、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针对“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区拥有中小学校20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2 所(农村小学8所)。在编教师1433人,在校学生13276人。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概述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共计121项。已经结题59项(国家级9项、省级9项、市级41项);正在进行申报结题71项(国家级6项、市级5项、区级51项)。

1.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1)有10所学校的“一把手”参加了全国教育论坛,在实际工作中引领指导科研工作。(2)课题研究比较扎实,教师的科研水平及素养有明显的提高,并获得多项省、市、区级的科研成果奖项。(3)部分学校分别编辑出版了“特色办学历程集、校园文化感悟集、校刊、校本教材”等科研成果。二十九中学由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课”教学设计》。艺术实验学校由银河出版社出版了《享受教育》。

2.教育科研工作主要经验。(1)二十九中学开展了教育科研进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科共研”为依托,构建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健康体魄、健康心里、健康品行”三个方面的评价体系,成功的召开了吉林地区现场会,推广健康教育的理念。(2)艺术实验学校在“享受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引下,践行“五大行动”和“五大主题”,统领学校工作。丰富了一线教育研究者的教育生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使学校工作有了整体升位。(3)一实验小学以 “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教师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指针,构建“活力校园建设项目”。现在学校尝试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已初具规模。

3.教育科研工作研究特色。(1)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能够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形成合力,达到了科研促教研的效果。(2)部分学校都积极开展名师讲座沙龙活动,定期出版科研工作校刊,丰富了以科普知识为主线的校园文化。(3)通过校本四期工程课题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师学科学习和运用领域,有效整合了学科知识。

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研究的状况和需求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为进一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一步帮助每位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我们认真做了如下的调查:

1.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1)职业倦怠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由于我区35岁以上任课教师偏多,这些教师从教十年以上,自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已经满足于教学需要,加之长时期的重复工作和受大环境影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理想不鲜明。教师工作后很疲惫,不愿再动脑思考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原因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和事物性工作,无暇反省;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薄弱。(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多数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多数教师对教研员、学校领导及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缺少问题意识。

2.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1)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共同的愿景都普遍趋向于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到教学名师,再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希望能及时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更好實现人生价值,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希望能保证充足的教研活动时间,支持教学骨干的培训学习;定期开展评选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活动,组织业务竞赛;积极邀请专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应加强科研意识和方法的培训。(4)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加大对任课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力度,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掌握和运用。推进“班班通”建设进程。(5)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如何打造科研工作的区域化特色,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2.如何构建校本科研文化,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3.如何提高师生阅读力,开展拓展性阅读,打造“书香”文化?

4.如何以“学科共研”为依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构建健康课堂模式?

5.如何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问题,增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6.如何解决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脱节,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及可操作性,教育科研成果不显著,实用性不强?

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意识淡薄,缺乏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不懂得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会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即使能写,也是经验性的描述占大多数,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需要进一步将教育理论与课堂相结合,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量有冲突。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除上好课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访、课后辅导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教师对教育科研力不从心的原因。

3.部分教师选择科研课题时盲目性较大,未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留于形式。很多教师的研究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发表文章也只是为了晋升评职称,把“科研”当成了装点门面的装饰物,至于这些成果能否转化为教学效果,就更无人问津了。

六、主要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科研兴教的意识。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构建教育平台,为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和科研兴才。

2.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要结合教育科研部们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的契机。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3.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措施到位,经费到位,改变口头上重视,行为上忽视的状况,努力营造一个教育科研工作的大气候和大氛围。要强化教育科研管理,制定一系列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于教育科研工作,保持教研队伍的稳定。

篇5: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我们抓了学校和系部两级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在开学初,教科室根据省电大有关文件要求的精神,制定了学校教研计划,要求各系部按照学校的安排,再结合本系部的特点,制定出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安排,教研活动的开展就有了依据。当然,本学期由于临时性任务比较多,学校和系部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但是计划毕竟起到了规定任务、指引方向的作用。

其次我们认真抓好每次教研活动的考勤。按照各系部开课情况,编排好教研活动分组表,发到系部。考勤工作由教科室和教务处联合进行,每一个周二的下午四点,都到各系部查看,对照分组表清点人数,做好记录。由于考勤工作抓得扎实,各系部基本上杜绝了无故缺席的现象。

再次,各系部能够按照狠抓质量、注重提高的原则妥善安排教研活动内容。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有下列几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备课上课的研究、听评课活动、研讨课程改革、教科研课题的研讨。这些内容的安排,兼顾了日常工作实践和提高理论水平的两方面要求。二、一些好的做法

在本学期里,各系部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任课教师的实际需要,踏踏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1.认真学习有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时代变化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规格有新要求,如果我们搞教育工作的人不学习,就很可能把力气使错地方,造成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拼命做的糟糕局面。在抓学习方面,文经系经法组、计算机系、工美系做得比较好。他们能够在教研活动时间里专门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省电大开放教育项目有关文件、教学改革有关理论、教科研知识等等,这对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很有帮助。

2.加强教学工作研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包括下列方面:听课、评课活动,开设公开课,进行考试方法改革的尝试等。

3.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研活动之中。文经系经法组在教研活动时间里研讨了本学期课题研究问题,组织申报集体课题,明确了个人课题;工美系布置有关人员阅读资料,再互相交流,集中集体智慧确立自己的课题。这种做法对推进我校研究风气的形成大有好处。

4.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进行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好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教材体系,并改革课程管理制度。本学期,学校布置每个系部都要确立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的探讨,目的是变学科中心课程为学生中心课程,变筛选教育课程为普及教育课程,变“应试教育”课程为素质教育课程。计算机系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多媒体软件使用》的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工美系确定《餐饮》为改革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

三、值得注意的一些倾向

1.教研工作缺少方向和计划性。对于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应该以什么为重点,通过教研体现什么思想和价值观念,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目标等等问题,我们还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所以在计划安排上不是变得太多,就是繁杂琐碎,缺少章法。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性和学习的深度还不够。我们从各系部教研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到,安排了学习活动的只有三个系,学习的内容范围也不大,特别是没能利用已经上网的有利条件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号召,在我们这样的学校里,从学生的状况看既有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从管理体制看又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很大空间,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欲望,所以更需要学习。但是我们还没能把学习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只是当成教研活动的点缀,这是很不够的。

3.跟学习不够相关联的是教学研究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的推广和完善上,抓教案的规范化,抓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搞公开课展示等等,对学生的研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还谈不到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谈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总体看还缺少教育教学改革的迹象。这与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氛是很不相称的。

4.个别系对教研活动应该如何搞思路不清,表现为活动安排缺少层次和条理,总结也很凌乱。把很大精力放在教案的规范化上,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6: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心得

听了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十一五”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篇7:教师教育科研的思考论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发展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永远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以说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求发展,以建设优秀的教师群体为根本,以提供优质教书育人环境为特色,以培养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师梯队为手段,以出名生、育名师为契机,不断培养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和老师.扎实认真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等等,一切的落脚点都是来自于教育科研。

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从整体上说,古代教育基本上是经验性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都比较缓慢。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像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改革家,产生了对教育性质、特点、效率的回顾和反思,形成了一大批教育改革的理论。可以这样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改革的理论,就没有教育家。现在,社会的发展更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深刻,教育科学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强烈。

(二)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一个部分专门予以阐述,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系统提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把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内容提出来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之所以如此,是由时代要求所决定的。

1.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这就是《决定》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在这其中,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的工作。其实,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自己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自己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所有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

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受到自身和外界的影响。科研的片面认识。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真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创造,即通过探索、思考新的情况和问题,认识客观规律,求得新的发明与发现。教育科学研究也是这样,但在实际中常常存在片面强调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具体形态,即重形式上的结果的展现,如发表论文、出版论著等,而忽视研究过程。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根据教师实践活动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发挥其在教育科研中的实践优势。

2.参与教育科研目的误解。

有人认为教师仅仅是为评职称而写论文、搞教育科研。事实上,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科研对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实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3.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客观条件不充分。

教育科研不同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实践,必须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包括提出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调研分析、总结经验、写作论文等具体能力。同时还要求具有从事科研的信心,面对困难不畏缩,有勇于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毅力和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自信等。这些都是主客条件。同时,必须为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比单纯的教学实践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以保障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时间保证、提供资料、配备设备等。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

三、对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几点思考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虽然受到种种条件限制,但是我们应该克服现状,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1.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具体操作者,因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如果教师的理论水平达不到科研的要求,就很难想象教育科研能够顺利进行。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教师的这种需求,创造宽泛的条件和环境,给教师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

2.提高教育科研课题提出的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目的来自于研究的课题。课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理论,二是来自于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实际,教育实践中有着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取之不竭的课题,当然,即使来自实际的课题,也必需学习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3.针对科研需要选准文献参考。

教育科研要适应两个需要:一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二是符合我国崛待更新、转变的教育观念的需要。针对这两个需要,教师应先阅读有关论著,掌握材料,写好文献综述,它是回顾、综述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或概论研究.它使研究者理清某些研究发展的脉络和背景,成为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出问题研究,为提出假设提供经验和依据。文献综述不是对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既客观—已有的有关研究,又主观—按自己的研究需要汇综而成。

4.加强全社会的参与是搞好教育科研的重要保障。

教育科研的成功,要依靠“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教育科研正是由这三股力量推动的结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更须体现这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

篇8: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一、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

教育科研档案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教育科研档案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研究都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档案, 都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化, 学校教育科研也不例外。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 可以拓展思维, 开阔眼界, 在吸取前人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基础上提高研究质量。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记载了前一阶段科研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经验, 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从教育科研的选题、计划的制定、实施研究到成果的整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成果。

2. 教育科研档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不断总结、积累、借鉴、发展经验的过程, 这就必须依赖于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科研信息的有计划储备;依赖于直接记录反映人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教育科研档案。实践表明, 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 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和走弯路, 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科研效益。

3. 教育科研档案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依据和参考。

无论是科研规划的制定还是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 教育科研档案都能为决策提供依据。此外、课题的立项、进度、结题、专著, 先进评选、教师职务评定、晋级……, 教育科研档案都可为之提供详尽完备的事实依据, 发挥其考查和凭证作用。

4. 教育科研档案可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育科研档案记载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经验、教训与成果, 利用教育科研档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宣传, 能够让教师看到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 坚定科研兴教的信心, 自觉地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教科研档案的建立使得教师科研工作的好坏以及水平的高低有据可查, 有利于激发教师奋发向上, 不断进取。

教育科研档案在学校教科研中发挥着众多的重要作用, 但令人忧虑的是:学校教科研档案在管理上却存在种种问题。

二、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

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 重视研究实践活动, 重视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与获奖, 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 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 与己无关。

2. 学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

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 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 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 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3. 教育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

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 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 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 致使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4. 教育科研档案重心偏离。

在科研档案中, 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 现代化管理工具少, 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 教育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 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 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 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 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 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 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改进硬件设施诸方面着手提高教科研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品位的几点措施

1. 提高全员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

教育科研档案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过程, 因此, 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 增强档案意识, 尽可能成立教育科研档案领导小组, 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学校领导、教育科研负责人、教师和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密切配合, 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 把它列入自己的职责中去。加强对教育科研档案工作的领导, 从人、财、物等方面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搞好档案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的效益, 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规划、组织, 落实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2.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制度。

加强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必须依赖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学校要根据档案主管机关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结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科研管理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要保证教育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制定《学校教育科研文件归档规定》《教育科研档案分类编号试行方案》, 明确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 加强对教育科研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的检查、协助和指导, 并且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系统排列, 保持教育科研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总之, 为了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有效利用, 要逐步制定有关制度, 采取有效方式, 才能为学校教科研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最终目的。

3. 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 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 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所以, (1) 重点抓好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鼓励其爱岗敬业, 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 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依法归档; (2) 要注重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外出学习;在抓档案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 更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 像多媒体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等, 要经常创造机会让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学校学习其档案管理先进经验,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 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档案是时代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使档案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是将信息共享推向极致, 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报道、交流等都在网上进行, 如BBS的运用,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论文、课题立项等资料上传到网络, 再由教育科研处室的人员进行筛选、整理, 然后将结果直接在网上反馈给教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直接点击教育科研处室的资料库就可将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定期归档, 如下图:

综上所述, 推广与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的目的, 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 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要着眼于利用, 使“死”的档案用“活”, 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 (10)

上一篇: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下一篇:经济合同法律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