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

2024-05-05

科研论文(精选6篇)

篇1:科研论文

充分重视科研 努力搞好科研

政治教研室

奚春华

各位同事: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由最初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科研工作。而教师是承担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和努力搞好科研工作。

首先,应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搞好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对于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高等教育具有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然承担着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研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因而高职教育也必须履行好此项职能。

2、科研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职院校目前发展发展迅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日益凸显出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科学的高职教育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科研工作。没有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就没有知名度,就缺乏竞争力。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充分重视科研工作。

3、科研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在教学工作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带动教学工作进入到学术前沿地带,有利于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

4、科研工作是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过程中,科研成绩是重要考核的一项。我们基础部目前教师职称主要是讲师,如要晋升副教授,根据《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摘自:苏职称[2009]15号)》第十四条科研业绩要求,任现职以来需要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高职院公共课教师不能满足第十三条第2—7款条件之一的,须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同时取得下列成果的,可视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仅限视同1篇:(1)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专著8万字以上;(2)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正式出版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且本人编写8万字以上。

其次,应真正理解科研的精神实质。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

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科学研究指的是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最终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按照研究目的划分,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探索性研究。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3、解释性研究。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不管我们出于何种研究目的,科研的真正精神就在于不断地提出疑问,设置假说,然后用各种方法去验证这个假说,对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断地进行探索。

最后,高职院校搞好科研工作的途径的几点建议。(一)学校层面

1、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学校制定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政策,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科研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客观公正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改善科研条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科研方便,保证教师有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和科研经费。

2、搭建必要的科研平台。在面临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可以努力整合学校有限的科研资源,形成团队合力,争取科研立项;在课题申报方面,要注意对青年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院内课题立项,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教师及时总结科研成果,为教师发表论文提供有效帮助。

(二)教师层面

1、端正科研工作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职院校中存在着科研与教学相矛盾的的地方,特别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大都是教学一线的主力,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如果从事科研的话势必会占用到工作以外的时间。而且科研所花费的时间难以计入工作量,导致了我们科研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我们端正科研工作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在平时的备课中就要有科研意识,关注本学科领域里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与前沿问题,注意积攒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2005年我考入了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共党史硕士点,跟随导师刘诚老师从事本硕士点的研究工作,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科研方向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在确立自己科研方向后,也开始进行了学术研究。记得当时把第一篇论文《论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代启示》拿给导师看的时候,被导师批得一无是处,但导师在批评的同时也给我提了好多好建议与指导,这篇文章前前后后总共修改了六七稿。当时心情也是蛮郁闷的,但在论文修改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让我意识到选题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还记得导师谆谆教导写论文一定是要做别人没做的,要有创新性。当时这篇论文原来的题目是《论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导师当时就提意见,说这个题目太普通,写的人太多,缺乏创新性,在她建议下加上“当代启示”这一部分。自己后来思考的确应是这样,选题的依据与标准:(1)必须是真问题,有现实性和针对性;(2)有价值,具有创新性。选题要恰当,防止选题过大、过难,难以掌控,论文无法写成;防止选题过小过易不利于做到创新。选题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陈述问题 →确定题名。寻找问题的策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料的查询推荐给大家的是扬州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查阅过这两个图书馆,基本上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比较全面了。这个经验得益于我的另一位治学非常严谨的导师周一平老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主要可以上中国知网查询,特别是要注意的是发表于CSSCI刊和核心期刊的论文,因为这些论文代表了这个领域里目前学术研究的最新水平。如果有综述类的论文,这是最好的,可以先读,了解你这个选题方向的整体情况。在进行阅读论文的时候最主要是弄清楚作者的写题思路及创新点,自己同时也思考这个方向选题如何突破,做到创新。发现问题之后,先把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然后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最后确定题名,题名必须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其次,在确定写作题名基础上,对整篇论文可以进行一个全盘构思,搭好论文写作的框架,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个写作思路。这个经验得益于我的另一个治学也是非常严谨的导师王庆仁老师。随后可以为论文每一部分拟定写作提纲,明确论点,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进行一定梳理之后,基本可以架构好了一篇文章的写作框架。之后就是根据每个论点来填充论据,论据一定是要用来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最终正文的基本雏形就形成了,然后根据学术刊物发表的要求,完善好写作格式。一篇需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题名→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之后就是对完成的论文进行修改,可以请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水平的同事或自己的导师帮忙修改。在写作论文时,不可能一直很顺利,当没有思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笔来,阅读相关论文、文献资料或者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进行交流下,再重新思考;有思路的时候,也要密切关注所研究的发表的最新论文与文献,检验自己写作思路是否具有优势,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写论文,切记心急,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足,特别是查阅文献资料,资料最好是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你如果研究某个人的思想时,一定要去找最初最原始或最具权威版本的文献查看。如果研究的是某种理论,那就需要去查询下目前学术界对这种理论研究到什么程度了,譬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去查询权威性的期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等。最后,想说下我自己是如何对论文进行投稿的,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我一般都是电子文档投稿,当然之前要找到期刊编辑部的投稿电子信箱,我给大家推荐个网站名称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又称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具有权威性。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询适合你论文投稿的期刊,一般都有电子投稿信箱。为了能够确保论文能够成功发表,建议向多个期刊投稿。切记的是,如果本刊物它没有适合发表你的论文栏目就不需要投,因为投了也是白投。我们发论文还是希望发在有水准的期刊上,所以要保准我们的论文要有一定质量,而且重复率最好不要超过30%,有的刊物严格甚至要求是25%。现在需要发表的论文非常多,适合我们去投稿的有水准的刊物也是数额有限的,再加上现在好多刊物审稿周期比较长,基本上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需要2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提早做好准备。

3、加强知识储备的积累,遵守学术道德。平时应多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或研究领域相关的书籍,积累知识,在此基础上,把平时自己的反思进行科学总结,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为科研奠定基本的理论功底。我们要实现从学生时期的被动科研转变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动科研,结合自己当初所学的专业和现今的教学来确定自身的科研方向,牢记科研要同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结合起来。论文的灵感是来自阅读的,所以建议大家在业余时间抽空多读读书,特别是学科里被大家公认的视为经典的书籍。我爱人现在正在读博士,尽管平时在家中还有带孩子、忙家务的沉重负担,但我仍坚持起早带完,在孩子起床之前、在孩子晚上睡觉之前,抽空挤出时间看书。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思考。读书需要时间,思考它可以时时刻刻,只要我们勤于思考,相信我们的论文会出彩的。当然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需要遵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不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也不要恶意的进行一稿多投。今年我有一篇论文《法治:公民政治自由的基石》在投稿时,先后被《黑河学刊》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录用,当时《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版面费只收350元,而《黑河学刊》版面费要900元。但我已经与《黑河学刊》编辑老师商定好了,虽然也挺后悔的太着急了,但是不能再继续投《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否则这两个杂志都将把我拉入黑名单,以后我也不能再往这两个期刊投稿了。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以上是我对科研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篇2:科研论文

审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学校审计工作计划和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经学校科研经费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11月上旬开始,在全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调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目的

通过审计,掌握我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和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为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审计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以及《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等文件。

三、审计范围

(二)2013年结题的部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2011年立项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

(四)2011年以来立项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一)2013年结题的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以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及科研合同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必要时可以追溯到以前,审计过程中,涉及校内其他单位的,可以进行延伸审计。

四、审计重点内容(见附件)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处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按学院(部、所、中心)召开审计进点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秘书参会;

(三)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四)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时限和工作时间

(一)审计时限

主要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为主要审计时限,必要时可延伸审计至其他。

(二)工作时间从2014年11月4日开始实施,到12月中旬完成。

七、审计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工作,充分认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按要求如实、及时提供所需审计资料,对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障审计顺利开展。

(二)规范实施,欢迎监督

审计期间,审计处要严格按照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进行全面、有效地审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举报电话:88369166。

(三)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进行落实整改,切实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还要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各课题组充分利用本次审计结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使用科研经费,提升学校科研管理水平。

附件: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重点内容

山东大学

2014年11月7日

附件

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的

重点内容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一)财经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科研经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有无“体外循环”、“小金库”现象;

(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各学院(部、所、中心)、项目负责人等科研经费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级单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

(二)是否存在编制虚假预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问题;

(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科研项目经费,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科研项目经费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重点关注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对外转拨、外协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

(一)是否严格执行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履行完备的手续;

(三)是否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二)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假业务,虚假票据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情况;

(五)是否存在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情况;

(六)是否存在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等情况;科研协作协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将科研经费层层转拨、变相转拨或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问题。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一)科研项目购买设备、材料、软件或工程是否符合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相关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处置设备、耗材等;

(二)是否存在购买与科研项目研究无关的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入账、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如何,是否私自隐匿、转让、非法占有、谋取私利;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一)财务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反映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期成果及效益完成情况;

(三)是否存在科研项目经费结题不结账或不及时结题,或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冲帐等问题,课题结余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科研合同的管理、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一)科研项目合同管理情况1.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设专人和部门管理科研合同、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职责是否明确、落实到位;

3.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现象; 4.科研合同登记、统计、保管、归档、查阅制度是否健全。

(二)科研项目合同的订立 2.科研合同的审查、授权审批制度和签署权限是否健全、明确;1.订立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规;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有无有关专家参与谈判;

2.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规,重要条款有无遗漏,是否经过科研部门、学校法律事务室或财务部门审核;

3.合同订立方的资质情况;是否存在私自编造虚假合同转拨经费。

(三)科研项目合同的执行和风险管理1.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因违反合同出现纠纷;2.因对方或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履行合同的,是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无给学校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3.合同履行过程中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把有关合同作为依据;4.学校主管部门是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5.是否存在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泄露涉及的国家、学校或工作秘密现象。

篇3:莫让“微”科研沦为“伪”科研

说起微型课题研究,又有人称为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照说,小课题研究顺应了教科研务实化的时势需要,贴近了教师的生活实际,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切实的催化、改进和革新作用。事实上也正如此,许多一线教师从小课题研究入手,研究课堂教学和德育问题,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关键是学会了思考和研究问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价值被认可,小课题研究的作用和影响力被放大,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试图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区甚至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在这强力推进中,小课题研究却逐渐发生了变异,形式主义和功利化现象日渐明显,微型科研渐成伪科研。

分析现时不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出现的怪现象,大致可归类这几种:一是假课题。有的教师面对浩繁的教育实践,找不到切入点,更无从下手。等领导逼急了,便道听途说也好,信口开河也罢,逮着一个话题就立项。这样的课题自然被“枪毙”淘汰的多,也有些单位和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敞开网批准立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科研只是泡沫,根本缺少价值。其开始就没有目标方向,“在黑暗中远征”,自然难有实质的科研成果。二是假研究。过去我们批评一些学术单位组织的课题研究只管两头:开题和结题,中间的研究是不管的。现在的小课题研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一旦课题获得立项,立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课题申报书里所谓的研究计划、过程步骤,需要进行的各种调查、实验、尝试全部放下。这样的科研哪里有研究呢?纯粹是假的空的,一旦需要结题了,则忙着编造一些虚假的资料,自圆其说。课题管理部门既缺乏过程的监控,又缺乏鉴别资料真假的能力,这就使一些人从中钻空子,出现虚假研究的情况。三是假成果。课题研究需要成果,但是以什么作为成果,却颇需要研究和定义。观察有些单位组织课题结题报告,要么以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为主要依据,要么以提供的原始资料多寡为依据,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是低劣的。笔者曾经受邀参与一些单位的结题鉴定会,其课题成果粗制滥造,让人扼腕叹息。

分析这些小课题研究的不良现象,一些教师缺乏敬业和学术的严谨确实值得批评教育,但更主要的则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出了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常识培训来说,作为正式开展的课题研究,一般都需要进行相应常识的培训,提出课题研究的要求。然而,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客观上是迷茫的,既缺乏常识的培训,又缺少实际的践行,有些学校教科室只管上传下达课题申报的信息,至于教师如何选课题,如何写课题计划书,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写结题报告,如何将科研实践转化成理性化的经验成果等,一概撒手不管。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有任务却无指导,只喜欢总结数量,年根岁底总结会上畅谈“某年我校又有多少课题获得立项,多少课题获得结题”,这样的官僚式的管理使课题研究徒有形式而无实质,欺世盗名。相反,真正用心推进科研的单位,则充分抓住小课题研究的契机,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常常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课题的申报,为了确保申报成功, 教科研部门对教师进行导向培训, 一方面可以列出本区域年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鼓励教师朝着区域研究的方向去探索, 这样才容易形成合力, 集体攻关某些重要的研究, 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如, 南通市某区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鼓励全区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 定期举行教学观摩, 课堂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结果获得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如何去发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身边的浅近的案例来说明, 反复几次这样的培训, 教师自然能熟悉要求, 明确科研的要义, 也才能登堂入室, 进入研究的领域。

此外, 对课题缺乏严格的管理是导致课题研究走样变味的根本原因。课题研究是一种非常系统的规范化的科研过程, 具有学术的严谨和神圣意义, 因此, 需要严格管理。课题管理至少分为三部分, 一是课题的申报, 二是研究过程的督促, 三是课题的结题。这三个主要环节都需要坚持标准, 严格细致才行。以课题研究过程的督促为例。作为科研部门不能做甩手掌柜, 而应该加强管理和督促跟进。如, 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交流, 随堂观察研究的进程, 检查和指导过程性资料的搜集等, 这样有过程才会有结果, 过程督促不到位, 怎能有理想的科研成果呢?另外, 在课题结题时, 要坚持严格的标准, 要想到这一次的严格不是针对这个课题这位老师, 而是引导以后所有的课题所有的老师真诚研究, 深入探索, 这样想才能切实促进和繁荣小课题研究。当然, 还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形式和定义的恰当, 要充分考虑到“小课题”与正式的学术性课题之间的区别, 考虑到小课题的草根特点和贴近教育实践的特点, 因此, 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应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 如, 某老师以“‘支架—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课题, 那么不妨以观摩课堂为鉴定的主要依据, 通过课堂观摩和学生调查, 确定其能否结题。至于其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可以作为加分项目, 而不必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如此类的课题结题, 都应该本着从严、从细、从真、从实去考量, 而不能肆意放水, 以免败坏了这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路径。

篇4:科研兴教,科研育人

一、 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

九七年就投身于教育这片沃土,凭着对教育科研的热爱,对科研工作执着地追求,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市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认真学习与钻研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自修各种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并随时作好摘抄笔记。因为我坚信:搞好科研就要有精深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 潜心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会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是我们教师教学宗旨。在学校我承担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时刻履行教师职责,把班级当教研阵地,把学生当成研究个体。强化自己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收到良好效果。

(一)全心投入课题研究

“十一五”期间,我主动承担起“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我坚持多观察,多留心,勤动脑,勤动手,时刻注意发现并收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探索出了“质疑点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质疑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 ,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创设情趣中质疑,学生合作答疑,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模式。本课题强调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活动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研究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效果良好。得到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以教研促教学

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显著提高,为我在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我在教学中发生了质的飞跃。几年来,在教学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培育优等生,辅导后进生,争取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我的课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在校级公开课中我连年评为优质课;教学设计《请让我来帮助你》被四平市教育局评一等奖;《红 绿 灯》一课被评为市优质课;《平安回家》一课被四平教育局评为优质课;《做环保小卫士》一课被评为市优质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被市教育局评为二等奖。

在班级管理上我终始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几年教苑耕耘,几年的班级管理,使我懂得了班主任是一班之魂,班主任的观念、学识、魄力决定了一个班级的水平。因些,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以养成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做切入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初见成效,学生养成了教师在与不在班级一个样,课前书本摆放在课桌的右上角等良好习惯。而且我坚持教育教学管理“三手抓”,三手都要硬的原则,三手抓指“学生朗读培养为重点,学生诗词积累为中心,学生计算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打造特色班级。

三、科研之路结硕果

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性的常规工作,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必须求真务实,坚持不懈,而我在教育科研中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毫不松懈的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研究的,取得了点滴成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该课题于2010年11月通过吉林省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并颁发了结题证书。2010年课题论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被评为一等奖。《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获省级一等奖。《如何提高后进生的综合能力》在征文中被四平市评为优秀奖。而《情境启发、升华品质》发表于《中国教育管理与教学》。《家》课件在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中被评为省二等奖。《开心就好》课件已收录“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 。而我个人也在2010年被评为四平市教育科研部骨干,2011年被评为四平市科研名师。

篇5:科研助理个人总结-个人科研总结

在思想方面,严于律己,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种党内活动,并成功协助组织所在教工党支部2012年“走进生态园、感受新成就、喜迎十八大”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在工作方面,主要负责所在课题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及教学科研辅助工作。平时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室日常行为准则和实验室日常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掌握了本学科的一般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于新进仪器、设备,自觉学习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主动参加大型精密仪器培训,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技能。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技术人员进行修理。耐心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了仪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对于固定资产和低值资产帐目,做到帐物明确,管理有序。定期组织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在学校、学院历次的卫生大检查中均获得好评。承担或协助进行了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构与流变等实验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规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工作。同时,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以及毕业论文。能够根据课题组科研工作的要求,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先后参与了多个纵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的实施,并参与相关科研论文、专利撰写以及课题申报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已发表CSCD文章1篇(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授权1项(第一发明人);2012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五)。

在生活方面,热情开朗,积极乐观,乐于助人,与同事关系融洽。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文体活动,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校运动会中参加教职工排球比赛,获得亚军;在2013年校运动会中参加集体跳绳比赛,获得第二名。使得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总结这两年的工作,尽管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因此,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人于2011年进入江南大学工作,先后在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教育科、食品学院分团委工作,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实际,坚持虚心学习,踏实做事,紧密围绕学校“育人”工作主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本人在学工处的管理岗位上先后参与了江南大学2011级开学典礼,2011届、2012届毕业典礼。提出在毕业典礼现场实现微博留言。 2012年策划开通了毕业季专题网站,负责组织制作了本科毕业生名册。参加“学生工作质量工程”相关的研讨,在校报学工专版开设“学生工作质量工程”之走基层专题,对其中试点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整理、报道,参与组稿十余篇。此外,在第七、第八届辅导员论坛中分别作为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参与相关工作。

2012年9月起到食品学院分团委工作,先后负责2012级研究生迎新工作、2010级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奖惩等)、学生国际交流、学习支持与促进中心、学生新闻宣传等条块工作,曾经分管学生会、三大俱乐部等。在日常管理中,本人坚持育人第一、学生为主的观念,在食品学院时半路接手年级,短短三个月时间与年级80%的学生谈话并记录;贴近年级特点开展模拟招聘、暑期实习招聘等活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毕业年级尝试毕业生动态管理,既体现管理刚性的规范作用,又体现育人柔性的关怀气息。工作中重点配合分管副院长开展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学院国际交流率创下29.9%的新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的“2013年公派留学项目”中我院18名同学榜上有名,占全校的53%;此外还加强各年级国际班、国际交流志愿者的管理,进行学院国际交流分享会和总结表彰会,统计学院在外交换的学生信息,建立联系沟通渠道,并着手建立交换生档案和双向评价体系,为学院的学生交流工作长期积累,还设计了国际交流调研问卷,主动思考对这个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方法。作为食品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负责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全院100%本科生、156支团队参与活动,其中校党委副书记符惠明带队的食品学院博士科技服务团走进中国食品名城河南漯河开展“食品科技服务”活动,间接推进了漯河市与学校学院之后的深入合作,团队也获得了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另一支“食全食美” 团队作为江南大学唯一一支团队入围 “2013圆梦中国•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前一千。学院的实践成果被《中国青年网》、《中国食品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学院也获得了2013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标兵,本人先后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干的荣誉称号。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年度共指导、修改、撰写团学工作新闻近120篇,其中新闻报道《2013年全国食品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召开》、纪实报道《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实践团河南漯河行纪实》先后被署名刊登在《中国食品报》上;在第十届食品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协助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接待市级以上媒体4家,负责新闻通稿的组稿、现场嘉宾的采访、后期媒体对接等。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本人深知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注重专业化、研究型的外需要求,努力增强内需动力。两年多来主动承担了《就业指导》、《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任务。还借助各种机会主动汲取内外养分,参加我校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在5项技能比拼中从参赛的17个学院20名辅导员里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获苏州大学基地二等奖。有幸前往清华大学学生工作处挂职,抱着“走出去学习,跨校取‘真经’”的态度,就学生工作的各方面查阅文件资料、参与活动、与兄弟高校的师生进行交流,回校后将撰写成一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同时,本人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主动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主持2011年江南大学大学生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多维度比较研究》、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当代青年大学生“非典型性群体心态”的教育病理学研究》,参与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2年立项课题《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和培养的机制研究》。同时,注重总结工作,以独立作者身份完成论文《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交际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语用研究》,发表在《中国轻工教育》2012年第3期(6月)上。

篇6:重视科研设计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

有了很好的临床科研课题,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即使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的资助,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者,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宝贵时间的浪费。据抽样调查,1985年和1995年两个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112篇有

关诊断性试验的论著的结果显示,90.0以上的论文科研设计不合理。其中16.0%缺乏“金标准”(goldstandard)评价;35.7%的文献仅有阳性率的报道,而无敏感性、特异性等基本的诊断性指标,更未涉及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分析与评价。在临床治疗性研究方面,抽样调查1985~1996年3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论著,共计164篇,其中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者仅为15.2%;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但有错误者为5.5%;竟有79.3%的论著提到研究的本身为随机对照试验,但文中根本未见关于随机分组方法与方式的叙述。至于报道的分层随机对照试验,则矛盾更多。此外,据近期有关国家重点临床科研课题的不完全评价与分析,目前,科研设计的缺陷率达30%左右。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对临床医学的进步也有重要的负性影响。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和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8年7月联合召开了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会议研讨分析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科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详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5期264页《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纪要》一文)。会议呼吁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质量,使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预期的成果,实现临床医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现就诊断性试验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一、诊断性试验设计

任何拟研究的新的临床诊断性试验,务必要以公认的标准诊断方法作为试验研究的金标准。用这种金标准诊断阳性者为病例组,阴性者为对照组。健康人群不应作为临床诊断性试验的对照。两组对象的例数要根据试验的假设水平,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最低需要的样本量,新的诊断性试验要同步地施检于两组对象。这样两组对象将会获得真阳性与假阳性、真阴性与假阴性的受试者例数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按公式计算新试验的敏感性(seitivity)、特异性(ecificity)、患病率(prevalence)、准确性(validity)、预测值(predictivevalue)及似然比(likelihoodratio)等指标,而不仅仅限于某些论著报道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如果涉及到对同一种疾病同步应用多种诊断试验,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最佳诊断试验者,则可同时将各自试验的连续变量,分别设定不同的临界值(cutoffpoint),计算出一系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绘制出roc工作曲线,分别计算各个试验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作各试验的aucroc比较,哪一个试验的aucroc最大,则该诊断最有价值。从这种设计方法与结果中所提供的具体指标和数据,是评价诊断性试验质量和水平的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有关诊断性试验于病例筛癣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实践。

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

前瞻性的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最佳的设计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从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计,1985年发表的640篇论著中,rct仅8篇(1.3%);而1995年发表的954篇论著中,rct有40篇(4.2%),无论从绝对数字与百分比看,确有上升。涉及到研究设计并影响研究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下。

1.研究对象的诊断问题:入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涉及到研究课题的质量基矗因此,一定要准确无误,并为公认。然而,从报道的论著中却发现,有的全国性多中心大型协作的研究课题,诊断标准存在着某种缺陷,不能不影响其质量与水平;有的重点课题仅考虑入组病例诊断的严格性,而排除标准竟设计了17项,使合格的纳入对象仅占整个患该病人群的10%左右,而90%左右的病人却被排除。即使该研究的结果有高度的内在真实性(internalvalidity),其代表性也仅为10左右。因此,对于治疗性研究纳入试验的对象,其诊断标准无论在设计方案内或在发表的论著中,一定要交待准确,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宜制订合适和可行的对象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考虑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今后推广的受益面。

2.研究方法中的随机问题:随机对照不是“随便”对照,一定要按照真正的随机抽样或随机分组的正规方法执行。因此,在研

究设计方案和论著中要交待清楚和具体,使读者了解报道的结果确实是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而非“随便”对照。随机分组后的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除试验和对照的措施之外,他们之间可能影响疗效及结果的主要临床特点的基线状况一定要相似,而且差异无显著性。这样,就能使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的试验结果有可靠的可比性。否则,将会影响研究的质量。此外,对于

成千上万例大型多中心rct研究课题,由于样本量很大,随机分组后组间的临床基线差异性可能并不显著。即使差异显著,最后可以应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对研究质量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故这种大样本的研究可以不强调基线的可比性。

3.治疗试验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一项新的治疗性试验措施或药物,当投入临床试验时,总是期望其效果比对照组为佳。因此,在研究设计中,应该有试验组的疗效水平及其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水平的假设(hypothesis)。这种假设必须有赖于临床前期研究的科学依据或者以预试验的结果作为依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据。有了这些假设数据,又规定了α-错误及β-错误的容许水平,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样本量的估算公式,计算出研究课题的最低样本需求量。这样才能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安排和样本来源的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我国发表的治疗性文献分析,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十分稀少,rct报道的样本量最少为10例,最多达15000例,绝大多数为数十例。可见,这方面的设计内容十分薄弱。据国外文献报道,对此十分重视。

4.治疗性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治疗性试验的试验措施或药物,包括对照性治疗措施在内,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而且要安全有效。务必要遵照世界医学会制订的关于人体试验的赫尔辛基宣言,我国有的科研课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是值得注意改进的。

5.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问题:临床治疗性研究要涉及到疗效测试的指标及其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预期结果的数据资料及其类型、统计分析的方法和类别(如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统计软件的选择等。因此,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必须贯穿于整个课题设计以及资料分析和处理之中,而不是等到研究结果出来了,才找统计师帮忙处理数据资料。如果这样做,科研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我国许多临床科研论文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之所以在方法上存在问题或不够正确,估计多与此有关,需要改进。

三、科研道德问题

上一篇:评优事迹简介怎么写下一篇:应届生简历错字连篇,面试注意几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