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2024-04-07

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共6篇)

篇1: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考察,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通过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学生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应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实际中的运用。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7月,我们**********2008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周的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的方式及内容

城市认识实习以参观各个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以及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了解城市概况,性质,规模等;

2、了解城市古建筑的特色,环境状况和地方特色;

3、了解城市结构布局和处理手法;

三、实习报告内容

2011年7月初,我们郑州航院2008级城市规划专业一行在朱丽娟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周的城市认识实习。在北京,我们先后参观了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公园、天坛、北京规划展览馆、奥林匹克公园、798艺术广场等著名景点。

1、城市的概况和性质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

一、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2、北京的古建筑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这里就以故宫和颐和园为例进行介绍。

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就是故宫里的第一位主人。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由于古代建筑为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故宫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

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

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

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

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

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

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

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

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

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

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

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

(另三座为承德

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布局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

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

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

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

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

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

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

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

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

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

3、北京规划结构

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内,了解北京的规划状况。

北京规划展览馆

北京规划展览馆简介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20号(老北京火车站东侧),该馆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扬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是展现新北京风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舞台。展馆共四层,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展示面积8000平方米。

北京规划展览馆建筑布局

第一层为休闲区和临时展区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长

263厘米、宽205厘米、高

157厘米的半球形青铜雕塑

呈现在眼前,这件名为《北

京湾》的青铜雕像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行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上面清晰地表现出了北京的二环、三环等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北京的水系,为了便于辨认,北京的水库还打磨成明亮的黄色。站在雕塑前,浓缩的北京尽收眼底。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北京--世界城市展区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展区

在二层扶梯厅,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浮雕,以1比1000比例立体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整个版图全部用铜铸成。这个铜铸的北京版图重量接近10吨,铸铜图像长9米、宽10米,比王府井大街南口的牌匾面积还大。整个浮雕道路、房屋、绿树、水湖等一应俱全,共表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多棵以及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天坛的松树、故宫的房顶、京城的水系,老四合院、胡同等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活脱脱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据介绍,这个浮雕是国内最大的青铜雕像。

第三层为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城市规划模型展区和故宫模型展区

在三层东区有一个巨大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据了解,这是200余人工作了6个月,按照1比750的比例尺,将北京四环内的每一栋房屋都搬上模型图,一期模型面积达到302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表

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工作人员介绍说,只要有耐心,市民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为了方便市民自己查看,四周还悬挂着14架望远镜。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区、北京—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北京交通展区、北京奥运场馆展区、多媒体影厅和动感影厅。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节能专项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介绍了各区县的规划建设情况和发展目标。

位于规划展览馆四层的立体影像播放厅,面积约400平方米,有120度弧形屏幕,可播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城市仿真影片和宽银幕影片。目前播放的内容有:影片《不朽之城》简述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

四、实习感言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决定一个城市布局不可缺少的因素有很多,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状况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规模与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相协调。在这里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我希望在以后规划一个城市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极力促进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为祖国的城市化建设做贡献!

篇2: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北京城市认识实习

7月4号,我们来到了北京开始专业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北京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北京规划展览馆、奥林匹克公园、798艺术区、后海、颐和园等景区。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自从元朝定都大都以来,北京便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元代重建了北京城,旧城渐渐荒废,留下一些辽金的遗址。当时人们习惯把旧城称为南城,新城称为北城。明朝时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几次加固了城墙,建了外城,北京城形成了“凸”字的建筑,并把北京城左右分开,但城内的行政区划仍分为五个城,即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五个城中再细分为坊。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到了清代,按五城重新划分内、外城。内城中割出原属中城的东长安街以南,沿城至西长安街路南,再割原属东城的泡子街以南,沿城至王府井路东,再割原属西城的抱子街以南,西至城隍庙城根的这片地界。外城中只留下萧公堂,东至崇文门外大街路西,南绕天坛、永定门,北转三里河桥东,这片地界属南城。其余则分别划归东、西、北、中四城管辖。从总体布局上来看,整个北京城呈现棋盘结构的奇观,其建构之精巧可谓鬼斧神工。

200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格局。这两轴一个是南北的中轴,是历史上的中轴线;东西这条中轴是新形成的,即1949年以后,经过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从西到东的一条中轴线。两条中轴线构成一个十字构架,东西中轴线代表了当代北京发展的一个脉络,南北中轴线则印证了北京历史的一个脉络。通过实习,希望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对所学专业课程有更多的思考。

一、城市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我们的第一站是天安门广场,首先感受到的是宽阔、庄严、整洁。

北京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的设置,有利于人们的集散,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地方。再者,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让人无形中感到许多压力,心理上会觉得紧张、压抑。市中心的广场让人视野开阔,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心理上也得到休闲。但是近年来广场上的一些建筑和设置使广场的宽阔视野受到一定影响,与周围庄严的建筑格调缺乏统一性。

二、城市的中心:故宫

故宫内景

北京作为一座老城它的古建筑对城市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些历经千百年保存下来的建筑如同北京城的脚印,从远古走来伫立在我们面前。故宫作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坐落于它的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整个故宫的布局,以午门至神武门作中轴,呈对称性排列。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天安门,向北延伸至景山,恰与北京古城的中轴线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宫,飞檐重叠,琉璃连片,壮丽辉煌,气象万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特风格,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之瑰宝。

三、城市规划的教育基地:北京规划展览馆

北京规划展览馆

北京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南侧,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

展示北京地貌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文明诚信(窗口)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首都文明旅游景区;北京市优秀重点对外参观单位。该馆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约8000平方米。这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北京城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展示北京全貌

其中历史部分主要由北京古城变迁、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组成。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同时重点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区县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专题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回顾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介绍了北京各区县规划建设的情况和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介绍和展示了中国首都北京的交通、环保、建筑节能和水务等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详细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体规划、场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

未来北京规划建设发展目标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展区;北京城市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数字立体影片《新北京》等,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多个专题和多个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未来北京规划发展的宏伟目标。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

馆内同时又有许多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有的堪称世界之最。如:“北京湾”铜雕,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北京旧城》青铜浮雕,采用传统的锡青铜材料,以1:1000比例制作,高10米,宽9米。雕塑充分反映了1949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真实展现了旧北京城的整体风貌;还有《天衢丹阙》工笔长卷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之一的北京城市规划大模型等。

另外还有四大高科技与观众互动项目,包括4D动感影院“游览北京”;互动电子游戏“我来规划北京城”;动感长安街景观展示;虚拟电子书“翻开未来的一页”。还有长9米、宽4.8米的故宫实木大模型等。

该馆2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容纳180人多媒体会议(演播)厅及VIP会议时等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是举办各种高规格、高层次的展览、会议和交流等活动的最佳场所。这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开馆至今,北京规划展览馆已经接待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的首脑、贵宾,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几百万人。作为一个城市与外界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北京规划展览馆向我们展示了北京的全貌,也使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北京认识中国。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展示北京和中国历史与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窗口。

四、城市的景观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后海、颐和园

北海公园景

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果。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几干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建有成干上万的精美园林。北海公园、后海、颐和园就是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皇家园林,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颐和园景

皇家园林不仅极大地体现出规划的水平,还是现代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北海公园、后海和颐和园以水取胜,湖山结合,较大的水域面积给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灵动和活泼的气息,而它们的大片荫绿为城市中繁忙的人们提供了清新宜人的空气。在建筑拥挤的城市中绿地是城市的眼睛,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北京的城市园林绿化步伐加快。2010年,北京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4.4%。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2.6%。园林绿地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当前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还直接关联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篇3:北京大学生对微商的认识研究

我们小组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 在网上做出问卷并通过网络发放问卷以求最大限度覆盖北京地区的所有高校。在问卷中, 我们小组先列出筛选问卷对象的问题, 以保证有效问卷全部来自于北京地区的大学生, 然后对可能影响被调查者对微商的看法的因素, 例如性别、月零花钱数量、微信及朋友圈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调研, 最后了解被调查者对微商促销行为、产品质量、咨询服务、未来发展意见等方面的看法。在结束问卷调查时, 调研组共收到307份问卷, 其中有292份为有效问卷。

一、“微商”的定义

目前, 对于微商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微商是利用WEB3.0时代衍生的载体, 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 不存在区域限制, 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个体或小型团体行为, 同时也指代进行这一行为的人。一般来说, 微商分为两种类型:B2C和C2C。B2C是指企业用户基于企业在微信上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向用户进行产品售卖, 而C2C则是个人卖家对个人买家的交易形式。

二、调研结果分析

将调研结果整理分析后, 我们调研组得出以下结果。

(一) 超过80%的被调查者会关注微商推送的信息

(见图1)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看来, 性别对于处理信息的方式影响不大, 因此对这个问题, 性别不作为参考因素。图中可以看出接近半数 (44.52%) 的被调查者偶尔翻阅朋友圈中微商所发信息并且浏览与自身需求有关的产品信息。在292份有效问卷中, 21.23%的被调查者基本不看或很少看微商的信息, 会仔细看和屏蔽所有信息的受访者比例差不多, 分别为15.75%和18.49%。

从调研结果看, 近半数的调查对象会略微留意朋友圈中微商的信息, 且着重于能够满足自己日常需求的商品。同时, 超过80%的调查者还是会翻看微商的信息, 说明对于北京大学生来说, 微商还是一种可行并得到一定关注和认可的购物模式, 只是关注的程度不同。

(二) 超过70%的被调查者的微信里有从事化妆品和服装鞋包行业的微商 (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售卖化妆品和服装鞋包的微商分别占有71.58%和70.55%的被调查者的微信通讯录。接近一半 (43.49%) 的被调查者有售卖首饰饰品类产品的微信号, 同时, 分别有30.48%、25%和10.96%的有效问卷填写者的微信中有售卖食品饮料类、电子产品类和医药保健类产品的微商。

(三) 质量、价格、口碑是微信购物的重要考量因素且购得产品评价较好 (见图3)

调查结果表示, 不论被调查者是否购买过微商产品, 影响其购买的前三个因素都分别为“质量好”、“他人推荐”和“价格低廉”。只是购买过的被调查者最看重产品质量, 而未购买者的第一考量因素则是产品是否被人推荐。因此,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被调查者在思考是否购买微商产品时的首要影响因素, 微商产品的潜在购买者更倾向于根据别人的使用经验来判断该产品是否值得购买。 (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 购买过微商产品的受调查者普遍认为, 与从其他渠道购买的产品相比, 从微商购买的产品价格相当, 质量中等或偏上, 微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好, 遇到的问题能被及时解决, 实物与商品描述有较高的相符程度。因此, 被调查者对于在微商平台购买的产品具有中等至较高的评价, 微商提供的产品从价格、质量、相符度三个方面来看大体符合购买者对于商品的预期。

(四) 与传统电商购物相比, 微商更具便利性 (见图5)

在被调查的北京大学生中, 38.94%的男性认为微商给自己提供了沟通和购物二合一的平台, 不需要单独的沟通软件, 对此, 有31.28%的女性表示赞同。而在所列举的五个影响中, 有37.17%的女性认为微商提供了一种更有保障的购物方式, 其原因是身边有从事微商的亲朋好友, 对此也有差不多比例的男性表示赞同。同时, , 有14.16%和18.44%的男性和女性的被调查者认为微商的信息发得太多, 影响产品的选择与购买。

(五) 微商的监管方式、产品价格、微商刷屏等问题备受关注

在问卷的最后, 调研组设置了一条开放性问题, 请填写者为微商行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在提出明确意见的145份问卷中, 40份提到希望微商这种购物模式具备监管模式, 以保证产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份提出微商产品的价格有待降低, 尽量做到物美价廉, 28份提及朋友圈有太多的微商刷屏, 希望少发一些产品图片。此外, 其他意见如提高售后服务、客观的产品评价等也有被提及。

三、对于微商行业发展的建议

目前, 随着微信的逐渐发展, 微商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卖家在朋友圈的频繁刷屏、产品真实性存疑等, 因此, 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 对此, 调研组根据调查问卷中的反馈, 提出以下建议。

(一) 降低商品信息的推送频率或数量

个人微商经常在朋友圈一发商品信息就是一长串, 不仅商品种类多, 而且相关图片的数量也相当大, 有时同样的消息会重发好几遍。这样的做法不仅达不到宣传产品, 增加销售的效果, 反而会让人们对此感到厌烦, 更有甚者会屏蔽微商的信息。因此, 合适的信息推送频率和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商应根据自身情况, 合理地发布商品信息。

(二) 注重产品质量和价格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消费,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而微商平台只能通过图片了解商品详情, 无法亲身感受, 因此微商所提供的产品要做到更高质量, 更高性价比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 提高微商平台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微商购物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第一个是潜在消费者无法获得相对客观的商品评价, 第二个是钱货无法同步, 第三个是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评价无法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 钱货到达对方的时间差, 产品售后服务没有保证等问题要求微商平台更加实用与适用。

(四) 逐步完善微商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体制

现在, 微商中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微商作为一种兴起不久的购物方式, 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及机构对微商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微商商品的真实性及质量做出监管。如果不建立监管体系, 微商市场无法得以规范, 会有更多想捞钱的人利用这个漏洞, 更多消费者被欺骗。

四、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人正将目光投向微商经营这一不同于传统电商的商业模式, 但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被完善以保证涉及其中的多方的利益。在《揭秘微信:微信平台首份数据研究报告》, 官方提及了早在2014年就面世的“微信小店”, 但此服务只针对于服务号, 并且服务号和微信支付都需要企业认证。虽然报告也提到微信为个体提供的创业孵化平台, 但这是否就是C2C模式的微商平台还有待考证。希望随着微信的发展, 微商这种商业模式的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钱方圆, 钱明珠, 严慧慧.浅谈微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 2016, 7:88-90.

[2]胡巧荣.浅谈微商——朋友圈的不速之客[J].智富时代, 2014 (10) :89, 91.

[3]翁矗哲.基于微商的发展现状管窥微商未来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15 (03) :79-80.

[4]腾讯科技, 企鹅智酷等.揭秘微信:微信平台首份数据研究报告[R/OL].腾讯科技, 2015-01-27[2016-08-12].http://tech.qq.com/a/20150127/018482.htm#p=1.

篇4:北京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城市容貌景观的组成内容,它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体现着城市风貌和形象,是衡量城市服务与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标志。

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结合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为提升北京市市容景观建设和设施容貌水平,规范设施设置管理,达到“无物不景观”的目标,为编制《北京市市政市容“十三五”时期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划》奠定基础,使规划接地气、顺民意、更具操作性,组织开展了此次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调查。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一)调查主体

调查由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

(二)调查方式

调查通过同一问卷四种调查形式的方式进行,即微信调查、网站调查、电话调查、现场调查四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3050份,回收问卷11987份,经核查有效问卷11806份。其中,现场调查获得有效样本2865份(占比24%);网站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567份(占比30%);微信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834份(占比41%);电话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40份(占比5%)。

(三)调查时间

调查历时近2个月,起止时间为2015年6月24日至2015年8月14日。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完备性、使用便捷性、造型美观性、色彩协调性、与周围环境匹配性、外表整洁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分析

1.样本区域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覆盖了北京市十六个区,其中城区占比56.7%,郊区占比43.3%;核心区即东城、西城各收到样本1086份(占比9.2%)、1381份(占比11.7%);中心四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各收到样本1346份(占比11.4%)、1629份(占比13.8%)、874份(占比7.4%)、378份(占比3.2%)。各区调查样本量及占比情况(图1-2)所示。

2.样本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52.3:47.7),比例较为均衡。年龄主要集中在19-65岁(占比89.79%)。从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看,35-54岁年龄段样本量最多,样本量4050份(占比34.30%),其次是19-34岁,样本量3474份(占比29.43%),最后是55-65岁样本量3078份(占比26.07%)。

3.样本职业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是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三类,占比73.80%。

从调查样本职业分布上看,企业员工最多,样本量3477份(占比29.45%),其次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样本量3075份(占比26.05%),最后是大学以上学生,样本量2161份(占比18.30%)。

(二)总体满意度分析

1.市民对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方面的关注度情况

市民对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方面的关注度排序依次是设施功能、设施整洁、设施美观、设置合理、设施耐用。在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性能排序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置的样本中,有59.22%的市民(样本量6991)选择设施功能完备性;排在第二位置的样本中,有36.43%的市民(样本量4301)选择设施干净整洁性;排在第三位置的样本中,有33.44%的市民(样本量3948)选择设施美观性;排在第四位置的样本中,有43.13%的市民(样本量5092)选择设施设置合理性;排在第五位置的样本中,有39.45%的市民(样本量4657)选择设施经久耐用性。体现出市民把设施功能作为第一关注点,其次是设施整洁、美观、不影响通行和结实耐用。居民关注度排序情况(见下表),设施功能和容貌等关注排序情况(图3)所示。

2.市民总体满意度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对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5.94分,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满分为10,不满意为[1,5),基本满意[5,8),满意[8,10])。在设施的日常保洁、样式和设置等方面的评分较低。各项指标评分依次为功能完备性(得分7.74)、设施干净完好(得分5.32)、造型美观性(得分5.46)、设施设置合理性(得分5.72)、设施经久耐用性(得分5.46)。体现出当前北京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功能能够满足市民需求,设施容貌样式美观性有待提升,设施维护不到位、外观不整洁、设置位置不合理、使用不便捷、设施体量大、影响通行问题较为突出。总体满意度评价情况(图4)所示。

3.市民对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常用的设施有废物箱、座椅、公交站亭、指路牌、自行车存车架等,使用率低的设施有信筒、早餐车、信息亭、出租车扬招站、停车咪表等。在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次排序中,废物箱排在首位(10593份,占比89.73%),其他依次为座椅(10453份,占比88.54%)、公交站亭(8893份,占比75.33%)、指路牌(8756份,占比74.17%)、自行车存车架(8678份,占比73.50%)、报刊亭(7992份,占比67.69%)、公用电话亭(7933份,占比67.19%)、移动公厕(2532份,占比31.20%)、信筒(2673份,占比22.64%)、早餐车(2532份,占比21.45%)、信息亭(134份,占比1.14%)、出租车扬招站(98份,占比0.83%)、服务亭(76份,占比0.64%)、停车咪表(0份,占比0%)。有较多被调查对象反映从未在出租车扬招站打过车,停车咪表不能用,从未使用过信息亭。设施使用频次排序情况(图5)所示。

(三)市民普遍反映的设施问题

1.市民普遍认为道路部分设施数量过多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认为道路上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过多的有9261份(占比78.44%),认为设施数量太少的有1323份(占比11.21%),认为设施数量合适的有1222份(占比10.35%)。其中数量过多设施反映集中在各类指路牌(2671份,占比28.84%)、公用电话亭(2514份,占比27.15%)、报刊亭(2283份,占比24.65%)、早餐车(1793份,占比19.36%)等设施。电话调查中许多市民反映,越是人多、拥挤的地方设施越多,如地铁出入口、交通枢纽等处大体量、经营性设施尤为突出。

2.市民普遍有设施阻碍通行的感受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74.8%(样本量8831)的调查对象曾有因设施体积过大、设置位置不合理,阻碍了步行通行的感受,其中以报刊亭(样本量4576,占比51.82%)、变电箱(样本量3423,占比38.77%)、早餐车(样本量2876,占比32.57%)、公租自行车(样本量1897,占比21.48%)为主,此外还有较多的调查对象反映盲道被大体量设施占用情况比较普遍,不安全。

3.市民普遍认为设施保洁、维护不及时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72.8%(样本量8597)的调查对象认为设施保洁、维护不到位。从问题类型方面统计,认为设施脏污的有7417份,占比86.27%;认为设施被喷涂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的有7194份,占比83.68%;认为设施锈蚀、残损的有6549份,占比76.18%。

从设施类型上看,认为设施保洁维护情况较差的依次是报刊亭(样本量6163,占比71.69%)、停车收费牌(样本量5799,占比69.52%)、公用电话亭(样本量5723,占比66.57%)、早餐车(样本量5486,占比63.81%)、公交站牌(样本量4768,占比55.46%)、候车亭(样本量4716,占比54.86%)等。

4.市民反映设施不美观,与北京市容景观不协调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67%的调查对象反映当前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样式不美观(调查中此题可多选),反映设施类型的依次是报刊亭、早餐车、自行车存车架等。设施容貌样式意见统计情况(图6)所示。

(四)大体量设施满意度分析

1.报刊亭

市民认为报刊亭设施存在主要问题有:亭体老旧、占地过大、样式不美观等。在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中,许多市民反映报刊亭已变成了杂货摊,除卖报刊外还经营冷饮、食品、玩具等。

调查样本中,在报刊亭购买报刊杂志的仅有8.75%,69.7%的被调查者认为报刊亭可设置在社区或超市内,既便民又不占路。

2.早餐车

在调查样本中,仅有19.6%的调查对象近一年曾在早餐车购买过食品。有九成的市民认为,目前路边的早餐店非常多而且卫生,不需要在街头设置早餐车。

市民普遍认为早餐车存在的问题有:设施脏污加工条件差;食品不卫生;早餐车周边油污遍地;经营人员个人卫生差。

3.公用电话亭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42.8%的调查对象几乎不使用公用电话亭,有37.4%的调查对象偶尔使用公用电话亭;19.8%的调查对象经常使用公用电话亭。80.2%的被调查对象近一年来使用公用电话亭的频率较低或从不使用。78.4%的调查对象认为公用电话亭可以减少数量。

四、报告建议

通过对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调查情况看,市民普遍认为,北京市城市道路上的设施过多,而且越是人流集中的地方设施越多,影响了道路基本功能的发挥,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有些设施集中设置在地下空间出入口和公交枢纽周边,影响人流疏散,形成安全隐患。

二是从全市道路资源情况看,便道宽度在3.5米以上的道路数量较少,大多数道路的便道宽度不足3米,不适宜设置大体量设施。有的设施设置后,便道剩余宽度不足1米,特别是报刊亭、早餐车,一旦进入营业状态,基本上阻塞了便道通行,占压了盲道,市民对此反应强烈。

三是调查中市民普遍反映,设施脏污、破损问题。

四是调查中一些市民提出,现有设施样式、颜色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设施不美观。

篇5:北京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6.27——2011.7.7

实习地点:北京市

指导老师:张红、宋海静老师

一、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知。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可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实际中的运用。

二、实习的方式与内容:

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等。

三、实习报告内容:

整体城市空间布局

北京是职能综合型的首都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级服务中心,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等。

北京市结合北京城市的轴线布局特点和

自然地理特征,在继承发展城市传统中轴线和长

安街沿线十字轴的基础上,强化政治、文化与首

都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其外围构建“东部发展带”

和“西部生态带”。“两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结合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的延伸,全面实现保护

与发展,从空间布局上体现首都政治、文化、经

济职能的发挥。因此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市域空间结构。其次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

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中

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

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在“两轴

-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又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主轴线: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凸”字形以内旧城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在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艺术上,实现了以轴线为中心的全城对称,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8km,是当今世界上保存的最长最成功的建筑艺术轴线,整个轴线有开有阖、有收有放,皇宫、大

殿以至皇帝的龙盘宝座都规划在这条中轴线上,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等四重城垣,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完整和谐的、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布置在天安门广场轴线的东西两侧,它们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整个广场呈现庄严、雄伟、开阔的气氛。座落在广场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以后建设的毛主席纪念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段轴线的空间。这条中轴线与横贯全城的长安街东西轴线垂直相交在天安门广场,组成了一幅十分完美的城市十字轴线骨架。

一、公共建筑: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由于正在修建中,并未窥其外貌,但内部的展览分区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特别是三层的北京市整体模型,给我们看到了立体的北京全貌,结合灯光的设置,将北京的规划布局全面展示。

它亦可作为一个爱国教育基地,诉说北京的发展。

而从西长安街南望,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盘旋于地平线之上,夕阳中的曲线澄净柔和,这座14。9万㎡的综合性剧院建筑,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亮相,引起了举世瞩目。

大剧院主壳体和人工湖位于场地中部,沿湖规划环形观光通道,外部为整片的绿化林地。环湖路与周边城市道路间有多条辐射状连接通道,便于快速疏散。大剧院北入口是观众入口,公共交通设施丰富。观众和游客主要集中在北区活动,从长安街到北入口间规划设计大面积林荫广场,用于观光和人流集散。大剧院周边市政道路起伏,与人工湖高差较大,景观规划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处理地形,基本做到全园无障碍,保障游客安全游览。立于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型的银色大剧院,建筑物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将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个大剧院在跟大会堂配合的问题上,大会堂立面非常垂直,大剧院成为一个对比。它把大会堂的美显出来,又不压抑其光辉。阳光从天上洒过来,不同的时刻,在大剧院上面显现不同的色调,这又与大会堂形成反比,而成为协调、对话。即使二者相得益彰,但是个人认为,长安大街是一条具有历史风貌的大道,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立于此地,破坏了此区域的整体城市形象,虽具有个性,却不慎协调。

二、古建筑群:

若想一窥古代皇朝面貌,北京紫禁城是最佳选择。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纵观故宫的平面布局,在72万m 的地盘上,建筑面积约l5万,大小屋宇达9000余问,中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秩序井然,前朝后寝,符合封建礼制的要求.外朝与内廷的建筑空间处理,气氛迥然不同,不仅反映在建筑物的造型、体量、装饰等方面,也反映在建筑物的疏密程度、自然物的剪裁处理诸方面,分别营造了不同的空间氛围。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它主要的布局手法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而穿过外朝的三大毁,一进乾清门,建筑尺度与空同范围景然变小,环境和气氛比较适

合人的居住。东西两路的储秀宫、钟粹宫等,同中轴线上的后三宫相比,尺度更为小巧,院落宁静;空间宜人,几近与普通的北京四合院住宅无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因宫毁的巨大与交耸而感到空旷与压抑,也不因宫室的幽静与阴暗而感到迷茫与沉闷,布局井然有序,亦张亦弛,人与建筑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建筑室外小尺度的台阶,栏杆,室内宜人的空间等,在雄大、壮丽之势下,渗透如适形的气氛。

景山作为紫禁城的制高点,登上万春亭,望向故宫,宏伟的景象尽收眼底,仿佛能感受到当是皇朝的盛世。周边北京的现代化高楼,将其围绕在中间,呈现出现代与历史的交接与融合。

礼制建筑: 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 “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天坛公园的主体部分保存较好,但就现在发展的公园本身来说,其公园绿化、设施上并不完备,并且里面举行着各类的市民活动,此地作为古代的祭天之地,本应安静的场地变为吵闹,是否因其成为过去而忽略了它的性质?

皇家园林:

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它很好的体现出了皇家园林的华贵和精致。采用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格局。由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成为颐和园整体布局的大框架。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着重在环湖景点的布局:从湖中的南湖岛起始,过十七孔长桥经东堤北段,折而西经万寿山前山,在转南循西堤而结束于湖南端的绣绮桥,形成一个漫长的螺旋形“景点环带”,犹如一幅连续展开的山水画长卷。

颐和园根据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站在知春亭,远看对面最远处,山水一色不可辨认,近处稍稍清晰,然后是雾蒙蒙的一片,然后才渐渐清楚。所谓“水的三远”,在此处就完全体现体现出来了。

其次还有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之一,有别于故宫,它合宫苑为一体,是一个囿于宫墙之内的皇家小社会。但其遭到侵略者的破坏,仅留下了部分汉白玉柱子以供人们想象当时的盛景,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还有对当时列强的一种愤怒。

特色民居:

北京的胡同里蕴含着浓郁的贫民气息,多姿多彩的百姓风情。北京胡同的总体特点是方正、安静和方便,且街道空间尺度较小,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更能体现现在所倡导的人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过小的空间尺度显然不满足人们的生活,呈现狭窄、凌乱的面貌。

南锣鼓巷是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而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以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这邻里之间里。目前,胡同文化的没落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假如一旦消失,我想会成为人们心中的遗憾吧!

城市商业区:

王府井、西单、大栅栏是北京三大商业中心,布局呈三足鼎立之势。大栅栏具有浓郁的“京味”商业文化, 是北京传统商业的缩影, 其整体格局突出了北京传统商业街的风貌特色;西单作为全市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综合性中心之一, 主要为北京市尤其是北京市西部居民

服务, 并对西北部人口密集的生产居住、行政办公及高校文教区有较强的影响辐射力。王府井是北京三大商业中心之首, 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商业区。

王府井中心商业区以王府井大街为主轴, 两侧向纵深发展, 形成了东区和西区两个街坊型商业街区格局。东区步行街成十字交叉型。笔直的街道,紧邻大体量的建筑物侧墙, 空间结构易形成生硬、单调之感。以优美、丰富的曲线为空间造型的基础, 以旋转、律动的圆来变化, 以郁郁葱葱的绿化来点缀,柔化了建筑物坚硬的外观。西区以三个形态各异的广场作为空间形态的构成点。以稳重、简洁的直线和灯柱将三个广场联成一个整体, 形成西区开敞的城市空间形态。王府井大街是中心商业区最主要的街道,地处天安门以东,与西单沿主轴线对称布置,全长1800多米,是一条物丰人旺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整个街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主要街道,两边随商业建筑布置,设有部分小品和散点商业供人们休息,其装饰具有浪漫的格调,使人们放松心情。

但是现有的王府井商业街空间形态单一,空间无节奏感和秩序感,并且匮乏公共空间,没有足够的参与性的活动空间和休息空间,现有的无使用功能的空间依然保留着,存在空间的浪费现象。环境景观视觉形象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没有合理的规划,成为凌乱的小开间密集 型店面及经营同类商品的聚集地。

此外,后海、烟袋斜街为特色的风情街道,虽无大栅栏的规模大,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奥运体育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故宫的正北方向,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一条通向自然的轴线延续北京的中轴线,展现了历史上的北京与现代北京在时空上的衔接。

公园主轴线是北京古代的城市中轴线向北延长线,一条景观大道南北展开,使园林布局中心突出;主要体育场馆和各种大型建筑在延长线左右对称排列,形成相互对称或相互呼应的建筑布局。中心明显、左右对称的布局是从景观大道最南端开始的。奥林匹克公园内三个体量巨大的体育建筑及其定义的空间引导轴线的发展。这三座体育建筑呈半月形布局,使中轴线经过奥林匹克公园这一组重要体育建筑形成的高潮后,向西重新回到城市中,鸟巢与水立方不仅是两个各具特色的高科技建筑,同时还是两个相互对称、相互呼应的现代建筑。在建筑造型上是一方一圆,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对比;在建筑结构上,鸟巢复杂,水立方简洁,形成强烈反差;在建筑外形的装饰材料上,鸟巢使用钢结构,水立方使用膜结构,又是强烈的反差;在建筑寓意上,鸟巢代表温暖、厚重,水立方代表寒冷、冰洁,还是强烈的反差。这两个建筑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又有现代建筑造型的创新思维,同时又体现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的对称与和谐。

当从奥林匹克公园南面进入,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运动场馆体现着 “科技奥运”;而沿着中轴大道向北走,将进入地下商业空间,其中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展示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 “人文奥运”理念的直观展现。轴线的尽端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大片的绿地、山林、湖水,山光水色,体现着 “绿色奥运”的理念。

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可谓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思想,在它们结合的基础上,一现代化的公园展示在世人面前,给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BD:

北京商务中心区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与建国门外大街交汇的地区,整体框架延续北京历史文脉和城市的肌理,形成方格状基本路网结构,并体现与旧城中心区的轴向联系和区内的轴向布局与发展。突出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功能,将主要商务办公设施集中布置于以“金十字街”两侧的地段:国贸桥东北角的CBD核心区,是超高层建筑集中的区域,形成CBD的标志性建筑群。整个CBD将成为体现新北京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区域,超高层建筑集中于东三环路两侧布置,超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并突出设置标志性建筑,形成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沿宽敞的东三环路两侧成序列展开,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使东三环路成为展示CBD形象的一个窗口。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地铁与共交设施的建设,创建了便捷的交通环境。

北京CBD新建了大量的宾馆饭店、公寓、写字楼、银行、保险公司、信息中心、贸易中心、等,其中央视也将入住这里。CCTV主楼位于园区西南侧,外形呈“Z”字形,电视文化中心位于西北侧,服务中心位于园区东北角。两个塔楼,一个悬臂,组合成看似扭曲的雕塑,其独特的造型是否过于概念化,或与其他建筑造型不相协调,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当实地看过之后,个人认为,新楼并无想象中的高耸,成为标志性的建筑在此地区没有达到期望中的效果。

认识:

北京城市的发展布局,随着历史的演变形成当前的形式规模。经元大都与明清紫禁城的规划与整改,使得现在的北京城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布局。由于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及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使历史与现在甚至于未来融合,共存发展。原有轴线的保存,并进一步丰富轴线空间:发展立体交通,多层次的景观绿化,建立不同的商业街区风貌,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与高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中心商务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并将现代与未来的衔接展现在奥运体育中心处。在北京这个地方,我们即可以看到古代对于城市、园林、建筑的规划布局,也可以看到现代规划新思想的运用,但是整体的城市规划,却是使各个规划、各类功能片区协调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各部分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一个城市的进步。

当然,北京的迅速发展与人口数量的激增,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其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的要求更高,同时其独特的政治文化性质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新思潮,各类标新立异的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但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城市的整体空间形象,在统一中突出标志性的建筑,才能构造出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结束语:

篇6:北京实习报告(认识实习)

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结束之际,我们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异地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员,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多的。

学习建筑,不应该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且也应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我们在七月八号清晨来到的北京,虽然是再次来到北京,但是北京还是给我以震撼。令我震惊的不是其较为发展迅速的经济,也不是其建筑规模与数量的巨大,而是古今建筑生活气息的驳杂,奥运村各个建筑场馆无不透露出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高大时尚的浓厚现代感,而置身于故宫、十三陵等古建筑群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则是古朴,厚重,充满着浓郁的气息,木头的糜烂的古代皇家的奢侈感,却透漏着另一种的庄重,在这份庄重之中却又有着一份贴近自然的轻松。而在我们所寄宿的南锣鼓巷周围,却又有着有别于这两种气息的别样感受,游走于古朴与现代气息之间,混杂着浓厚的商业感。北京的规划各处也不尽相同,在数种气息驳杂的北京街市巷道之间是老北京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四合院以及胡同的数量在日益的减少,但是来自于骨子里的北京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改变的。这种环境和氛围,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我们参观的第一栋建筑——国家博物馆,给我的印象是体量很大,如同首都北京,给人以宽容的感觉。体积大却不会拒人千里。当然,走进去,给人却截然不同的感受,分明的功能分区,明确的交通流线,而且足够美观,尽显大师风采,使人叹为观止。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国家大剧院,这是一个巨蛋形式的建筑,加上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一个全蛋的构图。这个建筑是由钢架构成的网壳建筑,网壳中包裹的剧院的功能分区,也印证“建筑的美在于结构美这句话”。相较于国家博物馆的威严,国家大剧院则显得更加亲近自然。

而在北京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人们赋予建筑的除去功能之外更深层次的对于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之后参观的建筑中,798艺术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798艺术区我们是在很早的时候去的,所以到了之后没有几个人,正是这种清晨的安静反而给了艺术区别样的气质,艺术区内的展品大多数是雕塑,各种各样的雕塑,当然,本身而言艺术区内的建筑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品,在艺术区里,有各式的涂鸦,有个人的画廊,当然其中居多的是露天的一些雕塑。在艺术区本身而言,功能性反而大大的减少,更多倾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当然并非是一种流于外表的艺术,其实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人群生活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渗透于雕塑、建筑等等当中,通过他们来表现出来。

在798艺术区感受到了精神层次的解读之后,人们更多的更直接的还是来自于物质的追求,三里屯和王府井步行街便是这样的物质追求所衍生出的产物,在三里屯里,建筑的形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第一眼看到三里屯是视觉上的一种冲击,高档时尚的建筑表皮,色彩的鲜亮与浓郁以及夸张的建筑形态,在这

些种种之下,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是功能上的分区域,在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大面积的中庭,联系区域与区域间的构建,可以是一条露天的天桥,可以是层于层之间那并没有断裂开的功能块,在这里建筑师优异的功底可见一斑。总之,作为时尚的代名词,三里屯的视觉性确实做到了令人新奇而不厌烦。相比于三里屯的时尚,王府井步行街的外表则柔和,类似于普通的步行商业街,亲民不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作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步行街,其商品的玲琅满目不得不令你折服,仿佛来到了购物天堂。

中国的古建筑闻名于世界,而中国的古建筑的精华在于北京,北京的紫禁城,天坛,雍和宫,十三陵等,都称得上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参观过故宫、天坛等一系列的皇家建筑后,我们对于古代人民对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有别于日本的枯山水,以及欧洲的人工之美,国人更加的倾向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在参观了古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使得我更加印证了这个想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句话可以很好的总结我国在古代园林史上的造诣。

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和谐相处并非没有可能,北京城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偌大的北京城,穿插着四合院和胡同,共存着高楼大厦,他们看似格格不入,但是又是那么和谐的共存在一起。人们生活在这里,和谐静谧。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新旧建筑的融洽共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重中之重,关于旧建筑的保护,通过在北京的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发现地地道道的北京四合院已经越来越少了,北京的胡同儿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化,新建筑的大面积的新建使得旧建筑的生存空间日益的锐减着,新的发展仰仗于旧的继承,只有读懂了旧建筑的文脉才能发展出有活力的新建筑。

总体而言,北京的实习路线是在新旧建筑的的参观交叉进行的,古建筑比如十三陵、颐和园、故宫、景山、天坛等等,而新建筑则如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三里屯、奥林匹克公园等等,虽然这些建筑并不能囊括北京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建筑,但通过这些建筑的参观认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北京建筑群的缩影,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北京的新老建筑。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建筑吸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些建筑的了解,我们对之前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深化,建筑取自于生活更应当高于生活。

上一篇:英语老师个人自修计划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