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技术答案

2024-04-15

接入网技术答案(精选6篇)

篇1:接入网技术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last mile”和“first mile”

答: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而长期被人们视为“最后一英里”(Last Mile)或“第一英里”(First Mile)

“最后一英里(Last-mile)”是指从光节点到每个用户家庭之间不大于2公里的距离,“第一英里”指的是用户端到电信运营商局端设备的这一段连接,这段连接从使用者的角度是最先一英里。

2、从提出接入网概念到标准发布,接入网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P3)

答:①1975年,英国电信营运商BT在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会)第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接入网组网概念。

②1976到1977年在Manchester,Scotland and London地区进行组网的可行性试验和推广应用。

③、1978年,CCITT第二次研讨会正式肯定这种组网方式,命名为“接入网组网”技术,并编入“电信网技术”。

④1979年,CCITT以RSC(远端用户集线器)命名者类设备并进行框架性描述,接入网正式诞生。

⑤80年代后期,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制定了V1~V5系列窄带接口标准。⑥90年代初,ITU-T制定VB5系列建议宽带接口标准和接入网总体标准G.902。⑦90年代中后期,在Internet冲击下,产生NII和GII概念。

⑧2000年IP接入网总体标准Y.1231诞生。

⑨当前,ADSL,cable,modem和以太网接入技术生等新兴技术盛行。

第二章

3.对于G.902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电信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4)UNI与SN之间是何种关系?

UNI与SN的关联是静态的;

(5)核心网与业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6)如何评价G.902建议?

4.对于Y.1231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IP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4)IP使用者与IP服务提供者之间是何种关系?

(5)IP接入网、IP核心网和IP服务提供者三者之间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对接入网的发展有何影响?

5.Y.1231与G.902建议相比有哪些优势(P17)

答:

①IP接入网包含有交换功能和IP接入控制功能。

②IP接入网提供传送功能,可以独立于业务,从而使接入网的传送、业务、控制三者相对独立,符合现代电信网络的封装趋势。

③IP接入网每种接口有多种业务,给用户动态选择ISP的权利。

④IP接入网实现了接入网和核心网的分离。

第三章

6.IEEE 802.3ah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规定以太接入网相关技术的标准

7.IEEE802.3ah标准规定了哪几种物理接口,各自的特点(P31)

答:①单模光纤P2P模式:运行在电信营运商的点到点接入光纤上,数据传输速率 可为100Mb/s或1Gb/s,传输距离要大于10km。

②单模光纤P2MP模式:运行在电信运营商的点到多点接入光纤上,数据传输速率 为1Gb/s,传输距离可达10km或20km。

③市话铜缆模式:运行在电信运营商的市话接入铜缆上,数据传输速率为2Mb/s,传输距离小于2.7km。

④驻地网铜缆模式:运行在驻地网运营商的接入铜缆上,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传输距离为750m,可以数话同传。

第四章

8.光接入网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功能有哪些(P41 图4-3)

答:光接入网一般是一个点到多点的结构,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光网单元(ONU)和适配功能(AF)。

OLT:面向网络侧为OAN提供与中心局设备的接口,完成光电交换,同时提供ODN的光接口。

ODN:位于OLT和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技术。

ONU:在用户侧提供用户到接入网的接口,完成光电交换,同时连接ODN。

AF:为ONU和用户设备提供适配功能。

9.APON、GPON及EPON的结构及特点各自是怎样的,比较三者异同点?

APON特点:①、以ATM技术为基础。②、标准化程度高,使得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为可能。③、物理层采用PON技术,链路层采用ATM技术。

GPON特点:更高效,高速,提供从622.080Mb/s到2.4Gb/s的可升级的框架结构,支持上下行不对称速率。

EPON特点:在与APON类似的结构和G.983的基础上,物理层仍采用现成的PON技术链路层以太帧代替ATM帧,构成一个可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成本和更宽业务能力的新的集合体。

第五章

10.ADSL接入的组成与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

ADSLAM:ADSL接入复用器;

ATU-C:ADSL局端传输单元;

ATU-R:ADSL远端传输单元;

TE:终端设备。

功能:

ATU-C和ATU-R都属于ADSLmodem设备。ADSL通过ATU-C和ATU-R之间占用的不用频带发送数据;

ADSLAM是一个复用器,相当于多个ATU-C;

11.请说明DMT的基本思想,以及DMT是怎样提高ADSL抗干扰能力的?

答:DMT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将信道分成了若干个独立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分别进行QAM调制;

DMT发射机将数据调制到一系列的子载频上,再将这些子信道加在一起作为一个“DMT”符号发送到线路上。在发送DMT符号之前,DMT预先发送一个训练序列,根据子信道发送数据的能力,将数据自适应的分配给各子信道。不同子信道,传送能力不同,分配到的比特数也不同。这样可以避开噪声大得频谱区。

12.ADSL.lite与ADSL相比,结构有何不同?性能有何变化?

答:ADSL.lite结构中只有在局端有POTS分离器,在用户端没有。

ADSL.lite兼容性好,传输速率下降但传输距离增加了,最长可至7Km,提高了覆盖范围,定位于Internet接入,主要支持IP业务。

第六章

13.HFC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HFC网络面临哪些问题?

答:P99;上行信道噪声问题,可靠性问题,安全性,以及操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问题。

14.CM接入采用什么带宽分配机制?如何进行带宽分配?

答:发送器使用5MHz~42MHz上行信道,将用户发向头端信息调制到该频段的某个6MHz宽的频道内发送,而其接收器除了能调谐出模拟电视信号,还要在450MHz~750MHz频带范围内解调出数字信息。,一般在上行信道使用正交相移键控,在下行信道使用正交振幅调制。

第七章

15.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答:无线接入的 灵活、方便、快捷、不受线缆约束,但是速率慢、不稳定、信号差,比较昂贵。

16.目前有哪些无线接入技术,各自的特点是什么(P122)

答:

①WLAN,一种是用无线传输的局域网技术,网络覆盖半径约为100m,工作在2.4GHz和5GHz频段。

②WMAN,一种城域接入网络,覆盖半径为10km到几十km。

③WWAN,不直接使用物理介质,基于已有的通信设施构建的,基于移动通信这一强大的广域通信设施实施广域网接入。

④卫星接入技术,覆盖范围广。

⑤WPAN,工作于服务10m范围的“个人区域”具有IEEE802.15标准。

第八章

17.无限局域网标准中规定了哪几种网络结构?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基础设施架构:对应于基于AP的组网方式;

对等结构:没有中心点,组网设施相对简单,健壮性很强,对应于Ad_Hoc组网方式。

18.IEEE 802.11标准中定义了哪两种访问方式?各自的访问机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竞争式共享介质方法,采用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技术。

点协调功能PCF:集中式的控制方法,在基础设施架构网络中,设置一个协调点采用轮询机制控制所有站点对信道的访问。

19.无限局域网的MAC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P137)

答:(为在共享介质上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MAC协议数据单元)

(1)无线介质访问控制

(2)关联:站点之间相互确定网络参数,建立通信关系

(3)认证和保密

(4)分段

(5)多速率支持

20.无限局域网的安全协议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P154-157)

答:CSMA/CA协议:以竞争方式共享信道,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EAP协议:封装协议,通过EAP,认证系统不去解读认证信息,从而隔离在客户和认证服务系统之外,成为“透明”信道。

第九章

21.IEEE802.16定义了哪两种系统结构,各自的组成及特点,各部分功能是什么(P173)答:

一)PMP接入结构

组成:一个或多个BS,若干SS,可选的RS(中继站),还包括系统内部BS之间的链路。特点:SS只能直接接入BS或通过RS接入BS,而SS之间没有直接互连接口,SS之间不能通过无线链路直接通信,所有SS发送的信息都必须通过BS(或RS)进行转发,SS也只接收来自BS(或RS)的信息。

功能:

①BS和SS,基站和用户站。②RS,用于对BS与SS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③F接口,FBWA与核心网络的接口。④G接口,FBWA与用户端系统的接口。

⑤核心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互连多个BS,并负责实现多个BS之间的路由。

二)mesh接入结构

组成:如PMP结构

特点:一部分SS具有中继转发功能;增强了网络的鲁棒性,有效地避免了PMP中有是可能出现的SS孤点情况。

功能:如PMP结构,另SS增加了中继转发功能。

21.IEEE 802.16的MAC层分为哪几个子层?各子层的功能有哪些?

答:

业务汇聚子层:通过MAC SAP使用MAC公共子层提供的服务。同时通过CS SAP向高层提供

服务;

MAC公共子层:解决①一个基站或用户站如何和何时开始在信道中发送信息②如何向上层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③如何对上行方向的传输提供带宽请求、带宽分配以及竞争分解机制等问题;

加密子层:提供加密和认证功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第十章

22.无线广域网接入有哪些特点?

答:服务范围宽至全球、基于现有的基础网络实现的;接入速率受限于基础网络,实现技术复杂;无线广域接入是最灵活、最自由的接入方式。

23.GPRS的系统结构是怎样的?在GSM增加了哪些设备?

答:分组控制单元、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GPRS网关支持节点。

P209

第十一章

25.用户接入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其中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是什么(P226)答:①、认证,授权和记账的AAA管理。②、QoS管理和安全管理。

最重要和核心内容是:AAA功能。

26.涉及用户接入管理的协议通常有那几种,各自的作用(P230)

答:

①RADIUS协议,通过NAS和RADIUS服务器的交互执行认证,授权,记账等功能。②PPPoE等PPP协议族,对以太网用户而言是IEEE802.1X协议,其承载有用户信 息,接入界面信息,交互认证信息等,在用户与NAS之间传送是一种链路级协议。③PAP、CHAP协议等认证协议,在用户与NAS之间交互,通过提供用户名、口

令密码及可能使用的非常复杂的加密算法,在用户和NAS之间相互进行身份认证,以达到可能接入的目的。

第十二章

27.用户接入管理协议模型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P232)

接入链路协议:

用户与BAS间的链路协议,不仅要提供链路通信服务,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或便于实现基于用户的接入控制功能。该协议通常作为接入认证/控制协议的承载协议。

接入认证/控制协议:

主要用在用户和BAS之间用来实现对用户的认证和接入控制。

接入管理协议:

主要用在BAS和接入管理服务器之间,用来实现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账务管理,即AAA管理。

28.比较PAP和CHAP协议的优缺点?

答:CHAP的认证比PAP更安全,但认证时间和分组开销都比PAP多。

29.IEEE 802.1X协议的模型是怎样的?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答:

(1)客户系统:运行802.1X客户软件的用户终端系统

(2)认证系统:提供授权的接入服务

(3)认证服务器系统:为认证系统提供认证服务,例如AAA服务器

篇2:接入网技术答案

试题一(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至问题 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由于光纤能够提供很宽的传输带宽,为数字信号的传输提供了立项的传输通道,因为目前使用的光纤通信系统均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采用点对点的形式,主要由光纤、光发射机、光接收机等组成。

[问题 1](5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幅度因(1)而减少,波形则会因(2)产生愈来愈大的失真,使得脉宽展宽;(3)光纤适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环境;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为减少啁啾,需采用(4)调制方式;在我国,一般把传输网中非干线部分的网络划归为(5)。

解析:(1)损耗;(2)色散 2018 版教材 P3 最底下(3)G.655;

2018 版教材 P6 3.G.655 光纤(4)间接(或外)

2018 版教材 P18 2.间接调制(5)本地传输网 2018 版教材 P39

[问题 2](4 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已知某单模光纤的工作波长为1550nm,其传输损耗为 0.17dB/km,传输长度为 60km,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100mW,仅考虑光纤传输损耗的情况下,光接收机的接收光功率是多少?(给出具体解答过程)

解析:= 10/L * log(Pi/PO),所以 0.17 = 10/60 * log(100i/PO)logPO = 2-0.17*6 = 0.98,所以 PO = 100.98 = 9.55mW

[问题 3](3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为保证光传输网络及设备正常运行,需掌握相关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OTDR 利用(1)的变化来衡量被测光纤的各事件损耗的大小;在 OTDR 测试中,机械固定接头、活动连接器和光纤断裂都会引起光的反射和衰耗,把这种反射幅度较大的事件称为(2);盲区是指 OTDR分辨两个事件所需的最短距离,影响盲区的因素有(3)和反射大小。

解析:(1)背向散射光强度

2018 版教材 P252 3.OTDR 测试(1)背向散射(2)反射事件

2018 版教材 P252 3.OTDR 测试(3)反射事件(3)脉宽

2018 版教材 P253 4.性能事件

[问题 4](3 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要确保光纤通信系统可靠地运行,取决于有效的日常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就是例行维护的目的。按照维护周期的长短,可以将维护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维护周期的长短,维护分为:突发性维护、日常例行维护、周期性理性维护。

2018 版教材 P270

试题二(20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至问题 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地区早期建设的传输网为SDH 传输网,网络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环形网中传输的是STM-16,采用的保护方式为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随着IP 网应用的普及,对多业务(特别是数据业务)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需要对本地区的SDH 传输网进行升级改造

[问题 1](5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图1 所示 SDH 环形网中,NE1~NE4 一般配置的网元类型为(1),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业务量的保护是以(2)为基础的,采用(3)技术使 S1 光纤和 P2 光纤上的信号置于一根光纤(同时使S2 光纤和 P1 光纤上的信号置于一根光纤),若某一段光缆被切断,节点开关倒换时需要遵循的协议为(4);NE4 和 NE5 之间若需要保护倒换,应该采用的保护方式为(5)。解析:(1)ADM

2018 版教材 P37 4.环形拓扑结构(2)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2018 版教材 P41(3)二纤双向复用道保护环(3)时隙交换(或 TSI)

2018 版教材 P41(3)二纤双向复用道保护环(4)APS

2018 版教材 P42(3)二纤双向复用道保护环(5)线路保护倒换

2018 版教材 P39(注意:NE4-NE5 属于链形网)

[问题 2](5 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为了能够承载以太网等数据业务,传统的SDH 传输网应升级改造为基于 SDH 的 MSTP传输网,此种传输网的特点有哪些?

答:基于SDH 的 MSTP 传输的特点有:(1)继承了 SDH 技术的诸多优点(2)支持多种物理接口(3)支持多种协议

(4)提供集成的提供集成的数字交叉连接功能(5)具有动态带宽分配和链路高效建立能力(6)能提供综合网络管理功能

(注意:任意五点即可,每点 1 分。2018 版教材 P59 3.1.3 MSTP 特点)

[问题 3](5 分,每题 1 分。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将“√”(判为正确)或“X”(判为错误)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分插复用器(ADM)除了具有上/下支路信号的能力以外,还可具有数字交叉连接功能。()

(2)在 SDH 传输网中,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 STM-N 帧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3)在 SDH 的复用映射结构中,把 TU 组织进高阶 VC 的过程称为定位。()

(4)MSTP 中,相对于虚级联而言,连续级联能更好地解决传统 SDH 传输网承载宽带业务时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

(5)通用成帧规程(GFP)是一种先进的数据信号适配、映射技术,可以透明地将上层的各种数据信号封装为可以在SDH 传输网中有效传输的信号。()

解析:(1)√

2018 版教材 P25 2.1.3SDH 的基本网络单元 2.ADM。

(2)× 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 STM-N 帧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2018 版 教材P28 2.净负荷区域。

(3)× 在 SDH 的复用映射结构中,把 TU 组织进高阶 VC 的过程称为复用。2018 版教材 P34.(4)×

虚级联能更好地解决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2018 版教材 P61.(5)√

2018 版教材 P62 3.3.1 以太网业务的封装协议。

[问题 4](5 分,每题 1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的 对应栏内)

(1)一个 STM-16 帧里最多可以有()个2Mbit/s 的 PDH 支路信号。A.63 B.64 C.252 D.1008

(2)SDH 网元时钟(SEC)由()建议规范。A.G.811 B.G.812 C.G.813 D.G.814

(3)MSTP 中,将多个虚容器(VC)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组合容器的过程称为()。A.复用 B.级联 C.映射 D.封装

(4)下列协议中,()能够根据

MSTP 实际应用中被映射业务流量大小和所需带 宽来调整虚级联的容量。A.PPP B.GFP C.LAPS D.LCAS

(5)MSTP 中,()是指将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功能模块,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后映射到SDH 相应的 VC 中。A.以太网透传功能 B.以太网虚拟功能 C.以太网仿真功能

D.以太网三层交换功能

解析:(1)D。STM-1 有 63 个 2Mbit/sPDH 支路信号,STM-16 有 63 ×16=1008。2018 版教材P34 2.3.2 我国的 SDH 复用映射结构。(2)C。2018 版教材 P45 3.网同步的方式(4)四级时钟。(3)B。2018 版教材 P59 3.2.1 级联的概念与分类。(4)D。2018 版教材 P66 3.3.2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5)A。2018 版教材 P73 3.4.2 支持以太网透传的 MSTP 试题三(20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 至问题 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个规模较大城市的本地光传送网核心层为DWDM 传输网,汇聚层和接入层均为 MSTP传输网。

目前随着网络及业务的IP 化、新业务的开展和宽带用户的迅速增加,IP 业务通过 IP overSDH(POH)或者以太网接口直接上载到现有 DWDM 传输网将面临组网、保护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缺陷,DWDM 传输网扥更需要逐渐升级过渡到光传送网(OTN)。所以本市要对传输网进行改造,在核心层和汇聚层组件 OTN,其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问题 1](5 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相对于传统DWDM 传输网,OTN 具有哪些优势?

答:相对于传统 DWDM 传输网,OTN 具有的优势如下:

(1)有效的监视能力一一运行、管理、维护和供应保障及网络生存能力;(2)灵活的光 电层调度能力和电信级的可管理、可运营的组网能力。2018 版教材 P112 5.1.2 OTN 的特点与优势。

[问题 2](5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本市传输网核心层的OTN 网状网结构中的节点设备应该设置为(1),可以实现波长(2)的调度,为了能够提供海量带宽以适应大容量大颗粒业务,目前核心层的OTN 单波长速率可达到(3);为了增加网络的灵活性、节省预留波道资源,汇聚层的 OTN 单环结构的节点设备应该采用(4),OTN 若在光层上进行环网保护,主要采用(5)。

解析:(1)多维 ROADM。2018 版教材 P130 5.7.1 OTN 的组网结构。(2)各个方向上。

2018 版教材 P130 5.7.1 OTN 的组网结构。(3)100Gbit/s。

2018 版教材 P133 5.7.3 100Gbit/s OTN 技术(4)OADM 或二维 ROADM

2018 版教材 P129 5.7.1 OTN 的组网结构。(5)OCh 共享环保护

2018 版教材 P125 5.6.3 环网保护。

[问题 3](5 分,每题 1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波分复用信道的各波长相互独立,并对()透明。A.接口标准 B.工作方式 C.拓扑结构 D.数据格式

(2)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所使用的泵浦光源的发光波长为()。A.980nm 或 1310nm B.980nm 或 1480nm C.1310nm 或 1550nm D.1480nm 或 1550nm

(3)DWDM 系统采用带外波长监控时,ITU-T 建议的光监控信道(OSC)的波长应该优 选()。A.1310nm B.1510nm C.1480nm D.1550nm(4)G.872 建议的 OTN 的分层模型中,负责为两个相邻波长复用器之间的多波长信号提供连接功能的层次为()。A.光信道传送单元(OTU)层 B.光信道(OCh)层 C.光复用段(OMS)层 D.光传输段(OTS)层

(5)OTN 中,OTUk 帧为基于字节的()的块状结构。A.4 行 4080 列 B.9 行 4080 列 C.4 行 3824 列 D.4 行 3810 列

解析:(1)D。

2018 版教材 P188 4.1.2 DWDM 的技术特点。(2)B。2018 版教材 P98 4.4.3 EDFA 基本介绍。(3)B。

2018 版教材 P96 4.3.5 光监控信道。(4)C。

2018 版教材 P114 5.2.1 OTN 的分层模型。(5)A。

2018 版教材 P118 5.3.1 OTUk 帧结构。

[问题 4](5 分,每题 1 分。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将“√”(判为正确)或“X”(判为

错误)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根据光放大器在 DWDM 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可以有光后置放大器、光线路放大器和光功率放大器三种应用方式。()

(2)光交叉连接(OXC)设备具有交叉连接功能,没有上、下路功能。()(3)DWDM 相当于是 OTN 的一个子集。()

(4)OTN 中,完整功能 OTM 接口信息结构 OTM-n.m 用作不同管理域间各节点之间的域间中继连接接口IrDI。()

(5)OTN 中,各级别的 OTUk 的帧结构相同,但帧周期不同。()解析:(1)X。根据光放大器在 DWDM 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可以有 OBA、OLA 和 OPA,其中OBA 又称为光后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OPA 光前置放大器。2018 版教材 P100 5.EDFA的应用。

(2)X。OXC 设备的主要功能有:路由和交叉功能、连接和带宽管理功能、上下路

功能、保护和恢复功能、波长转换功能、波长汇聚功能。2018 版教材 P102 4.5.3 光交叉连 接设备。

(3)√。2018 版教材 P111 5.1.1 OTN 的概念。

(4)X。完整功能 OTNM 接口信息结构 OTM-n.m 用作同一管理域间节点之间的中继连接接口IaDI。2018 版教材 P115 5.2.2 OTN 的接口信息结构。(5)√。2018 版教材 P118 5.3.1 OTUk 帧结构。

试题四(10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至问题 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市传统的光传送网在网络结构、通路组织、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网络资源利用、新业务提供及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设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问题 1](2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ASON 是指在信令网控制下完成光传送网内光网络连接的自动建立、交换的新型网络。ASON 在光传送网络中引入了(1),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实时按需分配,具有(2)的能力,实现光通道的流量管理和控制,而且有利于及时提供各种新的增值业务。

解析:(1)控制平面

2018 版教材 P138 2.ASON 的概念。(2)动态连接

2018 版教材 P138 2.ASON 的概念。

[问题 3](5 分,每题 1 分。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将“√”(判为正确)或“X”(判为

错误)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ASON 的控制平面只适用于光传送网(OTN)。()(2)连接管理属于 ASON 控制平面的功能。()(3)ASON 传送平面的功能是在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的作用之下完成的,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都能对传送平面的资源进行操作。()

解析:(1)X。ASON 的控制平面既适用于 OTN,也适用于 SDH 传输网。2018 版教材 P138 2.ASON 的概念。

(2)√。控制平面负责完成网络连接的动态建立和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其控制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呼叫许可控制、连接管理、连接控制、连接许可控制、选路功能等。2018版教材P140 6.2.1ASON 的体系结构概述。(3)√。

2018 版教材 P139 6.2.1ASON 的体系结构概述。

[问题 3](5 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ASON 三个平面之间的交互接口有哪几个?分别是哪些平面之间的接口?(2)ASON 定义了哪几种连接类型?其中哪一种连接类型体现了 ASON 自动交换的本质特点?

答:(1)ASON 三个平面之间的交互接口有连接控制接口 CCI、网络管理 A 接口 NMI-A、网管管理 T 接口 NMI-T;(每个 0.5 分)CCI: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0.5 分)

NMI-A 接口: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的接口;(0.5 分)NMI-T 接口: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0.5 分)

(2)ASON 定义 3 种连接类型:永久连接 PC、交换连接 SC 和软永久连接 SPC。SC 体现了ASON 自动交换的本质特点。(每个 0.5 分)(注:每个小点0.5 分,(1)3 分,(2)2 分)

试题五(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至问题 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通信业务加速IP 话、宽带化、综合化,PTN/IPRAN 凭借丰富的业务承载能力、强大的带宽扩展能力和完备的服务质量保障能力,成为本地传输网的一种选择。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分别采用分组传送技术建设无线接入网(RAN),以满足移动网络基站的分组数据业务以及集团客户业务等的承载需求。

[问题 1](5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IP RAN 的分层结构一般分为接入层、(1)和核心层三层;在 IP RAN 中采用的内部网管协议(IGP)有(2)协议和(3)协议;IP RAN 的 LTE S1 业务承载方案包括(4)和(5)。

解析:(1)汇聚层。

2018 版教材 P180 8.1.3 IP RAN 的分层结构。(2)OSPF。

2018 版教材 P183 8.2.1 IP 网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及分类。(3)IS-IS。

2018 版教材 P183 8.2.1 IP 网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及分类。

(4)L3 VPN+L3 VPN(或层次化 L3VPN)2018 版教材 P200 8.3.2 LTE 业务的承载。

(5)L2 VPN(PW)+L3 VPN

2018 版教材 P200 8.3.2 LTE 业务的承载。

[问题 2](5 分,每题 1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IP RAN 采用()架构,将IP 三层转发和 MPLS 二层转发相结合。A.路由器

B.以太网交换机 C.IP 交换 D.软交换

(2)在 MPLS VPN 中,所有 VPN 的构建、连接和管理工作都是在()路由器上进行的。A.CE B.PE C.P D.LSR

(3)PWE3 称为端到端伪线仿真,它是一种端到端的()层业务承载技术。A.一 B.二 C.三 D.四

(4)在 PTN/IP RAN 中,同步以太网(SyncE)能够实现()。A.相位同步 B.时刻同步 C.时间同步 D.频率同步

(5)IP RAN 接入层的组网结构优先选择()。A.链形

B.树形双归 C.环形 D.Mesh

解析:(1)A。

2018 版教材 P180 8.1.2 IP RAN 的概念及特点。(2)B。

2018 版教材 P160 第一行 7.4.1 PTN 的关键技术(3)B。

2018 版教材 P159 7.4.1 PTN 的关键技术。(4)D。

2018 版教材 P172 4.PTN 同步方案。(5)C。

2018 版教材 P180 8.1.3 IP RAN 的分层结构。

[问题 3](5 分,每题 1 分。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将“√”(判为正确)或“X”(判为错误)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PTN 的实现技术中,目前被厂商和运营商广泛支持的是 T-MPLS/MPLS-TP。()(2)

(3)PTN 组网模式中,混合组网模式是指汇聚/接入层采用 PTN 组网,核心/骨干层利用IP over DWDM/OTN 将上联业务调度至 PTN 所属业务落地机房的模式。()

(4)对于 WCDMA、LTE-FDD 这样制式的基站,需要 PTN/IP RAN 既支持频率同步又支持时间同步。()

(5)IP RAN 汇聚层的组网结构主要有口字形、双归和环形。()

解析:(1)√。

2018 版教材 P157 7.3PTN 的实现技术。(2)

(3)X。2018 版教材 P174 7.6.1 PTN 组网模式。题干说的是联合组网模式。(4)X。2018 版教材 P207 8.4.2 IP RAN 的同步技术。WCDMA、LTE-FDD 可以 仅支持频率同步;而LTE-TDD 支持时间和频率同步。

(5)√。2018 版教材 P181 8.1.3 IP RAN 的分层结构。(6)

试题六(20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至问题 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地电信运营商正在建设基于PON 技术的光纤接入网,某小区为新建住宅小区,本次设计采用GPON 接入技术,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 3 所示。本小区有1 号楼~4 号楼,每栋楼分别有两个单元,所设计的 GPON 采用二级分光,第一级分光器设置1 个,对从光线路终端(OLT)出来的馈线光缆中的光信号进行分光;每个单元各设置一个第二级分光器,对配线光缆的光信号进行分光,然后通过入户光缆接入楼内各光网络单元(ONU)

[问题 1](5 分,每空 1 分。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与EPON 一样,GPON 采用 WDM 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上行使用(1)波长;当使用三个波长时,携带下行CATV 业务的波长为(2);GPON 下行采用(3)的传输方式;在上行传输方向,GPON 采用的多址接入方式为(4),为了使每一个ONU 的上行信号在公用光纤汇合后,插入指定的时隙,彼此间不发生碰撞,OLT 要进行(5),以便控制每个 ONU 发送上行信号的时刻。

解析:(1)1310nm,2018 版教材 P239 3.EPON 的工作原理及帧结构。(2)1550nm,2018 版教材 P239 3.EPON 的工作原理及帧结构。(3)

TDM+广播,2018 版教材 P239 3.EPON 的工作原理及帧结构。(4)TDMA,2018 版教材 P240 3.EPON 的工作原理及帧结构。(5)测距,2018 版教材 P241 4.EPON 的关键技术。[问题 2](5 分,每题 1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目前 GPON 允许的最大分光比为()。A.1:32 B.1:64 C.1:128 D.1:256

(2)本小区 GPON 中,第一级分光器的分光比至少为()。A.1:2 B.1:4 C.1:8 D.1:16

(3)本小区若采用光纤到户(FTTH),每个单元最多允许()个用户接入本小区的GPON。A.8 B.16 C.32 D.64

(4)本小区 GPON 采用的拓扑结构为()。A.树形 B.星形 C.环形 D.网孔形

(5)GPON 的下行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A.155.52Mbit/s B.622.08Mbit/s C.1244.16Mbit/s D.2488.32Mbit/s

解析:(1)C。GPON 支持的分光比为 1:16/1:32/1:64/1:128.2018 版教材 P245 5.GPON 功能。

(2)C。本小区有 1 号楼~4 号楼,每栋楼分别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各设置一个第二级分光器,所以至少有8 个二级分光器,因此是第一级分光器的分光比至少 1:8.(3)B。第一级分光器的分光比至少 1:8,最大为 1:128,所以第二级分光比为 128/8=16,即1:16.(4)A。

(5)D,2018 版教材 P242。

[问题 3](5 分,每题 1 分。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将“√”(判为正确)或“X”(判为错误)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无源光网络(PON)比有源光网络(AON)传输距离长,传输容量大。()(2)GPON 通关 Q3 接口与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模块相连。()(3)无源光网络(PON)中的网络设备均为无源设备。()(4)若 OLT 放置于局端中心机房,则 OLT 的覆盖范围大,便于维护和管理。()(5)GPON 中,OLT 和 ONU 都具有光/电转换、电/光转换功能。()

解析:(1)×,2018 版教材 P232。AON 比 PON 传送距离长,传送容量大。(2)√,2018 版教材 P232 3 光纤接入网的功能参考配置,图 9-6.(3)

×,2018 版教材 P237。ODN 是无源,OLT/ONU/EMS 是有源。(4)√,2018 版教材 P238 2.EPON 的设备功能。(5)√,2018 版教材 P245 5.GPON 功能。

[问题 4](5 分)

本小区接入网选择建设为GPON,请问 GPON 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答:GPON 的技术特点有:

①业务支持能力强,具有全业务接入能力 ②可提供较高带宽和较远的覆盖距离。③带宽分配灵活,服务质量有保证。④具有保护机制和 OAM 功能。⑤安全性高。

⑥网络扩展容易,便于升级。

篇3:接入网技术答案

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 利用输电线路作为信号的传输媒介, 人们利用电力线可以传输电话、电报、远动、数据和远方保护信号等。由于电力线机械强度高, 可靠性好, 不需要线路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日常的维护费用, 因此PLC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的调度通信、生产指挥、行政业务通信以及各种信息传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力部门逐步实现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 PLC日益受到重视。而且随着家庭自动化和智能大楼概念的出现, PLC能方便地为各种设备 (如警报系统的传感器) 提供通信链路。近年来低压PLC作为最后一公里的一种解决方案也己经取得成功, 特别是在小区内采用低压网作为局域网的接入方案已经投入使用。

2 现有组网方案与协议

电力线通信是使用低压民用电线来传输网络数据的通信技术,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 电力线通信的技术涵盖了以太网技术与电力技术及一些特殊的通信编码调制技术。PLC在OSI的第二层以上符合标准的802.3以太网规范。以太网是以点对点方式传输802.3格式帧的网络, 以太网数据帧均遵从工EEE发布的802.3标准。PLC则是以太网的一个分支, 区别在于在物理层中介质更换为电力线, 并且在第二层上采用了基于CSMA/CA的广播共享方式, 在此规范下欧洲电力线联盟Home PLUG 1.0的通信速率为14M bps。

Home PLUG是欧洲电力线联盟专为家庭电力环境下开发的通信标准规范, 因此在办公及居民家庭环境下使用Home PLUG的产品与技术没有任何限制;为了解决在强电环境下对高频数据通信的干扰, Home PLUG规范中引入了OFDM调制方式, 并且在标准规范中保证了与国际电磁兼容的适配, 以避免电磁泄漏对通信及其他设备电器的影响。

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防止, 由于电力线通信技术基于民用家庭 (办公) 电线, 因此无法为每一个端站划分独立的物理信道, 从而PLC只能基于共享方式。这样冲突就不能避免, 而电力线的拓扑环境比较随意无序, 因此传统的冲突检测难以进行, 因此引入了新的协议:CSMA/CA, 该协议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冲突, 而是籍由划分时间段的方法来避免冲突。

OFDM:正交频分复用, OFDM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 Hpme PLUG 1.0的规范覆盖4-21MHz的通信频段, 在这个频段内划分了84个OFDM通信信道, 。OFDM的原理是几个通信信道按90度的相位作频分, 这样的结果是当某一个信道波形过零点时相邻信道的波形恰好是幅值最大值, 这样就保证了信道间的波形不会因外来的干扰而交叠, 串扰。

3 利用PLC组网技术

3.1 组网原理

在楼宇接入的环境下使用时, Home PLUG并不建议使用纯电力环境来架设PLC网络。相应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标准的以太网介质来连接大楼内的多个PLC网络。

PLC利用1.6M到30M频带范围传输信号。在发送时, 利用GMSK或OFDM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 然后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 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滤出, 再经过解调, 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目前可达到的通信速率依具体设备不同在4.5M-45M之间。PLC设备分局端和调制解调器, 局端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在通信时, 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调制后, 通过用户的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 局端将信号解调出来, 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

国内的低压配电网络结构复杂, 不同楼层、不同建筑时期的楼宇配电网结构都不相同, 接入方案尚无法统一。PLC网络结构灵活, 可根据用户数的数量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配电网线路、楼宇结构和用户的特点, 住户小区接入方案可分为高层住宅楼、低层住宅楼两种典型情况考虑。

(1) 低层住宅组网

楼宇结构特点:底层住宅楼每栋有5到6层, 分为多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独立的楼梯, 每层2-4户。楼中通常有60-80住户, 大一些的可达100户。低压配电网结构:一台配电变压器负责5-6栋楼, 每单元有一条电力线从底层一直到达顶层, 在每楼层有该层用户的电表, 一层有单元所有用户的总电表。组网方案:采用FTTZ+PLC或光纤到变压器++PLC的方案。以配电网物理网络划分为基础, 一个单元放置一台PLC局端设备, 用户共享电力线。用户较少时, 可以扩大共享范围, 几个单元甚至几栋楼实现共享。当用户增多时, 再根据用户的分布, 灵活划分共享范围。PLC Modem通过USB, RJ45等接口与用户计算机相连, 保证端到端2Mbps带宽, 多个PLC Modem可组成小型局域网。该方案针对用户相对集中、上网需求较少的住宅楼。

(2) 高层住宅组网

楼宇结构特点:新建的高层住宅楼高度为十几到二十几层, 住户密度大且集中, 每栋楼内大约有150到200户。低压配电网结构:楼内地下室通常有独立的配电间, 一台配电变压器将l OKV电压转变为220V民用电压。楼内有多条电力线通向住户, 每条电力线为一层或相邻几层的住户输电。电力线三相负载基本平均, 楼层的竖井有配电箱, 箱内有楼层总电表和各户的分电表。组网方案:接入采用FTTB+PLC的方案, 光纤到小区, 光纤到楼。楼内采用PLC接入, 以配电网物理网络为基础, 将配.电网分为不同的用户接入共享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接入方案。PLC局端设备放在地下室的配电间内, 使用同一条电力线的一层或相邻几层用户作为一共享区域, 共用一台PLC局端设备。若用户较少, 可将多个共享区域合并, 连接到同一台设备。如将用户按三相线路划分, 使用A相线路的用户共享A相电力线;甚至可以让全楼的用户共享同一条电力线。这样可在保证用户上网带宽的同时, 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利用率。用户增多后, 可方便的把共享区域分开, 对原有用户的使用不会产生影响。用户端设备PLC Modem从电力线中分离出数据信号, 通过USB, RJ45等接口与用户计算机相连, 保证端到端2Mbps带宽。多个PLC Modem可组成小型局域网。该方案主要针对用户居住集中、上网率高的小区高层住宅楼, 可结合远程抄表、家政自动化等应用。

3.2 设计方案

3.2.1 多层住宅楼设计方案

对于多层住宅楼, 供电方式一般采用每单元三相四线制, 再以单相方式通过电表平衡供电给每个用户, 单元内每户电表集中在1至2个电表箱内, 安装时分别给每个单元配备一台FPC-10MB型电力桥集器, 采用信号回路迂回至电表箱, 分别在用户电表后端利用LB-O1型电力线祸合器将信号祸合到供电线路, 此方案信号加入后不受电表的强磁场干扰, 信号分配均匀, 受电源总负荷变化的影响力小, 同时在每台网桥前配备一台IP路由器, 进行网段隔离, 提高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性, 最后数据网线汇总到交换设备连接外网。用户终端采用FPM-l OM A型电力调制解调器, 并提供一根USB数据线及一个USB接口和一个两针Power Line接口。

3.2.2 高层住宅楼设计方案

对于高层住宅, 供电方式一般采用总电源三相四线制, 到每一层再分配单相供电, 用户供电回路有电度表, 强磁场会对信号产生干扰, 在每层用户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采用每四层安装一台FPC-l OMB型电力桥集器, 用信号线回路连接四层的配电箱, 在用户电表后端利用LB-Ol型电力线祸合器将信号祸合到用户供电线路, 同时在每台网桥前配备一台IP路由器, 进行网段隔离, 提高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性。此方案信号加入后不受电表的强磁场干扰, 信号分配均匀, 受电源总负荷变化的影响力小, 同时建议将主干线和交换设备放置在高层住宅楼的中间层, 使数据线或信号线上下分配, 最小程度的减少数据的传输路径, 最后数据网线汇总到交换设备连接外网。用户终端采用FPM-l OM A型电力调制解调器, 并提供一根USB数据线及一个USB1.1接口和一个两针Power Line接口。

摘要:PLC是利用配电网中低压线路传输高速数据、语音、图象等多媒体业务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随着INTERNET对“最后一公里”的高速宽带接入日益增长的需求, PLC技术开始走向INTERNET宽带通信市场。本文探讨利用PLC技术组建宽带接入网的原理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PLC,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网

参考文献

[1]赵强.电力线高速通信技术初探.电力系统通信.2003

[2]李宏乔.宽带网络技术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篇4:铜线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接入网;铜线;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21-01

一、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英文表述是:Access Network,简称:AN),一个完整的电信网络主要由核心网(Core Network)、交换网(Switch Network)、接入网(Access Network)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核心网(Core Network)、交换网(Switch Network)、接入网(Access Network)工作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层次,实现了业务流程和业务区域的划分,从而达到了高效利用和组织网络的目的。接入网(Access Network)是电信网离用户最近的一部分,核心网(Core Network)连接交换网(Switch Network),交换网(Switch Network)连接接入网(Access Network),接入网(Access Network)作为一个网络终端,连接到用户的网络互连设备,实现用户的网络接入。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O)的ITO-TC.902的权威定义,接入网是由传输设备(communication Device)和传输媒介(communication Media)构成,并且位于用户网络和业务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对传输网的划分有多重方式,有的通过传输速率对传输网进行划分、有的通过协议和技术标准对传输网进行划分,但是业界主要还是通过传输网的传输媒介对其进行划分,传输网的主要传输媒介有光纤、铜线以及较为先进的无线技术。铜线接入技术由于在稳定性、成熟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采用LAN结构的办公楼整体接入方案

通过光纤以太专线方式连接办公楼与骨干网。大楼内部以下方式:

1.华为低档路由器+第二层交换机+DSL通RJ11或者RJ45连接到用户。

2.华为低档路由器+第二层交换机+无线网络连接到用户。

办公楼网络设备配置为专线接入方式:路由器+L2交换机+通过网线到用户。

(1)交换机提供DSLAM上连以太口。通过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隔离用户业务。通过设置Trunk上连端口与路由器连接接入公网。

(2)路由器通过WAN接口或10M/100M以太接口连接10M光Modem接入公网。

(3)DSLAM为ADSLDSLAM设备通过铜线连接用户端设备接入用户局域网。使用ADSL时1个交换机以太接口接入多个用户;使用T-LAN时1个交换机以太口接入1个用户。

路由器负责10M以太或2M DDN至骨干网的接入,通过100M快速以太网接口连接L2交换机。1900 L2交换机支持Trunk上连与VLAN划分隔离用户,通过以太接口连接DSLAM,使用DSL技术经电话线连接用户网络接入Internet。

用户业务一般采用专线包月方式。带宽固定,收费固定。用户业务隔离由Catalyst1900/2900基于端口的VLAN实现。用户QoS租用带宽保证通过CISCO2600路由器基于IP网段速率限制实现。

三、采用铜线接入网技术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一)方便运维管理、易于维护

铜线接入网是接入网最早使用的技术也是最早进入国际电信联盟的接入网标准。因此支持和生产铜线接入网的厂商众多,各项技术也极为成熟,管理流程也十分规范,在铜线接入网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人员也十分充足,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铜线接入网的维护管理难度和维护管理成本。

(二)简化IP地址配置

使用铜线接入网使得虚拟局域网(VLAN)的IP地址分配和设置都存在于数据链路层而不是同时存在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难度,同时也节约了IP地址的供应量和备用量,大大的优化了IP地址的设置和维护工作。

(三)降低系统开销

铜线接入网由于在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上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路由器和交换的CPU负载压力,也可以大大降低路由器和交换的RAM的使用量,这样就能够大大减轻大大降低路由器和交换的系统开销,有利于防止路由器和交换因为负载过重、温度过高等问题引起的系统死机和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使得路由器和交换工作在较为健康的状态之下。

(四)防止网络瓶颈问题

铜线接入网具有多种传输速率和多种技术标准,这样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具体的网络环境选择不同技术标准和不用传输速率的铜线接入网方案,通过这样的因地制宜就能够防止因为不同的网络速率和网络传输方式造成的网路负载不均、网络传输瓶颈等问题,实现了网络的高效利用和网络的合理利用,

(五)铜线接入网速度不足

由于铜线物理特性的局限,其传输速率和光纤差了好多倍,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进步,网络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铜线接入网已经难以满足高速传输数据的需求。

(六)铜线接入网的维护和安全问题

铜是一种贵重的金属,所以铜线接入网往往成了不法分子的盗窃对象,铜线接入网的盗割给铜线接入网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同时,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被氧化,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铜线接入网的性能和稳定性,给网络的整体效能和用户体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四、结论

虽然铜线接入网不是最新的接入网技术,但是铜线接入网在技术、成本、功能等诸多成功因素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和統一。正是由于铜线接入网的这些优势,才使得其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铜线接入网的不足也急需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DennisJ.Rauschmayer.ADSLandVDSLPrinciple,2000

[2]ViiayK.Gar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M].于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韦乐平.接入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4]丁瑾.数字无线本地环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篇5:06接入网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X4050181

学时/学分: 48/3.0

课程主要内容:

《接入网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接入网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网络是众运营商的必争之地。市场和需求促进了技术的发展,IP接入网标准2000年才发布,基于IP接入的各种新接入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激烈的竞争和潜在的市场,也引发了接入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竞争。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接入网技术的最新动态。课程主要讲授接入网两大总体标准框架,即电信接入网标准G.902和IP接入网标准Y.1231;以IP接入为中心,全面介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技术原理、技术标准及典型应用;讲授用户接入网管理体系及相关控制和管理协议。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接入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规划,培养学生对接入网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1.《用户接入网技术与工程》,王廷尧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宽带技术》,秦发利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通信原理》,樊昌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6: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

一、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

(1)有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技术有丰富的业务接口,符合市场业务综合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也与当前铁路通信改革走向相适。其丰富的功能,全面的数据接口,都为客运铁路的现代化运营所必须的MIS系统联网创造了条件。通过与无线集群、无线本地环路技术相结合,光纤接入网能够实现将列调、区间通话等功能进行系统整合,既能提高通信质量,又节约成本,方便维护。

(2)无线接入网:客专铁路运行速度高,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通信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前无线列调系统因其单一性已经难以满足客专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目前先进的无线通信接入网能够采用的方式包括集群通信方式、GSM移动通信方式和CDMA移动通信方式。集群通信系统功能强大,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但其也存在易受干扰、保密性不强、信息容易丢失等缺点。该技术在秦沈客运专线中用来进行区间通信的应用。因为我国GSM通信系统更为完善,因此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是GSM-R系统,在我国多条客运专线中也得以应用。

二、客专铁路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施工方案

1有线接入网的施工

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施工技术包括金属线接入、光纤接入和混合接入等几种方式。金属线接入网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增加金属线的传输容量,主要用来应用在铜线用户电缆和在非加感的用户电缆线上。其具体技术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V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HDSL)、用户线增容技术(Pairgain)等。光纤接入网,是从业务节点(SN)到用户(UN)节点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在具体的施工上可采用光纤环路技术(FITL)、光接入复用技术、SHD技术等。而根据光分路采用的方式,则可分为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光纤接入网的引入,能够实现铁路通信网络的结构优化,满足“大容量”的发展要求,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同时实现宽带和窄带业务的综合接入,使得业务接入能力大大提高,技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更成实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混合接入是将上述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有机整合的施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施工方式:混合光纤同轴网(HFC)、非对称性数字用户环路(ADSL)。HFC的基本特点是主干系统采用光纤,主要采用副载波调制的方式,传输方式是频分复用方式,系统带宽750MHz,在施工时综合接入多种模拟和数字信息。配线部分采用树状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系统,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混合光纤ADSL方式采用的技术主要是DMT离散多音频线路编码技术和CAP无载波调幅调相技术。

2无线接入网的施工

无线接入是在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引入无线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终端业务服务和移动终端业务。常用的无线接入施工技术包括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微波,蜂窝,卫星通信及无绳电话等。无线接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有:(1)无线本地环路接入(WLL)技术,又称为固定无线接入(FRA)技术,包括点到点的无线链路,用户一点多址接入无线系统(MARS,即点到点用户传输系统);视距地面微波链路,多路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卫星系统以及新兴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均是利用已有的微波、卫星、蜂窝通信。无线本地环路接入技术主要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NMS可实时监视网络运行情况,分析处理来自网络单元的信息和告警,BSC具有管理功能,BS的多址接入方式可以为FDMA、TDMA和CDMA;SU和MSU可提供话音、数据和传真等业务。(2)微波传输技术,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时分多址(TDMA)技术,运用点对点、点对多点方式,由网管中心、中继站、微波中心站和端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中心站需设在交换机所在地,端站设在用户端。(3)卫星接入技术,连接方式为点到点连接或星形连接,接入方式可以采用CDMA、TDM和FDMA等。

三、结语

上一篇:乡镇年度重点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下一篇:导购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