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2024-05-17

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精选5篇)

篇1: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10月18日,我们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收获很大,感受到了电影博物馆是一座记载着中国电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艺术殿堂。

在前课中,我了解到,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 集权威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

走进电影博物馆,黑、白、灰三色作为基调显得典雅而沉静,在游览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视觉的享受。在外观庄重的巨幕影院中,我们观看了关于大象的纪录片,清晰的影像、逼真的音响效果给我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我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中国电影百年成就展,我了解了许多经典影片闪烁着的灿烂光辉,体验到了这些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我清楚地知道了中国电影从19的开山之作《定军山》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这次走进博物馆,让我体验了电影给人们的的视觉、听觉冲击,让我知道了关于中国电影史的许多知识,让我了解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博物馆这座气势宏伟的标志性建筑展示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色。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篇2: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那时我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刚走进科技馆,便东看、西看,发现了不少稀奇新鲜的东西,有笼中鸟、看动物等等,在它们旁边的介绍牌上也能看到制作原理。笼中鸟儿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个生理上的幻觉,由雇主的眼睛快速扫描运动图像所产生。这个鸟笼很真实,鸟笼中央有个快速旋转的轴,轴上固定有一副图画,图画的正面是一只美丽的鹦鹉,背面是一根木棒,当图画随轴快速旋转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只站在木棒上的鹦鹉,生动而生动!忍不住感叹,发明者是如此精明和细心,能够将平时观察到的细小现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并且做到精益求精,解释得通俗易懂,真是令我佩服,我要向他学习!

然后我们来到科技馆后院,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项发明出现了——虚拟乒乓。在墙上挂着一块液晶显示屏,我走到屏幕前面,看到旁边有个电子球拍,就拿起它随手一挥,这一挥让我吃惊,因为它能跟在屏幕前的人对打!真让人惊讶,我们的技术真的越来越先进,它不仅能让电脑接收随机的交互信息,还能制作出如此有趣的交互游戏!小枝江也可以拥有这样的技术,再过两年,或者五年,我们中国就可以重新成为世界第一了!

篇3:学生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为什么会有观众对科技馆的参观会有如此的不满? 对科技馆的教育模式又如此的不以为然? 科技馆的参观模式不是倡导自主体验式参观吗?

不久前, 有幸读到了中国科技馆黄体茂副馆长的“现代科技馆核心教育理念与常设展览教育模式”一文, 怀揣着激动、求真的心情, 将黄馆长的文章反复读了好几遍, 感觉黄馆长的文章紧密结合中国科技馆乃至全国科技馆的运行实际, 深入剖析了现代科技馆的基本教育属性及核心教育理念, 客观地分析了科技馆常设展览的三种典型参观情况及观众参观态度,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答疑解惑”符合先进科技馆教育理念的论断, 明确指出“巡视答疑解惑 ( 移动式) ”+“设置答疑解惑台 ( 固定式) ”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切实可行的理想和最佳模式。黄馆长的论断有理有据, 分析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使人信服。这种教育模式真的被观众接受吗?

一、“上自习课”式的科技馆自主参观模式不适合于当前的大多数中国观众

1. 中国人的科学素质低, 参观时耻于下问, “答疑解惑”效果欠佳。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这种经历或体验: 在课堂上, 特别是自习课上, 永远是成绩好的学生踊跃向老师提出疑问, 而成绩差的学生反而提问较少。按理是差学生的疑问更多, 提问更多, 而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 我们不难分析得出, 差学生是不敢向老师提问, 心里有个“怕”字, 一怕老师责备说这个问题都不懂, 二怕同学笑话自己白痴, 这么简单的知识都不明白, 是羞于提问, 是耻于下问。面对科学素质不高的中国观众, 耻于提问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现象, “答疑解惑”的科普教育模式效果欠佳。

四川科技馆除了在各展厅安排流动的展教员负责为观众现场答疑解惑外, 同时在各展厅还设置专门了“答疑解惑台”为观众提供科学知识答疑服务。经调查统计, 在“答疑解惑台”咨询科普知识的情况少之又少,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咨询厕所在什么地方、电梯在什么地方等本该由指示标识系统来解决的问题。

2. 从人的性格上讲, 东方人, 尤其中国人, 性格普遍偏含蓄、内敛、腼腆、害羞, 在向陌生人请教、寻求帮助方面远不及西方人大方、大胆和开放, 特别是在请教相对偏难, 三言两语不易解释得清楚的问题时, 不少人更是羞于启齿。

3. 中国人和西方人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 中国人在思维习惯、探索探究、开拓创新、想像力等方面远不及从小接受启发式教育的西方人。科技馆倡导的“自主体验”参观模式一下子改变了中国人从小接受知识的方式, 不太习惯, 接受不了, 这就是有观众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模式不接受、不认可的原因。自主变成了自由, 自由变成了散漫, 散漫变成了发泄与破坏, 于是“观众见钮就按就拍, 见绳就拉就扯”的参观现象产生了, 科普效果可想而知。中国人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制约了中国人的参观学习方式和效果。

4. 展品方面存在缺陷。尽管中国人努力学习、借鉴甚至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展品, 在展品的“参与”“互动”方面下足了功夫, 认为只要展品好, 就能吸引观众, 只要展品的参与、互动性强, 展教效果就会好, 科技馆就能办好。其实, 正如我们有的专家所言, 中国人学习发达国家的展品“只偷鱼, 不偷网”, 忽视了对于展品设计思路及其方法的考察学习, 在展品创新上难有突破, 对展品的展教效果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和科学的评估。加之生产展品的人与使用展品的人往往是分离的, 使得我们的展品、说明牌这些硬件设施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不利于“自主体验”+“答疑解惑”式科普教育的开展。更由于资金、制作工艺以及建馆、改造时间周期限制等因素的制约, 使我们的展品在创新、更新上都存在不足。

二、“上自习课”式的自主参观模式与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本质相悖

科学知识是构成公民科学素质要素中最底层的要素, 更高层次的科学素质是公民具有科学意识、科学观念、科学思想乃至科学世界观。科技馆在传授具体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同时, 更应当注重对公众科学意识、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等更高层次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些更高层次科学素质的培养, 是“自主体验”+“答疑解惑”式科普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的。因为展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往往仅是某一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通过自主体验参观获取科学知识只是“授人以鱼”, 而非“授人以渔”。这一科学原理是由谁发现的? 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现的? 他为什么能发现这一科学原理? 他推理及科学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 他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怎么样? 这一科学原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推动了人类的多大进步……这些知识往往比这一科学原理本身更让观众感兴趣, 同时对激发公众的科学热情, 启迪他们的科学智慧意义更大, 更有帮助。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曾经策划和制作了《达尔文展》, 在长达半年的观众需要、兴趣点和接受能力调研中, 策划人员发现观众对“生物进化论”本身不感兴趣, 而是对达尔文是如何发现“生物进化论”的感兴趣, 于是展览便围绕达尔文的家庭背景、人生阅历及科学考察等展开, 最终大获成功。

这些非原理性的知识, 是展品本身所不能承载的, 属于展品知识的延伸部分, 它的传播, 必须依靠展教员这个专业的传播者通过人———人互动方式, 通过探究式的沟通来实现, 而这些对于培养观众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大有启发作用, 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家就在我们平凡人群中, 切身感悟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三、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模式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理想模式

科技馆的展品无论设计和制作得多么精美, 多么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及教育性, 展品永远是死的, 通过自主参观的人———机互动和答疑解惑方式, 展品能传授给观众的只能是具体的、死板的、无趣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教育效果有限。相反, 只有开展了观众与展教员的互动, 展教员对观众进行了启发式的教育、探究式的引导和知识外延面的扩充介绍, 展品才能最终“活”起来, 才能将科学知识之外的更高层次内容传授给观众, 才能真正起到培养科学兴趣, 培训科学思维, 启蒙创新意识, 启迪科学智慧等科普作用, 才能真正展示科学之“美”, 科学之“趣”, 科学之“功”, 真正让科技之花灿烂开放。

所谓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模式, 是指科技馆所有的人都饱含热爱科学、热心科普、乐于助人的工作态度, 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去引导观众参观, 将展品所涵盖的知识及延伸的信息传播给观众, 启发观众的思维, 引导观众逐步形成探究科学的习惯。它要求展教员在展教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扮演好科技馆参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三种角色, 热心、主动服务, 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和温暖人心的参观环境。具体方式包括免费为观众提供优质解说服务、主动引导观众参观、进行主题科学表演、为预约团队策划和实施主题参观、开展主题讲座、组织科学体验、科学观测、设立科学俱乐部、广泛利用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活动, 等等。

四川科技馆的一位展教员曾经为一个多次来过我馆的学生团队策划了一次全新的参观方案, 在参观“蚂蚁王国”展品前, 他首先让每个小朋友根据印象或想像画小蚂蚁, 之后学过美术的他亲自为小朋友画小蚂蚁, 边画边介绍蚂蚁的习性及特性, 如蚂蚁的种类、蚂蚁的分工、蚂蚁触角的功能, 蚂蚁为什么能举起超过它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 等等, 最后带领大家参观蚂蚁的“王国”, 了解蚂蚁是建筑专家及善于储备食物的特性等, 整个“蚂蚁王国”展项“参观”了两个小时。本次人—人互动、探究式参观赢得了近百名家长和孩子的高度赞扬, 纷纷写来感谢信赞扬科技馆员工的敬业精神及科学素质, 感叹科普知识原来这么丰富、有趣, 对科技馆突然有了全新的认识。

四、如何开展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模式

1. 思想上, 将片面追求观众数量转变为追求观众参观质量

当前, 国内不少科技馆一直将全年进馆观众数量作为考核科技馆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 一味地追求观众数量。相反, 对观众的参观质量和观后感受重视不够, 于是乎出现了文章开篇所提及的观众参观不满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科技馆必须将观众的参观质量视为科技馆的生命, 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观众科普文化的需求, 让他们学有所获, 学有所乐。也只有当观众每次走进科技馆都有所得, 有所获时, 他们才会重复地、长期地来科技馆, 才会动员他的家人、他的儿子、孙子来科技馆,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保障。

2. 行动上, 解决展教能力不足的问题

每当寒暑假和节假日高峰时期, 科技馆往往是人满为患, 此时如何开展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 如何解决展教能力不足的问题呢?

( 1) 招募和培训优秀展教人员, 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展教队伍。一个优秀的展教人员, 第一, 要求他具有热爱科学, 热心科普, 具有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的崇高品德; 第二, 要求他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通过勤奋工作和历练, 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熟练传播科学的能力;第三, 要具有善于沟通, 亲和力强, 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语言沟通能力, 形象气质佳等综合素质。展教员是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核心, 是科技馆与观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是开展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的中坚力量。科技馆需要从制度上, 在展教人员的招聘、培训、晋升、考核、绩效等方面下大功夫, 从展教员的数量和素质上, 培养真正的科普教育专家队伍, 培养真正热心科普的科学传播者、布道者。通过他们, 科技馆能时刻营造一种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尊重科学的氛围。

( 2) 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

传播科学, 布道科学, 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科学家、志愿者、义工都是科技馆进行科学传播可利用和挖掘的社会力量。据英国职业选择调查, 英国人将无偿为社会服务的义工列为第二项最愿意从事的工作, 仅次于飞行员。可见, 科普志愿者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他们既是科学的传播者, 同时又是科学的接受者, 科普志愿者的充分利用, 对于营造轻松、和谐的科普氛围大有裨益。

( 3) 针对和依据各展厅展品内容, 开发具有对展品科普知识进行扩充、延伸的科普教育资源包, 并且不断更新和创新资源包内容, 充分调动展教员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开发类似“蚂蚁王国”的参观项目, 将这些项目作为公共资源加以共享利用。

3. 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

在科技馆的展厅设计、展品策划及物理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开展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的硬件需要, 开发必要的讨论区、剧场、表演舞台等空间, 为人—人互动科普教育模式创造必要条件。观众高峰期间的参观对于任何一种参观模式来讲都是一个难题, 当展厅观众过多时, 一件展品对应若干名观众, 参与、互动、体验式参观所主张的人—机单向沟通式参观同样满足不了观众需求。观众的多少, 不是左右展教方式的主要因素, 每个展厅、展项的观众容纳量总是有限的, 如果有展教员的有效、正确引导, 反倒可以使一件展品对应若干的观众, 一个观众动手, 展教员引导其他观众动脑, 各取所需, 各有所得。只要设施合理, 提前谋划安排, 观众量不会成为制约人—人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科普教育的主因。

五、结语

本人本想试着结合四川科技馆在开展科普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考, 参考全国同行的研究, 对科技馆科普教育模式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和探讨。在思考及行文中, 我发现, 不但国内外的科普教育模式有差异。在国内,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在公众的科学素质存在很大差异的现实情况下, 不同地域的科技馆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社会环境, 采取了不同的科普教育模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条条道路通罗马, 教育方式没有最佳, 只有更佳和更适合可言。由于时间关系, 更由于受自己学识所限, 本文的剖析或许并不深刻, 论据并不充分, 论证并不有力, 论断并不能服众, 然拳拳之心, 只期望以“砖头”引出“美玉”, 唤起大家共同来关心和探讨科技馆科普教育模式的热情, 促进科普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黄体茂.现代科技馆核心教育理念与常设展览教育模式.2011.

[2]“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转变展览设计思路提升我国科技馆的科普展教能力与水平.2011.

[3]辛兵.教育传播学视野下提升科技馆教育质量的理论思考.2011.

篇4:参观科技馆有感500字

因为下着雨,所以大家的衣服都有点湿,但大家还是有说有笑一点都不在意。

一进门,同学们就惊叹不已,一中的景色可真美,向右走,就会看到高大的教学楼。然后我们又来到一个大门,进去就是个宽大的科技馆了。

首先我去参观一个叫‘’圆球历险记‘’只见一个圆球停在一个像电梯一样的梯子,然后有一个圆盘,我转动圆盘,梯子就上下摆动,呵呵,真好玩。

篇5:参观科技馆作文500字

我提前查资料得知:科技馆的面积6000平方米,科普展品108件,主体建筑分3层,馆内设有济源特色、儿童科技乐园、人类智慧、能源与环境、健康生活、宇宙探索6各展区。

进去以后我们在一层看到了许多高科技模型和古代劳动的图画还有水枪等等。

第二层最吸引我的是倾斜小屋在外面看小屋是平坦的,可是只要你一进去就会摇头晃脑得出来,我鼓起勇气走进了里面,仔细一看里面居然是一块斜板,结果我也摇头晃脑的出来了。

第三层是宇宙探索,里面有水星、火星、木星、海王星、土星、天王星等等。

我快要对科技馆说再见了,但城展馆还在等着我们,城展馆里有一个巨大的模型,旁边还有一台大电视,里面不断播出济源近几年的变化,大模型还不断的变色好看极了,我真想马上搬进里面住。

上一篇:观察豆子下一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