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2024-05-06

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通用12篇)

篇1: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 族,身份证号: 住 址: 电话:

被申请人:(要写具体行政机关的全称,如祁县国土资源局)法定代表人: 职务: 地 址:

申请事项:

1、确认被申请人超过法定期限未向申请人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的行为违法;

2、责令被申请人立即依申请人申请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的房屋位于。近期,申请人听闻申请人房屋所在地块可能涉及征收,但申请人未收到或见到与此次征收相关的政府文件。故申请人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规定,于 年 月 日以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向被申请人递交书面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公开申请人房屋所在地块的 文件并予以书面答复。被申请人于 年 月 日收到上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

但时至今日,被申请人超过法定期限仍未向申请人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违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行政复议法》之相关规定,向贵府提起复议,望依法作出公正评判。

此致

申请人:

年 月 日

附:

1、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申请人房地权属证明复印件一份;

3、《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及邮寄快递单复印件、快递签收凭证打印件各一份。

篇2: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拆迁所引发的问题逐渐突显,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规制城市拆迁行为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拆迁中各方利益和拆迁程序的分析,阐述了拆迁中问题引发的根源,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拆迁 程序利益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地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扩大征地的范围,强化拆迁工作的力度。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由于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他们与政府、与开发商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纵观我国几年来典型的城市拆迁方式:有不少情形是政府一道公文,圈一块地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以较低的补偿给当地居民,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强行搬出,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也使民与官、民与商的矛盾愈演愈烈,危及社会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目前急剧上升的信访案件中,几乎一半左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此有关。为了适应城市化的需要和控制社会纠纷,必须依靠居民和政府的力量,探索出在法制的轨道下有秩序地进行拆迁的一条新路。城市拆迁问题引发的思考

2.1各方利益问题分析

征地拆迁的实质是相关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这一调整涉及的利益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即政府与被拆迁人的关系,政府与开发商的关系以及开发商与被拆迁人的关系。

先看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政府与被拆迁人的关系。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收回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由于缺乏民主程序,也由于“公共利益需要”没 有明确的界定,被拆迁人不仅对征地拆迁前期的工作无法参与,对为什么要征地,征地是否合理没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因此,被拆迁人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的状态。

再看城市建设中政府与开发商的关系。地方政府要把城市做大做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出路有二:一是靠内力,运用公权力通过征地、拆迁来增加预算外收入,二是借外力,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别人的钱来搞建设。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房屋所有权人只拥有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就是地方政府通过拆迁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后给房屋所有人以地面物拆除予以补偿。城市土地所有权收回后,政府再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再次出让土地使用权。通过土地使用权收回一一出让的操作,政府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土地需求,又获得了可观的土地收益。就开发商而言,城市房屋拆迁和征地开发也一样为他们的投资获利提供广阔的空间。他们热衷于城市各类开发,是因为他们看准了城市开发隐藏的巨大商机。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是如此一致,以致于新区开发越大,旧城改造越多,政府招商引资的业绩越彰显,开发商也越会在资本的运营中赚得盆满钵满。当然,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它需要作出一些出于公共利益的决定和安排,这些决定和安排会给开发商以种种制肘和约束,但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之间在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趋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中,总让人感觉更多地是偏向开发企业。(1)

再看开发商与被拆迁人的关系,理论上二者关系应为民事关系中的双方,地位平等,然而由于在现实中政府的不当介入,致使被拆迁人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一不平等状态也激发了拆迁过程中的众多矛盾。

2.2程序问题

正当程序最初起源于英国的普通法,正当程序本身就是对财产权重要的实质性的保护,它“包括了所有对政府干预财产权的行为所作的来自宪法的明示的和默示的限制”(2)。权利基于程序而产生,权利保障主要依靠程序。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也少不了正当程序的规制,原因在于城市房屋拆迁中程序规范的缺失。大致来说,城市房屋拆迁中应包含如下三种程序的界定:第一,公共利益的程序界定。公共利益是一个需要借助于多种价值坐标才能理清的一个抽象性的概念,是主体对客体所作的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其概念抽象,内容不明确,表现为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损对象”的不确定性如同民法中的“公序良俗”一样,企图在立法当中进行清晰的界定是一个不合实际的幻想(3)。然而,实体法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可以在程序法中得到解决,因为程序法同样具备与实体法相对等的独立的价值,具有左右甚至决定实体法内容的重要位置。第二,补偿程序的界定问题。在我国,就房屋拆迁的补偿程序而言,它与国家对房屋所基于的土地的征收程序总是交织在一起。拆迁过程中很多矛盾冲突正是由于对被拆迁户补偿问题上出现问题而引发,所以对房屋拆迁的行政补偿的所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程序为利害关系人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规制建议

3.1区分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

对基于公共利益的拆迁和商业利益的拆迁分开对待,以此为基点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范围和活动空间 ,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适当的约束,从而保障拆迁活动中的实质公平,寻求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平衡点。以下将分别从公共利益的拆迁和商业利益的拆迁来说明。

3.1.1基于公共利益的拆迁

虽然政府对于基于公共利益的拆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动用强制手段, 但是 ,必须引进听证程序。政府在维护城市规划建设 ,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 ,也应考虑到对公民个人 权利的保护。第一 ,基于公共利益的拆迁项目 ,应由城市规划部门向政府拆迁主管部门提出 ,在做出拆迁决策之前 ,应当经过听证程序 ,听取被拆迁居民的意见。例如 ,此拆迁活动是否满足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利益, 拆迁后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以及被拆迁人可以就拆迁相关问题提出质疑等等。在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后 ,政府进行综合考虑、权衡, 对于大多数居民都反对的拆迁项目应暂缓考虑。这样既确保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异议权 ,使之可以真正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 ,规范政府的行为 ,又可以使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不忽略市民的基本权利。第二 ,若经过听证程序及相关文件的审核, 项目得到批准后 ,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 ,在订立协议时 ,由双方共同选定房屋价值评估机构, 商议决定安置补偿费用。然后 ,政府作为委托人 ,委托专业拆迁公司进行拆迁。第三 ,对于公共利益的拆迁, 多少会带有强制性。所以就要求作决策时公平、公正、透明。因此 ,应建立合理公开透明的 城市规划进程, 制定拆迁信访制度、举报制度、安置费用监管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全面规范拆迁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尽量做到增进公共利益的同时有效保护民众的利益。

3.1.2基于商业利益的拆迁

基于商业利益的拆迁 ,完全属于民事活动范畴, 所以 ,行政权力应退出此领域 ,由民事法律来规范拆迁行为。第一, 这类拆迁, 应由房地产开发商或相关建设单位向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拆迁意向, 在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 先通过公告的形式来告知可能成为被拆迁人的相对具体的拆迁范围, 拆迁期限等事项, 并且可以利用别的宣传手段如拆迁后的效果表现图, 广告牌等来宣传拆迁的美好前景, 同时可设立现场办公室等咨询机构来回答被拆迁人的问题。以上的行为实际是对被拆迁人尽告知的义务, 同时也类似于一种要约邀请。在这里, 我们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看成纯粹的合同协议。拆迁人应在申领许可证之前就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通过要约邀请, 使被拆迁人主动认识到拆迁的必要性并理解这种行为, 然后双方就房屋所有权的转让达成协议(类似于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或者就是), 这是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达成的合同, 并不要求拆迁单位必须已经受到政府的许可成为拆迁人。当然

考虑到拆迁中总会有一些钉子户, 不要求拆迁单位与所有的被拆迁人都达成协议, 但是要有大部分的比例。第二, 拆迁单位在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时候, 在必须提交的文件中除了已有的五个以外, 再增加它与被拆迁人达成的合同。政府部门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时必须经过听证程序, 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 如果有合理的可以采纳。这样增大了信息的透明度, 加强了拆迁当事人各方的沟通, 有利于拆迁的公正公平, 也有利于调动被拆迁人积极参加到拆迁活动中来, 了解情况, 维护自己的权益, 并能保证拆迁活动的顺利进行。之后决定是否颁发许可证。获得许可证后即可具体实施拆迁, 水到渠成。第三, 房屋价值评估机构应由双方共同选定。当拆迁双方就补偿安置或某些被拆迁人无理由拒绝搬迁而发生争议时, 可由双方协商决定是申请仲裁或是由人民法院裁决。不必经过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诉讼或仲裁期间应该停止具体拆迁行为。如此一来, 由于拆迁行为是不可逆的, 所以在审查中增加双方合意后达成的合同文件, 有利于审批部门确定拆迁项目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 而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无权决定强制拆迁, 这样给予被拆迁人保护其私有财产和合法权益的抗辩权。拆迁人获得许可证后可以立即开始实施具体的拆迁行为。不需要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和被拆迁人扯皮。同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拆迁中的不法行为, 诸如某些开发商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4)

3.2 规范程序

3.2.1对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规范

简单地说,所谓的公共利益的程序性界定,就是在对公共利益进行实体法界定的同时,在程序立法中,增加行政相对人的参与判定公共利益的行为的可能性,并在司法程序中体现出法院在决定公共利益问题上的权威性和执行性。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的最大缺陷是忽视被拆迁人的利益,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没有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法官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针对公共利益的确定问题也无所适从。所以在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程序中增加诸如通知程序、听证程序等相应的程序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牵制行政机关的行为方面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2.2对房屋拆迁补偿程序的规范

从行政行为的整个过程来看,这种程序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行政阶段和司法阶段。在行政阶段所使用的行政程序包括行政调解、协商和行政裁决等,这些程序是进行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它的一个客观效果就是增加行政相对人的申辩机会和行政机关的自我纠错机会。在该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就是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采取“两条腿走路”,即通过规范性文件的确定和通过评估确定(5)。但是,无论通过哪一种认定标准,如果在行政程序中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启动司法程序,通过司法程序来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因其涉及到人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社会阶层矛盾,公民的私利和国家公共利益等众多当代社会重要且敏感的话题。所以搞好城市拆迁,从实体和程序法上对拆迁行为进行规范,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意义十分重大。

注释:(1)徐家庆,征地与拆迁中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2)美国法学家库利在1868年出版的《宪法性限制》一书中以国家的法律(最初正当法律程序即国家的法律)对财产的保护一章为核心对此阐述。

(3)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公共利益”成为土地征用中滥用行政征收权的依据。参见董佩林.论行政征用[A].法学的诱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64;梁慧星.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65.(4)成昀 卜炜玮 朱宏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之不足与改进意见

篇3: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由于城市房屋拆迁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 房屋承租人主动提出行政裁决申请在实践中并不多见, 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 承租人会从自身权益出发做出此项选择。由此便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房屋承租人能否作为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申请人?

从现行拆迁法规政策来看, 房屋承租人李四提起行政裁决的依据应当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05号, 以下简称《条例》) 第十三条“拆迁租赁房屋的, 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以及第十六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经当事人申请, 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李四认为, 在存在租赁关系的情况下, 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签订三方协议, 不得单独与被拆迁人签订, 否则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视为违反了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而无效, 而承租人也可以尚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由提出行政裁决申请。

笔者认为, 结合现行拆迁法规政策和拆迁实践, 房屋承租人不能作为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申请人, 理由如下:

一、房屋承租人和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的权利并不等同

虽然《条例》规定在被拆迁房屋存在租赁关系的情况下, 必须由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承租人签订三方协议,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屋承租人享有与被拆迁人同样的权利。《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 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 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则将被拆迁人明确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由此可见,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才是《条例》调整的核心内容。《条例》第二十七条则明确了房屋承租人的权利:“拆迁租赁房屋, 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 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 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 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结合《条例》的上述规定可以发现, 在拆迁过程中, 被拆迁人和承租人的地位是有所差别的。首先, 被拆迁人的权利来源于房屋所有权, 而承租人的权利来源于租赁权, 两者的权利位阶谁高谁低不言而喻;其次, 作为房屋的所有权人, 被拆迁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拆迁当事人, 而房屋承租人仅是租赁合同当事人,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拆迁当事人。这种情形与房屋买卖中“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是相似的, 即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后, 房屋承租人有权继续租赁房屋, 但显然房屋承租人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正是体现了《合同法》中“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 只不过作为行政法规, 《条例》又进一步明确了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方能视为拆迁补偿安置完成, 更加完善了对房屋承租人权利的保护。但这种规定只能视为是对房屋承租人权利保护的一种途径, 绝不能认为《条例》已将房屋承租人的地位等同于房屋所有权人。

二、现行拆迁法规政策并未明确房屋承租人可以作为行政裁决申请人

笔者认为, 《条例》第十六条的立法本意在于对两种申请行政裁决情形的列举, 是对被拆迁房屋存在或不存在租赁关系的分别规定, 同时也是对第十三条的进一步说明, 其并没有解决“谁是申请人”的问题。不能因为其前提条件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就想当然地把“当事人”理解为“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

我们可以结合《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 (建住房[2003]252号, 以下简称《规程》) 的相关规定对此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规程》第二条规定:“因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搬迁期限、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以及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原因达不成协议, 当事人申请裁决的, 适用本规程”。第五条、第六条分别规定了拆迁人、被拆迁人申请行政裁决应当提交的材料, 并没有提及房屋承租人。第十七条则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 可依法组织行政强制拆迁。可见, 一方面, 《规程》调整的对象应当包括存在租赁关系在内的所有类型的被拆迁房屋;另一方面, 《规程》只明确了行政裁决的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或被拆迁人, 并无房屋承租人申请行政裁决的相关规定。所以总体来看, 现行拆迁法规政策倾向于不认可房屋承租人申请行政裁决的权利。

三、承租人提出行政裁决申请会产生一系列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虽然行政裁决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依法居中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其公正性和合法性不容置疑, 但由于拆迁行为本身的特殊性, 实践中被拆迁人主动提出行政裁决的情况并不多见。在拆迁补偿安置协商过程中, 由于行政裁决是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必经程序, 行政裁决都将注定成为被拆迁人最为排斥的程序。作为被拆迁房屋产权人, 被拆迁人有权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处理拆迁补偿安置问题, 是继续协商还是进入行政裁决程序, 应当由被拆迁人在评估各种风险后做出决定, 而且这种决定权绝对不能由房屋承租人代为行使。如果认可了房屋承租人的行政裁决申请权, 被拆迁人将失去自己作为所有权人的主动权。一方面, 因为有启动行政强制拆迁的可能, 房屋承租人提起行政裁决无疑将被拆迁人“送入火坑”, 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 认可房屋承租人的行政裁决申请权将导致其在拆迁补偿安置协商中的权利与被拆迁人等同, 从而使得被拆迁人的优越地位完全丧失。且由于房屋承租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与被拆迁人一致, 实践中难免会出现房屋承租人与拆迁人恶意串通, 故意提起行政裁决申请的情形, 使得被拆迁人处于被动地位。

综上,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协商过程中, 还是在行政裁决程序中, 房屋承租人都应当依附于被拆迁人。作为拆迁补偿安置的对象, 房屋承租人理所当然可以成为被申请人, 但却没有主动启动行政裁决程序的权利。因此, 对行政裁决申请人的范围应做进一步明确, 以较好平衡拆迁人、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篇4: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关键词】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总承包;管理

征地拆迁作为高速建设的关键一环,影响着工程建设的造价和进度,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为例,通过对征地拆迁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工作的建议。

一、主要做法

某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其中征地拆迁概算为4.3亿元。某高速公路按总承包管理模式建设,项目法人对于征地拆迁的主要做法是:

1.为控制征地拆迁投资,与总承包部签订征地拆迁工作协议,对征地拆迁费用实行概算总包干,实际发生的征地拆迁费用超过总包干费用部分,由总承包部负责。但是如征地拆迁有批复的调整概算,则以批复后的调整概算为准。

2.业主成立项目法人、过境地方政府成立项目建设协调领导机构及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征地办、总承包部及参建单位也设立专门协调机构,专门负责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3.征地办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开立征地拆迁补偿费专用账户和征地拆迁劳务费专用账户,两个账户间的资金不得相互调剂使用,以保证征地拆迁补偿费专款专用。

4.征地拆迁费支付上,由征地办提供征地拆迁费申请表,经总承包部复核确认,再经项目法人审核后,由项目法人代为支付。

二、存在问题

1.各方存在利益博弈,征地拆迁工作依然严重制约着工程进度。被征拆户要求红线外的部分也要征收,为推进工程进度,项目法人、当地政府可能会要求总承包部接受被征拆户要求,而总承包部出于自身利益,对自身不利的则不会同意。各方利益博弈可能导致征地拆迁工作停滞,进而制约工程进度。

2.补偿标准问题影响征地拆迁工作。过境政府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够详细具体,致使非标准补偿过多。无补偿标准的物,其补偿价值需要政府、项目法人、征地办、总承包商、所有权人一起协商,时间太长,影响了征迁拆迁工作进度。

3.征地拆迁费支付审批程序多,影响征地拆迁工作进度。征地拆迁费支付首先征地办要做征地拆迁费申请表,经总承包部复核确认后,再经项目法人审批后,由项目法人代为支付。资金审批程序过多、手续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地拆迁的工作进度。

4.当征地拆迁费用超出总包干费用时,为保证工程进度,项目法人可能被迫作出缓扣垫付款项的决定。根据项目法人与总承包部签订的征地拆迁工作协议,项目法人作为合同主体,分别与征地办、权属单位或施工单位签订征地拆迁协议或者拆迁合同,当实际发生的征地拆迁费用超出总包干费用时,项目法人必须先行垫付超出总包干部分征地拆迁费,再从总承包部工程计量款扣回垫付款项。如果通过工程计量扣款会使总承包部缺少建设资金进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时,项目法人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被迫作出缓扣垫付款项的决定。

三、几点建议

1.注重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力度。项目法人、征地办、政府及各基层单位、总承包部及参建单位应通过宣传手册、板报、电视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沿线群众了解征地拆迁政策,了解高速公路建设的意思和重要性,促使沿线群众能主动配合工作。项目法人、总承包部及参建单位可采取新农村建设、企村联建等方式,改善项目法人、总承包部、参建单位与沿线群众关系,化解征迁矛盾。在征迁过程中,对沿线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其合法权益予以维护;对沿线群众合情合理但不合规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果断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对持无理要求的不法分子,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严格按照程序予以处置。

2.当地政府要制定详尽又符合法律法规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补偿标准是征地拆迁的依据,政府应组织国土部门、法规部门、交通部门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制定补偿标准。当地政府在制定补偿标准时,可以邀请项目法人、总承包商共同参与、相互协商,从而使制定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实施细则能实现多方共赢,做到政府、项目业主或法人、总承包商、沿线群众利益相统一。

3.采用同步进行的审核方式,缩短审批时间。总承包部可以在征地办做结算申请表时就参与,在征地办结算资料完成的同时,总承包部也已复核并确认。项目法人在收到结算资料后,各业务部门对结算资料审核同时进行,尽可能缩短审核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推进征地拆迁进度。

4.采用先进手段,避免人为因素增加征地成本。尽可能的采用GPS测量仪代替人工拉皮尺测量,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和客观性,降低人工误差,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征地拆迁成本增加。

5.加强征地拆迁结算资料管理。项目法人应建立征地拆迁台账,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征地拆迁资料,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⑴统计征地拆迁支付金额,在征地拆迁费超出总包干费用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扣款。⑵统计拆迁户数,有利于项目法人、跟踪审计组进行跟踪抽查,以保证征地拆迁款能支付到被征拆户手中。

6.项目法人应关注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如超付风险、时间价值风险、工程停工风险等,以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当征地拆迁费用超出总包干费用时,项目法人应考虑在项目建设过程是否会因扣回垫付款项而导致建设资金短缺,进而造成项目停工,从而形成巨大损失。

四、结语

征地拆迁费用由施工方总承包模式是一种探索,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总之,不管采用哪种征地拆迁模式,都要保障群众利益,做到项目法人投资控制、参建单位、群众利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东.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投资控制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11):49~50

篇5: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区征地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行为,维护征地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南京市浦口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浦政发[2004]107号),参照《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裁决暂行规定》(宁政办发[2007]120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 区人民政府是征地房屋拆迁裁决机关。

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就被拆迁房屋的补偿形式、补偿金额达不成协议,当事人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裁决的,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工作机构(下称裁决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办理征地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

第四条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合法、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五条拆迁实施单位申请拆迁裁决,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裁决申请书,写明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

(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三)征地批文、拆迁红线图、拆迁公告、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等相关批准文件;

(四)被拆迁房屋权属证明材料及附属物调查登记材料;

(五)对被申请人的补偿方案、补偿依据、标准和查勘、丈量、调查登记及补偿测算表;

(六)被申请人的详细准确的住址、联系电话;

(七)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不少于三次的谈话笔录。(有当事人或证明人签字),谈话笔录应反映未达成拆迁补偿协议的原因;

(八)其它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

第六条被拆迁人申请行政裁决,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裁决申请书,写明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三)被拆迁房屋权属证明材料及附属物调查登记材料;

(四)其它需要提供的与行政裁决有关的材料。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受理拆迁裁决申请:

(一)对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标准有争议的;

(二)对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的合法性提出行政裁决申请的;

(三)申请人、被申请人不是拆迁当事人的;

(四)拆迁当事人达成补偿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的;

(五)已撤回征地房屋拆迁裁决申请无正当理由再行申请的或做出裁决决定后,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再次申请裁决的;

(六)房屋已经灭失的;

(七)裁决工作机构认为依法应当不予受理的其它情形。

对裁决申请不予受理的,裁决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八条裁决工作机构收到征地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申请后,经审核,资料合法、有效、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资料不齐全,需要补充资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资料的次日起计算,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九条裁决工作机构受理征地房屋拆迁补偿行政裁决申请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听证通知书,组织双方当事人参加听证;

(二)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核实、确认。

(三)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申请人撤回申请;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草拟行政裁决书。

拆迁当事人拒绝参加听证的,不影响行政裁决的进行。

第十条行政裁决工作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裁决工作机构在审理裁决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二条当事人有权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

第十三条在裁决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和政策依据。

第十四条证据材料应提供原件。证据材料为复印件,提供人不能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的,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裁决中不得作为裁决的事实依据。

第十五条当事人提供证据或依据的,裁决工作机构应当制作收文清单,收文清单应注明证据名称、收到时间、份数和页数,并由当事人及裁决机关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签名。

第十六条当事人不能即时提交证据的,裁决工作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交。当事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交确有困难的,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裁决工作机构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延长的期限由裁决工作机构决定。

第十七条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或拒不配合裁决工作机构调查取证的,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

第十八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一)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要求,明确表示承认的;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裁判确定的事实;

(五)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裁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发现新的需要查证的事实;

(二)裁决需要以相关裁决或法院裁判结果为依据的,而相关案件未结案的;

(三)裁决必须依据的民事法律关系尚未确定的;

(四)作为自然人的当事人死亡,需确认其继承人参加裁决的;

(五)作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当事人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与义务的承受人的;

(六)作为自然人的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需确认其法定监护人参加裁决的;

(七)当事人申请中止,裁决工作机构经审核同意的;

(六)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中止裁决因素消除后,恢复裁决,中止时间不计入裁决期限。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裁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受理裁决申请后,当事人自行达成协议的;

(二)作为自然人的申请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经通知继承人放弃参加裁决的;

(三)申请人撤回裁决申请的;

(四)受理裁决申请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裁决工作机构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行政裁决书,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拟订行政裁决书的,经区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的期限不超过15日。

第二十二条行政裁决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的依据、补偿方式、补偿金额;

(四)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期限和权利;

(五)裁决结论;

(六)裁决机关的名称、裁决日期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四条裁决文书的送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执行。

送达人员必须是裁决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其他人员无权送达。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自二○一○年月日起施行,原《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工作规程》浦政办发(〔2006〕15号)同时废止。

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主办(苏ICP备05032527号)技术支持:中国南京网站 800×6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篇6: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周**

身份证号码:43**0119**11194013

地址:HN省HH市HC区YC乡CPC店S村民小组

被申请人:HH市国土资源局

法定代表人:***

地址:HH市**北路

复议请求:

1、依法撤销HH市国土资源局怀国土资腾字【2008】第0*号《限期腾地通知书》。事实与理由:

一、被申请人的征地依据明显不足。

(一)HH市体育中心项目系为HH市承办HN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申请立项,然而该市已确定并非HN省第十*届运动会承办城市,征地的事实前提已经不存在。

2002年,HH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HH市体育中心立项的批复》、《关于HH市体育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均是以“创造条件申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为前提,才同意建设HH市体育中心。后续的《HN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均以上述立项为基础。据此,2003年9月25日,HH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关于HH市体育中心建设用地的审查意见》,报请省厅审批。基于当时上述情况,HN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2日以(2004)政国土字第00*号下发《HN省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单》,同意HH市国土资源局征用合计**.****公顷的土地用于HH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

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HH市已经确定不承办20**年省十*运会,原规划方案被调整,原规划用于建设综合竞赛训练馆、游泳馆等位置的土地被作为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融资。显然,目前HH市体育中心被改变其规划的土地用途,严重违背了为“公共利益”建设的初衷,不符合国家关于“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规定,其继续按照原建设体育中心的用途向村民征用土地,已经构成严重违法。

(二)原(2004)政国土字第00*号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单已经依法失效,征地的批准前提已经不存在。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以及《HN省征地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批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而体育中心项目用地自2004年初获批后,未在两年内实施其征地补偿方案,HN省人民政府(2004)政国土字第00*号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单批准文件已自动失效,HH市国土资源局在未重新取得省人民政府的审批的情况下以失效的文件继续征地已经构成严重违法,HH市国土资源局目前对申请人的腾地通知系严重侵犯申请人对财产的合法所有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二、被申请人的征地、拆迁安置程序违法

(一)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征用集体土地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在被征用土地所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而HH市人民政府在未依法发布上述公告及方案,违反了该办法的规定。

(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除HH市国土资源局外,还有HH市体育局、体育中心有限责任公司、HH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HH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部等擅自发布相关征地、拆迁安置文件,与被征地村民签订合同等,严重违反了征地拆迁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

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规定。

(三)《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应当公开、透明,采取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而对申请人房屋进行拆迁评估的HN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系由HH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单方面指定的,一方面HH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并非拆迁人,另一方面单方指定行为严重违反了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应当公开、透明的原则,剥夺了申请人的选择权,其评估结果显然不能作为补偿依据。

(四)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的确定程序违法。根据HN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四条及《HN省征地程序暂行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应当听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和农民的意见。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申请听证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而HH市国土资源局在拟定及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并未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任何沟通,未听取其任何意见,严重剥夺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程序严重违法。

三、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严重不适当。

(一)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不适当。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六款的规定,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也就是说,拆迁补偿安置的基本标准是让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土地被征用而下降。然而,一方面,被申请人的拆迁补偿未严格按其当地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补偿依据系2003年制定,明显不能反映目前申请人的生活水平,如按照目前被申请人确定对申请人的征地拆迁补偿款,远远不能维持被征地前的生活水平。

(二)安置不当。《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HH市国土资源局在征用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用地过程中,并未依法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甚至连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都没有完全支付到位,安置工作严重滞后,其置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于不顾,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篇7: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学校新盖师生宿舍(学生宿舍平方米,教师公寓平方米)下学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为了统一规划,保障安全,排除隐患,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给师生提供安全住宿,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决定利用假期拆除现有三栋危房(面积为平方米)。

特此报告

xx县古城中学

篇8:广州征地拆迁矛盾化解能力研究

一、当前广州征地拆迁矛盾状况

据调研, 2008年广州发生的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医患纠纷以及物业管理纠纷、农村纠纷、土地承包纠纷等主要社会矛盾和纠纷中, 征地拆迁纠纷占9.7%, 纠纷发生的数量和比例大致与前两年持平。征地拆迁纠纷不是所有纠纷中最为多发的, 但因其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居住问题, 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 很容易对社会造成较坏的影响。而且, 征地拆迁纠纷中往往牵涉许多人的利益, 群体性的纠纷比较多, 如果处理不当, 更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广州征地拆迁矛盾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因历史问题引发的征地拆迁纠纷比较多, 而近年来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相对减少;征地拆迁纠纷多为群发性案件, 多人集中缠讼缠访情况较多;征地拆迁纠纷的解决耗时长;因对征地拆迁纠纷解决不满意, 导致在被征地拆迁人与政府或者与司法机关形成新的矛盾。

广州征地拆迁矛盾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征地人和拆迁人、被征地人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关法律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对征地拆迁条件的界定不明确;征地拆迁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被征地拆迁人不能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中, 没有任何话语权;补偿标准低、补偿款难以到位;政府角色定位不当;纠纷解决渠道不顺畅导致征地拆迁矛盾的激化等原因。

二、减少征地拆迁矛盾发生和提高矛盾化解能力的对策

征地拆迁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矛盾的发生, 需要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使矛盾防患于未然。同时, 也要完善相关制度, 对于已经发生的矛盾及时地解决, 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 尽量减少因矛盾带来的利益损失。

(一) 科学发展, 控制滥征地、滥拆迁

征地拆迁矛盾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剧的, 征地拆迁矛盾也是发展与稳定、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在当前提倡科学发展的背景下, 征地拆迁工作也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在经济、制度能够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征地拆迁。不能只是考虑一方的利益、局部的利益, 或者眼前的利益, 而忽略另外一方的利益、整体的利益或长远的利益, 要做好城市发展的规划, 控制滥征滥拆。在征地拆迁工作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 以人为本, 平衡各方利益

征地拆迁矛盾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征地拆迁活动中各方利益的冲突, 因此, 减少和化解矛盾的最核心的方法应当是平衡各方利益, 强调以人为本, 不仅要保护征地拆迁方作为强势群体的利益, 更要通过法律规定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方利益的保护, 加强对其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全面保障, 在补偿和安置等问题的协商上赋予被征地拆迁人以平等的地位, 充分考虑被征地拆迁人的利益。对于商业性的征地拆迁活动, 取消强制征收和强制拆迁的规定, 让征地拆迁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协商, 达成一致。

(三) 健全和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法规制度

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 有人称征地拆迁是一地一政策, 各地都有许多不同的规定。要想减少征地拆迁纠纷的发生, 就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 结合各地特点,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地方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我国土地征收的现有法律依据主要有《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和《国土资源听证办法》等, 其中对土地征用的条件、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征用程序等问题做了规定。但是, 有些规定不够明确, 有些规定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 应当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完善, 明确一些模糊规定, 如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另外, 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 应当提高征地补偿的标准, 以保障被征地者的权利, 保证其能够在失去土地之后维持至少不低于原来水平的生活, 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对于征地的程序, 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保障征地利害关系人能够在征地的过程中行使一些基本的法律上的程序权利。

对于房屋拆迁的法律, 除了《宪法》、《物权法》有相对比较原则的法律规定之外, 调整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主要规范性文件就是2001年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另外, 各地根据《城市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分别制定了地方的拆迁管理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在广州市, 1992年1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 (已失效) , 1997年9月1日开始实施《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已失效) , 现行有效的是2003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综观城市房屋拆迁相关的法律规范, 立法层次相对较低, 对于拆迁应当提高其立法级别, 制定专门的拆迁法。

因此, 应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立法, 在不违背上位法规定的前提下, 制定适合广州地方特点的征地拆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指导广州市的征地拆迁工作。

(四) 严格执法, 减少矛盾

在加强立法的前提下, 制定符合现实的具有可行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指导征地拆迁工作, 在有法可依, 有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良法可依的前提下, 加强执法工作, 做到执法必严, 具体到征地拆迁工作中, 也就是, 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征拆工作, 做好补偿安置工作, 改变当前存在的前紧后松、因人而异的问题, 打消个别人头脑中存在的纠缠不配合工作可以增加补偿的错误念头和侥幸心理, 要以严格执法来引导正常的征地拆迁秩序。

(五) 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征地拆迁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较低, 无法满足被征地拆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征地拆迁补偿, 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根据广州市经济相对发达、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 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至少可以保障被征地拆迁人在失地搬迁之后能够维持不低于原来生活水平。《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 根据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 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广州市历史旧城区范围内被拆迁住宅房屋的补偿金额, 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增加百分之二十确定。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达不到最低补偿标准的, 按照最低补偿标准支付。最低补偿标准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这一规定,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在实际执行中, 房屋评估的价格往往比较低, 被拆迁人在搬迁后往往难以买到合适的房屋。2007年, 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地产管理局又制定了《关于修订广州市城市住宅房屋拆迁最低补偿标准、搬迁补助费标准、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对住宅房屋补偿的标准。2008年10月14日, 又出台了《广州市危旧房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指导意见 (试行) 》征求意见, 其中对危旧房改造拆迁补偿安置作出了更多的利民规定。因此, 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切实考虑失地搬迁群众的利益, 可以减少征地拆迁纠纷的发生, 也可以保障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提高拆迁人、拆迁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 对参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干部群众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 可以有效减少矛盾的发生和激化。广州虽然没有像其他地方出现“株连”拆迁的现象, 但是也出现一些恶性拆迁事件, 比如往被拆迁户处放毒蛇、砸锁等行为, 严重侵犯了被拆迁人权利, 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政府的形象。因此,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改变征地拆迁动不动就采取强制措施的思路, 实行文明拆迁, 既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也可以促进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广州近年来实施的对积极响应、遵守协议、按时搬迁的被征地拆迁人进行奖励的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七) 完善信息系统, 增加交流平台

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有关政策, 正确对待补偿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必要。在征地拆迁之前, 宣传征地拆迁工作的意义以及补偿安置的有关政策, 让群众理解支持, 通过沟通交流保护被拆迁者的知情权。

(八) 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媒体被誉为第四权力, 在信息时代媒体的监督作用很大。预防和化解征地拆迁矛盾, 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征地拆迁相关规定、政策的制定进行监督, 在政策法规出台之前, 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及时对政策进行公布, 为大家提供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 以保障政策能够顾及各方利益。对于违法征地拆迁, 侵犯群众权利的行为, 媒体要敢于监督。

(九) 明确政府职能, 优化组织机构

征地拆迁管理部门应明确定位, 依法行政, 履行好行政监管的职责, 严禁管拆不分, 严禁政府部门以权为征地拆迁工作开道, 破坏政府形象。

(十) 多渠道化解矛盾

畅通上访、裁决和诉讼等利益诉求渠道, 多渠道化解矛盾。做好上访群众的接访工作, 可以缓解矛盾。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应把防范群体上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到治本上来, 切实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下访群众制度, 使领导干部亲自走访被拆迁户, 倾听群众呼声;体谅被征地拆迁群众的艰难处境, 正视其困难和问题, 努力化解矛盾。行政裁决应当公平、公正, 不能因为裁决的不公引发新的矛盾。对于征地拆迁群众的诉讼, 可以采用减免诉讼费的方法, 方便群众进行诉讼。

(十一) 制定有效措施,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广州市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纠纷较多的特点, 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盘活烂尾楼、烂尾地, 重新启动开发项目。对无人开发或无力开发的, 实施公开拍卖, 由新业主负责补偿安置事宜。2008年, 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帮助因历史遗留问题而长期无法办理房产证的被拆迁人办理房产证, 让大量回迁户拿到了房产证,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征地拆迁是事关百姓生存生活的民生问题, 也是社会进步、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工作。征地拆迁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受到政府的重视, 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和平衡各方利益, 预防纠纷发生, 采取多元化方法, 畅通纠纷诉求机制, 化解、消除已经产生的矛盾,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维护群众利益, 保障社会稳定,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阳.物权法视野下房屋拆迁制度的重构[J].行政法学研究, 2008, (1) .

[2]崔建远.房屋拆迁的法律分析[N].人民法院报, 2006-02-21.

[3]刘庆富.房屋拆迁纠纷案件审理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对张家界市房屋拆迁案件的调查[J].法律适用, 2005, (5) .

[4]罗曙光, 张雄飞.房屋拆迁法律问题透视[J].中国律师, 2007, (12) .

[5]劳力.物权法为何挡不住非法拆迁[N].检察日报, 2008-01-16 (6) .

[6]吴秀荣.论城市房屋拆迁中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J].前沿, 2008, (1) .

[7]杜国明, 杨建广.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求索, 2007, (6) .

[8]周爱国, 袁凌云.科学构建我国农村征地拆迁工作机制[J].求实, 2008, (1) .

[9]张军涛, 刘建国.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对居民生活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8, (1) .

篇9:住房拆迁问题行政复议申请书

xxxxxx政府:

我是xxxx,身份证号xxxxx,手机:xxx。

我家有房屋x间x层,其中第一层xx平方米、第二层xx平方米。

今因xxx铁从我住宅处经过,桩基打在房子背后5米距离内,本应在汉十高铁红线拆迁范围内第一批拆迁的,但因我常年在外务工,家人文化沟通水平有限,与一线负责拆迁登记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联系不够,导致变成黄线拆迁范围内第二批拆迁。一是在住宅二楼赔付标准上,与第一批拆迁的每平方少赔付370元差价,从而导致赔偿总额相差6万之多;二是在拆迁过渡安置费、宅基地安排处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导致赔偿金额相差3-4万;三是拆迁丈量面积尺寸与实际面积尺寸有误差,尺寸存在一定误差。另外我家装修因划入第二批拆迁范围,装修成本都没有给予计算,我家装修包含卫生间,瓷砖,铝合金门窗,吊顶,复合地板都没有给予计算,当时装修投入总造价达到8万之多。

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特向贵机关提起行政复议申请:1、请求责成有关方面重新丈量本人的住宅面积,据实确认拆迁补偿的住房面积;2、请求责成有关方面按第一批拆迁赔偿标准,重新计算确认本人房屋拆迁的赔偿金额。

篇10:被拆迁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裁决?

被拆迁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裁决?

在拆迁事务中,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经过协商,就拆迁补偿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均可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裁决.

篇11:拆迁律师在征地拆迁中的作用

征收,即征地征收,将大家手中的地和房统一征收管理,但因为征收方的实施方式不同,衍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果。而被征收朋友作为行为的承受者,常常不占据主动权,往往也会陷入被动状态,很多时候对征收维权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摸索的保护方式就成为了被征收人的主要范畴。【拆迁维权律师】

但方式的摸索需要掌握一个规律,今天创为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律师帮助维权到底是否必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创为律师经办的案件例子:

ABOUT【拆迁维权律师】

山西太原的张先生是一名小学教师,张先生因为棚户区征收补偿争议深陷困惑,于是在网络上找到了很多的问题咨询渠道,也向相关专业的律师进行了咨询,经过和律师的沟通了解,张先生感觉已经掌握了维权的真谛,于是便和律师辞行,独自一人踏上了维权之路,经过前期的行政公开申请等行为也逐渐得到了一些收获,于是感觉维权不在话下,信心满满。

但在后期出现了反转,在补偿谈判中,张先生虽然手握证据但还是难以抵挡征收方百变的说辞,于是败下阵来,并且申请的相关信息公开等工作也缺少流程和重要项目文件公示,和以前一样,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由于维权时间过长,限于将要面临强制征收的困惑张先生及时和创为律师取得了联系,希望可以帮助其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得到张先生的联系后,创为律师团便立即开赴到山西,但时间和难度都对案件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维权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维权“插曲”,但创为律师经过对案件研讨后,从头开始,制定了一整套维权方案,从各个环节重新补正证据材料。

因为律师的高压态势,征收方被步步紧逼,最后和张先生达成了妥协,张先生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期望值,还多加了一倍,于是欣喜万分,但还是为自己的不当维权延误了最佳维权时间而懊恼。

且行且珍惜,有时候被征收人因为对征收部分的法律规定较为熟知,又因为律师的咨询解答较为透彻明了,自己恍然大悟,便就结合律师的建议和分析自己独自走上了维权的战场,孤军奋战,而面对征收方的千军万马,这样行为的危险系数是十分可怕的,不仅没有实质性效果还会危害自己的生命财产。

接下来,小编要给大家说的便是律师到底在案件中有什么作用?

ABOUT【拆迁维权律师】

“庭上一分钟,庭下十年功。”律师作为征收维权中的主要职业者,已经经历了数十载的苦读研究,并且经过了数十人过独木桥的筛选考试,常年专研于与自己从属行业有关的理论研究的专业实践,尤其作为征收律师来说,常常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历练才可以出师。

那么,大家所担心的律师费到底是什么、值不值呢?

通常所说,社会上任何工作都有劳动报酬,律师也是一样的,维权就是律师的工作,律师接收案件后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看似不起眼的工作都有可能成为后期的关键因素。虽然律师维权收费,但他却能够带来一般情况拿不下的效果和补偿,律师费的收取是对律师办理法律工作的消费,相对于律师介入可以为被征收人争取到的安置补偿款来说,律师费仅仅是九牛一毛。犹如医生治病,望闻问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有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来争取希望。

小编就带领大家细数一下律师的维权优势:【拆迁维权律师】

一专业律师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名合格的律师都需要经过一番“打磨”,首先是对法律体系的学习研究,进过严厉的考核赛选,其次是对我国政策的熟悉和把握,跟着法律的脚步稳步发展,最后都会有自己的完备专业维权理论构架。

二专业律师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创为征收律师团都是要经过在一线现场的多年奔波才可以出师,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熟知征收方的各种征收行为套路,不仅可以轻易的洞察行为瑕疵,而且可以简单的分辨征收行为的违法性,在调查取证阶段也有一定律师优势,并且对各项证据材料的整合收集也较为完整。

三专业律师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口才。针对征收方的各项辩词可以一针见血,直击征收漏洞,找准征收行为的违法点重拳出击,步步为营,据理力争的压倒式攻击成为压制征收方的主要方面。

四是律师的严肃身份。因为无论是谁的行为都需要受到法律的调整和规范,因此律师出马就需要征收方对法律给出一个交代,对征收方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律师作为纠纷争议解决的终结者是具有维权功底的行为人,在捍卫公平正义的背后有着巨大的法律力量,当你看到律师在法庭上游刃有余时,你可能想象不到凌晨三点钟他还在准备第二天的开庭资料,当你看到律师针对案件情况分析研究对策时,你可能不知道他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历程。【拆迁维权律师】

篇12: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

关键词:征地房屋拆迁,被拆迁人,合理补偿,保护

征地房屋拆迁是指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 经依法批准将集体所有土地征为国有后, 对原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强制拆迁, 并给予补偿的行为[1]。目前,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 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 据统计, 2006年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 [2]征地房屋拆迁也急剧增加, 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对征地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的保护, 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原因分析

(一) 补偿政策混乱, 补偿标准偏低。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从实际状况看, 通常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县人民政府自行制定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政策, 各地根据不同时期甚至不同项目先后出台多个政策, 导致政策不统一问题非常突出, 如不同时期的补偿标准不一样,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补偿标准不一样, 甚至于同一时段同类地块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 严重损害了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此外, 还有部分地区补偿标准偏低, 导致被拆迁人获得的拆迁补偿款无法购买与原拆迁房屋相当的房屋, 致其居住水平下降。

(二) 补偿政策执行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各部门、各单位都以自身利益为重, 不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法律法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 克扣、截留、拖欠补偿安置费用等。部分地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弹性较大, 动迁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 在拆迁谈判过程中, 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造成同等情况补偿差距较大, 引起被拆迁人攀比。

(三) 拆迁行为不规范。

有的地方工作人员工作简单粗暴, 拆迁时不进行公示;有的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动用地痞等恶势力采用恐吓、打人等违法行为野蛮拆迁;有的地方采用了断水、断电、阻断交通等违法拆迁行为, 影响了被拆迁人的日常生活, 迫使被拆迁人搬迁;有的地方动用警力、动用国家专政工具对付被拆迁群众;有的动迁人员不能廉洁自律, 凭关系、讲情面、要好处, 该补偿的不补, 不该补偿的乱补。

(四) 救济制度不能落到实处。

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无法得到及时救济。征地房屋拆迁通常组织当地政府各个部门共同参与, 面对违法拆迁, 公安、信访等各个部门互相推诿, 不予解决。而司法途径耗时较长, 被拆迁人往往还没来得及启动, 就已面临强制拆迁的命运。

二、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对策和措施

(一) 完善征地房屋拆迁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拆迁。

现有的法律和政策难以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 导致被拆迁者处于弱势地位, 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首先, 目前有关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的适用范围均为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 而对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补偿无规定。正由于没有统一的立法, 导致了各级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随意性很大, 拆迁程序和补偿标准十分混乱。纵观全国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政策法规,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 [3]很多城市目前仅有规范性文件来约束, 效力层次低下。因此制定一部关于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法彰显必要。该规定应明确征地房屋拆迁安置的主管部门、征地房屋拆迁实施单位的落实、各部门按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征地房屋拆迁工作, 此外, 拆迁的实施程序、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征地房屋拆迁安置的方式、补偿价格的认定、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争议的处理等做全面规定。其次, 完善农村宅基地相关制度, 明晰农民房屋产权。目前, 农村房屋登记不完善, 尤其是几十年前建造的房屋, 在面临拆迁时如何确定产权成了大难题。此外, 经由买卖、继承后, 农民房屋产权归属往往十分复杂。这些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法律予以明确。

(二) 切实保障因“公共利益”而征地拆迁。

“从来没有哪个制度否认过宪法的征收权, 重要的是对征收的法律限制。”[4]在公共利益的前提条件下, 对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会让位于政府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我国《宪法》及《物权法》均明确规定, 国家可因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可见, 公共利益标准是保护征地房屋拆迁中被拆迁群众的重要标准, 但是, 何为公共利益, 如何进行判断, 《宪法》及相关法律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界定。目前, 不论是公益性建设用地还是经营性用地都通过征收制度取得, 商业开发以公共利益名义进行征收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且往往用行政权力来推动拆迁, 这样群众对征地拆迁的不满全部集中到政府身上。

通常, 公共利益可界定为指攸关不特定大多数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福祉、并为确保社会和谐运转与发展所必需的整体利益。虽然, 从立法技术上, 公共利益难以详尽列举, 但是, 下列需要应为公共利益:国防、防灾减灾的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事业发展的需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文物保护、市政公用等事业发展的需要;危旧房改造和为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实施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需要等。通常在判断公共利益时应考虑如下因素:使用的主体;公共用途的效果;征收财产直接目的等。通过公共利益从而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拆迁, 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

(三) 切实落实合理补偿制度。

凡是根据公共利益而对私人财产予以剥夺或限制者, 必须给予公平补偿, 补偿是征收的核心要件。通常认为, 依据公平的市场价值对财产所有者的损失进行评估被认为是确立补偿标准的最佳选择。公平市场价值是指双方在无任何强迫下, 经验丰富、信息灵通的买方愿意付给自愿出售其不动产 (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等被认为是不动产一部分的其他附属物) 的卖方的价格[5]。目前, 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来看, 一般坚持的是“适当补偿”、“相应补偿”或“合理补偿”的原则, 而在实际操作中, 对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通常都由地方政府制定相应标准, 以标准补偿之, 往往与土地的实际价值形成较大的反差, 被拆迁人应当享受的利益被强行归公。目前, 不管是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重点工程, 还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一概都是由政府以较低的价格强制性征用农村的土地, 而农民得到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远少于政府收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目前, 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市场价格标准, 应该建立市场评估机制, 合理还原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同时, 在对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中, 应以安置为主, 提供拆迁安置房供其申购, 以保障不降低被拆迁人原有居住水平。

(四) 完善征地房屋拆迁救济制度。

征地房屋拆迁中, 被拆迁人利益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 多渠道多形式的救济制度有利于将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首先, 应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 将拆迁信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 有的信访部门推诿责任, 不予立案, 应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对在信访工作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被拆迁人损害的或者致被拆迁人损害进一步加大的, 应从严追究责任。要充分发挥信访的积极作用, 尤其对不规范拆迁的信访, 应及时干预, 维护被拆迁人权益。其次, 建立多种形式的协调沟通平台。拓宽被拆迁人意见表达渠道, 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再次, 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加大司法救济的力度。目前, 部分法院为防止过多的矛盾, 尽量不受理征地房屋拆迁相关案件, 应允许有关权利人寻求司法救济, 通过公正的司法权制约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

参考文献

[1]王达.中国拆迁法律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报.http://www.mlr.gov.cn/zwgk/tjxx/200710/t20071025_89745.htm, 2008-3-12.

[3]如宁波于2006年制定实施了《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

[4]路易斯·亨金等.宪政与权利[M].北京:三联书店, 196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征地拆迁行政复议申请书】相关文章:

征地拆迁协议04-15

征地拆迁报告04-21

征地拆迁案例05-05

征地拆迁政策05-15

铁路建设征地拆迁07-17

铁路征地拆迁工作07-17

征地拆迁访谈提纲07-27

征地拆迁新闻稿件07-27

征地拆迁工作方案07-27

征地拆迁县长讲话07-27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募股工作总结下一篇:政治积极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