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法院实习总结

2024-05-10

暑期法院实习总结(通用7篇)

篇1:暑期法院实习总结

宁波市中级法院暑期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主要内容:

(一)熟悉司法系统的实际运作,锻炼实践能力:观摩学习法院工作方法、旁听各类庭审、请教实习疑惑。

(二)明确司法实践中刑事审判一庭的受案范围(宁波市中级法院为例):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涉外案件;走私案件;局级以上国家公务人员贪污等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规定的中级法院管辖权没有实际中宽泛和明确。

(三)参与庭审前准备工作,熟悉开庭审判程序:书记员查明到庭人身份,宣读法庭纪律;法官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权利、询问回避;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

(四)了解案件终结程序(以死刑为例):庭审结束;合议庭合议;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省高院复核;宣判;执行刑罚。

(五)参与、学习宣判和送达程序:领取相关资料、提押、宣读(主要宣读事实和判决部分、告知上诉权利、期限等)、签字确认送达回证。

(六)参加卷宗整理和归档工作: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案件资料的分类整理;统一材料格式;统一装订;送档案室检查、归档。

(教育整理)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通过两个半月的实习,全面的接触了司法实践。深入了解了所在实习单位的工作特点,熟悉司法系统的实际运作、明确司法实践中刑事审判一庭的受案范围、参与庭审前准备工作,熟悉开庭审判程序、了解案件终结程序、参与、学习宣判和送达程序、参加卷宗整理和归档工作。受益非浅,收获和体会亦不少,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经过观察和咨询,弄清楚了司法实践中的管辖范围(参看前文)。总的来说符合法律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便于审判活动的开展,稍微有点调整。具体操作上比法律规定的清楚了很多,这里面有惯例的影响,也有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

(二)亲身体验了刑事审判的整个过程,对司法实践中的作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出入,有些能够理解,比如检察官对被告的询问态度等,比较严厉,受职业影响太多,和整个大环境有关系。但对实际运作中的某些问题还是认为司法实践有待进一步改善:

1、公安、检察机关在制作询问笔录时,遇不识字,没有文化的当事人时如何操作?这似乎有现成的答案很多人都会回答:由询问人口头宣读后,如与实际一致则令被询问人签字。这似乎很合情理,实际中也这样操作。然这一看似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建立在询问人员事实求实的基础上,在刑事案件中,公安、检察机关作为即将在法庭上与被询问人对峙的一方,何以保证其录制的笔录与被询问人(法庭审判时被告)的供述,谁能保证当时公安、检察机关宣读的内容和让被询问人签字的内容一致。今天上午的庭审被告就辩称由于其不识字,不知道当时念的是不是和其签字的笔录一致,并当庭推翻了公安的笔录。予以为,对于不识字、没有文化的当时,公安、检察机关在录制笔录时,尤其是签字确认程序应进行录像备案,一则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防范公安、检察机关徇私;二则利于庭审时避免不必要的翻供。

2、检察机关在法庭举证时,经常是n个证据一起举,这对被告要求很高,经常有些被告人,听不清楚,不利于被告行使合法的质疑权,也不利于法庭审理的顺利进行。

3、庭审中被告陈述和被告在押期间的供述哪个效力更高?这个应该结合案情具体分析,而不应该由公安、检察机关决定。在刑事中,被告人和检察机关是对峙双方,他们的意见应该对等考虑。

4、证人证言的质证,案件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往往只提供书面证人证言,没有证人出庭佐证,而按照法律规定,证人证言应该以出庭发言而常态,不出庭为例外,现在不出庭作证反而成为常态了。这其中固然有中国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损失补偿机制欠缺的原因,但不排除,检察机关没有尽义务要求证人出庭的原因。

5、法官和检察机关在审理过程中没有特权仅仅是履行法律的职责,然而现实中有些法官/检察人员甚是以为自己享有训斥被告人的权力。庭审中经常打断被告人的陈述,采用“诱供”的方式让被告人回答自己想要的问题,动则训斥被告人。这类人的行为形同黑社会分子,严重亵渎了法律的形象。殊不知他们之所以站的法庭上仅仅是因为法律的赋权,他们询问被告人的权力也仅仅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更不知道刑罚触了惩罚个人还有预防犯罪的使命,要预防犯罪就应以法服人,而非以力服人。但是由于现实中人们对犯罪嫌疑人有罪推定的顽固认识和缺乏人文关怀的悲哀,人们对待犯罪嫌疑人往往盛气凌人。

(三)了解案件终结程序,这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包括庭审后的合议庭合议;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省高院复核;宣判;执行刑罚。

(四)参与、学习宣判和送达程序:领取相关资料、提押、宣读、签字确认送达回证。这个过程中对程序的合法性要求较多,司法实践中执行的也是很严格。

(五)参加卷宗整理和归档工作: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案件资料的分类整理;统一材料格式;统一装订;送档案室检查、归档。整理了两个半月卷宗定了不少,归档也经历了好几次,习得一些细小的注意事项,也开始总结出一些经验:

1、卷宗的外壳要按照原有的折痕来折,这个问题应该不大。外壳正面的填写一般都有规定模式不易出错,但是注意卷数填写,一卷错了就会影响全部;

2、卷内纸张要向内和向外对齐;

3、卷宗目录按照卷宗内的资料按顺序填写,注意各个项目要填写齐全,注意每个项目的页码要准确;

4、卷宗内纸张尽量采用同意格式,一般为a4纸,非统一纸张要用同意纸张撑上统一起来;

5、纸张为传真纸、含有非能长久保存的字迹的要复印,各种票据要复制;

6、纸张上编号要统一,正反两面有字的都要标,万一忘记了可以用-1等标注,同一张纸上有重复编号的要划掉;

7、封条要四边贴好,最后一张是证据的应加空白纸,签字要各签一半;

8、卷宗外壳,后页各项空格填好,要注意卷宗数目;

9,归档时尽量分类,便于接受检查;

(六)在法院听了各种类别的法庭审理,发现很多人非因经济原因而不请专业人士出庭,觉得现在的法律观念还是没有很好的普及。司法实践中专业人士代理存在很大的差别:

优势:一般与当事人比较熟悉,便于了解案件的事实,准确掌握案件事实;容易和当事人交流,了解当事人的真实动机,利于正确进行辩论;费用较专业律师少,对当事人而言比较经济。

劣势: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对案件进行全面的专业分析,不利于把握案件的本质;没有诉讼经验,不了解法庭程序,不能充分利用程序为当事人谋取利益;不熟悉专业词汇,表达和掌握不能作到确切,容易被对方利用情绪,立场不坚定……

比较而言,一般情况下遇到诉讼问题除有绝对把握,应请专业律师代理为好。

(七)对司法实践中几个小问题的思考:

1、法官的义务:审判义务、普法义务。审判义务是法官职责的所在,可以说是法官职业的自然属性;普法义务则是法官职责的延伸,司法活动本身即含有对人民进行司法教育的职责,公开审判即是此意体现,何况是人民法院。故在实际司法活动中我们常见到法官向当事人解释事实、法律规定或司法程序,凡经历过司法活动者在实际中也往往比常人更具法律意思。

2、当事人的诉讼动机。寻求司法公正是当事人诉讼的自然动因,这也是很多人走进法院的原因。但在此之外很多人之所以提起诉讼却含有另一目的——为求心理解脱,发泄自我。今天调查的当事人即兼具两点。他既是为了自己的权益,希望行政机关从事实出发变更决定,也是为了发泄自己对行政机关漠视其他人违法,单单处罚自己的不没满.与这两个动机向关联的是司法的两个功能:一是维护纠正功能_改正违法,提供社会正义;二则司法的通泄作用---为当事人发泄不满提供渠道,从而维护社会稳定.3、行政诉讼缘何产生?

与行政诉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相对应,行政纠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行政行为不合法或不合理.本案的出现即是由于行政行为的不合理,由于行政机关的处罚虽然具备法律依据,但是却无视社会普遍违法现状,没有向当事人合理解释,导致当事人极端不满.合法不合理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的!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行政机关认为相对人是刁民,公然无视法律;而相对人则认为行政机关毫无人道没有人性.。由此行政诉讼则不可避免,俗话说人争一口气,实际生活中,一些行政纠纷往往因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而产生。

(八)通过两个半月的接触,产生一个模糊的判断,刑事案件很多当事人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公民。对于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公民在发达地区较多地发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我没有详细地作过调查,然窃以为这和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分不开:

一、是外来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与工作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甚大,这种巨大的差异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全方位冲击。同时,他们本身的承受力又小,经不住现实的冲击,在此情形下,他们的心理极易扭曲,产生易怒、易不满、甚至反社会的心理,一旦有周围环境刺激就会产生犯罪……

二则在面对上述情形下,社会抑制、预防机制的缺失加剧了犯罪的发生。对外来人口在城市仍然处于被管理、被管制的一个群体。正当权利被漠视,心理压力无正常渠道排泄是很常见的事情。在社会和个人因素的作用下,外来人口难免出现犯罪这种和社会秩序极不相称的行为出现。

犯罪本是个人反抗社会的结果,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惟有教育方能改善,必须日日积累,社会条件却可立即建立。

(九)司法实践与法制电视剧的关系认识:

通过实习对司法实践中的各类操作已经很熟悉,所以一看法制电视剧我就知道那些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未必所有的公民都和我一样对司法实践很了解,而现在的法制电视剧到处充斥着对司法实践的错误描绘。不可否认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性和可观赏性,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但是对于严肃的司法程序,编剧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实质的修改则是讲在产生他们所期待的观看性的同时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法律是严肃的,司法过程更是如此,原本法制电视剧可以起到一定的普法作用,且把法律知识寓于在电视剧中方便普通百姓接受。但是一个充满错误的电视剧必将给观众传达印象深刻的错误法律知识。给观众营造一个错误的法律感官。到了实际生活中,当观众真正接受司法程序时将发现实际的程序与他们在电视上看的相差很大……这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失望。

(十)实习似乎安排在寒假或下学期进行——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实习安排在暑假的弊端:大多熟院校的学生都利用暑假到法院等政法机关实习或实践,实习地容易出现人员饱和;由于实习人数较多,我校安排的实习岗位又比较迟,一些好的岗位被其他学校抢占,致使同学们不能有效的从司法机关学习到知识,反而让一些主动性差的同学在一边吹空调;暑假实习,天气炎热,增加大家挤公交的辛苦,早起晚归,实可避免。

实习安排在下学期的益处:由于与其他学校的实习或本校实践不冲突,本校人员可以享受较好的待遇,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下学期,考研考公务员都已经结束,此时实习可以让各考生好好利用暑假时间复习,同时也可以在下学期全心全意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前实习,照样便于论文材料的收集。

(教育整理)

两个半月的时间转眼就过了,这段时间给自己带的思考不可能通过几天写一篇实习报告反映出来,这需要长久的回味和思考。但这段时间的实习无疑让自己对司法实践更加了解,对理论和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也促使自己更加明确自己的目前,加劲

篇2:暑期法院实习总结

今年暑期遵照学校教学计划,我们分别被统一安排至青岛市各政府机构进行实习。本人很荣幸地被分配到李沧区人民法院实习5个周。

李沧区人民法院由两栋大楼组成,前面是立案大厅和办公用大楼。后面是审判庭,旁边是后勤部门,中间都有走廊过道连通,整个法院看上去就像一个四合院。而正是这么一个小小得去处却处理了周围方圆百里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案子。我不禁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对法院的敬畏也油然而生。

带着这种敬畏感,我“闯”进了法院的大门,迎接我的是民四庭的赵庭长,她将我领进最里间的办公室。办公室有两位法官、一名书记员以及一位比我早到一个多月的师姐。就这样我开始了在这个新鲜而又刺激的环境中的法律工作。虽然轮到我的工作不得而且大多有些重复,但我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处理每项事情。

开始工作的头两天法官就叮嘱我要认真跟随书记员学习,服从她的安排,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处于忙碌状态,基本无暇顾及我们,只会再闲谈交流中不时教导我们几句。

实习中有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让我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知识。第一件事就是装订卷宗,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包涵了很多法律知识。记得第一天,书记员就拿了一本厚厚的卷宗,并给我讲述了里面各种文件的排列顺序。由于挑选的案宗不够经典,她只能大致讲解一下,并让我多看卷宗自己总结。我便翻阅了一件件已经整理完毕的卷宗。虽然每见案子具体上大相径庭但案子包含的基本诉讼文书大致上却是一致的。经过反复积累和巩固我终于能熟练的独立完成一件案宗的整理装订。

第二件事就是在一些法院日常工作的操作。在掌握了上述基本技能之后,我也便了解了一个案子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因为每个案宗的排列顺序都是按照法院的操作流程来办理的。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边接触了一些诉讼文书的写作一类的事情。如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然后还负责这些文件的编排、校对、打印等工作。期间还经常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接听电话以及接待来访客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社会交际能力和耐心热情的品质。而在发出票和运用电脑编排一类事情中又让我认识到掌握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这些基本素质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

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参加庭审以及事后与法官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到的。在短短一个月实习时间内我曾有幸几次在法官们的带领下参与旁听。

接下来的第三件事就是旁听给我的感性认识。我所见到的庭审与我想象中的庭审差别很大。可能是我欧美律政小说又或是电影看多了,脑海中呈现的是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情景,与现实格格不入。在法院看到的审判庭是一个面积狭小、布置简陋的隔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法官也与当事人打成一片,完全没有律师当堂对抗、精彩纷呈的场面。审判时间也很短,一般不会超过四小时。

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据“理”力争压倒一切。这使得审批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应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法官压力庞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而上级的指示和干扰无疑又加剧了这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例如,在一次民事共同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只有一个,即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而被告有六个,都是小区业主。本来我认为此案会合并审理,因为这样比较方便又简便快捷,结果法官却是一一进行审理的。在我的提问之后,我得到的解释是,经调查这六位业主各持己见、互不统一,若是合并审理就会造成混乱很难控制局面,最后反而会影响审判工作的进行。这使我不得不佩服法官们的经验丰富,表面上看起来法官与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一到工作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厚积薄发和机智灵活。然而我的另一发现就是合议庭基本上是合而不议,每次记录都是书记员按固定模式从前面的审判记录中抄录一段话就完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另一种灵活处理。

第四件使就是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实体而轻程序倾向。例如,很多案件是因实体存在错误的情况才启动再审程序,而很少又为了程序而进入再审的。又比如上述提到的合议的省略。我也经常耳闻目睹法官们为了方便又少走了一些看似不必要的程序。而这种一味的追求办事效率是建立在牺牲程序公正利益之上的。当前我国仍然存在重实体而轻程序的普遍现象,从此事件中便可见一斑。在我看来,所有再现的知识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而非原始状态的事实情况,审判上所能达到的只是法律事实,而不可能是原始状态客观事实。若干追求个案的绝对公正而牺牲整个民诉体系的程序利益将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这种推测出来的法律事实也不一定与当时的客观情况相符合。而只有通过公正的审判程序充分保护各方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证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的确实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给诉讼参与人以公正、公平、文明的感受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司法裁判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接受,形成社会公众对国家法治的普遍信服和尊重。希望我们能尽快能走出这种误区。

第五件事则是“终审判决不终极”的现象。申诉案件越来越多,上诉率高居不下,这使得法官们经常做重复工作,工作压力也无形增大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事人不服判决,对法院的宣判缺乏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

2于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些案子在我们看来是非分明、轻而易举而且法官也遵照了正当程序,适用法律也毫无错误,当事人却还屡次来法院申诉,而且直接顶到了院长、庭长上面去了。再者还有向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的,有向政府告状的,有要求人大进行监督的。也许那些人确实很冤枉,或者他们的确受到了不公正的判决,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里面存在着一些司法腐败问题。但作为一个法院经过严格程序作出来的终审判决就应当具备其应当享有的权威性,否则法律是、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要想法律的作用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精神得到推崇,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法律信仰”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必然架空。

第六件事便是执行难的问题。基层法院作为执行的主阵地,担负着全国80%的案件执行。但基层传统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基层法院的执行现状并不乐观,案件的实际执结率不尽人意。我虽然不在执行局,但我的一些同学曾在那里实习,我们私下里经常交流,也不止一次的听法官们提起过,所以还是又一定体会的。一个判决下来了,这个案子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只有等到判决的内容执行完毕才称的上是完美意义上的结束。而我了解到的情况经常是判决内容得不到兑现。一些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往往采取欺诈隐瞒的作法。有的推脱欠债、有的转移财产,还有甚者连假离婚都敢用。这便不得不让人担忧法律的威严和公信度的问题。执行难是全国性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执行的环境问题,经常秩序不正常等因素。也不排除执行法官的素质问题。我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考虑。首先,改革司法体制和完善法律制度,恢复制度系统的平衡。具体来讲就是解决司法独立性问题,减少部门和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增强法院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统一信息管理制度加重对逃避法律责任、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那些胆敢藐视司法权威的行为人,应当作为刑事犯罪来惩处,另外还需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当事人无法逃避法律责任,也逃避不了法律责任。其次,加强法院自身建设。执行难的问题,虽然有体制和制度原因,但也有人为因素,特别是法官办案的公正性因素。己不正岂能正人,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和道理。

最后谈谈我自身的问题吧。通过连日来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很多理论上的问题都不是我目前就能够理解的;实践技能也不牢,很多基本社会方面的能力仍欠缺锤炼。而且也不能很好的把二者融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课堂上的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方面却很少涉及。这致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捉襟见肘。很多情况下,一些司法操作过程中的小事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也经常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还是拿整理卷宗来说吧,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所隐含的规律却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其中的每一页诉讼文书都是有其合理的摆放次序的。因此在这里说句题外话,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

3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我本人就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是非常支持这次实习的。

后来跟法官们沟通中我逐渐明白,这只是一个过程。任何法律工作者都必须在这些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去积累。临行前,法官还大发感叹说我们实习时间偏短,要我们下去多找机会锻炼。因为法律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断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然后从实践中得出新结论并重新指导实践。不用说实习一个多月,就算实习一年半载都还远远不够。

而我真正得益于这次实习的却是观念的转变。以前曾经认为法学这门学科暗淡无光,现在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愈来愈发现自己对法学有了兴趣和信心。从法官们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他们对法律工作的热爱,而他们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这种强大的信仰力量使他们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如此压力和强度之下始终保持勤奋踏实的状态为社会为人民带来公平与正义。我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的路还很长。当下所能够做的就只有用大量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培养法律思维和其他基本社会人文素养。

篇3:暑期实习与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安置”的方案初探

为了推动大学生实习市场的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团中央于2005年5月推出了“琢玉2005──优秀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借助于网络和人才服务公司,免费为企业发布实习生招聘信息,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学生投入到暑期实习计划中去。

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与学生就业关系最紧密的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道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是促进学生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期的学生有几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修完四年级下学期安排的课程;二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准备参加答辩;三是参加毕业实习;四是跑人才市场,联系就业单位,参加各种面试;五是考取大学前三年未获得的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六是部分学生要补修以前的积欠课程,参加大外四、六级考试,设法筹款还清银行助学贷款或所欠学费;七是办理各种毕业离校手续,参加各种毕业离校活动。在如此繁重的任务面前,毕业实习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暑期实习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当用人单位不断强调大学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时,暑期实习的作用和地位就凸显出来了。于是,实习和就业的关系也日趋紧密,甚至直接挂钩。同时,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实习的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直接指向了就业。大四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从时间上讲,已经滞后了,效果又不是很理想,人们的目光便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毕业实习前的暑假,暑期实习应运而生。所谓暑期实习,即企业通过大学生就业见习网、校园网、人才网或企业网络等媒体渠道,发布实习生招聘计划,大三甚至大二学生应聘并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工作,也有的是自主联系到企业实习。这种暑期实习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

就学生而言,暑期实习的首要作用无疑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暑期实习可以检验学生三年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提前介入人才市场供需系统,缩短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职业人”过渡的周期;可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各方面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提前完成自身就业定位;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企业对实习生个人的印象,尽早确定毕业实习和就业目标,减少跑人才市场、投个人简历和接受面试的盲目性,降低就业风险;通过暑期实习,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在大四时期有针对性地“补漏拾遗”,巩固、调整、改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积累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为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层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企业而言,暑期实习可以帮助企业抢占人才高地,招到自己满意的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客观上讲,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些具有战略眼光、雄心勃勃的企业,十分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十分注重企业的人才储备,求才心切。但人才市场上成熟人才十分有限,同类企业都在这个有限的市场里进行争夺,竞争十分激烈,便出现了人们常说的毕业生人数旺、人才市场需求旺,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才难这样一个“两旺两难”的矛盾局面。矛盾的焦点在于大部分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丰富,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一些优秀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名企,纷纷将人才战略的眼光转向自己培养、发现优秀人才,提前投入人力、物力,开辟优秀人才争夺的“第二战场”,以招募暑期实习生的形式启动企业人才引进“准招聘”进程。通过招募,大学生利用大三后的暑假进入企业实习,企业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满意的优秀人才,尽早与企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计划接轨。这是争夺优秀人才的“先发制人”之举,而且可以确保企业招聘的成功率。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可以在两个月的暑假中相互了解、熟悉、考察,这远比一两次笔试、面试稳妥、准确。企业给实习生充分展现个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企业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求职。

三、积极努力,切实发挥暑期实习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两旺两难”的就业市场状况呼唤成熟的人才招聘机制。暑期实习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大学生就业率提高有很大作用,然而目前这种形式还仅仅局限于知名企业、跨国公司,他们所招募的对象多数面向名牌高校、面向高学历层次的学生。学生完全投入暑期实习还面临着诸如实习岗位少,国内中小型企业不愿接收,暑期实习与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方面的困难。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提供必要条件”。可见,参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接受大学生实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全社会,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社会都要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暑期实习问题,企业、学校和学生更要共同配合,出台政策,采取措施,调整心态,共同将暑期实习这一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实习形式做好。

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应对暑期实习这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形式持十分欢迎的态度,对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作适当调整,以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适应人才市场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学生是暑期实习的主体,正确地选择实习单位,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于暑期实习能否真正达到积累实践经验、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暑期实习是一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只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暑期实习进入良性循环,营造理解、尊重、鼓励、保护暑期实习的良好氛围,实现大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三赢,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的。

摘要:文章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与学生素质现状的落差为切入点, 提出建构“实习安置”的方案:即通过一系列“实习锻炼”环节, 帮助学生渐进地实现综合素质和整体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成功地从学生角色的“学校人”转变为职业角色的“社会人”, 变“实习锻炼”为“实习安置”, 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篇4:儿子暑期的实习

一个星期后,我问他工作做得如何?他说,第一天老板给他介绍了公司的工作程序,然后交给了他几乎一米五高的档案,让他归档。老板以为他要花一个星期才能做完,结果他三天就做好了,而且同事检查后,没有发现一点错误。老板就将他转入做退休金的部门,处理香港就业社保基金。

三个星期后,我打电话问他做得如何?他说,老板又让他转入处理薪水的事宜,而且他说老板目前最头痛的是如何找到工作让他不停地做,他做得很开心,同事中午都邀请他一起出去吃午饭,大家处得很好。他告诉我,他是目前公司最机密、最敏感部门的最年轻的员工;不过,他会遵守保密的原则,只字不漏,包括对我。我听了后,好好表扬了他一番。

第六个星期,要结束实习前,他打电话问我,说老板要他写一份实习感想报告,他说,其他的内容都写好了,就是结语不知道如何写。

我灵机一动,告诉他,中国的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未来几十年的工作,“就始于这个夏天的训练”。他听了后很认同我的建议。

之后,他妈妈收到了他老板传来的一份邮件,表示: It was such a pleasure having Justin working with us this summer.I hope we will have him back in the near future.(这个夏天能有Justin替我们工作真是愉快。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能再回来。)

篇5:暑期法院实习报告

在2010年的暑假期间,我在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为期十五日的暑期专业实习。对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有了亲身体验,至少对中级人民法院的上上下下有了初浅的认识。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在人民法院实习,但是这次在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来到这儿的第一天就感觉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像去年那样轻松而简单,也感觉到通过这次的实习所要学到的会很多很多,也深深地体会到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艰辛。

在中级人民法院实习的几天里,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与基层人民法院。在中级人民法院里,其职能部门一般可分为:办公室、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技术室、法警大队、财务科、监察室等部门。虽然是中级人民法院但它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基层人民法院的内部组织结构大同小异。结合去年在基层人民法院的实习经验,这次的实习给我的不同感触很多。首先,中级人民法院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它要比基层人民法院更宏伟;其次,因为这是中级人民法院所以这里受理的案件有一大部分是二审案件,当然也有不少一审案件;最后,作为一个中级人民法院,它的人员素质与办事效率相对于基层人民法院要高一些。

在法院实习时,我被法院的工作人员安排到执行局帮助一法官工作,在这期间,我主要协助他做了以下几件事:整理卷宗,帮助法官整理卷宗很多份,都记不清有多少了。首先要整理材料,差材料的全部要补齐;其次整理卷宗目录,目录内容包括立案管理信息表、立案审批表、民事诉状、受理文书及回证、诉讼费收据、应诉文书及回证、原、被告身份资料、授权委托书、证据材料、传票及公告、庭审笔录、民事调解(或判决或裁定)书、送达回证;再次编写页码、折卷宗壳,卷宗包括正、副两卷(合议庭的案件才有副卷),分别填写原被告的名称、案号、立案与结案的时间、一审法院归档的时间,订卷宗时如何订、装、串线的技巧。边整理边看,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收集,责任的认定等等,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因为这些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所以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在法院实习的时间里,我还旁听了几个案件。刚开始的一周里几乎每天都有开庭,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听的案子就很多,就和看网上的庭审差不多了。大二的时候学校系里组织了中院旁听的活动中我们听的案子都比较注重程序,法庭审理比较严肃,但在听了这里的民事审判后觉得庭审很随便,在办公室里就能开,法官审案子就像聊天一样,特别是简易程序时,没有那么严格。离婚案件一般是

不公开审理的,但有几起案件是在办公室里审理的,理所当然的我也以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旁听了。通过很多次的旁听,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我觉得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据“理”力争压倒一切。这使得审批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应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法官压力庞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而上级的指示和干扰无疑又加剧了这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我不得不佩服法官们的经验丰富,表面上看起来法官与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一到工作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厚积薄发和机智灵活。然而我的另一发现就是合议庭基本上是合而不议,每次记录都是书记员按固定模式从前面的审判记录中抄录一段话就完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另一种灵活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的保密工作。从我们到法院实习的第一天起,指导法官就告诉我们凡是在法院听到的、看到的一切属于保密的东西都要烂在肚子里,不能说出去。在近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基本熟悉了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大致的全过程,这对我下个学期的学习将会有极大的帮助。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把知识学透。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去听庭审,虽然事先没有看卷宗,但还是能听懂大概。我觉得,在庭审的过程中,法官的思路是最清晰的,法官的思路引导着整个审理过程;法官总结的争议焦点很关键,关系到能否准确地指出案件的要害;而一个好的律师,首先要思路清晰,能够自圆其说,还要较好地捕捉法官提出的问题的深层含义,不要答非所问,诡辩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力追求事实真相的国家里不太管用,反而招致法官表面上的厌烦。

篇6:暑期法院实习报告

带着这种敬畏感,我“闯”进了法院的大门,迎接我的是民一庭的副庭长,她将我领进最里间的办公室。办公室有三位法官、一名书记员以及一位比我早到一个多月的师姐。就这样我开始了在这个新鲜而又刺激的环境中的法律工作。虽然轮到我的工作不得而且大多有些重复,但我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处理每项事情。

开始工作的头两天法官就叮嘱我要认真跟随书记员学习,服从她的安排,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处于忙碌状态,基本无暇顾及我们,只会再闲谈交流中不时教导我们几句。

实习中有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让我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知识。第一件事就是装订卷宗,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包涵了很多法律知识。记得第一天,书记员就拿了一本厚厚的卷宗,并给我讲述了里面各种文件的排列顺序。由于挑选的案宗不够经典,她只能大致讲解一下,并让我多看卷宗自己总结。我便翻阅了一件件已经整理完毕的卷宗。虽然每见案子具体上大相径庭但案子包含的基本诉讼文书大致上却是一致的。经过反复积累和巩固我终于能熟练的独立完成一件案宗的整理装订。

第二件事就是在一些法院日常工作的操作。在掌握了上述基本技能之后,我也便了解了一个案子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因为每个案宗的排列顺序都是按照法院的操作流程来办理的。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边接触了一些诉讼文书的写作一类的事情。如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然后还负责这些文件的编排、校对、打印等工作。期间还经常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接听电话以及接待来访客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社会交际能力和耐心热情的品质。而在发出票和运用电脑编排一类事情中又让我认识到掌握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这些基本素质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

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参加庭审以及事后与法官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到的。在短短一个月实习时间内我曾有幸几次在法官们的带领下参与旁听。

接下来的第三件事就是旁听给我的感性认识。我所见到的庭审与我想象中的庭审差别很大。可能是我欧美律政小说又或是电影看多了,脑海中呈现的是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情景,与现实格格不入。在法院看到的审判庭是一个面积狭小、布置简陋的隔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法官也与当事人打成一片,完全没有律师当堂对抗、精彩纷呈的场面。审判时间也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后来从法官处得知这是一个临时法庭,正式的法庭尚在修理当中。

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据“理”力争压倒一切。这使得审批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应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法官压力庞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而上级的指示和干扰无疑又加剧了这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

篇7:暑期法院实习报告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法官和庭长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在实习过程中无私的传授和耐心的指导。

我本次在人民法院民二庭实习,指导老师是一位女法官,在实习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真的是很用心的在指导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这些法官对工作的认真与热忱。在之前我们普遍都觉得中国的法官专业素养是很不够的,可是在实习的这段时间,跟着他们办案子,我觉得其实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很扎实的,而且他们都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读一些法学专著,让他们自己的知识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也更好的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可能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首先是整理装订卷宗,然后就是传票和判决书的送达,再就是做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偶尔老师也会让我写一些判决书、裁定书。虽然工作都是很杂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

第一,装订卷宗。

以前我只知道卷宗是法官审理案子后法院留下的凭证,只要把相关的东西全放在一起就行,可是在这次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卷宗的意义远不止此。刚开始的时候我帮庭长整理卷宗,卷宗目录写得非常简略。后来我们庭长很耐心的教我说,一本好的卷宗就是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从立案受理到庭审现场再到审理终结,在卷宗目录里面都有清晰明了的过程。所以整理卷宗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当时庭审的现场,那么清晰明了的再现了审判程序。于是我又把所有我整

理的不好的那些卷宗找出来,重新再整理了一遍。熟悉了各个案子,也对诉讼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整理卷宗还是一个很训练耐心的事情,刚开始就会觉得这是很枯燥的事情,可是慢慢地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乐趣,第一是我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分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二就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模仿进行庭审,也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另外法官也告诉我说,虽然现在电脑已经普及,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还是蛮重要的,回学校要记得多练练字。我想,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我们一定不能把汉字给丢弃了。

第二,庭审笔录。

在我们法院,庭审笔录还是使用的手写形式,刚开始几天法官只是让我跟着去旁听,在旁听席上试着写庭审笔录。写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把大家说的话都记下来就行了,实在记不下来就摘要点,所以我完全没做任何准备,也没阅读过之前的庭审笔录。等真正到了开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那个节奏,然后写到后来程序一片混乱,更重要的是我所谓的摘要点,在庭审时我竟然不知道什么才算是庭审笔录里面的要点。开庭结束后我显得有点沮丧,然后法官让我把做的笔录给她看。看完之后她还是说第一次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我心里还是不服,然后我就一直缠着她让她帮我修改,在她跟我讲了要点之后我就对笔录进行了完善,之后又试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正式上庭做笔录,第一次在书记员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时,我觉得特别神圣。在之后几次的尝试中,我慢慢改善,也终

于能把笔录做得像模像样了。总之我觉得在法院里面工作就是要耐心细心有决心,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正义感,就能成为一个好的法院工作人员。

第三,传票和判决书的送达。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辛苦很难做的。很多当事人不愿意收取传票或判决书,然后法院就得不断的想办法将这些东西送达当事人,诉讼程序才能正常进行,所以我觉得对于法院的送达程序,我们还需要想一些办法来对其进行完善。

第四,诉讼文书的写作。

实习期间写了一些判决书裁定书,但都是很简单的,而且多半都是套用以前的范本,即便如此,我也发现诉讼文书如果平常没有进行训练的话,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出一篇篇漂亮的诉讼文书的。特别是判决书中的经审理查明、本院认为部分,平常看写好的判决书都觉得是非常简单的,可是真正到自己写的时候发现遣词造句真的特别困难,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清晰易懂,更重要的是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任何出错的地方。刚开始写的几份,法官总是不停地改动,然后不停地让我校对,后来拿去打印时,那位老法官还会一直校对。当时我很不理解,可是那位老法官告诉我,法官工作就是一个细致活,容不得有半点差错。之后我就学会了细致。

在实习过程中,也对法院实务操作做了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程序中,有一个交换证据程序,即在庭审开始前,当事人双方就要在法庭主持下对证据进行交换。但是在我们法院,历来是没有这一个程序的,我曾就这个问题跟法官进行过讨论。由于没有这一个程序,就大大增加了庭审现场的负担,往往一次庭审举证质证要占去很多的时间,以至到了法庭辩论阶段大家都没有多少精力去进行辩论了。另外很多不太懂法的老百姓往往在庭审现场听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之后才发觉自己还有很多证据没有收集或举证,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承担败诉的风险。如果在庭审之前就做好了证据交换,当事人双方就可以更好的收集证据,更有利于了解案件的事实真相。同时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法庭辩论,我觉得很多时候精彩的法庭辩论可以让法官看到他们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也会大大节约庭审的司法成本。我深深记得有次开庭,被告是武汉某公司,在原告举证时,他的质证意见就是原告方没有在庭审前与他交换证据。法官也告诉我他们正在酝酿进行改革,将证据交换环节引入到他们的办案程序里面去。

第二,很多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或许他们的案子在情理上占上风,但是于法却是不容的。但他们就是不能接受败诉的结果,对法官的判断很不信任,不断的上诉申诉,使得法官要不断的做重复工作,工作强度加大。有些案件在我看来,已经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可是当事人却是不停地上诉,使得法院作出的裁决失去了其公信力。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所以我认为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人们信仰法律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要有必要的法律知识,法律从业人员也应秉着公正正义的理念去维护法律的权威,以此

才能树立起老百姓的法律信仰。

第三,案件调解难度大。在我所实习的法院民二庭,总的来说大部分案件的标的额都不是很大,但很多当事人却为了那很少的钱闹进法院,并且双方的关系往往都已经闹僵,有时彼此就为了争一口气,非得告到底。而且不愿意法院进行调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诉讼成本,也加大了法官的工作量,不利于诉讼效率和诉讼经济的实现,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第四,案件执行难。对于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往往关系闹得很僵,彼此都咽不下气,即使法院判决,而且数额很小,但是因为双方当事人的关系,所以都不愿意执行。对于标的额较大的案件,有时是当事人没有履行能力,或者说数额太大当事人不甘心,也就不愿意执行。因此导致很多案件即使判了也没有办法执行,当事人的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

以上都是我在实习阶段对法院实务工作的一些思考。另外在实习期间,我也学会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的东西都过于理论而且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在实务中完全没有办法操作,这就需要我们多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从事实务工作的时候才不至于束手无策。很多司法中的操作也是我们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需要我们深入实践去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另外老百姓的法制观念法律知识仍然是很薄弱的,我们仍要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而这也是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所要努力的方向。

这次实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从中感悟了很多,我相信它将受益我的整个生涯。

0 7 0 1 1 0 7 1马 爱 玲

上一篇: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不足下一篇:生活的启示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