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教育故事:善和愚的距离

2024-05-13

人生的教育故事:善和愚的距离(精选1篇)

篇1:人生的教育故事:善和愚的距离

每天上班为了近点儿,要经过一条便民小路。小路两侧是两家单位的围墙,不足两百米的距离要爬个坡还要转三个弯。而且小路的确是“小”,最窄的地方也就一米多点,如果两辆电动车会车,得小心翼翼慢慢走或是有一辆车贴边停下才能安然通过。

有天一早,我刚拐过第一个弯,就看见前面第二个拐角处紧贴墙站着个六七十岁的大娘,身边还立着一个露出青菜的拉杆包。看样子她已经买菜回来,应该和我走一个方向,既然躲到一边,肯定那个拐弯对面过来了车子。我使劲盯着前边,随时准备会车。大娘冲我摆摆手,“快过去吧孩子,这会儿没车!”原来大娘早早站定是为了让我先通过。我稍加快了速度,听声音后面不远又来一辆电动车,大娘喊,“都赶紧过去吧!”这时我已经快到大娘身边,微笑着对她说,谢谢大娘。大娘也笑了,不能耽误你们年轻人的时间,你们得上班啊,我们老年人没事儿,不着急赶时间。

说话的功夫我已经拐过弯去,那边稍宽敞些,再拐个弯就到大路了。想想刚刚大娘理解的言语和慈祥的笑脸,心里顿觉暖暖的。她站在拐角是最不耽误别人通行的,可这会儿正是上班时间,会不断有骑车的年轻人过去,她得站多久呢?她为何如此善良?如果换成我会怎样做?

我想,我会慢慢贴边走,既不影响通行还不耽误自己回家。我不会一直站在那儿,还前后看着车不停的喊着让人快点过,那样子好像有点傻——当这个字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我的脸呼地热起来,我怎么能这样形容她?她是怕我们为了躲避而减慢速度才站在角落的啊,她还说不能耽误年轻人的时间,这是一种多么善良又博爱的胸怀!

你是否也遇到过“特别”善良的人和事?之所以突出“特别”,因为现在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善”,就如我脑中一闪而过“傻”的念头。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会如此。

近日读贾平凹的散文《静虚村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声名显赫的文学大师,世人对他的评论多是“低调冷智、谦和厚道,是一位清醒的智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厚道又清醒的智者,仍然觉得村人的“厚诚”近乎“傻味”!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也如文中村人般热情,有人问路,竟会领着去;有路人讨水喝,恨不得沏上最好的茶招待人家。我从未想过父亲傻,总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淳朴、善良,是需要我们中华儿女一代代不断传承的美德。没文化的父亲常说,风水轮流转,你怎样待人家,以后人家也会怎样待你,能帮人一把就得尽力。最简单最朴实的一句话折射出的其实是最高深最伟大的道理:尽己之力,播撒善良的种子,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善”和“愚”,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界定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标尺。真正善良的人做行善之事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的只是内心深处的问心无愧、舒畅和满足。

不是只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还有“大善若愚”。善和愚的距离,其实很遥远,却在你的一念之间!

上一篇:《与时尚同居》经典台词语录下一篇:畜牧概论结课论文的致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