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故乡记叙文

2024-05-14

旅途的故乡记叙文(共13篇)

篇1:旅途的故乡记叙文

旅途的故乡记叙文1000字

在我童年的天空下,记载着这样一副美丽的画卷。冬天的积雪在温暖的阳光里,悄悄消失了。沟渠边的草垛从容地腐于泥土中。稚嫩的生命,从中冒出,微风拂过,生机勃勃,绿影苍翠。迎春树上的灯笼,张开了大大的嘴,唤起了桃李公主灿烂的微笑,樱桃在丛林间摇曳,仿佛一簇簇粉色的蝴蝶汇聚在一起抖擞着美丽的翅膀。

枯草覆盖的山崖上间,松团脱下了白色的棉袄,证梳起了坚硬的头发,散布在山楞上的树枝,也伸出了软软的指头,仿佛用翠绿的色彩渲染过,在阳光下不停的吱吱作响。空中燕回,带着一把把凌厉的小剪刀,在蓝天白云间载歌载舞,时而降落在田边,开始啄泥筑巢。黄鹂在树丛中蹦跳,时而停在枝头放开清脆的歌喉,欢快地啼叫。牧童赶着一群群山羊散落山间,不停地蹦跳着,打闹着,显得那么无忧无虑。村里村外的老农,出现在田间,拿着笨拙的锄头,在松软的土地上,勾勒出一道道的沟壑,他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耕耘工作。春天终于来了,大地如此清锈。

任岁月变迁,山,还是那些大山。抬头只见一片狭隘的天空,由四周那些巨大的支柱支撑而起,任凭春去春来,怎么也找不到那副画卷的影子,习惯了登上山顶,看那群峰叠峦,层层次第排挞。那里没有成群结对的游客,所以也没有漂亮的观光亭,只在山的脊梁上,留着一座座破烂的山寨。我不知道那些山寨的来历,也不曾听说那山寨里埋藏着多少混乱的故事,可见在那些艰苦朴素的年代里的村民,和那些土匪做着怎样残酷的斗争。山上没有群居之地,也没有宽敞的公路,只在山坡上散布着一些蚯蚓状的山路,依着山间的.泉水汇集的小溪蔓延而上。山上没有楼阁,只有用土墙石瓦修建的小房屋,那便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根据地。虽然然现在的生活暂无大碍,然而那山村的人烟也渐渐苏散,留下的只有守着那片山地的老农,而近些年来,许多的土地都退了耕,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苗。只有少量的土地,还在归他们所有,一年里,任烈日何等巨辣,任风雨何等横行,他们谁都不愿放下手中的锄头,与山上那些野生的动物斗志斗勇,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

我不敢去想,数十年后的大山,会变得怎样的孤寂。而生活在那大山里的村民,又会迁往何方。精灵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漂泊。就象我一样,四海游荡,逐渐的迁往大山以外遥远的地方安居。可是谁又会想起那些曾与前辈并肩耕耘的人们,在无声中和我们离开,躺进那古老的山泥中,而没有墓碑,没有排位,看得见的只有一堆堆乱石堆砌的石岗。

城市的灯火如此璀璨,车轮滚啊!碾着黝黑坚硬的路基,他们有他们的方向和目标。红尘牵绊,那大山里的人何有此等安居乐业的事儿?爷爷年纪尚高,深夜还在田间的草棚里守着庄稼里的农务,不被那些野外的侵略者来伤害。奶奶体病微弱,还在崎岖的路上采集药材,父母迈进晚年。还在拼命地做着农活。大山应该变了,变得荒无人烟。村民也应该放下手中的锄头,感受这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啊!可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大山的宁静,山间的新鲜气流,和那片鸟语花香的世界!

弟弟在重庆买了房子,今年结婚了!我还在外流浪,在离他们遥远的地方。我不能说些什么,面临失职的低落,举手不见的人山人海中,何有如此荒凉的感受!剩下的只有身边未婚的妻,和正在胎盟里的新生命。虽有双喜临门的幸福,可我的心仍然带着无尽的苍凉和低落,或许那山,那水,还有崎岖的山路和孤寂的房屋!寥寥轻烟弥蒙着孤独的老农……

篇2:旅途的故乡记叙文

“一起喝咖啡、喝酒、吃晚餐、看电影怎么样?在我们活着的时间里,一直一直。”

出自的一部老电影《电子情书》,我偶然看到的一句话,说给你听。

之前看过漂洋过海,因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书写的不二情书,心里油然一种亲切感。

我居然为了看一部的老电影,特地充了会员;然,剧情实实在在的落在了心底。

乔和凯萨琳是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凯萨琳经营者母亲留下来的小书店,哪里温馨宜人,已有42年的历史;乔却是同街一见连锁书店的老板。二人白天展开斗法,不料晚上却在互联网的虚拟时间中结为挚友,不知道彼此身份的夜谈,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两人相约见面,好奇的本性驱使乔怂恿自己的好友先去约好的地点偷看一眼,结果发现,心仪的网路情人,竟是死对头凯瑟琳。当然乔并无赴约,让面临关门大吉又无人可靠的凯瑟琳怅然失落。但乔也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凯瑟琳,只是,他不知该如何让凯瑟琳知道自己就是那位神秘网友。

欢喜冤家,这是我迄今为止想到最为贴切的形容。大概由此,他们每天走在同一条街上,每天路过同一家早餐店,每天想错在同一家咖啡馆……千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一次相遇,我想,这就是玄而又妙的缘分吧。

“如果你没有经营转角书店,我不是福兰克的老板,如果我们早一些相恋,我们是不是就不会争吵,即便拌嘴,也是租录音带,看什么电影有关”。

是哦,你是九月夏天滚烫的浪,你是忽而大雨瓢泼的向往

你是隔着落地窗的翅膀,你是小城艳阳高照的清香

你是无力抗拒不停追逐的磁场

我怎能舍得让你为我留下伤心欲碎的七滴眼泪

或许好了的伤疤总流血,医生说我低血糖,需要多听一些甜言蜜语。

有时候,会突然的羡慕这种细水长流的波澜碎浪。

晚饭,朋友说再等两年结婚

我问为什么,他说,那时候,我们从认识到相恋,到结婚刚好十年

是哦,刚好十年,有多人输给了流年的浪里淘沙

我们又能相随彼此多少个十年?

梦里,特别幻想出现一个人

她是我不愿停下的难忘情长

她是我忽明忽暗的不悔时光

她是我一束生命的全力绽放

她是我不愿醒来的梦的柔情一场

篇3:行走在高三的盲目旅途

很多年前王菲曾在歌里这样唱过,那个时候我们都以为那只是文学家们伤春悲秋描摹梦想。但是很多年过后,长大的我们,终于明白,那是对成长一种近乎悲哀的预言。

——郭敬明《夏天的燥郁症》

(一)

十八岁的时候,我还在高二的夏天,从那时开始,我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只是,当那十八根蜡烛点燃的时候,不知为何,却更加清晰地照出脸上难以言喻的落寞,忽隐忽现,若即若离。

那个夏季在一阵又一阵“忙死了”、“乱死了”、“烦死了”的抱怨声中渐渐拉下帷幕,回望整个暑假的简短历程,发现曾经信誓旦旦的誓言全部都没有实现。而告别了燥热,告别了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我的高三也就开始了。

前一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朋友,总的来说,他是那种木讷内敛的男生,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岩井电影中的男主角。

一直都很喜欢岩井俊二电影中的氛围,内向委婉,细致含蓄,温情脉脉。学长说:“你太虚幻了,活得现实些好么?”现在想来,似乎从始至终,我一直都是活在自己编造的虚假空间中,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自欺欺人的游戏。

在这个故事中,主角不是我,不是他,不是任何人。曾经一个朋友说,人有的时候只是一个需要感情的廉价动物。那场初次的邂逅,记得他干干净净的面庞,记得曾经与他所有支离破碎的片段,记得那份埋藏在心底却因缺失勇敢而被自卑一点一点掩埋掉的喜欢。

而这一切,至少证明,我的青春,不再是空白。

(二)

高三的生活,在一片混乱思绪中,似乎每天都在与自己无厘头式的思维,做最激烈的对抗和挣扎,却总是缺失一个结果。

深秋一过,冬季就悄然而至。

这个冬季,小宝意料之中地收到一所外地中学的转学通知。离别宴上,每个人都表现得异常安静,“离别”二字,被我们心照不宣地共同定义成了一个敏感词,每一句话都小心翼翼地绕开,真的好累。

我们原本约定一起去送小宝,可是几天以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不辞而别,独自一人踏上了开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车,去过只有她一个人的生活。

曾经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活得很洒脱的人,不会因为这样的小小别离而满怀感伤。那晚,我还是特没出息地咬着被角哭得一塌糊涂。曾经我们一起嬉笑怒骂,曾经一起打着“人不花痴枉少年”的旗号欣赏各路帅哥,现在,她不在了,我和她一样,都成了孤单的一个人。

物还在,人已非,而我也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洒脱。

接下来的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一切似乎都是设定的一个定局,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意外,只是每天过着一个高三学生应有的单调乏味的生活。

好在,妈妈现在对我的生活已经不再有过多的干涉,少了那些唠唠叨叨的闲言碎语,家里的氛围从未有过的安宁。我知道她是在给我最大的空间,任我自由地行走。我警告过她,也许在未来的某一时某一刻,我会不顾一切地去大洋彼岸,中途也许不幸触礁沉没。

看着生命一点点埋葬在雪片一样的考卷里,我还是有一丝倦怠感,自始至终都没有消失过。从小就是个比别人慢半拍的人,只想一个人过安逸平淡的生活,却在高考幻化成的汹涌潮流中,被成群结队追赶的人们推搡得不知所措。

我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着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大笑不已。可是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行进着,没有丝毫改变,只有学校门口的高考倒计时,不知何时由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红色的数字刺得人心惶惶。

(三)

好象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同学嬉笑打闹了,总是刻意地远离人群,很多同学一直在议论我:“她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内敛?”我知道,我让很多人感觉莫名其妙。QQ头像暗了,手机安静了,周围变得不再嘈杂,我似乎真的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

2010年新年的晚上,我与一个比我大两届的姐姐一直在大街上疯跑,她现在已经是某大学大二的学生,每年拿一等奖学金,那在我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却被她轻易地玩转手中,天知道我有多羡慕她。

那晚我们就一直那样跑啊跑,好象从来都没有那样放肆地宣泄过,我们一起大声吼叫,怒骂所有不公的事情,倾吐心中所有的不快。虽然我们的遭遇不尽相同,我被高考无休止地压抑,而她是被爱所伤,但在那一刻,我们似乎真的找到了那个最原始的自己,

从头天下午六点一直到第二天七点,她似乎一直在讲与那个男生的事情,直至结束都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爱情,真是一个伟大的东西,竟然可以让一个沉默不语的人在一瞬间演变成滔滔不绝的演说家。

她说她觉得好累,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持得下去。他们的感情似乎不被任何人看好,两地相隔,还有来自父母的压力和朋友的阻挠,他们曾经有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她为他心甘情愿地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整日研究营养膳食的女子,她为了他与昔日最亲密的朋友反目成仇,甚至为了他放弃了全校唯一一个去德国做交换生的名额,可是她做的这一切,男孩全都不知道,现在又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了。

爱情真是个令人恐惧的东西,竟然可以让这样优秀的女生也变得如此卑微!

夜里12点,一个多多少少有些暧昧的时间,我与她蜷缩在家里最温暖的角落,听她一遍又一遍地诉说,我想我唯一能做的或许也只有这个了,认真听她讲述,认真看她时而黯然落泪,时而又洋溢着满满幸福的脸。

后来,我看到了她在个人主页上发的一张照片,题目是《为爱销魂的我》,不知为何,看着她忧郁的眼神,浓重的黑色眼影,还有眼角那滴未来得及擦干的泪痕,我忽然感觉有些心疼——原来,爱情能够如此伤人,这不是我这个年龄所承受得起的,那一刻,我的决心一下就下了,对那个一直想要替我挡风的男孩子,选择了拒绝。

(四)

已经是五月份了,离别的氛围演绎得越来越浓厚,“离别赠言”成为了这间高三教室里课余时间的主流。

原本以为,离别最为难当,却还是在今天被我们用这样调侃的语气轻易提起。我想,在很多年过去后,不管我身在何处,我一定会给所有的人以最虔诚的姿态讲述关于这个班的所有故事,讲述这一段最平凡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青春共同拥有的最珍贵也是独一无二的印记。

不管在哪里,想到他们,心里总是温暖的,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未来都好。

篇4:旅途的故乡记叙文

张峡浩身为唱作人,对音乐品质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要求,对《两个人的旅途》从配器选择到录音技法都力求尽善尽美。《两个人的旅途》录制时所用的钢琴是一架拥有百年历史的古钢琴,吉他则是“新古典主义吉他大师”,同时也是张峡浩最初接触吉他时的偶像Yngwie J. Malmsteen曾用过的一把电吉他——这样难得的缘分与巧合似乎让张峡浩在录制这首歌时如有神助。富有韵味的厚重钢琴音色,遇见世界级大师的御用电吉他,历史与现代碰撞出非同一般的音乐味道,更衬托出张峡浩富有磁性和爆发力的迷人声线。同时,这首歌在录音技法上也是煞费苦心,独特的“人头录音技术”还原具有现场感的真实音色,为聆听者带来绝佳的听觉享受。

《两个人的旅途》的雏形诞生于2010年初,最初是一首英文单曲。2011年,张峡浩与曲婉婷频繁往返于国内与温哥华进行演出,两位“空中飞人”便在飞机上萌生了为这首歌填写中文歌词的想法。最终,两人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融入歌词。而张峡浩也为这首歌重新编曲,希望借由《两个人的旅途》表达将“思念”转变为“信念”的想法,鼓励聆听者勇敢地走上追梦的旅途。

篇5:李白的故乡记叙文

在我和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李白绝对不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更多的情形是,他仿佛一个天涯浪子,时时在“为帝王师”的理想路途中颠沛流离,并不时痛苦着、愤慨着,又天真虚幻地自我安慰着。

李白是一个天才诗人,但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智者。李白的诗酣畅淋漓,痛快异常,很容易勾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得志时,李白张狂得不加掩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李白痛苦得真切动人:“举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回顾心茫然。”但李白天真了一辈子,却决不会效小儿女形状。由于对自身才华的坚定自信,他总能找到宽慰自己的理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李白的生命里,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酒,一是朋友。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酒是李白创作的`源泉,杜甫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是李白高标出世、狂放不羁的人格魅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相伴于酒,朋友则是李白情感的依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李白的诗集里,诗题为“赠”、“别”、“留别”、“饯别”、“送”、“寄”、“答”以及“哭”(友人)的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还有许多诗作虽未题明,然实写友情。

相比于李白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他对家人似乎显得感情淡薄。他常常是离家数载,回去时,孩子竟不识是乃父归来。放在现代,肯定算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不称职的父亲。再访其作品,写到儿女的我仅读过三首(也许还有一些我没读过,但数量上绝对不可能与友情诗相比)。一为《南陵别儿童入京》,写其奉诏入京时之得意情绪,根本不能算亲情诗。剩下的一为《寄东鲁二稚子》,一为《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写到妻子的仅一首,即《久别离》。这样一个人,我们很难想象故乡在他的意识里,究竟会占到多大份量。

然而,李白诗作中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竟是一首与故乡相关的小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诗明白如话,却感情充沛。诵读者每每为之动情,为之心酸,为之黯然。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故乡”究竟是什么?一段故事?一份隐秘?一盏孤灯?一方土地?一个港湾?一丝情意?为何“潇洒”如李白,竟也会为故乡动情如斯?执着如斯?

生活于故乡者,自然不会感觉故乡的特别。失去的故乡才是真正的故乡。考诸文学史,凡写乡愁的作家,都是寄居别处者,作家们是在“别处”发现了故乡,或者说是“别处”照亮了故乡。

故乡是心灵的避难所,精神的栖居地。飞黄腾达者,往往会忽略故乡的存在。只有在外面磕磕碰碰、命途多舛的人才会对故乡黯然神伤,深切怀念,倍加礼赞。应该说,李白不是一个擅长怀乡的人。甚至在他孤独寂寞失意痛苦之时,他也能不靠思乡而找到排解的方式。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这里面固然有功业未成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诗人尚未彻底绝望。李白的思乡诗还有一首:“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其情甚凄,不见盛年气象,估计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静夜思》可以说是诗人由追求而绝望的见证,故乡是诗人最后本不想退守但又无奈退守的港湾。

篇6:故乡的小河记叙文

故乡的小河是一幅美丽的画,时时印在我的脑海中;也是一首美好的诗,时时缭绕在我的心间;又是一支美妙的歌,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小时候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便是我和小伙伴常去的地方。有的时候我们在这里玩耍到天黑都不知道回家,大人们总是打着手电筒漫山遍野的找我们,回到家后总免不了一顿教训。可是我们对这条小河的.兴趣依然未减,第二天,又跑到小河边去玩了。在记忆中这条小河是我童年的乐园,少年的福地,不论春夏秋冬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时常回味留恋于内心深处。

春寒料峭,“草色遥看近却无”时,便成群结队在小河边玩耍,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打水漂。间或寻一些会涨出一种“鸡毛”,我们会去拔,剥开嫩嫩的一层层放入嘴中,一股清香甜丝丝的感觉,可惜不能尽兴过瘾。“草长莺飞二月天”,一放学,我和小伙伴就一起跑去放风筝,那时风筝都是自己做的,有时会在上面绷上弦,风一吹,会发出悠扬的声音,传的很远。不像现在卖的什么卡通人物的,很少有小时候的动手乐趣。

夏天时,小河里可热闹了,一个个全身光溜溜的都钻进小河里,像一条条小泥鳅在水里钻上钻下,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比游泳,嬉戏声、打闹声此起彼伏,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河畔。 到了盛夏,这条小河里确曾荷花盛开,间杂菱角长于其中,更是我们向往的了乐园。小伙伴三五成群,推着木盆坐上人,在菱荷之间往来,可无欣赏“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雅兴,更多是“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或掀起菱角叶,寻找那清香爽口的菱角,玩够了,便折上一把“擎雨盖”,到河边柳树荫下,听“清河两岸柳鸣蝉”,悠悠进入梦乡会周公去了。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的叫着,给逝去的酷夏卖力的鸣叫。还有肥美的鱼儿令我们垂涎,在布满衰荷的河里,技术高的伙伴便会踩藕根处,然后一个猛子下去,便会抓住一个肥美的鲫鱼。有时会在岸边的树根下去摸,收获倒也颇丰,技术差的用捅网子在河边捕鱼,也不会少逮鱼儿,回去就会美美地打一顿牙祭。或者在荷塘踩一些剩下的藕,也很有趣,像是拾到些遗漏的宝贝似的,其乐无穷。

深秋的河上更是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鱼儿在河里静静地游来游去,好像在回忆夏天的快乐。小伙伴们在河边把捡来的豆子和来的红芋用柴火烧,时间一到,便急不可耐地抢起来往嘴里放,也不问多热,一个个吃得脸上黑乎乎的,仍然有意犹未尽的撅着屁股在寻找剩下的豆子。风高气爽,树叶纷纷扬扬的落在河面上,像一只只蝴蝶似的翩翩起舞,飘落在小河里,像一只只小船,慢慢地向前移动,河岸上留下了我们清脆的笑声。

到了冬季,凛冽的寒风一下子就封住了那条小河。记忆中的那时的冬天特别的冷,不然怎么这么宽阔的河会被冰冻起来。于是我们在上面跑来跑去无所谓的,这可是玩的福地,打陀螺 ,比遛冰,或找一木板打眼,用绳一拴,让小伙伴坐上拉着玩,有时恶作剧时,猛然一顿,坐上面的小伙伴便四脚朝天滑了出去,其他人便”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河面上响起了一阵阵快乐的笑声。嬉笑声,冰上的咯吱声交融在一起,享不尽的乐趣。等一双双棉鞋湿透的时候,其后果可以想像。

篇7:故乡的小河记叙文

我的`故乡虽然是那偏僻的小山村,但人们男耕女织,勤劳善良,故乡在我的心目中,甚至能与绮丽的九寨沟媲美的“胜景”,因为,那美丽的小河,装扮了原本贫穷的土地,让她变得秀丽清华,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们!

故乡的春天分外迷人,而小河边的春景则更令人陶醉。瞧!小河上顽固的冰块化开了,河水兴高采烈地欢腾着,唱着“哗啦啦”的活泼雀跃的春之歌流向远方。当万物还在春寒料峭中发抖的时候,小河边的树木便披了鲜绿的迷彩服,继续精神抖擞地守护着小河;小草儿也从昏睡中苏醒过来,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微笑着看着这春天的世界;花儿也被柔柔的春风轻推而醒,相继换好了五颜六色的春装,等待着蝴蝶的到来……啊!这朝气蓬勃的春景难道不会让你陶醉吗?

篇8:故乡的老屋记叙文

多年来一直未曾忆起故乡的老屋,或许是生活的忙碌使人无暇去想,而最近在年关将近时却开始想念起它,也许该去看看它了。

那是一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北屋5间,其中正中3间是堂屋,两侧各2间厢房,东屋西屋各3间,南屋3间,紧靠着南屋,西南角一间是猪圈,东南角是大门和过道,四面的房子围着中间方正的天井。屋墙都是用厚厚的土胚垒砌,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麦秆,冬暖夏凉,典型的农村茅屋,在当时应该算是体面的房子吧。

房子住过祖孙4辈人,最初一大家人住在一起,随着人口增加,逐步分户而过。后来老爷爷把房子留给了爷爷,爷爷又把老屋留给了父亲,父母就在这里把我兄妹3人拉扯成人。

西屋窗下中了一棵香椿树,长到碗口粗,每当春天来临,嫩绿的香椿芽随风摇曳,慢慢舒展。这时妈妈就会拿出竹竿,在杆头用铁丝绑一铁钩,勾住嫩芽,竹竿一转,嫩芽就乖乖地飘落到了地上,我们兄妹三人就抢着捡拾,每年都能捡满筐。妈妈把香椿芽洗干净,用盐腌在盆里,这样可以保存一年,日后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点,香气仍旧扑鼻。当然趁着香椿新鲜,妈妈也会让我们从鸡窝里捡回鸡蛋,给我们做一顿香椿炒鸡蛋,香味回味无穷,那种过瘾、那种满足是现在的美食比不了的。

夏天来了,农闲时,妈妈约着邻居婶子、奶奶就在大门的过道里纳鞋底,这里有过道风,是乘凉的好地方。我们兄妹三人也拖一凉席在过道,躺在妈妈旁边,边打闹边看小人书边听大人聊天。

那时的夏天多雨,屋顶的麦秆有的地方已经腐烂塌陷,雨大的时候,堂屋开始漏雨,妈妈就披着雨衣,拿着成捆的麦秆,踩着梯子,爬到屋顶,把新麦秆插到塌陷处,整理齐整,下雨天容易找漏雨点。再后来,条件好些了,就在麦秆上重新挂了瓦,妈妈就不用雨天冒险爬屋顶了。从记事起,就知道妈妈心灵手巧,出了名的能干。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妈妈都能笑着坦然面对,给我们带来力量,妈妈是我生活上的榜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人们最忙,要收获的`庄稼种类最多,既要忙着收割又要忙着耕种小麦,而我们孩子们却最关心和盼望的是中秋节。每次随大人去山上,都要带回一串串蚂蚱,回到家把它的翅膀和内脏去掉,用热水烫过,仔细地腌在大碗里,盘算着日子,要在十五前腌上两大碗。中秋节到了,妈妈把两大碗蚂蚱用油炸过,每人再分个月饼,一家五口在院子里,边吃边赏月,其乐融融。现在想起来,我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起来。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雪很大,漫山遍野一片茫茫,屋顶也盖着厚厚的白被。太阳出来了,雪开始融化,顺着屋檐滴落,慢慢结成冰柱,一根根、一串串挂在屋前,晶莹剔透,有的几乎连到地面。我们小心的把冰柱取下来,拿在手里,当做宝剑打闹着。还把小块的冰放在嘴里用力嚼,脆脆地,不知脏净,也不怕凉,傻傻地乐着......

老屋就这样看着我兄妹长大,送我们高飞。老屋也早已经给了叔叔多年不见了,不知道现在还好吗?

春节初一,我拜访了它。它还静静地待在原地,等着我。五间北屋还在,用于储藏杂物。香椿树仍旧矗立,其它的房间却已拆掉,做了菜地。房子静待在原地,没有了想象中的高大,相反,有些低矮、有些寒酸,有些凄凉,一时竟无法相信是自己住过的地方,心里涌现莫名的忧伤,同时也涌现家的温暖和感动。古云:英雄不问出处;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身本布衣的我们要磊落做人、踏实做事,用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为故乡增辉。老屋就是一座丰碑矗立在故乡,温暖着离乡人。它虽苍老但给人以力量!

篇9:离别故乡的声音记叙文

我总觉得,我的每一天都走在归乡的路上。虽然这许多年来我很少买过去往那里的车票。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小村庄,它地处北国的一片群山之中,偏僻的在版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

那是我生命诞生的地方,我在那里吸入了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沐浴了这个世界的第一缕阳光,吃下了母亲喂给我的第一口乳汁,从此,我便自然而然的成了这个小村的一员。

成为这个小村的一员没什么值得荣幸的,恰巧生在“大跃进”时代更是一种悲哀。在那个饥饿笼罩的年代,贫困的小村给不了我童年应该拥有的东西,但也努力地用半饥半饱的生活养育我长大。再后来的某一天,长成少年的我坐在一辆车轴吱嘎作响的牛车上,怀着忐忑和兴奋交织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地方出外求学,从此,这个地方、这个我曾经的家园,对于我便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故乡。

对于许多人来说,故乡是开在岁月里的花儿,总是弥散着芬芳的记忆。而我的乡思,却一次次的蜷缩在一辆离乡的牛车上,任它载往岁月的深处。

在过去几十年的光阴里,牛车行走的声音,成了我过往生命中执着忧郁的音符,它时常在我的脑壳里不紧不慢地奏响 :“吱嘎,吱嘎”,仿佛低吟着一首惆怅的歌谣。

可是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沉湎在这歌谣里,沉湎在故乡的回忆中。

然而我又会去想,故乡有什么好?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它一无是处:它的山是那么难看,光秃秃的不长一棵树。它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无数次的冻坏过我的手和脚。它的土地是那么的贫瘠,产出的食物填不饱我的肚子????。

真的是吃不饱啊,连番的政治“运动”下,加上那个年代的低下生产力,致使本来就贫瘠的土地收获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尽管大家把“社员都是向阳花”唱的震天响也无济于事。大多数的年景里,村里的乡亲们都是靠国家给的一点返销粮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当时的集体制体现出了它的绝对性,那就是人人都在饿肚皮,那首歌里唱得好“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花”,一根藤上的花,饿肚子的事谁也跑不了,在集体主义的光辉中,照耀的一片公平。

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记得有一次,母亲煮了一些土豆代替晚饭,年幼的弟弟可能吃到了发芽的土豆,吃过后不一会儿就浑身哆嗦、呕吐不止,母亲吓坏了,因为方圆几十里内根本就没有一所医疗机构,母亲只好自己用土办法给弟弟治疗,灌了些淡盐水,又抠着嗓子吐了好一阵子,一直折腾到夜里十二点多,弟弟才逐渐好转。好多年过去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母亲都会潸然泪下。

饥饿的往事虽然辛酸,可美好的回忆还是那么多。

我常常梦回少年,站在故乡的山上,极目望去是一片片挂在山坡上的庄稼地。地里是顽强生长的禾苗与乡亲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常常想起祖居的老院子和屋里院外亲人们忙碌的情景,心中一片温暖。更是想念母亲煮的热乎乎金灿灿的榆钱粥,嘴角犹生甜香。还有那个破破烂烂的小学校,低矮晦暗的土屋中我们用清脆的童音朗读着课文:“日月水火,山石田土?”。

那个只有一间教室和两个老师的小学校,是我的启蒙之地。屋子里干打垒的墙壁上裂着数道缝隙,屋顶苫着厚厚的麦秸。我们的课堂可能是天下最简陋的教室了:用泥坯架起一块木板就是我们的课桌,一到三年级二十几个学生分成三排坐在长条凳子上听老师讲课。对于这些,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认为学校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再者说能有学上就很高兴,在我们稚嫩的认知里上学读书是一种很神圣的事情。

我的国文启蒙老师姓杨,是县里才毕业的高中生,高高瘦瘦的穿着一件洗的泛白的蓝卡其中山服,他性格很好,可惜口吃的厉害,所以平时很少与人说话。你很难想象一个口吃的人教语文是什么样子。但神奇的是,他朗读课文的时候却抑扬顿挫的.没有一丝磕巴,顺畅无比。他教学极为认真,我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他在我的黄草纸作业本上留下的端端正正的批改字迹。记得那个狂风暴雨的日子,他举着一块木板堵在被风雨打烂的窗前为我们遮风挡雨情景,我的老师,我的启蒙者,虽然他磕巴虽然他沉默寡言,却在我记忆的时空里像一盏灯火一样亮着,时刻照耀我前行的道路。

每当我记起这一幕幕的那时故乡的情景时,就像饮着一杯陈年的酒,心里总是涩涩的、酸酸的,甜甜的,暖暖的,随之也忘却了那光秃秃的山,寒冷的冬天还有饥饿。

我总在想,故乡的山虽然瘠瘦也不美,可它硬是用它不肥沃的土地努力的供养着村里的人们以及它身边的所有生灵。它承担不起大型树木的养育,便尽力生长出一些小灌木和花花草草的来打扮自己,竟也经营出漫山绿意,满目葱茏。这样的山谁有资格去嫌弃它?我没有,我对它索取的太多了,我挖过它身上的药材,像野百合了,小黄芩了等等,然后拿到供销社换来学习用的本子和铅笔。也在它身上刨过骆驼蒿,一背篓一背篓的背回家去做柴火,把炕烧的热热的,渡过寒冷的冬夜。

所以我,后来看到别人家的山钟灵奇秀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因为我心中装着自家的不美丽但含辛茹苦的山。

所以我,后来身处都市的喧嚣中心淡如水,因为在我的人生里,故乡的目光一直凝视着我。

故乡的风景确实不美,不美的故乡却时刻绚烂在我的心中。尽管岁月沧桑,我把许多事情都忘却了,可是我,对故乡的那段记忆却仍然鲜活芬芳的犹如昨日。那段岁月里的我,从稚龄到少年,无忧无虑的活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糙的食物,没有一件玩具???,可我依然感觉是幸福的,这幸福是乡情和亲情交织起来的,是不美的故乡给我的。

不美的故乡,用一架牛车送我离开了她。

不美的故乡,留下了我绵绵的乡思。

篇10:在故乡的日子初中记叙文

三年前,我和爸爸妈妈回过一趟湖北老家,现在回忆起来,虽然已经有点朦胧,但有几个画面还是非常清晰的……家乡的小洋楼

这些年,老家开始富裕了,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自己盖起了两层小楼。虽然这里远比不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那么繁华富丽,但我觉得家乡的那些小洋楼却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温馨和祥和。家乡的那些小洋楼,全都是一个朝向,而且排列得十分整齐。让我惊奇的是,这些小洋楼无论是高度、色彩,还是结构、式样,似乎都是那么相似。青绿色的琉璃瓦、红褐色的屋檐,小洋楼所有的墙面全贴着白色的瓷片。每栋小洋楼都有宽敞的阳台,阳台的栏杆全是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做成。一打听,我才知道。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都在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为了统一规划村容村貌的.建设,村里的干部们多次召集村民开会,最终确定了房屋建筑的设计。当第一栋样板房建好之后,家家户户凡是以后要建房的,都必须和样板房一模一样。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全村房屋的整齐和美观。

我们去过好多人家里参观。家家户户屋里的家具和家用电器可谓应有尽有。不少人家还在屋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呢。看到家乡人民生活变得如此富裕,我真是感慨万千哪!家乡的小水井

在我们老家,每家每户的后院里都有一口专用的小水井,每天用的水都是用水桶从井里打上来的。但我从来都没有打过水,所以对这种水井我是很陌生的。有一次,妈妈要帮老姑做饭,叫我去井里打一桶水。我很高兴,提起一只小吊桶就往水井边跑去。我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把吊桶放到了井底,但吊桶就是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好像故意和我作对。最后,我费了老半天的劲,才打上来一点点水。我赶紧喊妈妈来教我。

妈妈闻声跑过来了。她看我一副生气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对我说:“你知道你打不上水是什么原因吗?打水也是需要技巧的。当你把吊桶放到井底之后,你要看着水桶,然后将手里的绳子猛地往左侧或右侧一甩,使水桶侧翻下来。这时,吊桶的沿口就会朝下,把水装满。然后,你赶紧往上拉一下绳子,让吊桶直立起来,再往上拉绳子,一桶水就上来了。如果你觉得吊桶里的水还不够满,你只需将吊桶提起来再往井底重重地放一下,再把装满水的吊桶提上来。所以打井水也是有技巧有步骤的。如果这些环节掌握不好,你是打不上水的。否则你只能跟刚才一样,打上来一点点水。”

篇11:故乡的苦槠树长篇记叙文

静谧的夜里,故乡的苦槠树浮现在我的眼前,眸子里闪烁着晶莹。曾经沧海,至今记忆犹新。有关于苦槠树的点点滴滴,春去秋来,难以忘怀。那时候我还小......老家村口的那棵我最喜爱的苦槠树,这是一棵伴我成长且伴历史千年脚步的苦槠树。

前几天,我和爸爸回老家扫墓,又见到了梦中常常思念的这棵苦槠树。

这棵苦槠树是我们家乡村口唯一被大自然塑造得婀娜多姿、虬龙盘底的风水古树。小时候记得村口共有两棵这样的千年苦槠树。他们依据地形紧挨着,一高一低,如兄弟、似姐妹、更像恩爱的夫妻。也许是苦槠树经历了过多的的风吹雨淋日晒冰冻,或者是乡人们为了步行方便,常常掀起覆盖的泥土。儿时印象中,其中一棵苦槠树盘结纵横,老根裸露,树干下部开裂,窦洞中人也可以钻进转出。因为此时苍老的树干下半截已经空心了,所以,伙伴们在两树之间躲迷藏、在树枝上捣鸟巢是常有的嬉戏;大人们则在树底下议论着村中的琐事,那枝繁叶茂两顶大伞至今难以忘却。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苦槠树在村里,是我们亲密无间的的伙伴,无论曾经还是现在,以及未来,永恒不变。

有一年春天,伴随着瓢泼大雨,闪电一次比一次光亮,惊雷一次比一次轰响,好像要山崩地裂似的。那个夜晚我和妈妈睡在一起还心有余悸,于是我把头蒙进了被窝里,等到天亮了广播喇叭响了,掀开被子一看,妈妈不见了,“妈妈!”我放开嗓子一路大喊,走到村口时,只见那株空心的苦槠树倒在了伴它千年的土地上,妈妈在那里一边整理着树枝,一边对我说”这是天打雷劈的啊“。自从那时起,我心里就憎恨雷电,谁叫它把我们的苦槠树打杀了呢?从此以后,失去兄弟、姐妹、爱人的孤独的这一棵苦槠树成了我的至爱!

苦槠树,常绿乔木,春来花满枝头,秋后果实满枝,洒落的种子,是纯绿色的物品。苦槠树,十分眷恋土地,不管在何处安家,从不计较环境条件的优与劣,凭着自己的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将自己的每一个家乡装扮得尽善尽美,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处于协调和谐之中。家乡的苦槠树,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自始至终地坚持将奉献当做自己追求的目标,愿将毕生精力用来拯救人类的苦难,使之到达美丽幸福生活的彼岸。

我的故乡是一个土壤贫瘠的小山村。

爸爸告诉我,那年是风调雨顺之年,收回来的粮食交清了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家中留下的口粮严重不足,农民只能以“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度时光。我村口粮只够农民吃半年。还有半年吃什么呢?我村怕旱,遇上干旱之年,农民生活就更艰难。尤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在家没事儿的爷爷奶奶就到野地里找到榆树拿小刀把榆树皮刮下来拿回家,晒干,再碾成榆皮面,做成粥来充饥。还有各种能吃的树叶,都把它捡来充饥。当时,家里的幼童都瘦得骨瘦如柴,皮包骨头。能行走的老人、小孩走出来家门向人讨半碗稀饭来充饥,真是度日如年。终究天无绝人之路,我村的老祖宗在村边营造了一片苦槠树林,当时二人还合抱不过来的大树有五十多株。那个年头,苦槠树拼命地多结果实,主动为我们分忧,自己却劳累得树叶发黄,身心憔悴。高产大树一年生产种子上千斤,低产的树每年产种子也在五百斤之上。“霜降”一过,风吹雨打,种子纷纷撒落于地,村里的村民们提着竹箩,在苦槠树下捡拾飘落的种子。一个冬天下来,大户人家收拾种子可达近千公斤。

人们将捡回来的种子,经脱壳、磨浆、去涩、晒干后将干粉储藏起来。食用时杂以青菜或萝卜,就成了我村群众度荒年充饥的食品。那时候,村里人不但爱护苦槠树,而且非常敬仰苦槠树,人们亲昵地称它为救命树。

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后来国家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农民饥饿的`肚子才真真切切地地得到充实。百姓有了饭吃之后,又谋划发展经济,当年只有七十来户的小山村,就养起了五十多头母猪。母猪带领成群的仔猪到苦槠树园一边刨食一边嬉戏,活蹦欢快的小猪,给苦槠树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故乡又显示出生命的无限生机。由于苦槠树的落叶培肥了土壤,土壤中又繁衍着大量蚯蚓,蚯蚓是小猪的纯天然绿色营养补品,使得我村的发病少、增重快、出栏早,又为村民们增加经济收入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次台风过后,造成了相邻村不少民房坍塌,我们村有苦槠树园的捍卫,全村房屋丝毫未损。但苦槠树为了抵御狂风,无数树枝折断,大量树叶飘落,遭到折臂丧身之痛,它们依然依旧挺着脊梁,坚守保卫村防平安的责任。苦槠树所显现的英勇无畏精神,与四川汶川地震战斗中所涌现出来的抗震抢险英雄一样,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敬仰您。

苦槠树,你平时像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默默地耕耘土地,收获着一年一度的春华秋实。当灾难发生时,你是一位英勇不屈的战士,挺起坚强的脊梁,为守卫一方水土的平安而奋斗。

苦槠树,你是人类最可信的朋友,最值得人们学习的楷模,也成了我此生最爱的树木。

苦槠豆腐更是让人惦念,而苦槠树的材质更是父老乡亲制造农具家具的天然材料。因为,苦槠树材质坚韧,农家耕田用的犁耙秒相少不了它。那一年的春天,我家的老房子正需要翻修,爸爸向生产队写了申请,得到批复后,爷爷、爸爸和叔叔三人到集体的禁山砍苦槠树做桁条,但见山上错落林立的苦槠树,遮天蔽日,荫荫如花盖。伴随着“噼啪”的斧起刀落,苦槠树“哗啦啦”地倒下了,至嫩的苦槠果撒落了一地,那一刻,我的心不由地揪了一下,好疼好疼。虽是为苦槠觉得可惜,但随之而来的苦槠树干变成了家里的房上的桁梁、磨豆腐的龙头钩、磨架、凳桌椅子等农家器具时,让我打从心里又开始佩服苦槠树的无私和高尚。

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家乡的苦槠豆腐,虽说叫”豆腐“,其实是没有豆类成分的。每到入冬以后,,每到周末、节假日,我和姐姐天天往返于村口的这棵千年苦槠树下,看看有没有成熟的苦槠果散落,有时去得稍晚一点,地上只留下一串串脚印。在村口苦槠果捡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跑到大山坞里去摘些成熟的苦槠果,凑上几斤后,妈妈就将其晒干、剥除外壳、去掉果仁上的表皮,然后用清水浸泡几天,去其涩味,再磨成浆,如豆腐般制作,待到冷却后,就成了黄黑色的苦槠豆腐。吃在嘴里,味道清滑可口又略带苦涩。这种无污染、能降脂降压的山野真肴,妈妈还常常舍不得吃,留到春节期间招待亲朋好友,总会得到一连串的夸赞声。

时间慢慢从指尖划过,苦槠树在村子里越来越受欢迎,老人每天喜欢去树下转转,出门刚回来的青年,慢慢走到树下,回忆起童年趣事,小孩无聊,在树下玩游戏。老婆婆带着自家的新媳妇也来凑热闹,听着人们说到可笑之处,新媳妇捂着嘴咯咯地在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回忆有关于苦槠树的一切,怀念那段光阴。苦槠树下,都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养育的儿女!

在之后的旅途漂泊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在充分享受着苦槠树恩赐的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

在记忆深处,浅浅回首,还是童年的故乡最为清晰。那些人,那泥巴路,那草屋,那土地......每次想到,感慨颇深。许下心愿,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不能放弃对故乡的回报。

苦槠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四季如春,这次回老家扫墓,正是百花争艳的春天。村口原有的两棵千年苦槠树如今只剩下一枝独秀,她默默地与乡人们一道经历寒暑更迭、暴风骤雨、迎来送往,永远地拒绝红尘裹挟的抉择、荣枯消长,哪怕在他的树荫下小憩一会,也能深深地感觉到游子的艰辛和对故乡的爱恋!

篇12:高一我心中的故乡记叙文800字

故乡如画,故乡如诗,故乡如歌,故乡如梦。

蓝天悠悠

故乡有一片湛蓝的苍穹。它拥有美丽的彩虹,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皎洁的月光。往日的废气闻不到了,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看不见了,没有了乌烟滚滚,没有了污水浊流,没有了烦人噪声,它们被环保的微风吹得烟消云散了,环保唤醒了生活在霓虹闪烁的都市里的人们,也唤醒了只顾赚钱的工厂老板,更唤醒了那些随手扔掉薄膜袋的人们。随手拾起一个泡沫盒,随地拾起一个食品袋,随意拾起那片飘落的枯叶……蓝天焕发了属于它的魅力。

绿水潺潺

故乡有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水波在里面荡漾,鱼儿在溪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尤其是故乡那波光粼粼的池塘,一群群鸭子在那里快乐地游泳,白鹅在那里尽情地嬉戏,朵朵盛开的荷花婷婷地向人们微笑着,不时地从清清的池水中伸展出翠绿的枝叶,真有一种“万紫千红斗芳菲”的景象。绿色就在故乡的水中轻轻荡漾。人们的眼睛因此而变得格外的明亮,人们的心情因此而变得格外的舒畅。故乡的水真是好清澈好秀美。

青山无际

故乡有一座座连绵的青山。抬眼望去,重峦叠嶂,绵绵无绝。在渺远的山顶,会看见鲜红的旭日从那里升起。傍晚时分,一片艳丽的霞光笼罩在青山之上,天与山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秀丽图画,画面丰富而不繁杂,清纯而不艳丽。春夏之际,嫩绿的小树苗勃勃地生长着,蓬蓬地发育着,那浓淡相间的绿啊,弥散在你恬静的心中。秋天,树叶经过严霜的洗礼,跳起了翩翩舞蹈,那飘零的枯叶,吟唱着一首首充满希望的歌谣。冬天来了,雪花纷纷,用不了多久就是一个白雪皑皑,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时的青山,更蕴含着来年满目的葱茏。

鸟儿啾啾

故乡有许多的鸟儿。我说不清它们的名字,只看见这些鸟儿成群结队在蓝天下翱翔,那悠闲的羽翼洋溢着惬意的甜蜜;那啾啾的鸣声,演绎着快乐安详的人生。没有谁会去设下什么捕捉鸟儿的陷阱,没有谁会去想把鸟儿当做一顿美餐,似乎而也确实,大家都知道,鸟儿就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建设美丽家园所必不可少的自然。

篇13:故乡的年味记叙文中小学作文

在我的家乡宝鸡,许多人依然坚守着传承了几百年的过年习俗,我的爷爷奶奶辈也不例外。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爷爷奶奶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买春联、福字、年画还有许多食材,这些食材终将成为大年三十晚餐桌上的佳肴。而我家年夜饭中必不可是的就是“小酥肉”,美名其曰: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以住每年爷爷做“小酥肉“时我这个“小馋猫”总是自告奋勇当起“小帮厨”,打着这个名号,表面是“帮”,实则是顺手牵羊,叨一块牛肉,拿一个肘子,还要盯着锅中咕噜噜冒泡的小酥肉,两眼放光,直咽口水,不等出锅,那色泽金黄、香酥脆嫩的“小酥肉”早就勾起了我的馋虫,不由分说,大快朵颐,往往等不到年夜饭我就吃到肚圆了。所以,我记忆中浓浓的年味便是厨房的香气了。

可当我问起爸爸记忆中的年味时,却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原来,爸爸记忆中的年味是放鞭炮,过年这几天,听爸爸唠叨最多的便是:“不让放鞭炮、年味都没有了!”也难怪爸爸最惦记的年味是放鞭炮。往年的大年三十,零点的钟声响,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烟花爆竹的海洋,尤其是大型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一条条、-圈圈的放射状彩带,但每家每户必备的还是那种一圈一圈盘起来的、粗粗的、红红的传统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噼哩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随着炮鸣声震耳欲花,我常常用手死命的捂住耳朵,又拼命地抬着头、眨着眼贪婪地看着漫天焰火闪烁的夜空,迟迟不肯回家。伴随着鞭炮声作响和烟雾缭绕,过去年的诸多不顺,与这姻火一起烟消云散。同时也点燃了新的希望,预示着新的一年有个红红火火的开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许多人觉得,“不放鞭炮”不算是过年,这声声的鞭炮声不就是浓浓的年味吗?

上一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下一篇: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