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大学英语

2024-04-15

新体验大学英语(精选8篇)

篇1:新体验大学英语

北外青少:英语学习新体验!

英语,是与外国人唯一一种沟通的方式,如果你精通英语,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外国国家的通行证。也许以后全世界的人都要会说英语,所以学习英语十分重要,学习英语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学好英语吧!其实学习英语也要讲求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降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抵触心理,因此培养青少年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

北外青少是专门针对4到18岁青少年的英语培训机构。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在青少年、幼儿等基础教育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精英师资和一线的成功教学经验。

北外青少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培训课程上设置以话题讨论为主,每天围绕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展开讨论。比如儿童班的认识身体部位、青少班的旅游计划,上课时主动轻松活泼的氛围,颇有些类似于夏令营和冬令营。教师们则会引导学生一起来聊一些生活话题,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随时可以提出个人观点,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口语目的的同时,还培养了青少年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北外青少英语始终以雅思模式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进行全面系统培训,确保学生四项技能不短板。更具特色的是,所有的课程都对孩子的年龄和培训的内容进行了周密规划,并针对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拼写困难和发音粗糙生硬问题,在各级课程中添加了单词拼读拼写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流利性专项辅导训练,以引领学生尽快练就轻松拼写和流利读背的基本功,提高学习效率。

北外青少英语培训机构将新的教育理念引入竞争激烈的青少英语培训市场,从而用适合青少年语言学习的学术成果拯救中国新一代的英语之路。为青少年在今后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新体验大学英语

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 大学体验 大学活动

论文摘要:大学的存在价值正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感知能力的挑战。大学需重视大学体验以实践大学精神,通过适应社会发展、开发自身优势应对新的挑战。大学体验是指由大学教育活动引发,沉淀后留在记忆中的个人或集体的心理感受,分为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具有维系、教育和筛选的作用。大学管理者应通过合理设计大学活动、积极挖掘大学故事和努力营造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的大学体验。

西南联大(1937年8月―1946年7月)已“胜利关闭”70多年,而对这所“临时”大学的回忆与纪念仍热度不减。在社会、经济和办学条件远胜于当时,并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振奋目标已提出十多年的背景下,我们纪念西南联大,与其说是对历史的回忆,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

西南联大的贡献,精神是第一位的[1]109。但当透过当事人或学者对西南联大的回忆或研究,寻找西南联大的精神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枯燥的口号,而往往是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知识会过时、会被遗忘,但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感受才是关于一所大学的所有回忆的“酵母”。若干年后,还会有人像我们今天怀念西南联大一样,怀念现在的大学吗?

现代社会正悄悄解构传统大学的生存方式,大学的存在价值正受到质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被视为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与之对应的是人类知识的传承、创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公立、私立、企业或非营利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使大学已不再是传承、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唯一机构。大学正面临来自社会现实及自身发展两方面的挑战。从社会现实来讲,挑战不仅源于全球范围内公共财政对大学支持的减少,而且源于社会压力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和感知能力的影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现实生活的富足及现代人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让人们越来越没有热情和耐心从事某项可能要花费3―C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或学习。从大学自身来讲,技术进步(如互联网)已深深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式与能力。而且,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学里的研究却变得越来越精细。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学生们往往等不及新的知识和信息到教师那里转一圈后自己才获悉。大学应该怎样证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大学应该如何维持和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面对现实中的危机,大学不妨从两个方面应对。一是努力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二是努力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现代人提供从其他地方不可能获得的体验。但大学对社会现实需求的任何妥协,都会招致坚持“象牙塔”理想的人的强烈批评。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大学禁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而损害大学教育传统理念的现象。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自身独特优势的开发,却往往竞争不过纯商业教育机构。譬如在网络教育领域,阿波罗集团(apollogroup)受欢迎的程度就远胜过传统大学。

大学的两个应对之策迫切需要一种纲领予以规范和指导,大学精神无疑可以担此重任。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包含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基本内容[2],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用大学精神规范和指导大学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则可以避免大学迷失于功利主义的“丛林”;用大学精神统领大学开发自身优势和特色,则可以使旧传统历久弥坚,新风尚根基茁壮。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历史的沉淀和凝练,也是统领和指导大学未来发展的基本指南,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但是,大学精神是无形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作为大学存在的重要基础――学生无法对大学精神进行直观的观察,而只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和感受,这即是大学体验。

一、大学体验的内涵和作用

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也是灵魂的塑造,“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所以,作为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大学体验所要追求的目标即是将一代代教师、学生和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孜孜以求的精神文化形态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者说这一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大学与学生,尤其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交流,还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默契。“专门称之为体验的东西,就是意指某种不可忘却、不可替代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领悟其意义规定来说,在根本上是不会枯竭的。”[3]离开大学许多年后,你也许不再记得学校的某些规章或课程,但你绝对不会忘记那个对你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规定或教师。

(一)大学体验的内涵

由大学教育活动引发,沉淀后留在记忆中的个人或集体的心理感受,我们把其称为“大学体验”。

大学体验是将大学精神具体化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精神在大学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由多个维度构成。借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某些概念,可将大学体验分为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其中认知体验是指学生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体验,是学生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时获得的感受;情感体验是学生内心被触动,而对事物产生某种肯定或否定态度的感受;行动体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获得的感受;关联体验则是学生把自己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而获得的感受。这四类体验中的两种或多种的混合便构成混合体验,而所有四种类型体验的相互融合则构成学生的全面体验。尽管我们试图追求全面体验,但结果很可能是某种单维体验更能让学生记住大学。而且,事实上,各种体验之间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借用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大学体验会带来超越单维大学体验的效果之和的效果,即不同维度大学体验的交互作用会对大学教育的成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体验是大学精神渗透于教育中的实践工具,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作用,而且大学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并不是具体的实在物,它由一些体验线索组合构成。这些体验线索是指大学任何能够被学生感知和感觉到的人或事物。

(二)大学体验的作用

1.大学体验的维系作用。大学体验的维系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大学精神的传播和继承。大学体验是大学精神贯彻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产物,通过将大学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记忆中,大学体验建立起学生对大学精神的恒久记忆,强化了学生对“大学品牌”的忠诚度。时间的流逝,学生可能记不住教师所授的知识,但却依然能在回忆中感受到大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及教师自然流露的风范。

大学体验的维系作用还表现在对大学经历的感知和留念。大学体验由大学教育引发,尽管其表现内容和形式会多种多样,但始终与大学有关。当类似的认知、情感或行动等体验在其他时空条件下出现时,当事人往往会想到此种体验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大学体验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重现,学生对大学的感情也就再一次得到强化。

2.大学体验的教育作用。教育是传授知识和培养素质的统一,大学教育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专业性比较强,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紧密相连。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都在发挥着作用,而最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便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潜能、现实的社会和未来可能的职业产生或深或浅的体悟。

大学体验的教育作用突出表现在能够使学生产生人生中可能遇到的认知、情感、行动和关联的感受,使学生与他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加深校园生活与学生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

3.大学体验的筛选作用。大学体验是外部活动在学生心理的内化,其间必然经历一个信息交换与渗透的过程,而受制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这种内化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是学生形成体验能力的阶段;第二是学生选择体验对象的阶段。这样,学生就对大学里的活动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筛选,其结果是大学教育者所设想的目标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而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筛选的记忆则成为学生对大学的所有印象。经过学生在社会上的口耳相传,这些筛选后的记忆成为人们了解大学的符号,形成社会对大学进行非正式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构建良好的大学体验

大学体验是学生个体的就学感受,外力不可能为学生塑造一个理想化的个性大学体验,只能积极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为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大学体验提供条件。参与、体验情境和线索是体验形成的必要条件,大学管理者所能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创造体验情境,提供体验线索。具体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

(一)合理设计大学活动

美国学者丁托(vincenttinto)在大量研究了美国大学学生的辍学现象后提出,防止学生辍学的唯一方法是改善学生的就学体验,使得辍学风险较高的学生与学校之间实现某种“学术融合”与“社交融合”,也即,学校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将艰苦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难忘的人生经历[4]。

若要实现学生与大学的“学术融合”和“社交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校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不仅应该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和人格发展的要求,更应该是他们将来面对事业上挑战的最好的`预演[5]190。

合理设计能够丰富大学体验的活动,不妨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全面认识大学体验的内涵。设计大学活动只是实践大学精神、促进学生与学校“学术融合”和“社交融合”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供大学体验的平台和鲜明的体验线索。程式化和好大喜功式的仪式带给学生的往往是枯燥和乏味,甚至厌恶的感受,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心设计则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生难忘的体验。譬如在美国一些大学的毕业典礼中,校方不仅热情邀请学生的家长参加,而且还会在典礼现场,请那些家庭中第一位大学毕业生们和他们的家人起立,接受众人的欢呼和祝贺,这种活动引发的学生对大学教育的感激、对大学的认同,要比校长的长篇大论有效得多。第二,尽量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全面体验的活动。活动方案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活动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活动的形式宜多样化、短程化、个性化,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而又追求自我个性张扬的特点。比如对大一新生开展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史馆及图书馆、与高年级学生交流、参加大学学习指导等活动迅速让学生消除对大学的陌生感;为毕业生开设“跳蚤市场”,处理他们的图书、资料、私人物品等等,既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丰富他们的市场经历。

(二)积极挖掘大学故事

尽管我们可以用一些简练、深刻的语句来概括大学精神,但“大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由有血有肉、有学问、有精神的人群组成的知识共同体”[1]7。所以,说到底,在现实中,大学精神是通过人物和故事来体现的。“大学传统的延续,主要不是靠校史馆,也不是靠校长演说,而是靠熄灯后学生们躺在床上的聊天,或者饭桌上的口耳相传。这些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播的雅人趣事,真假参半,代表了一代代大学生的趣味、想象力及价值判断。”[1]173这也最能被学生接受,形成了大学体验的主要素材。

大学创办时的艰辛经历、大学校园中有趣的教师员工和同学之间的恶作剧、校园民谣、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有些虽不能见诸正史,却可以成为学生日常消遣、调侃的对象。这些故事中包含了师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取向,也特别能体现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涵养。

大学相关部门应注意及时搜集校园里流传的逸闻趣事,或对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进行某种程度的“加工”,使其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大学精神。此外,大学管理者还应通过出版物、网络、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的演讲对大学故事进行适当宣传,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丰富大学体验而“加工”的故事不同于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的宣传材料,其特征应该是鲜活、有趣而又富有思想性的。没有思想的故事,显得浅薄;没有故事的思想,令人乏味。这些故事也许过于传奇,抑或“上不了台面”,但却能让人在会心地微笑、啧啧地称赞或叹息中感悟大学精神的真谛。

(三)努力营造校园环境

大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大学体验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完成。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精神和大学体验的物质载体。校园环境本身就有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大学体验,而且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塑造,可以为大学体验创造积极的条件和合适的情境。

校园环境的建设包含建筑、校园景观等硬环境,也包含浓郁的学术氛围、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等软环境。如美国的一些著名院校,特别是私立名校,无不刻意在公众心目中塑造一个充满贵族气息的校园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大学尽管不是大楼之谓,却也需要个别有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建筑作为大学的标志,提供大学体验的线索。在美国的大学中,有幸拥有像普林斯顿的校园哥特式或哥伦比亚的古希腊庭柱式建筑的大学,往往不惜以建造新楼数倍的代价去维修这些古色古香的教学楼[5]32,以增加校园文化的厚重,营造一种远离世俗喧嚣、可以自由遐想的清新氛围。与我国某些大学追求大广场、大校门、大雕塑相反,美国大学中常有艺术雕塑或园艺小品点缀于校园的各个小角落,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清雅脱俗的文化环境,而这些艺术品或由校友捐赠或由校友创作,其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又可成为大学体验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大学有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杨鲜兰.论大学精神的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20-23.

篇3:新体验大学英语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学建议”中认为,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 更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增强他们学习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由此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注重情感体验教学, 一方面, 能够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的学习自我满足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和谐的语言交流环境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 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水平。

一、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的学习主体为基础, 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来参与学习, 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的激情, 提高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

该种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1) 主体性, 即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 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 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2) 内化性, 即这样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激活学习潜能, 促进他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 (3) 过程性, 即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内在情感思维的一种生成发展过程, 注重优化情感, 就是在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一种升华。

二、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1.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激情参与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方面, 能够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心理和畏难心理, 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 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以为, 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激情参与, 主要有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1) 营造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存在尊严;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环境, 为他们提供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 (3) 营造彼此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4) 构建师生和谐的新型关系, 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提供畅通的渠道, 促进教学相长。

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的模块一Unit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Home alone”教学中, 笔者就采用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1) 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文章的大意; (2)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假如自己就是Daniel, 你会怎样做这些事情; (3)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相学习交流, 可通过扮演文中角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相交流中感受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学习氛围; (4) 建议学生通过运用模拟表演的方式来再现剧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还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民主、宽松、和谐得到充分地体现。

2.注重学生个体才华展示,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青少年的学习心理告诉我们,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 一方面, 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满足他们学习发展需要;另一方面, 能够激活他们学习潜能, 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笔者以为, 注重学生个体才华展示, 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 主要体现在: (1)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来再现文本内容, 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 (2) 为学生的才华展示提供平台, 让他们能够得到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 (3)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发展创新精神。

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的模块一Unit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Reading Dying to be thin…”教学中, 笔者就学生对该文章的合作探究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1) 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用不超过20个词汇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2)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以“How to keep fit?”为题进行表达交流; (3) 建议学生就文章的减肥提几点策略,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 不仅能够激活他们的学习情感, 还能增强学习自信心。

3.利用形成性评价,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课程英语形成性的评价方式, 一方面, 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引导下,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笔者以为, 利用形成性评价,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主要表现在: (1) 运用包容的思想对待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 (2) 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思维参与学习, 并对此进行综合评价。

三、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运用的感悟

1.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积极的情感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心理, 提高学习激情和自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效能感和综合素养。

2.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应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剂。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需要在发挥英语交际性功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思维情感交流, 让雪深更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人文关怀。

3.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应是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情感体验则是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 新课程高中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和过程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激活, 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持, 从而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和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美]KellyFried.[英]DeborahAldred.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with English) [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05, 8.

[3]张玉华.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情感教学[J].长治学院学报, 2007, 6.

[4]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7.

篇4:激趣学英语 体验新课程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体验之中:

一、运用新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6 Colours》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8种颜色red、blue、yellow……PPT演示:一阵雷雨过后,太阳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T:Wow,how beautiful! What colour in it?Today we wi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colours of it.彩虹的七条不同颜色的光带逐渐分离,摇身一变,成了由七个彩色字母组成的课题Colours。美丽的彩虹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颜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作了铺垫。

二、手段多样化,“拴”住学生的心

1.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教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在第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desk,chair等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数字单词提前教,如“one book,two pens…”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1)“Let's ac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can jump.”(可以跳跃);“I can sing.”(可以唱歌);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如说“Stand up”“very good”“Sit down,lease!”。

(2)“Listen and do”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Let's draw”新教材的最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时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green,g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

三、“现学现卖”,养成习惯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课前可以让学生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自编短剧,由每天的值日班长,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句型。在课堂以外,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Boy,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篇5:新体验大学英语

自从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一. 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思想的认识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师和课堂教学作用以外,教材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合适的途径。因而,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之时,必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搞清楚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 English songs, interviews, role 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 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二,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验。

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原因主要有:

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任教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不配备耳机或复读机,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限,所以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给我们新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会更多。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狠抓基础。每个单元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单词,词组与句型,要求学生背诵与默写。这些词组与句子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让每个学生都储备一定量的单词,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阅读水平。毕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是无法开展的。词汇是基础,所以应该从抓词汇入手。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准备书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必须掌握许多其它的本领,如英语口语的灵活性与得体性,丰富的知识面,幽默机智等等。在工作之余,我们就应多看多听英语节目。为了保证课堂上的交流效果,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上课发问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当然我们平时还需多读书看报,需要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篇6:新体验大学英语

新尝试新活力-职教《实用化学》教学新体验

<实用化学>作为一门五年制高职的.教学科目,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前面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合物)理论性较强,一不留神就上得枯燥无味;而后面四章(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营养;化学与环境)虽然结合实际较多,但真要体现“实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学生基础较差,思想上又不重视,所以要上好这门课成了一些老师头疼的事情.

作 者:杭艳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惠山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新尝试   新活力   职教   化学  

篇7:运动奥秘新体验

【教材分析】

本活动通过Flash软件模拟火箭升空的动画效果,熟悉元件、图层和库面板的制作,并学习补间动画的制作。在本活动中,背景和云朵在舞台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火箭”元件本身是逐帧动画,再通过制作补间动画使“火箭”由下而上运动起来。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给人一种“火箭”升空的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通过活动一的学习,学生对Flash软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掌握逐帧动画制作方法。本活动就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Flash制作补间动画,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可能只能完成一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取学生分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件、图层的概念,并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方法。2.熟悉“库”面板的有关操作。

3.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运动动画作品的制作过程。

2.理解和掌握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感受动画作品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动画作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将所学物理知道应用于动画制作,激发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2.补间动画的制作。

二、难点

1.元件和图层的理解和使用 2.学生对补间动画原理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房 教学素材和广播软件 相关教具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问题解决法 合作学习法 【课学过程】

播放“运动相对性原理演示动学生活动

观看动画、感 画”,观察小车的运动,理解运动相 通过动画导受动画原理。对性原理,导入新课《运动奥秘新体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画分析】播放“火箭升空”兴趣。动画,让学生思考,该动画是以哪个对象为参照物?哪个对象是静止思考并回答。的,哪个对象是运动的? 【明确】该动画是“以蓝天、云朵为参照物,火箭由下而上运动” 形成的动画效果。用PPT展示该动画中蓝天、云了解本活动任朵是静止的,火箭是运动的。任务一:

制作蓝天图层 让学生对照教材P83-84,自主探究完成新建文档、制作蓝天图层。

1.启动Flash,新建Flash文档; 对照教材完 2.修改文档属性:宽和高为600*300,帧频30fps; 任务一,小组互培养学生自助。主自学习,自我探究 3.重命名图层1为“蓝天”;

4.导入素材到“库”面板中,并将“蓝天”图像拖到舞台上; 5.调整舞台上“蓝天”图像的大小和位置;

6.从“库”面板中将“云朵”文件拖入舞台相应位置; 7.延长第1帧到第60帧; 8.保存文件。提醒:

1.打开“库”面板:执行”窗口”→”库”菜单命令。2.撤销错误操作,可单击”编辑” →”撤销” 菜单命令。小组谈论问题,形成答案。通过思考问题,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点。

3.在操作中遇到困难,请教本组同学。任务二:制作火箭图层

1.教师演示制作“火箭”影片 剪辑元件,并改变火箭位置,创建补间动画。

2.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任务二。先完成的同学要解火箭升空动画方法,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生生互助,提高动手操作,感学习效率。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醒:

1、注意区分并切换“场景1” 和“火箭”影片剪辑;

2、利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火箭”大小和位置; 受动画制作的过? 移动“火箭”位置时,一定程。要垂直移动,即保持X轴不变。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保存作品,提交作品。评价巩固

1.评一评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学生提 学生发表个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多个任务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去交的作业,学生互评,教师补充评人观点。价。2.想一想 问:如何让动画具有层次感,新建图层,重让“火箭”有从云朵中穿梭的感觉命名,并将云朵拖呢。让学生在“火箭”图层上方再入到舞台中,制作新建一个“云朵2”图层,并在第1火箭穿梭效果。帧中添加云朵,完成效果。

3.练一练 结合任务

篇8:新体验大学英语

本着在教学中构建快乐的学习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实物,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游戏活动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训学生学生的观察、总结以及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任务设置,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做事情, 答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时间的问答方法, 并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Learn to say中的会话内容。

2、能够听、说、读、写字母Kk、Ll和单词cake;能够做到听说读单词kite, kangaroo, lion, letter。

3、能够在了解am, pm含义基础上恰当地运用。

4、了解不同国家的时间差,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应具备的能力与学识。

三、教学重点:

字母Kk、Ll的正确读音及规范书写;熟练并准确地表达异地时间。

四、教学用具:

钟表一只, 多媒体课件, 字母卡片, 单词图片与卡片, 录音机与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 动热身, 复旧引新。 (5分钟)

1、学生唱字母歌曲:“ABCsong”。

2、师生共做字母操Aa__Jj。师生边说边做, 边加入字母的常见音A, A, A/ei/, /ei/, /ei/;B, B, B/b/, /b/, /b/;c, c, c/k/, /k/, /k/…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激趣的同时也为后来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 编律操, 真情互动。 (10分钟)

1、出示字母Kk的卡片, 让学生根据字母歌来猜测这个字母的发音。教师范读, 学生领会发音的要领, 学生间多种形式操练此字母。让学生根据Kk字母结构自编字母操:Kk, Kk, Kk, /k/, /k/, /k/, 学生演示并大家一起来做, 并把字母操从字母Kk做回字母Aa。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演示Kk字母的书写并标好笔顺, 学生空写、在桌面上写、在胳膊上写、在脸蛋上写。

2、学习Kk字母代出的两个单词:kite, kangaroo。利用实物学习kite;利用图片学习kangaroo, 多种形式操练, 形式多样拼读。设置游戏如手拍单词, 头顶单词, 根据声音找单词等游戏, 巩固这两个单词。

3、同样方法学习字母Ll, 与两个单词lion与letter。

4、师生再做字母操Aa__Ll。教师出示四个单词卡片, 学生读, 师把四个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再连线。Kk__kite, kangaroo;Ll__lion, letter.

(设计意图: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而且有始有终, 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注重教学的质量, 达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融为一体, 教师真正地成了组织者, 合作者与促进者。)

(三) 创情境, 激趣教学。 (11分钟)

1、学生再唱字母歌曲, 学生再做字母操A—L。

(设计意图:使学生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2、出示实物钟, 复习What`s the time?It`s…, 拔动时针与分针, 变换时间训练上述句型,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3、出示课件:中国北京天安门图, 右下角有时钟图, 其中的1—12的数字分别用字母A—L来表示, 学习What`s the time in Beijing?It`s 10:20., 以坚行与横行为单位, 生生练习。同样用课件展示其他国家的代表物来学习What`s the time in London/New York/Birlin/Tokyo?It`s…, 多种形式如男女生间、一位一位间、师生间、学生间等操练直到学生会说。让学生试说不同国家不同时间的原由, 教师做补充 (经度每隔十五度相差一小时) 。设置“对答如流”游戏巩固: (1) It`s two in Beijing.It`s () in Tokyo. (2) It`s seven in Birlin.It`s () in London.……

4、点课件, 呈现本节课会话挂图, 听录音两遍, 让学生一句一句地重复所听内容: (1) Look, Dad!So many clocks. (2) Yeah.What`s the time in Beijing? (3) It`s10:20. (4) What`sthe time in London? (4) It`s2:20.对 (1) (4) 句子做重点的练习。然后, 师生共同读第一部分对话, 学生分角色读, 学生练读, 在读熟的基础上练习表演。学生到前面汇报表演, 学生可以操作课件, 生生之间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对其意义上的理解, 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生活化, 情境化, 实用化。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学英语, 用英语, 学了就用, 使所学语言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 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与表演等能力。)

(四) 探究竟, 亲身体验。 (7分钟)

1、学生自学Let`s act这一部分, 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 划出自己不会的。针对学生不会的, 首先让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不会的内容让他们自己解决, 都不会的, 由教师或听录音来解决。较难的内容有: (1) So many clocks. (2) am. (3) pm. (4) New York

针对上述内容设置如下“对答如流”游戏: (1) It`s two pm. (2) It`s ten in the morning.in London, in New York……;再设计抢答, 过目不忘等游戏操练直到熟练为止。

2、针对学生划出不会的内容, 要多层次、多形式操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上, 让学生大声读对话, 并在保持意思不变情况下练习表演。学生汇报表演, 学生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新课改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辨别能力, 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安排这样的环节也能使学生间达到资源共享, 也能促进学生的竞争机制, 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五) 设任务, 实战演练。 (5分钟)

1、让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设置任务, 自己练习, 到前面汇报表演。

2、教师出示任务: (1) 你与妈妈逛超市想买一个小闹钟。

(2) 星期天妈妈喊你起床, 你很着急问妈妈几点了, 后来又想起来, 你今天休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 用英语搭建平台, 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 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能力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 置作业, 课后延伸。 (2分钟)

1、自己做书上的最后一道听音练习题, 家长做好协助, 做好成绩记录。

2、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完成。当北京时间是1:00PM时, 东京, 纽约, 巴黎, 柏林各是什么时刻。要求有英语表达。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 要有相应的作业促使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再现,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摘要:根据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实物,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上一篇:路线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