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

2024-05-05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精选6篇)

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

普罗米修斯

1.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认“斯、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人间、悲惨、情景”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情。

重点

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情。

1.生字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大部分字的笔画烦琐。教师应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如根据字形结构特征对生字进行分类后集中加以识记,其他方法还有组词识记生字、编顺口溜识记生字等。

2.阅读理解

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生字也很多。在教学中,要把读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要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发挥想象,加深印象,最好达到能够复述故事的效果。

3.表达运用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了这篇文章后,学会用“这个故事讲了……”等句式进行表达,锻炼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1.课前预习

(1)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认读、理解生字词。

(2)初读课文,读清楚众神的名字。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认“斯、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人间、悲惨、情景”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不止我们国家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遥远的欧洲,有一个国家叫希腊,它和我们国家一样拥有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今天,我们就去读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板书:普罗米修斯)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神话传说的话题导入,简单、直接,开门见山,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朗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本课的生字,学生读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

悲惨

野兽

敬佩

坚定

违抗

铁环

锁链

既然

凶狠

著名

愤怒

获得

预设:记生字的时候,可以按照字形特征把生字分类,如上下结构的生字有“悲、兽、坚、著、获”;也可以编顺口溜识记生字,如“环”可以记为“王不在身边”,“狠”可以记为“狼头不见了”。

2.齐读词语。

3.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饶恕

吩咐

敬佩

愤愤不平

气急败坏

悲惨

4.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读书情况,互相纠正读音。

5.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

多种方式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这篇课文浏览一遍,找一找:这个故事写了哪几个神?说出他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普罗米修斯

众神的领袖宙斯

火神赫淮斯托斯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2.请大家再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件出示: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总结。

起因:地面上没有火,人们生活悲惨。

经过: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受到严厉惩罚。

结果: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救出了普罗米修斯。

设计意图: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经过,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2.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情。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所讲的故事,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学生讲故事,教师及时给出评价。

设计意图:

讲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得以回顾课文内容,为下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做准备。

二、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形象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

(2)学生对比读第1~2自然段中关于人类没有火和有火后的生活的语句,展开想象,体会变化。

课件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①指名分别读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

②请学生思考:第一句话写了什么?第二句话写了什么?

③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交流。

预设:第一句话描写了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第二句话描写了人类得到火之后健康、温暖、安宁的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有火之后生活的变化,感悟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板书:取火种

送人类——爱)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学生读第6~7自然段,用波浪线把这两个自然段中描述普罗米修斯被折磨得惨不忍睹的画面的语句画出来,说说哪些细节让你觉得悲惨。

(2)第一个惨不忍睹的画面:

课件出示: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①指名读。

②谁被高高地锁在悬崖上?他遭受了哪些痛苦?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解答这两个问题。

(3)第二个惨不忍睹的画面:

课件出示: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指名读。

②普罗米修斯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承受着这样的痛苦,他叫屈过、求饶过、哭喊过吗?为了人类能够过上有火的生活,过上健康、温暖、安宁的生活,他甘愿忍受这样的苦痛。这一切都因为他对人类深深的爱!

3.学习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1)火神劝说普罗米修斯时,普罗米修斯是怎样回答的?

课件出示: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从普罗米修斯的话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坚定、忍受、决不会”等词语中感受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

普罗米修斯的表现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对宙斯的所作所为愤愤不平,于是射死鹫鹰、砸碎锁链,使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板书:获自由——正义胜)

三、走出神话,感受诗情

许多著名的诗人都用诗文来倾诉对普罗米修斯的景仰,如英国诗人雪莱就写过《普罗米修斯赞歌》。(课件出示这首诗)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那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新奇无比。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欧洲的神话故事,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读是悟的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故事脉络,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普罗米修斯博大的爱,并感受奉献的崇高与牺牲的意义。

三、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把握人物形象,获得启示。

篇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

蟋蟀,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他们获得的收益将是无穷的。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完成小练笔。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师:布置学生收集蟋蟀的相关资料;做一张蟋蟀纸板图(用于贴图)。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初步了解蟋蟀的习性。

2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蟋蟀吗?有谁斗过蟋蟀?说起这个小东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是个好斗分子,是个有名的歌唱家,它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出色建筑家。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蟋蟀的住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蟋蟀们高超的建筑本领吧。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从小喜爱昆虫。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虫记》,第一卷于1878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87岁(1910年)时出版。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与文艺很好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2)师强调难写字,并适当范写,加深记忆。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蟋蟀住的地方也叫住宅呢?

明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四、认知贯通,整体感知

1、“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明确:“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课文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部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师指导,明确:本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蟋蟀的住宅

住宅的建造过程(住宅的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过程。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二部分。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2)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明确: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明确: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第7~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明确:这一部分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2)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画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子的艰难与辛苦。

(3)蟋蟀的住宅建造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提问启发: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长时间加深加阔)

(4)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细致入微。

三、品读感悟,句段解读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明确: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四、小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明确: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2、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就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特征。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将蟋蟀当作人,把它称作“专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里面有“大厅”“卧室”;把蟋蟀的叫声说成是“弹琴”。语言风趣幽默,吸引读者的兴趣。

运用拟人时要注意:

(1)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3)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目的要明确。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疑难探究

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

明确:我们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可以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是如此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从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决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六、拓展延伸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

七、课堂小结作者把蟋蟀建房的特点、过程写得如此具体生动,这与作者的仔细观察分不开,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态度与精神,去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它们的绚丽多姿!

宅(住)精心修建(怎样挖掘)程(工)

篇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篇4: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语文教案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篇5: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教学效果(思效)。

语文园地是连接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动的桥梁。能力的形成必然是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在语言运动中内化生长。纵观本园地,真正体现了:从文本中来,到生活中去。

“交流平台”中的伙伴对话告诉我们“神话”的魅力,进一步认识神话的特点: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神话身上载着人类的希望和期待。

“识字加油站”很简单,也很有趣,学生很喜欢,并且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词句段运用”是本园地的重点,教师设计了多种学习方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掌握了神话故事中的成语以及神奇的情节,增加对神话故事的喜爱。学习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在各自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总结发言,用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并总结。这一关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新知的能力。

2.教学收获(思得)。

(1)课堂活动不局限于简单的教材内容。“识字加油站”环节当中,两组词语特点鲜明,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说一说这组词语的特点,这时候老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说,说说自己的发现,甚至可以说说自己的想象……老师尽量地拓展学生的思路,领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2)通过词句训练,学生借助四字词语,如“腾云驾雾”“各显神通”等了解神话故事,了解人物特点,同时借助这项训练让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对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神话神奇环节,将“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嫦娥》串联起来,彼此关联和映照,让神话故事的特点更加明确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本园地教学我做的不足的是被我一直忽略的“趣”字。“识字加油站”这样编排不应该是如此简单,它是想借助这样一个有趣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妙处。这道题目并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它们“妙”在何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4.改进措施(思改)。

篇6: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难点

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家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也已经完成了习作。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习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自读自改,完成习作。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否真挚。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业

1.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

上一篇:徒步活动领导发言稿下一篇:MBA中心网站页面内容更新20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