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有效教学之路英语

2024-05-15

我的有效教学之路英语(共6篇)

篇1:我的有效教学之路英语

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考研一直是一只拦路虎,可能这跟中国人的语言环境有关。英语考研真有那么难吗?今天我就结合自身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综合分析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我们可以发现,真题中对杂志原文的改写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通常真题中会删去文章标题,文章标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如果出现,文章大意就未睹先知。为了测试对文章主题和其他内容的理解,阅读理解原文的标题都要删去,让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去总结和把握。

基本词法、词形词意的辨析和词汇的特殊搭配。词汇是语言的另一大支柱,相比语法,更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一是在一个语法结构复杂的题干中考查某个词汇的基本用法,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和语法结构下考查对形近词汇或近义词汇的辨析,三是在某个比较简单的题干中考查某些词汇的特定搭配,

复杂长难句式的理解。在新的考研英语试题结构中,阅读理解、英译汉占据了50分,是整个英语试卷的重心所在。XXX的老师也有说到这一点,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集中在对复杂长难句式的理解上。这是因为:第一,对试卷的分析发现,多数考生阅读理解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一些复杂长难句理解不准确,影响了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第二,目前英译汉的句子几乎全部都是复杂长难句式。

阅读过程中,可采用略读、精读和定位阅读等方法。略读法就是省略地阅读,不花太多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主要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读法是指在阅读时仔细研究文章内容,不仅要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还要清楚和理解篇章涉及的重要细节。定位阅读法是首先找出某些特定信息,并对整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迅速定位信息点,略看与内容无关的部分。略读是为了迅速抓住文章主题,精读是为了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定位阅读是为了迅速定位答案在原文中的大致位置,考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此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多看各类英语小说和报刊。这些英语小说和报刊不仅可以拓宽同学们的阅读视野,调节枯燥的复习生活,还能顺带了解时事热点新闻呢!

篇2:我的有效教学之路英语

从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开始到现在,英语就是我最优秀的科目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爸爸给我不一样的学习理念;记得我还在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每次看见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就偷偷地打开电脑来玩游戏,几次都被爸爸发现了。后来他给我下载了“摩洛幼儿英语”,并严肃地跟我说:“你要玩游戏就给我玩英语游戏,玩英语游戏,你高兴了爸爸也高兴了,英语又学到了,一举多得,不然你别想碰电脑。”看着他苍白的头发和严肃的表情,我只好“妥协”了。

兴趣敲开了我的英语学习之门;当我打开“摩洛幼儿英语”APP,.好奇的我一瞬间被里面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古怪而新奇的动画,是那么的让我入迷;清脆而动听的声音,是那么的顺我耳;回答正确后软件里传出来的`的那句“你真棒”,时时让我心里美滋滋的;钓鱼游戏收获“鱼”的感觉给了我巨大的满足感;尤其大炮打气球的游戏,胜利的感觉是那么的让人如此的陶醉,让我玩得不能自拔......。在游戏中学习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棒极了!从此,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英语这门学科。

现在的我,已经逐渐把英语融入了生活。每星期都会挑英语动画,英语电影看看,在里面可是增长我的不少知识,过去时将来时复数形式......,在我面前已经显得那么的简单;我还经常随口跟不懂英语的爸爸说几句英语,把他搞得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玩极了;每日坚持听2节精彩的英语课,更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初中以上的英语知识,让我收获满满。

篇3:我的有效教学之路英语

在中职英语课堂上, 采用各种不同方法的导入模式, 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成才铺设一条光明之路。目前, 主要的导入法有游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预习和复习导入法等, 每一种导入法都具有不同的价值, 将每种导入法落实到位, 便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游戏导入法的运用

游戏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巧妙采用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 吸引学生, 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 设计一些游戏。例如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两组, 每一组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其他学生猜。在扮演和猜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要采用英语进行沟通, 哪一组猜对越多, 那一组便获胜。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可以是一些熟悉的电影明显, 例如成龙、李连杰等, 这样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就会用到“strong、Chinese kungfu”等单词, 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并且还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这样的竞猜游戏, 紧张又激烈, 营造了一个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 游戏都是吸引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英语知识, 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二、多媒体导入法的运用

近年来,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 在教学方面,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形式表现教材难点和重点, 整合信息资源, 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英语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例如大家熟悉的好莱坞影片《人鬼情未了》, 从影片中引出一些语法以及单词的运用, 向学生讲解。比如, 单词ditto, ditto的意思是同上的、同样的, 意思和me too一样, 但是用ditto不落俗, 而且更富有深情。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电影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单词的使用方法, 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

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 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直观地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的运用

把故事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当中, 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故事教学时, 在课前要准备好故事, 一般选择比较有趣, 而且简短, 容易理解的故事, 若是故事理解难度大, 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时, 语速要慢, 必要时配合动作, 帮助学生理解。当遇到比较有难度的单词时, 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并向学生解释。当故事讲完时, 向学生提出和故事相关的问题, 了解学生掌握故事的情况。学习需要采用英文回来问题, 当学生的回答和正确答案不符时, 教师切记不可打击学生。应引导学生,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 并且详细讲解正确答案。故事教学法的导入, 往往和情景教学相互结合, 学生理解故事的情景, 便可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因此, 必要时, 教师可通过表演的方式, 来营造符合故事情节的情景, 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故事导入的教学方式, 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 和教师共同讨论,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并且将会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预习和复习导入法的使用

每个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功课的预习。现如今, 很多教师不重视课程的预习工作, 然而, 预习对学生来说, 尤其是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注, 上课时着重听讲, 若是在课堂上依然不能解决问题, 则可课后和教师沟通解决, 这样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课后复习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英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加之英语语法点、短语较多, 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全部记下, 这就要求学生务必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 通过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可有效提高英语成绩。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会发现问题, 此时, 学生可向教师提问, 教师向学生解答, 并告诉相关的知识, 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可得到一定的扩大。

通过预习和复习的内容来导入, 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效率。但是, 随着学生学习任务量的增加, 很多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 造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学习成绩下降。因此, 教师需及时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与复习, 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巩固知识, 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篇4:我的英语教学之路

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接受新理念、新思想,发现不足,不断成长。

1.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

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必将走入死胡同。只有创造性地学习各种新理念、新方法,英语教学才能看见曙光。很早我就学习包天仁教授提出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他倡导的“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十六字教学原则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我也在网上认真研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理念,让我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我的教学。

2. 在培训中提升素养

工作以来,我参加了无数的英语教师培训,每次培训我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其中有两次培训给我印象尤为深刻。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精彩独到的教改新思路,茅塞顿开。一是2008年的全省初中英语远程网络培训,我既是学员同时又担任武威三县一区的班主任,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我每天批改学员作业,提交教学心得体会,聆听专家指点迷津,受到专家团队的认可和好评,被评为“优秀学员”。2010年5月,我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我聆听专家精彩独到的教改新思维,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一起研讨课改体会,交流学习体会,学到了好多。

3. 在观摩中学习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十分重视向同行学习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我听英语课每学期不少于50节,在听课中我和授课教师互相交流探讨,对自己业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在教学中,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包括对每节课的成敗,对每一单元的总体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渗透,我都会静下心来思考,并写教后感,适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

5. 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为了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我努力学习多媒体运用技术,多次承担全校和全区的多媒体公开课教学,取得了极大成功,并且获得全区多媒体制作三等奖。

二、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

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己独创的“情感,愉悦,审美,创新”四步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受到了广泛好评。首先我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平等和每一位学生交谈,尊重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赏识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为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浓郁的东西方民俗风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四步教学法给我带来了极大成功:2006年5月,我参加武威市课堂教学竞赛,获得英语学科一等奖;2007年,我参加凉州区课堂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我的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每次统考,我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我所教的毕业班中考成绩每次都在全区名列前茅。由于成绩突出,我先后被评为“凉州区教育名师”、“凉州区教学质量标兵”、“武威市中学英语教学骨干”、“甘肃省中学英语教学骨干”,受到同行和领导的好评。

三、 注重教研,以研促教

教研是对如何提高教学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首先教师要学习新理念、新思想,让自己一直走在教改的最前沿,树立课改的坚定信心,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作为我校英语教研组长,我组织教研组成员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并严格执行。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课改文章,邀请区内优秀教师上观摩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上示范课,参加全区英语连片教研,效果显著。我十分重视平时的反思和积累,随时归纳整理,写出教学心得和体会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迄今为止,我已经有十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或获奖。《冀教版八年级下册51课教学设计》发表在2009年第10期《中学英语之友》;《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发表于2011年第8期《学生之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点滴谈》发表于2010年第7期《中学课程辅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益尝试》发表于2011年第9期《中学英语之友》;《班主任工作艺术经验谈》、《家长会的弊端及创新模式》分别发表于《陕西教育》2010年第11期和2011年第9期;《我向打架的学生说谢谢》发表于2009年第9期《中小学教育》,并有两篇论文在国家和全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篇5:探索有效教学之路读书笔记

日前细致拜读了《探索有效教学之路》一书,在对有效教学的理念理解、意义提升、实践途径等方面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习过程中,对有效教学设计这一章节内容我特别感兴趣。文中提出“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教学,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创生。这能使设计合乎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习者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现以口语交际课为例谈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口语交际更是如此。只有当学生有真情实感、充满激情的时候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语言宣泄,才会达成一种自然和谐的“交际”场景。

1、挖掘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此进行教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口语交际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重组教材结构,努力提炼符合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生活经验的话题。这会保证“有话可说”。

2、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

李吉林老师曾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口语交际就是这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和谐对话的聊天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自然生成的。因此情境也应是真实自然的。就如在大街上说“垃圾”,就好象在公园里编故事。试想,哪个孩子会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呢?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好表现,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让这种动、玩、自我表现变成一种言语活动,变成一种指导学习的策略,变成一种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这会实现“人人想说”。

3、提供自主交际的空间。

“有什么办法让人们不扔垃圾?”、“小松鼠、小兔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是生活的再现,这是童话故事的想象,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课堂有必要提供宽松的时空,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才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语言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陶行知指出:“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我们要用陶行知的伟大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让语文焕发生命的风采。实践证明,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每一个个体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是所谓的“人人能行”。

个人认为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习作教学为例:面对沉甸甸的积累,如何从繁杂的事件中找到有价值的素材,从万变的状态中抓住事情的关键,就需要学生从斑斓的材料库中不断地进行提炼,使其焕发艺术的光彩。教师要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日出到日落,在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并留住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每周把让你心动的一件事记录在“发现平台”或“材料积累本”上,以片段练笔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写下你喜怒哀乐的原因,可以取名为“心动一瞬”或“那一刻,我被震撼了”等等。

在新课程习作的理念下,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亲历活动,获得体验,让习作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让学生关注活动,强化体验,让教师的指导生成有效;让我们珍视学生的感受,放大体验,让评价成为赏识,成为激励。

篇6: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

“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是不敢将自己归之为大事业大学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样的成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96年8月我忐忑不安走上了讲台,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两个星期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听我的课。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教导主任没说别的,只是把我板书上写错的几个字重新写了一遍。我当时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我把自己重新当成了学生,抱出一大摞语文教学的杂志,埋头学习。也许那当头棒喝真的起到了作用,我竟从那些看上去颇为凌乱的文字之中窥探到了那么一点门路。我开始练字,练毛笔字、钢笔字。高深的理论我不懂,但我知道语文课堂上要以读为本。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抱着字典,把常用汉字的平翘舌音做好记录,跟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读课文。为了达到以情动人,我把每篇课文都反复读上好几遍,读给父亲听,让他给我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我在课堂上范读,有时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时让他们沉醉其中,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学起来,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一次全镇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信心大增。课堂教学也变得活跃起来,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力求创新。2000年,我执教《颐和园》一课,将读贯穿全文,尤其在学习“昆明湖”一段时,范读、个别读、配乐读多种形式并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创造性地将做“小导游”引入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获得了市教研室郭坤主任的好评,并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上这节示范课,后来又被息陬乡中心小学请去给他们乡的语文教师上了这节课。在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时光很快地驶向了2004年的秋天。我遭遇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那年,我考入了实验小学。一切从头开始,我忽然发现,那些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新奇的教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些花样,课堂始终是浮在表面的,不扎实,不厚重,流于浮华。我感到了茫然。然而我很幸运,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我的老师陈校长。他勇于改革,把我们从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走向教研之路。那时候,我们除了每周二的语文大组活动,每个周四青年教师还要教研,我们看课、议课、评课,还要不停地上公开课。我记得我去的第一学期,光公开课就上了不少于六节,虽然忙碌,但那是我们最充实的时光,也为我们的人生做了最坚实的奠基。更重要的,陈校长提倡我们写教育叙事,写反思,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我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厚重扎实?

我想,也许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与编者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开始是痛苦的,因为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底蕴浅薄、思想不够深入的现实,但是,一旦沉浸于这种痛苦,它就会在荆棘中开出花来。2008年秋天,我们学校教学节如期开幕,我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我最开始是从第11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开始进入的,直奔重点,然后发散:“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爱?”学习全文。上课中我发现,这样的解读不是不对,而是不够。我开始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去读课文。原来作者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那么这篇文章如果作为一个演讲稿的话,他又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读着读着,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这句话上。“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子平时的对话,也许称不上是诺言,但却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承诺,而父亲也用他的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的情况下,阿曼达的父亲凭借一人之力,不屈不挠的挖掘了38个小时,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身体和心理负荷,最终成功的将阿曼达救出,这是爱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永不放弃的承诺。而阿曼达则是对父亲完全的信任,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这种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并最终成为儿子的信念。永不言弃的承诺是父爱的体现,而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何尝不是儿子爱父亲的一种体现。

继续向下读,我又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父亲的回答为何只有这样一句?真的只是在巨大的打击下的一句机械地回答吗?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如果你不是来帮助我的,那么就不要来浪费时间劝说。从父亲的语言里,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坚定。至此,我的解读全部完成。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核心,将整篇课文化为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对父亲语言动作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课文情感的升华。那节课据说反响不错,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讲的太好了,我都哭了。” 对文本的解读还在继续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把自己的解读写成了文字。“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是我在对全文感悟后得出的感受。课堂如茶,舒缓平淡,但也算得上回味深长。虽然有些波澜不惊,缺少太大的起伏,但本文不就是这样从容恬淡、含蓄幽雅吗?

但是,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似乎还有些什么没被挖掘出来。周末再读、再想。忽然发现好像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城南旧事》里,那么多的回忆中的人和事,为什么留在林海音脑中的偏偏是冬日里的骆驼队呢?所有的往事褪去之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一队骆驼队,让远在台湾的长大了林海音依然念念不忘。这骆驼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骆驼是怎么样的?是沉默的,丑的脸,长的牙,又很安静。但是林海音慢慢地走近了它,理解了它,在安静和丑陋的背后是坚持。

四个片断,就是林海音与骆驼慢慢走近,从初遇相识到关爱思念的过程。剪毛是关爱,希望它们长得好看些。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这是想念它。冬天里它们来了,春天里它们走了。但是夏天它们在哪里呢?秋天它们在哪里呢?所以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这是一段漫长的等候。

好了,现在骆驼队越走越远了,也许走到沙漠里去了。林海音也越走越远了,飞越海峡,到台湾去了。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离得很远很远了。

但是,骆驼队并没有走远,它们的形象总是在林海音的眼前跳跃。

它们那么丑但是那么坚强,它们那么慢但从不放弃,它们来自底层但送来冬日里的温暖(它们总是在最寒冷的冬天里来,送来煤送来温暖)。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小英子的心上,化作了小英子性格的一部分。

于是,再读,又发现了一句被忽略的话:“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三十多年来,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痛苦,但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道,没有走不过去的坎了。

于是,林海音像骆驼一样沉默地面对困难,像骆驼一样地坚持活下去,写下去,于是有了《城南旧事》,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书

至此,我顿悟:小时候,小英子学着骆驼的咀嚼,长大了,骆驼成了林海音的自我镜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1年考评课,我们教研组执教的是《葡萄沟》。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盯住关键词“茂盛、五光十色”下大气力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也是不错,同事们盛赞“有语文味儿”。然而赞誉之余,我内心却波澜起伏。二年级的语文课,我居然拖堂了近7分钟,这不是浪费么?怎么会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回过头去,再看自己的课堂,那些自以为厚重的、扎实的、出彩儿的,无一例外,全部拖堂。到了今天,我还能用深入解读来作为自己课堂臃肿拖沓的托词么?

痛定思痛,我发现,其实我的课堂只是披上了语文的外衣,却没有扎入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我,急于把自己读懂的、自己了解的,全部灌输给孩子们,还自以为老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其实错了,我的课堂上,一直是我在唱主旋律,孩子们几乎沦为了我的道具。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我才能走出这困境。于是我又一次求变。今年春天,一年一度考评课开始了。三年级老师统一执教《燕子专列》。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也响起了。很多老师惊呼,你的课堂变了!更有的同事直言,不如以前听着带劲儿。我并不辩解,当我真正把自己强烈的个人色彩融入到朴实的教学过程之中时,我才真正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一位同事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说,我听了你这么多年的课,今天才真的感觉,你成熟了,你在真正的和孩子们学语文,不是讲语文。我想这也许是最高的评价吧。

我的老师陈校长为我的转变大声叫好,并特意写了一封信,以示鼓励。他的信中,对我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无需我赘言。

三年级语文教师王老师执教了《燕子专列》一课,听后,让我惊叹,这么短的时间,她的课堂就发生了“颠覆”。她以前上的公开课很多,在全市小语界较有影响,但每次听完给人的感觉,王老师是一位教语文的好苗子,素质高,业务精,特别是把握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是老师们无法比拟的。挖掘教材深,分析教材细,教学设计课课有亮点,连市教研员也不得不佩服,再加上她饱满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巧妙精致的层次导读,课堂高潮不断,让听课教师感到是“美的享受”。但是我每次听完反思,王老师的课是生动、富有情趣,学生上课发言踊跃,是否学到知识,是否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对她的课我跟踪分析,现代化的手段她运用的非常巧妙。课前十节课有8节课展示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重点段教师一般设计3次以上的导读(学生齐读)烘托气氛,有时把重点段改成小诗让学生齐读,看是学生和老师融为了一体,其实是学生配合了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课节节有精美、动听音乐的渲染,课后5分钟是对课文的拓展,增加课堂的厚重度,给听课者留下课堂不肤浅,落实了课标精神的观点,齐读占据了课堂的半壁江山。此时的课堂教学是在“技”的层面上行走,没有走向语文教学的“道”,老子曰:“道法自然”,语文的道就是朴实、真实、扎实,遵循学生学习之道,点破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现象不止我校教师存在,全省小语课堂基本是这样,声光电、音美、小组讨论掌控课堂,不论什么样题材,不论什么样场合,离开了现代媒体和小组讨论,课堂就不算完美。理念决定行为,上级主管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的倡导、引领,造成了“有进取心”青年教师的模仿,再加工再创造,形成了当前语文课堂的浮躁、不扎实、不真实,看是热闹,而是没有多少收获的局面。我谈这些不是否定教师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要适当、适时,要适可而止。

王老师这节课运用现代媒体较少,她把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本文两个重点段: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他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最为充分,让学生静心涵咏、写体会,教师巡视,不时停在某些学生跟前指导(她指导的一定不是优等生),我听课一般坐在前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学生静静的读书、潜心会文,没有做其他动作的,俺心里特别高兴,俺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要的就是“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我统计了一下,本节课王老师让学生自学时间 在25分钟以上,只提出了两个问题:燕子为什么乘坐专列?它们遇到了那些困难?其余的问题都是来自学生,问题的解决也是学生,王老师在学生汇报交流适时点拨,对学生的感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是王老师上得最为成功的一节课,祝王老师平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今年我们学校新招聘了三位语文教师,全部分到了我们级部。他们很好学,几乎天天跟着听老教师的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的课没法学,你大开大合,不是按部就班的一步跟着一步。我说,那你看是学生跟着我走,还是我跟着学生走?她说,是你跟着学生走,但是你还能把他们引回来。

我笑了,告诉他们,那叫点拨。点拨是一种智慧,也是人生感悟的临场再现。也许更多来自于心中反复锤炼语言的精华,更是妙手偶得。

点拨的结果是默契,是师生对文本、对人生的共同的感悟,是生命力量的展现。默契的结果是幸福。而幸福是语文老师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收获。

为这一点,我们的追求,值得!

二、语文,有更高远的天空

1、周作业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广阔的课堂在课外。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在2010年尝试了周作业的布置。所谓周作业,其实就是选定一个主题,用一至三周的时间收集资料、筛选、组织活动,然后利用周末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自由组合,形式不限,可以用手抄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成课件形式。

(1)与教材紧密结合。

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决定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

第一组课文是围绕着“走进西部”编排的,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西部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我趁热打铁,第一次周作业便定为“走进西部”。分为四个板块:西部风光、民俗风情、西部赞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能更多的了解西部的今天,能更多的关注今天的西部。

没敢对这第一次的尝试抱太高的期待,万事开头难。不过,当孩子们教上各具特色的作品后,我觉得还是非常惊喜的,尽管内容大多是从网上搜集的,但这搜集的本身不就是一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吗?何况,他们还做成了手抄报,版面有的还非常美观,更让人惊喜的,还有的小组制作成了水平不低的精良的课件。

(展示作业)

通过这第一次的周作业,有些平时爱玩电脑的孩子觉得他们似乎又发现了另外一种乐趣,当亲手制作的课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获得阵阵惊叹是,内心洋溢着无限的满足与自豪。做手抄报的同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点做小编辑的感觉,当整个作品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2)结合特定节日

在繁多的节日之中,经过仔细考虑,我们重点选取了这样几个节日:特定节日植树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于西方在中国也深入人心的母亲节。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地球上庞大的森林像一张活生生的毯子般覆盖着地球,这是一张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因此,我们需要植树,也因此,我们需要植树节——只有在这一天,所有曾经因为生活忙碌的人们还会记起,我们还有这样一份责任。因此在植树节期间,我们便以“期待绿水青山”为主题。确定如下板块:植树节的由来、我国植被情况、曲阜的植树情况、参与植树活动、号召参与植树等等。。。(作业展示)

最终我们希望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树,不分年龄大小,皆为元气神与力量的象征,树是少数生存比人类还久远的生物之一,所以能够承认树的人值得我们敬畏。能够身体力行植树的人更值得敬畏。让我们期待青山绿水,不仅仅是在植树节这一天。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前我印象中的的清明节就是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的。其实不止如此。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真正走进了清明节,也就了解了我国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此,我们确定了四个主题:

主题一:在清明节中开展悼亡和纪念活动,过感恩清明节。

主题二:在清明节前搜索清明诗、词、画等,过诗文清明节。

主题三: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节的娱乐功能,过休闲清明节。

主题四: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的特色菜和小吃,过美食清明节。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1至2个主题,便去搜集各种资料,做准备去了。两周后,作业完成了。(作业展示)

看着各具特色的清明节,我想,他们已经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受,希望藉由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让他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的兴趣。

“女子虽弱,为母则强。”这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但是今天的孩子感受爱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弱,感恩之心就更加显得单薄。所以,在母亲节来临时,周作业的主题定为“感恩母亲”。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体会母亲的付出,回报母亲。

提供的活动内容有:采访母亲,感知养育自己的不易;为母亲分担家务;为母亲写一篇赞美的文章;与母亲合影;为母亲唱首歌;请母亲给自己评价等。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他们还可以自由选择。

(展示作业)

了解到了母亲的辛劳、分担了家务、尽了一份心意。母亲给予了评价。——我想,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的喜悦,还有回报的甘甜。他们将会懂得,感恩不需要华丽的形式,也不计较财富的多寡与名望的高低,只要有一份真心和热情,父母便会知足无憾了。

(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对三国中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发现这一点之后,我提议他们本学期课外阅读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阅读,他们对于这部名著会有怎样的感悟,对书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又从中积累到了哪些知识呢?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确定的内容过于深刻就背离了最初阅读的初衷,还是比较轻松的方式出现为好。所以我们确定的主题是“笑谈三国。”提供的内容有:三国相关的故事,与三国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相关的漫画、人物形象,对三国人物的看法,想要对自己喜爱的人物说的心里话等等。

(作业展示)

从结果上来看,孩子们对于三国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不算少,而且也很有兴趣。当然他们对于故事的看法,对于人物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但是本身的这种轻松的心态就是他们去阅读的动力。如果能藉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那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作为周作业来说,只是作业布置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作为一个尝试,一种补充而言,在孩子们的兴趣上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有时候,我常常会想,这就足够了。这样的作业,其意不在于让孩子们去完成得多么精准,而在于希望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享受在寻找、思考中的乐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尝试中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2、大量阅读

我们刚才看到的《笑看三国》,正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一部分:师生共读。我们整个学期都在读三国,谈三国,师生都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所以我的大量阅读一直持续着。接手二年级后,该怎么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那天,我带着一本《夏洛的网》走进了教室。在他们惊讶的目光中,我开始读起来,一直读到第三章,威尔伯逃走时鸡飞狗跳的情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此时,我的朗读戛然而止。孩子们想听,我告诉他们,自己去读吧,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二年级,他们读了很多我推荐过的书,什么《小鹿斑比》、《青鸟》、《骑鹅旅行记?、《水孩子》、《窗边的小豆豆》。。。除了童话,我还推荐他们看《笑猫日记》,贴近他们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培养起来了,那就需要进一步引导从书中获得一点什么。三年级开始,我班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最开始只是交流书中大概意思,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情节,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到了下学期,我开始有意识引导他们欣赏。最喜欢哪个人物?有没有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这本书哪些地方最感动你?哪些地方写的最好,为什么?后来,我又让他们推荐阅读书目,并为自己推荐的书说上一句宣传语。

现在,我们班的读书依然正常进行着。我们开始计划师生共读,并举行真正的一本书的读书交流。因为我们学校的微机教室还没弄完,第一周的微机课是在教室上的。微机老师看到我,很激动地抓住我说,你们班的孩子真爱读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主动读书的学生。讲完注意事项,没什么事可干,我正发愁,你们班孩子一个个从书包中摸出课外书看了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可思议!

那天,我心情真好。夸奖我的孩子们,不就是夸奖我么?

3、笔耕不辍

从上一级毕业的孩子开始,他们进入三年级之后,我们的作业里,练笔、随笔就从来没少过。最开始是100字,然后慢慢150、200、300,到了他们毕业时,他们写过的练笔和随笔高高一摞。上了中学之后,我班的孩子来看我时说,现在最不愁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以前写的太多了,现在就感觉,没有什么是不能写的。我很欣慰,最起码我的坚持,被事实证明,也被实践证明是对的。

昨天布置的小练笔,是要求学生观察角落或夹缝,看看能发现什么,并由此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也并非只是心血来潮。前几天,做完课间操之后,几个孩子趴在操场上正看着什么。我走过一看,原来他们正观察夹缝里被丢弃的东西呢。我随他们的指点,看到一道道夹缝中,铅笔、小刀、彩纸。。。正静静地躺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我心中蓦然一动。那念头在我脑中不断缠绕,于是就布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我想看一看,正在成长的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

当看到孩子们所写的东西之后,我承认我是很惊讶的,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可以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涵而又个性十足的文章来。当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被容易人忽视的地方时,角落或者可以相似,夹缝或者可以相同,但他们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让我们来一起走进他们吧!

其一:在我们小区楼房和围墙接触的地方有一个小角落。角落里阴暗、潮湿,有一张蜘蛛网,生活着一只大蜘蛛。里面还长满了杂草,旁边不知是谁吐得一口痰。总之,这个角落很乱也很脏。我觉得这个角落和小区的对比太大了,如果小区的管理者只知道打扫整理小区引人注意的地方的,而不去注意这些“小细节”的话,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角落也是小区的一部分,只有把每一个细节注意到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小区才真正算得上是文明小区。请管理者尽早处理吧!(王好男)

“细节决定成败”,看来王好男同学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尚且懂得,那些管理者为何不懂呢?由角落想到细节,由细节激发了责任意识,我想,好男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吧!

其二:今天,我在楼下的石缝里发现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我挪开石头,发现小草下面竟是一些干燥的沙子,沙子下面是一个细小的裂痕。小草长约5厘米。我非常惊讶,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这株小草竟能长到5厘米,它是多么顽强呀!它没有因为恶劣的生长环境而停止生长,反而越长越茂盛,越长越有生机,那不起眼的小生命真让人敬佩。人生也像小草的生长,只有经历磨难并勇敢地克服,就会越来越成功。(孙远琪)

那些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总是能带给我们感动。孙远琪看到了角落中的小草,从不起眼的生命里获得了勇气,我想,这会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愿她拥有杂草般顽强的生命力。

其三:我家地下室的左墙角,有一个蜘蛛网。那是一只毒蜘蛛,名叫“狼牙蛛”。它非常狡猾,在那里装死,等待食物们中招。食物一靠近,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将食物咬住,在慢慢从牙中放出毒液,等待猎物慢慢死去,再独自享用美食。看着这只毒蜘蛛,我不由想到了那些社会败类,如:小偷、罪犯等。他们就像毒蜘蛛,既腐败又贪婪,只想着去吃掉别人的钱财,只会享受抢夺来的战利品,不知自己努力养活自己,我看他们还不如毒蜘蛛呢!我希望我们社会少一些败类,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杨天骄)

角落——毒蜘蛛——社会败类。当这样三个词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分明看到了一颗嫉恶如仇的心。杨天骄的正直与善良使得他充满正义感,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社会忧患意识,一个孩子,能如此来关怀我们的社会,其公民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四:我家前面是一所空院子,从来没有人刻意地去管它,那儿充满着一股自由的气息。院子的每个角落,不是长着野花野草就是居住着一些小昆虫。让我带你去瞧一瞧!这儿有一个蚂蚁洞,偶尔可以看到几只蚂蚁进进出出。瞧,有只蚂蚁正背着一块面包向洞口走来,你可别笑它们力气小,它们也算是昆虫中的大力士呢!咦?不经意间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一颗极小的绿苗,给这空旷的院子增添了一丝春意。第三个角落有一个蜘蛛网,却被风吹得有些七零八落,不成样子了。怎么只见到网,却看不到主人——蜘蛛呢?是不是怕风儿再给它捣乱,逃了?(王笑)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萧红。当然,我不敢把我的王笑与萧红相比,只是,我从文章中嗅到了一点共同的味道:对自由的向往。我欣慰于王笑的童真,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愿意感受快乐的心。这让她的笔下充满着灵动的喜悦,真诚的向往。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她一样用心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其五:角落无处不在,在脚下,在身旁,在一切事物中。角落里有许多沙子、灰尘、蜘蛛网、绒毛。。。还有许多令我想不到的东西:一元的硬币、钢笔、名片、用了一半的笔记本、散架了的赛车、还有玻璃珠、铁片。。。一片漆黑,我不得不用手电筒才看清一切。这些东西,一旦躺在了角落中,便有可能永不见天日,只有一直耐心等待的,才会走出去。这就像生活,角落、夹缝便是人生低谷,走了进去,只有耐心、坚强的人才能走出来。(田原)读完田原的这篇文章,我好半晌不知说些什么。我的的确确被震撼了,一个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章!又不由产生了知音之感,当初我不就是为此而心中一动么?借着此文,我也聊起了自己的想法。人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遭遇低谷,或许就会被丢弃在角落,甚至被遗忘。那么请不要自暴自弃,也请不要怨天尤人,就当作一次修炼,修炼自己的心性,修炼自己的能力,怀抱着希望等待。总有一天,你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是金子总要闪光的。”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来,最深的感受就是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爱,我们相携前行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育意味着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一份爱生成另一份爱,一盏灯照亮另一盏灯。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与我的学生,在爱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信心和勇气。

三年级开始,一个非常“知名”的孩子分到了我的班。这是个高高壮壮的男孩,胖胖的,看上去憨直可爱。可是,你或许意料不到,这个已经10岁的孩子心性却犹如三岁孩童,遇到问题:“哭就一个字”,而且是嚎啕大哭。刚开始的几个星期,课堂不时被他的哭声淹没,弄得老师同学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我审视这个孩子时,也在审视自己。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决不能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他的爱哭,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孤单。调查中发现,这孩子父母工作忙,管教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犯了错一顿打了事。此子幼时无人照料,母亲带着他上班,忙起来,扔在办公室不管不顾。无人陪伴的童年,没有色彩的童年,常被暴力光顾的童年„„也许,哭是为了宣泄,哭是为了吸引注意,哭是提醒“自我”的存在。

爱,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对他,我有些“偏爱”,破例做了好多的事。班里几个欺负他的同学,被我严厉批评,并要求公开道歉、检讨。别班有几个同学欺负他,我找上门去“押”过来,勒令他们道歉,写保证书。一切只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明白:别怕,有老师保护你;别哭,有老师爱护你。

然而,保护制能暂时缓解这种恐惧。更重要的,还需自强。这孩子虽然心思单纯,头脑却并不简单,有些见解还颇具新意。他的一篇关于上网的日记很有生活气息,我让他在全班朗读,并提议评他为“日记标兵”,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平时在课堂上,我有意给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从容成熟自己的简介,总是让他得到赞扬和掌声。他的父母也很配合,不再简单打骂,能多给他一些鼓励。渐渐的,课堂上没了她的哭声,他自信地与伙伴们融为 一体。

光有自信不够,还要自立。他不能永远做长不大的孩子。于是,当他在一次希望我出头教训欺负他的同学时,我“狠心”地一口回绝,并严肃地要求他自己去找那几个人评理,自己解决纠纷。他哭了,耍赖不去。我呵斥:“你有嘴,为什么不去评理?你身材高大,打架也不吃亏,为什么老让别人为你出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我的“逼迫”下,他去了。我悄悄跟在后面,担心他真跟人打起来。只见他虽然结结巴巴,却并没有畏惧。那几个孩子 也许是惊异,也许是惭愧,不声不响地走了。我知道:这孩子是长大了。

也许真的太偏爱他了,他有些“恃宠而骄”,有些坏毛病又犯了。我严令他改正,时时督促他。他重入正轨。期末,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孩子们抱着奖状奖品,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回家了。望着空荡荡的教室,我有些失落。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转身一看,是他。他喘着气,望着有些惊讶的我:“王老师,我想告诉你,我上了大学也不会忘记你的,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前几天,我曾经跟孩子们笑言: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就想不起他的小学老师了,当小学老师真“委屈”。

凝视着那双无比清澈、无比认真的眼,听着这充满稚气的话语,我想笑,嘴角一咧,却尝到了一丝咸咸的味道„„

爱,不仅仅是一个字眼,也不只是一个口号。它也不能仅仅是呵护,心疼,鼓励,它应该为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在他艰难时,在他苦痛时,伸出双手搀扶着孩子一起度过,但风雨之后,必须放手,即使担心,即使忧虑,也要坚决放手,让他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以后漫长的生命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被淹没。他走歪了,走偏了,请记住,当头棒喝也是爱。

爱只是用心而已。我们用爱相携前行,慢慢长大。

祝你生日快乐

五年级时的一天。和天乐晚上QQ聊天时,他告诉我那天是他的生日。不算热闹,知道的人不多,也没有生日蛋糕,他说自己大了,不需要那个了。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他淡淡地说没有。

那天晚上,我的心头总是好像被什么压住了似的,总觉得好像欠了天乐什么。他与我相处了近五年,我看着他一点一滴长大,我们曾共同经历过那么多的喜悦和悲伤,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的生日,甚至什么都没有为他做。生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义远重要过成人,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希望,在这样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应该希望得到更多的祝福吧?而他却独自一人度过这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此我遗憾、自责。

无独有偶,我在孔瑞的留言中发现了3月3日是她的生日,想为她做点什么来弥补遗憾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和班委会商议之后,我们为她开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

1、齐唱《祝你生日快乐》

2、我眼中的孔瑞

前一天的作业,我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孔瑞 :作为朝夕相处了至少三年的同学,你是怎样看待这个女孩的?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之所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是因为我很想知道,这些孩子有没有真正把这个班级当成一个团队,他们有没有真正注意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同伴? 还好,我没有失望。孩子们很用心很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眼中的同伴,并读给孔瑞听。

让我们攫取其中几朵花絮吧!

“有这样一个人,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有这样一个人,对朋友坦诚相待;有这样一个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爱笑,从不见她哭诉;她——总能与人友好相处,所以身边聚集那么多的知心好友;她——外表不是最漂亮的,可心灵却是最纯洁的!她的名字叫孔瑞。”

“我眼中的孔瑞是乐于助人的、任劳任怨的。有同学遇到难题了,孔瑞会耐心讲解;讲台上的课本、粉笔乱糟糟的,孔瑞会把它们排放整齐;垃圾桶满了,孔瑞会主动帮值日生倒掉。。。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夸张地说,她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

3、我的祝福

同学过生日,祝福是必不可少的,谁的祝福更别致呢?请看

“希望你长了一岁呢,快乐要增长,智慧要增长,成绩要增长。下一个增长是必然的,那就是个子要增长!哈哈,虽然无法事事如意,但一定要更加开朗哟!”

“传说在午夜十二点时,对着月亮削苹果,心里默许一个愿望,如果苹果皮不断,愿望就会实现!这个周末,我会等到午夜十二点,对着月亮削苹果,祈望你永远幸福、快乐、平安!”

4、赠送礼物

礼物?当然更是不可或缺!送什么?自然是亲手做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真诚的心意!

作为老师,我也送上了礼物。一本笔记簿。在扉页上写到:澄澈如泉、宁静如月。这既是我对孔瑞的赞美,也是对她的希望。

最后,生日联欢在全场的歌声中结束。孔瑞激动地对我说:“王老师,谢谢你!”其实,我想,我也应该谢谢孩子们,让我看到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学习,在生活,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爱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的生日庆祝共举行了68次。全班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年中都得到了这样的祝福。而我送出了68本笔记和68个祝福。每次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就会无比感动。

有一个老师这样问我,你自己掏钱给每个学生买本子,你得到啥了么?我笑了。我当然得到了,而且是无价之宝。当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小秘密,说我是他的铁哥们时,当我嗓子沙哑,办公桌上出现一堆润喉片和菊花茶时,当生日那天收到365颗学生亲手制作的幸运星时„„我所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

在结束这样一个琐碎的报告时,我想起了我的老师陈校长曾经讲过的19层地狱的故事。我想其实我最朴素的愿望,无非就是不能堕入19层地狱,不做一个庸师。而这样一个愿望,不是只靠热忱和敬业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学习。读书,是我们成长的唯一选择。陈校长在世界读书日时写了一封信,殷殷叮嘱青年教师们要多读书。我深为感动,给老师写了一封回信。就用那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今天和大家的共勉吧。

上一篇:《大雁归来》的教学实录下一篇:中考高考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