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2024-04-18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精选14篇)

篇1: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日月水火”这几个字,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幼儿园对这八个生字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始终保持识字的兴趣,是这节课的突破点,也是难点。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决定以动态变化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图文对照,猜一猜、连一连、拼一拼、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等方式,设置了连线游戏、体验造字过程、感悟象形字演变过程、看图猜字、找果子、爬楼梯、火眼金睛等有趣、参与性强的环节。利用学生间的互教互学互读、一起发现、探究等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造字特点和汉字的演变规律,在情境中理解生字意思,在快乐识字中学习。

特别是对于“日月”的处理,因为这两个字是生活中常用的高频字,对于班里95%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常见字新教法,我采用了画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象形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感受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

不足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学会足够迅速、清楚而正确地书写,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在练习本里写过1400-1500页。”1400-1500”页练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绝对不能放在课下,课堂上的时间,就是让孩子充分练习的。课堂练习要讲究质量。一般练习书写不要超过三个,但要求孩子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是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而随着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字越来越多,建议多写词,少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但在这堂课上,我却没有做到,让学生认读的时间过长,留给写字的时间却没有,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和努力摒弃的。

篇2: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篇3: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师:光阴似箭,转眼第二年春天到了,终于等到第一朵杏花开,孩子与竺爷爷之间又有一次对话。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

师:同学们,这里的对话,只有人物的语言,没有提示语,你能分辨出每句话各是谁说的吗?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读给我们听?

师:真棒,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区分的?

生:我发现都是竺爷爷问,孩子回答的,所以很容易区别。

师:你的眼光敏锐。不过,要读好这段对话,仅仅分辨是谁说的还不够。我们还得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出他们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来,先来看孩子喊竺爷爷的那句话,当第一朵杏花开的时候,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喊竺爷爷?

(生读,声音很大。)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么大声读?

生:因为我想早点将竺爷爷喊出来,看看第一朵杏花。

师:是啊,这么好的消息,得让竺爷爷早点知道。你会怎样喊?

(生读 ,声音大 ,语速很快。)

师:你不仅在大声喊,喊得还这么急,为什么?

生:我想小孩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急切,一定是边跑边喊竺爷爷,语速肯定很快。

师:对,这可是等了一年的杏花啊,现在终于开了。你觉得小孩的心情还会———

生:很高兴。

生:很自豪。

师:对,小孩就是这么高兴、自豪、急切。来,带着这样的感受,咱们快把竺爷爷喊出来。(一齐读“竺爷爷!竺爷爷!”)

师:刚才我们采取角色转换的方式,体会出了小孩喊竺爷爷时的心情,读好了这句话。现在,请同学们也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转换成小孩或是竺爷爷,想象当时的对话情景,体会出两人说话时的心情,试着给下面的对话添加提示语。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 () 地回答:“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地说:“是。

生:我依次填上了“不解”“高兴”“急切”“激动”“半信半疑”“肯定”这些词。

师:不简单,能说说你这样填的理由吗?

生:我想,竺爷爷不知道孩子这样急着喊他出来是什么原因,所以很奇怪。一听杏花开了,一定很激动。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朵,所以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师:看来,你走进了竺爷爷的内心。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填法吗?

生:我是这样填的:

竺爷爷(赶紧走出了屋,亲切地抚摩着孩子的头,轻声)地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拉着竺爷爷,用手指着院墙外边,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睁大了眼睛,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脱口而出,高兴)地说:“刚才。”

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用力点点头):“是。”

师:你不仅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还再现了当时的对话情景。有了这些提示语,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段对话,试着读一读。

师:看,有了提示语,我们就能将人物的对话读得有声有色。来,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时,开始还读提示语,后来不由自主地只读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读提示语呀?

(无学生举手)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试着将两种方式来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不加提示语,更能表达小孩急切的心情,他想快点告诉竺爷爷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消息。

生:我也觉得竺爷爷急于想知道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

师:对,加上提示语,有助于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读好对话。但在具体表达时,对话是否需要加进人物的动作、神情,得看具体的情况。心情急切时,或是在情况紧急时,我们往往只会关注人物的语言,忽略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表达时,我们往往也只写人物的语言,而且是简短的语言。

下面这两个场景,你一定经历过,请采用这种只写语言的对话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

场景一:考试得了100分,你兴冲冲跑回家,告诉妈妈。

场景二:有同学流鼻血了,你赶紧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课文中两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但写法却不一样。第一次对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作了较详细的描写,但第二次对话极为简单,只有人物的语言,而且语言极为简短。细细揣摩第二次对话,我发现这单一而简短的对话,蕴含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现的形式都“不简单”。

一、转换角色,走进人物内心

教学中,我以第一句话为例,让学生转换角色,体验人物内心。在学生或高声、或急切、或高兴、或激动的朗读时,再相机引导学生明晰这样朗读的原因 ,体会孩子 急切而高 兴的心情。

然后,让学生迁移学法,想象小孩与竺爷爷的对话情景,进行角色转换,体会人物的心情。在角色转换中,学生体会出了小孩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后高兴、自豪、得意之情,也感受到竺爷爷兴奋、激动之情———因为他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没想到小孩记住了一年前的任务。

这种想象情景、补充提示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原本远离学生的、抽象的、静止的语言还原成了具体的、灵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也就不再是文字符号,而是一幅有声(语言)有色(神情)的情景;另一方面,在想象中,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或惊奇,或高兴,或半信半疑,或自豪,为有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对比分析,揣摩表达之妙

这篇文章出现的两次对话,两次对话的情景不一样,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不少教师往往会重视对人物对话内容的理解、心情的体悟,忽略其表现形式,更不会思考作者为何会用不同形式来表现。

如果说,上一环节是关注文本“写了什么”,那么,接下来将两种表达方式对比朗读的做法,已从言语内容走向了言语形式,指向了言语的意图,是在关注“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篇4:古诗教学的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古诗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古诗词体裁短小而魅力无穷,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应有效地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在精神和情感上受到古诗词的熏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笔者结合自己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的教学,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研究。

一、激趣导入,自主了解诗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古诗词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可以采用“以图说诗句”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表达,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所以他们都能够准确地表达。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配乐,让学生融入浓郁的教学氛围中,然后出示本诗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从图片中看见了什么。当然,最好让学生把图片上的内容说完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引入本课: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幅图可以用哪句诗表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这样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步骤导入新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英国小说家本杰明·迪斯累利说过,“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想要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心灵的,就必须了解诗人。在结束导入后,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对于我们的诗人王安石,你有哪些了解呢?与大家一起分享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王安石的了解,让学生走进诗人,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这首诗的。这样就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教师只能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二、吟诵诗文,合作赏析诗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1.反复咏吟,体会节奏、韵律

诗歌相较于其他体裁而言的一大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让学生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朗诵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的诗朗诵,让学生根据录音划分本诗的节奏。

比如,《泊船瓜洲》这首诗中的节奏是“二二三”。明确节奏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吟诵,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感情、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特色,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配着音乐和图片再进行情境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读出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合作探究,感受诗意、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并结合多媒体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感受詩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千古名句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千锤百炼为一“绿”》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绿”字的来源,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增长知识。以此让学生了解“绿”字作为本首诗的“诗眼”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 “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还”字体会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 盼望回家的感情。教学中虽有教师引导,但还是得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与“生成”。

三、展开想象,探究意象意境

意象就是诗中象(物)与意(情)的组合,包涵着诗人的情思。而意境则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与诗句相关,而意境则与全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在诗中,意象是起点,如春风、钟山、明月等,终点则是意境感受诗人思乡、盼望回家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每一步的教学设计都要有其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还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客观景物来表达感情,也就是如何进行借景抒情。

篇5:《白桦》简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故学课文时让同学们抓住“白桦林”、“看林人”、“林业工人”这样几个词语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就能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上引导学生抓住这几方面来感悟:“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

“看林人”为了这篇大森林的安宁,为了保护好“这厚厚的绿毯”,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瞪圆双眼,时刻观望,甚至拒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用一颗纯洁的心,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牺牲,这难道还不伟大,不可爱吗?“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所以说,本文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的奉献精神。

篇6:《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简短

我曾经去过黄山,对那里的景色非常的了解,首先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小朋友们黄山的美、奇。并通过原先我在黄山拍的照片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跟着我的照片粗粗地领略了黄山的美。我这样的做意图是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因为学生现在属于好奇期,尤其是对老师的好奇程度比较大,所以通过看我的照片让学生进入到这篇文章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

不过,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么难的文章,在读时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我就运用了小组比赛这一招,看哪组找得生字多,并且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就奖励一个小苹果。学生的积极心就被提高起来了,一下子就来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生字,攻克了一个难点。

以上是我比较好的方面,可是我也存在了点不足。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篇7:教师教案简短教学反思总结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篇8: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 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即“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 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 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 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 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 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 不重视诵读教学, 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 不注重理解, 记不熟, 记混, 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 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 面对句子, 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 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 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 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 字面上的理解, 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 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 兴趣不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 重视诵读教学, 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 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 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 学习古诗词, 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 所谓‘三分诗, 七分吟’, 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 非吟不足以入其境, 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 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 要读准节奏, 正确停顿,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 读出音乐美, 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 领悟文本内容, 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 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 而要长久记忆, 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 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 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 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 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 必须不断“温故”, “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 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 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 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 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 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 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 反对死记硬背, 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 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则记忆内容更准确, 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 就盲目背诵, 一方面机械记忆, 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 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 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 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 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 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 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 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 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 见得多应该是重要原因。因此, 除课文外, 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 详细书写作者简介, 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 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 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 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 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 深入浅出, 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 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 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 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 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 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 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 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 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 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 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 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 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 可作名词, 意为“长度”, 例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 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 这样梳理归纳以后, 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 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 比如, 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 编成几句顺口溜等, 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 学会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篇9: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是教学优化的前提,“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学生因素固然重要,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采用逐渐分化原则预设4步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①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2)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3)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4)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预设5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2)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①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④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3)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4)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5)总结述评。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找出CAr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捕捉反思灵感,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恩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①理解诗的字词能力;②理解诗句的能力;③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④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为基点,预设3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2)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3)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一反思一再尝试”为指针,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准确调整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设计4步教学程序:(1)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2)提出两个思考问题:①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②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3)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4)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陛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

三、课后反恩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陛,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夯实知识底蕴

篇10:高中简短课堂教学反思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篇11:二年级《雷雨》简短教学反思

于是,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去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让他们说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就把乐曲“夏天的雷雨”带到了课堂上。

虽然乐曲“夏天的雷雨”很简短,但音乐形象,逼真,对于中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欣赏虽然是没有难度。然后通过歌词一句句的提问,引导幼儿能用歌词里面的话来回答,但是我经过我引导之后孩子们还是会把歌词的前后顺序弄错,所以在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不急着请幼儿学唱,而是先请幼儿听听这音乐说说这些声音是不是一起出来的?先有什么声音,再是什么声音?最后怎么样了?让幼儿了解歌词之后再开始唱歌曲。这样一来孩子们唱起来轻松多了。

篇12:五年级四季之美简短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路

1、《四季之美》是部编教材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单元教学目标重在感受景物描写的动与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次教学是定位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让学生就散文这一特殊文体,静静品读、慢慢体会。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2。以“美”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启寻“美”之旅。最终板书组成“美”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更要学会“表达美”。

二、成功之处

1、绝大多数孩子对四季景色比较熟悉,但让他自己来介绍四季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五年级的小学生走进四季,与四季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视频、图片直观地展现了四季景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四季的感知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四季景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四季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

4、课堂配乐范读美、板贴美、教学课件设计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稍欠缺。由于课堂的交流和品读用时较长,因此在仿写这一环节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

四、改进措施:

篇13:古诗教学反思简短

一、明确古诗教学目标, 注重积累精炼语言

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古诗无论从语言, 还是从思想内涵看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品,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而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华———小学低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比重较大, 通过开展古诗教学开启一扇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窗口,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多积累精炼语言, 突破识字量的制约, 为日后成长中反刍地感悟语言积累了经典材料, 厚积薄发。同时古诗教学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热爱中国语言文字艺术, 并受到个性化的情操熏陶,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低年级学生记忆能力较强, 教材中的多数文本学习后都能背诵下来, 那么选择古诗作为诵读、背诵的文本, 积累的就是经典的语言。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古诗教学目标, 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 记忆力强的特点,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积累经典名句, 培养低年级学生“出口成章”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通过《古朗月行》古诗的学习, 学生积累了对月亮赞美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 月亮像白色的玉盘, 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同时, 还有效帮助学生诵读诗句, 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构建自主体验古诗教学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理论“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积极构建自主体验的古诗教学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笔者在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效果良好:

1. 多种形式品读入情

语文教师通过反复的朗读, 向学生渗透字音字形。可采取多种品读方式: 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

2. 通过识字感悟入境

低年级学生通过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简单理解字义, 教师要结合字词在古诗中的运用和书上的注释简单感悟诗文大意, 带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古诗情境。

3. 创情设境欣赏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创设优美情境教学古诗: 利用音乐欣赏古诗、研讨配画再现古诗、激发兴趣书写古诗、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4. 背诵积累自主感悟

背诵积累整合感悟, 这是古诗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教师要开放课堂, 放飞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感悟古诗的意境、语言、音韵和形象的优美, 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文学习中, 能力与素质均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把握教学重难点, 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 想象力也还不够丰富, 因此, 古诗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体会古诗中的情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而不是如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理解诗句意思, 感悟古诗意境, 将古诗的意境用语言表述出来或用图画描摹出来。比如, 《赠汪论》这首诗, 在长春版教材低年级下册出现了, 在人教版的高年级教材也有, 但是不同的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同, 因此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不同。

1. 重在阅读表露自己的情感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因此, 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来指导、训练学生读。在读的实践中达到正确、流利,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读中体会古诗的停顿规律、语气、语调等。如: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这首五言诗的停顿规律是“二三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和领读尤其重要, 而不是简单评价: 某某同学读得真好, 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 事实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很少有学生能知道阅读的质量高低。而如果有了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和领读, 就会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到: 原来“这样读”是感人的! 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才会使学生有个性化的感悟。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 就容易达到背诵古诗的目标, 而不是学习完古诗再留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

2. 借助插图体验古诗意境

低年级古诗教材中都配有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插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背景图, 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景物特色, 从而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如《咏鹅》这首诗, 插图非常形象生动, 与诗文描写的内容十分吻合。在教学中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的说话训练基本上再学习古诗, 再体验古诗的意境, 效果往往更好。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给图画图上颜色”一题, 更是有趣。它不是简单地涂颜色, 是学生在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之后, 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涂颜色。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经验的一种呈现。涂色之后, 如果再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涂这样的颜色, 那就是对古诗更进一层次的深化和感悟。

3. 以古诗为载体认字、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 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关于识字教学的界定。以颜真卿的《劝学》为例, 这首诗短短的28字, 要求认识10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又字旁”; 了解“首”字的演变过程, 认识首的字理识字图; 会写7个生字。诗歌中除了以前学习过的汉字, 其它字在本课都得到了识记, 可见本课承载的识字任务之重。识字教学中要求多认少写, 要求认识的字“在本课认识, 放到其它的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而这恰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难点之一, 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把课文很熟练地“说”下来, 而不能把课文认读下来。而古诗往往字数不多,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更容易落实认读目标。也因为古诗易背诵, 落实识字目标自然会降低难度。

综上所述,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系统性, 也有着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语文教师要“把脉关键, 呈现重点”, 构建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古诗教学课堂,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到读书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能力。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 理解能力较弱, 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因此, 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要求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能自主体验古诗中的优美情景, 借此诵读古诗, 启发小学生飞翔丰富的想象翅膀, 获得初步的中华优美古诗词文化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效果,重难点,感悟

参考文献

[1]胡兰.对古诗词主题同构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福建教育, 2007, (7) .

篇14: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古诗教学要重视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七分诗,三分读。”先人总结出的经验说明,诵读是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其韵味和意境。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而且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首先是初读,感受诗意。古诗朗读重在节奏和音律,因此,在初读古诗阶段,教师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自己范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句的句读停顿、抑扬顿挫,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其次是精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初读是让学生对古诗有大致的理解,而精读就需要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边诵读边思考,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巩固诵读,二者相互结合、交替发展。最后是品读,深化和巩固理解。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品味关键的诗句和词语,分析其修辞手法、表现方法,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情境,感受其蕴含的意境,以及诗歌中的艺术力量。比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然后设置问题“作者在思念什么?”“什么使诗人想起了家乡?”“诗人是如何看到月亮的?”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反复的诵读,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重点学习“思”“霜”,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最后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探寻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基调

每首古诗都有其创作背景和意图,这与诗人的生活境遇与所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时的境遇,等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有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如果学生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很可能理解为:江南的春天,景色宜人,而诗人又遇到了故友,所以非常开心。事实上,当时诗人正处于家国破碎之时,他想表达的是:虽然风景依旧灿烂,可是已经物是人非,社会的动乱使得两位故人在颠沛流离中重逢了,“落花”表明两人沦落不幸、同病相怜。因此,古诗教学切忌架空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不能只根据字词的表面含义来理解全诗,教师要聚焦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够“知人论世”,进而读透作品。

三、抓住重点词句

文言文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白话文在表达习惯、遣词造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古诗对于他们来说犹如天书,因此,疏通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尤其是重点字词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字词是诗人情感的浓缩,或者是诗眼,或者是诗歌的主要描绘对象,因此,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词,有助于学生理清全诗的创作思路,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也是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的基础。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必逐字逐句翻译,但必须找到重点字词,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比如,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开展教学。如第一句中的“辞”字把告别的气氛写得轻松而自然,说明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心情十分愉悦,而接下来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也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愉快轻松。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用“轻”字修饰自己所乘之船,再一次体现了作者轻松的心情。通过分析这些关键字词,学生能够想象出诗人“站在船头,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顺江东下”,其欢快愉悦之情不言而喻。再如,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孤”是理解全诗非常关键的字,它既是指“楚山”的孤独,更是作者送走好友后内心的孤单。

上一篇:级索中心小学庆国庆书画展活动总结下一篇:上海高中英语作文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