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范文

2024-04-09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范文(精选6篇)

篇1: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范文

半命题作文“在________中成长”作文评讲

【美词佳句】

开头:又是一年菜花开,淡淡的幽香,雅致的花簇与柔嫩的金黄,长了翅膀似的带我飘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结尾:菜花又开,我在回忆中成长,那甜蜜的点滴,弥补了我心中的苦与累。那份金黄色的回忆,淡淡的,很快乐„„ ————崔晶《在回忆中成长》

开头: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邹雨欣《在奋斗中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题记 ————竺逸潇《在挫折中成长》

开头: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成长道路上每个人都会体验到鼓励的力量,它让我奋勇前进。

————潘真孝《在鼓励中成长》

快乐无处不在,生活精彩无限。——题记 ————赵雨玲《在快乐中成长》

开头:读着自己斑驳的日记,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一次次温暖着我的心„„ ————魏敏《在父爱中成长》

中间:当我伤心时,友谊带给我“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慰藉。当我面对挑战时,友谊带给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伍梦云《在友谊中成长》

开头:梧桐花落了,一片片的粉红,我坐在被我们戏称为“秋千”的地方,痴痴地想着„„ ————周巧云《在友谊中成长》

开头:挫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害怕它,因为它会使自己烦恼,而我却喜欢它,喜欢超越它后的幸福与满足。

结尾:战胜挫折之后,是永远不可能被摧毁的幸福与快乐。————王佳琪《在挫折中成长》

父母的一生也许就是一次爱的旅行吧!——题记

开头:父母如巍峨高山上的积雪,当我们这块土地因缺少水分而将快龟裂是,他们便会被阳光一点点照射融化,将血液与我们融合,滋润我们的成长。

结尾:时间的植物有了阳光的照射,才能茁壮健康的成长,而我却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中成长。

————王斌《在阳光中成长》

开头:翻开作文书,飘出一片树叶,闻到那淡淡的幽香,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脑海中浮现出第一次春游的情景:

结尾:淡淡的幽香伴随着我的成长,那份回忆永不褪色。————荣阳《在幽香中成长》

开头:翻开日记的点点滴滴,拾起成长的步步足迹,将往日的记忆,珍藏于心,绘成一颗亮丽的星星。我,就在这星星的光芒中成长。

结尾:合上日记,脑海中依旧回忆着成长的点点滴滴,步步足迹,那颗耀眼的星星,将永远镶在我心间,它的光芒照我成长!

————刘梦玲《在星星的光芒中成长》

开头: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总不能一直依靠在妈妈温暖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得自己去面对生活„„ ————方咏伶《在面对中成长》

开头:人生的苦难也许无法选择,时常如一座黑暗的牢笼吧我们囚禁,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不缺乏那一束光明。

————刘晓薇《在逆境中成长》

开头:在我的记忆中,珍藏着一个微笑,永远滋润,温暖着我的心田。————胡婷婷《在微笑中成长》

过眼云烟,岁月留痕,流长的岁月告诉我前方的荆棘不会减少,面对旅途的坎坷,我沉着面对,在成长的道路上,怎么都不说痛。——题记

结尾:从此,我坦然面对失败,誓用青春的火焰让它重放光彩。————吴启强《在观赏中成长》

半命题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

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黎明,入水的心境,阅读幽静的岁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绚丽人生。

生活是什么?是欢笑,是泪水,是美妙的花,是苦涩的酒,是轻松得不能再轻松的甜歌,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脚印——

小学时,我的成绩特差,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让我做一个简单的解答题,而我却无从下手,老师气愤的在我面前扔下一句:“呆脑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笑声。那一刻,我伤心的哭了,任同学们的取笑在我耳边回旋,我幼小的心灵差点崩溃。

我狼狈的冲出教室,一路小跑冲回家,妈妈听了我的事情后,脸色顿时青了。然后她抚摸着我的头,严肃的说:“孩子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妈妈讲完这句话时,我分明看见她的眼圈湿润了,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妈妈哭,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不再让妈妈为我流泪。

从那以后我每天拼了命的在学。上课如果走了神,我就会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个“心”字意思是要提醒自己专心致志。别的同学能用一分钟学会的知识,我学不会,那么我就用十分钟,一小时,直到学会为止。

就这样,我凭着这份苦劲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期末考试中有倒数上升到正数第三。我的进步,使老师和同学们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到原先一个“呆脑子”的人,竟然能取得如此惊人的进步。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鲜红的奖状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终于用我的不断尝试证明了我不是一个“呆脑子”。

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小心地递给妈妈。顿时,妈妈傻了眼,等我回过神时,妈妈已经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嘴里颤抖地说:“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的心里彻底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去尝试。其实失败就是成功的开端,只有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尝试,才能经受住暴风雨的袭击。

脚下的路还很长,既然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可拒绝让步;既然已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风帆已扬起,就不要拒绝起航。让我们在尝试中健康成长,让我们在不断尝试中走向成功吧!

篇2: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范文

最是动人的参考题目:可以补充为“爱”、“记忆”、“瞬间”、“一本书”、“笑容”、“泪花”等词语

【写作指导】

1、回忆性质的散文,一定要拟定文章的线索

2、回忆性质的散文,一定要注意体现真情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凸现人物情感,展现人物精神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妙用。

3、要精心选材。“珍藏的记忆”这个话题,特别要注意体现“珍藏”。珍藏即珍重地收藏。珍即重视,爱惜。通过对此分析我们明白,“珍藏的记忆”这个话题是要求我们将深深的埋藏在记忆深处,心灵深处的“往事”拿出来,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用心领悟。因此所选材料一定要仔细而精心地筛选。

篇3:浅谈材料型命题作文的审题

关键词:材料型例题作文,概念,审题方法

引言

高考语文中的作文, 是考生关注的焦点。而高考作文从题型上看, 自恢复高考以来的独立命题作文, 到限制型材料作文, 到开放型话题作文, 到限制型话题作文, 再到近几年的非限制型材料作文, 一路走来, 体现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规律。

依照此规律, 观察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和各地方卷作文试题,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趋势:今后考查命题作文的可能性很大, 而材料型命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更大。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而到2008年, 19套高考题中有8套是命题作文, 分别是上海的《他们》、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 其中上海、湖北、重庆、浙江、江苏卷都是材料型命题作文。而近几年的全国卷, 一直考查非限制型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没有出现。在各地方卷考查新型作文成功的的背景下, 材料命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为此, 笔者就材料命题作文的审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材料型例题作文的概念

所谓材料型命题作文, 就是先给出一则 (组) 材料 (材料类型和材料、话题作文一致) , 引导考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灵感;或在命题中规定写作范畴角度、对象、中心等, 然后再结合材料设定命题 (命题形式和命题作文一致, 有全命题和半命题) , 要求在给定的标题下结合材料理解作文。显然, 这类作文相对于独立命题作文来说既多了写作思考的限制, 同时又给我们构思写作提供了航标。不论是从命题的角度, 还是从作文的角度, 材料型命题作文都比以前的作文题型更完善。

二、材料型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全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如何审题呢?笔者归纳为以下五个方法, 供考生参考。

1. 补充信息法

这一方法是材料命题作文最常用的审题方法, 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 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 可以结合材料给命题进行有效信息的扩展, 即在理解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 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 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切入的目的。

例如, 2008年高考作文 (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 树枝低垂, 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 你是怜悯地避开, 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 你是谦抑地让人, 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 绿灯亮了, 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 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展开联想, 思考如何对待自然, 如何对待他人, 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举手投足之间”从结构分析是一个偏正短语, 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在审题时, 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 进行信息的扩展, 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比如“举手投足间”干什么、如何做, 可设想“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举手投足间”有什么, 可设想“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再结合材料, 我们可写的范畴应该包括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等, 然后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点入手。

再如: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某种东西:一种精神, 一种品质, 一种理想, 一种信念……邰丽华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向世人证明, 音乐可以用耳朵倾听, 更可以用心灵感悟;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基金, 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博爱的伟大与崇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汶川地震, 中国向世界证明了国人的爱心、民族的凝聚力;2008北京奥运会, 也是中国向世人证明能力与信心的好机会。

你用自己的行动在证明什么呢?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展开联想, 以“我 (们) 在证明”为题, 联系生活实际, 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此题中, “我”规定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 不能无病呻吟, 要有感而发;“在”规定了时态, 是正在进行, 而非过去时或将来时;“证明”是核心, 首先, 我们必须明确“证明”什么, 这在材料中有着提示性的规定———“一种精神, 一种品质, 一种理想, 一种信念……”, 我们构思的捷径就在这里;然后我们可补充“用什么来证明”和“怎样证明”;到这里, 写作的方向应该很明确了。

2. 具体抽象化

这类题, 就是所给命题是一个具体的物象, 其实是要求考生挖掘这一物象寓意, 即它的抽象含义。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有些作文题目, 除了直白说法以外, 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 具体抽象化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对于具体物象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第一, 可以写它的本义, 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 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 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 最终还得写出它的寓意, 这样才会升华写作的中心主旨。第二, 这类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 因此, 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自己最熟悉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 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 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 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 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 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 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 同样的话, 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 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 冒这个险干嘛, 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 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叩门, 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 门开了, 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 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 小伙子很失望, 但既然做了, 就做到底, 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 不但没有被解雇, 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虚掩着的门”这一偏正短语, “门”是中心词, 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 它的比喻义 (抽象意义) 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 点明了“门”的特点, 结合材料, 只要去推, 便可打开。如果我们构思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 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 由此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 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 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 这一具象的“门”可解为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只等“能体味爱心, 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只等“勇于开拓, 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

3. 抽象具体化

这种方法与具体抽象化相反, 需要给题设抽象的概念找寻一个具体的可以驾驭的具体对象, 而这一具体对象往往在材料中是有所暗示或引导的。

例如,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题目: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 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 你会看到什么, 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不写成诗歌,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这篇作文, 首先要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我们必须把“他们”这一具有抽象含义的代词转化为某一具体的对象, “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 是某一类人, “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 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考生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 这一点是写好本文的前提。比如写记叙文, 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 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 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 通过写“他们”的故事, 来感染人, 教育人, 启发人。如果写议论文, 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他们”的表现、“他们”的情操、“他们”的行事风格, 给我们以启示、借鉴, 使我们明白一定的道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过恰当的方式写出来, 这也符合了写作要求。具体写什么内容, 属于开放型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 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比较关注的、有过一定思考的“他们”来写, 比如可以写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 表现他们的勤奋、坚强、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 从而告诫自己, 要珍惜优越条件, 要热爱生活, 要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也可以写农民工、写残疾人这些群体。尽管高考作文题一般不提倡直接表现社会热点, 但是这道作文题, 可以写热点, 比如年初南方罕见的暴风雪、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的特殊群体, 可以写灾民、人民子弟兵、志愿者, 只要恰当, 都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4. 一分为二法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这一哲学原理, 在一些命题作文的审题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例如,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 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 结合材料“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一暗示, 我们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 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 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烦恼、平庸……”。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 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 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 趋利避害。

5. 确定关键词

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 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 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而动宾或主谓结构的题型, 就主要依赖于材料的暗示和规定。

例如, 2008年高考作文 (重庆卷) 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 (1) 自然界; (2) 自由发展, 不经人力干预; (3) 不勉强, 不局促, 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篇4:半命题作文写作要领及范文例析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需补充前半部分:如《 我的梦想》;2.需补充后半部分:如《告别 》;3.需补充中间部分:如《走过 岁月》;4.需补充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充正标题或副标题的。

半命题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 中成长》(幸福、快乐、竞争、挫折),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那么就会被视为离题,自然难逃厄运了。

2.找准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或词组)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寻找答案。如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用具体事物替代“这”字,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财富、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暗示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写作者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思想的升华,由懵懂到醒悟。再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关键词“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内容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终于”之前的歷程,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3.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有时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并“有话可写”的内容把文题填充完整。

(2)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同时考虑你所选的文体。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写其他文体;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阐理抒情。如“珍惜拥有的 ”,文题适合于记叙、议论、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种文体,补充文题时就应考虑选择适合文体的写作对象。如上题若写记叙文,可补充“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3)符合语法和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逻辑哲理。填充内容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不合逻辑。例如:《我明白了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 》,若填上诸如“哭”“淘气”“做梦”之类的词语,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用作题目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不注意“立意”的高远,往往填上一些消极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造成了无法掩饰的“硬伤”,使文章的品位大打折扣。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千古文章意为高”,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盲目标新立异,填上一些低级颓废的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受思维定式和学生阅历等限制,半命题作文极易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几率很大,作文“撞车事故”频频发生。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涌现。因此,补充题目要知己知彼,力争求新求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补题,哪来“立异标新二月花”呢?

(6)严防假大空。像“走近 ”这样的题目,万不可把题目补充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这样的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文章势必空泛笼统,无病呻吟,很难令人动情。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细微化,贴近生活实际,做到“小而精”。例如上题补充为“走近姚明”“走近故宫”“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人、名胜、伟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4.题目要有个性,有亮点。题好文一半。一个亮丽的标题,能一下子打动读者,使人顿生好感——这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标题要追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注意色彩的渲染,注意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设置悬念,或用特殊句式吸引人的眼球。如“都是母爱惹的祸”“给自己找个‘对象’”(竞争对手)、“我想做个‘后进生’”等。

【真题演练】

请先将命题“最美不过 ”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一考生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如春天微风拂过的温柔,抚慰着自卑的心灵;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像夏日阳光的绚烂,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最美不过你那微笑,似秋日树叶的金黄,充实年轻的心;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好比冬天雪花纷飞的轻盈,舞出美丽人生。

第一个你,名叫母亲。你用你的无私抚慰着受伤的心灵。有这样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得一子。或许是上天眷顾,让这位高龄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这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快乐却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便化为乌有——尽管女儿扑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妈妈笑,但这位母亲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便是女儿只有一只耳朵。母亲是坚强的。她开始让女儿留长发,不时夸赞女儿美丽让她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女儿天天处于自卑与忧郁之中。女儿整日郁郁寡欢,母亲用坚信的目光看着女儿,微微一笑说:“妈妈会帮你找到耳源的,一定!”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女儿得到了耳源,变得完美。但有谁知道,从此母亲留起了长发;又有谁知道,那美丽的微笑背后藏有多少辛酸呢?

第二个你,名叫老师。你用你的睿智为迷途羔羊指明方向。有一个在网络里“沉醉不知归路”的男孩在网吧彻夜未归。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却有家难回。“该怎么办呢?”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当他看到路边有个乞丐时,突发“奇”想。他迅速跑回网吧向网管要了根粉笔,回到离乞丐不远的地方跪下,寫下“妈妈有病,爸爸残疾,自己需要钱上学”的谎言,想借此赚些“外快”好再回网吧“杀他个片甲不留”。虽然他穿戴整齐,但还是有好心人给钱。看着面前大小不一、越积越多的钱币,他暗喜:我可以先去饱餐一顿,然后再玩个尽兴。这时有人递上面包,饥饿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就啃。“慢点吃,喝口水。”平缓的语调却让男孩有种“不祥”的预感。抬头一看,果然是老师。他羞愧地低下头,但老师只是微微一笑便离去了。男孩顿悟,擦掉地上的字,昂首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个你,名叫朋友。你用你的方式诠释真友情。在朋友为学习苦恼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不要放弃;在朋友与父母赌气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父母的用心良苦;在朋友沉迷网络时,你会微笑着提醒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总之,是你——朋友,用微笑充实了他那空虚的心。

最后一个你,就是自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舞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微笑吧,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篇5: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1.命题形式:话题作文逐渐淡出,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两分天下

纵观2008年19套高考试题,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经历了自十年前初登高考舞台到后来的一统天下再到今年四川卷、山东卷的硕果仅存这样一个过程。

新材料作文共8份,分别是全国卷I(“抗震救灾”材料)、全国卷Ⅱ(海龟、老鹰和好心的游客)、北京(瓶子满了吗的讨论)、湖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哲理)、江西(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辽宁(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福建(买饮料的选择)、海南宁夏(母女俩与小鸟),几乎占据了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半壁江山。其中江西卷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作文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画材料。

命题作文共8份,分别是上海(“他们”)、天津(“人之常情”)、广东(“不要轻易说‘不’”)、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好奇心”)、浙江卷(“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话题作文共3份,山东卷(“春来草自青”)、四川卷(“坚强”)、四川地震灾区延考区题目(“最想说的”)。

从山东卷来看,2004年全国卷I(山东等地用)是话题作文“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5年山东卷是话题作文“双赢的智慧”,2006年山东卷是材料作文“读寓言诗《星星》产生联想和感悟”,2007年山东卷是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年山东卷是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五年的命题中,有四个话题作文,只有一个材料作文,体现了一个求稳的命题思路。顺便提一下一大一小作文的命题形式,上世纪90年代大、小作文的形式曾多次出现,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命题形式基本没有再出现,山东实行新课改之后,高考试卷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二选一”题型的出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基本断定,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大一小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应该出现在山东省的自主命题试卷上。

2.命题思想: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价值,注重理性思辨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今年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共有6个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直接关注今年的汶川地震。这些省份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广西、陕西和四川。其中四川省为单独命题,以“坚强”为话题,被认为是“最好猜的试题,最难写的作文”;其他5省份使用同一套试题——全国卷I,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另外,北京的一道语言表述题要求用45个字就“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发表自己的感想。

将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的做法超出了以往为避免学生押中题目而刻意回避社会热点的常规命题思路,这在建国以来的高考中还没有类似案例。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开放,更加灵活,体现出回归人本、回归生活、-1-

注重理性、注重思辨的新思路,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我关照(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生命成长(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人生价值(如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宁夏海南卷的母女俩与小鸟、江西卷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给人类的信、辽宁卷的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人与自然(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创新思辨(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北京卷三种不同的观点,引发对生命意义的不同思考)等等。

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试题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考生自由驰骋。而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话题,相对去年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话题,继承了题目“诗意化”的传统,但是审题的难度却也增加了不少,实际的评阅过程中也对审题的准确与否提出了非常具体而严格的要求。

3.文体要求:“文体不限”逐渐淡化,“文体特征鲜明”要求得以强化

在话题作文形式出现之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后的十年内,高考作文对文体的限制一度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6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

如,2006年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应用文体也出现在高考作文的要求中,江西的作文是以田鼠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这种书信体的作文在近几年也是没有的。

山东卷针对很多考场作文文体特征“四不像”的弊病,继2007年之后,今年再次明确提出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对文体特征的限制。

二、2009年高考作文预测

1.从命题内容上看,高考命题还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

相对直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全国卷和四川卷,山东卷则一直体现出稳中求变的思路,估计在没有发生与山东有关的重大社会现象时,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还是会从形式上回避对社会热点的直接体现,但是回避不等于不体现,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的形势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未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仍将是高考命题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

2.从命题形式上看,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

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仍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在今年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山东卷的命题相对“保守”,所以,针对山东卷长期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实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

3.从文体要求上看,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由此出现的系列问题,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

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山东卷更是连续两年增加了“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作文将会彻底失去市场。另外,应用文体出现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适当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也是必要的。

4.“注重体验”、“讲求理性”、“弘扬人文精神”仍将是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部分的“教学建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新课标”特别强调“参与和体验”。只有“参与和体验”才可能有深刻、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否则,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注重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理应是明年高考命题的侧重点。代写教育论文“讲求理性”中的“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就是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当下和未来的人类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尤显重要。“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人文精神”自然也将成为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三、2009年写作备考建议

1.处理好写与评的关系

针对写作训练中重写轻评的弊端,对症下药。高三的备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老师就采取了多写少评甚至是只写不评的办法,以分数代讲评,以考试代训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自然也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在写作指导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讲评是最有效的讲评,这种讲评既不是简单的分数呈现,也不仅仅是寥寥数字的作文批语,而应是针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由老师在充分批改学生习作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几个指导重点进行的相应点拨,对共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讲评,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尽可能当面评,对典型的老大难问题还要反复评,经过一年的点滴积累,点滴连缀,反复强化,螺旋式的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经常说写作是个慢功夫,既然是个慢功夫,怎么能够用急火、下猛药呢? 针对写作训练中写完一篇是一篇、文章交上了就是写完了的弊端,对症下药。高三学生学业负担重,多数学生又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认为写作文太耽误时间,甚至认为写不写都一样、写还不如不写,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应付心理,写完这一篇不想下一篇,写完下一篇不想上一篇,文章交上,万事大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文章交上不等于写作结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正确的写作观,在文章的批改和讲评上,将针对整体的讲评与“面批”结合起来,重在“面批”;将教师批与学生自批结合起来,重在自批;使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当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几经修改,终于改成一篇佳作时,他就会懂得这类文章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等到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他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范文可以参照了。

2.解决好学生写作中的三种流行病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几种流行病,病症常常为片面追求易于操作的文章结构和华美的语言,大量使用古人古事和故作深沉、充满矫情的“伪散文化”等等。这些流行于学生作文中的病症导致考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八股”!

篇6: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范文

【金题回放】

作文题目:请以“重新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一、审题立意

1、这是命题式作文,题目是“重新出发”,本题的审题难度不算太大,细看题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式的短语,中心词是“出发”,限制语是“重新”。重点应是“重新”这个字眼。

2、对题目意思的理解:“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从头再开始”。重点必须写清楚“为什么重新”,所以文章在写“出发”之前最好先来一些铺垫,交代之前的一些遭遇或者经历,正是这些经历使人们开始重新出发。对“出发”的理解:“出发”是指“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地,但最好是一种虚化的人生目标。比如新梦想、新高度等等。而且在文中最好能够选取一些主人公经过重新出发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使自己的人生新梦想得以实现的事例。这样的事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对题目各个词语词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等等。其中写到出发,而重点突出“重新”的为切合题意;而两方面都写到,但重点不够突出的,为符合题意;只写“出发”或“重新”的为基本符合题意。可以按照“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么样重新出发?重新出发的目的地在哪里?“这个思路展开写作。

二、得高分的原因:

1、立意有创新,不只是点出了在经历挫折后重新出发,更提出了人生应该永远积极进取,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起点,尤其是取得成功之后,不应该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而应该给自己树立新目标,并且抛开以前的荣誉,重新出发。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

2、立意深刻,突破了个人“重新出发”的思路,不仅是说到“小我”,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说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应该学会重新出发,从而是文章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广度。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能较好地引用名人名句,特别是对高考要求背诵的诗句能有较好的运用,且教合理地运用了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诸如,排比句、对称句、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三、失分的警示

1、我们常说“一文一中心”,说的是在一篇文章中应该有一个明确又突出的中心。可是有些同学写了800字,却不知道自己的主旨是什么,好像既写了“坚持”又写了“信心”,还写了“拼搏”,让人看完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同学没有扣住题目来写,结果导致完全偏离题意。有不少同学将文章写成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等等,说明学生在审题这一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失误。

2、不善分析,只知罗列事例,不懂得如何将这些事例粘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论证严密的无懈可击的整体,“材料+观点”现象严重。而且列举的事例不典型,常常是张

三、李

四、某某人、我自己。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方法不当,叙述过于详尽。比如写王楠失利后重新出发再夺桂冠,本来几句话就能叙述完的事情,但却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淋漓尽致。

3、套作严重。

第一种情形是立意上:将文章往自己平时写过的或者看过的好作文上套,但往往开头和结尾各一句“重新出发”,中间就全然不顾了,全部写上信心、勇气、诚信、善良等词语,造成了中心偏离了。给人牛头不对马嘴,面目全非之感。

第二种情形是选材上:选择的材料过于陈旧,千人一面。写来写去大都是学生常用的“御用古人”如李白、陶渊明、苏东坡、爱迪生、汶川地震等,看得阅卷老师心烦。即使有一些好一点的材料,也缺乏对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材料的有效的分析,陷入观点加论据的牢笼中。

第三种情形是结构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深受模式作文的毒害,这种高考的八股模式害人不浅,将学生的创新以及才思全都掐灭了。,大多数人都是写并列式的议论文,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的标志性语言确实是使文章的结构清淅,但多了之后,就会使阅卷老师出现审美疲劳,一般都不会打高分。

4、语言比较平淡。既没有丰富的词汇,也没有多样的句式,缺少语言的变化和文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表现力和感染力。

5.总体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错别字比较严重。没有写够800字的文章不少。

【下水作文】

重新出发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因屡次攀登珠穆朗玛峰而落下残疾的登山者:你明明知道那里很危险,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登山呢?对方说:因为山在那里。巍峨雄奇的大山,绵延崎岖的山路、高耸入云的山峰、白雪皑皑的山顶在那里召唤着他,他没法不去攀登。

古往今来,人们一次又一次在山脚出发,一次又一次在半山折回,然后,重新出发再折回,重新出发再折回……于是,珠穆朗玛从山脚到山顶,每一处都留下了攀登者勇敢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世界屋脊上谱写自己的人生传奇。

生而为人,我们需要重新出发!

重新出发,只因远方在召唤,风景在高处!

26岁妙龄的杨澜在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后毅然放弃央视绝佳的发展平台,重新出发,远赴美国求学。如今,她功成名就,事业辉煌,担任了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她被评选为“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之一,还被评为中国最美50人第一人。

我国著名的花样滑冰选手申雪、赵宏博为了冬奥会的金牌梦想,两人在2009-2010赛季宣布复出,又一次站上冰面的他们成功演绎出“王者归来”的伟大壮举。重新出发,他们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了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让自己的人生站在又一个新的巅峰!

世界如此之大,前路如此之长,一处小站,一点收获,我们又怎能知足?怎能止步?巴尔扎克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发奋著述,成为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居里夫人不止步于已有的成果,潜心研究,成为少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李宁不满足于已有的荣誉,退役后下海从商,开创享誉国际的品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也告诉人们重新出发,能让人生更完美。

重新出发,只因不甘失败,人生不应该是暗淡的色彩。

没有人喜欢失败,甘愿失败,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在征途上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也有很多人拍拍灰尘,整理行囊再次出发……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君又岂不见——方仲永在赞扬声中消逝了,项羽在楚歌中陨落了,李自成在享乐中沉沦了……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安逸知足害了多少人啊!

我们可以在旧日的成绩单上徜徉,只是我们再也看不见新的辉煌;我们可以在舒适的温室里享受美梦,却无法体会到惊涛骇浪别样的悲壮!

同样,我们可以在跌倒的时候痛哭流涕,一蹶不振,可是,成功将永远与我们无缘;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万条理由,但是我们有一万零一条理由让自己重新出发!

种子埋进泥土陷入黑暗,只为重新出发,长成参天大树!溪流冲破阻碍跌落悬崖,只为重新出发,汇成壮阔海洋!

人生就是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在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时候,请别忘记——重新出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学生范文】

重新出发

太阳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后又重新出发,却不知疲倦,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热情;地铁一次又一次在起点重新出发,却无怨无悔,因为它接载的是人们归家的喜乐。每一件事都可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每一次的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在地震中,一对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所以在地震时失去了联系。女子从废墟中逃出来了,此时她的心中牵挂的是自己的丈夫,她奋不顾身的向丈夫的单位所在地出发,她不知如何到达,只是随着部队出发,官兵们每一次都劝她不要跟下去了,但她不听劝告,在军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时,人们总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子跟随其后,虽然每到一处都没有丈夫的消息,但她从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在等着她。就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出席出发,女子在一堆瓦砾中找到了丈夫并且丈夫也在顽强的生存着。此时在一路上都很顽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苦起来,劫后余生的丈夫为她抹去了泪水相拥在一起,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很艰苦的,但为了爱,我们都会毅然选择坚持下去。

重新出发,我们懂得成功。昔日刘邦为求取生存,哀求项羽到蜀地做汉王,所有都认为刘邦这是自寻死路,因为蜀地是一片荒芜之地。刘邦毅然进入蜀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重新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项羽,做真正的汉王。

在蜀地,刘邦日日夜夜苦心操兵,在困境中能排除万难,他认为天下终有一天会属于他,他的洒脱,让他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将。在重新出发之日,刘邦大破项羽的军队,使得项羽兵败自杀,造就了汉朝大业。

一时的退让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贮备力量方可在重新出发之际,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而使我们处于谷底之中。此时的我们须抱着一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心来重新看新的事物,也许你会明白家长和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重新出发,会使我们一次次懂得更多,看得更多。

每一颗种子都要在污泥里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而我们也要懂得在遇到困难后重新出发,去收获成功的果实。

点评:写好考场作文首先是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当然这还不够,你还必须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即使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也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理由就是“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成功”,虽说道理还不算很充分,但是选择的材料却是新鲜的,对材料的分析是中肯的,语言是流畅的,所以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科组长评语:教师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很到位,从审题立意、得高分的原因、失分的警示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与分析中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吸收别人创作的优点,尤其可贵的是,教师提供了自己的下水作文,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学生范文的展示,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反思和学习的榜样。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刘禹锡《蜀先主庙》原文翻译下一篇:以灰色假日为题的初中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