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2024-05-14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共6篇)

篇1: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 师生

《师恩难忘》体裁:记叙文;作者:刘绍棠;代表作:《青枝绿叶》《峨眉》。本文记述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孔子和学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长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一、积累有关师生的名言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二、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句: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仿写:

1、法布尔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昆虫,就会像小孩子一样,好奇地趴在那里观察。

2、无论长多大,我们都要像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得向比我们懂得多的人学习。

三、积累八字成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理解积累

桃李:比喻弟子众多。刘禹锡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白居易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归里:回家。无心插柳柳成荫:(谚语)比喻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五、《论语》语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六、阅读理解

1.田老师爱编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使我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师恩”一词,一方面反映了(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对田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2.“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启发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

七、畅所欲言 说说我们的老师:

话题一:我还记得一年级时教我们的老师,教课特别认真,每次上语文课她都带给我们一个小故事。话题二:我说说我们的体育教练。他是个非常严厉的人。每次教我们新项目时,我们都得一丝不苟,认真照做,及时学会。因此,在他的教育下,我们的体质明显增强。我们十分感谢他。

话题三: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他们对学生的疼爱甚至超过了对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班里的一位同学生病,妈妈亲自去照顾他。

八、金钥匙

写摘录笔记的方法:1.把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摘录下来自学。2.摘录笔记要写课文题目。行距要大一些,便于修改补充。第二单元 明月

《古诗二首》 鸟鸣涧: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苏轼王维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是全诗的魂。本诗构思精巧,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的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花 静、山静、夜静、月静、人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暮江吟:白居易,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倡导者之一,人称诗王。本诗写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走月亮》南方习俗,指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体裁:抒情散文。作者:吴然,代表作《歌溪》《一碗水》 《飞向月球》本文按照“升空—途中—在月亮上”的顺序记叙。题材介于新闻报道、科学小品之间

一、词语积累 含有“月”的成语:

月下老人 日月无光 花好月圆 水中捞月 月光如水 日月经天 日积月累 众星捧月

含有“明”的成语:

明知故问 眼明手快 掌上明珠 柳暗花明 明辨是非 心明眼亮 春光明媚 耳聪目明

二、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句:从宇宙飞船上看月亮,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 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仿写:

1、天上的白云变化多端,有时像兔子,有时像匹马,有时像蘑菇。

2、万花筒里的颜色变化真多,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红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三、积累描写“月亮”的句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露从今月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露似(好像)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 《暮江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 《鸟鸣涧》

四、阅读理解

1.《走月亮》一文中四次提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是课文的线索,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穿立马、你全文的作用。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之情。2.苏联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其中:“一小步”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踏上月球后走出的一步。“一大步”指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随着航天员们踏上月球变为了现实,是人类进步史上伟大的创举。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畅所欲言 看月亮,说月亮:

话题一:我知道月亮上有环形山,有巨石嶙峋的荒原和高山,月球上没有一滴水,几乎没有大气,到处是一片荒凉。

话题二:我知道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如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日圆,其他时候则有时像娥眉,有时像镰刀。

话题三: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千年梦想)——中国航天梦(梦想成真)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爱我中华》体裁:歌词,闫肃作词,徐沛东作曲。这首歌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是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爱我中华”反复6次,表达对祖国强烈而深情的热爱,是全诗的主题,也是歌曲名称。《草原》是一篇描绘祖国草原美丽风光、赞美民族团结的抒情散文。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记叙这次草原之行。(到草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我们学过他的《老北京的春节》

《中国结》体裁:说明文;作者:朱杰文;这篇课文抒发了浓烈的爱国情怀。中国结 头(起点)一根丝绳 头 “头”(祖国、乡土)“头”(自己)

一、从课文中找出下面三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表达的感情。1河!(惊喜)○

2快了,快到了!(急切)○

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深厚的感情)

二、有关少数民族的谚语。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维吾尔族谚语

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三、记忆

背诵《爱我中华》、《草原》第1自然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阅读理解

1.《草原》一文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抒发了(蒙汉两族人民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浓厚感情),作者(老舍)不禁发出一声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用“蒙汉”借代“全国各族人民”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节选《草原》 能表现蒙古族与汉族之间友谊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4、中国结象征着(幸福),隐喻着(爱情),呼唤着(友谊),赞美着(生命)。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5、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白族)(回族)(藏族)(水族)(苗族)(高山族)。

五、畅所欲言:

民族之花(节日、服装、食品、乐器等)

藏族: 藏刀 蒙古族:马头琴 苗族:木叶 回族:花馍 满族:旗袍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白族:三月节 维吾尔族:开斋节 第四单元 收获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代表作《空山灵雨》《命命鸟》课文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展开

《拾穗》介绍名画的说明文。米勒:法国著名农民画家,代表作《播种者》《晚祷》。我还知道著名的画作有徐悲鸿的《八骏图 》,齐白石的《虾》等。

一、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 青葱葱 嫩生生 胖乎乎 白花花 亮晶晶 乱哄哄

AABB式词语 老老实实 结结实实平平稳稳 风风雨雨 日日夜夜 明明白白 AABC式词语 津津有味 欣欣向荣 比比皆是 落落大方 依依不舍 历历在目 ABCC式词语 碧波粼粼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众目睽睽 风尘仆仆 硕果累累

二、抄写《落花生》第一自然段,结合上下文体会“居然”表达的情感。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 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能不能换成“果然”或“当然”?(不能,表示意想不到。)

三、有关“收获”的谚语。课内: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印度谚语 课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

四、记忆

背诵并默写《书湖阴先生壁》 《西江月》

五、阅读理解

1.学了《落花生》一课,你知道“父亲”希望“我们”(做具有花生那样品格,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有用的人。)我想做一个(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落花生》一课中“实在”的意思是(的确。在文中指父亲的到来的确难得。)“体面”的意思是(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在文中指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只是外表好看的人。)

老师指导: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先查词典了解这个词语在词典中的意思,然后找到这个词所在的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想一想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怎样理解,词意就清楚了。

六、畅所欲言:我们的收获

话题一:春天,我种下一些花籽,经过精心照料,它们都开出了漂亮的花朵。

话题二:我每天坚持练字,现在的字已经比以前漂亮了许多,许多人都说我写的字有进步。话题三:每天读书会让我从书中收获到许多知识。

话题四:我回到家里先复习,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很多,这也是我的收获。话题五:今年我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通过努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很开心。话题六:我每天做完作业后就帮妈妈做家务,养成了劳动的好习惯,妈妈说我长大了。

话题七:国庆节我和家人一起爬山,在爬山过程中,我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终于到达山顶,我收获了“只要坚持到底,终能获得成功”这一道理。第五单元 桥

《飞夺泸定桥》体裁:记叙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桥之思》体裁:散文诗;作者:樊发稼;第一部分写桥的实用价值,是桥的本义。第二部分写桥的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写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的桥,是桥的比喻义。

一、选择恰当的字填进()里。

键 健 关(键)(健)康(健)身 防 妨(防)止(防)守(妨)碍 延 沿(延)伸(延)长(沿)路 工 功(功)能(功)夫(功)课

二、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句: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东西,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 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仿写:

1、工人们已经很累了,可是想到群众没有水喝,他们又不停地干起来。

2、小明回家不想写作业,可是想到老师的叮咛,他又认真的拿起了书本。

三、默写 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

这种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四、积累 关于桥的诗句: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关于桥的谚语:

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五、世界桥梁之最: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日本的多多罗大桥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香港青马大桥 世界上首座旋转式桥梁落成---英国的千年桥 世界上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六、带桥字的成语

【搭桥牵线】搭桥:架设桥梁;牵线:指从中介绍。比喻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过桥抽板】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桥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火树星桥】形容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

【据水断桥】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七、记忆

背诵《寄扬州韩绰判官》 《桥之思》

八、阅读理解

1.《飞夺泸定桥》一课中,“飞”指(抢时间),“夺”指(攻占天险),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

2.《桥之思》写了三部分内容,(桥的功能及材料、样式),(桥的艺术价值),(人们心中“无形的桥”)。

九、畅所欲言 说说桥:

话题一:我知道的著名桥梁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首座旋转式桥梁—英国的千年桥。

话题二:我觉得人类既需要装饰环境的九曲桥,又需要为交通方便而设的木桥、铁桥、石桥、水泥桥及 雄伟的立交桥。

话题三: 我喜欢“心桥”,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关怀、体贴,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支持、帮助,那样我们的世界会有多美好啊!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邮票)

《美丽的集邮册》这是一首气势宏大而语言优美的儿童诗,作者(高帆)借小小的邮票和集邮册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深情。全诗以集邮册、邮票为线索。

《罗斯福集邮》课文记叙了罗斯福集邮的五件事。作者:王庸声。

一、词语积累:关于“积少成多”的成语:

积土成山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积水成渊 积微成著 积劳成疾 水滴石穿 滴水成河

二、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表达的感情。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你使全世界惊叹。罗斯福不间段地把自己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三、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句: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仿写:

1、森林里的景色多么的美丽,里面藏着多少的宝藏啊。

2、大海是多么的辽阔,海面下隐藏着多少的秘密。

四、积累有关“兴趣”的名言。

对自己抱有兴趣的人使我们感兴趣。(西拉斯)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葡萄牙)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爱为学问之始。(英国)

五、记忆

背诵《美丽的集邮册》

第一张邮票1840年5月6日诞生(罗兰?希尔)

六、阅读理解

1.“我” 的集邮册美丽:一是(内容美丽,无论是祖国的山河,还是历史,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辉;)二是(情感美丽,小小的集邮册包含着对祖国的爱。)

2.课文从四方面介绍了罗斯福集邮。一是(邮票增长了知识。)二是(邮票的来源。)三是(他在任职期间采取了一些普及邮票的措施。)四是(关心邮票的印制。)

七、金钥匙

默读课文,速度要快一些,中间不要停顿,也不要回读。读后要回想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信息。第七单元 地名

一、会写词语

历史 香港 张自忠 赵一曼

二、近义词

记载-记录 变迁-变化 蕴含-包含 别致-特别

三、反义词

一马平川 ——千山万壑 丰富-单调 记载-删除

四、地名、有方位的地名:北京 南宁 西安 北海 西宁 云南 和水有关的地名:上海 杭州 香港 海口 江苏 台湾 和颜色有关的地名:青岛 黑河 黄山 青海 乌江 红安 有地方物产的地名:铜陵 桂林 铁岭 盐城 石城 玉门 有人名的地名:中山路 张自忠路 赵一曼路 秦皇岛 有姓氏的地名:田村 赵家庄 孙家屯 石家庄 苏州 徐州 景观遗迹:古塔胡同 知春里 三家巷 佛山 五指山 九江 关于地理山川:一马平川 千山万壑 亭台楼阁 断壁残垣

城市特点:泉城(济南)春城(昆明)江城(吉林)山城(重庆)羊城(广州)蓉城(成都)关于村镇:大街小巷 星罗棋布 荒无人烟 穷乡僻壤

五、地名谜语

金银铜铁——无锡 倾盆大雨——天水 四季温暖——长春 双喜临门——重庆 风平浪静——海宁、宁波 拆信——开封 太阳下山——洛阳 夸夸其谈——海口

六、诗里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宋)朱熹《春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河朗诵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说地名

1.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北京路、南京街、成都道

2.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 3.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洛阳、安阳、沈阳 八.金钥匙

查找到的资料很多,有的有用,有的用处不大,有的可能不准确,要注意筛选。第八单元 规则

《钓鱼的启示》作者:(美)詹姆斯?勒菲斯特 钓鱼→放鱼→受教育

《谁说没有规则》体裁:诗歌;课文列举了四个现象:随便投喂动物食品、过马路翻越界栏、乱扔果皮垃圾和排队时插队。

一、读一读,抄一抄。

詹姆士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 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二、照样子写词语。

ABCC:小心翼翼凉风习习生机勃勃 忧心忡忡 得意洋洋 人才济济 栩栩如生AABC: 翩翩起舞 津津有味 斤斤计较 虎虎生威 窃窃私语

ABB:沉甸甸 香喷喷 毛茸茸 黑漆漆 亮晶晶 绿油油

三、读一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四、阅读理解。

爸爸坚决让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这件事一直让詹姆斯感到骄傲,(因为爸爸用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自己的孩子——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詹姆斯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在规则面前有的人(效仿别人),有的人(图方便快捷),有的人(趁别人没看见而丧失美德,有的人(自以为是,用不找别人管),所以虽然规则明明白白,却仍有人不遵守。五.金钥匙。

找出重点词语后,要结合上下文反复读,深入体会。要多作比较,比如去掉重点词语比一比,用近义词替换比一比,设想自己会怎样表达等。第九单元 音乐

《中华民族最强音》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指《义勇军进行曲》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是按照情节的发展记叙的。(听曲→弹奏→创作→谱曲)

《林中乐队》课文描写了森林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支乐队奏出的乐曲,嘈杂而美妙,和谐而喧闹。作者:(苏联)维塔利.比安基,创作了《森林报》和《少年哥伦布》

一、选择恰当的字填进()里

豪 毫 自(豪)丝(毫)(豪)言壮语 占 站(占)领(站)立 侵(占)竟 竞(竟)然 究(竟)(竞)赛 骄 娇(骄)傲(娇)柔(娇)气

二、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1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解释说明)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解释说明)

三、记忆

背诵《琵琶行》(唐)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唐)白居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四、阅读理解

1.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位国歌?

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反映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

2、体会“中华民族最强音”。

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这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唱出民族危亡时的最大呼声、最强的旋律。

3、《林中乐队》的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4、《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

2、当时特定的环境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五、金钥匙

我发现,许多优美的歌词都是诗。

细细鉴别,我发现有的歌词写得好,有的歌词写得不好。第十单元 金钱

《一枚金币》是格鲁吉亚民间童话,它记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通过劳动终于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靠自己劳动挣钱,不能不劳而获;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散落的钞票》课文赞美了拾金不昧的品质,歌颂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也从侧面谴责了见利忘义的行为。

《毽子里的铜钱》一文用倒叙的写法,记叙了几十年前经历的一件事

一、膝(膝盖)状(状态)拳(拳头)纽(纽扣)拉(拉开)漆(油漆)壮(强壮)卷(卷起)扭(扭打)垃(垃圾)

二、读一读,你发现什么?

省吃俭用 当牛做马 手疾眼快 栉风沐雨 心驰神往 能工巧匠 心惊胆寒 安家落户

三、读一读抄一抄

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 烤红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四、积累有关金钱的名言 课内: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墨子.兼爱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昔时贤文》 课外:

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德)哥德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英国,菲尔丁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

五、积累词语

省吃俭用 当牛做马 手疾眼快 栉风沐雨 心驰神往 能工巧匠 千恩万谢 秋高气爽 亲朋好友 千姿百态 五颜六色 飞沙走石 胡思乱想 和颜悦色 待人接物 龙飞凤舞 心平气和 节衣缩食 喜气洋洋 众目睽睽 人才济济 得意扬扬 波光粼粼 果实累累 空落落 热烘烘 香喷喷 黑漆漆 懒洋洋 亮晶晶

六、阅读理解

1.老人之所以坚持要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他是想(让儿子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

2.虽然麦当劳对“我”和立明来说很有吸引力,而《丁丁历险记》可能更具有诱惑力,但是(这两件事与立明和“我”在别人的钱散落地上时,积极主动伸出援手,并及时将钱归还原主这件事来说,后者更有意义。)

3.对“我”和老人来说,这都很珍贵。(对老人来说,这两枚铜钱代表了“我”对老人的体谅、尊敬,是我的一份心意,所以是珍贵的;对我来说,这两枚金币体现了老人对我的关爱、带给了“我”温暖,因而也是珍贵的。)

七、金钥匙

小组交流时要有一个重点发言人,大家对他的发言做修改或补充。小组汇报时,这个人要汇总大家的意见。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扫一室”与“扫天下”》“扫一室”指做好身边的小事;“扫天下”指除去人间不平事,指代远大志向。课文也是寓言,寓意是: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生活在浅井李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安于现状,把自己生活的一个角落当成整个世界。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三颗纽扣”的房子》作者:(意大利)罗大里;本文记叙了一个穷木匠造了一间很小的房子给所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的故事。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心里装着别人,就能为他人送去温暖。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膝(膝盖)状(状态)拳(拳头)纽(纽扣)拉(拉开)漆(油漆)壮(强壮)卷(卷起)扭(扭打)垃(垃圾)

二、积累有关大小的名言: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三、阅读理解

1.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2、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第一个“心”说的是人的心脏体积小,第二个“心”说的是心胸宽广。

四、畅所欲言

我们居住的城市很大,在地图上却只是一个小点。一粒种子很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座楼很大,但从远处看却显得很小。有时候,大能转化成小,小也能转化成大。第十二单元 风雪

《瑞雪图》作者:峻青;体裁:散文;文章虽是写景,却处处洋溢着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代表作《大堰河》《火把》《雪莲》

一、积累有关冬天下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积累农谚

十月小雪雪满天,来年必定是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

三、记忆

背诵《下雪的早晨》 《江雪》

四、阅读理解

1.第一天白天:下雪前,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见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第二天白天:下雪后,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2.《下雪的早晨》写出了的雪的(静)、(白)、(大)的特点。

五、畅所欲言——关于雪的名著 我知道安徒生写的《雪之女王》。

我爱看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雪孩子》的故事让人感动。

篇2: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一、词汇

1.乔木

黄绢

裱纸

褪尽

猩红

赭石

柑黄

朱砂

表示颜色的词:金黄

橘红

曙红

桃红

猩红

丹红

赭石

柑黄

玫瑰紫 2.皂荚树

云霄

窍门

臃肿

珊瑚

珠子

鉴赏

竹筛

3.矗立

马鞍

白皑皑

蜿蜒

马蹄

萦绕

矫健 4.乳汁

挽起

荡涤

6.高山榕

妩媚

姓邓

深圳

绿茵

湘妃竹

石碑

镌刻

心仪

伟岸

亮丽

沐浴(要求理解词语)7.芝麻

钰石

哲理

凯旋

迄今

※8.洛杉矶

第23届 金牌

瞄准

扳机

锻铸

咔嚓 徐徐上升

9.雪域

盎然

叩开

姗姗而来

羊羔

为啥

炽热

分娩 10.好莱坞(wù)

抄写

啰嗦

出售

不吝

直言不讳 11.船舷

绿茵蓊绿

驾驭

逆流而上

喧嚣

酣睡

颠簸 ※12.报酬

坎坷

天赋

轮廓 蜚声

青睐

迷惘 13.杠杆

恒星

崩毁

14.阅读

书籍

念叨

抖擞

整整齐齐

人来人往

跃跃一试

伤痕累累

不可估量

五湖四海

情不自禁

疲惫不堪

忐忑不安

如愿以偿 15.茎秆

贮藏

椭圆 发酵

胭脂

※16.概括

控制

系统

声频

蹿

草莓

豌豆 17.芙蓉

玉壶

渭城

劝酒

18.手帕

耶稣

怜悯

欺骗

肺腑之言

19.韦姓

冰淇淋

烟囱

一怔

真挚

冻疮

抿嘴

袜子 形容人的词语:

可爱

忧伤

懂事

无所不能

真挚

纯洁

稚嫩

充满爱心 贫寒

调皮

善良

天真烂漫

※ 20.煎饼

荤油

胆怯

长辈

亲戚(qī)21.涔涔 徘徊

潸潸

挪移

遭遇 22.挫折

枯萎

23.倔强

24.琴瑟

切磋

谦虚

堕落

心扉

拭去

队伍

崎岖

25.屹立

汉奸

谗言

忠心耿耿

铿锵

鸦雀无声

控制

充沛

26.咳嗽

济南

解剖

踌躇

遭殃

27.宾客

潇洒

机舱

惴惴

摄影

纤弱

28.拉萨

药膏

歧视

污渍

英镑

崎岖

表彰

卓越 29.皆

矛盾

30.栖息

一哄而散

告示牌

冰雹

抡起

斧头

31.瓷器

琳琅满目

豇豆

梧桐

宴会

剔透

轮胎 32.和氏璧

蔺相如

客栈

渑池

抵御

爱卿

击缶

二、积累与运用 1.含有成语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词语拾趣:五彩缤纷——纷纷扬扬——扬眉吐气——气宇轩昂——昂首挺胸 海阔天空——空空荡荡—— 牵连不断——断章取义—— 名副其实——实事求是—— 2.引号的作用:

①特指 ②强调 ③引用 ④特殊含义 爱国名言: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3.同一个句子里面的反义词:

平凡——伟大

荒凉——热闹

呼吐——吸纳 语海拾贝: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

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声律启蒙》 4.关联词:

假设关系:若是······就

如果······就

要是······就 条件关系:

只有······才

不管······都 语海拾贝:

与季节有关的成语: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与时间有关的成语:日新月异

日月如梭

流年似水

天长地久

物换星移

星移斗转

世易时移

沧海桑田 5.省略号的作用:

①内容的省略

②说话断断续续 ③说话迟疑 语海拾贝:

正反读对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多种断句方式: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6.联系句子理解疑问词“怎么”“什么”可用在陈述句中。

词语接龙:

生命——生存——存活——活力——力量 空虚——空气——气体——体温——温暖 收藏——收获——获得——得意——意见 简单——————————颜色 7.夸张的手法

形容人的成语:相貌堂堂 彬彬有礼 端庄秀丽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大步流星 健步如飞 面红耳赤

目光犀利 金刚怒目 亭亭玉立 风姿卓越 8.用成语概括文章内容:

《司马光救友》——急中生智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语海拾贝: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之意)(本句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句强调“复习回顾”的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本句强调“思”与“学”要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

三、多音字

载 系 挑 盛 着 哗 说

四、阅读

1.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知道什么是一语双关,并会用到自己的作文题目中。3.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4.说明文也可以很有趣

说明方法:列数据

作比较

打比方 5.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6.以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来说明深刻的道理。7.认识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8.学会通过归纳概括段意来把握文章内容

会找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习作 1.写景

2.会写演讲稿,主题明确,语言有感染力。

写最尊敬,最佩服的人。

3.写记叙文,反映亲情、师生情、邻里情,选取身边真实故事。4.会写调查报告

以-----课堂或课堂-------为题,写在课堂上的体验,见闻,收获······ 5.学会写书信,正确得体。

6介绍自己珍爱的东西,内容具体,条理清晰。7.记一次映像深刻的活动,记叙中会应用场面描写。8..看图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及重点句理解

1、《北京的色彩 》 中心: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抒发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课后作业:“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2、《我的百草园 》 中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3、《七月上天山 》 中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雪山、森林、花海(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展现了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天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4、《鸟的天堂 》 中心:《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5、歌词两首 中心:《长江之歌》作者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赞美长江的诗歌: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那棵高山榕 》 中心: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邓小平1992年1月22日南巡深圳时种下一颗高山榕的故事,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热切歌颂和怀念。

7、《中华星》 中心:本文记述了张玉哲发现“中华星”及其他一些小行星的故事,赞扬了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天文事业献身的精神(或爱国热情)。

8、《鸟的天堂》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巴金原名李光堂,中国现代文学家,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

9、《烂漫的点地梅》 中心:(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在急流中 》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急流时,应该勇敢沉着,做生活的强者。

12、《把耳朵叫醒》 中心:《把耳朵叫醒》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塑造米老鼠形象的艰难过程,启示我们: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13、《卧看牵牛织女星 》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4、《数字图书馆》 电子图书的好处——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

传统图书最大的不足——传播范围受限,不能同时供很多人阅读和不利于长时间保存。

15、《仙人掌 》 中心:本文赞扬仙人掌能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具有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课文接着从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17、古诗两首 中心:《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 和坚强、乐观的精神。《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 中心:这篇课文以海伦·凯勒自述的方式,饱含情感地描写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令其终身受益,表达了她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

19、《韦德的心愿》 中心: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表现了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那么到底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是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20、《回家 》 中心:这篇课文,记叙了海子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后来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赞扬了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爹说得挺犹豫”说明一方面父母对儿子很想念,想儿子常回家,另一方面实在是家里很穷,每个星期来回的车费对这个家庭的确很重要。

海子突然没坐车跑着回家,令爹和娘一时无语。海子的突然出现,让“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惊喜的是在这样的天气,这么晚的时间海子突然回来了。生气的是以为海子不听话,又浪费了车费。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来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儿子的愧疚和心疼。“思虑许久”“终于”说明母亲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天寒地冻”“裹一身寒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所以,当海子回家时,“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让娘把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爹“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海子爹、海子娘说的话,说明海子虽死,可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1、《匆匆 》 中心: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22、《收藏阳光》 中心:本文通过讲述田鼠尼克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在寒冬到来时,给同伴们带来温暖与快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仅需要物质的储备,还需要精神的力量。(只要留心收藏生 活中的快乐,就能战胜面临的困难与挫折。)【意思对即可】 “阳光”就是指让人感到温暖、振奋、高兴的精神动力。“颜色”,原来就是指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的观察和描述。“单词”——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尼克收藏的“阳光、颜色和单词”就是指收藏的精神生活。

23、《沙漠玫瑰 》 中心: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4、《大海中的灯塔 》 中心:冰心奶奶在这篇通讯里,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向小朋友谈了友谊的重要、交友的艺术。

25、《看戏 》 中心:本文记叙的是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又烘托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

26、《回忆鲁迅先生》 中心: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到鲁迅家做客、鲁迅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几件事,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鲁迅先生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7、《试飞 》中心:本文记叙了宋庆龄勇敢地登上“洛士文号”飞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的经过,具体描写试飞的危险性,突出了宋庆龄的勇敢无畏,体现了她心系祖国航空事业的爱国情怀。(我们对她崇敬与热爱。)“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毅然决定参加试飞的目的和出发点,她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了中国的强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爱国之心和勇敢之情在这句话中尽显出来。

28、《提灯女神 》 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事业、忘我、奉献精神的人,29、古文两篇 中心:《司马光救友》写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或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 自擂,要实事求是。)

30、《巨人的花园 》 中心:本文通过对有孩子的花园和没有孩子的花园的不同情况的对比描写,告诉人们:自私自利终将自食孤独郁闷的恶果,而宽宏大度终将利人利己又悦人悦己。名言: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苏霍姆林斯基

32、《将相和 》 中心:本课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八、作业布置: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九、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十、教后反思:

第9课时 歌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教后反思:

第10课时 歌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我的中国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难点: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十、教后反思:

第11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1、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5、书写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十、教后反思:

第12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检测:

1、听写词语:榕树妩媚邓小平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深圳绿草如茵湘妃竹石碑

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

二、扣中心句。

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

2、学生读4 自然段。

3、抓“普普通通”与“不同寻常”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

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圈点和批注。

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首先质疑并存疑。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

2、谈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结合资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兴。

(卫星上天北京奥运会)再读“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你又读懂了什么?(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再读。

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十、教后反思:

第13课时

中华星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十、教后反思:

第14课时

中华星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2.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3后面23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

指导朗读。

(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句子:自从1801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句子: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三、总结。

课文题目“中华星”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它也是张钰哲先生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时

“零”的突破

一、课 题: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

2.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抓住“令人瞩目”“酷爱”“咬咬牙”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

3.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从中体会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4.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5.拓展: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6.指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十、教后反思:

第16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八、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本文采用接物与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

十、课后反思:

第17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八,作业:

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十、课后反思:

第18课时

在激流中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乐意听吗?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

2、老师讲故事。(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或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板书课题,及时让学生找出故事的起止段,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

4、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发言,高老师感受到你们很会倾听。人有一张口,却有两只耳朵,可见听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听排第一,可见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相信会使你们终身受益。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及时肯定闪光点或纠正不足之处。

3、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指名在黑板上写。)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颠”“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

八、作业:

自由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课题

重点

难点

十、课后反思:

第19课时

在激流中

第二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蓊郁”“逆流而上”“灵巧”“奋力”“酣睡”“颠簸”等词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第一节课中已经了解。),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很感人,到处都是好词佳句,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让大家推荐一名画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杜鹃”(在战争影片中,“杜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老师唱——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像火红的杜鹃一样。)和“火苗”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前两段环境描写的好处,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段。奖励交流中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三、四、五、六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扣人心弦,写得活灵活现,文中处处都是佳词妙语,处处都有非常好的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的教学,师生都不会感到累,只要深入读书,只要老师指导得及时,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节是我班的数学课,还要听闻雪的课,只好忍痛割爱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很不扎实,没有及时指导朗读,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这是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地方;围绕“红杜鹃”“不息的火苗”设计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再一次教学时,一定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精读这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交流。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

交流,师及时肯定或指出说得不妥之处。

老师讲鲁迅小时候刻“早”字的故事。

总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八、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九、板书设计:

一、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二、“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十、课后反思:

第20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一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21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二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十、课后反思:

难点

总结

第22课时

积累与运用

(三)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篇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呢?算法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对本课进行了如下创新。

大胆构思,细心梳理。教师需要在合理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可控的创新。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了“教学重难点前置”这一突破常规的方法。引入算法和自然语言描述的例子就是课后练习中带星号需要学生思考的例题。解决了这个例题问题,与之相关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和数学建模问题会迎刃而解,使课堂产生高效益。

一站学习,高效实施。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内需,整个学习过程都基于学习网站。从推演算法入手,酝酿课堂的温度;从变量和重建数学模型入手,构建课堂的深度;从通过“微课”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入手,营造课堂的广度。我从这三个维度精打细磨诸多课堂教学元素,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与变量的概念,学会建立数学模型。(2)初步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3)通过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4)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2.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解与沟通为重心,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生活中的“无刻度量杯取水”问题,通过此题进行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变量、数学模型概念的梳理,实现知识的第一次重构。二是生活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引入第三个变量,理解重建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第二次重构。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打造温度课堂

昨天,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我把题目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告诉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推算过程。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3毫升量杯和5毫升量杯,如何量出1毫升的水?

板书:A:3毫升B:5毫升结果Z:1毫升

想一想:杯子有几种操作方法(板书6种操作方法,如图1)。

设计意图:教学难点前置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初识算法,经历探索过程

(1)初识算法

试一试:请同学们进入学习网站,在学习网站的“试一试”栏目中利用拖动“操作方法”模块的方式来尝试实现操作步骤(如图2)。

说一说(反馈):说说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

利用学习网站中的排名记录,先展示步骤较多的操作算法,再展示步骤最少的操作算法(学生描述的同时,教师用图示进行板书)。

类似这样将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而完整地描述出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算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来描述算法的步骤,则称之为自然语言描述,是算法描述常见的一种方法。

议一议(反馈):看到这两种操作算法,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果相同,但操作算法相差较大,算法存在优劣,这个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执行的效率。

(2)认识变量

这样的题目,如果数值发生变化,操作算法也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变化。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5毫升量杯和6毫升量杯,如何量出3毫升的水?

请完成刚才算法的同学尝试描述修改条件后的操作算法。

说一说:请一位同学说说想法和操作算法。

这些数值还可以改变吗?类似这样,这些可变数值的对象就是变量。(课件展示:变量是数据的存储单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生活中常见的变量有很多,你能说说吗?(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周长C=4a)

类似这样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数学结构表达式,我们称之为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切入,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算法与变量两个概念进行多层面的理解与沟通。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梳理与重构,积累“算法与程序”基本的活动经验。

3.提炼知识,挖掘知识深度

(1)交换数据

刚才,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方法解决了“无刻度”量杯取水的问题。譬如生活中,服务员错误交换了盛牛奶和咖啡的杯子,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完成杯子的交换呢?

读一读: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电子教材(教材pdf版,如图3)”中阅读学习,再说说你的想法。

说一说:阅读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梳理:当遇到异质液体时,就不能直接混合了,这时要分析问题,重新确定算法,需要引进第三个杯子Z (板书X、Y、Z)。对于怎样交换,我们需要重建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交换操作。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刚才,我们知道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其实,算法不仅可用自然语言描述,还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描述,如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微课在线”中观看学习。

说一说(反馈):请同学们说说对计算机语言又增加了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小测试来试试自己学的情况哦。(学习网站小测试,图略。)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交换数据这个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语言发展的自学探究,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容量更大,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4.小结延伸

(1)梳理

根据“小测试”情况,梳理今天的学习情况。

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建议同学们课后到“百度脑图”中进行笔记梳理。

(2)延伸

这就是刚才微课中展示的交换牛奶、咖啡过程的流程图(课件展示),也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建议同学们课后去预习。

设计意图:注重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篇4: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5: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 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主题: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宿新市徐公店》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篇6: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教学过程:

一、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将要重点学习摘录笔记,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第一课时,我们是怎样摘录笔记的。

学生交流回忆,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小组内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同学参加班内的展评。教师找出写得符合要求的同学进行讲评。

二、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想象当时的情景。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与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制作计划,大致如下:

(1)9月6日--9月7日

找材料(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环保、简单,不能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2)9月8日--9月9日

制作贺卡(画面要简洁,把精力用在创意上,让老师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3)9月10日

赠送

(同学们可以讨论赠送活动的形式。)

提醒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时要注意突出创意。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

4.办展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2、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导语: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为我们前进的道路点亮明灯,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请大家自渎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2.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3.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4.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以巨大影响。

5.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相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6.读、背格言警句:

过渡:“能发人深省者,莫过于格言。”格言警句是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使人们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条格言警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句鼓励学生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极思考。

二、口语表达:说说我们的老师

1.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出示)提示:

A:可以说本校的老师,也可说学校外的老师。

B:不仅可以说现在的老师,还可以说以前的老师。

C:如果自己的亲人又当老师的,也可以说一说。

(出示)要求:

1〉在表达时语言要流畅并富有感染力,表情要大方。

2〉简单的介绍这位老师的外貌特征,要抓住他(她)与众不同之处。

3〉简单介绍他(她)在什么时候?给你上过什么课?

4〉详细介绍你与他(她)之间发生的至今令你难忘的故事,或者是介绍他(她)的感人事迹。

2.结合金钥匙内容进行此次说话训练,学习作重点发言人,要做好准备,想好先说什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

三、总结

评选本次活动的最佳表现者。

要求:语言流利清楚,内容真实可信,富有真情实感。

第三课时

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习作,题目自拟。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天地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天地二》习作教学设计

习作内容

写月亮。

设计目的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开始布置学生做长时间的观察月亮(不是一次两次的观察)、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以日记形式做下观察记录。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习作进度大约在本学期的第三周,但中秋节正好在第三周周末。我们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了使学生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根据情况可把本次习作的时间定在第四周。并且与“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密切结合。

第一课时

一、复习第二单元课文内容(5分钟)

本单元主题是《明月》,说说你对哪篇课文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习作准备(15分钟)

1、历代文人都有吟诵月亮的文章,不同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大作家又是怎样描写月亮的。(开卷有益中的片段可在学习《月迹》一文后就安排学生阅读,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有所了解。)

2、学生自由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几个片段,细细品味。

3、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原因。启发学生由看到的月亮展开联想和想象。

4、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文章,让学生说说这段时间观察到的月亮或中秋佳节自己赏月的情景、说知道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有关月球知识、我国登月计划等。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说得这么好,有没有想写下来的冲动?

三、学生写草稿(大约20分钟时间)

1、大家读了这么多写月亮的文章,现在请把你眼中、心中的月亮写出来画出来吧!(教师提出要求: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描写出来,把自己想象到的写出来,体裁不限。配上简单的画。)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引导。

作业:完成习作。

注:片段练习,最好20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

1、出示例文,共同修改。(注意引导学生从句子完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方面修改)

2、默读自己的习作,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3、同位交换,圈出错别字,画出好句子。

4、同位互相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再提出意见或建议。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抄写习作

抄写完后,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

三、年级习作教案

习作内容:秋天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发现秋天景色的变化,欣赏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现在秋天的景色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可让学生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地观察秋天的变化。

二.阅读《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

三.记录下观察到的秋天。

分别从自然界和人两方面来进行。

自然界又可以通过从树、草、花等方面来观察记录。

四.指导

让学生对描写秋天进行想象、联想,并在班里互相说一说。

五.学生写草稿

二课时:

一.继续写草稿

二.修改

1.在学生中找一篇好的草稿在班中大家一起修改。

2.自己读文章,修改。

3.互相读一读,划出比较好的句子。

4.自己进一步修改。

三.抄写已经修改过的草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天地三》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语文天地练习。

1、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3、开卷有益:

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4、金钥匙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丁丁告诉我们:"我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让别人给我提出意见.

咚咚告诉我们:"习作写完后,我自己愿意大声的朗读,能发现不通顺的句子,还能找到不清的地方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合理的方法.

5、读一读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

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谚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

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作业设计:

1、熟读《开卷有益》

上一篇:如何处理劳资纠纷下一篇: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Section A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