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24-05-06

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精选9篇)

篇1: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2012年4月13日

---肖继成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的安排,今天有幸来参加这个会议,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方面的一起问题,因为对安全生产领域的了解不全面和准备不足,仅以我的工作经历认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当前查办失职渎职形式

渎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和其他犯罪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现象频发,2009年3月6日6时许,河北省武安市金铭煤矿爆炸,4人遇难。2月22日凌晨,山西屯兰煤矿瓦斯爆炸,78人死亡、114人受伤。2月9日晚,违规燃放烟火引燃央视新大楼北配楼,造价近20亿元的“摩天大厦”几近“香消玉殒”。事故频发背后大都有官员失职渎职。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的处臵越来越来严历,对失职渎职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是越来越大。根据有关要求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认真研究当前渎职侵权犯罪的新特点,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同步介入重大事故、案件的调查工作,重点做好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污染、国土资源和环境建设等领域的案件调查工作。为了响应中央的要求,2011年 “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在全国进行巡回展览,公布了全国各行各业国家机关中发生的典型的失职渎职案例;云南检察机关依法查办渎职侵权案件1052件1166人。从中央的声音和各级检察机关的开展活动情况,国家越来越重视失职渎职案件的查处工作,并且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

失职渎职是指由于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纵观全国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监管中失职渎职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发案领域广。煤炭生产、矿山生产、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环境监管等领域均有发案。

(二)不作为犯罪突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经常出现监管人员明知或应当预见安全生产设备、条件存在事故隐患,达不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的情况下,却不采取任何有效的督促整改措施,任其违规作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一些执法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事故麻木不仁令人触目惊心,在本地已经出事了或在别的地方已经出事了,但一直未引起重视,导致事故频发。

(三)谎报、瞒报、迟报安全生产情况现象严重。事故单位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以后,面对受伤害职工的医疗、赔偿等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规避处罚和赔偿,使自己的经济损失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监管部门为了控制事故发生率,逃避责任,谎报瞒报生产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及事故发生情况,造成上级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情况,导致决策滞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惨重损失。

(四)行为人安全意识淡薄,涉案人员较多。

在全国各地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安全监管人员大多存在安全责任观念差、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等问题,且失职渎职行为人文化程度不高,高中以下占相当数量,大多数人对重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知识一知半解,安全知识缺乏,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当前,我国对企业厂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为加大安全督查力度,明确责任,县、乡两级政府及行业监管部门,往往都指派专兼职人员担任监管职务,专职负责特定某个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方面的工作。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追究事故责任时,就会牵涉多名涉嫌失职渎职人员。

三、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

(一)部分安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漠。部分安全监管人员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各项规章制度更多是写在纸上,挂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即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也只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责令整改,没有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更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部分安全监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政策调整比较快,岗位就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律及上级部门的政策,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因为兼职多过,或自身的原因不主动,导致不求甚解,只求过得去,心存侥幸。

(三)刑事责任追究轻刑化。对重大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追究刑罚偏低,有相当一部分是各方协调出于保公职,保饭碗的前提,作出了免予刑事处罚,这样的处罚带来的弊端就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离刑罚教育的效果较远。《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后,职务犯罪轻刑化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于渎职侵权案件一些直接责任人已判刑的刑期偏短,免予刑事处罚的占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追究也有一定的滞后,许多生产经营者不知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认为赔了死者费用,交了罚款后就没有什么事了,导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仍然有人臵法律于脑后,无视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臵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无证生产,违章操作。同时,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依法行政和行政责任意识,不作为,乱作为,监管不到位,纠正不力,甚至徇私舞弊,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屡禁不止。

四、做好预防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的对策

预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失职渎职犯罪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检察机关一家的力量很难达到预防的目的。为使失职渎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我认为预防的主体和主要力量还是在要我们的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在企业及各安全生产监督人员身上,从思想教育方面、认识方面、法律方面等加强工作,确保大家都 “安全”。

(一)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安全责任意识思想薄弱是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相关企业、厂矿

和监督管理部门中,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要不断督促安全负责人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企业、厂矿负责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领导干部要确保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做到学习有制度、有规划、有部署、有落实,使学习扎实有效、不走过场,学以致用。要积极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知识,切实加强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提高对安全生产监管的认识。在组织和领导层面上,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监管的认识,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出发,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加强领导,明确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及保障,配齐配强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或报销一定的燃油费用,确保安全。让党委政府配备的各级安全监督员想履职,能履职,能高效履职。在生产经营企业的层面上,加强自身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现在的情形,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不盲目抢进度,说严重点如果出一件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监督人员方面,自己要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干好的理念,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工作的重点,重心,要本着对政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好初始关、亲情关、友情关等,一定不能心存侥幸,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认真履责、依法办事。

(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加大安全生产方面法制宣传力度

各政府职能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监督人员对法律法规,规定,政策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监督的业务水平。监督管理部门要和各企业厂矿,通过采取举行座谈会、法制讲座等形式,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工作,从而提高厂矿企业干部职工和行政监管人员的法制观念,端正执法监管思想,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篇2: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切实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稳健发展

陕西西乡农村合作银行

西乡农村合作银行所辖8个支行,1个总部营业部和40个分理处,肩负着全县23个乡镇41万人口的金融服务工作。

近年来,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信贷为主体、业务经营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始终把预防职务犯罪当作新时期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来抓,不断提高干部和员工的素质,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合规经营为重点,不断规范监督制约机制,抓惩防并举,有效地遏制了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连创10年无经济案件发生,确保了经营平安,促进了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经营效益连年稳步攀升,为支持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我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班子率先垂范,责任层层落实

1、一个成功的企业,人的因素最关键;一个团队的风气正不正,领导班子是关键。为此,我行党委一班人始终把提高员工素质和预防职务犯罪作为事关合行的“命运”与发展来抓。一是党委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严格遵章守纪,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人事安排、财务费用列支、贷款审批等方面自觉接受监督,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民主决策,为全行员工起到了表率作用。二是为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 1 的组织领导,实现全年无经济案件和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目标。我行对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和案件防控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友同志任组长,监事长屈自成、行长王龙海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岗定责,负责预防职务犯罪和案件治理工作的组织、安排、督导和检查,以确保案件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每年年初,我行都要与各支行行长、各支行行长与各分理处主任、分理处主任与员工层层签订《预防经济案件责任合同书》,并与全体员工家属签订《监督教育协议书》,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2、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法规制度教育和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干部员工防腐拒变能力。一是将政治、金融法规学习和党性教育作为内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总部机关每周政治、法规和安全学习3次,每月学习不得少于12次;支行、分理处每周学习2次,每月学习不得少于8次。同时,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司法干部进行专题讲座,以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和法制观念。二是抓好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防止各种操作风险。每年根据不同业务岗位,分期分批举办2-3期信贷、财会、计算机、安全保卫等专业培训班,促其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我行利用举办的各种培训穿插稽核监察知识讲座,强调重点岗位和案件易发环节的案防知识,还专门邀请县检察院领导来我行举办“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讲座,在员工队伍中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员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合规经营、按章操作和按制度办事的理

念,增强员工对单位、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的责任意识,做到了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收到了明显效果。四是定期实行干部员工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的办法预防职务犯罪。我行规定支行行长在一地任职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职工二至三年轮换一次。五是重点关注要害岗位的人员,加强对“九种人”的排查和监督教育。八是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制度,对干部聘用实行公开竞争、述职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的程序,注重让那些道德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的员工走上领导岗位。六是加强干部履职行为的监督,严格实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警示训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问责制度等党内监督制度,使各级领导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防控体系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加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我行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对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了强化内部综合管理,防范各种风险,促进合规经营,我行在创立合行制定的51个制度基础上,先后制定、修订和完善了涉及综合管理、人事劳资、财务信贷、计算机管理、审计稽核、安全保卫、党建工作等方面的32个管理制度和办法,在此基础上,总部将《文件制度汇编》印刷成书下发各机构,全行干部员工人手一本,作为工具书来学习使用。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各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我行各项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

学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强化稽核监察工作,加大内审监察力度。一是加强稽核监察队伍建设,落实稽核审计岗责。针对我行机构网点分散,内部稽核审计人员偏少、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我行党委经过认真研究,于今年6月份面向全行公开招聘了7名支行副行级专职稽核员组成了合行稽核大队,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稽核审计力量。二是抓好序时稽核工作,保障各项业务合规经营。为了确保全行各项业务合规运行,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我行始终坚持按季对全行49个营业网点的会计计算机业务、出纳库存、财务收支和信贷业务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现场序时稽核审计。稽核人员一边从中查找不足,现场纠正错误偏差,一边现场帮助会计出纳信贷人员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业务辅导。同时,对一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屡教不改的违规责任人和全行业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坚持按季进行稽核处罚通报。上半年,共编发稽核检查通报2期,按照相关规定处罚相关责任人45人。通过以上工作,有效遏制了各种违规行为,促进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三是围绕管理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专项稽核工作。今年以来,按照合行整体工作安排部署,我行先后组织实施了会计决算同步稽核、中层管理干部轮岗离任和退休退养人员离岗审计、负债业务效益分析、案件风险排查、冒名贷款专项检查等五个方面的专项稽核检查工作。四是严

格责任追究,控制操作风险。为严明信贷纪律,我行制定了《西乡农合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出了问题保赔偿”的贷款管理责任人。近年来,我行先后对157名信贷人员违规发放的贷款实行了扣收贷款风险金,扣收的贷款风险金达145.5万元,对全行的信贷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使全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五是对问题的处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事不对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分领导和员工,一视同仁。通过对各种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既教育了员工,规范了业务操作,维护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加大了制度的执行力,又有效地遏制和预防了大要案件的发生,把各类案件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加大查处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我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了信访、举报渠道,在全县23个乡(镇)设立26个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的基础上,还在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网站上设立了“行长信箱”和“信访信箱”,鼓励内部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举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及时认真查证答复,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一查到底,并根据案情及时处理。

三、抓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促业务经营稳健发展。

我行紧紧围绕在全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抓惩防并举、树清风正气、促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根据“学践”活动内容和要求,加强了对基层支行领导履职行为的监督,要求各支行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在会上党员干部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合行总部定期组织对支行领导进行民意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存档备案,作为干部任用和提拔的依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干部职工的履责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世界,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积极奉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正确处理权力与服务、地位与责任、利益与义务的关系,牢固服务宗旨,树立为民服务思想,在金融服务中做到爱民、亲民,密切农村合作银行与广大群众的“鱼水”深情关系,在全行系统彻底纠正和杜绝“门难进、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的不正之风及以贷谋私、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违法违纪行为。

近年来,我行抓党风廉政建设,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行干部员工法纪观念、合规经营意识和案件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牢固树立了“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等三大合规理念,逐步营造了一个全员不想犯罪、不敢犯罪、不能犯罪的工作氛围,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开创了我行连续

10年无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的好成果。二是干部员工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行风行貌焕然一新,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三是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全行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经营环境,促进了业务经营快速发展。近年来,我行的综合管理工作和经营效益始终位居全市首位,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总之,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力促内控制度的不断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社会形象,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篇3: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总结2014

杨栋梁在总结2014年工作时指出, 经过努力, 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实现了“三个继续下降、两个进一步好转”,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一是事故总量继续下降, 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和4.9%。二是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 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6%和13.5%。三是主要相对指标继续下降, 2014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3.7%, 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12.5%,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12.2%,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7.7%。四是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 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 已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 有30个单位事故量在控制范围以内, 16个单位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天津、内蒙古、上海等10个单位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杨栋梁强调, 虽然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 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事故总量仍然较大,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非法违法行为仍然突出, 安全隐患仍很严重。

规划2015

杨栋梁指出, 依法治安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也是贯穿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一是要从依法治国的大局高度, 充分认识依法治安的重要性。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执法体系, 严密监督体系, 加强保障体系。二是搞好顶层设计, 明确依法治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三是搞好依法治安与深化改革的衔接配合, 做到两翼齐飞、双轮驱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制, 扭转基层安全执法力量薄弱现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四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培养和锻炼队伍, 提升履职能力。

杨栋梁提出, 要突出五项重点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 组织开展好全国第14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集中宣教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建设, 培育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理论专家、网评员、通讯员和社会监督员5支队伍;发挥微博、微信、微门户等新媒体的作用, 保持正确舆论导向。

二是要打好煤矿、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两场攻坚战, 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继续认真实施煤矿安全“1+4”工作法;扎实推进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以防范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等事故为重点, 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 抓紧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三是狠抓治本和预防措施, 加强应急管理。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利时机, 大力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

四是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企业基础管理。要加强重点攻关;强化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专家库, 依靠专家查隐患、促整改;顺应“大数据”治理新趋势, 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安全培训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扩大企业达标覆盖率, 对未按期达标的企业要加强指导督促, 差距过大的要依法责令停产整顿。

篇4: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一、预防力量下沉,着力营建乡村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

为不断推动预防进乡村工作健康深入开展,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要求每一名党组成员、每一个科室都必须有一个乡镇联系点,有一个联系村,全院一盘棋,共同参与预防进乡村活动。自“五进入”活动开展以来,该检察院党组和科室干警40多人次参加了送法下乡、预防咨询、预防调查以及帮扶活动等,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实现了检力下沉。二是建立预防联络员制度,聘用15名政治坚定、清正廉明、综合素质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基层乡镇、村预防联络员,作为预防工作进乡村的稳定据点,组织召开联络员会议3次,收集各种预防信息20余条,针对乡村预防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预防对策10余条。三是设立洛宁县农林检察室,通过派驻检察官和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在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努力构建与农业、林业、森林公安、烟草等与“三农”密切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预防职务犯罪的格局,推动“三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预防调查下沉,准确把握乡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症结

预防进乡村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乡村干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针对该县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多发、易发趋势,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调查作为进乡村活动的一项重要抓手,及时切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涉农案件,扎实开展预防调查,努力从中发现隐患、帮助堵塞漏洞、消除职务犯罪的隐患。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共开展预防调查6件,其中涉及乡村干部和涉农问题的预防调查4件,占到67%。通过开展预防调查活动,转自侦部门立案1件,“刘昌明、宁朝阳贪污土地补偿款的预防调查”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十佳精品预防调查”;先后形成情况反映和检察建议7份,其中《农村土地补偿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应引起重视》被洛阳市委办公室《每日汇报》全文转发,并得到了洛阳市委原书记毛万春的批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在四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存在五大突出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引起洛宁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纪委部门牵头对全县各乡村政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建立动态监督机制,为有效遏制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预防教育下沉,不断增强乡村干部抵抗力和免疫力

乡、村缺少预防教育平台、老师和经费,是导致乡村干部工作政策把握不准、法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不坚定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进乡村活动中,突出“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这一主题,统筹协调、积极作为,采取“联合教育、专家授课、典型引导、同步跟进”四步工作法,努力推动预防教育资源向乡村干部倾斜。一是联合教育,由单兵作战转向共同应对。该检察院与县纪检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会签了《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的意见》,与县委党校就廉政教育进党校达成共识,充分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单一平台多种教育的效果。2013年以来,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警示教育培训5期,全县有680余名农村干部接受教育,并将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纳入春、秋两季科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培训教育全县党员干部300余人次。二是专家授课,由面面俱到转向有的放矢。积极邀请上级院预防专家、行业部门专家以及自侦部门一线干警参加乡村巡回宣讲,通过专家授课、学员提问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解决乡村干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典型引导,由远处听景转向身边看人。坚持一案一预防,积极开展预防警示教育活动,结合办理的乡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组织教材,到所在乡村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乡村干部,取得了“警示一例,教育一片”的预防效果。四是同步跟进,由短期任务转向长效工作。该检察院将乡村干部警示教育活动,作为预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通过发送廉政警示短信、在电视上播出廉政公益广告、下乡个案巡讲等方式深入开展同步警示教育,长效防范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先后在节假日向农村基层干部发送廉政短信1000余条次,发放《警示教育宣传手册》400余册,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廉政公益广告15期。

一名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开展的预防活动,我真切地了解到检察机关的另一面,那就是保护乡村干部,维护干部的公信力。”

篇5:安全生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当代中国农村的基层社会管理实行的是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日渐成为村民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中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为村委会的组织原则、产生与组建方式、功能与任务等正式做出法律上的规定。村委会制度在乡村社区的推行,使

村民在政治思想上逐步走向现代。但是由于村委会制度的权力化,农村基层干部中职务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致使部分群众集体上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西安市未央区雄踞西安市的西大门和北大门,是西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必经之地,全区总面积262平方公里,总人口47方,其中农业人口19.31万,占总人口的41.09。全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44个社区,212个行政自然村,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中职务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自2000年一2005年9月未央区检察院反贪局共初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97件110人,共立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9案10人。为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我院党组对此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有以下特点

1、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发生的形势呈多元化。

图标1:2000年一2005年9月我区受理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数

随着省市区建设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干部手中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引发的不法行为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犯罪主体。在管理集体经济时,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体资金、挪用集体资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村官”权力失控,造成集体资产和集体资金大量流失,集体土地和村民可耕地面积逐年缩减,由此引发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和对抗因素不断增长。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使得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来信来访和举报在增多。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新的犯罪主体,在管理集体经济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资产、挪用集体资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此类犯罪呈多种形式,同时法律法规也存在一些盲点,使我们基层的办案人员在审理案件时遇到了定性、定罪难、取证难等问题。

2、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低,法治观念淡薄,是导致其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

《村委会组织法》贯彻实施以来,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依法选举,规范运作已成为选举村民委员会的主流。但在现实中,受农村世袭制、家族制、裙带关系等特殊的历史背景影响,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存在着黑恶势力的干扰,家族势力的参与和金钱关系的诱惑,使选举过程难以规范,其结果难以代表大多数村民的真实意愿。为了当上村干部,有的利用农村黑恶势力的影响,以恐吓的方式胁迫村民给其投票;有的借助家族势力狂揽选票;有的以请客送礼、发红包的形式,贿赂村民选票;还有的采取以不交税金、不收水、电费以及无原则许愿等违法承诺蒙骗群众等不正当手段,拉拢村民操纵选举。这样以来,不但使一些公道正派,有能力有魄力的优秀村民选不上来,反而使一些思想意识恶劣,能力低下,甚至有前科和劣迹的人进入村委会班子。由于素质低,动机不纯,心态不健康,把当村干部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从本质上就不可能为广大村民牟利益,而是伺机侵吞集体财产和集体资金,以弥补自己上台时的投入,海捞一把。

3、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是诱发其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农村基层干部集事务决策权与资金支配于一身,对其监督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村委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一规定,使部分村千部打着自治的旗号,专制横行,滥用职权,使手中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一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村干部一手遮天,家长制作风严重,一些重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协商,不听取群众意见,私自决定,造成大多数村民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达不到真正的村民自治;有的村务没有真正的公开,重公布,轻反馈,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但公开后群众有何意见,有何反映不能及时反馈、收集,没有真正起到公开监督的作用;有的村干部甚至产生“我不交账,不交公章,你奈我何”的错误认识,有的村干部下台时间很长了,但仍账务不交,印章不交,党委政府也束手无策,使其权力严重失控。二是村民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村干部哪些行为是违法或违纪,即使利益侵害了也不告官,不愿或不敢告官。

4、农村基层组织制度不落实,财务管理混乱是其利用职务之便,构成犯罪又一重要因素。

村级干部的违法违纪离不开财经管理。我们有的以“账务不清,财务管理混乱”为由推翻了上一届村委会班子,自己上台后又尽力削弱会计的职责,要求会计做假账等现象时有发生,使会计用职能来制约村官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跟不上,账务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收支随

便,白条下账、假发票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现象比较普遍,致使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为诱发农村基层干部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有关职能部门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缺乏定期不定期的清理检查和审计,有时还出现真空,给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定性问题

从办案实践来看,农村基层干部犯罪所立案件数与初查案件数的比例还是很小的,追究原因,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犯罪定性问题,是新《刑法》颁布实施以来法学理论界为此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难题。1997年《刑法》确定的职务侵占罪是从原《公司法》源引而来的。当时针对的犯罪主体是公司及其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未将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列入其中。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代征、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此行为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该解释,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构成职务犯罪主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其是从事自治行政事务还是受政府委托从事行政管理性质事务。当其从事行政管理性质事务时,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当其从事村自治事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犯罪的则以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定罪处罚。根据上述法理规定,基层组织人员构成职务犯罪不难界定。难以界定的是:对非村民委员会委员的小组长、会计、出纳、村民小组的会计、出纳以及受村民委员会聘用从事管水、管电等事物的村民组织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检察机关和法院对主体身份的认识不同,对于这一部分人员均以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罪来定罪处罚的,这就存在案件管辖权的问题。

三、查办此类案件应采取的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理顺管辖关系。

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民委员会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使其同时肩负着从事国家公务和集体事务的双重职责。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除了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客体有差异外,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是相同的。现实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委员有同时犯有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或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其犯罪行为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如果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分别立案侦查,对加快办案速度,提高办案质量,及时、准确的惩治职务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不受侵犯是不利的。最好由涉案金额大,犯罪情节严重,可能判处较重刑罚的主罪管辖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处理,共同形成打击合力。同时由于检察机关即使执法机关,又是法律监督机关,所以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相关司法解释,已明确受案范围,便于司法实践,有力打击犯罪。

2、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打击力度。

基层检察机关是打击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职能部门。首先要广泛收集农村发展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和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犯罪问题要及时进行剖析研究,以掌握其犯罪规律,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提高立案率。二是要开展职务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线索,做到露头就查,快立、快捕、快诉,以震慑“村官”犯罪。三是要加强与会计、审计、税务等部门及人员的联系协作,为侦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审查账务、调取证据、提供帮助。四是发挥职能作用,与地方党委政府、纪监委加强联系,取得支持,确保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以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3、落实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开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法治人,是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建立、建全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和集体财产登记使用制度,严禁“白条”入账,私设“小金库”,规范农村的经济活动。二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不断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建立民主评议制度,使村干部村务管理置于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制约之中,以减少犯罪。三是把好选举关。严禁下列人员成为候选人:(1)受到法律制裁而现实表现不好的;(2)参加邪教组织或从事地下宗教活动的;(3)欺压群众、横行霸道、参与黑恶势力的;(4)法制观念淡薄,长期无理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5)非法串联拉票,胁迫蒙蔽群众的,或操纵、破坏选举的;(6)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工作的。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力求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老龄化、地域化、学历偏低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只有把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乡镇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村民积极同经济犯罪作斗争,与纪检、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加强联系,形成打击合力,创造监督、遏制经济犯罪的大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打击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目的。

篇6: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全州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商系统)和检察机关的联系与配合,加大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保证全州工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稳步、规范和有效开展,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经协商,州工商局和州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预防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思想、制度、法律三条防线,形成教育、监督、打击三项工作格局,实施打击、预防、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经工商系统与检察机关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使全州工商系统的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管理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控制和防范职务犯罪能力不断强化,确保全州工商事业健康、和谐、稳步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中的主要环节、遇到的重大问题必须向党组织请示、汇报。

(二)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依靠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实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得到群众的支持,形成广泛的预防网络。

(三)坚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的原则。双方在工作中应主动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通信息,沟通情况;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不推诿、不扯皮,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

(四)坚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涉案线索,双方要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分工和管辖的规定,各尽其职,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的统一协调下进行工作。

(五)坚持主动服务、不越位的原则。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工作中要以服务为宗旨,不得越权进行工作,不得干涉、影响工商系统正常的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不得利用预防工作掩盖其存在的问题或者包庇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预防工作谋取个人和部门的私利。

三、主要任务

研究工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坚持依法行政,预防无法定依据处罚、收费及不出具有效票据收费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预防执法人员在市场监管过程中索要、收受监管服务对象的钱物,预防接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各种消费娱乐活动,预防执法人员着工商制服或使用执法车辆到经营性场所消费;规范执法行为,预防工商人员野蛮执法、随意执法和刁难报复监管服务对象,预防执法人员酒后执法;开展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举办一期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积极开展调查,进行预防对策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协作配合,认真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结合办案,探讨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提出预防对策;

分析工商系统廉政建设、内部制约和管理情况,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检察建议;总结推广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经验,指导和督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预防犯罪网络。

四、组织形式

联席会议实行例会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州工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每年要定期召开预防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州工商局和州检察院负责召集,联席会议的议题由召集或提议单位协商确定。联席会议召开后所形成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发送全州工商系统和检察机关执行。

五、保证措施

(一)建立部门责任制。检察机关和工商系统各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预防职务犯罪职责。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推动全州工商系统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机制,主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工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是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和防范管理,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重点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的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二)建立协作办案制度。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工商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并及时将发案的重点部位、人员及手段

通报州工商局。查处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一般事先同州工商局的主要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篇7:法制安全预防青少年犯罪汇报材料

邓小平同志说:“法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军,在中学阶段,就应该大大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这对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根据各级部门的精神,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基本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坚持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为依据,以《中学德育大纲》为准绳,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逐步拓展德育工作的载体和领域。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成立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是落实法制教育效果的首要前提。为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措施的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团委、各年级组、班主任等共同组成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并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实施。还聘请派出所的所长裴延斌同志为法制副校长,负责对法制教育的领导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是实施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法制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选好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序列化。我校法制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三个序列展开:

第一,以教师培训为基础。要使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广大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水平。在政治学习中,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并认真展开讨论、撰写心得,结合各自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贯彻于今后工作实践中,同时也为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以家长培训为先导。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点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主要依托家长学校和印发学习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如每学期我们都要举办1-2次家长学校学习班,主要围绕学生中易出现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为家长明释教育政策法规,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效果,多年来的努力终于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仅真正明了教育子女应当先从“法教”开始。

第三,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主要抓好以下五项教育活动:一是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堂教学突出法制教育的地位,同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新生入学后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进行测试,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组织纪律性得到强化和训练。如今年9月开学伊始学校德育处便利用教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在教师中展开《新守则》与《新规范》的宣教。然后让班主任利用班会及日常工作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九月“行为规范教育月”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在学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并定于9月底进行全校统一测试,同学们不仅要熟知各项守则、规范,并能结合自己平时表现,分析原因,纠正自己言行。二是专题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我们分别聘请了派出所、司法局、司法所、交警大队等单位的领导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每次讲座均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撰写心得,检查评比,组织交流。三是日常宣传教育活动。学校班主任不仅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校广播台、标语等结合时事,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而且通过讲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法律咨询、主题班会《法,就在你身边》如《遵纪守法,做文明守纪的中学生》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讨论案例,明辨是非。特别是从校领导到班主任能随时检查和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苗头时,能以点带面,及时加强对全校师生的警示,如在我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突出对校园周边网吧进行稽查后发现有我校学生上网后,不仅对上网学生进行严厉而耐心地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分),同时还必须对全校学生进行网德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细致的工作,现在我校上网学生已大量减少。因上网旷课、逃学的学生也几乎没有了。这是我校全体师生运用法律手段向诱惑学生的网络打响的最响一仗。四是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近年来举行了学生法制教育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了有关法制、安全知识的图片展览。

三、有效运用各种手段,形成我校法制教育新气象

(1)我们坚持推行班级值周制度,和班主任常规工作量化制度。每周由一个班负责全校校园内外的卫生和纪律的检查督促工作,并安排四到五名值周教师领导和协查;每周值周工作总结都要评选出卫生和纪律红旗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颁发,并且还要将每月的值周量化成绩纳入班主任量化成绩。平日如发现偶发事件,也将在班级、年级中进行教育(必要时还要通知派出所配合教育),处理结果还将被纳入到班级量化成绩。

(2)每逢寒暑假、春节、五一、十一等大假以及平时双休日,学校都会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或班会时间对学生加强节假日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为保证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对值班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严肃处理。

(3)针对我校校园位置较复杂的情况,学校每天组织值周教师,组成了护校队,每天早、中、晚在校园周边形成了一道无形的保护网,为保证我校学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的安全。

四、疏导并重,把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心理训练、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等,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健全在校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预防了在校学生因心理异常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五、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首先、和相关领导、班主任、教师签订《南华中学安全责任书》、和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协议书》。其次,对问题学生实行教师承包制。

篇8:浅谈煤炭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一、煤炭企业职务犯罪的类型

当前, 煤炭企业的职务犯罪与其他行业一样有其共性, 但也有其个性, 根据行为人动机内含的经济成分, 大致分为二种类型:

一种是贪利性职务犯罪。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以贪利性为其犯罪动机的职务犯罪, 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在煤炭企业表现突出的主要有, 少数企业的负责人利用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租赁、承包等改制之机或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采取多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 化公为私;有的将国有资产转移到私自经办或亲友经办的企业中变相侵吞;有的以企业名义从事中介活动, 将所得据为己有;有的利用企业名义, 私自经商, 以煤谋私;有的利用承包名义, 滥发奖金。

另一种是非贪利性职务犯罪。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非贪利性职务犯罪。在煤炭企业表现较为突出的是, 有的企业负责人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造成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有的企业负责人或业务人员依法经营意识差, 对市场不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 轻信谎言, 造成巨额煤款被骗;有的急功近利, 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 盲目上项目,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煤炭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

1、个人信念动摇, 价值观念扭曲。

持续多年的良好煤炭形势, 为煤炭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使个别煤炭企业的领导干部, 尤其是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的私欲渐渐膨胀起来, 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 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新形势下一味追求享乐, 摆谱装阔, 最后不择手段地通过贪污、受贿、挪用等各种非法手段, 谋取金钱和各种好处, 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2、政治素质低, 法制观念淡薄, 特权思想严重。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 又放松自身学习, 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 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 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 法制观念淡薄。

3、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落实不到位。

针对多年来煤炭企业贪污、挪用、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多发、易发, 大多数煤炭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 但完善性差, 存在疏漏和缺失, 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 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 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

4、监督不到位, 权力得不到制约。

虽然煤炭企业监督部门多, 但合力不够。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职工代表监督等职能分散, 各自为政, 职责交叉, 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和综合效能。

5、查处惩治不力, 社会风气遭到破坏。

由于查办力量薄软, 犯罪数量大, 犯罪得不到及时的查处和惩治, 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 优良传统丢失, 有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 但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认为不会得到法律的惩处。

三、煤炭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强化思想建设。

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 建立健全“以德制权”的思想道德预防机制, 筑牢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 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 文化艺术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 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 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 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

2、强化队伍建设。

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热爱学习、自觉改造的好作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带头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3、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遏制不正当竞争, 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坚持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 建立健全“依法制权”的制度防范机制, 来规范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针对煤炭企业权力运行的特点, 建立结构合理、配套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形成以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事的机制, 把制度建设渗透到生产管理活动中去, 体现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4、强化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党内监督。要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 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等, 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二是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督的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训练有素, 懂政策、法律和技术的纪检监察队伍。三是强化群众监督。要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的方法, 同时要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 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四是强化舆论监督。要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倡廉。使广大群众学法、懂法, 提高反腐败斗争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

篇9: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意涵解读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在听取代表发言后指出,“职务犯罪确 实使我们的损失很大,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这一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揭示,道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地位和治本作用,指出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这一重要论断提出之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就生产力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生产力和法律监督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是,目前看,相关研究文章较少3。本文旨在以生产力的内、外部动力即双重动力为视角,结合实证分析,解读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内涵,以期为增强理论成熟度略尽薄力。

一、生产力发展的双重动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描述社会生产活动总体概况时所创造和使用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生产力的理解定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一)生产力组成要素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生产中,除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外,科技、管理、信息、资本等要素也显现出各自的重要作用。关于科学技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他指出:“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4,邓小平同志更是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5。关于管理,马克思讲到:“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可见,在现代社会,管理、科技等要素都是促使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实生产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现代生产力的要素集合已经极大的得到扩充和发展。

(二)双重动力的理论归纳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所有要素,“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7生产力要素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根据生产的客观技术需要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组合, 称之为“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8,或者称之为“生产要素的内部结合”,是指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为了形成社会生产,按照基本的技术形式发生必要的联系,比如,一个纺织工人、一台纺织机和一吨棉花,这三个要素各自不会形成生产力,只有三者结合起来,工人操作机器加工棉花,才能够产出纺织产品,才能够出现生产力。因此,技术结合解决的是生产的操作问题,它构成社会生产的技术形式和基本内容, 没有它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另一个方面,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因此,要进行社会生产,生产力各要素除了要进行技术结合外,还必须和外部进行一定形式的结合,这种结合我们称之为“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或者“生产要素的外部结合”。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会因为价格浮动、供需比例、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是生产赖以进行的社会形式,没有它也不会有社会生产。生产力要素的这两种结合决定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双重的,即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9

(三)双重动力的来源

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来源于生产力要素的技术结合,包括要素和要素结合两个层面。要素层面是指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要素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劳动者素质越高,劳动资料越先进,所能形成的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力发展也越快。要素结合层面是指同样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要素,如果结合方式不同,则对生产力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同。结合方式合理,就会产生放大效应,反之,就会产生内耗效应。因此,生产力要素只有在性质、数量、空间、时间上得到优化有序的合理配置,才能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力来源于生产力要素的社会结合,或者说是生产力要素所处的发展环境。这里的发展环境指的由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服务、资源、生态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庞大系统,比如劳动者的充分信赖、市场的健康有序、社会的公平正义、官员的廉洁奉公、制度的有效运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等。发展环境本身并不直接生成生产力,其功能和作用在于为生产提供一定社会条件,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当前生产力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和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后劲。

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决定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实中存在诸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其中,作为腐败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损害了社会正义,腐蚀了政治清明,直接削弱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要切实清除这一阻碍,保护生产力发展的双重动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是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预防。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这一论断正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以职务犯罪对生产力的破坏为基点,以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预期,通过有效预防保护正能量来抵御职务犯罪的破坏负能量,进而深刻揭示了预防职务犯罪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关系。

二、预防职务犯罪与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

马克思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社会,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生产力的内部动力中,劳动者支配着其他生产力要素,决定着各要素之间的技术结合,进而决定了内部动力的产生与否,因此,劳动者始终是内部动力中的最关键因素。

(一)内部动力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的生产即具体劳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劳动者,这些人大多身处领导岗位或管理岗位,在各自负责的行业领域和工作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被现代知识、科技、理念武装了的劳动者,是最具知识才干和能量释放的劳动者,并且是劳动者中间的引领者、前导者,绝大部分更是指挥者和管理者,他们站在生产力发展历史阶段的前沿,是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先进性的劳动者代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前提下,对这部分劳动者就不能机械的按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行分类,可以从他们的角色定位进行二维划分,分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两部分。11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国家工作人员处于决策者或者执行者的地位,而无论是哪种身份,如果实施了职务犯罪,无疑都会给生产力内部造成破坏,极大地削弱内部动力。

(二)一个实践层面的分析

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分析,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每年都要查办4万多名国家工作人员,2013年突破五万人12;2013年山东省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人员达3260人13。应当说明的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曾经是劳动者中的最活跃因子,曾是出色的决策者或执行者,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曾做出过积极贡献,甚至是所在部门、行业、地区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中坚分子。由于反腐败斗争中治本之策即职务犯罪预防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致使一些本来很优秀、很有能力的干部发生了异化和蜕变,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变成了破坏者。

nlc202309032225

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不是天生的,一个处于决策者地位的劳动者的成长更是需要大量的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讲话中就提出:“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相当于一个人体黄金量的飞行员付出的还要多得多,更多的是我们倾注的大量精神、精力。”因此,一个处于决策地位的、具备知识才干和能量释放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堆积起来的,而一旦犯罪,这些投入的社会财富会消失殆尽,并且可能会带来整个“局部生产力”14的内部崩塌,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十分巨大。

(三)通过预防可以激活内部动力

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实现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劳动者群体,使生产力的内部动力得到激活,不受阻碍。通过预防职务犯罪,让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保持廉洁自律,能够按照规范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按照制度约束并以最大的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会玩忽职守懈怠行使权力。通过预防职务犯罪,遏制职务犯罪主体人数,使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得到回报,使领导干部的岗位不会变成高危职业。15由此产生的效应是权钱交易现象的有效遏制,资源的利用率、政府的办事效率得以提高,生产力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更加优化合理,内部动力能量充分激活,阻碍以有效消除。

三、预防职务犯罪与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力

以职务犯罪为代表的腐败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阻碍。开展深入、有效的预防活动,能够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保护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力。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三个层面:劳动者的高度信赖、市场的健康有序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预防工作在这三个层面上展示出极大的活力和效益。

(一)提升了劳动者对公权力的信赖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充分施展需要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劳动者对待生产的态度是否具备积极性就成为关键。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生产都无不渗透着或体现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一方面决定着劳动者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还影响劳动者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积极性这种人的因素是现实的生产力赖以形成的首要条件之一,是维系生产过程的直接因素之一。16

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公权力的信赖感。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这种信赖感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腐败的蔓延都被视为导致公众信任下降最重要的政治因素之一。17职务犯罪的发生会在侵害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同时,严重削弱公众对公权力的信赖度。劳动者是公众的一部分,日常的生产行为和公权力息息相关,更直接感知腐败的影响,更容易且更深层度丧失信赖,进而影响到生产的热情与积极性,直接导致生产力的发展受阻。对职务犯罪的严厉惩处和打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恢复劳动者对公权力的信赖感,但事后补救远不如事前预防效果更好。通过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职务犯罪人员、降低腐败率能够有效的在全社会形成清廉的氛围,这种氛围提供的外部动力能够切实提高劳动者对公权力的信赖,保持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使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在性质上不断适应,在数量上更加成比例、时间上相互有机衔接、空间上布局趋向合理。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愈科学,其水平就愈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实现程度往往和政府的廉洁程度成正比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资源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家有限资金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而职务犯罪是一种公权力的寻租活动,它的出现必然加重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问题,破坏社会生产力诸要素及社会资源市场配置法则,造成生产资料的非法占用,导致资源资金流失,极大影响生产分工和协作质量。当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发生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就会被打乱,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等基本原则不复存在。当市场不再健康有序的运行时,非但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任何动力,而且会严重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通过预防职务犯罪,可以建立和恢复公平有序的市场规则,实现价值规律的杠杆作用,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保证监管的公平与公正,防止腐败行为和低效投资的出现。同时,堵塞从垄断封锁和权力寻租中获取不法利益的漏洞,减少腐败滋生的机会和条件,形成协调高效的市场管理体系,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完善、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且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动力,从而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19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公共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正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弘扬包括预防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能够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进行;能够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反腐败体制机制和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将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能够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比如,近年来,检察机关结合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开展以“关心您,保护您,帮助您”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开展预防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动了国家工作人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理政,促进了公共权力的法治化、规范化运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这些足以说明预防职务犯罪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预防职务犯罪和生产力发展外部动力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上述三个层面,还有助于凝聚民心、凝聚共识,有助于同心共筑“中国梦”。同时,切实有效的预防工作对于彻底铲除腐败毒瘤、建设法治国家等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预防职务犯罪这些外在影响,归根结底都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结语

预防职务犯罪的过程是一个遏制和减少腐败行为的过程,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究其本质是一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预防职务犯罪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阐明了预防职务犯罪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仅以生产力双重动力为视角对这一论断作了解读,对于这一论断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宋新龙: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2. 魏震: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主任科员。)

3. 根据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文章数量的统计,相关文章共19篇,其中学术论文7篇。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08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7~368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8. 赵理文,《生产力发展的双重动力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年4 月第10卷第2 期。

9.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已有定论,本文不再赘述。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1. 李成言,《预防职务犯罪是一种新形式的生产力》,《人民检察》,2013年第7期。

12. 《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13. 《2014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14. 王正萍,《生产力标准是整体和局部的统一》,《生产力研究》,1989年第2期。

15. 项伟,《以职务犯罪预防效果为城市大建设注入生产力》,《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0期(中)。

16. 史智忠,《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江汉论坛》,1987年第2期。

17. Blind.P.K.,Building Trust in Gover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Emerging Issues.[DB/OL].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 UN/UNPAN025062.pdf,2006-09.

上一篇:电梯安装安全协议书下一篇:初一学生军训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