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2024-05-15

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共8篇)

篇1: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关于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作品、作者和指导教师名单的公示

各学院团委:

经过初赛、复赛及终审答辩,评委组集体研究决定,以下作品获奖,现将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作者和指导教师名单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者,请于12月15日下午6点前向校团委反馈,联系电话0595-22693537 详细获奖名单如下:

特等奖(共5件)

《基于超声波信号定位原理的电子黑板》

机电学院:郭笑雨、崔 檬、赵瑜珺

指导教师:杨建红

《金属衬底大面积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材料学院:唐荣涛、吴家泉、段小玲、孙 超、吴素萍 指导教师:兰章

《无夹具条件下焊接铝合金薄板探索》

机电学院:陆小华、游维传、徐政国、黄海瀚、李文修

李茂正 指导教师:周广涛

《预制多功能清水混凝土外墙干挂板配方、工艺及性能研究》

土木学院:徐子涵、徐驰、薛伟峰、颜 凡、姚 敏

张亚洲、张泽坚

指导教师:严捍东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基于晋江地区的调查报告》

经济与金融学院:郑 路、孙 劼、陈新镇 指导教师:林俊国

11件)

《厌氧状态下生物法脱除H2S的研究》

化工学院:高 群、刘梦楠、王艳霞、杨立娟、朱 昕 指导教师:许绿丝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参政问题——以闽南地区为例》

公共管理学院:林庆泉、林 玲、杨晓璞、李洪芬、李津凯

林筱韵、林冰红、黄良勇、洪 璨、郑俊强

指导教师:汤兆云、孙琼茹、李庭志 《厦门房地产指数系统研究与开发》

土木学院:杨王瑞、胡 杰、闫少华、侯 珉、汪 俐、秦 卿 计算机学院:罗俊、刘志军、苏典典 指导教师:祁神军、张云波、叶青

《泉州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调查》

经济与金融学院:李 昱、杨江峰、陈骝豪、李晓拉、马 越

王盈之、黄剑文

指导教师:张向前

《去还是留,泉州摩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外国语学院:马 薇、蒋 弘 公共管理学院:佟望舒、吕 锋 法学院:吴 硕、陈仕哲 指导教师:洪跃雄

《福建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族群视角》 公共管理学院:谢淑贞、郑雅艳、何美琪、潘小樱 工商管理学院:戴思聪、姚和华、俞飞飞、郑培娥 法学院:丘金福 经济与金融学院:李欣悦

指导教师:武玉洁、陈世卿、张少平《厦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与金融学院:昌

磊、郭

敏、杜

莹、李陈迪峰、韩亚荣、张晨威、张曾奕琼、陈永涛、指导老师:夏玉华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方法分析》

数学科学学院:吴伟峰、王晶、区颖宁 指导教师:黄建新

《中草药口腔护理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化工学院:李 聪、耿 欣、王瑞君 指导教师:耿 頔

《石粉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与探究》

土木学院:周 锋、余金峰、杨丽慧、洪燕真、蔡俊沂黄 斌、徐智敏、郑友强、黄圆圆

指导教师:肖朝昀

《小额法庭在我国设立及推广之可行性分析》

法学院:孙春艳

公共管理学院:李亚南、徐 翔、王 聪、喻冯腾子 指导教师:兰仁讯 二等奖(15件)

《安徽岳西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文学院:解 媛、胡 玥、张 茜

昱栋

指导教师:王丽霞、黄炳超

《女企业家创业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启示——以泉州为例》

经济与金融学院:魏泽华、张晨婷、虞益超、俞明山

张立媛、赵秀云、佐一鸣

指导教师:刘以榕

《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泉州为例》

经济与金融学院:马 良、王璐西、张胜中、王海成、韩 非

孙怡龙、李佳穗、赵紫涵、郑艺杰、黄德鑫

指导教师:王丽霞、饶志明

《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社会隔离加剧现象调研》

建筑学院:丘 琳、叶 菁、曲 畅 指导教师:陈志宏、刘晓芳

《走进山区——闽北山区居民房屋安全性调研及防灾建议》

土木学院:李 猛、蓝元海、王明辉、李 阳、林俊杰 指导教师:郭子雄、刘阳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调查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化工学院:张冬红

信息学院:冀文清、邬明亮、张 弈、徐承辉、祈 奇

刘庆杰、姜秀丽

指导教师:高培卿、胡恭任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

工商管理学院: 王起源、苏雅英、潘 雪、孙润馨、张仲都

叶中键、陈敏思

外国语学院:江佩佩 指导老师:衣长军 《低压式变频保鲜(温)箱》

信息学院:杨伟智、王超群 指导教师:付海翔 《校园生活信息平台》

计算机学院: 郝亮亮、陈朝阳、廖伟斌、指导教师:罗 伟

《整体烧结金刚石圆锯片施加应力环装箱》

机电学院:常小龙、龙 鑫、周士强、指导教师:骆灿彬 《森林防火无人机系统》

机电学院:郑凌佳、李远良、王 博、欧阳青、丁姗姗 指导教师:张 勇

《“绿色因子”曲酸经纤维素直接高产制备的研究》

化工学院:王光亚、郭世雄、秦 志、鲍少攀、指导教师:陈宏文

《华安县沙建镇日新村村庄规划》

建筑学院:刘雅萍、林 翔、詹朝曦 化工学院:黄高鸿 指导教师:詹朝曦、龙 元

《泉州法律工作者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总结报告》

法学院:周 荣、陈燕燕、李梨清、郑爱美、丁小峰 指导教师:陈慰星

《海西与内陆农村基层选举调查报告》

法学院:石奇鲁、唐笃耘、韩世勇 指导教师:林怀艺 三等奖(共26件)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学生群体分化现象调查研究》

公共管理学院:张 雪、李 兵、张 莹、张玉群、李郑秋宾

指导教师:赵冰洁、李庭志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运作机制及未来发展规划调查报告》

美术学院:杨泽楚 经济与金融:周陈菲 指导教师:陈颖

《传统民间工艺产业化振兴调研—以永春纸织画为例》

工商管理学院:邱瑜萍、刘如婷、杜永杰、王剑峰、潘民杰、孙星恺

法学院:官雅黎 经济与金融学院:连舒婷 指导教师:刘以榕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休闲旅游开发》

旅游学院:黄思莉、王薇嘉、王丽洁、郑伟聪、吴铭达

孙 帅

指导教师:黄远水、周灵飞

《泉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旅游学院:王 静、殷 杰、乐星韵、钱梦杰 指导教师:张 慧

《海西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的调研报告》

数学科学学院:张亚梅、窦夏兰、李秀军、张 眉、黄守贵、张清洁、阙玉琴、何东兴、文学院:吕峰 指导教师:曹文宏

《赣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 学 院:卢 诗、倪进美、郑宏旻、边莹莹、洪少婷 指导教师:胡 萍

《福建省中心城市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比较研究——基于福州、厦门、泉州的调查》

公共管理学院:谢 敏、陈聪敏、钟展峰、喻冯腾子 黄浩桢、郑俊强、李鑫娜、郭 蕊、陆月霞、陈远志 指导教师:王丽霞

《华侨大学对侨宣传媒介及使用策略的调查研究--以50周年校庆为例》

文学院:陶军宝、袁敬舒、刘威宏、施靓莹、曹 思、傅娜妮

指导教师:纪秀生、吴维忠 《厦门市汽车旅馆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经济与金融学院:钟雅茹、杨一其、张晓珺、侯天雪

王全明、杨 薇、王艳红、翟寂嶶

指导教师:林俊国

《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出效率——海西农村用地利用调研》

土木学院:姚雅婷、郑 荣、陈 祺、周静阳、运建东 化工学院:邓东阳、陈鸿滨

指导教师:吕振利

《关于泉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土木学院:马俊乐、陈文海、刘艳刚、刘 行、莫若仙

柳战强、高 迪、傅荣濡

指导教师:张 泳、侯志阳

《沙漠地区基于生物质能源发展低碳产业研究报告——以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例》

外国语学院:吕 静、徐雪婷 工商管理学院:祁 峰、王玉龙 法学院:杨 敏 指导教师:陈明森 《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论理论的联合操纵行为与监管》

经济与金融学院:陈春春、张 华 指导教师:饶志明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数学科学学院:张清洁、林 殷、张亚梅 指导教师:黄建新、庄锦森 《基于Zigbee的无线智能开关》

信息学院:李 斌、黄学业、蔡 宇 指导教师:杨冠鲁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数学科学学院:官 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先河、沈准文 指导教师:黄建新 《风控自动关窗》

机电学院:陈智钦、杨晓圆、张泽明、陈俊宏 指导教师:范 伟 《Stairs皮箱》

机电学院:章建颖、李佳航、庄增滨、蓝春富 指导教师:郝艳华 《折叠便携购物自行车》

机电学院:胡 苇、王桦、张伊含、岳伊东 指导教师:林敬亭

《壳聚糖磁性生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烟气脱氮中的应用》

化工学院:黄增辉、符冰、陈毅洲、祝兵兵 指导教师:荆国华

《碎玻璃自胶片制备透水砖、泡沫玻璃》 材料学院:唐燕如、邵群超、林智钦、李汪洋 指导教师:愈平利

《低成本吸声、隔热功能材料的研制》

材料学院:戴玲凤、刘 笑、郭晨光、吴 俊、刘孝武 指导教师:李四中

《璀璨下的阴影--以人的视距变化审视鹭江道夜景》

建筑学院:李 龙 化工学院:黄高鸿

指导教师:陈志宏、刘毅军、刘晓芳 《浅论被羁押人的健康权保护》

法学院:黄曾玉、刘秋金 指导老师:靳学仁 《防震减灾体系的不足与完善》

法学院:陈可希、夏金莲 指导教师:骆旭旭

篇2: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共95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一等奖

1、《维吾尔药大苞荆芥对哮喘大鼠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萌

马东华

金虹

高敏)

2、《离子液体中不同长径比氧化锌纳米棒的合成、形貌、形成机理及光学性能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徐申志)

二等奖

1、《胰岛素肠道用药治疗糖尿病新方法探究——大肠杆菌肠内表达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模拟》

(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帕力万·哈木拉提

汤冉冉

糟航

帕丽莎)

2、《改性土坯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作者——新疆大学 丁广林

王昆

张现强)

3、《输油管道铺设的最优方案》(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陈长营

刘佳青

黄森林)

4、《乌鲁木齐市道路环境中土壤PGEs累积规律及影响机制》(作者——昌吉学院 马玲)

三等奖

1、《棉杆稀酸水解及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研究》(作者——塔里木大学 李晶晶 马春美 王琼辉)

2、《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刘斐 董浩 徐福祥)

3、《伊犁苦豆子地上生物量及生殖分配特性研究》(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吕笃康 刘彬 巴音山 邓艳霞 史金)

4、《细胞因子TGF-β

1、IL-10在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动态变化的研究》(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白雪 王江涛 王西宪 聂晓涵 丁超)

5、《大黄酸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作者——石河子大学 黄超锋 熊伟 胡欣怡 陈燕 吴春燕)

6、《正交结构LiMnO2材料熔盐浸渍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古可刚)

7、《荒漠植物含水量的光谱特征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赵钊 李霞 尹业彪)

8、《C型肉毒梭菌的分离及肉毒毒素的制备、鉴定》(作者——塔里木大学 李剑 刘志龙 阳林)

9、《水霉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机理分析》(作者——新疆大学 袁雪林 向葱 董玲凤 张洪 刘俊)

10、《不同灌水方式下干旱区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郑晓辉)

11、《新疆哈密大枣果酒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作者——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翟金兰 蔡雪静 陈浩)

12、《唇香草对油酸-内毒素序贯致ARDS大鼠心、肺的干预作用》(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楚古丽克 华实 宋海涛 马瑞 艾米丹)

13、《芜菁饮料发酵制备》(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玉山江·亚森 买孜拉木)

14、《新疆特色奶酪营养成分的研究》(作者——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胡广芬 孟盈 周惠)

优秀奖

1、《库尔勒香梨树皮形成层温度变化规律研究》(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王靓 陈家鑫 刘钰东)

2、《Cs2.5H0.5PMo12O40/TiO2复合物的制备》(作者——昌吉学院 门春艳)

3、《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马晓飞 王越 刘瑞文)

4、《基于排队论的超市收银台的优化设计》(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冯虎 郭楷航 董志林)

5、《光导纤维的发展与应用》(作者——昌吉学院 刘舒琪)

6、《浅谈尖端效应、产生和危害》(作者——昌吉学院 陈文森)

7、《蜂胶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娜 里提甫江·买买提艾力)

8、《浅谈电偶极子与磁偶极子》(作者——昌吉学院 杨志娟)

哲学社会科学类

一等奖

1、《新疆三公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朱慧)

2、《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柯丽钦

张莉

陈丽端

张琛)

二等奖

1、《塔河流域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实证调查为例》(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颜璐)

2、《新疆特色小吃品牌发展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调查报告——以馕和烤肉为例》(作者——新疆大学

高洁琼

李香涛

黄福龙

周小明)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专题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恒超 马慧龙 杨利

焦宏博 冯旭 米热依)

4、《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赵凯)

三等奖

1、《新疆传统生土民居的危机与出路调研》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盛吉龙

邓静

陈辉

陈佳)

2、《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受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商海涛

俞鑫)

3、《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孵化产业网络--推动阿克苏地区苹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高启明

马存燕

姚铭桂

贾鹏飞)

4、《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生育意愿和政策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范念龙)

5、《新疆棉花产业的困境分析--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分析》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梁江艳

杨琳

白秀祥

邱刚

王斌)

6、《提升保险行业声誉及形象的对策研究》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王倩

董玉

吴娟

冯蒙蒙

梁菡颖

李晨

李娟)

7、《高等职业院校工学交替订单裴亚光模式中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实效性探索与研究》(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魏丽丽

杜鹃)

8、《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克其克苏布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马东 李强

谷健梅

丁一

杨子)

9、《英汉外来词借入方式的共性及差异》

(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武黄岗

王敬

赵艳)

10、《新疆高校校园二手图书、教材市场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徐文华

刘亚欢

宋雅文 李延明 牛晨晨)

11、《新疆南疆普法宣传教育实证研究》

(作者——塔里木大学

周阳

许婕芬

余晓欢)

12、《新疆塔吉克族民歌传承与保护》(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米扬)

13、《新疆和田毛纺织手工毯类的市场调查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杨亚芬

牛丹

张志强 郭枫 李旭)

14、《对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思考》

(作者——新疆教育学院

饶明静

张雨莹

孙圆圆)

15、《新疆农民增资渠道调查研究与分析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王沙沙 贾阳 张涛 艾则孜·达吾提 陈姗)

16、《关于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饮食状况调查》(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冶秀琳)

17、《2010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孙哲

葛方舟

王钰

胡康 陈甜甜)

优秀奖

1、《中国家庭纺织物品及废旧衣物回收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文

马宏宇

王真歌 王丹)

2、《关于伊犁河谷民族混居地区普法与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苏娇

谢春梅

付亚芳

马宝乾 叶青 马艳丽)

3、《喀什师范学院少数名族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周振鑫

王欣

苏凯峰)

4、《新疆乌市城镇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设过程中问题的调查研究》(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旭

赵往

骆鹏生

冯倩 张萌)

5、《关于和硕县历史经济和文化的调查报告》(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刘璇)

6、《可口可乐酷爽系列产品推广案——乌鲁木齐市场》(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赖旭阳

李雪莲)

7、《伊宁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殷婷

王欢

王燕)

8、《浅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三自教育》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陶丽

李晨曦)

9、《班级宿舍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研究》(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斌)

10、《能源产业集群显性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作者——新疆大学

张娜娜)

11、《高等职业院校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献文 关晓娇)

科技发明制作类

一等奖

1、《超级细菌的克星—昆虫抗菌肽的研制》(作者——新疆大学

唐馨 热西力·克来木

吐尼沙古丽·祖)

2、《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

(作者——石河子大学 张丽娜 王龙 李彦虎 于英雷 李经伟)

二等奖

1、《有害气体监测机器人》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葛玉龙

丁磊

郭正飙)

2、《含油污泥焚烧飞灰固化处理技术》(作者——新疆大学

李怡招)

3、《无骨架充气膜帐篷和充气膜帐篷》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杰)

4、《组合多刃刀》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陈鹏飞)

三等奖

1、《矮化密植型红枣采收装置》

(作者——石河子大学

杨红英

何荣

高彬

肖虎 吴翠平)

2、《自动仿形棉花打顶机》

(作者——石河子大学

黄倩倩

李标立

杨文伟

王兰)

3、《循环气流式太阳能干燥机》

(作者——石河子大学

周鑫 孙慧斌 邓诚 查鑫宇 冯秀阳)

4、《无骨架充气膜塑料温室》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杰)

5、《机械臂自动取物救援车》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白由田

马新龙)

6、《工业现场自动搬物车组》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周文彬

李肖枝

杨杰)

7、《跳舞机器人》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赵磊

王俊

文龙)

8、《多功能汤勺》

(作者——塔里木大学

木尼尔丁.买买提明)

9、《果园移动式多功能梯的设计发明》

(作者——塔里木大学

裴杰

关彦宗

辛睿德

李红艳

龚卓

任远)

10、《矿井风量自动调节系统》

(作者——新疆大学

赵明磊

郭志翔

黄鑫

单雪海)

11、《双用途环保簸箕》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马新龙

白由田)

12、《基于PIC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胡津健)

13、《自助摘果器》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赵国超)

14、《GSM多功能激光防盗报警器》(作者——昌吉学院

艾克热木江·艾拜

依明江·阿不都热一木 南比江·尼合买提)

15、《乌鲁木齐》

(作者——新疆艺术学院

胡万德克

阿兹古丽)

16、《新疆DIY砂制品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策划书》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帆

芈娟

伟克兰

李贺 马宝

刘欢)

17、《婴儿专用勺》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李彧鹏)

18、《适应北京植棉区的可控降解农膜的研制与应用》(作者——石河子大学 申华伟 刘晓月 齐倩倩 任雪萍)

优秀奖

1、《可快速分离的安全服装》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李肖枝)

2、《手动播种器》

(作者——新疆大学

艾木拉江)

3、《恒温保暖手套》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陶丰)

4、《不朽的生土民居--为民族而设计》(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王贞

顾鑫

魏娜

唐孝乐

曾效香

李梦君)

5、《电子锁》

(作者——昌吉学院

卡力比努尔·阿力甫)

6、《基于Web的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的建构》

(作者——塔里木大学

阎光甫

娄阳洋

程伟

熊伟烈)

7、《大型多功能锯木机》(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艾力江·麦麦提)

8、《便携手电筒》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朱彦军)

9、《自助浇水花盆》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篇3: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大学生对于参加“挑战杯”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中途就被淘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选题不好,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好事半功倍,选题差劳而无功。因此, 对于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本文作者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的实践经历。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的作品题目进行剖析, 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从选题原则、选题途径、选题策略和选题禁忌四个方面来探讨“挑战杯”作品的选题问题。

一、选题原则

从挑战杯竞赛的宗旨、目的以及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挑战杯参赛作品的选题需要遵循“先进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四项原则[5]。

(一)先进性

先进性就是指你的作品能够反映当今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当某一作品的选题处于学科前沿或是研究别人未曾研究的领域,或是虽然有人研究,但还没有成果出现的领域, 那么该作品就具有先进性,在竞赛中就有可能获胜。 比如第一届挑战杯北京大学的作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该作品是把计算机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这个选题在当时就具有先进性。我们知道,在上一个世纪中,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才开始问世,8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更谈不上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在当时,把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都具有先进性。如果对历届挑战杯的作品题目进行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到,第一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的作品中,有一半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以后逐年下降。图1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计算机应用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最高奖为一等奖,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如果现在再来利用计算机来从事某一领域内的研究,就很难具有先进性可言,更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那样热门。一般在新兴学科和热门领域内选题,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学科发展水平,具有好的先进性。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图2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

(二)创新性

在战杯中获奖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选题突出“新”,创新性非常显著。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又分为多个层面:它包括理论上创新、方法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和应用上创新等等。

1.理论上创新:理论上创新是指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学生自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后逐步上升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一般只有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有了新的理论见解,不论是否采用他人的技术或方法来验证,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如果思想、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均为自己所开创,那么你的选题就属于原创课题。这种课题容易得出新的结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风险和遭受非议,也是值得探索的。

2.方法上创新: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一些已有的问题,也常常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科学结论,这种选题也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这里说的“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自创的新方法,也包括将别人创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由于理论积累和思维深度、广度还是相当有限,一般难以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因此,主要的创新形式是在技术、方法和应用上的创新。

3.技术上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技术,比如新设备、 新试剂、新手段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选题具有很好的新意,往往能够更好地证实或否定别人的思路或假说。

4.应用上创新:是指把他人思想、技术或方法,应用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上去,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可能得出新的科学结论,有时还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应用上创新的关键是要寻找到新的材料、新的研究对象或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由于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社会问题, 前人不可能进行研究,所以选定这方面的课题,只要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研究价值, 无须费力气去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架。

图3是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从创新点进行分类统计。图3统计结果显示,获特等奖作品中,应用上创新排第一位,约占52.2%,其次是方法上创新和技术上创新,各占26.1%和21.7%,而理论创新最少。理论创新需要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由于大学生受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践锻炼,所以很难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或研究对象上的创新,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那种使用已有的思路和理论,在技术上和研究对象上又没有新意,只是重复、验证或丰富他人的结论,就缺乏创新性。从历届大学生“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题目中不难看出,好的作品不但突出选题上的“新”,而且在一件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创新点。

(三)价值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对人类社会有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性在于通过研究能够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增强人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为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服务。总之,价值性在于无论何种选题,都应该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够对社会的进步有贡献,能产生效益的(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所选的题目要具体,在你现有的条件下要能够实现。它包括你的假设是否合理,你的设计路线是否可行,你的实验条件是否跟上,你的经费是否充足,你的人员知识层次是达到,你的外部环境是否允许,你的研究对象是否支持,你的研究资料是否能够获得,你的调查是否会受到阻挠等等。

除了上述所说的四项原则外,大学生在选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有些学生一开始非常热衷于挑战杯课外研究,但由于对从事的研究课题不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厌烦枯燥无味的实验,以致失去研究兴趣,半途而废。这也属于一开始选题就出现了问题。

二、选题途径[6]

我们知道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后,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题,好的题目从哪里来。一般可从以下10个途径来考虑。

(一)热点问题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一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发布有关该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热点,选题时可以依据有关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提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科研课题。

(二)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人们对手机彩电等显示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便得到快速的发展,因而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为了推动市场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从社会需要中选题, 往往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也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亲身实践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捕捉生产和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例如关注生态村建设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生态环境产业化问题等等。

(四)空白地带

科学在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地交叉与渗透。在交叉处的空白区寻找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也能形成十分有价值的课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 领域中,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效果和作用。

(五)观点质疑

任何一种理论或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因此,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理论和观点。当人们从来没有质疑牛顿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时候,爱因斯坦却对其进行了质疑,并由此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许多前人的理论和观点,随着时间和科学的发展,都会显示出缺陷和局限性。只有质疑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提出更新的理论和观点。

(六)历史难题

善于发现书本中的历史难题,也是选题的一条途径。我国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从“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从而解决了概率界多年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并创建了“侯氏定理”。 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

(七)学术争论

对于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历史上往往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例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和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上最著名的学术争论。关注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八)反面思考

在思考问题时变换一个不同的角度,从相反方向思考。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但是, 如果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也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反复推敲

在阅读书本以及期刊文献时,经常会遇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在给定范围内”等一些限定词。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这些限制词,是发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科研选题也是很有启发的。

(十)失败案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案例中寻找到失败或失误的原因,就有可能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科学大厦,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图4从是选题途径的角度,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显示, 获特等奖作品中,源于热点问题的选题约占30.4%,其次是源于社会需要的选题占17.4%。如果仅对社会科学类进行统计,9件获特等奖的作品中,有4件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占44.4%。因此,有关社会调查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题,需要瞄准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加工、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以上简单地列举了科研选题的常见途径。对于千奇百怪的自然界和复杂多端的人类社会,有着各种疑难杂问。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导师的指导下,就会找到合适的科研课题,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选题策略

(一)类比策略

通过研究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采用类比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二)对立策略

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采用对立思考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三)转换策略

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来获取研究课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转换策略一般是通过巧妙地绕过问题障碍,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未知问题变成已知问题的一种思考策略。例如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 就是运用了转换思考策略,利用浮力等于物体重量这一原理,解决了当时无法直接称大象的难题。

(四)移植策略

移植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或方法, 移植到其他领域,进而产生新课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四、选题禁忌

(一)选题过大

学生对于所选课题应是力所能及和深有体会的, 切莫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学生在科研选题时必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难题,而且要对所选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

(二)缺乏条件

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科研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研究资料、科研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究场地是否具备,研究时间是否能够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选题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的时候,既要注意实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实际需要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够研究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

(三)含糊不清

科研课题一定要精练、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空洞。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而且目标不清楚,难以下手。例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从形式上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却含糊不清。到底是研究如何优化教师行为,还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两者都研究,研究的切入口、研究的重心又在何处?这样表述,带有结论性口气,更像一句工作口号, 缺乏研究的味道。

因此,大学生“挑战杯”选题不宜选太大、复杂的课题,更不应该选择带有结论性、口号性的空洞课题。

摘要: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作品题目的剖析,探讨了挑战杯参赛作品选题的基本原则,并从热点问题、社会需要、亲身实践、空白地带、观点质疑、历史难题、学术争论、反面思考、反复推敲和失败案例10个方面,以及类比思考、对立思考、转换思考和移植思考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选题途径和选题策略。最后对选题禁忌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挑战杯,科技作品,选题,剖析

参考文献

[1]张灵,胡桂英.从“挑战杯”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高师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2007,(11):168-169.

[2]平扬,冀宁,李新玲.109名院士为“挑战杯”题词:鼓励青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7-11-01.

[3]柳晓森,陈杰.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王兆国致信祝贺[N].人民日报,2007-11-16.

[4]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官方网站[DB/OL].http://www.tiaozhanbei.net.

[5]宋伟.科研选题论证中的四原则[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1,3(04):70-71.

篇4: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分标准

甲类: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

(仅限在校本、专科学生参加,限定在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10分)

(1)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 创新性(30分)

(1)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2)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3)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1)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2)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 实用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2)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委员会

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乙类:哲学社科类作品

两项比赛(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10分)

(1)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 创新性(30分)

(1)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2)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3)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1)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2)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 实用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2)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委员会

丙类:创造发明类作品

(只要求对其产品作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30分)

(1)考虑该作品本身是否可行

(2)考虑该作品中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3)国内是否已有同类作品且与本制作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2. 创新性(30分)(1)构思是否新颖

(2)设计制作方法是否独树一帜

(3)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4)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1)设计是否合理、精巧(2)性能是否优良

(3)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较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4)是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篇5: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各院、系: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全国竞赛组委会将与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共同举办“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以下简称“专项竞赛”),我校将推选部分优秀作品参加此项赛事,为切实做好竞赛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作品形式。本次专项竞赛主要以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形式开展,作品选题一般应在参考题目内。

2.申报方式。申报方式及程序与“挑战杯”竞赛相同。每个参赛单位报送作品不得超过5件。“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不得兼报世园会专项竞赛。

3.报送时间。5月30日开始申报。

各院、系要做好专项竞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按照预定安排,做好作品审核和选拔工作。

关于申报、评审等后续事宜,另行通知。

联系人:赵斌 8985814 8081028

附件:“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团 委 2011年4月28日 附件: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一)“绿色引领时尚”主题

“绿色引领时尚”是“西安世园会”的理念,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让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论文内容以“绿色引领时尚”为主题,以环保观念与低碳意识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二)“绿色十条”主题

“绿色十条”是指:安全无害、简约装修;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能源;珍惜粮食、绿色饮食;按需定量、理性消费;惜水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无纸办公;提倡有机、减少污染;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美化生活。论文内容以相关内容为主题,以其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意义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三)“可持续发展”主题

篇6: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 “挑战杯”南开大学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院团委、迎水道校区团委、泰达学院团委、滨海学院团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青年创造体系,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促进我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发展,迎接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南开大学团委、南开大学学生科技协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南开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本届“挑战杯”竞赛分为校级初赛和校级复赛两个阶段,从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3月份为校级初复赛阶段,其中2010年12月底为作品预报名阶段,2011年5月为校级终审决赛阶段。各学院参加校级初赛的预报名作品及《作品申报书》须在2010年12月27日前报送南开大学组委会办公室。各学院可于2011年3月21日前补交或更新已交作品。

二、竞赛方式

1 1.基本方式:各学院组织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加校级初赛;在校级初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复赛,由主办单位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校级优秀作品;同时组织优秀作品的展览、交流和成果转让洽谈,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参赛资格:凡在2011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南开大学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3.作品分类: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不含文学、历史两个学科)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研究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4.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距2011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各学院限报10件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评审方式:

主办单位将成立评审委员会,对于通过资格和形式审查的参赛作品,根据其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标准,分三大类进行评审和奖励。

四、奖励方式:

竞赛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学院为单位累计团体总分。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2 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设“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学院;设“优胜杯”分别奖励团体成绩二至六名的单位;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奖励参赛组织工作先进学院;同时,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奖励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

五、成果展览:

2011年5月,举行南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成果展览,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以及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并接受评委问辩,最后评定出终审成绩。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在竞赛终审决赛阶段,同时组织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展览和成果转让活动。

六、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由主办单位领导和各学院团委书记参加的校级活动组织委员会,决定竞赛活动的重大事项,审查参赛、参展作品资格,协商议决评审规则,筹集活动经费等。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日常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二是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由校级组织委员会提名邀请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独立负责评审工作。各学院要在学院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学院主管领导挂帅,团委、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学工办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参赛组织机构,负责本学院组织发动、作品申报和筛选把关工作。

2.认真组织学院作品参赛工作。学院作品参赛工作是搞好“挑战杯”校级竞赛的基础。各学院要下大力量认真搞好学院作品参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协调指导教师对参加校级复赛的作品进行指导,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并帮助学生严格履行申报手续,确保申报作品质量。

3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届“挑战杯”活动,要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动员,进一步扩大“挑战杯”的群众基础,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从而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深化和发展,使其在全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共青团南开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〇月年十一月二日

报:团中央学校部、团市委、党委常委、副校长

送:学校办公室、有关部、处、各院党委、迎水道校区党委、泰达学院党委、滨海学院党委、后勤党委、直属单位党总支、机关党委、接待中心党总支

发:各院团委、迎水道校区团委、泰达学院团委、滨海学院团委、后勤团委、直属单位团总支、机关团总支、接待中心团总支

篇7: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既往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研究,可分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两大类。从理论验证性文章来看,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科技活动宏观概述性分析较多,涉及微观具体问题和细节性问题分析较少;宣讲本学院或本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开展状况论文较多,对比分析高校间相关论文工作较少;笼统阐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论文较多,针对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类型区分相关论文较少。实践调研类论文又可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整体运作情况的聚类分析。另一类是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中心进行的科技作品竞赛或活动的宣传性介绍,这一类论文典型特征是自我宣讲或表彰,对竞赛或活动自身存在的问题鲜有涉及。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以微观性的某类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并结合某具体高校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进行探究性研讨实有必要,且能为竞赛或活动的质量提升起到动力推动作用,此点亦是本文写作的重要逻辑原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所涉问题过多,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无非有三:一是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选题的探究;二是如何做好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三是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质量。

一、对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选题

选题决定了课外学术作品的科研方向和水平,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有论者指出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对于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信心和作品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大连海洋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专项为例,所有62项作品涵盖学科包含了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专项要求的所有类别。具体而言,62项作品里,哲学类作品3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4.8%;法律类作品6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9.7%;经济类作品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6.5%;管理类作品11个,占所有类作品的17.7%;教育类作品1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22.6%;社会类作品2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38.7%。详细作品信息如表1所示。

从学生申报的作品来看,以下问题明显:选题过大,内容宽泛,框架面面俱到,总有完备答案,不会从实际调查和观察中独立自主地形成新分析、新观点。如,《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新时期企业发展新思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究》、《论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与智慧》、《关于目前中国房价问题的调查研究》、《浅析中国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的海洋情结》、《论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法律无情与法律有情》等题目的选取明显偏差于学生自身能力,由所选题目可作出的预判是: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知识背景下完成如此宏大题目。[1]

由此所引发的思考是何谓合适的选题,何谓好的选题,何谓面向特定对象科学的选题?不少论者认为价值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可行性原则、有利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等方面阐释大学生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2]。诚然思辨性理论对大学生选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如何更直观细致地寻求选题的优势化选择是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时间较近、更具权威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获奖作品,总结更具指导意义的科学选题标准。表2为特等奖论文具体信息。

获特等奖作品选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目小,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学校自身所处区位;二是研究视角较为独特,即使没有限定在一定的区位,对所选主题研究也不是大而全的;三是没有形而上的思辨论文,而是立足于学生自身实际,形而下地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应用性成果占据主导地位。由上可初步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选题遵循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小、新、实。

所谓小,从认知规律看,先具体,后一般,用所学理论指导,去调查研究和分析具体事物,然后得出深化和改变甚至创新原来的一般理论。小意味着要选择以小见大的题目,需要智慧,创新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调整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型。你就可以调查几个地方、几个小微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改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实践。所谓新,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东西: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向。如:(1)新农村建设中渔政渔港建设,动植物保护,农村饮水、公路、供电、安居、清洁、土地整治、海域使用等调研分析;(2)战略性新兴业创新发展课题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调研分析;(3)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保护等进行调查研究;(4)教育发展课题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民族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5)改善民生计划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国有资本收益中的民生支出等调研分析。所谓实,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踏实细致的进行实践调研;二是所作出的结论或建议具有可执行性,能为社会、地区相关问题应对提供可资借鉴的实用对策。如针对我国矿难高发。湖南师范大学10名大学生历时两年多,走访了30多个煤矿,完成两万多字的《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所提出来的三级矿难防控体系,引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高度重视。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11版。

二、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

选题确定后需要系统科学地寻求科研路线,即需要以研究主题所确定的概念为中心,量化变量并提出假说,并确立相关研究方法证实或证伪假说。对于初涉科研的大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考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建构层面;二是科学方法层面;三是具体写作层面。第一个问题所涉两个子问题,一是选题中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文献检索和综述;二是选题所依存理论的一个系统学习。前者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形成、数据搜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及表述研究结果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一项与原始研究相似的功能。例如,在原始研究和研究综述中,“问题形成阶段”包括界定我们感兴趣的变量,“分析解释阶段”涉及决定哪种结果是显著的。对于选题所依存学科的基础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或专业原理。以经济类论文或研究报告为例,至少在建构作品时应当至少掌握以下三个方面原理:(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3)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出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将商品在人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于科学方法层面,应该从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社会调查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采用各种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有关材料,全面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在社会调查中一是要注意调查方式方法多样性: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讨论、案例以及文献查阅等。有的竞赛作品图省事,怕麻烦,只搞问卷一种。所以东西很浅。甚至结论不符合实际。二是要注意调查的深入实际,深入调查要求不怕苦、不怕累,要下真功夫。比如,东南大学几位学生去农村调查融资问题,不但坐硬板,还住农民家里,所以成果很实在,很具体,获得特等奖。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还需要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资料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依据资料的性质,可以将资料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借助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体现。要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方法,调研可能涉及单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因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等成为要了解和初步掌握的科研方法。

写作是收获的季节,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事实、材料和资料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提炼出你的新结论,新认识。就是有实践价值和学术含量,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等。首先,要聚焦出鲜明的主题和创新点。作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为解决所提出问题而使用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其次,作品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个性、有锋芒。先求通顺后波澜。尽量用平常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

三、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科学评价

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社科类项别评价指标的确定,我们综合了国家挑战杯及地方省市挑战杯的评审标准,确定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作为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以下简称哲社类)专项的评审标准,通过走访刚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哲社类评审专家,结合举办的前八届校“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评审标准中各个子维度相关指标,详见图1。

在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后,通过匿名方式征询了10名相关专家的意见,在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后,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指标中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因素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操作为,对评价指标中各因素的进行相应分级,系统将各因素分为一到五级,并赋值为0-1分不等,同时按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与不同的权重,即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依照公式:进行了加权评价,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互动可有效促进双方更为良性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以及关联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素养,锤炼学生科学化思维。这种思维的锤炼应当具有体系性知识建构特征,如课题申报与结题、科技文献检索与获取、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发表流程、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2)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需要安排科研思维训练、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大三大四期间需要安排专业前沿理论研讨等相关课程。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校、省(市)、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视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重要载体,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比赛,遴选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充足基金支配。

(4)成立直属于校直属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生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尊重学生知识产权,并给予相应资助和奖励。

摘要:通过回顾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相关文献,研究某类微观性具体科创作品的选题、写作及评审标准。以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对比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特等奖作品,给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大学生进行课外学术作品选题应当遵循“小、新、实”三方面特征,作品的写作过程应当注重科研思维、科研基础理论与科研方法并重,评审学生作品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定标准。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选题,写作,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朱冠华.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J].茂名学院学报,2005(5):36-42.

篇8: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奖作品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单位:信息学院办公室 2012-11-08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为更好的备战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决定举办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与意义

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的文化氛围,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校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持。

二、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竞赛组织

主办单位:共青团东北大学委员会东北大学学生创新中心

四、竞赛细则

1.参赛对象东北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组队由学生自主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团队人数不得超过4人,其中主力队员3名,可设置1名预备队员。由不同学历的学生组队,按最高学历划分组别。可聘请1名指导老师。

3.竞赛内容参赛课题必须要有现实意义,符合社会需求,应多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竞赛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及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自然科学论文的作者仅限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作品不在此列。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3)科技发明制作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只投入较小,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

4.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可以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比如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所取得的成果。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

报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同学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是学生。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原则上自己聘请。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4)往届作品经修改后可参加校赛、省赛,但不能参加国赛。

五、激励政策

1、学院可直接向组委会推荐一份代表本学院最高科技水平的作品,不经过初赛直接进入决赛环节。

2、由两名及以上的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本学创中心所评选)推荐的作品,可不经过初赛直接进入决赛环节。

六、竞赛日程

第一,前期宣传时间:2012年11月01日—2012年11月15日

第二,竞赛报名请自行到组委会公共邮箱tzbxuechuang@163.com(密码:tiaozhanbei)先锋网、创新网或下载相关报名表格。请将填好的报名表电子版,于2012年11月22日前发送至信息学院团委邮箱:xxtw@ise.neu.edu.cn。

注:要求各参赛队伍或个人报名后(11月24日-12月29日)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准备作品,以便及时参与初赛评审。

第三,初赛

初赛形式:书面评审

作品上交时间:2012年12月30日—12月31日

作品上交地点:二舍东231

具体内容:邀请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参赛作品按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进行评审,然后根据综合评分进行作品筛选。根据评审的筛选结果确定进入校级决赛的团队,并将结果进行公布,通知进入校级决赛的团队积极准备。

第四,决赛

决赛形式:答辩

决赛作品提交时间:2013年3月7日—3月8日(9:00—12:00)

具体内容:对进入决赛的队伍,再由专家评审组进行最后的现场答辩评审,并决定最后的校级获奖名次。

第五,校内选拔赛总结,省赛及国赛推荐

学校将通过各种媒介向全校同学公布评奖结果,获得校级一等奖、二等奖的作品将择优作为东北大学推荐参赛作品报送辽宁省参与评选,省赛的获奖作品将由辽宁省择优推荐到全国组委会。

学校将组织对入围参加国赛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整理好的作品和相关材料向全国组委会申报。

七、竞赛评奖

1.根据竞赛参赛作品成绩,最终评出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且对获得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将授予优秀指导老师奖。

2.本次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成绩突出的学院将获得东北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金、银、铜奖。学院成绩评审办法:将采取和全国接轨的办法。即依据各等次奖计分,计分方法如下:

⑴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

计40分,优秀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2分;

⑵学院推荐优秀博士生作品(有参赛者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等作为支撑)每件额外加50分;

⑶团体作品将按第一作者占单位得分的70%,第二作者占单位得分的20%,第三作者及以后的按占单位得分的10%计算;

⑷团体总分积前三名的学院奖颁发本届挑战杯校内选拔赛“金、银、铜”奖牌及奖金,总分在前5名的将授予“优秀组织奖”。

八、大赛咨询方式

竞赛比赛期间,设有挑战杯QQ群(东北大学“挑战杯”:113024611),申请加入时说明学院、学历、姓名、联系方式。

共青团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上一篇:苹果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四点经验下一篇:学校安全法制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