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

2024-05-10

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精选2篇)

篇1: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

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

近几年网络文艺异军突起,网络小说、网络自制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呈现巨大的市场生命力,正抢占传统文艺市场。

然而,相对于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文艺,网络文艺还是一个新概念,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仍未给出一个权威的统一清晰的界定,更别提系统科学的研究了。有学者从广义上归纳网络文艺的内涵,认为网络文艺是指具有网络精神的文艺作品,因此只要具备一定互联网因素的文艺作品都可以称为网络文艺,其中包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文艺作品;也有学者把网络文艺狭义地理解为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于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关联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是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旨在强调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都为文艺,即文艺本质论;另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是传统文艺的补充,旨在强调网络文艺能够传达传统文艺之外的内容,丰富文艺的表现方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完全独立于传统文艺之外,旨在强调网络文艺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语言的多媒介因素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型文艺,与传统文艺有着天然的鸿沟。这些观点尽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仍有失偏颇。因为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之间既存在天然的有机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网络文艺既不是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也不仅仅是传统文艺的补充。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就像两个有交集的`集合,既有藩篱也有突破,既交融又交汇。从本质看,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只是媒介载体不同而已,那些经历过无数前辈提炼和检验的传统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审美价值和文艺理论依然适用于网络文艺。由于技术带来的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拥有传统文艺无法比拟的优势,隐含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内在规律。但必须承认的是,网络文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形态和特征并未完全展现,很难完全厘清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对两者关系的认知和把握应采取辩证的、长远的眼光和态度:一方面肯定两者的天然联系,但又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一方面承认两者的本质区别,但又不能将网络文艺视为独立的文艺类型;一方面认识网络文艺的优势和潜质,但又要关注网络文艺的弊病。

同时也必须肯定的是,传统文艺仍然是主流文艺形态。传统文艺具有网络文艺不具备的优势,譬如传统文艺的精英文化带来高质量的文艺品质;而网络文艺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譬如网络文艺的科技色彩将消解其人文价值,商业化运作将导致审美导向缺失,表现形式多样将导致管控困难,审美需求通俗化将导致内容低俗问题凸显。因此可以判断,网络文艺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预判的那样将“取代”传统文艺的主体地位,至少在短时期不可能取代,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颠覆性改变乃至如少数学者担忧的毁灭性打击。(摘自光明日报《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网络文艺异军突起,各种网络文艺形式百花齐放,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生命力,已经抢占了传统文艺市场。

B.网络文艺是指具有网络精神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文艺作品或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C.尽管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媒介载体不同,但适用于传统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审美价值和文艺理论也可适用于网络文艺。

D.传统文艺具备的网络文艺不具备的优势,以及网络文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是传统文艺仍处于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较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属于新概念,因此业界和学界仍未给出权威清晰的界定,也未开始系统科学的研究。

B.对于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之间的关联,业界和学界目前存在着多种看法,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不能全面地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C.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存在紧密联系,二者既交融又交汇,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网络文艺视作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或是传统文艺的补充。

D.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带来了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符合新媒体时代文艺发展的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形态和特征并未完全展现,要完全厘清它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仍需时日。

B.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网络文艺视为独立的文艺类型,我们既要认识网络文艺的优势和潜质,又要关注网络文艺的弊病。

C.网络文艺的科技色彩,商业化运作模式,多样化表现形式等特质本来是其作为新兴文艺形式的优势,但也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

D.网络文艺不可能取代传统文艺的主体地位,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毁灭和打击。

【答案】

1.A

2.D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A.“已经抢占了传统文艺市场”表述错误,原文是“正抢占传统文艺市场”。所以选A。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带来了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技术带来的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拥有传统文艺无法比拟的优势,隐含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内在规律”。所以选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表述错误,原文是“至少在短时期不可能取代,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颠覆性改变乃至如少数学者担忧的毁灭性打击”。所以选D。

篇2: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

朱光潜

①中华民族向来偏重实用,他们不欢喜把文艺和实用分开,也犹如他们不欢喜离开人事实用而去讲求玄理。一个人的第一要务是效用于家国;没有机会效用于家国,或是于效用家国之外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才去弄文学,所以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国语》《离骚》《孙子兵法》《史记》以及许多诗文名著,据说都是不得志的“贤者”的“发愤之作”。

②这并非说中国人不尚文,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尚文的民族,不过中国人尚文,不是看重它本身的美,而是看重它的效用。最浅显的效用是动听。“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话要说得漂亮,人家才相信你的道理。孔子劝人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虽学诗而“使于四方,不能专对”,仍是无用。

③孔子袒护诗文,全从道德政治着想,以为诗文是道德政治中所必须有的一个节目。两汉时期,文人和诗人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阶级。多数作者对于道德政治本没有什么兴趣或创见,因为要维持他们的职业的尊严,便硬说他们的胸中原来有一番大道理,他们的作品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这种习惯的养成与汉开始以后帝王“尊经”有关。文学的最高的理论既是六经,而六经的主旨既在启发微言大义,则继起的文学自不能“言之无物”。持此说最早的人是扬雄。他说:“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必学经,所以他把自己的《法言》比《论语》,《太玄》比《易经》。魏晋时风气稍转变,文学逐渐离开经学的束缚,几乎要走上独立自主的路。一时代表文艺思想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和《与吴质书》,以及陆机的《文赋》之类,都很少汉人的道学气和经学气。陆机的《文赋》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纯粹地从文学观点去讨论文学,丝毫不拿道德来装饰门面。桓范的《世要论·序作》篇里有这一段话:“夫著作书论者,乃欲阐宏大道,述明圣教,推演事理,尽极情类,记是贬非,以为法式。”这还是扬雄的老话。齐梁时有两部重要的批评著作,恰好代表当时文学上两种相反的倾向。一部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传统的“文必明道”的思想。另外一部是锺嵘的《诗品》,代表重纯文学的倾向。就大体说,在六朝时,纯文学的势力比较浩大,诗文都比较少经学气和道学气,但是六朝文学①后来为世所诟病,也恰在这一点。唐人菲薄六朝文学,不是说它“采丽竞繁,兴寄都绝”,就是说它“绮丽不足珍”,意思只是说它除漂亮说话以外,没有什么道德的教训。韩愈的最大的功劳,据一般人看,就在挽救六朝的绮靡,恢复文道的一贯。其实他继扬雄之后,开了一般中国文人的恶习气,就是本来只是一个玩弄辞章的文人,好为大言以欺世,说他自己是周公、孔圣人的继承者。从韩愈以后,“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就成为一般文人的`门面语了。清朝桐城派文人把学问分成考据、义理、辞章三项,以为无论是学者或是文人,这三种功夫都不可缺一。所谓“义理”仍是从前人所说的“道”。

④“文以载道”说经过许多文人的滥用,现出一种浅薄俗滥的气味,不免使人“皆掩鼻而过之”。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俗滥学说实在反映一种意义很深的事实。就大体说,全部中国文学后面都有中国人看重实用和道德的这个偏向做骨子。这是中国文学的短处所在,也是它的长处所在。中国伟大的诗人如屈原、陶潜、阮籍、杜甫、李白等都是要极真诚地把他们的忧生忧世忧民的热情表白出来,绝对没有想象虚构的俳优气。在中国文学中,道德的严肃和艺术的严肃并不截分为二事。这一个优点不是“文以载道”说所能包括,也不是对于“文以载道”说的厌恶所能抹煞的。

【注】①六朝文学:指魏晋南北朝文学。

(选自《文艺心理学》,有删改)

14.简要概括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处理文艺与道德关系的各自特点,并联系唐以后文艺与道德关系的走向,总结中国古代文艺的价值倾向。(4分)

15.结合文本内容,指出第④段中“短处”、“长处”的各自内涵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4.(4分)

特点:①两汉时期,文人注重“言之有物”,作品含道德教训。(1分)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出现两种相反倾向,一时纯文学与“文必明道”思想并存。(1分)中国古代文艺的价值倾向:“文以载道”是中国文艺的主流倾向,虽然纯文学一度兴起,但无法替代中华民族重实用和道德的国民性倾向。(2分)

15.(4分)

①短处指的是:中国文学注重实用和道德,箝制想象,阻碍纯文学的发展。(2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尔雅通识文艺美学答案05-09

文艺学硕士生阅读书目03-19

文艺教育与文艺美育01-12

文艺爱情散文精选_文艺爱情散文05-03

文艺学及文艺理论论文题目05-03

学校文艺部文艺活动策划书06-05

班级文艺05-22

文艺青年05-10

文艺05-16

人民文艺05-12

上一篇:回报父亲作文600字下一篇:初中数学网上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