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2024-04-07

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共19篇)

篇1: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动部关于发布《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通知

(1995年5月10日劳部发[1995]223号)

第一条

为明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条

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四条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五条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

第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百分之七

十。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

(一)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因获取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因赔偿引起争议的,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

为了明确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我们制定了《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现予发布,请按照执行。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一条为明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条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四条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五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

第六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

(一)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因赔偿引起争议的,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部

篇3: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理解

强制性规定, 又称强行性规范, 与任意性规范相对, 是指直接规范人们的意思表示或者事实行为, 不允许依其意思加以变更或者排除其适应, 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的法律规范。包括 (1) 规定意思自治以及意思自治行使要件的规范, 如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生效的要件以及合法的行为类型 (限于对行为类型有强制性规定的情形) ; (2) 保障交易稳定、保护第三人之信赖的规范; (3) 为避免产生严重的不公平后果或为满足社会要求而对意思自治予以限制的规范。“强制”一词并不是指必须遵守这些行为规则, 否则就会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或强制措施。强制性规范也包括仅仅确定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规范, 至于是否遵守仍由当事人决定。强制性规范不管当事人的意思如何总是适应的。

在强制性规定中, 有些只是起到为当事人设定一般性义务的作用, 有些是为了保护特殊场合下的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有些是为了法律制度上要求的需要 (比如物权法定主义) , 有些则可能是纯粹出于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目的, 比如行政管理上的需要。所以, 强制性规范的违反不一定导致合同效力的绝对否定。这涉及效力性的强制规范和管理性的强制规范的分类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效力性的强制规范, 是指对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法上的行为, 在效力后果上以私法上的方式予以一定制裁的强制性规范。当事人所预期的私法上的法律效果会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或者无效, 或者效力待定。管理性的强制性规范, 则是指它被违反后, 当事人所预期的私法上的效果不一定会受到私法上的制裁的强制性规范。但这并不排除受到刑事上或者行政上制裁的可能。其中, 违反它也不会受到私法上的制裁的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在德国法上叫作纯粹管理规范。日本的学者称之为单纯取缔规定。

二、合同对强制性规定的违反

违反强行性规范包括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中的强行性规范, 以及违反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合同缔约目的、合同内容或形式上违反强行性规范导致合同无效, 但有时形式违法不一定使合同无效。

违反效力性的强制规范, 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合同不一定无效。因为效力性的强制规范着重违反行为之法律行为价值, 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管理性的强制规范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 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所以违反效力性的强制性规范, 合同方为无效。违反取缔性的强行性规范, 合同效力一般不受影响。

例如, 商品房预售人没有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无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未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显然违反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第1项和第38条第1款的规定。这些规定虽为强制性规范, 但属于管理性的强制性规范。对于违反此规定的商品房预售合同, 法律解释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律认定合同无效, 而是规定在起诉前预售人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 可以认定商品房预售合同有效。

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在相当的情况下合同还是无效的。例如,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或者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或者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的, 合同可以无效。买受人以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 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 导致其无法取得房屋为由, 请求确认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的, 应予支持。

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有的是合同的效力待定。例如,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虽然违反了法律关于主体资格的强制性规范, 但按照《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 合同并非绝对无效, 而是效力未定。

当事人于缔约时明知合同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事后主张该合同无效,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例如,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 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 不予支持。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 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 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52条第5款的规定排除了一些部门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这是不适当的。有些部门规章中的禁止规定, 是针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和发布的, 目的在于规范、管理、保障改革和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这些禁止性和强行性规定, 人民法院不能一概否定, 而应根据公序良俗原则予以考量——这些规定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立法目的, 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维护, 并以此来判断违反行政规章禁止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例如在适用某些对外担保合同纠纷等个案时出现了极不适当的后果, 即不认定合同无效就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秩序, 于此场合, 宜将这些规定暂时放置一边, 适用《合同法》第52条第4项等规定, 甚至适用《合同法》第7条规定的基本原则, 判决合同无效。

三、过错赔偿原则适用

合同因违法而无效时, 是否适用过错赔偿原则呢?《民法通则》并没有明文规定, 根据立法精神应作这样的解释:如果双方均是故意违法, 除应当承担法律规定的制裁后果外, 如追缴双方给付或约定给付的财产, 即使双方受到损失, 也无权请求对方予以赔偿的权利, 双方在这种情况下的违法故意程度之轻重在所不问。但是, 引起无效的原因不仅仅是违法, 还有违反善良风俗、缺乏法定形式等, 所以不应当一概而论。如果合同因为缺乏法律要求的形式而无效, 那么一方负有完成形式的义务 (按照约定) , 则他具有赔偿对方的义务。例如, 一个需要登记形式的合同, 双方约定由甲方去办理登记, 而甲方没有去办理而导致合同无效, 则甲方有赔偿对方的义务;如果双方都不知道法律对形式的要求, 则双方均没有赔偿义务;如果一方 (特别是被信赖的一方, 如房地产公司) 就法定形式对对方进行了欺诈, 则按照过错大小分担责任 (因对方轻易的信赖也可能使其信赖利益不值得保护) 。

摘要:法律体现着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所保护的重要目标, 一经颁布就必须遵行。我国《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反效力性的强制规范, 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合同不一定无效。违反取缔性的强制性规范, 合同一般不受影响。

篇4: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2009年3月,甲县国土资源局发布采矿权挂牌出让公告,该公告内容显示:拟出让A铁矾土矿,出让年限3年。2009年5月4日,李某通过公开出让的方式以300万元竞得A铁矾土矿的采矿权,并与甲县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出让协议。

协议签订后,李某于2009年5月20日向甲县国土资源局缴纳了采矿权价款300万元,随后组织生产。李某称其在开挖过程中,认为该矿铁矾土的储量极少,达不到甲县国土资源局出让时承诺的储量,没有开采价值,就停止开采,但只提供由某地质大队项目部出具的非正式勘查报告一份,证明该矿铁矾土储量极少。甲县国土资源局对此不予认可,后经双方协商未果,李某于2009年10月14日提起诉讼。李某认为甲县国土资源局出让的铁矾土矿储量存在严重瑕疵,且该矿区开采范围距某水库大坝不足100米,违背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双方签订的出让协议无效,要求甲县国土资源局返还出让金300万元。

甲县国土资源局主要提出了如下答辩意见:一、原告所称的“储量严重不实”没有证据证明;二、原告诉称“A铁矾土矿距水库大坝不足l00米,影响大坝安全”无法可依;三、该案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畴,原告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起诉不当。

法院判决

受案法院审理后判决如下:

一、原告李某与被告甲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5月4日签订的《A铁矾土矿采矿权有偿出让协议》因违反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二、甲县国土资源局与李某对有偿出让协议的无效均有责任,其中甲县国土资源局承担主要责任,李某承担次要责任,被告应当返还原告所缴纳出让金300万元的70%,即210万元;三、驳回原告李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观点评析

本案的争议点主要有下述三个:

一是原告所称的“储量严重不实”能否认定?二是李某与甲县国土资源局签订的A铁矾土矿采矿权出让协议是否有效?三是本案是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行政法律关系?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原告所称的“储量严重不实”能否认定?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综合以上法律规定我们可知,对于一般的民事诉讼,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同时,人民法院在应用证据时,要审查证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关联性。

在本案例中,原告认为A铁矾土矿矿产储量与被告出让时所承诺的储量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此,原告提供了某地质大队某项目部出具的证明。但经法院审查后发现,该证明并非正式的勘查报告,证明力较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由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原告所出具的证据来源并不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因为是非正式的勘查报告,其证据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与此同时,原告提供证明后,被告对该证明提出异议,不予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根据该条规定,在本案中,原被告均就A铁矾土矿的实际储量问题分别提供了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来否定对方的证据,此时,人民法院需要依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来作出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根据此项规定,因原告所提出的证据不足以证明A铁矾土矿储量存在严重瑕疵的事实,故原告诉称的该项理由证据不足,法院应该不予支持。

李某与甲县国土资源局签订的A铁矾土矿采矿权出让协议是否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条规定:“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区开采矿产资源:(二)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距离以内。”《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第十五条规定:“禁止在大坝的集水区域内乱伐林木、陡坡开荒等导致水库淤积的活动。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和进行采石、取土等危及山体的活动。”《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后,人民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与此同时《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这都符合《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中有关强制性规定的制定主体的要求。强制性规定可分为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规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和第十五条中所禁止都是极易导致大坝出现垮塌会危害到附近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活动,如果继续履行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的合同,将会对社会公共利益有所损害。由此可见上述两条规定是属于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符合《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关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限制条件。

nlc202309040010

综上所述,在本案中,被告出让给原告的A铁矾土矿的开采范围有一部分距水库大坝不足100米。如果在大坝的保护范围内大肆开采,可能会影响到水库大坝的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原被告双方签订的有偿出让协议既违背了上述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据此,该有偿出让协议应为无效协议。故原告请求确认该有偿协议无效的理由成立,法院应予以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中,被告作为政府部门,明知A铁矾土矿矿址距大坝较近,进行开采会危及大坝的安全,甚至危害到社会公共利益,仍对该矿进行公开出让。因此,被告对该协议的无效应承担主要责任。而原告在签订该协议前,应该对A铁矾土矿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开采范围距大坝较近的情况也应该是明知的,因此,原告对该出让协议的无效也存在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原告在取得该采矿权后,进行了相应的开采,不但给国家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失,也造成该矿区地表的相应破坏,很难回复原状,也给被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故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出让金的请求应予以部分支持,被告应当返还原告所缴纳出让金300万元的70%,即210万元。

本案是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行政法律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本案中的某县国土资源局虽然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其并不是上述规定中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其只是通过公开挂牌出让的形式以一个出让者的身份与原告李某就A铁矾土矿的采矿权转让进行协商,李某是否接受,全凭自愿,该局并没有以管理者与相对人的不平等身份出现,并使用其行政权力强迫李某与其签订该有偿出让协议。

由此可见,该协议是基于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上签订的,被告与原告在签订该协议时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双方之间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法律关系,应该受到民事法律的调整。故本案属民事法律关系,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程序是正确的。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

篇5: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公司是未及时足额支付我们的加班费,我们要求打官司

[公司违反劳动法,劳动者打官司能赢吗?赔偿怎么算?]

篇6:公司劳动合同是否违反的规定

我们公司必须签合同三年,合同中规定,只要不够合同签订的日期,如果是员工要解除合同,则需要支付公司每年算一个月工资的违约金,如果到公司不到一年离开,则需要支付公司三个月工资的违约金.

但是,同时合同中又规定,如果是公司提出解除劳务合同的话,只要是在正式解除前提前一个月的,就不需要给员工支付任何违约费用.可是就算是员工提前一个月和公司说要离职,也一样要扣违约金,不知道我们公司这种规定是否合法,有没有办法解决不扣违约金呢?

[公司劳动合同是否违反的规定]

篇7:违反劳动法处罚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对违反《劳动法》行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纪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条 用人单位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五条 用人单位每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三小时或每月延长工作时间超过三十六小时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用人单位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造成职工急性中毒事故,或伤亡事故的,应责令制定整改措施,并可按每中毒或重伤或死亡一名劳动者罚款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

用人单位对发生的急性中毒或伤亡事故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的,以及故意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或未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检查身体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无使用证而运行的,或不进行定期检验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或查封设备,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有事故隐患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收回使用证件,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架空索道、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未进行定期检验或安全认证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责令改正,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或未成年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一)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劳动强度的劳动;

(三)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及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的;

(四)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用人单位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从事夜班劳动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保护规定,女职工产假低于九十天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以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交所欠款额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收入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对具有数种违反《劳动法》行为的,应分别决定处罚,合并执行;不能合并执行的可以从重处罚。

对数次(二次及以上)违反《劳动法》的,可以加重处罚。加重处罚可按原罚款标准的二至五倍计算罚款金额。

第二十条 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罚款票据。所处罚款,应依照财政管理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起诉。

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劳动部

篇8: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 尚未全部履行以前,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享有一项权利, 但必须依法行使, 否则将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劳动者单方可解除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况:

(一) 劳动者法定无须提前通知的单方解除权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六种情况: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这一规定实际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 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 所以, 未设立解除劳动合同的附加条件或障碍。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 凡出现上述情形之一, 便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无须承担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本条在《劳动法》第三十二条基础上增加了劳动者解除权的几种情形, 更突出地强调了劳动者利益至上的人本主义原则。

(二) 劳动者法定提前通知单方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条同《劳动法》第三十一条, 但应当根据是否为试用期或试用期之后的情况分别提前30日或3日的通知义务, 这样有利于用人单位应对人事上的紧急空缺。须注意改变了《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合同不用提前通知的做法, 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需要探讨的是,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个“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是否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如果是, 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 劳动者将不应承担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对此, 目前已有的相关政策解释不尽一致。

第一种解释:《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指出: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超过三十日,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用人单位应予办理。

第二种解释:《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 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下称《赔偿办法》) 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应依据第二种解释来认定劳动者提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因为:

1. 从《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的内容来看, “提前三十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仅是对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和应采取的形式所作的规范, 而不是“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充分条件的表述。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工作任务、保密事项等诸条款的约束, 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果劳动者为了“跳槽”, 无视合同条款的约定, 递上书面通知, 待满三十日道声再见, 必将会给原所在单位带来人才资源和财富的“流失”, 也不利于人才的合法有序流动。

二、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一) 技术培训与服务期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 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 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本条规定了专项培训和服务期问题, 与《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的相关规定基本相同。但注意:服务期只有在用专项培训经费对劳动者进行专业培训的时候约定,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不超过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

(二) 关于保密事项及竞业限制范围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 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本条规定了保密和竞业限制问题, 《劳动法》第二十二条也有相同的规定。此前法律均未明确竞业限制补偿金用人单位一次性补偿或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是否可行。这次立法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否认了用人单位一次性补偿或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合法性。由于补偿标准的主动权不在劳动者手中, 补偿费额可能较低, 用人单位即便支付也只是“按月”进行,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和解除或终止以后的竞业限制期限以内对竞业限制条款的遵循是无条件的。

摘要:正确区分和认定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是正确适用《劳动合同法》, 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必要保障,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者,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5]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

篇9: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韦某系某化工股份公司职工,双方签订过劳动合同。该公司系某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两单位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2009年9月11日韦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刑事拘留,同年10月10日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2010年7月28日某化工股份公司下文,以韦某受贿为由,按照其所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项解除与韦某签订的劳动合同。韦某对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不服,申请仲裁要求撤销某化工股份公司对其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

争议焦点

某化工股份公司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的依据是否合法。

处理结果

支持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撤销某化工股份公司对韦某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

案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三条规定,被申请人以申请人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对其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发生劳动争议,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被申请人应对解除的事由和依据举证。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决定的依据是否合法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本案中,被申请人某化工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均应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双方因资金纽带形成的法律关系依据公司法规定由公司法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九条的规定,被申请人与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即被申请人具有独立的用工权,被申请人应按照上述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依据本单位有效、合法的规章制度对申请人进行管理,因此,本案中,被申请人依据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解除申请人劳动合同缺乏依据,应撤销其对申请人作出的解除申请人劳动合同处理决定。

篇10: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我司制定有《驾乘人员管理办法》,里面有对驾乘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条例,上月对乘务员服务质量进行了暗查,暗查结果发现有部分乘务员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按照公司处罚条例,算出个别乘务员的罚款额度相当高,有的已经超过了乘务员本人计件工资的60%

[公司罚款过高,是否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篇11: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3、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4、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5、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6、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7、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

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8、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其中用人单位依据上述(4)、(6)、(7)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9、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劳动者领取了失业救济金而拒付或者克扣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机构也不得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由,停发或减发失业救济金。

10、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5至10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篇12: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动部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

第一条 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三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与劳动合同法第85条冲突,补差后不支付赔偿金,只有限期不支付才支付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百以下的加付赔偿金。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七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 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篇13: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问:我在单位任财务, 同时兼人事行政, 但不负责劳动合同订立。由于在职期间未订立劳动合同, 我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单位以我接触人事工作抗辩。请问单位可以不支付双倍工资吗?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否则应承担支付双倍工资责任。你虽在单位兼任人事工作, 但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然是企业责任, 而非劳动者个人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有责任敦促行政人事工作人员, 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若员工在单位敦促签约的情形下, 依然不履行职责, 或故意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公司可以此与员工解约。因此, 你所在公司仅以你接触人事工作抗辩, 其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公司仍应支付你未订合同的双倍工资。

篇14: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广东四会读者邓晓琪陈述:

2006年,我和村里的两个姐妹一起到广东四会一家物流公司打工。物流公司规模很大,约有员工1000余人。我们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一家正规的工厂做工。我们是做包装工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每天约做11个小时,薪水约800元,虽然辛苦,但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做满了一年后,我们打算续约,人事经理却对我们说,公司不和我们续约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3人被炒掉了。我们不解,问其他员工,他们说,这间公司没有几位员工能做到一年以上的,除了管理层,因为一般员工第二年的工资和奖金比第一年要高一些,他们公司不断地炒掉老员工,不断地招进新员工。我们拿着劳动合同到劳动局去咨询,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请教毛威主持人,面对这些无效合同,我们可以要求赔偿吗?

答: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動法》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包括:(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2.丧夫女再婚,儿子可留在前夫家吗?

佛山读者覃军陈述:

我与一位丧夫有一子的女子相爱并结婚,我希望女方的户口可以迁往我处和我的户口一起,但又希望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留在其前夫家由其爷爷奶奶带。请问,我这样做可以吗?如果可以的话,那要办理什么手续呢?诚请解答。

答:虽然你的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但从《婚姻法》解构家庭亲属关系可以知道,作为父母对子女是具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也就是说,抚养和教育其子是你妻子的义务,不得推卸。如果其前夫家的父母愿意抚养孙子也是允许的,这需要你们就抚养方式、抚养费用等方面和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同意即可,亦可作一份抚养协议,到公证处进行公证。

3.我须抚养前妻的女儿到什么时候?

东莞市茶山镇读者付先生陈述:

我是一个农民工,在东莞打工近17年,和前妻离婚已有8年。前妻在和我结婚时带了一个女儿到我家。婚姻3年,我视前妻的女儿为亲生女抚养,后因两人感情不合而离婚,前妻要求我抚养其女至18岁,每月抚养费300元。因为那孩子当时也有10岁了,所以我想,无非是再辛苦8年,也就在法庭调解时答应了前妻的要求。没想到,如今孩子已经18岁了,而且已考上了大学,前妻以女儿读大学费用高为由,要求我继续支付抚养费直至其大学毕业为止。由于我自身生活条件越来越差,手头拮据,前妻时不时上门要钱和打闹,令我很心寒。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请问,我须抚养前妻的女儿到什么时候为止?在法律上我有此义务吗?

答: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种义务到子女独立生活为止。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有期限的,不是永远的。子女在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子女在已满18周岁的成年阶段,父母的抚养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就是只有对虽已成年但尚未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父母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说的独立生活,是指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具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并非是以结婚成家为标志。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抚养教育法定义务,也可以视为完成或基本完成。

读者付先生的这种情况,你并非前妻女儿的亲生父亲,你对她的抚养只是道义上的,并非是法律义务上的,所以,你可以不必支付前妻女儿的生活费用。

特约主持:毛威

篇15:不签约劳动合同的赔偿规定

我在单位工作3年(-),单位都没有和我签约劳动合同,根据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我是否能向用人单位索取二倍工资?

[不签约劳动合同的赔偿规定]

篇16: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出台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下面是详细内容。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第七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第八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第十二条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业按规定比例应提取的福利费用。

篇17: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劳部发[1994]481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为贯彻《劳动法》,使有关经济补偿的规定便于操作,我们制定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为贯彻《劳动法》,使有关经济补偿的规定便于操作,我们制定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土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第四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 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第六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第七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第八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第九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第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第十一条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第十二条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业按规定比例应提取的福利费用。第十三条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篇18: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菊女士、酒店均不服该仲裁裁决,起诉至人民法院。法庭审理后經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如下协议:酒店按菊女士12个月工资标准,一次性补偿菊女士34000元,双方劳动报酬争议就此全部了结。

【点评】本案主要争议焦点:

首先,劳动者主动辞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问题。菊女士入职时,双方明确口头约定菊女士的月工资第一年为3800元,第二年为4000元,且无工资可随酒店效益上下浮动之约定,亦无酒店方有权可视情况增减劳动者工资的约定。既然没有约定,酒店方擅自两次减少菊女士的月工资,应属于违约行为。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二)项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法第四十六条(一)项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如果非调解结案,菊女士应得到2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篇19: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补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长不超过12年。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所指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值。” 3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要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4《违反和接触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

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请求要想得到支持,还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劳动者必须就用人单位拖欠其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的违法行为已经先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后,用人单位仍然不支付的,劳动者才能请求加付赔偿金,对此劳动者应承担举证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订立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人数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职工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关于裁员的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的;

(七)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满分作文佳句归类整理:成功与挫折下一篇:学前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