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05-16

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计划

由于近年以来我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手足口病例不断的增多,根据《岑溪市市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控制XX卫生院手足口病逐渐增多、发展的趋势,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确保辖区内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制定手足口病防治计划:

明确责任,深化领导

以市局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市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为标准,以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为目标,以村卫生室为基础防控网络,实行层层负责制,建立乡村两级手足口病防治制度,联防联控,坚持预防为主,村医巡诊,符合条件的乡镇留观或住院,县级住院,市级指导,抢救重症的防治原则。及时上传下达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及结果。

强化培训,定岗定责

对十六个村卫生室室长及卫生院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预防,治疗,转诊,消毒,隔离等知识。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培训会安排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任务,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人,定岗定责。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由室长传达会议内容和会议精神。

加强宣传手段,规范监测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托幼机构适龄儿童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做到家喻户晓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村卫生室每日对适龄儿童进行排查,发现疫情及时登记上报,并转诊,做好转诊记录。对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随访,每日上报随访情况记录。

XX卫生院设置发热疱疹专门诊室,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的诊断并报告疫情,按规定处置病人。对普通病例可收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或送定点医院治疗。

净化环境,做好个人卫生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①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④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衣、被等。

XX卫生院组织督导小组对各村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的落实。

篇2: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计划

面对当前手足口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今日,夏蔚卫生院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全镇医护人员会议。为切实抓好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县卫生局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会议决定在全镇范围内采取划片包干、层层责任到人的办法,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包保责任制。

一、参加包保责任人员:

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疗卫生人员。

二、包保责任规定

医院领导班子分片负责,为具体责任人。各卫生室室长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医院及卫生室医护人员为包段业务具体责任人。

三、包保主要内容

1、包宣传,保证被包保儿童家长掌握防治知识。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家庭和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提高个体预防能力。

2、包监测,保证被包儿童患病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学龄前儿童上门摸底、登记、造册,每日上门或电话逐户随防。强化晨检措施,高度关注儿童是否有以下症状:(1)发热伴有手、足、口腔、肛周皮疹;(2)发热伴精神差;(3)疱疹性咽峡炎。一旦发现儿童有上述任一症状,立即负责送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3、包跟踪,保证出院患儿不出现反复。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指导帮助患儿家长做好家庭消毒,包括患儿用过的玩具、衣被、厕所及户外周边环境。患儿出院后,仍需在家隔离观察一个月,要求包保人做好回访,并指导做好家庭隔离和随时消毒。

4、包指导,保证儿童家庭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实行家禽家畜圈养,防止疾病传播。

夏蔚卫生院—刘鹏

篇3: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 手足口病当归属于“温病”“时疫”的范畴,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1]中指出“风毒湿热, 随其虚处所者, 搏于血气, 则生疮疡。”, 表明手足口病与风毒湿热有着密切联系, 同时其还具有传染特性。另《难经·第五十八难》[2]中指出:“温病之脉, 行在诸经, 不知何经之动也, 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由于夏秋季节变化, 时邪疫气经由鼻腔、肌肤侵入人体, 与湿热相搏结, 经由经脉运行, 上至口舌, 内至脾胃, 外至四肢, 湿热聚集故成疱疹。为此, 患者常表现出口舌溃疡、生疮以及手足心有疱疹。中医学中指出,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脏器娇嫩, 邪气侵扰, 极易受损;而手足口病时邪气主要作用于肺脾, 由于脾常不足, 故受损。肺属卫, 属于水之上源, 脾则属土, 为水谷之海, 当邪毒侵扰时, 可导致卫阳被遏, 肺气失宣, 胃失和降, 脾气失健, 故表现出流涕、发热、恶心、泄泻以及口痛等症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日渐丰富, 小儿饮食味厚, 脾胃积热, 加之风热外感, 经由肌肤侵入人体, 致使脾胃受损, 上致口舌生疮, 下致四肢疱疹。

2 辨证治疗

蓝英等在研究中, 结合病理过程的不同, 将该病分为四个类型:心脾阴虚型、风邪犯肺型、热入营血型和心脾积热型, 并分别运用生脉散加减、银翘散加减、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和导赤散合玉女煎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其中生脉散加减取其养阴健脾的效用;银翘散加减取其疏风清热宣肺的效用;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则主要取其清心开窍、清营凉血的作用;导赤散合玉女煎加减则主要发挥解毒利湿、清心泻脾的功效[3]。

张琳等则认为结合小儿不同体质以及所感染的邪毒的轻重, 可将其分为三型, 分别为热毒炽盛型、脾虚湿聚型和湿热并重型。在治疗中, 采用金银花、蒲公英、虎杖、赤芍、生甘草等为基本方, 取其凉血活血、清热解表的功效, 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另采用厚朴、陈皮、藿香、广木香以及半夏等为基本方, 取其理气和中、健脾化湿的功效, 对脾虚湿聚型进行治疗;采用薏苡仁、佩兰叶、木通、黄柏以及滑石等为基本方, 主要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来进行湿热并重型的治疗[4]。

马羽萍等在研究中, 认为手足口病可分为八型, 且可分为重症型和普通型两大类, 其中重症型主要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两型, 而普通型则可分为湿热交阻、邪犯肺卫、心脾积热、肺胃热炽、肺胃阴伤和气营两燔六型。而在对其进行辨证治疗时,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 采用了不同的方剂。其中心阳虚衰型运用了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该方剂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的效用;邪陷厥阴型则采用了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为治疗方剂, 其具有息风解痉、清热开窍的效果;湿热交阻型运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 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邪犯肺卫型则取银翘散加减治疗, 用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心脾积热型选择导赤散合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 取其降火解毒、清心泻脾的功效;肺胃热炽型则主要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其泻热解毒、辛寒清气的功效显著;肺胃阴伤型则运用清燥救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用以和胃降逆、养阴清肺;气营两燔型采用化斑汤加减治疗, 主要取其清营凉血解毒的功效[5]。

3 预防

中医学强调“内外合邪”以及“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鉴于手足口病具有非常典型的湿热夹毒特点, 故预防时应更加重视中焦脾胃的调理, 确保脾胃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外邪无内邪呼应, 即不易致肺脾受损, 进而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效果[6]。

4 结论

目前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西医尚无特效药物, 并且也无接种疫苗, 故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而根据中医家的临床报道显示, 不管是通过专方进行加减治疗, 还是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都能够较为显著地缩短病程,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目前关于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治疗的报道非常多, 但样本一般较小, 缺乏前瞻性。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初期或少数重症患儿的皮疹较不典型, 易与水痘、幼儿急疹、麻疹、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混淆发生误诊。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手足口病也同样具有危象的证候, 例如, 肺水肿、邪陷心包等, 可能导致病情凶险度增加。因此我们应提高对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与家长关于疾病知识的宣传,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 我们认为宜内外治法结合应用:此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 破溃后可溢出, 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之一, 因此应重视并积极对口腔及手足等皮肤处疱疹与溃疡进行处理, 充分发挥中医外用药的优势, 减轻患儿的不适, 加快疱疹与溃疡的皮损恢复, 避免继发感染, 减少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胡燕, 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3 (1) :29-32.

[2]王玉光, 刘清泉, 倪量, 等.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4) :243-246.

[3]蓝英, 陈定潜, 张朝勇, 等.重症手足口病137例的中医证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8) :119-120.

[4]张琳, 何德根.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 (4) :36-37.

[5]马羽萍, 郭雅玲, 康立, 等.手足口病1 155例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环球中医药, 2012, 5 (3) :206-208.

篇4: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1 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 病例定义

2.1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2 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1)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3)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3 手足口病治疗

3.1 西医治疗: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3.2 中医治疗: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4 建议

4.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4.2 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患儿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4 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5 小结

治疗手足口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大多数孩子都是轻症,在家治疗即可,严重的合并症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患儿发热,体温低于38.5℃,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头部、腋窝、肘窝、腹股沟。如果体温超过 38.5℃,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另外可以采用中药药物治疗,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小儿热速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如果患儿能配合喝汤药,效果更好。患儿患病期间,要给他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果汁、牛奶、蔬菜等,如果患儿口腔疱疹破溃疼痛,则要注意进食流质、无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多喝水,局部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等或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篇5:香花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预案

2012年4月20日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手足口病的危害,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郴州市卫生局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成立我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黎湘林 副组长:何艳

成员:何春蕾 杨英 方巨恒 唐娟

二、设置手足口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制定防治预案及工作职责。具体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向村卫生室下达有关通知,督促各村卫生室启动应急措施,迅速开展工作,随时掌握、及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三、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加强院感防控

在门诊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处,建立健全预检分诊流程,完善并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病例筛查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手足口病、不明原因发热和皮诊样病例的监测,认真做好登记、筛查和报告工作。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要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手 足口病病例的漏诊、误诊,严格按照要求落实转诊制度。

四、做好重症患儿筛查、规范医疗救治

认真落实诊疗分级负责制,本院和村卫生室不准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卫生院对疑似病例要进行院内会诊(由业务院长、内儿科和防疫科负责人组成的手足口病诊疗工作小组),高度疑似病例和确诊患儿要及时转定点医院救治,对需要居家隔离治疗的轻症病人由卫生院指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医护人员会同乡村医生进行随访,每天巡视,指导消毒隔离,做好登记报告,病情变化及时转诊,发现重症病例时根据病情在做好基础救治工作的同时,立即按程序转诊,并上报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

五、加强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加强对本院、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等,提高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识别能力和防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辖区内各卫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后要及时报告我院,并将病人及时转诊到医院进行确诊,不能擅自截留病人。对手足口病出现并发症、合并症及重症病例,要及时转诊到市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并及时报告。

六、成立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杨英 副组长:方巨恒 组员:何春蕾 唐娟、何艳

负责一般常规医疗救治工作,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疫情,要服从上级和本院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出快速反应,携带必需的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防护用品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

七、加强疫情管理,严格疫情信息报送制度

按要求认真做好门诊就诊患儿的登记,不得出现漏记,对疑似病人要及时转诊,发现手足口病疑似重症病例,要立即向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不准瞒报、漏报和迟报,对已确诊的病例,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加强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和分析疫情动态,做好疫情登记,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疫情。

八、病人转运

对出现聚集性手足口病疑似、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人,要及时转到市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运送过程必须由专门救护车辆,要达到有效隔离条件,确保安全。

九、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篇6:卫生院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来抓。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坚守岗位,保持通讯工具畅通,确保遇到紧急情况,人员及时到位。

二、进一步加强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为有效应对今后手足口病的发生,我院又7月5日召集了本单位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医生和我院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水平。

三、认真做好转诊工作,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生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时,及时转送市县定点医院救治。防止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处置

我院疫情工作人员坚持每日浏览国家传染病报信息系统,发现辖区有病例报告及时通知院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进行应对处置。

六、切实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自手足口病暴发以来,在我院无治疗科室的.情况下,我们重点对辖区内病号较多的卫生室进行了重点督导,要求卫生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手足口病诊疗流程,防止患者间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我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并加强了对辖区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幼托机构晨检制度的规范合理性。

七、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上一篇:“学会吃饭——懂得节约”_主题教育方案下一篇:中考语文作文预测:自信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