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

2024-05-06

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共6篇)

篇1: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

宁波市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登记表

编号(审查机构填):登记日期(审查机构填):年月日

填 写 说 明

1.除特别注明以外,本表由建设单位填写。此表一式两份,双方盖章后,一份留建设单位作登记受理单,一份审查机构留存。

2.建施图包括地面各建筑各层平面图及主要立、剖面图,首层上标绘应建面积计算范围线。

3.审查受理后,建设单位可凭联系人手机短信通知的用户号及密码在宁波市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系统中登录,查询审查进度,下载审查意见。

4.审图机构对新报送的设计或修改设计进行审查,设计未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的,审图机构出具《宁波市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设计满足规范、规定要求的,审图机构出具《宁波市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

5.人防施工图经审查合格的,建设单位向审查机构提交与审查合格图纸一致的施工图4套,用于加盖审查专用章。

6.编号说明:受理编号与审查意见、报告的编号应对应,由审图机构填写。受理编号:NBRFxxxx(年份)-xx(机构代号)-xxx(顺序号),如受理编号为NBRF2014-01-001,指甬泰公司2014年受理的第一个项目。

审查意见编号:如NBRF2014-01-001-A1指甬泰公司2014年受理的第一个项目,第一次审查后出具的审查意见。建设、设计单位按审查意见修改后,甬泰公司复审仍未通过的,则出具第二份审查意见,编号为NBRF2014-01-001-A2。一个项目根据复审次数,可能有多次审查意见。

审查报告编号:如NBRF2014-01-001-B指复审通过,甬泰公司出具审查报告。一个项目仅有一份审查报告。

篇2: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

各县(市)、区建设局,委直各单位,各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各施工图审查机构:

为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规范施工图审查后的勘察设计文件重大修改行为,确保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等法规及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宁波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勘察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七日

宁波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后

勘察设计变更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切实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规范施工图审查后的勘察设计文件重大修改行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等法规及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勘察设计变更,是指对审查合格后的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修改,分为重大变更和一般性变更。

第三条 对已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进行变更时,凡涉及下列情形时,均应视为重大变更,必须向原审查机构重新报审,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改变建筑场地类别和岩土分层;

2、改变有关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改变主要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参数的建议值;

3、施工时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相符,需进行的工程勘察补勘或施工勘察;

4、改变对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作用的评价,包括液化等级和

液化指数、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等级等;

5、设计文件在建筑规模、场地、平面形状和尺寸、结构的抗震设防等级、结构体系、荷重、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方面的重大变更,造成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要求时而进行的补充勘察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

1、建筑专业

(1)改变建筑规模(如:改变建筑基地面积及范围、增减层数等);

(2)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3)改变建筑造型,改变主体结构;(4)改变层高,改变建筑总高度;

(5)改变建筑平面形状和外形尺寸,改变建筑内部的平面布局、主要功能空间布局和尺寸;

(6)改变消防、人防等专项设计;(7)改变无障碍设计;

(8)改变建筑的墙体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及保温系统、门窗材料或构造措施从而使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节能性能等主要功能发生变化的;

(9)改变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形式;(10)改变门窗形式、数量与尺寸。

2、结构专业

(1)改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抗震设防等级;

(2)改变建筑结构的人防等级;(3)改变建筑结构体系;

(4)改变主要荷载,改变抗震墙的位置;

(5)改变主要结构材料等级(如材料强度、配筋等);(6)改变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7)改变基础形式或地基处理形式。

3、给排水专业

(1)改变给水、排水系统和涉及环保、卫生、公共利益的设施;(2)改变消防系统。

4、暖通专业

(1)改变防排烟系统及设施;(2)改变空调系统;(3)改变节能性能。

5、电气专业

(1)改变供配电系统及变压器、发电机容量;(2)改变防雷类别、雷电防护做法、接地形式等;(3)改变消防控制和报警系统。

(三)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强制性条文的变更。第四条 前条规定以外的勘察设计变更为一般性变更,可直接由原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后交建设单位实施。

第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在出示变更文件时,应在文件中注明该变更是“重大变更”或“一般变更”。

第六条 涉及规划、消防、人防、市政公用、卫生防疫等行政部门审查内容的变更,应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并获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 属重大变更的勘察设计文件应由建设单位向原审查机构重新报审,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设单位要求修改勘察设计文件的情况说明;

(二)规划等职能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

(三)由设计单位出具的修改完成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计算书;

(四)审查机构认为需要的其它资料。

第八条 因某专业重大变更,使其他专业修改的,设计单位应同时修改到位,建设单位应一并报审。

第九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对勘察设计重大变更审查时,除重点审查变更勘察设计部分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内容外,还应审查以下内容:

(一)变更的勘察设计是否由原勘察设计单位进行;

(二)现勘察设计单位资质是否与本工程等级相符;

(三)现执业人员执业资格是否与本工程等级相符;

(四)变更后的工程规模是否与规划批准的工程规模相符。第十条 勘察设计重大变更审查合格后,由审查机构出具相应部分的《审查合格证书》(格式见附表),并在变更的勘察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机构的审查专用章。若涉及原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需要作废的,建设单位应负责收回。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将审查合格后的勘察设计变更文件和相应 的审查合格证书及时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十二条 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自觉抵制不规范行为,未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变更文件,不得作为施工和监理的依据。

第十三条 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图审查合格后的勘察设计变更及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审查合格的重大变更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的,责令其改正,并报相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施工图△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省建设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有关委(局),各有

关单位。

篇3: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

一、施工图设计审查原则

(1) 设计应符合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各级现行规范、设计标准及《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2) 图纸资料要求齐全 (包括图纸目录中选用的国家标准图) , 能满足施工要求。 (3) 设计技术参数要求正确合理, 材料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要正确完整, 设计选型要安全合理, 满足使用要求。 (4) 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备设施、工艺要求必须明确。 (5) 管道的固定、防振、保温、防腐及施工技术要求正确, 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二、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1) 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消防给水系统的控制运行及主要技术指标。 (2) 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 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器系统、固定与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等设施。消防水量、消防水压计算是否正确。 (3) 消防水池与管网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 环状管网上是否有二路进水管, 管网上的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及阀门装置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选用的消防设备、消防设施型号规格是否符合消防水量、水压计算的要求。 (5) 消防水池、高位水箱的储水容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当消防合用 (水池) 水箱时, 有无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 (6) 消防给水系统中是否有减压、泄压安全使用装置和保证灭火效果的措施。 (7) 消防泵房的消防水泵及增压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是否有自检措施。 (8) 消防给水系统中, 屋顶是否有试验检查用消火栓, 最高点是否有放空装置 (自动排气阀) 。 (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 各层防火分区末端, 是否有终端放水试验装置。 (10) 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径计算是否合理, 消火栓与自动喷洒头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1) 消防电梯井底是否设置了排水设施。 (12) 灭火器的选型与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3) 建筑物内不同功能的房间或公共场所灭火设施的选择是否合适, 有无遗漏之处。 (14) 需要水幕分区或配合防火卷帘分区处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幕设施。 (1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消防水炮系统,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中末端是否有模拟末端试水装置。 (16)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和选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是否有自检措施。

三、施工图审查中常见的一些弊端

(1) 消防水池和屋顶水箱储水容积满足不了消防水量的要求, 高位水箱设置的高度不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 (2) 高位水箱未设置水位自动控制水泵开、停的装置。消防水池由于受建筑平面布置的限制, 形成水池容积减小, 有些建筑采用了消防、生活 (水箱) 合用水池, 采取了消防水量不能被动用的措施, 未采取专用消防水池。 (3) 消防给水系统中, 屋顶高位水箱设置高度不够时, 常用的增压设施 (稳压泵与气压罐) 未满足最不利点消防器具 (消火栓或自动喷头) 对消防水压的要求, 施工图中未按规范要求给出稳压泵与气压罐的运行参数 (即启、停压力值) 。 (4) 在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中, 消防给水系统的管网常规从城市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接入, 常见未连成环状, 或连成管网的引入管只有一条。从城市给水环网上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 且小区供水管与城市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时, 其引入管上未设置倒流防止器, 为了防止市政生活给水的回流污染, 在审查中多次提出该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5) 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消防排水常见遗漏错误之处如下。①消防泵排水。作为消防泵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 经常启动检查运行时, 必须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和Φ65试验放水阀, 打开放水阀时需要考虑自检排水回归水池的措施, 试验放水阀许多设计人员错误地接在水泵出水管止回阀后, 为定期运转检查消防泵的流量和压力, 定期检验电控系统和消防泵本身是否正常, 便于各台消防水泵分别检测, 且可防止系统从高位水箱出水达不到消防检验的目的, 所以必须接在水泵出水管止回阀前。②消防给水系统的试验排水。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规范要求在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和压力表, 作消火栓试射试验时要考虑排入雨水系统的排水点。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 规范要求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 应设末端试水装置, 并在每个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 试水时要考虑设置排入接纳的排水主管。③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定期放空检查排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 最低部位报警阀组泄水阀排水, 需设置排水设施 (即排水沟或排水管) 。④防止消防给水系统超压时排水。当消防泵最大出口压力超过1.0MPa时, 其出水管上应设置泄压阀, 需考虑泄压阀的泄水回归水池的措施。⑤消防电梯井下部基坑的排水。需考虑井底下部或井旁边设置集水坑, 潜污泵排入室外的排水管、单流阀、压力表等装置。 (6)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位置的设置。在多层、中层、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中,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和数量是十分重要的, 在审查中常见如下弊端:①系统中设置的水泵接合器, 其数量未按系统的设计流量确定。②系统中设置的水泵接合器位置, 未设置在消防车容易抵达地点的位置。③系统中未按规范要求在图中写出“要求水泵接合器在15~40米的范围内设室外消火栓”。④设计图中未写出地下水泵接合器应有明显的标志。⑤采用多组地下式水泵接合器、集中布置在水泵接合器检查井中的方式很不合理, 火灾时出现没有消防车停车位置, 即使有停车位置, 起火地点却不易找到水泵接合器, 且在15~40米以内又无室外消火栓, 延误了灭火时机, 这种布置将会带来不安全隐患, 有待今后改进。 (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间距布置与管道控制的喷头数确定问题。“喷头”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重要组件, 其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受保护场所发生火灾时, 系统是否能快速而有效地控制火灾, 并加以扑灭, 鉴于喷头布置和管道控制喷头数的重要性, 在《“喷规”》7.1.2条和8.0.7条中提出了要求, 审图中常见未按《“喷规”》5.0.1条的规定, 写出该建筑物的自喷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 (即火灾危险等级、喷水强度、作用面积、喷头工作压力、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标准喷头最大保护面积以及喷头的流量系数等) , 因此确定该建筑物内不同房间内, 采用何种型号喷头, 喷头布置间距, 是否经济合理, 是否有漏喷湿墙面的空白点, 是否达到及时快捷扑救火灾的目的, 同样也无法核实配水支管、配水干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和整个系统的设计流量及配水管径的大小。根据《“喷规”》5.0.1条规定的设计基本参数, 用作用面积乘以喷水强度得到的水量 (且称名义水量) 。

即 自喷灭火系统设计流量的计算。

Qs=1.15Qi-1.3Qi

式中:Qi——喷水强度与作用面积的乘积 (L/S)

Qs ——系统设计秒流量 (L/S)

而从表8.0.7提供的由管道控制的标准喷头数是按照标准喷头的流量系数k=80和喷头工作压力P=0.1MPa计算得到的喷头流量以叠加方式求得。

即喷头的流量计算:

undefined

式中:Q——喷头流量 (L/min) ;P——喷头工作压力 (MPa) ;K——喷头流量系数 (K=80) 。

根据以上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喷头的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建筑物的自喷系统中应写出设计基本参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条设计人员往往未在图纸中说明, 忽略其重要性。

(8) 末端试水装置的组成和功能问题。根据《“喷规”》6.5.2条规定“末端试水装置应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组成。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应等同与同楼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最小流量系数喷头。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 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在审查中常发现有些设计人员由于对相关设计和规范的认识不同, 发现末端试水装置中压力表的接法和孔口装置的设置均不统一, 根据《“喷规”》 6.5.2条规定试水阀设在压力表上边,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7.2.15条规定中试水阀设在压力表下边, 各有各的理由。根据省标《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DB41/139—1999第4.2.6条联动试验技术要求试验装置图中, 压力表上边、下边均设有试水阀。可从使用功能来分析, 压力表如果只设在试水阀后 (下边) , 在准工作状态时, 试水阀是常闭阀, 压力表指示为零。不能随时反映最不利喷头处压力。如果压力表只设在试水阀前 (上边) 不能测出最不利喷头处的真实压力。

四、施工图审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1) 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中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这一点《“高规”》中已经明确, 而且已对水箱的容积做了相应的规定, 在火灾次数为1次的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中, 只在系统的最高点处设置一座, 消防水箱容积又是按区域内消防等级最高一幢建筑来确定, 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可在光明路小区集中消防供水系统中, 三幢高层楼内均单独设置了高位水箱, 笔者认为根据每座消防水箱的容积计算如下:①设有消火栓和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小于2支水枪和5个喷头的10min的储水量即2×5×60×10+5×1×60×10=9000L。②只设消防栓系统时, 不小于2支水枪10min的储水量即2×5×6×10=6000L, 所以建筑物为三幢时, 顶层水箱按区域内消防等级最高一幢建筑来确定是符合要求的, 不必要三幢高层楼内均单独设置高位水箱。 (2) 增压设施问题, 规范明确要求,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时, 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低于0.07MPa, 当高位水箱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增设增压设施 (稳压泵与气压罐) 设计审查中经常发现未设置增压设施, 有的区域集中供水系统中, 消火栓和自喷系统的增压设施分别设置一套, 有的合用一套。笔者认为经核算, 只要消火栓、自喷灭火合用的调节容积满足450L (2支水枪, 5个喷头, 30s的储水量2×5×30+5×1×30=450L) 是可以合用, 但合用增压设施时, 气压罐所配套水泵的参数如何规定, 规范未能说明, 所以分别设置一套为安全。 (3) 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中, 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有的是每幢建筑物单独设置, 有的按区域设置。在光明路小区设计中, 低区单独设置, 高区采用了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中统一考虑 (即按区域消防用水量确定水泵接合器数目的布置方式虽未违规, 按常规的经验, 火灾时消防车都是直接开到起火建筑物附近, 从室外消火栓 (水池) 取水, 再通过该建筑物周围的水泵接合器送入室内管网。如果按后者布置水泵接合器, 就很可能出现消防车抵达起火地点却不易找到水泵接合器的现象, 延误了灭火时机, 将会带来不安全隐患。每幢建筑按各自的室内消防用水量, 独立设置水泵接合器, 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但需要指出的是, 在区域集中的消防供水系统中, 最好在每幢建筑物的消防进水管上加设止回阀, 以防止从水泵接合器送入的消防用水经室外管网流向他处。 (4) 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处的排水问题。自喷系统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 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直径25mm的试水阀。这些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 在水消防系统的验收和日常的检查及维护保养工作中, 都需要进行放水试验, 以检验系统的状态。而有些工程图纸只表示了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 未表示放水试验时所需的排水设施, 图纸上试水阀排水管只留了接口, 地面既无污水池, 也无排水管, 试水管试水时流量和水压都较大, 会造成满地淌水的现象, 污染地面, 造成系统无法检查试验。《“喷规”》中要求“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 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该条是强制性条文, 往往在实际工程中忽略了这一点。

五、结束语

消防给水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是一项极为细致的技术工作, 各专业设计相互关系面较广, 其综合性也很强, 特别是遇到许多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通过专家们的交流, 在消防设计审查工作中, 取得很大的共同认识。以上提出的一些要点和存在问题的探讨, 仅代表笔者的一些看法, 仅供参考, 有待今后在设计会审中多与专家们互相交流, 不断提高审图水平, 将设计施工图中不安全隐患暴露在施工前, 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篇4:施工图预算的审查技巧

【关键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计算、材料价格、工程造价、审查

施工图预算在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标底编制的依据和投标单位投标报价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材料、机具、设备、劳动力供应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因上所述,施工图预算的审查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施工预算的审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预算单价套用是否合理、设备材料价格取定是否真实、取费程序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

一、审查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建筑工程中各分部工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施工图预算审查中,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审查。现按分部工程分述如下:

(1)土石方工程

1)平整场地、挖地槽、挖地坑、挖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主要是审查是否符合现行定额规定;是否与图纸标注尺寸一致;要特别注意土壤类别是否与地质资料一致,以防止套错单价。2)回填土工程量要注意槽、坑回填土的体积是否已扣除了基础体积;室内回填土主要是审查厚度是否与设计一致。3)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2)桩基工程

1)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桩料,应该分别计算。2)桩料长度超过一般桩料长度需要接桩时,应注意审查接头数量。

(3)砖石工程

1)墙基与墙身的分界线划分应符合规定。框架间墙与非框架间墙应分别计算。墙体工程量不应包括门、窗洞口及0.3m3以上的孔洞数量。2)不同厚度的内、外墙是否分别计算,应扣除的门、窗洞口及埋入墙体的各种梁、柱是否扣除。3)不同砂浆强度等级的墙体有无混淆,定额中按立方米和平方米计算的墙有无混淆错算和漏算。

(4)脚手架分部

1)审查时应注意满堂脚手架的计算有无漏计增加层。2)六层以上或檐高达20m以上应计算高层建筑增加费。3)天棚高度超过3.6m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有装饰墙面(天棚)之一为装饰、刷浆或勾缝时满堂脚手架应计算50%;墙面和(天棚)均为勾缝或刷浆时应计算20%的满堂脚手架。4)在高层建筑中,裙房和主楼由于标高不一,应分别套用相应脚手架定额。

(5)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1)现浇和预制构件是否分别计算,有无混淆。2)有梁板计算中要注意梁高必须扣除板厚,主梁长应扣柱位,次梁长应扣主梁宽。3)有筋和无筋构件是否分别计算,有无混淆。4)钢筋砼阳台、雨蓬的长、宽超过定额规定范围或带反梁雨蓬,不能按阳台、雨蓬套价,应按有梁板计算,钢筋砼量也由投影面积改为立方米体积计算。5)钢筋混凝土的含钢量与预算定额的含钢量不同时,是否按规定予以增减调整。

(6)门、窗工程

门、窗工程量应与砖墙中所扣除的门、窗面积相符;不同种类的门、窗(如门连窗)应分别套价。审查门、窗数量时要注意门窗表中数量与各层平面图的门、窗数之和是否相符。门、窗数量计算还要注意配套玻璃种类、厚度是否与定额相同,否则必须换算。

(7)楼地面工程

1)审查时要注意各层地面面积总和应与相应建筑面积相符。2)地面是水磨石,防滑地板砖面层时,计算面层工程量后还需另计水泥砂找平层工程量,整体面层设计图纸与定额规定含量不同时要按比例进行换算。3)块料面层设计所采用材料与定额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当设墙裙时,应在相应的地面项目中扣除所含踢脚线含量。

(8)屋面工程

定额中屋面防水及檐沟防水已包括防水粉用量,如与定额不同时应予换算。定额中规定屋面隔热层垫砖高为3皮砖(12×12×18厘米),如设计不同时应予换算。

屋面找坡: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套用细石砼找平层,不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就直接套细石砼面层。

屋面面积之和应和一层相应建筑面积相符。

(9)装修工程

审查时应注意勒脚装修有否漏计,檐口高度在3.6m以内的单层建筑外墙粉刷应扣卷扬机费;严格区分普通、中等、高级抹灰,按类套价;刷“106”(或水泥漆)等涂料时,应扣除室内抹灰定额内的石灰浆含量;外墙面喷塑应增列打底子项;主梁净高超过50cm或每个井面积在5m2内的井字架梁天棚和梁净距在0.7m内的有梁板天棚,其抹灰工程量应乘1.4系数;块料面层按实铺面积计算。

二、预算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

审查预算单价套用是否合理,是预算审查工作的内容之一。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中所列各分项工程预算价是否与现行预算定额的预算单价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括的工程内容是否与单位估价表一致。

(2)审查换算的单价,首先要审查换算的分项工程是否是定额允许换算的,再审查换算是否正确

三、设备、材料价格取定是否真实

设备、材料价格是施工图预算造价所占比重最大,变化最大的内容,应当重点审查。

(1)审查设备、材料的预算价格是否符合工程所在地的真实价格及价格水平。若是采用市场价,要核实其真实性,可靠性;若是采用有权部门公布的信息价,要注意信息价的时间、地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要按规定调整。

(2)设备、材料的原价确定方法是否正确非标准设备的原价的计价依据、方法是否正确、合理。

四、取费程序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取费程序的审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存在不应计取的费用项目,如远途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定额测定费等。

(2)是否存在单列的费用项目,如安全文明施工费、社会保险费。

(3)间接费和利润的计取是否符合现行文件的规定。

(4)有无巧立名目,乱计费,乱摊费用的项目。

综上所述,审查施工图预算要从多方面入手,要在熟悉图纸、熟悉市场、熟悉现行定额和现行规定及文件的基础上,做到依实审查,从细审查,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中国计划出版社

篇5:山东省施工图审查勘察审查大纲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一、勘察的前置性审查

勘察文件应进行前置性审查,即在设计单位使用勘察文件之前审查完毕,使一个合格的勘察文件提交设计单位使用。

禁止采用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设计。对提交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勘察报告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拒绝审查设计文件;同时应上报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二、工程勘察报审应提交的资料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申请书(岩土工程勘察)1份;

2、作为勘察依据的政府批准文件及附件;

3、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1份;

4、岩土工程勘察合同1份;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1份;

6、视审查需要,提供相应的原始记录(包括钻探、测试、试验记录、相关计算书等资料);

7、外省勘察单位勘察的,应提供进鲁备案通知单;

8、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应提供勘察中标文件。

第二章 工程勘察政策性审查

一、政策性审查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

4、《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5号)

5、《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建发[2004]38号)

6、《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建设[2001]22号)

二、政策性审查要点

(一)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审查越级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一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一级、特级工程和超限建筑工程。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二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二级工程及以上。

依据:鲁建发[2004]38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

处置方法:对越级工程应按级别进行上报。

(二)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越级和土工试验越级

1、勘察越级:勘察单位是否存在越级勘察。

依据:应按《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工程勘察单位承担任务范围”及附件“工程勘察甲级(乙级、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的规定进行审查,其中勘察乙级限小型资质只能承揽“工程勘察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所规定的项目。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2、土工试验越级:土工试验室是否存在越级承揽任务。

依据:应按鲁建设字[1999]27号文件进行审查,承接任务范围与工程勘察承担任务范围对应,即甲级土工试验室承揽任务范围不受限制,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三)申报材料审查

1、勘察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提供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2、勘察合同备案审查:是否存在阴阳合同,是否达到国家收费标准的要求。

3、跨市、跨省勘察设计单位备案审查:(1)勘察单位跨市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办理“登记备案”手续;(2)勘察单位跨省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已到省建设厅办理“单项工程进鲁承担任务通知单”及本市建委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4、勘察招投标把关审查:已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市地,勘察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投标。

第三章 工程勘察技术性审查

一、审查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

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87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l23-2000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Kl4-S3-2002 其他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当标准更新时,需及时更换新标准。

二、技术性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审查宜分勘察纲要审查、施工过程检查和勘察报告审查阶段,其各阶段审查要点如下:

(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审查要点

该阶段审查的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3、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4、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5、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6、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7、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8、所选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9、所安排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0、各工序是否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11、拟提交的技术文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等。(二)勘察现场作业检查要点

现场施工检查应以审查通过的勘察纲要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场地的具体条件进行,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勘探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工艺、操作是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勘察纲要的要求;

2、现场勘探点施工的位置及取样(岩、土、水试样)的位置、间距、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取原状土试样是否达到相应取样等级的要求;对试样是否采取了及时腊封和防震、防晒和防冻等保护措施;

3、原位测试所采用的设备、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需率定的设备是否进行了事前率定或在率定有效期内使用;测试点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

4、原始记录应客观的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检查时,(1)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检查;(2)原始记录的清晰度、划改和责任人签署是否符合要求;(3)记录内容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的规定;(4)记录所使用的记录纸和笔是否符合长期存档的要求;

5、若现场工程条件与勘察纲要编制不一致时,是否进行了及时调整;

6、室内试验

试验项目是否按照项目分析单(送样单)的安排进行,有无开土记录;使用仪器的量测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要求;试验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出具的试验报告内容是否完备,责任人签署是否齐全。(三)勘察成果报告的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制,即应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资料齐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有据、参数可靠,结论明确,建议合理、可行。

审查机构应对勘察报告逐项认真的审查,其审查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文件的相关责任人签字是否完备,勘察资质及土工试验室资质印章加盖是否齐全、有效;

3、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4、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5、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6、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7、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8、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9、所使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10、所完成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1、完成的勘探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

12、场地地层的划分是否合理,地层的描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13、地表水及地下水的量测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阐述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提供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常年最高水位;对多层地下水是否进行了分层量测;当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时,是否提供了满足地下水治理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参数是否准确合理;水质分析项目和试验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判定结果是否正确;

14、提供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正确;场地类别的划分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其结果是否正确;为液化判定所布置的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液化判别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液化判别所采用的参数是否可靠正确,判别结果及液化指数的计算是否正确,综合判别结论是否合理;场地对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是否正确;

15、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建议是否符合规范和相关专用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6、特殊土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7、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的范围、数量、数值的取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吻合;

18、在地基与基础分析评价中,所采用的公式、参数是否可靠,分析结果是否合理正确;推荐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19、建议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是否依据充分、数据可靠;

20、在桩基方案分析评价中,其桩型、桩端持力层选择、沉桩(成桩)可行性的分析评价是否可靠、合理,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是否依据充分、可靠、全面;

21、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2、对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是否全面,建议的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是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合理;建议的的最高水位是否有据、可靠;建议的降水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参数是否合理;

24、是否分析了施工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的治理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25、勘察报告结论是否明确,是否具有针对性,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26、是否提供了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有关试验和测试图表;

27、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是否满足规范和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其绘图比例是否合理。

三、审查意见

1、合格:勘察工作质量,勘察报告质量符合强制性条文、标准、规范的规定,质量达到了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在查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做出了准确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整治、场地适宜性、稳定性评价等具体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结论正确,建议可行,图件齐全和绘制符合规定要求。

2、不合格:勘察工作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报告质量存在严重错误或缺漏,编制深度不能满足委托任务书对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附件1: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强制性条文(房屋部分)摘录

若勘察工作涉及到未摘录的其它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也应按条文要求执行。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士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O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1.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勘察。

5.2.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5.3.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

5.4.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

5.7.5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5.7.8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米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米。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判别深度。

5.7.10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的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l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0.6详细勘察阶段应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应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应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8.1.2对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地段,不得选作高层建筑建设场地。对于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但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治理的高层建筑场地。应提出防治方案建议,采取安全可靠的整治措施。

8.2.1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2地基均匀性;

3确定和提供各岩土层尤其是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 建议值和使用条件;

4预测高层和高低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 5对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建议;

6抗震设防区应对场地地段划分、场地类别、覆盖层厚度、地震稳定性等作出评价:

7对地下室防水和抗浮进行评价; 8基坑工程评价。

8.3.2桩基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推荐经济合理的桩端持力层;

2对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议;

3提供所建议桩型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

4对沉(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对策以及其他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10.2.2详细勘察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基础施工方案及降水截水方案的确定等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并应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有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层检验桩底以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又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1.8施工完成后的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

(四)《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2.3.1进行膨胀土场地的评价,应查明建筑场地内膨胀土的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及土的自由膨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尚应进行土的矿物成分鉴定及其他试验。

(五)《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1.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要求,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及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1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2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3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

4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5地下水位升降的可能性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4.1.7采取不扰动土样,不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六)《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1.1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

二、三级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4.1.3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提供边坡验算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

4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地震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的地质纵、横剖面图。

附件2:勘察纲要的编写内容

勘察纲要的编写,应内容齐全,重点突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其格式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自行确定。

1、工程概况

①勘察任务与目的;

②勘察阶段;

③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层数(地上及地下)、高度,拟采用的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基底荷载及分布,特殊要求及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下水概况;

②大型工程尚需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③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④场地及邻近的工程地质研究程度、有无特殊土等; ⑤已有建筑经验及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使用情况。

3、勘察方案及工作量 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②勘探点的布设原则和依据;

③勘探孔(点)间距、深度的确定,技术孔所占总孔数的比例; ④取样与原位测试点间距、数量的确定; ⑤室内试验项目的要求及数量。

4、勘察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

①施工工序安排;

②选用的设备、仪器;

③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④质量保证措施及工期安排;

⑤安全保障措施。

5、拟提交的技术资料

技术文件的名称、编制深度要求。

附件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

①勘察工程项目名称;

②勘察的目的及要求;

③勘察执行的规范、技术标准、文件;

④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⑤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⑥完成的勘探工作量。(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②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 ③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描述;

④大型工程尚需要叙述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气象等资料。(3)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描述

①地层的划分;

②岩性的描述。(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①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

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样本数量、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

③主要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5)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

①确定依据、方法;

②满足变形验算压力段的变形计算参数。(6)特殊土

①黄土:湿陷性土、湿陷系数、地基湿陷等级,对新近黄土应经过判定确定;

②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膨胀力、地基胀缩等级;

③液化土:液化判定、液化指数计算、确定地基液化等级; ④软土:承载力、抗剪强度、固结系数、渗透系数等;

⑤盐渍土、冻土等其它特殊土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规定要求。(7)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①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②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③地质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8)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①天然地基

地基强度验算及变形特征分析,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应进行下卧层验算;

②桩基

桩的选型、成桩或沉桩的可能性、桩基设计参数、单桩承载力估算;

③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条件、设计计算参数、强度和变形计算等。

(9)基坑开挖与支护

支护方案建议、相关岩土参数等。

(10)降水

降水方法建议、相关参数、降水对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的影响等。

篇6:宁波施工图联合审查

宁波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共同携手培养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开发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的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宁波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协商,决定20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物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领域的相关专业,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具体内容如下:

一、联合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3年拟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和“机械制造”4个专业联合招收硕士生25-30名;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联合招收博士生5名。其中联合招收硕士生以宁波大学招生为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参加;联合招收博士生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招生为主,宁波大学参加。

(一)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 (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学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01敏捷制造系统 02生产计划与控制 03数字化制造技术 04先进驱动及精密机械 05复合材料的工艺与装备设计制造 06智能制造技术 07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25-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机械原理3年物理化学 (070304)01物理无机化学 02金属有机化学 03无机材料化学 04高分子材料的特种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05表面物理与化学 06新型能源材料与化学 0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无机化学 ④813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 (070205)01软凝聚态物理 02介观体系输运性质 03纳米材料 04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05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 06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 07燃料电池技术 08新能源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普通物理(热学、光学) ④812量子力学机械工程 (085201)01制造系统与制造模式 02机电测控技术 03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04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 05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 06先进驱动及精密机械 07复合材料的工艺与装备设计制造 08智能制造技术 09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5机械原理

(注: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二)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 (代码)研究方向招生 人数初试科目学制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01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02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 03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 04燃料电池技术 05新能源技术5①英语 ②固体物理或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③材料学或物理化学3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01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02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 03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04高分子材料加工 05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①英语 ②高分子化学 ③高分子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01先进驱动及精密机械 02复合材料的工艺与装备设计制造 03智能制造技术 04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①英语 ②机械设计或理论力学 ③电子线路或自控理论

(注: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二、培养方式

1.联合培养硕士生的学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工作由宁波大学主要负责,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配合管理。即第一学年主要在宁波大学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二、三年级主要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而后由宁波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组织论文答辩,由宁波大学负责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事宜。

2.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工作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要负责,宁波大学配合管理。有关博士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主要随导师在宁波大学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而后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宁波大学联合负责论文答辩,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负责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事宜。

3.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所在方的相关研究生待遇,同时享受学籍所在方提供的相关待遇。即硕士生第一学年享受宁波大学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进入二三年级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论文工作时,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同时享受宁波大学相关待遇;博士生第一学年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进入二三年级在宁波大学进行论文工作时,享受宁波大学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同时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待遇。博士生入学后相关生活待遇以宁波大学为主,同时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每月1000元普通奖学金、医疗保险、课程学习等待遇。

三、报考方式

相关专业的报考条件、报名和考试办法及其他要求等同宁波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即硕士生的报名主要报宁波大学,博士生的报名主要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考生须在备注栏中注明“报考宁波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培养”。硕士考生也可由双方招生部门在各自一志愿上线考生中调剂录取。

四、导师介绍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导师介绍(地址链接)www.nimte.cas.cn/jgsz/glbm/yjsb/dsjs/

宁波大学导师介绍(地址链接)graduate.nbu.edu.cn/index1.asp?classid=29

五、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筹)

电话:0574-87600226,87609136

邮箱:zhengfang@nbu.edu.cn,liubinbin@nbu.edu.cn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生部

电话:0574-87911122,86685287

邮箱:yangfang@nimte.ac.cn,hr@nimte.ac.cn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联系点建设的意见下一篇:推动烟草专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