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

2024-04-12

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精选8篇)

篇1: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

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

第一步,有效销售与提前预约

日常销售老师和销售会议是吸引新朋友参加会议的必要前期工作,因为人们往往对可有可无的事情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果能引起对此的兴趣,往往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邀请成功率。

事例说明: “嗨,我和你说啊,上次我去听了一堂陈老师讲的营养课,真后悔没有把录音机带去,真是太精彩拉。说得深入浅出,本来以为很深奥的营养学知识我这样的人是听不明白的,没有想到他说的那么浅显易懂,还特逗,就跟说相声一样。跟我一起去的朋友都说,下次有陈老师的课,一定要叫上他。” 过一段时间后真的有陈老师的课了。“嗨,还记得上次我和你说的陈老师的营养课吗?这个礼拜六下午1点陈老师正好还有一堂课,上次去过的朋友都抢着要去呐,都说印象深刻,我想我们那么好的朋友,好不容易帮你留下一个名额,你可记得一定要留出时间来哦。我再和你说一次,是礼拜六的下午1点整在徐家汇专卖店门口,我等你哦,不见不散。”然后在礼拜五晚上再电话确认一次,确保万

一。要点:口气要兴奋、热情,说话简明扼要,时间不宜长。

原则:

1.三不谈原则。不谈公司,制度和产品。

2.二选一原则。为了避免对方找借口没时间,日期时间最好给对方两个选择。比如“老张,明天或后天哪天空闲一点?”

3.不带家人小孩原则。小孩的哭闹和走动会影响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4.邀约一次一人原则。不要贪多。

5.“四不说”原则。时机不对不说;气氛不对不说;时机不成熟时不说;有人打扰不说。

6.提前预约和反复确认原则。一定要提前几天预约,给对方留下充足的时间安排出参与会议的时间,反复确认是加深对方印象和申明会议重要性的方法。

7.新朋友个人资料提前上报原则。如果你要带新朋友来,同时希望你的老师和他进行深入的交流,最好把你要介绍的新朋友的个人资料,包括:名字,学历,年龄,个人性格,对直销的认识,和简单的个人背景提供给老师,这样使老师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和新朋友进行沟通,新朋友也会有自己被重视的感觉。第二步,会场布置

1.会场布局空间适中,保持整洁和通风

2.准备好足够多的椅子,灯光明亮

3.产品陈列架上产品齐全整洁

4.提供水和图册

5.按照会议的不同进程播放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

6.最好有投影仪或等设备,在会议中合理穿插片段

第三步,会议原则

1.新朋友往前坐,老朋友往后坐,如果新朋友太多的话,老朋友把椅子尽量让给新朋友,站在靠后的地方。

2.会前申明会场纪律,请大家保持安静,不要随便走动影响他人,把调到震动档或者关闭。

3.上下台的原则。上台一方从右侧上台,交接前双方须先礼貌性握手,交接完话筒后,下台一方从左侧下台。

4.老朋友需要做到点头,配合讲师的,使讲师尽可能的发挥,同时也带动了新朋友的情绪。

5.绝对不在会议进行期间交头接耳,必须说话也需小声,走动时弯低腰,不影响他人的视线。

6.主持和讲师的着装以职业装或西服为主,以简洁干练为风格。

第四步,会后小结

会后会一般在会议后举行。在场各小组分别围成一圈,按顺序谈自己对今天这场会议的感受和收获。因为每个人对会议内容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不同,综合自己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经历,往往可以给其他听众以更有力的心理冲击。自己谈的时候,第一可以使自己有受到众人关注的荣誉感,第二也可以使自己把会议的理解由潜意识表达出来,既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也可以加深小组内其他人的印象。不同角度,不同人物对会议的理解,有助于牢固小组成员的信念,同时也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叙述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会多得”,所以会后会是整个会议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五步,单独沟通

如果新朋友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在会后会结束后,可以安排老师和新朋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同时多一些老朋友更有帮助。地点不宜在会场,可以安排在会场附近比较安静的茶室或者咖啡厅,气氛保持轻松。如果新朋友是你带来的,介绍顺序是这样的,需要先把老师先介绍给新朋友,然后再把新朋友介绍给老师,在介绍的语言中,对老师的尊重要尽量体现出来。

事例说明:“这位就是我和你一直谈起的陈老师,陈老师真不简单,一个礼拜前公司还请他到北京去讲课呢。陈老师,这位是我的朋友。” 注意要带新朋友来到老师面前,略带恭谨的引见介绍,而不要随意招呼老师来见新朋友,否则新朋友因为你而对老师产生的崇敬感觉就会荡然无存,如果这样,接下去沟通的效果也就大大折扣了。在老师与你带来的新朋友交谈过程中,你作为这两个原本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间的唯一桥梁,需要做到:1.精神饱满 2.适当的提出新朋友不方便提的问题 3.在应该认同的地方,应声点头 4.位置最好在老师和新朋友之间 5.切忌插嘴,应让老师引导思路和话题

第六步,会后跟进

会议结束后,要保持与新朋友的联系,重复老师谈话的要点,引导新朋友“向成功者看齐”的思路。并请新朋友独立思考,因为这是关于他自己人生的选择。如有新的资料等,第一时间提供给他,使他知道你很关心他,但,你也要说明,说不说,是你的事情,做不做,是他来做主的,不能给他非做不可的压力。根据新朋友的反应,计划安排下一次会议的邀约名单。

篇2: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

1.概要

项目会议是项目经理沟通项目信息、跟踪项目进展、制定项目计划、形成项目决策、解决项目冲突、进行项目跟踪的有效手段。通过举行项目会议,项目经理可以与项目管理团队、职能部门经理、项目组成员及客户相关干系人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从而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项目团队士气、进行项目决策、解决项目冲突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软件行业,文山会海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不能高效地组织项目会议,不仅不能合理地利用会议的各种功能,反而会带来很多种负面效用。因此,高效项目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下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组织高效的项目会议。

2.表象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以下现象,或者应该说是遇到过多少种如下的各种现象:

刚收到一封新邮件,说二十分钟后要在XXX会议室开XXX会;

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很想参加,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不得不放弃;

会议开了半天,竟不知道会议所云„„;

会议与你相关的内容不到5分钟,你却不得不等上二小时,会议结束后才能归位;

开会时间已过点,所到人员却寥寥无几,会议发起人不得不出去挨个地找人;

参会人员已到齐,却因为一个重要参与人员不在,要等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会议中,几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另几个人却聊起了中午去哪吃饭的事情;

会议上,领导讲得兴起,滔滔不绝,眼看就过了吃中饭的时间,无赖他还兴致未尽;

会议开到一半,发言人手机响了,于是接了半天的电话,大家等着干着急;

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结果三个小时还没结束;

会议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却没有任何结果;

几个小时时间的会议结束了,会后什么也没留下;

会上安排的任务,会后没有人去跟踪和落实;

„„

以上各种表象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按会前准备、会中控制和会后跟踪三个过程来整理的。其中前三种现象是由于会前准备不足、中间八种现象是由于上中控制不够、最后二种现象是由于会后没有人跟踪而导致。这样的比重分配也是符合会议各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分配的。

以上各种低效甚至无效会议的表象,不知道你们遇到过多少这样的现象?但悲哀的是,以上情况我统统都遇到过。所以,才发这篇贴子,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组织高效的项目会议,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3.成本

我们常常开会,也常常组织会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会议的成本。如果计算出会议的成本给你看看,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以前没有关注过会议成本话也不要紧,现在来开始关注还不算太迟。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会议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3.1 会议成本组成部分

会议成本是由三部份组成的,即会议工时成本、会议直接成本和效益损失成本。其实还有一些其它成本,但不是很高,也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姑且不予考虑。会议的成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会议成本各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也就知道会议的实际成本了。

3.1.1 会议工时成本

会议工时成本:是由于参与人员在参加会议时,占用了工作时间而发生的工时成本。工时成本的计算方法为:会

议工时成本=参会人员平均月薪/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数*薪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

在给出计算会议工时成本计算公式后,现在要来介绍一下这个公式所用到的参数了。由于“参会人员平均月薪/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数”=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所以将上公司简化为:会议工时成本=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薪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

IT行业的薪资附加值系数一般为1.5到2左右,因公司的管理水平、福利条件及办公环境和位置等相关因素的不同,这个系数的大小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异,但相差不会太大。一般不会超过2,但也不太容易小于1.5。其实,这个系数值是每个公司的财务都是知道的,每个老板也都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说出来罢了。

最后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参会人数还要加上2。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会前的准备和会后写会议纪要等工作至少要花费2个人力的参会时长的相同时间。所以在这个计算方法中,要把参会人数再增加2。

3.1.2 会议直接成本

什么是会议直接成本呢?会议直接成本是由于开会时所要用到的会议室场所、投影仪设备、音视频会议设备及其它相关会议设备而发生的成本。

会议直接成本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会议所用到会议室和全部相关设备的成本之和。所以,关于会议直接成本本文不作详细叙述。

3.1.3 效益损失成本

效益损失成本是什么?由于参会人员因为要参加会议,而不得不中断原来计划的工作。试想,如果不用参加会议的话,哪这部分参会时间的工作是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的,而因要参加会议,这部份工作的收益就因会议而损失掉了,这就是效益损失成本。同时,因为你要参加会议,其他人就暂时找不到你了,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也要算入会议成本的,为简单起见,我们将这部份成本也算入到效益损失成本中。

效益损失成本说说容易,但不好量化,而且计算困难。所以,只能用参数来模来进行估算,虽不能很精确,但也不会偏差太大。最简单的算法是:效益损失成本=相同工时的人工成本*1.5。为什么还要乘1.5呢?很明显,效益损失成本应该大于相同工时的人工成本,对不对?不能的话,老板们挣什么呢?老板们挣的不就是员工的产出与实际工时成本之差么!

3.2 会议成本计算方法

在了解以上三个会议成本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后,会议成本的计算方法也就出来了,只要将三者的和相加就是会议成本。即:会议成本=会议工时成本+效益损失成本+会议直接成本。将以上的公式合并后,就是会议成本的计算公式了。

即:会议成本=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新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1+1.5)+会议直接成本。

3.3 会议成本举例

为了很清楚地了解会议成本,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算算会议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假设:要组织一个8个人参加的项目会议,会议时长2小时,会议要用到投影设备。人均工时成本为40元/小时(在IT行业,应该差不多吧),薪资附加值系数为1.8,会议室的使用成本为150元每小时,投影的使用成本为100元每小时(如果租过会议室,就知道这个价格并不算贵了)。

这样的会议,应该IT行业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了吧,好了,按照会议成本计算公式,我们来算一算这个会议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会议成本=40*1.8*2*(8+2)*(1+1.5)+(150+100)*2 =4100元。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开一个由8个人参的2小时的会议,成本竟然要 超过4000元,比想象中的要高出不少吧!

4.过程

一个项目会议,可以分解为哪几个过程呢?我们还是按照就简原则,把会议简单地分为“会前准备”、“会中控制”和“会后跟踪”三个主要过程。然后,逐一阐述每一个会议过程的具体事项和内容。

4.1 会前准备

在一个会议的会前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七件事,即:明确会议目标、确定的参与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议时间和会议时段、安排合适的会议时长、明确会议议题、准备充足的会议资料并及时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

4.1.1 明确的会议目标

明确的会议目标是有效会议的前提条件。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会议也是相同的道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召开会议的必要性,这是会议发起人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否则最好不要开会。因为这种会议除了浪费大家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外,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比如降低团队的凝聚力,使大家心生怨倦感,成为矛盾的触发点等。

4.1.2 确定的会议参与人员

一个会议,需求哪些人参加呢?这也是会议发起人要慎重考虑的,会议的召开,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人多不仅会增加会议成本,延长会议时间,也会增加扯皮的可能性,不容易形成一致的会议结论,也不利于会议控制。必竟,人多嘴杂嘛!

因此,会议的参与人员,应该和会议密切相关。如果不是必要的人员,最好不要让他们参加会议,即避免浪费他们的时间,也好节约时间成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会议和某人相关,但关联的时间非常短,比如只有五到十分钟的内容是和他相关的,其余时间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开会时先讲和他相关的内容,相关内容结束后,可以让他自愿选择离开还是继续旁听。

4.1.3 适当的会议时间和时段

一个会议,总是需要多人参与,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大家都很忙,即便不忙也会装出很忙的样子嘛!不是你随便选一个时间,大家有都有时间参与的,如果重要人员不能参与,必然导致会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不能召开而延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会议召开前,一定要先和大家沟通好会议召开的合适日期,确保会议能如期召开后,再发会议通知也不迟。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种做法很浪费会议发起人的时间,确实如此。但这些看似被浪费的时间却有其应有的价值。因为不这么做,将会浪费更多人的时间,浪费更长的时间。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大家沟通前,尽量能提前一些,好让大家能事前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在得到大家同意的情况下,再敲定会议召开日期,就不容易有变挂的情况发生了。如果有人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准时参加会议时,也没有合适的借口了。

确定好了会议日期,我们再来说说会议时段的问题。什么时段比较适合开会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不适合开会的时段吧。

早上9点刚刚上班,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完全睡醒呢。此时开会显然不合时宜,何况还有人会因此堵车而迟到的。中午12点呢,我想此时大家都已肚子空空了,谁还有力气去思考问题呀!哪下午1点怎么样?此时,大家刚好吃饱饭。我想大家都知道,人吃得太饱了,由于胃的消化压力增大,要消耗大量的血液和氧气,不少人脑子此时正缺氧呢!即便想思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显然也不是开会的好时段。而下午五点半,大家劳累了一天,谁不想第一个冲回家呢?

好了,以上时段都被排除了,哪乘下的时段总应该不会错了吧!根据个人的经验,我认为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和下午二点半到四点半是比较合适开会的时段。因为在这个时段,大家都已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中,且精力充沛,应该是最佳的开会时段了。因此,如有可能的话,会议尽量放在这个时间段来召开。

4.1.4 合适的会议时长

一个会议的时长,通常是要根据会议的内容来确认的。短则半小时搞定,长则几个小时。但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开会的最佳时长为一个半小时,最长不要超过二小时。但凡会议超过二小时,大家的精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会有明确的下降。因此,如果不是必须,会议的时长最好不要超过二小时。

4.1.5 明确的会议议题

前面已经说了,会议要有明确的会议目标,这是召开高效项目会议的前提条件,而一个会议的目标通常可以为解成多个不同的议题来进行讨论和交流。因此,在召开一个会议前,会议的议题也应该是要非常明确的,和会议议题相关的人员也应该相对明确才对。当然,各会议的议题要根据会议本身的特性来分解,最后还要在会议结论处汇总起来,形成明确而有效的会议结论。

4.1.6 充足的会议资料和会前准备时间

在各类会议中,有一部分会议是要求会议参与人员事先研读会议材料的,参会人员需要对会议材料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参与会议讨论和交流。对于这类会议,会议发起人应该事先将有关会议材料发给会议参与人员和相关的干系人。让参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读会议材料,并在对会议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再来召开会议比较恰当。如有可能,还要事先去了解大家对会议材料掌握的程度,必要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督导。

4.1.7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

以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该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了。会议通知不能太草率,不要发一个邮件,写上两句话就算完事。会议通知应该正式、规范。会议通知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议名称、会议发起人、会议日期和开始时间、会议时长、会议主题、会议参与人员名单。会议议题和各个议题的时间估算等。详细信息参考附带“会议通知模板”。

4.2 会中控制

4.2.1 提前通知开会

如果会前准备都做好了,接下来等着开会就行了。但在正式开会前,不要忘了提前通知大家。因为 有很多人还是很健忘的,提前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主动去跟参会人员说一声要准点开会,让他们有时间整理好手边的工作。如果公司有准时开会的习惯,这一步也许可以省略掉,但提醒一句总不会错。如果公司从没有这样的文化,哪这一步就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省略掉。

顺便提一句,如果大家习惯用Outlook任务提醒功能来发会议通知,这一步就真的可以省略了。

4.2.2 做好开会准备

在正式开会前,会议发起人通常有一些工作要做的,比如把投影设备调试好,把PPT准备好等。在会前,一定要确保做好了正式开会的所有准备。

4.2.3 准时开始会议

在以上工作都做到位后,就可以准时开会了。时间一到,准时开会吧!这时就不再去管谁没到了,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该怎么开还是要怎么开的,作为项目经理,要有这样的勇气。如果有人迟到,不管他前面有什么没有听到的,决不重复。切记,这点一定要坚持,不能就全功尽悴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强调准时开会的重要性。人的惰性大多都是好人贯出来的,我们可不要好心办坏事。这时候,不能心太软,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4.2.4 控制每一个议题的时间

前面已经提到过,会议的议题和每个议题的时间应该是明确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控制会议的时长,按每个会议议题而不是按整个会议来控制,这样更有效,更不容易超时。

按时开会很重要,按时结束会议也同样重要,要等同对待。

4.2.5 明确每个议题的结论

在讨论每个会议议题时,都应该得到明确的议题结论。如果大家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怎么办呢?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作为会议发起人,应该事先有准备好的默认议题结论。否则,这样的议题就不应该拿到会议上来讨论,而应该先和相关人员私下交流,得到可以接受的结论后,再召开会议讨论。如果会上能讨论出更好的结论当然更好,讨论不出更好的结论时,也不会无果而终。

4.2.6 让参会人员有机会发言

对于讨论性的议题,会议发起人要尽量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果遇到比较沉默寡言的参会人员,会议发起人

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来听取他的意见。发言人多了,时间控制就变得重要起来了,这个就要靠会议发起人自己来灵活把握了。

4.2.7 避免语言表述理解误差

在会上,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技术水平不错,但言语表达能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欠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在会上发言,其它人就不一定能听懂他的意思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还得靠会议发起人自己努力听懂他的意思了。如果此人讲话实在难懂的话,还是用前面的方法,会前私下交流,了解清楚后再开会。会议发起人听明确后,再用简短的语句作总结。例如:你说的是„„的意思,对吗?得到发言人的确认后,就说明没错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让大家都听明白,避免理解上存在歧义。其实,对于其它人的发言,会议发起人也能做这样的简单总结就最好了。

4.2.8 提醒或中止过长的发言

在会议中,可能会遇到很能神侃的人,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对于这种人,在他发言前会议发起人最好提醒他,发言时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要超时。如果时间快到还没有结论,就要发出警告了,还剩多久时间你的发言时间就到了!这也是避免会议超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4.2.9 纠正离题的讨论

在会议讨论中,常常会出现离题的讨论,这种现象应该很普遍的。该如何处理呢?当然还是要靠会议发起人了。会议发起人要集中精力,紧扣议题,不能被偏离议题的话题所误导。出现离题的讨论要及时中止。如:这个话题不在我们今天会议的讨论之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会后再组织专题讨论。如果会议发起人也人云亦云地加入到偏离的话题讨论中,这样的会议要开多久就难以预料了。

4.2.10不要忘记会议总结

会议议题讨论完后,可能大家就要急着散会了,其实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哪就是没有做会议总结。会议总结的时间也是在会议准备时就要预留好的。会议总结可以根据会议遗留时间而定,时间少就简明扼要一些;时间长的话,多说几句也无妨。

在激烈的讨论结束后,用简明的会议总结来让大家冷静一下头脑,还是很有用的,也可以让大家加深对会议结论的印象。同时,也是锻炼总结能力的良好方法。

4.2.11准时结束会议

好了,到现在为止,会已开完了,准时结束会议,就算大功告成了。

4.3 会后跟踪

会议结束后,真的就算全部完事了吗?其实还没有,会后的跟踪也是不能忘的。

4.3.1 及时发送会议纪要

会议开完后,最重要的就是会议纪要了,这是整个会议的产出。会议纪要应该在开完会后,尽快整理,这样不容易遗漏和产生偏差。会议纪要最好能在会议当天发送给相关的人员。如果当天无法完成,最迟发送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4小时,不能,其效果又要打折扣了。

4.3.2 会议纪要资料备案

会后形成的会议纪要,除了要发给相关人员外,最好能备案保存。以备将来需要时可以尽快查看,这也是知识积累的一部分。

4.3.3 积极跟踪会议反馈

会议结论已通过,大家是否有一致的行动呢?这一点,会上是看不到的,只能靠会后去跟踪和了解了,这就是会后跟踪反馈的作用了,它可以检验会上的结论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4.3.4 积极跟踪会议任务

很多会议结束后,还会产生一些会议分布的任务,这也是需求进行跟踪的,和跟踪会议的反馈一样。需要会后去落实,只有按要求落实到位了,才是真真的有效果。

5.模板

前面已多次提到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最后,提供一份个人用的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的模板给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模板也可以共享出来。

6.习惯

如何组织高效会议,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高效的项目会议无论对企业、对团队,对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虽然知道应该把组织高效的会议当成一种习惯平培养,但现实情况却未必能如我们所愿,很多IT企业是没有准时开会的习惯的。而造成这种的原因几乎都是受企业创始人的影响,并根深帝固,难以改变。

不少老总为了体现自己权威性和重要性,常常更改会议时间,或是让其它人等他的到来才可以开始会议。这种坏影响决不仅仅是成本上的,其负面影响实在是难以估量。

7.结论

一个会议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由项目发起人来决定的。我们不能用太绝对的词,因为会议效果也会受团队成员的素质和企业环境的影响。但用二八原则来解释其现象就比较适当了。即一个会议效果的好坏,百分之八十是由会议发起人决定的,另百分之二十的受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知道这个结论了,如果还不能组织有效的项目会议,作为项目经理的我们,就应该先好好自我反思了!

文章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如果遇到企业创始人不重视会议,不准时参加,并影响到全公司的人员。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人意见是这样的。如果真遇到这样的老总,我们还是可以直言不忌地跟老总谈高效会议的重要性。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我们没办法改变老总的话。哪我们也应该从我做起,没办法改变他人就先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达到影响甚至同化他人的目的。而不是顺应不好的环境和习惯,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作为项目经理,应该有这样的胆识、信心、责任和使命感!

8.讨论

篇3:如何创造一个高效率的会议

一、会前充分准备

一次成功的会议背后一定有非常充分的准备。高效率的会议要求会议组织者做好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 会议主持人。

开会前, 会议主持人要充分考虑, 商讨, 确定会议的主题、目标、目的、规模、参会人员、会议议程以及发言人员和时限, 并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参会人员。上面是一张会议的通知单 (见表一) , 会议主持人可以根据通知单上的内容作会前准备和设计。

2. 参会人员。

为能充分参与会议, 参会人员基本的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议题有充分的了解, 并有足够的资料提供给其他的与会者。参会人员须确认并记下开会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如果在会议前还不知道自己的会议职责所在, 就有必要向会议负责人或记录人询问。除非已经被指定针对某议题发言, 否则参会人员有义务在会议中主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贡献自己的想法。若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与会态度, 或尽讲一些无益的评论, 则很可能会被主持人或其他参会人员视为不合作的讨论者。

二、会中控制得当

1. 开场白简洁明了。

一个好开场白, 能帮助准备不周的会议步入正轨。而含混不清的开场白, 也就意味着混乱的讨论即将开始。开场白一般是系统、简洁、审慎及明确宗旨的3至5分钟的谈话, 其内容应包括会议背景、会议目的、会议议程及预估时间、会议期待等, 有时还强调纪律规则等。

2. 主持人发挥关键作用。

主持人是会议的灵魂人物。从扮演参会人员之间互动的桥梁, 控制讨论方向不致离题, 到刺激参会人员进行批判性思考, 都有赖于主持人的经验与智慧。成功的会议主持人应发挥以下功能: (1) 营造宽松和谐气氛。当严肃与害怕弥漫在会议中时, 参会人员往往难以畅所欲言。要积极鼓励参会人员发言, 主持人除了应尽可能少发言、避免暗示自己的意见偏好外, 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主持人在讨论过程中要严守中立态度, 不掺杂个人意见。唯有中立才能保持客观, 引导大家做意见之争, 而非人与人之争。当参会人员的发言带批评时, 主持人要避免露出不悦或接话反击, 否则就很难让会议有和谐的气氛。 (2) 严格按照议程进行。议程可以让与会者对要讨论的事项有心理准备, 也方便在讨论每告一个段落时, 检查有无该议而未议的地方。另一方面, 也使与会者对会议流程有清楚概念, 避免讨论失去控制。会议的议程表应经过精心设计。 (3) 正确总结讨论内容。在讨论每告一个段落时, 主持人有必要将结果做一次总结, 再宣布下一个阶段的讨论。总结的目的是使会议能照既定的方向进行, 并避免忽略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 (4) 引导发言者解释令人困惑的发言。有些发言者可能不善言辞, 或喜欢用专用名词, 发言内容常常让人一头雾水, 令其他参会人员只能“臆测”, 导致发言原意被扭曲。因此, 当主持人发现有让人困惑的发言, 而又没有人提出质疑时, 应及时对此人作出回应, 要追问到当事人能把确切的意思讲出来为止。 (5) 减少与议题无关的争辩与讨论。无关的争辩指的是, 发言者情绪化地要他人承认其想法是错误的, 从而产生不必要的争端。此时, 主持人要立即打断他的发言, 说明其争辩的内容与讨论无关。但是如果争辩的内容并没有离题, 则可鼓励继续辩论下去, 因为这样反而有利于了解议题的优劣和帮助寻找解决之道。 (6) 准时开会, 按时结束。准时开会是确保会议高效的开始。即便有几个与会者还没有到会, 主持人也要按时开会, 就像他们已经到会了一样。按时结束会议可以让参会人员相信主持人有经营高效率会议的能力。若主持人每次都能准时结束会议, 久而久之, 执行者自然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的议案, 准时即是效率。

3. 参会人员的责任。

(1) 发言内容要有组织。参会者的首要工作, 就是对讨论中的事项保持高度的关注, 同时提出有利的建议。发言前最好先把内容系统地整理出来, 并排练几遍。可以将要讲的内容逐点记在纸上, 以便发言时参考。 (2) 一次只讨论一个要点。发言时应尽量针对一特定要点。所提的意见如果包含太多要点, 很可能使焦点模糊, 该重视的反而不被重视, 或产生两个不同的讨论方向, 而令其他参会人员不知所措。即使其他参会人员有能力听取复杂性的建议, 发言可能也得费一番唇舌, 才能使大家完全了解。 (3) 口齿清晰, 陈述有力。发表意见应避免口齿不清或漫谈, 以免令听者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最好能一针见血地, 以适当音量、易懂的方式解释意见。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意见, 都要用充满自信的口吻进行陈述。正如管理界所说:“一个出色的发言者, 知道自己要讲什么, 而不是讲自己知道的。一定要立场坚定、只讲真话;一定要强调重点、表述清晰;一定要简洁有力, 像军队下达命令一样!” (4) 集中精力, 遵守纪律。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议参与者, 即使讨论的内容与己无关, 也要集中精力, 认真倾听, 这不仅关系到对别人的尊重, 而且关系到个人的进步。

4. 做好会议记录。

每一项会议一定要有一个准确完整的会议记录。会议的各项决议一定要有执行人员、所负职责及完成期限, 且必须在决议记录中明确说明, 避免会后互相推诿, 影响决议的完成。一般而言, 会议结束2~3天后, 所有与会者应拿到会议记录, 所有与会者应承担起对会议质量进行反馈、执行的职责。

就会议记录者的功能与责任而言, 会议记录者的地位可说是仅次于主持人, 其职责包括维持议程所设计的讨论顺序。好的会议记录者可以增进议事效率, 不好的记录者往往记错他人意见, 不仅仅徒增误会, 还浪费时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担任会议记录的工作, 反应敏捷的人也未必能作好这项工作。称职的会议记录者不仅能仔细倾听发言, 而且能准确重述所听到的内容, 同时记录好几项发言而不失误。所以遴选好会议记录者, 除了观察他是否具备倾听、互动、发表意见的能力, 且要确定他有良好的组织、综合、比较异同的能力。在会议过程中, 会议记录者有义务适时帮助参会人员有系统地陈述意见及遵照议程进行讨论。

三、会后跟进与会议效率评估

看一次会议是否成功, 要看会议是否产生了切实可行的决定并且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因此, 会议结束时要及时总结会议的主要决定和行动方案, 建立会议事后跟踪程序, 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并确定由谁进行督促和检查实施的情况。如有意外, 可及时发现并调整。

篇4:如何组织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组织 优化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课前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教师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优化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自主学习、展示反馈、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运营。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2)别出心裁的组织教学,活跃学生思想。学习是辛苦的,但我们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当学生得到老师表扬时,他是快乐的;当学生自己解决一个难题时,他是快乐的;当学生在竞争中领先时,他是快乐的;当学生感到自己收到重视时,他是快乐的……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交流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情绪能够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长久兴趣,这为高校课堂的营造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的普遍特点,好动、爱玩、敏感,我们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往往会护士一些细节问题,这些小问题可能会影响授课的整体效果。如果我们在预备铃响起的前五两分钟赶到教室,让学生们听听音乐、唱唱歌;或带领学生看一些事实头条新闻;或师生之间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或组织全班同学每天轮流给大家讲故事或者表演,这短短的课前几分钟应该是宽松的、愉快的,是营造学习气氛、展示学生才华的好方式。授课前,我们习惯上要进行师生问好,每天都是相同的“同学们好”、“老师好”,学生对这种形式可能已经麻木毫无兴趣。老师们是否想过我们可以换一种问候语,换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星期用三、四种不同开场白,就像每天换一套衣服,以后再进行不共的组合,这样简单的变化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讲完了,有些学生明显感觉疲惫,老师能否安排一个小小的节目,让学生从精神上放松一下?猜个谜语、做个游戏,耗时不长,却能有效的缓解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为教师进行下节课做一个有利的缓冲。好的课堂,课前学生对于他有一种期待,课后,学生对他有一种留恋。

三、严格制度,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实效辅导,抓住每一个学生

相同的教学永远不可能产生统一的效果,总是会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师习惯上留意“两头”,对班级的“尖子”辅导,是让他们更优秀,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对“困难户”辅导,是帮助他们“脱贫”,让他们能够尽快赶上班级学生的一般学习水平然而对于大部分“中间生”,我们不应该把他们遗忘。我们如果辅导“中间生”,他们就有变成尖子生的可能,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有待老师去开发的潜质。如果我们忽视中等程度的学生,也可能会埋没一颗好苗子。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多数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常规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宏观为直观,化繁难为简易,强化学生的记忆,便于教师的讲解。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篇5:如何高效地组织会议

关于开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且应该有不少人被过度频繁的会议“伤过”,甚至”谈会色变“。当一个组织的人员较多,结构复杂时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如果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参加会议过多,会导致工作打断严重,直接影响到团队工作效率。如果管理人员参加会议过多,就会导致管理人员离开所负责的管辖范围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响应事情,从而导致团队整体管理效率变低,典型表现是很多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开始积压。

当然会议是需要的,主要是我们要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方法。下面分享一些总结,有兴趣的同事可以一起探讨。

第一,确认会议类型及目的。人认为在我们公司的研发体系里以会议目的划分,会议大体可以分为以下6种:

1.团队建设:激励团队,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让每个参与人员了解共同的目标,树

立全局观念,无形中能够帮助团队减少协调成本。例如:版本项目周会

2.报告绩效:向上级管理层汇告版本当前绩效情况,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获得适当的资

源支持,例如:RDM的项目分析会

3.平级沟通:针对问题通过会议讨论形成解决方法或是达成处理协议.例如:开发和

测试周会,跨部门合作会议

4.信息传达:将信息传达出来,让相关人得到信息并理解信息,以方便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新流程培训会议,经验分享会议

5.创意开发: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是某个方向的创新主题进行讨论

6.评审会议:技术方案/需求文档评审,疑难问题讨论等

确定好会议类型及目标之后才能选定出需要讨论哪些内容,汇报哪些信息,以何种方式组织。这里举两个示例:

示例一:一个项目组对RDM做绩效汇报(项目分析会)。我们首先确定会议目标为:

a.向RDM提供版本总体计划情况,当前进展,当前存在风险及计划应对措施,趋势

预测等

b.申请关键资源支持,因为RDM听过完整汇报时,对版本有了比较系统的判断,此

时如果确实需要资源协助,比较容易得到批准

确定目标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开发和测试在这里是被作为一个团队看待的,因此在这个会议过程中开发和测试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并且汇报的内容不能重复,但可以各有侧重。因此会议前开发和测试应该进行明确的汇报分工,各自总结完后,内部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基于这样定位而组织的项目分析会,就会非常高效,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版本整体情况展现出来,同时也促进了开发和测试内部一次完整性总结。而如果没有这些前期工作,项目分析会过程中,开发和测试意见就可能非常不符,甚至进行争吵,更严重的是发生互相责怪,推卸责任的情况。

第二,开有准备的会议。有准备的会议需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有清晰的会议历程及会议预期

例如:大多数开发和测试的例行沟通会议,是以明确问题及达成协议为主,而不是解决具体的某个问题,如果过于深入会导致时间浪费,更严重的是随意决策。

2.选择合适的人参与

会议召开前需确定好哪些人要必须要出席,哪些人得到讨论结果告知即可。将会议控制在必要范围里的好处在于,避免会议浪费其他人员时间,同时保证会议的发言质量。

3.选择合适的时机

合适的时机是指要评估与会人员的时间繁忙程度、解决问题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个时间开会的效果如何?例如:项目进度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项目组每周举行耗时很长的个人知识及读书经验分享是不合事宜的。

第三,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从结果导向来看,会议都是基于某种目标而召开的,因此达成预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会议过程中,组织者要进行有效的时间控制,出现跑题情况时要及时引导纠正,防止参会人员天马星空或过于深入细节,浪费大量时间。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议而有决。决而有行是指,会议讨论出的决策要形成任务分解,并落实责任人。行而有果是指,已经分解的任务要进行跟踪,产出效果。第三点总结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往往是我们最难以落实的地方,所以经常会出现诸如“这个问题,我们好像上次讨论过”的这类情况。

其他一些小技巧罗列如下:

1.大会之前通常要有小会,从而达成高效

2.会议开始前先讲解会议历程及预期

3.会议上以明确问题、达成协议为主,不深入问题讨论

4.会议上的决策直接指派落实责任人

5.会议记录要在24小时内发出,最晚48小时之内

篇6:如何开一个高效率的会议?

人坐在会议室宽大的椅子上,往往情不自禁地享受其中,大脑比较放松,容易产生惰性,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更不会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导致很多会议效率低下。最近,美国的一股例会新风潮值得借鉴,即一群人站在走廊里,没有桌椅,也没有咖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5分钟的倒计时会议。这种“不舒适”的会议结果却效率极高,让许多公司效仿。专家说,要开一个高效的会,不妨做如下改变:

人少但都要发言。

乔布斯始终认为,人多并不是好创意的必要条件,他从不会因为把不需要的人赶出会场而感到不安。因此,开会的人数可以控制在10人左右,不能只是领导讲话,要让每个参会人员都发言,鼓励和相互提问。

会议时间不要太长。

开会要直奔议题,拒绝闲谈式会议,尽量15分钟得出结论,时间最长不超30分钟。这样能促使参会人员在会前充分准备,提高开会效率。

环境不要太舒适。

篇7:如何开一个具有高效率的会议

如何开一个高效的会议

引言

会议,古往今来一个人们不可缺少的动作,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其所用词汇的表达不同。所以,会议也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动作。放眼至今,会议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或种类,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时间存在着。古来多是战略会议,不同的战况其背后的会议是不一样的。而在现代社会,商业会议,国际会议....多到数不胜数。一个会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不同的,但是,其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个高效的会议是导致胜负的关键因素,是导致商业利益的花落谁家的焦点,也可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荣辱。作为工商管理的一名学生,如何开一个具有高效的会议是我必须学习与掌握的。

开会,首先必须得了解会议的意义、目的,为什么开会,这是现代社会的会议一大弊病。会议首先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是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真正了解开会的意义,那么目的就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通过开会,可以开展有效的沟通,传达咨询,监督员工、协调矛盾,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开发创意,激励士气,巩固主管地位。通过理解了开会的意义与目的,那么,会议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其次,知道会议的种类以及频率可以准确的判断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会议,从而达到会议的最终目的。通过在思想层面对会议有确切的认识,形成一个具体的会议体系,高效的会议就已经到达的一半的效果

常常听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许就会让一切崩溃,一切准备都被毁去。一个高效的会议,不只是简简单单了解其背后的主旨就能完事,会议前的准备,会议中的灵机应变,会议后的完美结尾,都是会议效率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首先,会议前的准备,主要是确定是否要开会、准备工作的作用、准备工作核对单、主持人的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工作,可以选择最恰当的选择方式,并且使参会者能对讨论有清楚的方向可循,可以清楚的告知参会者应有何种行为表现,从而节省时间与减少冲突。而准备工作核对单是准备工作的具体形式,它能更好的使参会者了解会议的各种方面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会议的主持人其实是贯穿会议的整个流程的,是会议中最关键的因素。主持人在会议前可以通过设定沟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预备可能的争执,并且进行SWOT分析,这些准备工作的完成,就能使主持人在会议的开始时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其次,在会议的进行中,很多人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这不只是需要在会议的准备工作中多下心思,更要学会在会议中灵机应变,能够很好的解决会议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避免不必要的尴尬状况。而这一切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发挥其作用。主持人必须学会倾听,并且掌握实际的说话技巧。可以通过点头且微笑,眼神的接触,发出倾听的声音,身体向前倾,重复和总结,必要时做做记录。这些具体化的技巧能够体现反映一个会议的层次性,使会议具有良好的氛围。而突发的情况中,可以用话语或非语言的暗示,也能事先提醒关于会议的程序和时间限制或重申会议规范,反问法,以及点名发言、重复问题和突出他的贡献,并且用总结的方式结束。上述都是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会议中的具体解决方式,主持人确切地应用这些解决技巧来应对会议中各

种类型的发言者,使会议回到正确的轨道,从而使会议的高效够体现出来。最后,会议的完美结束,会后跟进是每一个会议参加成员必须的工作,必须做到作参为者的会后跟进,作为主持人的会后跟进,自我评定,怎样提高下次会议的质量和关习惯。参会者要做的跟进是在拿到会议记录以后要细读,分析不同参会者的众生相,考虑自己任务的完成方法和会议是一项新任务的开始。主持人在会议结束后的会后跟进工作中要认真请大家填写会议评估表,针对意见作出改进措施,询问和联络缺席的同事,制定跟进计划、负责跟进,如有需要找高层协助,如计划进行顺利、取消消磁会议,会议之后检讨得失。会议的具体流程到此就已经结束,一个高效的会议是每一个会议者都想要的结果。而高效并非是想要就能得到,它需要认真的准备态度和认真的会议精神。

篇8: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

在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大腕明星”, 是参与者、展示者和分享者, 教师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持人”, 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和老师角色发生着180°的转变。学生以教材、探究问题为载体, 以教师的引导为依托, 以小组的智慧为契机, 学会独立思考, 从而好奇地发现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创造地解决问题, 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学习途径,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既是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 又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精髓。

二、高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一) 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植树问题”的课程类, 还是“探索图形”“打电话”的专题类探究性学习活动, 都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获得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初步体验, 加深对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激发学生探索钻研的兴趣和欲望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

(二)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生活情境, 发现问题, 联系旧知, 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自主在生活中的观察并记录到的生活情境, 通过小组的思考, 提炼出数学问题, 从而进行探究设想并且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的结论。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展示或交流探究过程、成果、心得等, 如此一来,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 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 面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时候, 要有选择性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就要在小学阶段逐步培训这方面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会利用整理与归纳的方法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四) 学会合作与分享

探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平台。由于独生子女的孩子偏多, 家长平时的宠爱导致学生较为任性, 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对今后成长非常不利。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自觉遵守合作规范, 不唯我独尊, 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与集体荣辱的关系, 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等。

三、高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

(一) 设计接地气的问题情境

探究性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导火线, 是探究活动的内驱力, 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呈现吸引力逐渐弱化的趋势, 这不仅仅是知识难度的提升, 而是课本中问题情境的遥不可及, 缺乏乡土气息。在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中, 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改编教材, 让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符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植树问题》一课, 我通过“牙签植树模型”的情境设计,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 并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知识的欲望。在《用去尾发和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一课, 我通过“班级学生座校车”的情境设计, 打破教材中捆绳子的例子,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剩下的2名学生, 还得用一辆车来运送“进一法”的道理。由于学生处于农村的环境, 有很多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 把这些情境和教材中的“高富美”情境进行有效创编, 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给予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活动是数学课堂的生命主线, 合作时间是探究成功的保障。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样的观点。在生活中, 主动学习一项生存的技能, 要比强行灌输更有效果, 在数学的课堂上也是一样。自己在常规课堂上,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自己的焦急化作潜入学生中一顿指指点点。在《鸡兔同笼》第一次探究活动中, 给予学生的时间过少, 有应付之嫌疑。在设计《植树问题》探究学习活动时, 给学生信息量不够, 学生操作困难……现在反思, 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 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农村学生底子薄等现状, 老师要逐步诱导, 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而获取知识, 发现规律。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不要让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摆设。农村学生的灵感在潜意识中, 我们要挖掘出来。农村学生没有这个经验, 要耐心、长期的引导学生, 如何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他们掌握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同时,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多注重学生的操作、学生的交流、学生的展示。

(三) 激励表扬评价, 体验探究成功

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 不仅要获取知识, 是来自学习内容的本身, 还要获取情感, 一方面是从不知到已知的成功感, 另一方面是来自他人的评价, 特别是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在课堂上, 我采用“点赞”的夸奖、“棒棒棒, 你真棒”的学生口号式鼓励、个人阳光争霸赛 (得红旗) 的奖励等方式进行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想成功的欲望和想成功的需要。及时对每一位学生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使所有学生都体验了探索成功的快乐。在老师的赞赏、学生的互评的氛围下, 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交流感受与经验, 各抒己见, 更能让学生表达并且证明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获取探究的成功。

综上所述, 只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接地气的问题情境, 吸引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他们展示成果的时候, 积极地进行激励、表扬和评价, 让学生在这种活动氛围中体验探究的成果, 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体验。只有这样设计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才是高效的。

摘要: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 还彻底的颠覆了学生固化已久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空间上的保证。如何组织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成为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高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顾晓东.探究学习的理性观照与实践优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 , 2013.

上一篇:把快乐带给他人话题作文下一篇:电气工程师笔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