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区旅游景点介绍

2024-04-13

桂林市区旅游景点介绍(精选6篇)

篇1:桂林市区旅游景点介绍

关于加强开发桂林市区历史文化景点的构想

桂林市区当前亟待完善,开发和恢复重建几个著名历代历史文化景点,意在提升和营造桂林市区的历史文化氛围,使之不愧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同时也使广大市民和游客能深切感受到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诚堪与中原媲美.

作 者:曾晓明 韦杰 作者单位:桂林市旅游局,广西,桂林,541001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年,卷(期):12(4)分类号:F590.3关键词:桂林旅游 历史文化景点 开发与建设

篇2:桂林市区旅游景点介绍

一、象山景区:桂林城市城徽。景区内涵盖了象山水月、爱情岛、普贤塔、云峰寺、三花酒窖等景观。9月象山景区获央视新闻频道网络评选的“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随着象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游览方式也不局限于白天的游览。晚上可观赏大型光影节目――象山传奇,欣赏别样的象山景观。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00――18:00。

二、王城・独秀峰景区:处于桂林市中轴线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桂林城市和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府遗址。平地拔起的独秀峰、清代桂林四大名池月牙池、文化内涵丰富的靖江王府陈列馆、模拟古代建成的广西贡院科考号舍、以及大量摩崖石刻。漫步在这个同时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感受不一样的学术之风。如果大家傍晚时登顶独秀峰景区,可欣赏到天边美丽的晚霞,感受一份动人的妩媚。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00――18:00。

三、两江四湖:桂林城市旅游的新名片,行船在桂林环城水系上,无论是白天的一江四湖还是晚上的两江四湖,你能感受到桂林就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姑娘,浓妆淡抹总相宜。你可以选择游船或竹筏游览,不同的游览方式,不同的独特体验。这个国庆,乘船湖上,伴随着飒爽的秋风,飘来桂花的清香,此情此景此意境让你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00――22:00。

四、漓江:漓江――来桂林必游之地。它是桂林人的母亲河,也是世人眼中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五大美景高潮:杨堤飞瀑,浪石烟雨,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兴坪佳境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您可船游经典83公里百里画廊也可选择精华20元背景兴坪渔村段,从周恩来、陈毅到尼克松、克林顿等中外领导,还有不计其数的往来名流都为她感叹。由于船上含餐的不同,漓江的游轮有内外宾船可以选择。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00――15:00。

五、遇龙河竹筏漂流:乘一叶小舟,顺流而下,一路徜徉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看两岸田园开阔,稻花飘香,偶尔下坝水花四溅起的小刺激让你心神荡漾。不同于漓江上的机动竹筏,遇龙河的人工撑筏更显惬意,老人应该是最喜欢这种放松方式了。

景区游览时间:08:00――18:00。

六、印象刘三姐:张艺谋的印象三步曲中,这场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可谓是张艺谋的世纪巅峰之作:以两公里漓江水面和书童山及十二座背景山峰的天然天然的山水舞台,强大的演员阵容,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服装和银饰将带给你不同凡响的强烈震撼!黄金周期间,印象刘三姐一票难求,有时一晚会增开1-2场。3000人一场的观众你可以想知会是怎样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如此受欢迎的节目,你是不可不看的哦。

演出时间:

第一场:19:40――20:50;

第二场: 21: 30――22:30。

七、自行车游览阳朔乡村:自行车游览阳朔田园风光美景是最好的享受,一路骑行一路歌,那儿有田园牧歌,那儿有古老砖房, 那儿有小桥流水, 那儿有鸡鸣狗吠。体验一种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品尝道地的农家饭!需要注意的是十里画廊,大榕树,月亮山这段景区的骑行由于旅游大车往来较多,要特别注意骑行安全。

景区游览时间:06:00――19:00。

八、龙脊梯田: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世界杰出的稻作文化景观,被誉为世界梯田之最。鬼斧神工的梯田造型,排山倒海的气势,如诗如画的意境,丰富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你不得不去的理由。龙脊梯田分为古壮寨梯田,平安梯田和大寨梯田,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参观不同的梯田,一样的动人心魄,一样的美不胜收!

九、银子岩:银子岩被誉为“世界岩溶奇观”,岩洞内你可以游览以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三绝”和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三宝”等景点,岩洞外你可以看到阳朔秀美的田园山水风光,在民间更有“有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 的说法。出游也要讨个好意头,银子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30――17:30。

十、芦笛岩:芦笛景区由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岩洞可以搭乘丛林小火车到洞口,被称为是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是接待过最多国家元首的国宾洞”,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钟乳石构成了芦笛岩内的四个洞天:“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和“曲径画廊”,让你感觉仿佛是在神话世界里周游一般。您可以通过鲁家村的休闲步道,漫步到芦笛岩,欣赏一路上的惬意风光,更可在参观完芦笛岩后在鲁家村或者附近的农家乐品尝道地土菜。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游览时间:08:30――17:30。

篇3:浅论昆明市区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程。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1]。

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热潮兴起自今,发展亦趋成熟。据统计,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地区旅游人数增长速度,已超过《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15%增长目标。近3年来,全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接待总人数累计逾4亿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 5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43万人。目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有73个获得国家A级景区;新建和改造了187个红色旅游项目,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支持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改陈布展。根据已经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6年里,国家将培育形成12个包括京冀在内的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逐步产业化,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 000亿元[8]。

全国兴起一股红色旅游风并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湖南、江西等地都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打牌的旅游主攻省,带动了当地GDP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政治、社会、就业等的发展。如江西2005年红色旅游接待了游客1 760余万人次,总收入为11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2.7%[9]。 昆明市区(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的旅游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按照昆明旅游市场的需求,合理规划资源的开发次序,优先开发高需求和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开发类型多样具有参与性的旅游景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2 昆明市区的主要红色旅游资源

2.1 陆军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云贵总督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4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 390m2。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m,宽13m[2]。

2.2 西山聂耳墓

西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聂耳墓就在云南昆明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其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为琴颈,道上7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7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7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3]。

2.3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西南联大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大型雕塑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属纪念馆室外标志性纪念景观,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资助建设。长6.8m、高2.9m的青铜主体雕塑分阴阳两面,造型悲壮、肃穆,表现出先辈们争取自由、反抗黑暗、向往和平的浩然正气。主体雕塑后立有一面长9.9m的半圆型青铜雕塑墙,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中坚力量的国立西南联大师生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的光荣历史。雕塑墙背面镌刻着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还有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旨在西南联大东院(今昆明市文林街东段),南青中学教师于再的一二·一四烈士墓。1965年,四烈士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四烈士墓在一起的还有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

2.4 昙华寺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位于昆明市东门约3km的金马山麓,金汁河畔,原为明代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崇祯年间(1628—1644)其曾孙施泰维捐赠建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地震后重修。昙华寺内有一棵伏昙树,相传来自印度,昙华寺因之得名,古树依然耸立在昙华寺内藏径楼偏院内,墙上有石刻题泳“优昙献瑞”4个大字,昙华寺历来以花木繁艳著称,民国初住持和尚映空“以善艺花名于滇中”,使昙华寺内“花木亭亭,四时不谢”。1981年,昆明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3部分。中园中有各名家书法碑刻。在昙华寺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3 昆明四区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云南并不缺乏红色旅游资源,威信的扎西会议会址、元谋的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丽江的万里长征第一湾等都是珍贵的红色景点资源。即便如此,红色旅游并没有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昆明市开辟一条以“红土育精英,翠湖忆先烈”为主题的红色之旅,“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和陆军讲武堂的红色之旅与翠湖联系起来。昆明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思想意识较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红色旅游的开发层次低,研究程度浅。如红色旅游形式古板,吸引力不足、红色旅游景区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较严重、红色旅游资源没有与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结合起来统筹开发等。因此红色旅游综合效益不太显著。目前昆明红色旅游业发展无论是从观念更新的基础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等,均处于起步发展时期,诸多资源呈待开发状态[4,5,6]。

3.1 产品单一,以静态展示为主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已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中,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表现形式单一。游览活动中游客参与性活动少,偏重温故,缺乏新奇感受。对好动追新的年轻游客来说吸引力不足。例如“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仅凭一些橱窗展示和静态观光,是难以让游客体验真实的历史环境和革命氛围的。

3.2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观念落后

旅游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严格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运营。昆明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处于“保护”而不是“开发”的状态。各景点几乎都是在各自为战,全市没有专设的革命旧址资源统一开发和协调管理机构,造成目前景点游客稀少。相关部门人员把红色旅游这种接待型向市场型或者产业型转变的意识不强。

3.3 开发、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这些红色旅游项目只是有简单的名目,实地去参观会发现并没有应有的介绍、说明或者是图片、实物等的展示,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不能唤起参观者的缅怀、追思、崇敬的情怀。甚至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使参观者失去对红色经典的向往,影响红色旅游整体形象。一些项目虽然有简单的介绍和展示,却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不能给与参观者更深刻的冲击,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实物-烈士的遗物、带血的衣服等却能够带给他们巨大的冲击。再者,较之其他旅游景区和项目的宣传,红色旅游的宣传十分落后,在各种传媒上红色旅游的广告宣传都不多,红色旅游缺乏连续深刻的整体宣传,像昆明四区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仅在云南省旅游局网站上提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各大报刊、网络、新闻等几乎未涉及,从而影响了整个昆明红色旅游的发展。

4 昆明四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4.1 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为加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应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专业水平。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例如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增强橱窗的展示效果,使旅游者产生兴趣,延长停留时间。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可以安排定时的影视、歌舞专场,让青少年游客在西南联大旧址观看当时惨案的影片,穿红军衣、鞋,吃师大食堂的红军饭等;要考虑适当增加参与性内容,策划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比如可以让游客在陆军讲武堂亲听一堂当时的课程,也可以感受一下当时在操场操练的情景;在导游讲解方面,除注意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外,还应尽量解说内容,使旅游者有多方面的收获。也可以让老年游客在参观聂耳墓的同时唱几首革命老歌以牵动其怀旧之心。

4.2 丰富红色旅游形式,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合作

红黄古绿土相结合,“黄”指昆明市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古”指历史古迹,“绿”指自然生态资源,“土”指昆明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其他旅游产品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共同发展的目的。

4.2.1 红绿结合

西山两日游路线为西山——农家乐——太华寺——聂耳墓。爬西山,在山上可以找一家农家乐先住下,爬石林,然后回到住所,第二天一大早还可以看看日出,下山途中到华亭寺,龙门,太华寺,过了太华寺就是聂耳墓了,参观聂耳墓收费一元,有人民音乐家聂耳墓的雕像,参观后可以演唱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想必又别有一番感受。适合于喜欢爬山的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在西山应使旅游者在体验生态旅游的同时感受“红色精神”,游客在休息的同时瞻仰一下聂耳墓,用自己亲手编制的白花或其他纪念品慢慢的呈上以表敬意和缅怀之情,同时也可以把红色游与农家乐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2]。

4.2.2 红黄结合

昙华寺半日游,在昙华寺游客在参观寺院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朱德赠映空和尚印章的情景;还可以开展“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半日游。进去到西南联大旧址,参观闻一多墓,了解“一二·一”运动的整个历史背景和过程及一二一四烈士,在陈列馆外面建议设计烈士们的衣鞋等物品,让游客可以去想象甚至亲自去穿一穿那些衣鞋,适宜人群广泛。

4.2.3 红古结合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陆军讲武堂一日游。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和讲武堂,广大游客在参观那些历史古迹的同时也要把记忆带到当时的情景中去,观毕还可以带一些小纪念品(红军衣帽等)以作收藏。主要适合于小学生和青少年群体。

4.2.4 红土、红绿的结合

陆军讲武堂半日游。陆军讲武堂-翠湖。在讲武堂里面可参观当时陆军学员上课的教室及训练的操场。建议让游客朋友们亲自去上一节课,还可以跑一下操,好好体验一下当时他们的生活,完了之后可以在操场里拉一下红军军歌,吃吃红军饭之类的都很有纪念意义。

4.3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全方位开拓省内市场,尽快将分散宣传推销方式转变为全行业整体性联合促销,注意促销策划,提高宣传质量,加强宣传促销的系列性、长效性和轰动性。 旅游研究宣传机构要注意旅游信息市场走势分析,对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促销方式。在主要客源地段设立办事机构或宣传推广机构或建立代理人制度,进行广泛的区域合作。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辅以不同的营销方式,例如针对老年市场推出怀旧旅游,针对家庭旅游市场推出度假旅游,针对少年儿童市场可推测“暑假去当小红军”夏令营,同一种旅游产品也要针对不同的科研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从产品的策划、包装到推向市场的宣传、销售、各环节融入创新理念。还可以在媒体上对这些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宣传,尤其是在电视传媒和网络上,以广告的形式、以专门或相关栏目中进行专题介绍,在抗战纪念日等节日由宣传、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密切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四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宣传。同时,这些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不能仅限于省内,还应面向周边省市,极力扩大其影响力[10]。

4.4 引导红色旅游消费

(1)依据国家带薪休假等相关政策,启动红色旅游市场,一方面吸引散客,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将红色旅游与企业、单位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本就是红色旅游的基本职能,并且整个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寄予厚望,所以将红色旅游作为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是一举两得的选择,既保证了红色旅游的效益,又能发挥它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

(2)启动老年人旅游市场。老年人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动荡和澎湃,他们更能够明白蕴含在每一张图片中的意义,更能够看到陈列物背后的血泪,他们怀念过去,他们愿意到这些记录曾经的地方去感怀。

4.5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当前,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改善昆明旅游业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作来做。要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比如可以在云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上可以增加一些红色旅游的知识,开展此方面的培训等,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改善昆明四区红色旅游的面貌[11]。

5 结语

昆明4区的红色旅游要跟上全国主要城市的红色浪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加强基础设施和加大宣传外,昆明人民也要支持这项事业,转变观念,同时又不能违背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争取可持续发展。发展昆明四区的红色旅游,一定要结合实际,抓住“伟人风范”和“浩气长存”的主题并紧紧围绕“红土育精英,翠湖忆先烈”这根线,相信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会越办越红。

摘要:从昆明市区(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出发,分析其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及发展的优势并结合现阶段4区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并作出一定线路设计的建议。

篇4:桂林的旅游资源

桂林位于东经119°36′-111°29′,北纬24°15′-26°23′之间,北、东北与湖南交界,西、西南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与梧州市、贺州市接邻。从全国范围看,桂林靠近广东省、港澳和东南亚,国际交往便利;北近江浙两湖发达地区,国内经济交流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桂林离海洋不远,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50毫米,年平均温度19.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29℃,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说:“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桂林地处中国岭南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遍布全市的石灰岩在亿万年的漫长岁月里,由于雨水的溶解、风化和剥蚀,逐渐形成了众多奇特的峰林、峰丛和孤峰以及地下溶洞、地下河等。风景秀丽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许多外国岩溶学者称为“世界喀斯特的首都”。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山两洞一条江”旅游热线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如痴如醉的游人,欣赏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岩溶景观,浏览“百里画廊”漓江,参观灿烂名胜古迹,领略民俗风情。真是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一、奇特秀丽,婀娜多姿的山

桂林四周青峰环绕,东、北及东南部地势较高,中部及西部地势较低,市区则坐落在岩溶盆地之中。盆地两侧和中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构成的峰林和孤峰。这些山峰,拔地而起,巍峨多姿,青翠秀美。有的亭亭玉立,飘云腾雾;有的连绵起伏,奇峰一片;有的伏地而卧,像狮、像象、像老人、像骆驼……形态栩栩如生。如独秀峰、伏波山挺拔矗立,似擎天一柱;叠彩山似锦缎堆叠,西山山石棋布,峰峦竞秀;象鼻山宛如大象饮水;驼山似骆驼昂首远眺;穿山、月亮山如明月高挂;书童山、老人山像书童、仙翁……山体形态奇异生动,处处风光明媚,给人以一种奇特的感觉,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

二、蜿蜒明净,如情似梦的水

水,是桂林的血脉,是桂林的灵魂。整个桂林城的四周都围绕着水,桂林人谓之为“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桂林这块浸在水中的软玉,处处扑鼻而来水的丰盈的味道。象鼻山前,静静的漓江水和清幽的桃花江在这里汇合;叠彩山下,木龙湖波澜不惊,涟漪淡淡;老人山脚桂湖清澈如练,绿水妩媚;阳桥两侧东为杉湖,西为榕湖,繁花似锦,碧波涟涟,宛如镶嵌在城中的碧玉。漓江是桂林水的精华,她犹如一条柔软透明的绿色绸带,自北向南穿桂林城而过,萦绕于玉笋瑶簪般的群峰之间。唐代诗人韩愈描述道:“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时而傍山流转,时而流经宽谷。江水忽而湍急,水声轰鸣,船只倏忽而过;忽而缓慢,水面平静如镜,群峰倒影江中,恰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如今两江四湖纵横桂林市和城区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形成襟江连湖,山水相融,山环水绕,斗折蛇行的环城水系。清水荡舟,叠彩飞瀑,宋街连城,座座新桥,各呈异彩,清澈湖水,倒影奇峰,双塔映月,船闸游舟,为甲天下之桂林山水锦上添花,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三、瑰丽壮观,神秘莫测的洞

桂林最令人神往的美妙景色是岩溶洞穴。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形最典型、最丰富和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已发现人可以进入的岩洞有400多个。有的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有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有的流水潺潺,可以泛舟;有的大如厅场,可供跑马。个个都是妙趣横生,奇丽多姿,神秘莫测的世界,仿佛鬼斧神工成就,荟萃国内外洞府所有景物之精华。仅有名的岩洞就将近100个。如白龙洞、水月洞、还珠洞、龙隐洞、穿山腹洞等“虚秀”奇美;特别是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构成了异彩缤纷,气象万千的景象。“第一洞天”之称的七星岩,附会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对歌、猪八戒寻找孙悟空、女娲补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叶公好龙……不由得使人遐想联翩,如痴如醉。

近20年先后开发的漓江冠岩、荔浦丰鱼岩、兴安世纪冰川大溶洞等等都深邃高大,幻若迷宫,迅速传为世界级名洞。1999年开发的银子岩,距桂林市中心85公里,属于堪称甲桂林的阳朔风景区域内,洞中形象各异的石柱、石塔、石幔、石瀑构成世界岩溶艺术万般奇景,洞内“三宝”(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三绝”(音乐石屏、水镜倒影、银子钻石)发育完整,独领风骚,被法国地质岩溶专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洞外自然风光恬美迷人,被游人们称为“诗境家园典范”。

四、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民俗风情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也让人迷恋。桂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桂林话”。封建科举时代桂林话被定为“南方官话”。

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居住着壮、瑶、苗、侗四大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服饰、居住、节庆以及民族歌舞方面都呈现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服饰中上衣多以无领对襟、大襟和斜襟为主,下身则是宽口平脚裤、短裤或百褶裙。工艺精细,衣裤上的领口、襟边、下摆、袖口、袖间、裤脚边都镶着花边。花衣、彩裙、头巾、腰带、围裙等都绣着各种构思奇特的花型图案。房屋建筑以干栏式为主,它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建筑文化,房屋材料以木、竹为主,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屋顶铺木皮或瓦。房屋分三层,下层堆放杂物,关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谷仓。壮族以麻栏木楼为主,瑶族以纯木结构的半边楼为主,苗族以干栏吊楼最有特色,而鼓楼、风雨桥、外廊式吊脚木楼、戏台是侗族村寨的四大建筑。各族节庆也很多,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花炮节。桂林的民歌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几大类,其中以山歌最有名,传唱最广泛。民间民族舞蹈丰富多彩,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有壮族的采茶舞、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等。

桂林民间风俗习惯也很多,如生产习俗有开春试犁、迎接瑞雷、赶娘娘圩等。生活习俗有新娘“哭嫁”、打鼓唱丧歌等。交际中有认老庚、拜寄等习俗。另外瑶族还有度戒和洗药浴的习俗。桂林各族人民善于广采当地特产制作各种风味名菜及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如灵川狗肉、荔浦芋头扣、全州黄焖禾花鱼、阳朔田螺酿、桂林米粉、恭城油茶、侗家鱼酸等,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饮食文化。

篇5:桂林景点排名_各类景点介绍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不来桂林你就奥特了!这里是山水之乡,可以看漓江,还能游小学课本里著名的象鼻山,总之这里可玩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是最适合旅游所去的地方,来桂林你一定不会后悔

漓江:

世 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之一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 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 所在。漓江属珠江水系,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从桂林到阳朔共83公里水程,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 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阳朔:

阳 朔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漓江西岸。“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山青、水 秀、洞奇、石美”,为天下四绝。阳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大榕树景区中 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相传是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与情人阿牛哥的定情处,著名的音乐电影《刘三姐》部分外景画面就在此拍摄。大榕树下, 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附近的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与周围村舍阡陌构成绝世田园风光。

象鼻山:

象 鼻山位于广西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原名漓山,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 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象鼻山景区集奇山、秀水、异洞、美石于一身,还有丰富的摩崖石刻、佛像及诸多历史文化遗迹,不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 说,都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 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龙脊梯田:

龙 脊梯田距桂林市区77公里,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梯田海拔最高1180米,最低380米,共分为金坑大寨红瑶梯田观景区、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龙脊 古壮寨梯田观景区。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比起精致的巴厘岛德格拉朗梯田壮丽许多。在这里和谐宁静 的梯田风光、与世不争的人居生态环境,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休闲渡假。人们远离了喧嚣的都市,吃在农家,住在农家,释放了压力、亲近了自然,真正融入 到“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中外游客来到桂林的首选目的地。

印象刘三姐:

印 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坐落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闻名遐迩的阳朔书童山隔水相望,既强调艺术的表现,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整个工程与大 自然融为一体。方圆两公里的阳朔书童山段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歌圩几乎全部被绿色覆盖,里面种植有茶树、凤尾竹等,加上所植草皮, 绿化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灯光、音响系统均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水上舞台全部采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时可以全部拆散、隐蔽,对漓江水体及 河床不造成影响。观众席依地势而建,梯田造型,与环境协调,同时也考虑到了行洪的安全。另外,在100多亩建设用地上,鼓楼、风雨桥以及贵宾观众席等建筑 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整个工程不用一颗铁钉,令人叹为观止。

篇6:桂林市区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市区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研究

以桂林市区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内模拟的方法,在不同温度和营养盐浓度的条件下,研究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并将沉积物对不同浓度磷酸盐溶液的等温吸附曲线进行了比较.

作 者:孙洪林 崔小尚 司圣飞 王林 周维惠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大众科技英文刊名:DAZHONG KEJI年,卷(期):“”(6)分类号:X52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磷吸附 温度

上一篇:要和自己和解议论文下一篇:正街社区流动人口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