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2024-04-14

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通用4篇)

篇1: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当下,怎样的新经济业态最为火热?非新零售与共享经济莫属!新零售与共享经济这两大势不可挡的趋势红利,正悄然引起整个商业世界的巨变,这给创新型企业创造出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给当下传统企业提供了拥抱新趋势转型升级的历史选择,作为企业家、创业者,我们又该如何拨开云雾,从中找到适合企业与个人的发展的机遇?认知升级,很关键!

一、认知决定出路

无论是过去的“互联网+”、O2O,还是当下的新零售、共享经济,多数人往往对刚涌现的商业趋势存在着“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看不起”的认知怪圈;过去我们一直谈论的“互联网+”成为了整个商业、各个行业的标配,整个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基于商业浪潮下的平台型企业,如新美大、携程、去哪儿、58同城、滴滴…..又比如物流领域的菜鸟智能骨干网络、大数据平台G7、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国物通网、运满满、福佑卡车等等。

2017年,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深圳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重点讲到:当下与未来将是“人类认知升级的认知战役”;《趋势红利》作者、目前国内最大的私人商学院“5分钟商学院”主讲人刘润总结道:国内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很多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水平。2017,注定是每个个体、每个组织进行全面认知升级的开始!同样,对新零售、共享经济来说,充分认知也显得极为重要!

二、新零售 = 线上 + 线下 + 新物流

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未来将不再有电子商务,“五个新”将冲击未来的商业。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物流公司的本质不是要谁比谁做得更快,物流的本质是真正消灭库存。”用等式表达:新零售 = 线上 + 线下 + 新物流(现代物流);新零售并非偶然涌现,这是“电商发展遇到天花板与实体零售发展衰退,电商与实体零售谋和融合”的必然结果,实现线上与线下全渠道融合,用户体验场景多维融合,智慧快物流与高效供应链的深度融入。

对2014年“O2O”全面爆发有印象的人来说,面对当下的新零售可能有种“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基于移动互联开始全面进入消费者用户的发展初期,当年的“O2O”(OTO)强调的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或“Offline to Online”(线下到线上),那时大量资本疯狂进入,如爱鲜蜂、顺丰嘿客等一大批O2O企业像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企业疯狂烧钱拉用户,资本一股傻劲不断输送枪支子弹,顺丰嘿客曾是王卫构建顺丰商业帝国的零售梦的重要布局;依稀还记得一个数据,在2014年双十一,PC端网购仍是巨头,移动互联占比还不足20%。

时至今日,当年无限风光的O2O企业早已不见踪影,或早已转型,或面临并购重组:2017年2月爱鲜蜂被中商惠民网亿元并购,顺丰O2O商业经历“顺丰嘿客-顺丰家-顺丰优选”的更换,2017年顺丰正式上市,顺丰商业被剥离出主体,这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唏嘘之感;有个数据值得关注,2016年双十一移动互联端购物占比已近9成,对比2014年与2016年的移动端占比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当下时机已到,就看企业如何抓住而已!

三、区别O2O的3大因素

2014年“O2O”元年涌现的一批企业成为商业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当下火热的”新零售”在某程度上可理解为“O2O”全维度升级的2.0版本“OAO”(Online and Offline,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其中的“and”就看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线上与线下全渠道的融合度的高低了,新零售强调的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与现代物流的融入,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全面升级应用;技术驱动商业变革,推动着商业、行业往更科学成熟先进的方向去发展。当下的“新零售”概念从诞生到全面引爆,历时短短数月,区别14年的O2O的3大因素分别是:消费升级、技术革命、物流发展。过去几年,中国电商发展经历了从C2C、B2C、B2B2C、C2B、F2B的发展后,产业链互联网化、渠道扁平化、线上线下协同,已经成为势不可挡之趋势。消费者的需求从多省、好快、个性化定制需求,强调产品内容为王、体验为王,新零售下的消费升级更贴近人的内心,研究人性之美;技术驱动商业的行业变革,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下的主流,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AR/VR等技术应用到场景化体验购物,当下正迈进一个场景革命的时代,线下、线上,单屏到多屏场景体验。

四、物流人必须关注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物流高速的发展,这也是新零售势不可挡的趋势下作为物流领域的我们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方向。过去几年,电商发展倒逼着中国物流领域的持续加速发展,当下物流供应链的速度与能力与2014年相比,正处于截然不同的历史新高度。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构建的智慧物流让物流企业加速发展,2015年以来,随着资本愈发青睐,整个物流行业正快速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数据化、网络化、集约化、智慧化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新零售的核心重构了“人-货-场”。场:消费场景无处不在;货:新生产模式——C2B定制化生产模式;人:以人为本,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双十一,新零售的应用已经崭露头角,AR/VR等新零售技术应用,传统服装品牌回归到商业本质,优衣库新零售玩法;物流“爆仓”现象不再成为关注点,“提前备货,就近发货”成为趋势,更多关注的是物流供应链的大数据、创新技术的运营与跨境电商!

五、最后一公里蕴藏的商机

新零售离开不了一个重要的关键场景:最后一公里!在新零售趋势之下,物流最后一公里该如何转型升级,实现商业迭代,势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的商业世界中,我们强调“唯快不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理念,应对快速变化的商业市场及商机,唯有抢先把握趋势,抓住趋势红利,最终加速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取得先机;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学会洞察“以不变应万变”的商业底层逻辑规律,清晰认识到商业的本质及消费者用户的本质需求。在快时代的当下,我们既要学会抓住趋势红利,更需回归商业世界的本质。

2017年即将过半,2017“互联网+物流”进入到下半场,“供应链+”全面上线,产业链互联网化;“新零售”趋势红利俨然成风;继滴滴UBER打车外,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风口持续升温;2017便利店领域各路资本涌入,巨头插手,大超介入,京东推出“百万家便利店”计划;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超级物种”……

聚焦2017物流领域的资本情况,根据IT桔子投融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国内物流领域发生27起融资,以丰巢、UU跑腿、闪送、云鸟配送、唯捷城配、驹马物流、鲸仓等为代表的城配最后一公里、云仓等企业占据过半,深受资本追捧;顺丰、“三通一达”、宅急送、全峰等快递企业纷纷入局同城即时配,外卖O2O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及众包物流的新达达、点我达、人人快递等纷纷转型瞄准同城最后一公里;2016京东物流全面社会化开放,最近花费大资本布局完善物流体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转型升级是必然,充满着新的商业机会!来源|汉森商学院

篇2: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过去, 零售商们只要做好前端销售, 顾客完成支付, 服务就已基本完成。但今天, 在不同零售业态的相互冲击下, 物流和配送已成为行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最后一公里”, 也是消费者体验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埃森哲最近一次“全球无缝零售消费者调研”显示, 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最“挑剔”的消费群体之一, 而且越来越挑剔!

与前一年相比, 中国消费者对配送速度和配送灵活性的要求变得更为“苛刻”。在调研中发现, 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所购买的商品可以当天到达;33% 希望附近可以有代收点, 较去年增加了1 倍有余;认为“配送速度非常重要”的消费者比例, 比去年增加了20%;希望可以预约配送时间的消费者比例也增长了17%。

可以看得出, 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商业, 谁能提供最好的快递服务, 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最高的竞争力!

为此, 零售商开始使用更灵活的服务模式, 比如承诺当天或第二天发货, 打造差异化的最后一公里。例如, 亚马逊 (Amazon Prime) 、谷歌快递 (Google Express) 和同城同日达快递公司Deliv, 都提供当天派送服务。在线用车软件Sidecar Deliveries和Uber RUSH正在利用自己的网络系统推行当日发货, 并在个别城市进行即时取件与即时派送服务。

为了用“最后一公里”来提升客户体验, 几种新的模式或趋势已经出现:

1.“当面试穿”模式

俄罗斯线上时尚类电商Lamoda等初创企业就成功地在网店中融入实体店的一些长处, 但网店一般无法顾及这些层面。Lamoda把货物送到顾客家中, 让他们先试用15 分钟再作决定。消费者只需为他们决定保留的物品付款, 其余的即时退回商店或仓库。这一“试穿”模式广受好评, 不仅为Lamoda吸引了用户, 还积攒了大批回头客。

2. 自取式快递

传统零售商如沃尔玛和百思买等, 通过增设取货地点以方便网购客户可到店取走商品。其他一些公司, 采用亚马逊的电子储物柜 (Amazon Locker) , 使消费者可以用一个安全码亲自取回包裹。

亚马逊电子储物柜是将货物快递到这些储物柜里, 这些储物柜通常位于7-Elevens便利店、杂货店或连锁药品店等, 客户选择自取方便的地点, 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获得一个代码, 在包裹到达后他们用这个代码打开储物柜。亚马逊英国试运营类似的服务, 名称为Collect+, 用户可安排将包裹送快递到购物中心、便利店、报亭和火车站等地。这种自取式快递服务受到了一些特别需要保护隐私的客户喜欢。

3. 物流众包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还面临各种创业公司的挑战。以用车服务起家的Uber, 已经开始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推行将用户与快递员连接起来的众包服务——1 小时送上门的同城快递服务Uber RUSH。如果你在Uber所划定的区域内, 就可以像用Uber叫车那样叫快递, Uber的司机——在这里叫做Messenger (信使) 就会来取件并派送到你指定的位置。

Uber RUSH开启的是以智能手机为联络载体的快递服务, 重点在于小型、快速、当天送达的类型。当前, Uber已经将自家的这项服务融入到了许多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上, 一些商家可能会专门用Uber RUSH来做递送服务, 而某些则仅将Uber RUSH作为自家快递的补充。用户不必通过Uber软件调用快递功能, 而是可以在商家的网站或手机App直接下单, Uber Rush就会帮你快递你要的商品, 并且你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物品移动的位置。

近期, Uber RUSH宣布要进入欧洲市场, 欧洲方面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来自芬兰的Piggy Baggy和挪威的Nimber, 这两家公司都可以将快递的供需双方撮合起来, 让相同路径的普通人为用户配送包裹。

4. 无人机快递

“天空还很广阔”, 新技术不断革新。使用无人机进行最后一公里连接也将导致快递选择的重大变化。亚马逊公司凭借其“Prime Air”, 谷歌凭借其“wing”欲在空中航线使用无人驾驶飞机递送包裹。

与此配套, 谷歌已经申请了一个专利, 拟开发一种在地面上使用的智能收货车, 专门配合快递无人机使用。收货车通过红外线等方式和空中无人机进行通信, 报告自身的位置, 随后快递无人机将把商品包裹平稳放置在收货车上离开。收货车则将会自动把包裹运送到主人预先确定的位置, 比如车库内等。

尽管目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对商用无人机的监管制度尚未出台, 但已经允许亚马逊公司进行无人机派送测试。这也意味着, 如果测试成功的话, 无人驾驶飞机会将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提升到新高度, 当天派送甚至会变为小时派送。

各路抢滩“最后一公里”, 将如何影响商业地产?

1. 实体店不可或缺, 但门店模式更趋多元

实体店仍然是客户体验不可或缺的承载者, 主要为那些需要触摸和感觉的产品提供服务。在自己的店里为另一个零售商提供专用空间的店中店或者集合店的概念将继续受到青睐, 而单体店的需求将会减少。因此, 零售业主应继续尝试不同的门店模式, 通过创新技术, 提供量身定制型空间, 增强终端用户体验。

2. 零售物业空置加剧, 社区门店转作物流节点

大型卖场和传统卖场的整体需求有可能趋于疲软。分析人士进一步预计, 到2030 年美国商场约有50%将会关闭。空置下来的零售物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利用。他们可以兼作运营中心, 特别是对那些不需要触摸感受的产品来说。许多社区零售门店将会被包裹取件处及集散点所取代。

3. 新技术变革零售-生产模式, 大型仓储需求降低

新生产技术带来的革新正在改变着生产模式。例如, 3D打印技术由于占用空间少、可定制与按需生产且成本相对较低, 不仅更利于引发重复购买行为, 也意味着制造商的生产模式将不得不从库存式生产转换为订单式生产, 从而支持他们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接触、定制和销售。

受此影响, 零售业和制造业将减少库存持有, 降低对大型仓储空间的需求。对此, 同样利用新技术, 零售物业的业主也可以考虑通过读取标签的机器人,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帮助他们的租户优化店内库存。他们应当对需要触摸感觉的产品所需数量、店铺位置及店铺大小进行持续评估, 并考虑将其非战略性存储空间改成物流中心。

4. 小型仓库需求激增, 零售物业或有机会转型都市型集散中心

此外, 传统的经营性商业物业将面临来自创新的按需供应的空间供应商带来的变化, 如Lockitron (智能门锁, 远程开门/ 锁门) 、Boxbee (实体物品的“云”存储) 和Swapbox (电子储物柜) 等。在区域物流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生产商与大型批发商的现有配送中心, 将被越来越多的当地小型集散中心所替代, 因为后者对消费者承诺提供当日或次日派送的高效服务。这将导致仓库会出现更多的碎片化空间, 小型仓库的需求激增, 配送中心的分布及扩张将更频繁。

对零售物业业主来说, 最终可能有机会凭借其非战略性资产或在本地的分销枢纽成为小型零售商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5. 零售与仓储物业选址越来越重要, 但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人认为仓储是电商的一个成本中心, 其实不然, 仓储可以称得上是电商的利润再造中心。物流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就能够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物流期望, 从而使用户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 这是促进其多次购买行为发生的极为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提升口碑的重要途径。

篇3: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摘 要:在蒙东城市群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物流最终的配送到位以及成本虚高始终是制约蒙东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障碍。该文就蒙东城市群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以期对蒙东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蒙东城市群 电子商务 物流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029-02

1 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同城配送物流信息平台

(1)对于新一代智能手机,其软件的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可通过账号绑定,对同城物流信息实时跟踪,客户可以通过GPS地图知道自己包裹的运送状况;同时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路径,增加SNS社交化功能,与微信、人人、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介相联系,支持好友取件功能。

(2)通过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可节省短信费用;直接通过无线网络推送服务,可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

(3)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同城配送流程也可做一展望。①递件。通过智能手机下单,系统自动搜寻距离最近的快递员来收件。收件后,系统给收件人发送短信,告知运单号,并请收件人关注快件,这是收件人与快递员互动的开始,也是这个创新业务模式的开始,改变了两者只在收件时才联系的状况,使整个收件过程保持动态。②收件员回到区域中心。一般的同城配送都到区域总部来进行下一次分拨。当收件人准许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上传自己的GPS定位信息后,两者的信息可以在区域中心的调度中心显示,并根据收件人的位置或目的地的不同,合理安排路径,在回到区域中心前完成配件工作。收件人也可以选择根据快递员的GPS信息让快递员在途中把快件送至某处或送交某人。③从区域中心配送快件。这个阶段与上一阶段的处理模式很相似,但是在这一阶段要处理大量的路径优化问题,不断地根据市区内的交通状况变更路线,同时还要注意与收件人在信息上的互动,操作起来很复杂。④客户实时约定。目前,在电商物流配送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信息化程度低,配送人员大多通过手机短信与客户协商收发包裹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就造成配送人员与客户的交流不是十分的顺畅,顺利完成配送的情况要大打折扣,导致配送效率降低,也使得顾客满意程度降低。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同城配送中采用实时约定的模式,即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通过物流智能手机实时跟踪所购货物的位置和行进路线,提前或实时约定货物到达的时间,快递人员根据顾客的需要,通过物流智能手机设备快速响应、制定配送方案并进行配送。

2 采用社区配送模式

提到顺丰,大家都不会陌生,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广泛知名度的企业,也在深圳的某小区开了一个类似于社区配送模式的便利店,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可以这样做,因为这对于小区是有要求的,首先小区的常住人口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如果人员太少,那这种模式就毫无意义。其次居民的主要比例来自于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为他们节省很多时间,提供很多便利。如果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那么接下来的登记就简单了,最后相关工作人员便会上门取件。另外,该店还提供快件暂存服务,收件人来店里取件时,可通过二维码扫描,完成验证后即可进行提取。

事实上,像这样的顺丰便利店在深圳有2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也是代替配送中转站的功能,大家可以想一下,虽然像顺丰这样的大企业资金雄厚,人员充足,但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也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配送中心中转站如果功能过分单一,前期投入成本又过大,集散功能达不到一定的量,企业是无法承担的,即使短期可以,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的运营资金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鉴于此,顺丰在原来配送中心中转站的基础上,拓展其他功能和盈利服务,最起码保证自负盈亏,不必再伸手向总部要钱。这样顺丰既解决了自营配送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且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企业自身可以规避很多经营风险,功能的拓展和盈利性的服务又为企业做了不少不花钱的广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顺丰在进行这样决策部署时,也的的确确下了一番苦功,前期大量的调研,回来后基层、中层、高层不断进行磋商、协调。通过会议不断来完善企业最初的想法,最终通过强大的执行力使企业的决策落地。当然这其中也有让人担心的隐患,企业高层也考虑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企业还是决定做下去。因为企业深知,任何一个决策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有利就有弊,两者是合二为一的矛盾体,作为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结果。在此之初,首先的担忧是跨行经营的问题,做快递和做便利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不要小瞧便利店,他对于供应商、区域环境、政府关系都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败得一塌糊涂。其次是中国目前便利店的经营模式并不成熟,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大多数便利店自己还在摸索之中,对于资金运营的安全、客户忠诚度的维护、企业经营规模的有序扩展都没有涉及,停留在模式的初始阶段。最后是便利店的选址问题,这种便利店不同于一般的便利店,它主要是承载着配送中心中转站的功能,这样一来,选址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一定要考虑配送网点的综合距离、配送车辆的数量、空车配载等。其次是便利店在满足了上述条件后的租金问题,如果租金过高,便利店入不敷出,则这种模式转换的益处就荡然无存。

由于快件以小件货物、文件等小件物品居多,而众多的、分散的社会客户又是快递公司的主要客户,这就造成快件的单位运输成本在价格上要比普通货物贵得多。过去在同城快递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上,学者往往从收发站出发,优化从发件人到收发站和从收发站到收件人的快递过程,即把收发站作为核心,在调度资源的限制得到解决和各类时间满足的条件下,把行车里数最短和空置时间最少作为目标来编排行车路线,从而完成不同点的快件揽收和递送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快递公司势必要承担多点派车揽收快件的费用,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开支。

3 采用穿梭模式取送货

基于这一问题,新的物流派送模式应运而生,新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同城物流“先聚集,后派送”的模式,采取递派员动态穿梭取送货的方式,即递派员在取货的同时进行货物的配送,实现动态的边取边送,以减少由于多点派车揽收快件而产生的费用。穿梭取送货模式的优点是减少由于多点派车揽收快件而产生的费用,为快递公司节省人力、物力,增强了快递公司的竞争力。

4 开发存储箱的增值服务

鉴于此,北京的几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叫做存储箱的增值服务业务,其大体上的原理跟超市中的存储箱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客观效果却非同一般。

清晨,每家快递企业会把自己分内的快递、包裹进行统一处理,待包裹进行扫描后,分别送达不同存储箱,而在这个过程中,电脑本身就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密码,并通过短信的方式一并发给取件的同学,同学们再按照系统的提示以及接受到的密码一一进行操作,从而完成自己的取件任务,既安全、又高效。当然,如果过多人员进行取件工作,也可以由学校或快递公司派遣相关的辅助人员进行协助。

公司在增设这个服务前也曾做过较为详尽的调查,以一个30栋学生宿舍为例的普通综合性大学来说,每天接纳快件的数量不会少于3 000件。相关配套人员将超过30人,车辆超过20辆,而且工作极度繁琐。通过这种增值服务的形式,快递企业只需把快件集中送到校园即可,不必再单独设置配送人员。人工成本得到了极大节约,而且可以派为他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条件准许,也可将存储柜数量增加,尽快实现“全自动”,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未来还可增加增值服务,比如利用自动存储箱吸引一些广告投资,并设立一些自动售货机等,以增强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向文.电子商务物流及其信息化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篇4:新零售趋势下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当下与未来

过去, 零售商们只要做好前端销售, 顾客完成支付, 服务就已基本完成。但今天, 在不同零售业态的相互冲击下, 物流和配送已成为行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最后一公里”, 也是消费者体验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埃森哲最近一次“全球无缝零售消费者调研”显示, 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最“挑剔”的消费群体之一, 而且越来越挑剔!

与前一年相比, 中国消费者对配送速度和配送灵活性的要求变得更为“苛刻”。在调研中发现, 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所购买的商品可以当天到达;33%希望附近可以有代收点, 较去年增加了1倍有余;认为“配送速度非常重要”的消费者比例, 比去年增加了20%;希望可以预约配送时间的消费者比例也增长了17%。

可以看得出, 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商业, 谁能提供最好的快递服务, 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最高的竞争力!

为此, 零售商开始使用更灵活的服务模式, 比如承诺当天或第二天发货, 打造差异化的最后一公里。例如, 亚马逊 (Amazon Prime) 、谷歌快递 (Google Express) 和同城同日达快递公司Deliv, 都提供当天派送服务。在线用车软件Sidecar Deliveries和Uber RUSH正在利用自己的网络系统推行当日发货, 并在个别城市进行即时取件与即时派送服务。

为了用“最后一公里”来提升客户体验, 几种新的模式或趋势已经出现:

1、“当面试穿”模式

俄罗斯线上时尚类电商Lamoda等初创企业就成功地在网店中融入实体店的一些长处, 但网店一般无法顾及这些层面。Lamoda把货物送到顾客家中, 让他们先试用15分钟再作决定。消费者只需为他们决定保留的物品付款, 其余的即时退回商店或仓库。这一“试穿”模式广受好评, 不仅为Lamoda吸引了用户, 还积攒了大批回头客。

2、自取式快递

传统零售商如沃尔玛和百思买等, 通过增设取货地点以方便网购客户可到店取走商品。其他一些公司, 采用亚马逊的电子储物柜 (Amazon Locker) , 使消费者可以用一个安全码亲自取回包裹。

亚马逊电子储物柜是将货物快递到这些储物柜里, 这些储物柜通常位于7-Elevens便利店、杂货店或连锁药品店等, 客户选择自取方便的地点, 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获得一个代码, 在包裹到达后他们用这个代码打开储物柜。亚马逊英国试运营类似的服务, 名称为Collect+, 用户可安排将包裹送快递到购物中心、便利店、报亭和火车站等地。这种自取式快递服务受到了一些特别需要保护隐私的客户喜欢。

3、物流众包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还面临各种创业公司的挑战。以用车服务起家的Uber, 已经开始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推行将用户与快递员连接起来的众包服务——1小时送上门的同城快递服务Uber RUSH。如果你在Uber所划定的区域内, 就可以像用Uber叫车那样叫快递, Uber的司机——在这里叫做Messenger (信使) 就会来取件并派送到你指定的位置。

Uber RUSH开启的是以智能手机为联络载体的快递服务, 重点在于小型、快速、当天送达的类型。当前, Uber已经将自家的这项服务融入到了许多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上, 一些商家可能会专门用Uber RUSH来做递送服务, 而某些则仅将Uber RUSH作为自家快递的补充。用户不必通过Uber软件调用快递功能, 而是可以在商家的网站或手机App直接下单, Uber Rush就会帮你快递你要的商品, 并且你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物品移动的位置。

近期, Uber RUSH宣布要进入欧洲市场, 欧洲方面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来自芬兰的Piggy Baggy和挪威的Nimber, 这两家公司都可以将快递的供需双方撮合起来, 让相同路径的普通人为用户配送包裹。

4、无人机快递

“天空还很广阔”, 新技术不断革新。使用无人机进行最后一公里连接也将导致快递选择的重大变化。亚马逊公司凭借其“Prime Air”, 谷歌凭借其“wing”欲在空中航线使用无人驾驶飞机递送包裹。

与此配套, 谷歌已经申请了一个专利, 拟开发一种在地面上使用的智能收货车, 专门配合快递无人机使用。收货车通过红外线等方式和空中无人机进行通信, 报告自身的位置, 随后快递无人机将把商品包裹平稳放置在收货车上离开。收货车则将会自动把包裹运送到主人预先确定的位置, 比如车库内等。

尽管目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对商用无人机的监管制度尚未出台, 但已经允许亚马逊公司进行无人机派送测试。这也意味着, 如果测试成功的话, 无人驾驶飞机会将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提升到新高度, 当天派送甚至会变为小时派送。

各路抢滩“最后一公里”, 将如何影响商业地产?

1、实体店不可或缺, 但门店模式更趋多元

实体店仍然是客户体验不可或缺的承载者, 主要为那些需要触摸和感觉的产品提供服务。在自己的店里为另一个零售商提供专用空间的店中店或者集合店的概念将继续受到青睐, 而单体店的需求将会减少。因此, 零售业主应继续尝试不同的门店模式, 通过创新技术, 提供量身定制型空间, 增强终端用户体验。

2、零售物业空置加剧, 社区门店转作物流节点

大型卖场和传统卖场的整体需求有可能趋于疲软。分析人士进一步预计, 到2030年美国商场约有50%将会关闭。空置下来的零售物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利用。他们可以兼作运营中心, 特别是对那些不需要触摸感受的产品来说。许多社区零售门店将会被包裹取件处及集散点所取代。

3、新技术变革零售-生产模式, 大型仓储需求降低

新生产技术带来的革新正在改变着生产模式。例如, 3D打印技术由于占用空间少、可定制与按需生产且成本相对较低, 不仅更利于引发重复购买行为, 也意味着制造商的生产模式将不得不从库存式生产转换为订单式生产, 从而支持他们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接触、定制和销售。

受此影响, 零售业和制造业将减少库存持有, 降低对大型仓储空间的需求。对此, 同样利用新技术, 零售物业的业主也可以考虑通过读取标签的机器人,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帮助他们的租户优化店内库存。他们应当对需要触摸感觉的产品所需数量、店铺位置及店铺大小进行持续评估, 并考虑将其非战略性存储空间改成物流中心。

4、小型仓库需求激增, 零售物业或有机会转型都市型集散中心

此外, 传统的经营性商业物业将面临来自创新的按需供应的空间供应商带来的变化, 如Lockitron (智能门锁, 远程开门/锁门) 、Boxbee (实体物品的“云”存储) 和Swapbox (电子储物柜) 等。在区域物流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生产商与大型批发商的现有配送中心, 将被越来越多的当地小型集散中心所替代, 因为后者对消费者承诺提供当日或次日派送的高效服务。这将导致仓库会出现更多的碎片化空间, 小型仓库的需求激增, 配送中心的分布及扩张将更频繁。

对零售物业业主来说, 最终可能有机会凭借其非战略性资产或在本地的分销枢纽成为小型零售商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5、零售与仓储物业选址越来越重要, 但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人认为仓储是电商的一个成本中心, 其实不然, 仓储可以称得上是电商的利润再造中心。物流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就能够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物流期望, 从而使用户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 这是促进其多次购买行为发生的极为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提升口碑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灰土路基施工方案下一篇:某老旧小区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