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税而荣演讲稿

2024-04-23

为国税而荣演讲稿(精选2篇)

篇1:为国税而荣演讲稿

同志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国税而荣》。多年的国税工作让我对这个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纳税人搞好服务,并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塑造良好的税务形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责任很神圣,我们的道路很漫长,概括起来就是4个字:任重道远。根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半年的财税收入相当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那一年财政全年收入的10倍。数据的背后,除了经济增长这个强劲因素之外,来自财税系统的说法是,25%来自税务机构的制度贡献。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并行,即是此制度保障。从中长期目标看,财政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便是,需对当前整个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与规范,逐步划清政府事权,减少财政层级,完善地方税体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安排,并推动配套改革。这其中,便包括了对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完善。

中国的财政收入5218.10亿元,增长近20%;财政支出5792.62亿元,增长24.78%,均达到了历史高点。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22.0%跃升到了1994年的55.7%;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则从28.26%上升到30.29%。

作为国税的基层领导,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主抓政工、党务和纳税服务工作,逐渐人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创出工作特色,创出工作亮点。创新建立在辛勤踏实的工作基础上,作为国税部门人员少、战线长,尤其是我们的税收管理员既要巡查巡管,又要纳税评估,既要管理税源,又要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并且由于现在普遍存在人员少,管理范围过大的现象,几乎是一个税收管理员要负责一个乡镇的税收管理工作,所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税收管理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去管住、管好税源。现在在税务系统中探索推行的能级制就是为解决工作中的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出各自的工作特色,促进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整体。只有团结协作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个税务人员都有各自的工作,但我们这些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每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如果我们的税收管理员的巡查巡管不扎实,就会影响下一步的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等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在提倡的“以查促管、管查结合”就是要求税源管理部门与稽查部门加强协作,通过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稽查,查找管理环节的漏洞,可以进一步加强税源控管质量。最近两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加强国、地税、银行、公安、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就是为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方便纳税人、降低征税成本的有效尝试。建设“协作型税务机关”就是在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探索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力量的有效途径,协作型机关的建立为和谐国税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力争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树立国税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是政策服务到位。我们将努力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总的原则是,国家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暂时还没有政策规定的,我们积极向上反映争取上级国税机关出台优惠政策;总而言之,该让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会让纳税人充分享受,使地区的税收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管理服务到位。要进一步优化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一要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诚信税收体系建设的灵魂。全市国税系统将进一步增强税收法治意识,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家税务总局实施意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反对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或者有税不收留一手,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深入纠正部门不正之风,杜绝“吃、卡、拿、要”和“三乱”现象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加快地区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主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寻找经济税收的结合点、征纳双方的共鸣点、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励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督促国税机关依法诚信征税,引导国税人员和纳税人积极争国守法、明礼诚信的模范。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加大税法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运用税法咨询、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公示栏等传统宣传形式,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税法宣传;进一步建好办税服务厅,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丰富和完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让纳税人缴明白税。切实发挥办税服务厅的宣传功能,通过纳税咨询服务窗口、发放税法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好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咨询服务、纳税辅导等税法宣传活动,使税法走进千家万户。

国税将进一步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地区建设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最优的产业集聚环境,实现长期的又好又快发展添砖加瓦。

篇2:为国税而荣演讲稿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纳税政策变迁

随着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奖惩制度的变化, 国税发[200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取代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4]089号) 中关于纳税人一次取得属于数月的奖金或年终奖应将全部同当月份的工资薪金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 以此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国税发[2005]9号的最大变化, 在于就年终加薪、年薪、绩效工资等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 然后除12个月来找税率, 计算个人所得税。从而适应了企业绩效考核下税负问题。

随着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聘用高层管理人员, 税后工资的计算提到议事议程, 国税发[2011]28号税务公告, 明确了企业发放一次性奖金为雇员负担的税款, 是雇员取得收入的一部分应并入所得额纳税, 应将企业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并入雇员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中, 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后, 按照规定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企业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但这部分仅限于计入工资、薪金的企业为雇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否则, 根据 (国税函[2005]71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规定税问题的批复》的有关规定, 企业没有按规定还原工资薪金支出, 直接以净额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然后列支到企业的损益, 这样是不能扣除。以及根据 (国税函[2009]3号) 的有关规定, 企业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没有正确履行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 不属于企业合理支出, 不能税前扣除。

国税发[1996]199号与国税发[2011]28号公告的不同在于, 国税发[1996]199号是对企业为雇员承担工资薪金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作指明了方向, 而最新公布的国税发[2011]28号是对企业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国税发[2011]28号中所涉及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属于工资薪金范围, 是国税发[1996]199号工资薪金中更加明细的收入项目。

二、企业为雇员负担税款的计算方法

国税发[2011]28号公告, 明确了企业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具体计算方法, 企业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的计算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 将企业发放的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方法区分两种情况:即全额负担税款或按一定比例负担税款。第二步, 按照国税发[2005]9号《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 即将应纳税所得额÷12, 根据其商数找出对应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扣缴税款。第三步, 按照使用税率计算雇员个人应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第四步, 按照国税函[2009]3号的要求, 计算计入雇员工资、薪金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一次以及超12万申事项。根据国税发[2005]9号以及国税发[2011]28号公告的规定, 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因此, 企业的股东大会等相关管理机构应制定好工资薪金制度, 以减少个人及企业的纳税风险。同时,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超过12万元要自行纳税申报, 根据《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的规定, 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均应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三、企业为雇员承担税款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承担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税款, 实际上是企业多支付的一部分人工成本, 计入工资薪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更合理一些, 是国税发[2011]28号公告的一大亮点, 即:“企业为雇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 应属于个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凡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的,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税前扣除”。此前, 国税函[2005]715号的有关规定, 企业为雇员承担个人所得税, 应属于个人应负担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规定。以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性原则, 企业为员工个人负担的税款属于与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 该税款应由个人来负担, 不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合并后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已不再对工资扣除有限额控制, 因此, 企业为职工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 只要符合《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的关于合理工资薪金支出的五项规定, 企业为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作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 均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但这种税款如果没有还原作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 而是直接在费用中扣除, 则属于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这一规定, 对企业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成为可能。

四、企业为雇员承担税款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为雇员代付部分税款, 大多计入“应付职工福利费”科目, 也有的计入“利润分配”科目, 或有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也有的企业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由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 找不到对企业承担雇员部分个人所得税计哪个科目。税务公告2011年第28号第四条规定, “企业为雇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 应属于个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 凡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的,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税前扣除”。28号公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负担税款的会计核算问题, 即:在税收规定上已经认可代付税款是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协议或合同的关系, 企业应将代付税款与雇员对应的收入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在会计核算上应遵循“支付纳税人的净收入由何项目负担, 则代付的税款也由何项目负担”的原则。这是因为, 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前存在工资税前扣除限额, 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没有限额规定了, 企业只要真实合规支付就可扣除, 即, 税务公告2011年第28号第一所规定, “企业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 属于雇员又额外增加了收入, 属于工资薪金支出”。也就是说工资薪金是不含税工资薪金加扣缴的个税。如果再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则重复扣除了扣缴个人所得税的部分。

五、实例分析

A省B企业职工刘某, 2010年度1~12月每月工资收入3000元, 次年审计后综合考核在2011年6月发放2010年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元, 该公司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承诺为刘某负担30%的个人所得税税款。

(1) 计算刘某的应纳税所得额。查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12000÷12=1000, 适用税率A为10%和速算扣除数A为25。计算刘某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 根据税务公告2011年第28号, 刘某的应纳税所得额= (未含企业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级距的速算扣除数A×企业负担比例) ÷ (1-不含税级距的适用税率A×企业负担比例) , 即= (12000-25×30%) ÷ (1-10%×30%) =12363.40元。 (2) 计算刘某的应纳税额。根据国税发[2005]9号有关规定, 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12363.40÷12=1030.28, 对应的适用税率B为10%和速算扣除数B为25, 刘某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12363.40×10%-25=1211.34元, B企业应承担刘某30%部分税额为:1211.34×30%=363.40元, 刘某实际缴纳税额=1211.34×70%=847.94元。因此, B企业应向税务机关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1211.34元, 其中, B企业为刘某负担363.40元, B企业向刘某扣缴847.94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年级上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在支部廉政主题党日活动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