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2024-04-19

登陆火星阅读答案(精选12篇)

篇1: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关于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1)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3)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挫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4)“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5)“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6)“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7)“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2. 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_段。(2分)

3. 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箴言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5)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 “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从试题设置来看;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答案:1. “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

2. (4);(7)

3. 答案要点:

(1)了解火星及其溶化过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

(3)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4. (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山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5. 第一问题答案要点:

(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篇2: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转摘自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俄罗斯宣布20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美国的目标是20取回火星地质标本。联系本文思考,俄美哪一个国家的空间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中的“一般”二字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登陆火星飞行来回需要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2、俄罗斯更加发达。因为俄罗斯涉及到了人的登陆,而美国尚未涉及。

3、不多余。因为这样表达才是准确的符合说明文的语言使用要求的。

篇3:2039年,人类登陆火星

进军火星

在太阳系中,火星是除了金星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着类似于地球的四季交替,在火星上的1天几乎与地球上的一样长,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点吸引人类不断发射探测器去了解火星。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类就踏上了征途:1971年美国“水手9号”成为第一个火星轨道飞行器;1997年7月4日由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携带的“索杰纳号”成为第一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火星车。如今,已有40多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第一批登陆火星卫星的“火星宇航员”也有望在2033年前启程。

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距离是5 600万千米,最远距离4亿千米!火星之旅十分遥远,不仅飞向火星要花9个月的时间,连地火远程通讯也要延迟20多分钟,即使乘坐还在研制中的、可以持续加速或减速的核动力太空船,整个航程还是要持续三四个月。这种核动力太空船携带数千枚小型核弹,当飞船需要动力时,宇航员就从船尾释放出一颗核弹,接着再释放出一些由含氢塑胶制成的固体圆盘,当飞船驶出一定距离,核弹将在飞船后面爆炸,蒸发掉塑胶圆盘,将其转化成高热的等离子浆。这些等离子浆会向四面八方冲击扩散,其中一些将会追上太空飞船,撞击太空飞船尾部巨大的金属推进盘,从而推动太空飞船高速行驶。太空飞船上还设计了一个震波吸收系统,可以把冲撞到金属推进盘上的能量储存起来,并逐渐释放出去。

登上火星—

早期火星考察任务的最佳人数应该是4个人:2位接受过野外地质和系统工程培训的专业飞行员;1位接受过飞行、系统工程和野外生物学培训的专业野外地质学家;还有1位是接受过医学和野外地质培训的专业野外生物学家。考察任务的成功与否就不单单取决于某一个人,除了为整个团队奉献自己的专长,还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在历史上,孤军奋战的小探险队如果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指挥,往往更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由于火星之旅的时间长达数月,考察队必须不断演练着陆和其他航程中会遇到的飞行操作。火星考察的发射和着陆之间有长达9个月的间隔,不在飞船上进行定期演练的话,这段时间显然会过于漫长。地球上的地面控制无法实现传统的任务控制功能,因为地球与火星飞船之间会出现通讯延迟(单程通讯最长需要22分钟)。因此,地面将承担那些不需要与火星考察队实时互动的任务,例如数据分析处理、每周计划、系统及消耗品监测分析、维护计划以及方案研发等。探测任务的实时控制必须由宇航员自己来完成。比如说,考察任务可能由两组队员构成,一组着陆火星的时候,另一组会留在绕火星轨道上担当任务控制中心;第一组队员返回轨道之后,第二组队员则会着陆到另一个地点进行考察等。

考察地貌

科学家预计,影响火星地质结构的因素介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因为这颗红色行星的尺寸介于两者之间。事实上,从不断增长的火星地理知识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从火星轨道探测器和海盗号着陆探测器发回首批火星照片时起,我们就知道火星的地质特征源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火星与地球不同,有着一层薄薄的大气,地面大气压大约是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大气会改变火星的地质盖层,而这层物质正是考察队员不得不加以评估的:他们必须透过盖层才能识别、分析和了解下面的岩石单位。火星大气会过滤掉一些较小的流星和彗星——如果让这些“小家伙”击中地面,会形成直径不超过30米的陨击坑,较大的陨击坑又称“环形山”。因此,火星表面不会像月球那样布满撞击产生的“飞沫”。相反,物质移动的主要方式是被风吹动的尘埃。火星上的尘埃有着多种来源,包括风对岩石的侵蚀、山崩、外来天体撞击和化学反应。尘埃形成的松软沙丘是考察队员需要避开的,它们与地球上在平原和山隘间被风吹到一起形成的深雪堆非常相似。事实上,“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有时就会陷在里面。

尽管火星大气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但与撞击有关的地质现象,仍然主宰着大部分暴露在外的火星地质构造的表面和近表面纹理。到达火星的第一批宇航员必须弄清楚抛射、碎裂和激波对岩石的改变。不过,并非所有岩石都跟撞击有关。在许多裂谷以及其他地区,层状岩石似乎主要是沉积岩或者火山地层。撞击产生的表层土并没有覆盖住所有地方,火星地下许多岩床露出地表的岩层断头,让考察队员很容易进行常规的地质学检测和采样。

火星上的液态水会蚀刻地貌,产生新的矿物。实验室分析已经证实,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着陆探测器对火星矿物的分析,已经检测到了多种含水黏土以及可能从水中析出的硫酸盐。火星的岩石中含有大量氧化铁(赤铁矿)。这是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另一个迹象。水还会转移矿物,开凿山谷。一些“天外来客”的撞击似乎还融化了地表下的冰,导致了泥石流。火星宇航员可能会遇到的矿物种类将远远超过我们原来的想象,他们必须做好准备解释这些矿物的来源。

总而言之,火星表层土由撞击产生的抛射物和泥石流或洪水带来的碎屑构成,其中还夹杂着被风吹来的尘埃。在火星两极地区,表层土中还含有水和二氧化碳构成的冰或霜冻,“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最近证实了这一点。

任重道远

由于火星和地球有如此众多的不同之处,未来的火星野外宇航员一将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在火星上考察必须穿戴加压宇航服,这是影响考察效率的主要因素。只有身穿加压宇航服。才能在非常严酷的环境下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机器人野外考察助手或许可以帮助宇航员预先规划野外活动。来自火星的图像显示,尽管风吹来的细小尘埃会在许多岩石表面形成一个类似“岩锈”的极薄覆层,但是风也会经常清理岩石表面,因此尘埃覆层不会对观察岩石和识别矿物产生大的影响。

考察队员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必须考虑风力、重力及水力搬运物质所造成的影响。在火星考察时,人眼也可能会产生错觉。在真空或者稀薄大气中,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低估距离。在地球上的沙漠或者高山地带,通透的空气也会使人出现类似的错觉:没有房屋、树木、灌木、电线杆等人们熟悉的物体作为参考,这种错觉会进一步加深。地表上的尘埃同样会欺骗双眼。在地球上的雪地里,回看自己的影子或者在飞机飞越丛林或农田时遥望飞机的影子,只要朝背离太阳的方向看过去,都会出现一团强烈的反向散射。这种所谓的“反向效应”看起来就像一个明亮而弥散的亮斑。火星上的宇航员也会看到反向效应。反向散射会把一些光投进阴影。而朝向太阳方向看到的阴影只会被其他表面散射的少量光线照亮。因此在拍摄照片时,必须根据与太阳方向的夹角来调整相机的光圈。未来科学考察用的照相机和摄像系统,应该具备根据光照条件自动调节光圈的能力。

篇4:“勇气”号登陆火星!

在经历了牛年多的孤独旅行之后,地球人的使者一一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着陆。这是一趟4.8亿公里悲壮的单程航行——“勇气”号只有出发,再也无法归来:它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还要忍受1200℃的高温;在火星上寻找降落点时,还要经历“危险6分钟”的生死考验。然而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挡人类探索太空生命、寻栈宇宙伙伴的决心和勇气。 广州超龄愤青 火星的女生漂亮吗?娶个火星娘们回地球,不杠来人世呀!

伯爵

这我得看,离开火星好多年了,要看看家乡有什么新面貌。

southSUn

我要到火星上烤地瓜。

问号

不会导致火星人玩转地球吧?

爱是天堂

着火(星)了,着火(星)了,美国着火了。

先飞的鸟儿

为了挽回哥伦比亚失事的面子,为了争取国会的经费。

撕下你的画皮

美国的有意义的“形象工程”。

国年

是地球人智慧的结晶。中国的二进制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太空通讯领域。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古人感到骄傲。

启明星

新华社驻火星首席记者孙悟空报道(火星时间母元26107626年2004月32日)据火星安全总部轮值版主猪八戒透露今天将有不明外星物侵入火星。

痒痒就挠

嘿嘿,火星人玩的是诱敌深入,然后造个什么沙尘暴,造成仪器损坏的假象,然后拿回家研究! 怀空 火星人也在看,他们想这个史前时代的车子有什么用呢。

看见登陆火星成功非常高兴,读到华裔人为航天事业作贡献更是高兴。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不将华人科学家召回来?中国人流动着中国血应为中国作贡献。悲哀悲哉!!

老百姓不明白的事

有什么高兴?中国人为美国人效力,政府还不该好好反省一下吗?为什么他们不在中国?

地球人

昨天看了电视直播,真的很庆幸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个国家叫美国。因为它所做的这一切,将来受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国,而是整个地球的芸芸众生。也许这一次我们还是无所收获,之前的巨大投入可能换不来我们所期望的结果,但是我现在知道,有些人会继续,有些人永不放弃,因为有个国家叫美国。祝贺“勇气”号的成功!!

炎黄

虽然美国人很霸道很招人恨,但不得不承认美国就是发达。人家的“勇气”号能登陆火星,而我们中国呢?好像刚刚开始这一课题nE?这就是差距,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差距!我们中国人不要再骂这个骂那个的,好好想想该做些什么让中国也成为世界大国吧!

新型号

不管是美国“勇气”,还是中国“神舟”,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是我期望我们中国人在高端科技领域要迎头赶上!

篇5: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

②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2,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稀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气与水分。

③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变化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大致都是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分极少,至多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m深的湖泊。与我们地球表面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④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无法形容。地球上的特大台风,风速约60m/s,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180m/s。1971年,当美国“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就发现整个火星被一场大风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km—80km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观测。这场特大风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火星才开始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⑤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是否在一段时期内,火星上曾有生命出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甚至是病毒。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海岸和峡谷,但是后来都消失了。

⑥现在,人类希望征服这个冰冻的球体,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而且温度极低,沙暴猛烈。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想要把它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

⑦唤醒这个“冰冻星球”的`最基本办法是加热,在此之后,还要给它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研究人员认为,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0—5万年的时间。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有删改)

7、火星上有哪些奇异特征?(2分)

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每年都要刮一次特大风暴。

8、本文题目是“唤醒火星”, 人类为什么想要“唤醒火星”?唤醒这个“冰冻的星球”可能采用哪些方法?(5分)

人类想要把火星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可能采用的方法有:给火星加热;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

9、本文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火星的特点。

10、第⑥段“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篇6:《人类的火星梦》阅读答案

②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谈到火星,人们最关注的就是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天文学家们对火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30多年来,多种空间探测器对火星展开逼近、环绕和着陆探测,初步揭开了火星的一些秘密。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显示火星现在或过去存在生命,但也没有找到任何证明生命不存在的东西。这说明未来将有可能实现人类的火星梦,到火星上去生活。尽管火星比月球远得多,但随着对火星的不断了解,人们对未来定居火星的期望越来越高。

③ 火星、水星、金星、土星与地球一样,同处离太阳较近的温暖地带,且都主要由适合人类居住的岩石类物质构成。但它们之中,水星太冷,金星和土星太热,只有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水。这样一来,这几颗行星就被科学家们“打入冷宫”。与月球相比,火星大得多,足够人类立足,而且,月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氢、氮、碳这三种生命元素。

④火星也有冰霜覆盖的南极和北极,由二氧化碳气体冻结而成。火星的土壤表面覆盖着氧化铁,因而火星看上去是红色的。火星也有稀薄的大气,大气的95%是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氢气、氧气等生命元素。尽管火星比地球寒冷,经常狂风肆虐,而且看上去无限荒凉,但它包含所有元素,因此是与地球生存环境最相像的太阳系行星。

⑤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在研究火星的同时,已经提出了把这个荒芜的星球变为适于人类居住的各种设想。火星的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60度左右,如果在火星轨道上放置一些太阳反射镜,就可以使火星表面温度增高。在火星上建一些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和臭氧的工厂,它的周围就会罩上一层厚厚的、温暖的二氧化碳,它们是培植简单生命体的必要因素。

⑥完成这些任务后,火星并非马上就能产生生命体,因为它们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和水还需要我们去“制造”。在人类登上火星后,可以携带一些细菌到火星上,使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绿色植物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氧气,一步步创造出复杂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据此,科学家计划着在火星上种草、种树。不过即使真能实现这个设想,火星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也不会是草和树木,可能仅仅是一些藻类、苔藓,然后是极地冻原。

⑦尽管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它的热心支持者们似乎已经把火星当成了人类的第二家园,但不少有识之士却为火星探险找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理由:了解了火星就应该更好地建设地球。移居火星并不是人类的必然命运,因为这不能让人类逃避人口过剩和生态恶化。看一看火星的荒凉、寒冷、狂风和稀薄大气,让还在不停破坏地球生态的人们早日醒悟吧!与其花巨资跑到一个生存环境被破坏殆尽的地方,为什么不把钱用来改善依然肥沃的地球生态呢?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样一来,金星和土星就被科学家们“打入冷宫”。

②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火星上并非马上就能产生生命体,因为它们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和

水还需要我们去“制造”。

【小题2】第④自然段中说火星“是与地球生存环境最相像的太阳系行星”,其根据是什么?

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小题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③段中将水星、金星、土星、月球等行星与火星作比较,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的特点。

(2)第6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说明火星

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就是藻类、苔藓及极地冻原。

【小题4】有识之士反对移居火星的理由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1)科学家不把水星、金星和土星作为让人类居住的研究对象(考虑对象)。(2分)

(2)在火星轨道上上一些太阳反射镜,提高火星表面温度;建立能够产生温室效应气体和臭氧的工厂,制造二氧化碳。(2分)(分号前后的内容答到一部分得1分)

【小题2】火星具有许多与地球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同处离太阳较近的温暖地带,都主要由适合人类居住的岩古石类物质构成;可能有水;也有冰霜覆盖的南极和北极;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氧气和氢气。(4分,每个要点1分)

【小题3】(1)作比较不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的特点,(1分)而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中,只有火星具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1分)(2)“可能”一词不是说明火星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就是藻类、苔藓及极地冻原,(1分)而是说明火星上出现这些植物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1分)

篇7:到火星上去种草阅读答案

②指代“草(或拟南芥)能在火星上成活”。(2分,各1分)

2.①个头矮 ②生长周期短 ③基因被破译 ④具有“报告基因”(4分,各1分)

3.①土壤数据采样 ②改良土壤 ③移栽幼苗 ④护理生长(4分,各1分)

篇8:“好奇”号登陆火星

登陆火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50多年来,人类已经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火星探测器,但成功着陆的寥寥无几。这些探测器有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在绕火星轨道上玩“失踪”,有的着陆后未完成任务葬身火星。在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诸国中,美国的成功率最高,但它发射的十余次火星探测器中,也只有6次实现火星着陆。目前在火星上的3个美国探测器前景不妙:“勇气”号在执行5年多任务后,最终被困在松软的土壤里无法动弹;“凤凰”号因太阳电池板难以抵抗严寒天气,供电能力骤降,与地面失去联系,“寿终正寝”了;只有“机遇”号仍在火星表面探险,急盼着新伙伴的到来。去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的“好奇”号,飞行了8个半月,终于抵达火星了。

与之前所有的火星探测器不同,“好奇”号有了新的任务。“好奇”号此行的目的是研究火星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调查火星浅层地表是否具有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以及在火星岩石中寻找过去曾经存在的生命信息。能够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对于科学家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发现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那么就能证明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也有可能有生命存在。在“好奇”号执行任务期间,它将记录火星的天气变化、分析空气成分、对岩石进行测试以寻找氨基酸、甲烷或者其他能够表明火星上现在或者过去存在有机物的痕迹。为此,科学家们选择了盖尔陨石坑作为着陆点,此陨坑中心山丘的层状物含黏土和硫酸,着陆点周围存在沉积物形成的冲积扇,这些与水有关的物质和地貌,有可能存在有机物。此外,“好奇”号 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任务,即验证若干新开发的工具和技术。几十年后,这些技术和工具将帮助人类探测木卫二及人类最终“移民”火星。

为了完成科学家交给的艰巨任务,“好奇”号携带了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其重量是“机遇”号和“勇气”号科学仪器载荷的15倍,它可以像地球上的“地质学家”一样地来研究火星表面的岩石和土壤。“好奇”号顺利地登陆火星后,立即开始工作,仅仅2个星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以下几项任务。

1.发回一系列珍贵的火星照片

“好奇”号带了两套照相设备,一个是安装在它底部的火星降落成像仪,可以在“好奇”号着陆期间,从空中拍摄着陆地点及周边地区的情况。另一个是安装在主车身上方的“桅杆照相机”,它承担了拍摄火星地貌高清晰度彩色照片和视频的任务。此装置由两个相机组成:一台焦距100毫米,可以拍摄火星远处的地貌;另一台焦距34毫米,负责近距离观察地貌、岩石、土壤。

“好奇”号在登陆期间,安在底部的火星降落成像仪就拍下了几百张照片,使科学家可以从空中了解着陆点及周边地区的情况。着陆后,由于拍摄时摄像机上仍罩着透明防尘罩,它传回地面的第一张照片火星地表照片有些模糊,但还是可以看清火星上的石块。之后,桅杆照相机发挥作用了!在登陆火星的第2天,“好奇”号就在红棕色的陨石坑底面,向地球发回火星景观的第1张彩色照片,这张照片的远景显示了盖尔陨石坑北部的山壁和山脊。之后,陆续发回了“好奇”号周围火星景色图。左下图是桅杆相机所拍摄全景图中的一张,图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坐落于盖尔陨坑中心的夏普山,图片的左侧可以看到夏普山微微隆起。“好奇”号登陆几天后就传回反映降落地点周围环境360度高清的全景图像,从照片画面显示,火星地面呈铁锈色,石块密布。从“好奇”号传回的图像显示火星地形与地球无比相似,很像美国西南部部分地区的地形。负责此次探测任务的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夏普山的沉积岩层,能重构火星早期的气候和环境,并判断火星是否曾经适合生命居住。

此外,“好奇”号还传回来自拍照。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好奇”号身上散布着一些小石块,这些石块是“好奇”号降落时被“吹”到机器表面的,不会对“好奇”号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图片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说明“好奇”号在向火星表面降落的过程中,引擎的冲击波将降落地点附近的地表轰出了一个0.5米的凹坑,暴露出底层的基岩。火星地表裸露的岩石中蕴含着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这使它成为科学家探测研究的主要目标。

2. 测量火星辐射环境

“好奇”号在登陆火星第4天已开始利用其携带的“辐射评估探测器”对火星辐射环境进行了约3个半小时的监测,这些信息是设计未来载人探索火星计划必须的。由于火星大气层厚度只有地球大气层的百分之一,而且火星不存在全球磁场,因此,来自宇宙空间的大量高速带电粒子能直达火星表面,其表面辐射水平远高于地球。辐射评估探测器能监测这些高速带电粒子,评估火星表面的辐射环境及其对未来登陆火星航天员的危害。

3. 天气监测

“好奇”号在火星上进行了24小时天气监测,收集了有关的数据。气象学家们对于“好奇”号收集的气象数据感到兴奋不已,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很少的气象设备被送上火星表面,并且“好奇”号此次所在的位置盖尔陨石坑内风的流向呈现一种复杂的模式,很值得研究。

“好奇”号将扩大美国宇航局对火星的探索领域,并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行星是否存在水。该火星车收集的数据,或许还有助于科学家弄清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火星过去和现在的可居性问题。

【责任编辑】蒲 晖

篇9:火星上奇妙的石柱阅读答案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部分地面。科学家研究大量先前的发现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美国地质勘测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莫西·米拉卓和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共同发现的,他们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

科学家表示,这种被毁断裂特征叫“柱状节理”,这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被发现。那么什么是柱状节理?我们知道耸立在海边的所有岩石群统称为丛石。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能使人感觉到天的神秘。其实,组成丛石的岩石在地形学上相当于柱状节理,即熔岩冷凝时收缩形成很好的节理(缝)。比如,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节理比较规则。冷却过程中熔岩的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收缩的中心点如果分布均匀,各个方向的.缝相结合构成六角形的形态。而且这些缝(节理)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这样的节理就叫柱状节理。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米拉卓说,这种石柱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HiRISE照相机正好具备清晰拍摄这种石柱的能力,如果照相机以正确的方向对准这些石柱,就能清晰地拍到它们。”当陨坑形成时,其壁上的岩石就会向后倾斜,指向天空,从而可以容易辨认出来。

在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米拉卓表示,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节理表明火星熔岩是被洪水周期性淹没导致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他们估计此洪水泛滥的周期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之下,在地球上,柱状节理普遍存在。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中就有。这为研究火星上的柱状节理提供了一个参照。

表明火星地面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其他地质特征还包括一些峡谷,模型研究表明一些地区至少被淹没过一万年。科学家称,火星凯希谷曾遭遇过不同规模的洪水冲袭。一些来势凶猛的洪水甚至可能淹没了谷地的最高处,而小洪水只在河道中奔腾下泻,并不断使河床加深。

18.根据文章内容,给“柱状节理”下一个定义。(2分)

19.“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一句中加点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

20.下列不属于柱状节理一项是(2分)

A.耸立在海边的,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

B.地球上,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

C.火星上,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规则的缝。

D.火星上,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的节理。

2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地面。

B.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C.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发现这种石柱似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D.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这种柱状节理是火星独有的地理地貌。

参考答案:

18.“柱状节理”就是熔岩冷却过程中,其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这些缝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的一种地貌形式。

19.不行。因为这是科学家根据“HiRISE”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估计出来的,并没有人做过时间考察。

20.B

篇10:火星发现水意味着什么阅读答案

19.第⑷段画线的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下面是某同学读完此文后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之所以热衷于追寻“火星人”的踪迹,是因为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且与地球有诸多相似之处。

B.从目前拍摄到的火星照片上,专家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上存在着河流。

C.人类频频向火星发射若干探测器,是为了在火星建立基地,进而再向深空进行探测。

D.“凤凰”号火星登陆器发现水后,极大鼓舞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已纷纷制定了进一步探测火星的计划。

参考答案:

16.好。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意味着火星上存在生命物质是有可能的,并且可能性很大。

18.①期待着发现火星的生物;②渴望开发人类新的生存空间;③有利于人类保护地球,更加珍惜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19.不能。因为“可能”表猜测、估计,去掉它后表意就绝对化了。这表明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篇11: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②然而,那些希望不久就玩一把火星旅游的人最好还是回到地面上来。因为不论是旅行期间还是着陆以后,都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难以承受的艰苦生活以及人身健康的诸多风险,这种超长途旅行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③首先,目前的推进方法不适合一个如此遥远的旅程,能达到这种技术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科学家考虑要使用原子发动机,但这一设想目前还处于样机阶段。由于排除了带足用于返程的碳氢燃料的可能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太空旅行者到达火星的两年前,必须先发送一个装备有小型原子喷气发动机和液化氢油箱的返程飞行器到火星上去,以便利用火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来合成碳氢燃料。但这一设想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行得通。若要把人的生命悬系于这样一个系统,则无论如何是靠不住的,因为这当中完全可能发生技术事故,无法确保万无一失。1960年以来,地球向火星发射自动探测器共有32次,其中2/3因技术问题遭到失败。事实上,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切都还在试验当中。

④另外,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公里,最远时可达4亿公里。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公里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⑤无线电通讯也成了难题。“火星上气温是多少啊?”“-120℃”。以光速传播,太空旅行者与地球上朋友之间这种最平常的通话要要花上大约两个半小时。

⑥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影响也不可小视。出了太空舱,太空旅行者会有好几天不能行走。除了心血管系统的衰弱,几乎完全失重所导致的器官消融、骨骼脱钙外,仅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宇航员周身的骨骼就可达到骨质疏松的极限,很平常的碰撞就会造成股骨颈骨骨折。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打算设计一种人工重力飞船,太空旅行者同时还要辅以每天坚持肌肉锻炼。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完全抵消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⑦因此可以说,火星旅游还远不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__________。如果把标题中的“现在”和“根本”去掉,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的原因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能达到符合太空飞行技术要求的推进器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B.地球距火星遥远,往返一次时间太长,在次期间,太空旅行者的生活、医疗问题无法解决;火星灰尘,无孔不入而无法防备。

C.太空旅行者与地球到的朋友之间不能联系与沟通。

D.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影响,导致人体肌肉和内部器官的消融、骨骼的脱钙、股骨颈骨骨折等。

3.试分析第③自然段的行文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全文,归纳并简要分析这篇事理说明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还有哪些难题,请仿照相关文段的行文结构简要地加以说明(说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明的对象 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从程度上加以强调

2.C

3.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发动机未准备好接着指出未准备好的原因:一是燃料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最后作结(关键技术还在实验中)(把说明的过程陈述清楚即可)

4.本文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上。分析略。

5.要求:能仿照“提出难题(说明对象)、然后阐述原因”的结构进行说明,想象合理,有理有据即可。

★ 枫叶去不了的远方散文随笔

★ 最新道歉信

★ 道歉信范文

★ 道歉信

★ 道歉信

★ 道歉信格式

★ 四有老师心得体会不了

★ 挽回不了的爱情

★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篇12:火星登陆指南

随着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探索目标已从20世纪的“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转为21世纪的“载人飞船-月球基地-载人火星探测”。人类活动疆域不断拓展,从建立月球基地到火星生存。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空间环境与地球环境的巨大差异成为制约人类向宇宙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火星着陆也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人类并未停下探索太空的脚步。

发射火星探测器有规律

火星一直都很“火”,每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都会吸引全世界天文爱好者的目光。这些新闻其实是有规律的,每隔26个月左右一次。

火星和地球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行,火星距离地球最近5 000万千米,此时,它与地球都处在太阳的同一侧;最远距离4亿千米,此时,它在太阳的另一侧。每隔26个月左右它们才能相遇一次,这时它们靠得最近,发射探测器最合适。这个发射时间被称为发射窗口,只有在此时发射,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火星。即便如此,探测器仍要飞行6个月左右的时间。

探测器围绕火星运行较为简单,但要想在火星上着陆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

登陆火星不容易

把一个瓦片斜着抛入水面,它就会在水面上打水漂,蹦跳几下后才沉落水底。火星的大气层就相当于水面,如果探测器降落的角度太大,也会在大气层上蹦起来,弹跳到宇宙深处就落不下了。如果直接落下去,探测器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的摩擦,容易产生高温,被融化掉。即使是探测器能够以合适的角度落下来,还要保护探测器不被摔坏,这就需要在它的外部包裹一层“垫子”,这个“垫子”是由很多气球组成的。

降落的时候,多个气球自动充气,组成一个圆团把探测器包裹在中间。落地时,气球团会在地面上蹦跳着滚到远处,然后让气球泄气,探测器才正式登场。探测器从泄气的气球上行驶过去,踏上火星的大地。

在使用气球之前,人们也使用降落伞着陆,但它跟气球一样显得有些笨拙。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着陆方式。2012年,来到火星的“好奇号”火星车实在是太重了,不仅使用了降落伞,还使用了天空起重机才安全降落。

“好奇号”火星车被隔热罩包裹着降落。当距离地面1.4千米的时候,隔热罩的上半部脱离了,“好奇号”完全露出来,此刻的它像一个婴孩那样蜷伏在一个架子的下面,这个架子就相当于起重机。当架子上8个火箭向下喷射的时候,它就产生了升力,停止了自由落体下落。这个时候,天空起重机首先释放出一根绳索,“好奇号”火星车就吊在绳索的下面,随着天空起重机一起下降,直到安全着地。

天空起重机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却不能落到地面上,那样会压在火星车上。所以,当“好奇号”触及地面的时候,绳索自动断开,“好奇号”留在地面上,而天空起重机则会重新飞起来,飞到几百米的远处才能落下来。

人类登上火星任重而道远

火星探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90年代,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停留在发射探测器这一层面。如果要把人送上火星,必须要有生命保障系统,还要想办法把人送回地球。当宇航员站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时,他必须要考虑在这里考察多久。

在火星上停留的时间绝不是任意的,火星与地球两颗行星的运行关系决定着宇航员的停留时间。一旦宇航员错过返回时间窗口,就得等下一个火星与地球的交汇周期,而这一交汇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今年,美国的创业家马斯克宣布,他们要在10年后把人送上火星,之后人类将会在这颗红色的行星上展开科学实验,一步步地把它建设成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愿景虽好,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

上一篇:党组干部下一篇:示字旁书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