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哈尔滨市中考满分作文(三):美在不期而遇

2024-05-11

2023年哈尔滨市中考满分作文(三):美在不期而遇(精选2篇)

篇1:2023年哈尔滨市中考满分作文(三):美在不期而遇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请将题目“我找回了______”(自信、母爱、尊严、快乐……)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对待生活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等待阳光, 等待甘霖,等待花开,等待成长……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心境,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 体裁不限。2. 表达真情实感, 不得套写、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 字数在600左右。

【思路指导】

今年作文试题的呈现方式仍是“二选一”式选题作文, 文题一是半命题作文,文题二是话题作文。该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关注个人成长,引导深入思考。无论是半命题“我找回了”,还是话题“等待”, 都关注并聚焦于考生个人成长问题,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且容易选材; 因为容易引发考生深入思考, 所以让考生觉得有话可说。 以“我找回了”为例,横线上的内容不难确定,但怎样 “找回”、为什么要“找回”等问题要说清楚,这显然需要健康的心态来引领,否则难得高分。

2. 关注情感体验,引导真实表达。两个备选文题既立足于考核考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素养,还立足于考核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在积极引导考生叙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以“等待” 为例,如果没有“等待”的经历,没有体验过“等待”的焦躁、不安、痛苦等,如果没有在 “等待”的过程中产生过真实的感受,又怎么会写真切、写细致,并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呢?

3. 关注公平公正,引导规范成文。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作文要求方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 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600左右” 等要求已是多年一贯,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对平时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种有力引导,并给予必要规范,又有效地保证了作文评分的公平与公正。

写好文题一的关键有二:

一是要合理补题。 除了试题中给出的“自信”“母爱”“尊严”“快乐”等义项外, 抽象事物“勇气”“友谊”“童年”,具体事物“日记本”“我的爱犬”“千足虫风筝”等也都可以用来补题。要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义项,要保证所选义项与标题中其他词语间的搭配是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

二是要抓住重点。在文题中,“我”字限定了所写文章的人称,“了”字表明“找回” 的动作已经完成,横线上所填的内容是“找回”涉及的对象, “找回”二字是重中之重,需调动各种手段把怎样“找回”等内容具体生动、有条有理地叙写清楚,对为什么要“找回” 等内容的叙写,要做到少而精。

写好文题二的关键也有二:

其一,要准确理解话题含义。“等待”是个动词,意思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 既是及物动词,也是不及物动词,基于此,可以选择“耐心等待”“静静等待”“一个人的等待”等内容来写,也可以选择“等待亲人”“等待时机”“等待花开”等内容来写。“等待” 的主体很多元,可以是“我”, 也可以是其他人、其他事物。

其二,要在求新上下功夫。“等待”是一个时尚话题、 大众话题,以“等待”为题(或主题)的歌曲、诗文非常多,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除了要做到内容出新、立意出新而外,还需努力寻找其他的出新门路,如通过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把握写好的书信、演讲稿等非常规文体使文体出新,通过改变文章结构使结构出新, 通过使用个性化的语言使语言出新等。

【文题一满分文】之一

我找回了自信

⊙一考生

入初三,诸事不顺,几次小考,自信心丧失殆尽。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体育老师手掐卷尺瞪着我, “我警告你,立定跳远你还有一次测试机会,再不及格,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脸在发烧。

“小A,你怎么回事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学老师毫不留情地数落我,“平时测试挺不错的,一到模拟考试就不行……学好数学得用脑子,懂吗?脑子!”

我仍然无言以对,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你们班主任刚来过电话, 说你最近学习成绩很不稳定……还想不想念了?不想念赶快回家……”爸爸在电话里向我发出最后通牒。

一个人躲在操场的一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无助、无主。难道我没长能跑能跳的腿脚?难道我缺少学好数学的脑子?难道我真的“不是块念书的料”?

正在胡思乱想,他来了。 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怎么了?霜打茄子似的。”他拍拍我的肩。

我正低头看着地上的几只蚂蚁“:还能怎么样,就差卷铺盖卷儿走人了……”

“不至于吧,”他用膝盖碰碰我的膝盖,“到毕业还有大半年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我自己都没信心了,你就别安慰我了。”我仍然看着那几只蚂蚁,它们正联手抬着一片树叶。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他站起身,话也不容置疑,“从今天开始,我怎么说你怎么做。”

尽管将信将疑,但我还是遵照执行了。

按照他“数形结合学数学”的说法,我的数学成绩很快有了大起色,数学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了。

按照他“一蹲二摆三起跳”的说法,我的立定跳远测试竟得了个“优秀”,让体育老师连连称奇。

变化还不止这些。同桌说我不再低着头走路了,“老铁”说我脸上有笑容了,“眼镜”调侃说我开始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了……

我明白,我又找回了自信。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叙写具体。文中既有对自信心一点点丧失有关情况的叙写, 又有对“我”与班长对话的叙写,还有对找回自信具体表现的叙写,内容显得很丰满, 因果关系也交代得很清楚。 二是语言流畅,富有个性。 文章较多地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所有人物语言都非常符合其身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口语为主的语言风格,既给人以亲切感,也让文章通俗易懂。三是感情真挚,质朴无华。文章表达了羞愧、无奈、悲戚、无助、怀疑等多种情感,所有情感都是真挚感人的,文章中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更多的是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文题一满分文】之二

我找回了我的日记本

⊙一考生

在台灯下写完作业,随手扯过书包,先装好作业本,又向后夹层摸去“:呀!我的日记本不见了!”

于是一阵好找:书柜查了三遍,没有;抽屉三开三关, 没有;书包底朝天,没有;床底下、柜子底下都找了,还是没有……

翻箱倒柜的声音终于惊动了爸爸妈妈“:不好好写作业,乱翻腾啥?”

“你们看到我的……不是……一本带锁的日记本了吗?”我有些迫不及待,也有些语无伦次。

“带锁的日记本?你的?” 妈妈吃惊地看着我。

“没看见,啥日记本还需要上锁……”爸爸似乎话里有话。

“不找了,不找了,”见事已至此,也只好另做打算,“你们看电视去吧,我想休息了。”

身子躺在床上,脑子却在不停地东冲西突。丢哪里了呢?怎么丢的呢?

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又蹑手蹑脚地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 忙三火四扒拉几口饭,就急匆匆向学校走去,没准儿落学校了呢,我想。

走进教室直奔书桌,上上下下找了个遍,仍然不见日记本的踪影。

“找什么呢?”同桌问。

“日记本,哦,对了,你看见我的日记本了吗?”

“是带锁的那一本吧?” 同桌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你看到了,在哪?求求你还给我好吗?”

“没看见,真的没看见,天天身不离本、本不离身的,谁知道被你弄哪去了。”同桌把刚刚拿起的书放下,压低声音对我说,“没问问你老爸老妈?”

“问了,他们说没看见……但是……我爸爸好像话里有话,莫非……”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午放学回家,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洗手、洗脸、吃饭。见爸爸还在吃饭,就先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左手下意识地向枕头底下伸去,“日记本!我的日记本!”这才记起是前天晚上临睡前放在那儿的。这死记性。

我拿着日记本走出房间, 大大方方地对爸爸妈妈说“:我的日记本找回来了,不想看看里面记了些啥?”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脱俗,叙写具体。当大多数考生把写作内容锁定为“勇气”“友谊”等抽象事物的时候,该考生大胆选择了“日记本”这一具体的事物来写,并具体地写出了“找回” 的全过程,既使选材显得与众不同,也产生了很强烈的画面感。二是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啥日记本需要上锁?啥日记本值得三番五次地翻箱倒柜寻找?啥日记本让同桌都“压低声音”说话?莫非真有什么秘密?其实,所有这些都是考生的巧妙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引人入胜。三是以对话为主,人物鲜活。文中的人物对话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彰显了人物个性,更难得的是,考生不仅把人物说了些什么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了,还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及动作等写出来了,称得上声情并茂。

【文题二满分文】之一

等待的滋味

⊙一考生

你有过等待什么人、 什么事、什么情况出现的经历吗?你品味过等待的滋味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苦

那时我刚上初中,因为爸爸妈妈要到县城打工,就把我转到一所寄宿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我有些不知所措, 每天只能把头低得不能再低。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思念与等待之苦,因为从小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所以我特别看重每月一次的聚会。离聚会还有好几天,我就开始魂不守舍了,书看不进去,课堂上也常常走神。聚会当日一个人等待爸爸妈妈到来的那段时间最煎熬,一会儿趴在窗户上看看,一会儿打开门瞧瞧,说好10点钟到,但10点过5分了还不见人来…… 喉咙发干, 嘴巴发苦, 唉……

等待的滋味——有点酸

好友转往外地一晃都一年多了,听说他回来了, 我很高兴。那天,我早早地就赶到了约会的地点,还随身带来了爸爸妈妈犒劳我但我始终没有舍得独享的美食。等得无聊,就随意地翻开一本书,眼睛看着书页, 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啥情况?还在路上? 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当我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那边一阵嘈杂:“谁呀?……是你呀!……你说你在等我…… 我们几个好朋友正……十分钟,不!一小时,我一小时以后……”放下电话,心里酸酸的,我问自己:“还等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甜

中考报名时出问题了! 老班告诉我:“你户口不在县城,不能在县城报考。” 家乡初中的领导告诉我: “你没在本校读满3年,不能享受‘配额生’相关待遇。”于是到县招生办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研究,请耐心等待……应该是利好的”。心里的石头虽然没有完全落地,但感觉还是甜丝丝的。果然,没过几天就等来了好消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考,也可回户籍所在地报考……享受与本地考生相同的待遇。”

这就是我品味到的等待的滋味。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角度新颖。考生选择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不仅时间跨度较长,还饱含了苦、酸、 甜等诸多滋味,文章内容因多味杂陈而丰富,又因站在滋味的角度来解读话题而显得异常新颖。二是构思精巧,层次清晰。围绕着“等待的滋味”这一标题,考生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并拟用了具有点题色彩的小标题,这样的构思是精巧的, 这样的层次安排是清晰而分明的。三是口语入文,朴实幽默。考生已深得语言运用之法,其叙事性的语言具体而生动,抒情性的语言含蓄而质朴,议论性的语言幽默而风趣。

【文题二满分文】之二

不要让等待变得遥遥无期——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一考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爷爷奶奶都好,小弟也听话,请放心。

来信收到了,是我读给他们听的。听完信后,爷爷还是面无表情,眼睛无神地看着窗外;奶奶先是“唉” 了一声,接着自言自语道: “过些日子就回来,总是过些日子就回来,可总也不见个人影……”

爸爸妈妈, 我知道你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拼命干活、拼命赚钱,都是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为了我和小弟的未来,对你们吃的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爸爸妈妈, 作为你们至亲至爱的女儿,我对你们还是多少有些怨气的, 因为你们外出打工已经三年零四个月了,爷爷奶奶挂念了你们1200余天,我和小弟也思念了你们1200多个夜晚啊!每月一次的通话,总是那么短暂,刚说了没几句就被你们挂断了;两个月一次的通信,也总是那么几句话,“我们……工作不累, 伙食挺好……过些日子就回去了”“你们……要听爷爷奶奶话,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你们说的“过些日子”可真长啊!你们让爷爷奶奶等待得太久了,也让我和小弟等待得太久了……

你们走的时候,我还是个啥事都不懂的小学生,如今我都要初中毕业了。三年多来,我白天一头扎进书海里,夜晚一头扎进家务里, 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会想念你们,就会流泪,我不想让爷爷奶奶和小弟看到我不够坚强的一面。前几天填报中考志愿, 我自作主张填写了一所中职学校,因为念中职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我也很想学一门手艺,好尽早帮你们承担一些,对我的先斩后奏, 还请你们谅解。

爸爸妈妈,村上成立农业合作社了,好多外出打工的人也都回来成为那里的工人,你们也快回来吧,爷爷奶奶在等着你们,我和小弟也在等着你们,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等待变得遥遥无期啊!

纸短情长,再祈珍重!

女儿叩首

6月25日

【简评】

篇2:2023年哈尔滨市中考满分作文(三):美在不期而遇

题目:晴朗之时人们赞美阳光,黑暗之中人们渴盼阳光。灿烂的阳光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晨曦”“夕照”入诗入画的不可胜数。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阳光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同的人对阳光有着不同的感受。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阳光的季节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季节,习以为常的是夏日的炎热,阳光有点太过热情。但这个季节里掺入了几丝离别的味道。大概,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怀。

不是秋天,谈起伤感很难。其实年少的心,又如何能体会“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慨,不过自作多情罢了。一旦到了夏天,还哪来的忧愁,早把毕业抛在脑后,冲凉吹风去了。然而,阳光灿烂的季节却突然下了几场暴雨,把我的心情从晴朗拖入阴晦。天在那儿泪水汪汪,但我依然是一脸平静。“别开玩笑了,下几场雨,你以为就能赚走我的眼泪吗?”我不屑地说。

我问自己是不是很喜欢开玩笑,以至于把三年的日子也当成了玩笑。记忆里一片模糊,因为这与聪明与否没什么关系。唯有“成长”是这段岁月看得清楚的标题。我极尽全力地回想,漫无目的地回想,回想三年的收获与错过。最后,甚至伸出手指数起三年来换过的口头禅,实在是无药可救。

同桌的女生一脸坏笑地说:“终于可以不和你坐在一起了。”我有点愤愤不平,不知在多少次考试中,我施以“援手”,才让她的成绩一直很有看头。谁知好不容易不必再靠我了,就这样得意忘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里说得分明,她却不当一回事儿。细想一下,何谓《战国策》恐怕她也说不明白,其他的就算了吧,当我庸人自扰。

可是,心中仍有一点不是滋味的感觉。

很欣赏屈原的《天问》。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从传说到现实,从远古到当世,一一向天问过,是何等的奇思。明知不会有回答,依然问得潇洒豪迈,悲怆惊俗。我也试着向天发问:“没有了暴雨连天,夏季是不是会因为只有阳光而单调;没有离别伤感,成长是不是会因为只有欢笑而缺乏完美。夏季还是夏季,成长还是成长。那么我快乐着,痛苦着是不是就可以心满意足;所有得失,是不是可以付之于过往?对于未来,我于是无愧于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天固不可问,聊以寄吾意耳。”这实在很让人欣慰。屈原笑了,“天问”不仅仅是他的感慨,更是后世许多人告慰心灵的高亢与激昂。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带不走我的眼泪,收下我的祝福,时间沉积,不会忘了这阳光的季节。

“知了——知了——”喋喋不休的蝉,你知道些什么呢?

“知了——知了——”唉,讨厌的蝉鸣。

幸好,阳光一直灿烂。

[点评]

阳光的季节里走出一个阳光少年,淡淡的离愁在他的调侃之中也变得轻松起来。《战国策》《天问》“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恰当的引用,不仅为文章添彩,而且也展示了小作者良好的文学功底。这不仅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也是古今血脉相通的体现。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彷徨迷惘、离别伤感之时,挥挥衣袖,将得失付之于过往,勇敢面对未来。少年心事当凌云,在小作者的笔端,惆怅的心绪化为了灿烂的阳光。

山东淄博市

题目:根据下列一首歌的歌词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柔的话送耳旁。

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

我在充满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

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暗淡无光。

要求:请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结合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爱无止境

曾几何时,妈妈对我说过:“我亲爱的宝贝,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失去你,我的世界将变得黯淡无光。”

曾几何时,我对妈妈说过:“我亲爱的妈妈,你是我心中永不落的太阳,没有你,我的天地,将会是一片空荡。”

曾几何时,我明白了,母女之间那永无止境的爱就是人世间的第一轮太阳。

—— 题记

妈妈的日记:

我的女儿出世了,她多可爱啊!小脸上写满了天真。她是我的生命,我的唯一,我将会把我那永无止境的爱全部留给我的女儿,让她时时刻刻被温暖的母爱包围着。但我要努力,去填补那片父爱的空白……

妈妈的日记:

看到漂亮的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心里欣慰极了。她生活得很幸福,也许这是上天给我付出母爱的最大回报吧!可是,终有一天,她会问起爸爸,我该怎么办……

女儿的日记:

哈哈!今天我长了一颗牙。妈妈说当宝宝长牙的时候,就表明长大啦!妈妈还说,当宝宝长大了,就会收到爸爸的贺卡了。哎!我还没见过爸爸呢!今天隔壁的丫丫指着她爸爸昂着头对我说:“哼!看吧!这是我爸爸!”我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到那时,我也可以骄傲地对丫丫说:“这就是我的爸爸!”

女儿的日记:

今天是我16岁的生日,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爸爸的贺卡了。今天当妈妈把贺卡递给我时,我发现妈妈的头发已经白了,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不知怎的,突然间,鼻子酸酸的,眼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流出来!我知道,在我收拾房间时,发现妈妈的枕头下有一摞来自“爸爸”的贺卡,妈妈为了不让我感受到失去爸爸的痛苦,是何等费心!我会把我那份永无止境的爱全部献给我那亲爱的妈妈!

我是妈妈心中的太阳,同样,妈妈是我心中的太阳。我们之间那永无止境的爱将是人间的第一轮太阳。

[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就以情为重,考生以朴实的语言,把母女之爱写得如此厚重而有质感,可见考生的文字功底。母爱的话题很沉重,沉重得使我们很难写出新的东西,可考生用日记的形式,截取四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情、爱和生命,有创意。文章写得很真实,唯有真实,感情才抒发得真挚。

招招手儿,豆角月儿

——为了母亲,更为了大山

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边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曾养育了我16载的故乡。

月儿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母亲揽着我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静静地。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儿啊,你不要离开大山,因为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母亲嘴里喃喃着,抬头看母亲,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不确定,我不懂,真的不懂,因为那年我5岁。

……

月儿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我和母亲并排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这一次仍是静静地,只是多了一丝喜悦与盼望。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才,你要做娘的耳朵,去听山外的声音;儿啊,记住,你得回来,为了咱们的大山,学好知识,报答咱大山的养育之恩;儿啊……母亲嘴里仍喃喃着。侧面看母亲,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只是少了些不确定,多了份坚定。我懂了,真的懂了,因为那年我12岁,因为第二天我要离开母亲,离开大山,独自一人去大山外的世界。

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人交往,没有艳丽的衣服与人炫耀,而我只有一份恬淡的心情,一份母亲与大山的期待,因为母亲的话我从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报答大山!凭着这份信念与力量,我苦苦求学,不曾浪费那点滴时间,不曾虚度那美好年华。

……

月儿又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而我站在山外的豆角月儿下,许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有出息,我更会回去报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娘,您放心,我不会让您,让大山失望。

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

招招手儿,豆角月儿……

[点评]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综合评语下一篇:县级报账办法(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