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2024-04-19

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共8篇)

篇1: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何小琴 大观 《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何小琴 2013-06-04 17:01:03

拼 装 图 形

一、课题:拼装图形

二、年级:三年级

三、设计者:何小琴

四、学校:成都市大观小学

五、教学理念: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核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任务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经过加工,融入到具体的几个探究任务中,每个任务串联成一个个故事展开,把要学习的知识隐藏在任务中,让学生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2,体现与人合作、交流共享的理念。

本课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在协作磨合中训练其有效协作的技巧和沟通能力。

六、前情分析

1,学科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性学科,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形成技能。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很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进行高效地教学。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画图程序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能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此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课的整个教学中我准备以“小狗的周末”故事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为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形式。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设计三个任务,促使学生去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教材分析:本课为“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其主要内容分为“拼装图形”和“复制图块”两个板块,知识点多而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和粘贴等。在此课内容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程序工具箱中的一些常用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面将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工具箱中的其它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存图画到指定文件夹的操作。

4,师情分析:教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学科基础知识较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对画图程序软件各功能掌握得很熟练,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5,校情分析:学校为城乡结合部小学,虽然几年前已经上划为城市小学,各方面软、硬件条件较好,但是生源多数来自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环境较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都有待提高。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意思; 2,懂得“复制”的含义;

3,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4,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树立、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八、教学重点:

1,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2,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

九、教学难点:

1,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2,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十、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为主,结合教师的简单讲解和学生的演示进行教学的策略。

十一、教法选择: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评价法

十二、学法选择:

1,自主学习法 2,实际操作法, 3,观摩法 4,相互评价法

十三、教学准备:

1,硬件:学生微机室。2,软件:(1)演示课件;(2)画图软件;

(3)多媒体教学网。

十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十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2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好!那下面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狗的周末》的故事。

(引入部分设计构想: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部分

第一环节:拼装图形(10分钟)

1,教师讲故事将任务一引出来——还原破碎的花瓶。

师:在一个晴朗的周末,大家心情都特别好,可是有一只小狗却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家的主人都出去玩了,却把它留在了家里,它可无聊了。于是它找来了邻居家的小花猫和小白兔陪它玩,可正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小白兔不小心将小狗主人家的花瓶打碎了,这可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想请大家来帮帮它们。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狗将这个破碎的花瓶还原成以前的样子吗? 生:能

2,请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将破碎的花瓶还原。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信心,那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画图程序将桌面上的《花瓶》文件打开,然后将书翻到24页,参考书上P24的图6-2和P25的图6-4的具体操作步骤详解来试一试吧!看能否顺利将破碎的花瓶还原成以前的样子。师:好,开始!完成了的同学请以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

3,请能顺利完成的同学上台来演示操作方法。

师:好,老师刚才看见有不少的同学都完成了此操作。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它是怎样达到目的的。师:其他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一下他的操作与我们刚才所进行的操作有什么区别。(板书: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

4,请所有的同学都将破碎的花瓶还原。

师:下面请所有的同学都按照这位同学所演示的方法将破碎的花瓶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第一环节设计构想:展开故事情节将任务一“还原破碎的花瓶”引出来,通过还原破碎的花瓶让学生理解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意思,并能使用这两个工具组装图形,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复制图块(15分钟)

1,教师继续讲故事引出第二个任务——复制糖果。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可帮了小白兔一个大忙。而当我们正在修补破碎花瓶的时候,嘴馋的小花猫将小狗主人家的糖果给偷吃了,每样仅仅只剩下一个了,师:他们又没有钱买,又怕主人回来了生气,这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将小花猫吃掉的糖果给小狗的主人补上吗?

2,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复制糖果的方法。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讨论和尝试一下,看哪一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

3,请完成了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方法。

师:下面老师要请完成了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给我们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4,其他小组相互补充。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谁愿意上来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讨论出通过Ctrl键实现复制的这种方法就请学生参考书后尝试,如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已经找出了这种方法此处就可以不用参考书上的具体步骤了。)(根据学生的操作板书:Ctrl、右键—复制 粘贴、编辑—复制 粘贴)

5,请全班同学都完成糖果复制的操作。

师:下面请全班所有的同学任意选择一种方法来帮助小狗将糖果变出许多来。(第二环节设计构想:教师通过继续讲故事引出第二个任务“复制糖果”,在小组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复制”的含义,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第三环节:综合应用(8分钟)

1,继续讲故事引出任务三——帮助主人修补玩具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刚才看见大家都能独立地完成糖果复制的操作。小狗的主人回来了,小狗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主人,主人听了非常高兴,他也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一个忙。他有一辆玩具火车,可是现在已经坏掉了,他想请小朋友们帮他将玩具火车变回以前有八节车厢完好的样子。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他这个忙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修补玩具火车的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尝试一下。

3,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独立完成了次操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吧!

4,相互评价作品。

师:谁愿意起来评价一下这幅作品。

5,保存作品。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点击“文件”菜单下面的“另存为”将自己的作品另存在D盘里面。

(第三环节设计构想:此环节通过帮助主人修补玩具的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练习,不仅包括利用“选定”和“裁剪”工具组合图块的操作,也包括“复制”图块的练习,如果学生能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就说明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任意摆放车厢的位置,以及设计车厢的排列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部分:(5分钟)1,评价学生的表现。

师:同学们真能干,今天帮了小狗这么多的忙,小狗可感谢大家了。以后我们同学之间也一定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2,小结此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

(总结部分设计构想:通过评价学生这节课的表现让学生以后能继续发扬好的方面,改正不足的地方。总结此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白通过此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框架)

十六、板书设计:

拼 装 图 形

选定 Ctrl

任意形状裁剪 右键:复制 粘贴

编辑:复制 粘贴

(板书设计构想:通过简明和分类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明白此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点部分。)

《拼装图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四川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拼装图形》。在本套教材中,软件的使用技巧是逐步加深的。在这里,学习画图软件的目的是通过画图,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课没有简单地重复画图软件的操作,而是抓住了“学习用‘选定’与‘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择图形、‘Ctrl+拖动’与常用复制方法复制相同图形”这个重点,来进行一些图形的拼装,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技能。从备课到教案的多次修改,自己都认真琢磨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想象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堂课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是贯穿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的,首先,在导入时,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高。紧接着通过故事情节的进展依次引出一个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一个综合练习来巩固此节课的所有操作。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很清晰,各环节过度很自然,而且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之处:

1,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利用“选定”工具拼装图形时,关于背景的处理方面教师显得有些急躁,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将方法说出来。

2,教师在请学生完成第一个拼装图形的任务时没有明确选定“图块”的要求,造成很多学生把原图破坏。

3,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课堂中除了请主动举手的学生上台演示正确操作外,还可以请差生讲讲自己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失败,然后让大家一起帮助他,也同时给大家提出了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之处,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曾春华 2013-06-04 11:18:02

奇妙的自选图形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曾春华

教学目标:

一、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和美化方法;

二、通过自选图形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通过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体验自选图形应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及颜色、图案、图片的填充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组合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使用PPT软件制件完成了《个人写真集》,每位同学都在写真集中插入了自己的照片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上交的作业各具特色,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在这儿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师:现在老师这儿也有一份写真集的作业,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比较一下与你做的写真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展示使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的示例作品

问:“这份写真集与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请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师:这份写真集中的照片不象我们直接插入的照片都是方方正正的了,而是具有了各种的形状。就象把照片装进了各种形状的相框一样对吗?

引入课题“奇妙的自选图形”

二、新授

(一)了解PPT自选图形

1、想一想:以前什么软件中使用过自选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思考)

2、找一找:PPT中的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

请学生练习及交流2分钟

2分钟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己去初步了解PPT自选图形】

(二)用PPT自选图形绘制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PPT中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那么你希望自己的相框是什么样的形状,试一试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自选图形画出来吧!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绘制自选图形,掌握自选图形的分类及插入)

(三)自选图形的填充

1、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相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状,那么下面如何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相框”里去呢?

先请学生自主尝试找到填充图片的方法(提示学生双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找一找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请通过自己探索找到方法的学生,进行汇报、演示。

请全体学生再次尝试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2、美化自选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照片装入了自己选择的相框里,但老师觉得你们的相框都还比较简单,比起家里和商场里那些精美的相框还有一些差距,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自己的相框设计得更加漂亮一些更精美一些更别致一些呢? 老师给学生展示用自选图形做得更精美更漂亮的相框,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示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纹理、图案的填充以及多个图形的组合来美化自己的相框。

学生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给自己的照片设置了的相框怎么样,并请说一说你的创作方法及创作的心得。

(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PPT中自选图形的使用,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自选图形的奇妙之处,希望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图形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总结反思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PPT学生中关于自选图形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灵活使用已学的知识对幻灯片进行美化。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的相关知识,虽然间隔的时间较长但在本课中我还是在PowerPoint自选图形这个新知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这节课学生学的很扎实,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插入某张图片,设置某个动画,绘制某个图形,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比较完整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不太擅于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本节课把上节学生制作的个人写真集作品拿出来既做为自己学生新知进行探索的素材,也是对自己以前作品进行完善和美化的过程。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软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自选图形的操作时,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师一直以“照片装入相框”这个要求为引导让学生在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选图形的操作时,因为目标明确,他们在尝试操作环节就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的迁移,使自主探究落实得比较到位。在课堂中多采用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动全体同学一起尝试和操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让评价适时有效

篇3: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的问题和反思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观点。

二、本论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的问题

1. 信息技术课受重视程度不高。过去在小学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心。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一些学校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

2.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已经通过培训,业务素质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整体比较薄弱。有的学校连一名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都没有,全校所有信息技术课都由语、数、英或其它老师兼任。

3. 学生认知水平不一,教学难度大。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样,使得教师难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4. 缺乏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因为还没有列入考试科目范畴,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备受冷落,应试教育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的反思

根据以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存在的问题来看,这些都将影响和阻碍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思如下:

1. 应更新课程观念,正确定位课程。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要大力挖掘素质教育的潜能,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2. 教学内容应系列化,各学习阶段应衔接。教学内容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低年级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计算机入门教育,学习打字;中年级开设绘图等基本技能和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访问因特网等等;高年级逐渐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讲授常见的办公软件、多媒体、网页制作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就实现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必修课变成“小→中→高”系列化的课程。

3.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在当前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可以归纳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只有教师正确进行角色定位了,其真正功能才会凸显出来。

4. 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注意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联系点,用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实去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信息技术“文档的修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宣传自己学校的广告材料或设计美术课中的美术字作品等。

5. 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校校通”工程的开展,小学进行信息技术考试的条件已经成熟。信息技术学科参加考试,有利于扎扎实实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有利于国家选拔信息技术方面有潜力的人才。

三、结论

新课程改革是形势所趋,信息技术课如何实施,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如何和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续结合。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来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努力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组织好和实施好。从而促进信息技术课的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而一起努力。

篇4: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教学内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有关剪贴画的操作。2.掌握有关艺术字的操作。教学重、难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删除文本框?2.如何插入文本框?3.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二、新授 像文本框一样,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和图片同样是幻灯片中的对象,它们共有的操作,如删除、移动、复制、缩放的操作方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些具有对象自身特点的操作。¦剪贴画 1.更改剪贴画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之后,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可以返回到选择插入时的状态,更改插入的剪贴画。2.设置图片格式选中插入的剪贴画,执行“格式”→“图片”,调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a.裁切设置:通过对上下左右裁剪宽度的定义,可以去掉剪贴画四周的内容而只保留中央部分。b.图像控制:我们可以给剪贴画设置不同的颜色模式,可以任意调整它的亮度和对比度。c.重新着色:对剪贴画中颜色和填充所使用的色彩进行重新选择。d.重新设置: 取消所做的设置恢复到初始状态,开始新的设置。3.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我们已经学习了,现在来学习艺术字的相关操作。a.改变艺术的属性:“格式”→“艺术字”,调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b.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艺术字的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与自选图形的相关操作是相同的。c.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视图”→ “工具栏” →“艺术字”选中状态。

三、小结:剪贴画与艺术字的相关操作

四、学习练习: 一.开机二.入网三.更改剪贴画。四.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对剪贴画的格式进行设置。五.改变艺术字的属性。六.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七.使用艺术工具栏。八.关机

第六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自选图形的绘制;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2.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阴影效果。3.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三维效果。教学重、难点: 自选图形的绘制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如何对插入的剪贴画进行裁剪?2.怎样改变艺术字的属性?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习自选图形的绘制及特殊效果的添加。1.自选图形的绘制 先必须使用“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1)自选图形子菜单:包括“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总汇”、“流程图”等。(2).绘图子菜单a.组合:选定几个独立的图形对象,然后执行这个命令,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大的图形对象。b.取消组合:取消组合是组合的逆过程c.叠放次序:图片的叠放顺序有置于顶层、置于底层、上移一层、下移一层。d.改变自选图形e.设置自选图形默认效果2.阴影我们使用“阴影设置”命令,可以对选择的阴影模式的偏移量以及阴影的颜色进行设置。3.三维效果使用“三维设置”命令 4.已有的图片文件a.插入已有的图片文件后,要注意在“确定”和“取消”下面有两个复选框:链接文件和随文件保存。为演示文稿的独立使用,我们一般选中“随文件保存”。b.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片工具栏”对图片进行修改。

三.小结:1.自选图形的绘制2.阴影效果的添加3.三维效果的添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2000程序四.练习自选图形的绘制方法(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等)五.练习绘制图形的组合与取消组合、图片的叠放次序操作。六.练习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操作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对图形对象的移动定位操作部分学生没掌握!

第七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调整幻灯片结构、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理顺幻灯片逻辑结构的方法2.会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学重、难点: 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利用Powerpoint画一个五角星图?2.怎样设置文字、图片的阴影效果?3如何设置文字、图片的三维效果?

二.新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了。不过这样的演示文稿只能按照我们制作对排定的顺序播放,这样的线性的结构方式使我们的演示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如何使用超链接来改变这种线性结构方式。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以前面制作的四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为例来讲:①超级链接:就像在我们的幻灯片上开几个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我们可以在有关联的幻灯片之间自由往来。②做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技术简单,关键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先要构思网状结构,使逻辑关系明确。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超级链接不能凭空建立,需依托一个实体而存在,这个实体可以是文本框或其中的部分文字,可以是图片、自选图形,也可以是艺术字等等。以修改幻灯片1来说明:(注意:四个文本框可用过渡色)

三、小结: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文件五.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六.修改幻灯片1,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超级链接时有困难

第八课: powerpoint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2)课题: powerpoint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插入超级链接

2.会进行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3.会保存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谁能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什么叫超级链接? 2.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的关键是什么? 3.文本框能否作为超级链接依托的实体?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叫超级链接,也制作出了插入超级链的对象,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插入超级链接,完善幻灯片的逻辑结构。

1.插入超级链接 a.选中文本框1。

b.“插入”→“超链接”,出现对话框。

c.单击“浏览”按钮,根据需要选定第一张幻灯片。d.单击“确定”按钮。e.重复上面的操作。(对应关系如下)

对象 超级链接指向的幻灯片文本框2 幻灯片2文本框3 幻灯片3文本框4 幻灯片4 2.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a.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同时选定这四个带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框,使用“编辑”→“复制”;显示第二张幻灯片,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将其复制到幻灯片上。

b.重复上述操作,将其复制到所有的幻灯片上。3.保存文件和观看放映

观看放映过程中,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带有超链接的文本框上时,指针会变成手形,此时单击,可以切换到对应的幻灯片上了。

三、小结 :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

一.开机二.启动PowerPoint三.插入超级链接。四.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五.观看放映六.保存文件七.关机 教学后记

让学生体会建立超级链接后的神奇跳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九课 powerpoint超级链接的使用

教学内容: 动作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动作设置”命令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 2.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 3.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超级链接?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通过“插入”/“超级链接”来插入超级链接,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 动作设置:

1、特色:使用动作设置,不仅可以建立指向选定对象的超级链接,还可以给触发超级链接的单击动作进行多媒体化的设置。

2、方法:选中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设置”命令,打开“动作设置”对话框。a.“单击鼠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单击指定对象的操作。无动作:不设置超级链接。超级链接到:可以选定链接到幻灯片,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运行程序:可以直接启动指定的应用程序,而不必通过具体文档调用程序。另外还有“播放声音”、“单击时突出显示”两个复选项。b.“鼠标移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上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人指定对象上移过的操作。这个选项卡提供的功能与单击鼠标选项卡相同,只是动作触发的条件不同而已。

三、小结: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并组织好幻灯片六.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七..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通过“动作设置”来设置超级链接,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

第十课: powerpoint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1)

教学内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方法 2.体会各种切换方式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Powerpoint中,能有哪两种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2.动作设置命令有何特点?

3.说说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的步骤。

二、新授: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知道电视节目的不同画面的切换方式多样,效果很好,其实我们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设置很多切换方式,在前面制作的幻灯片中,没有设置切换方式,所以效果很单调乏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使我们的幻灯片做得更好。¦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1.系统默认:切换效果是“无切换,单击鼠标换页,无声音”。

2、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出现“幻灯片切换”对话框(如P35图示)。a.效果:单击下拉按钮,打开选择效果的下拉列有,选择符合要求的切换方式,从“慢速”、“中速”、“快速”单项中选择切换速度。单击列表框上的方的图片,可以预览。b.换页方式:换页方式有两种,可以复选。单击鼠标换页是默认的方式;选择每隔 “×”秒方式,程序等待到文本框中指定的时间后自动切换。c.声音:伴随幻灯片切换的动作,播放声音效果。d.几个选择按钮。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中应 用:应用于当前的单张幻灯片中取 消:放弃设置

三、小结:

1、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上会在幻灯片下方出现小图标,单击可以预览。

四、学生操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

四、学生制作三张幻张片五.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换页方式 六.观看放映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十一课: powerpoint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2 教学内容: 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教学重、难点: 设定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如何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2.幻灯片的换页方式有哪两种?如何设置?

3、在幻灯片切换方式对话框中,“全部应用”与“应用”按钮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设定了不同幻灯片间的切换方式,体会到了许多丰富的切换效果,在单击鼠标换页时,还可以附带声音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让它更具有个性呢?

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2系统默认:程序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 同幻灯片同时出现。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介绍常用的三个选项卡)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c.图表效果:设置图表对象中不同组成元素的出现方式和效果。在动画顺序列表框中,我们可以选择动画对象,并单击上或下方向的箭头,将之上移或下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动画设置完后,可以演示动画效果,对不满意的设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改。

三、小结:

1、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2、注意要在幻灯片视图下设置。

四、学生操作: 自制一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设置对象的自定义动画。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制作一演示文稿 五.设置各幻灯片中各对象的动画效果

六、预览效果,并进行修改。七.观看放映八.保存文件九.关机 教学后记

篇5:画规则图形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直线、油漆桶、矩形、圆角矩形以及文字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矩形”、“直线”、“圆角矩形”、“文字”工具绘制图形,会用SHIFT键。

2、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规则图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矩形3个选项的使用及Shift键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电脑绘画作品,你们想看吗?(用幻灯片演示,画面停止在一幅房子的图上) 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由哪些图形组合起来的啊?

学生回答

师:这些图形又称为规则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要怎么用电脑将这些图形画出来。

二、Shift键的使用

师:在学画规则的图形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SHIFT键,它可以帮助你解决许多难题,比如怎样把一条线画直,怎样把一个圆画圆,怎样把一个矩形画成正方形等等。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键盘上找到这个朋友。这个朋友对别人很友好,总是喜欢和别人一起玩。

三、直线工具的使用

师:我们先来画屋顶,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工具来画呢?

由学生来回答,引出直线工具也可以画屋顶

师:如何把直线画直呢?这就用上了我们的新朋友:SHIFT键。

老师演示操作。(故意操作错误)。

撤消的使用:

师:如果对画不满意,我们可以使用“撤消”,但是能无限制的撤消吗?(最多只能撤消三次),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如果自己感觉不满意要及时撤消。

师:当我们把屋顶的线条画完后,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填充屋顶的颜色呢?

生回答,并动手操作。

教师演示填充过程,操作失败,颜色填充到整张画布。

师:为什么没有填充成功呢?

生回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矩形工具的使用

师:屋顶画好了,我们来画房子主体部分和钟盘好不好?大家观察一下,房子主体部分和钟盘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长方形我们也叫矩形。矩形怎么画想知道吗?我们首先在工具栏里找到矩形工具。单击矩形工具。下面会出现三个矩形。

讲解三个矩形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画板上试一试这三种模式。

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模式画出房子主体和钟盘,并完成房子的.整个造型。

五、文字工具的使用

师:现在请大家给你们的小屋起一个名字,并且写在小屋旁边,至于要如何添加文字,请大家看看课本第12页,参照着课本来做。

六、练习

篇6: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合作合作意识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一)合理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并非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就意味着合作的开始,很多课堂上,因为同学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意识,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多少实效,这也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合作小组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不论小组成员多少,都应力求在学习成绩,性格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小组的划分,人数应根据任务的不同而确定,小组的成员要力求稳定,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在学期初树立自己努力的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在期中,期末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让每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加以改进。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分组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并且“合作学习”分组编排还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为原则。小组编排大至分以下几种:

1.两人组活动。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同桌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他的优点是随机进行,时间耽搁少,一般用于小问题,小知识点的练习和突破,多采用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

2.三人小组活动。将前后三桌分成两组,如图。A1B1A2为一组,B2A3B3为一组,这种形式一般用图文编辑等小作品制作的情况下使用。

2.四人组活动。一般由前后位四人组成,这是一种常用而易操作的形式,对于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效果较好,一般采用的形式性评价的方式。

4.纵列为一组。一般以桌子一竖行为一个大组,全班分成六组,这种形式一般用于综合练习。这主要是一个网站的制作,或者一张小报的编辑,需要图片、文字、链接、分类信息等,一般在期末考查时使用。

总之,老师要在新学期一开始将这几种分组形式确定下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互动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因此,合作学习的目标必须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对学生内心情感的诱导,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由于合作学习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指导,教师还应示范性地与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选,或轮换的方式.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三)多元化的合作学习评价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因而,合作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评、小组评相结合,等级加评语相结合,赋分加评语相结合。这几种评价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交互使用。例如,我在教學中还应用了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孩子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二、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传统学习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使别的学生成功起来更加困难,而相比之下,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话,学习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

2.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首先,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争论,在争论的过程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

3.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和平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意识。

(二)分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篇7: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其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将信息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创设动态情境,还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引发其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树立学习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时,多媒体课件边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边用动画展示,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子放入水瓶中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学生在新鲜的情境中,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进而对“体积”这一概念就由兴趣转为自觉地探究,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二、利用信息教育技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建立几何图形概念

在图形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小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我们在教学中,一是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推导方法,但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演示:用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圆的周长、半径、面积部分,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等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二是把概念建立在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上。比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因为学生空间想象力差,对“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难以理解,所以建立圆锥的高的概念比较困难,教师用语言描述,不仅烦琐,而且不容易到位。于是,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先出示圆锥图,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与圆柱体有何不同?课件演示圆柱体圆面无限缩小成为一个点时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拉出表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的虚线,让学生透视到高。这样的教学,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圆锥的高这一概念。

三、利用信息教育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点亮自主学习的火花

优秀的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教学中,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24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拼成一个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在事先画好的表格中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和长方体的体积。每一次拼图都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发现和记录,最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从完成的表格中,大家发现了什么?从而推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借助多媒体有效地传递了新知教学,将不易表述,现场又难以演示,学生又难于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而,难点的突破便水到渠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演示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可以使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时,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按要求平移后的图形。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使学生看不清楚、教师作图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画方格需要较长时间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作图步骤和基本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可以把作图过程清晰呈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手段新颖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信息技术:《拼装图形》教案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51-01

1.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也催化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进程。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大、中型医院都配备了“医院信息系统”。数字化、信息化的医疗环境对医生和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他们不仅具备医学知识,还必须掌握必要的医信技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卫生领域工作和学习时应具备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但要求在岗人员进行医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提高,更急需经过系统规范教育、具有熟练的医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生代医护人才。相对于医护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卫生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己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单向传授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是主动的,学习的内容也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讲授的,所涉及到的操作实例也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己开始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医学信息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已在一些职业院校教学中得到初步尝试与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证明是一种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本研究者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信息技术基础课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任务情景,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巧妙地隐含在特定的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目的。

3.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信息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主要探索了如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设计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为学生创设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实验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应卫生职业院校信息基础教学的现状,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3.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对自己希望看到或喜欢看的,就有兴趣并能较好的理解和记忆。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任务情景,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巧妙地隐含在特定的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目的。因为设置的任务是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以及接受能力等来设计的,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例如学习Word 图文混排时可以设计“5·12護士节”主题板报;学习Excel 图表时可以设计“病人的体温变化表”;学习Power Point 时可以做“生日快乐”贺卡的设计。学生在观赏案例、讨论案例和自我设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个人的综合操作能力。

3.1.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为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点隐含于任务之中,以“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使学生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实施和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自主探究、勇于创新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个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特别要求情景的创设,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校园多媒体网络资源学习环境以及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任务情景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任务情景下通过有趣任务的完成而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3.2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之处。

任务的设计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学中的任务是由教师来单独设计完成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虽然任务已经尽可能还原真实的任务情景,紧贴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医学专业密切相关,但是仍然有可能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的创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设计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

[2]刘春申.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北美中国文化节策划书下一篇:师幼互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