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5-16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通用6篇)

篇1: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毛镜林

一、选题的背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的学科,为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学,对科学实验更为热爱。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索,从而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然而,科学实验这一教学环境是小学科学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一是每一个实验都需要教师课前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和探究,寻找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二是实验教学中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目前,科学教材上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多,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对实验进行研究、努力地去教学,但往往却因教学缺乏艺术而使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探索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本课题研究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实施研究。

三、课题界定

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为核心,从课本和生活出发探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作能力

四、研究目标

1、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以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发挥协作精神,形成合作学习。

2、让学生猜想、交流、操作,在合作的探索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根据亲自实验观察到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实验教师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

4、在科学实验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5、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6、通过研究找出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探寻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解决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遇到的困难。

7、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有效改变实验教师怕上实验课,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讲解实验代替演示实验的教学现象,提升实验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兴趣,从而转变实验教学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喜欢上科学实验课,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实验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的学习态度。彻底解决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失踪现象,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和自制教学进行实验教学,从而解决农村科学实验仪器的大量闲置现象。

五、研究内容及重点

本课题探究的核心是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一些具有有效价值的教学案例,有效推进实验教学。重点研究教师的实验教学,寻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有效价值的实验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结合课本教材,紧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听课与评课,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及优质课,参与相关评比活动、培训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科学教学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主要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三年级以探究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为主,四年级以探究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事实与证据能力为主,五年级以探究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能力为主,六年级以探究我们怎样做科学、制作与发明为主。因此本课题以《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题,围绕“提出问题——调查分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研究思路,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艺术。研究方法:本课题依照新课程改革标准大胆改革,强调发现问题,强调反思,以探究为主。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有所提高。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实践对比示,探究法。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开展研讨会,然后通过听课与评课,相互学习,对比自己教学实际,开展探究,交流展示,从而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我校教师资源形成团队力量,保障课题正常、有序、有效的开展。

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15.4---2015.6)组建课题组,全面启动、拟定方案,完成计划。

研究阶段(2015.6------2017.3)教师一边实验一边探究、总结。

研究阶段(2015.12----2017.4)反思总结、深入实践,整理研究材料。

结题阶段(2017.4月——7月)资料汇总,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根据六盘市教育局基础课题立项通知,拟定课题研究申报书,发出研究报名申请通知及申请表,采取自愿参与报名的方式,结合教师特长及科研成果进行审核,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7年4月)

1、启动阶段(2015年9月)

组织课题成员开展课题启动会,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方向,如何去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及研究制度,明确各成员研究职责和分工。组织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培训,使成员知道做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知道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如何去做课题研究及如何做课题立项申报书,以及做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准备和完成的工作及任务。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2017年4月)本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计划,结合调查研究讨论,实验教师提出科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研究小组通过深入讨论,得出一些解决方案和策略。为验证这些方案与策略的实施效果,特拟定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听课与授课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将讨论的方案与策略实践于课堂教学,通过听课与评课初步了解实验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听课与评课、交流与讨论相互学生,取长补短,以扩充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阶段共听课4节,四位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上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课题的研究探寻出了一定的研究方向,找到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让课题小组各成员感受到了平时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成员的讨论研究,得出科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听课与评课的活动结束,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对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深入开展研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教学效果、实验效果的体现,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突破。教学中实验教师的语言普遍存在贫乏性、随意性、严重失真。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评价语言产真诚,没有激励性,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严谨,没有逻辑性,不具有情趣。

2、实验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小学科学实验是一门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方能熟悉地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才能系统地对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对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错误现象及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才能准确、规范地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由于实验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解释不清,对实验结论归纳不太准确,甚至使教学偏离主线。

3、实验教师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实验操作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的教学以实验操作为核心,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结论来探索科学文化知识。若实验教学操作不熟悉,甚至操作失误,就会产生错误的实验现象,又不能对错误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在本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对照研究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深入反思,撰写心得和论文。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共撰写论文5篇,并开展了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会,各成员分别在交流展示会上对自己撰写的论文及相应问题的观点及解决策略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探讨。第二阶段:(2016年4月——2016年8月)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与成果,对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策略,但这些解决策略是否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解决实验问题?教学中还有没有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等问题还有待于进入课堂实验去研究。为些本阶段继续听课与评课活动,将第一阶段研究得出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应用实践。

本阶段听课与评课活动以盘县教育局2016年教研活动安排为契机,为了加强学校科学教师教学水平及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增进校际间科学教师的交流,在教研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共同提高,有效推进《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更进一步了解本课题组成员的科学实验教学水平,完善本课题研究过程,同时评选出一节优秀的科学课参加盘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根据六盘水市教育局、盘县教育局2016年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结合本课题和学校实际,将本次活动升级为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暨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共听取了五节科学实验课,五位授课教师展示了五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分别覆盖了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知识。五节课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共同交流的作用,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突破。通过五节课的展示我们看到了本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学水平,看到了他们的教学优点,也看到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科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证实了第一阶段研究提出的问题真实性及问题解决策略实效性。看到了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绩及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出到了突破口。

活动结束,课题组立即组织成员开展研究讨论会、交流会,探讨本次听课与评课过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对第一阶段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讨论。同时讨论提出了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1、实验材料的合理选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源于有效实验材料的选择,它是顺利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有效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学生探究过程。实验材料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创造亲切的科学课堂,选取普遍材料,让学生能伸手便拿来,使学生回归生活,选取趣味性强的材料,提升实验的兴趣,选取典型性材料,创造清晰的思维实验,选取开放性实验,放飞学生思维。

2、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往往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骊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然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科学教师探讨的问题。为此,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也是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3、实验教学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没有专业教师,但农村学校还是有许多有力的教学条件。自然环境为科学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小学科学课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此作为科学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然而,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些科学资源上好实验课,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为了实验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本阶段研究共研究出了以上四个需要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形成了五节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和录像课。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在前两个研究阶段均通过“研究讨论——听课与评课——研究交流展示”这样反复的开展研究,得出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七个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科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研究中提出的问题部分依然没有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与策略,影响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本阶段的听课与评课借助小学科学教师用书中配带的光盘内容,取听一些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以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次共听了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西王褚小学刘强老师的《“五官兄弟”游乐场》、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赵水灵老师的《饮料瓶的知识》、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彭东老师的《蜡烛会熄灭吗?》、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杨继江老师的《我能撬起地球》、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王保和老师的《体积变化之谜》、河南省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段海英老师的《玩转电磁铁》等六节科学实验课。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们又一次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找到了一些解决实验教学中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将本课题的研究推向新的一个阶段,进一步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到研究方向,进一步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寻出了一定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已经走过了两年时间,进入总结结题阶段。本课题从2015年4月申请立项、启动研究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制度、前期调查到三个阶段的实施研究,通过反复听课与评课,反复研究讨论及成果交流展示,进入2017年4月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际工作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本课题成长的脚步声。研究以课堂实验和课外交流研讨,紧密联系生活,紧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两年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高了师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八、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时间,在本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1、培养了实验教师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由死记硬背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验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2、实验教师愿上科学实验课,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教师参加各种科学实验比赛的积极性得到提高,2015-2016年度毛镜林老师的《让小电珠亮起来》一节参加了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同时加了2016年盘县中小学科学教学渗透法治教育优质录像课评比活动,陈刚的《蜡烛会熄灭吗?》也参加了此活动。

7、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开题两年,共撰写了研究心得十余篇;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课题负责人毛镜林老师撰写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初探》在《盘县教育》期刊2016年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研究得出教学案例十余节,录像课五节,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毛镜林老师的《让小电珠亮起来》、陈刚老师的《蜡烛会熄灭吗?》两节录像课在2016年盘县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优质录像课评比中均获三等奖。

教学案例一:让小电珠亮起来

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毛镜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小电珠、电池、电线,它们的外观和名称。(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开关的工作原理。(3)、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4)、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5)、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能对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

3、情感态度目标(1)、乐于与大家交流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验合作式探究的乐趣,并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连接装臵,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电珠亮起来的规律。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并初步认识短路和断路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系统和课件,实验器材:电线、电池、小电珠、电池盒、电珠座、单刀开关,学生准备:固体胶,8K白纸,科学记录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城市夜景的图片。

问:这些城市的夜景漂亮吗?它们靠什么装扮得这么漂亮?(学生发言,)

如果这些灯没有亮它还漂亮吗?(课件播放突然停电的动画情境)

2、师:我们教室的灯亮会让我们读书写字,彩灯会让城市变得更得美丽,夜晚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这些电灯为什么会亮?怎样使它变亮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灯亮了》!

板书课题:电灯亮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城市夜景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提出了主要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拆手电筒,探究手电筒的秘密

1、学生猜想:手电筒有什么秘密

2、学生分组拆手电筒,记录下手电筒由哪几部分组成,在拆之前提示(一、注意在拆的时候,要按顺序把拆下来的器件摆好,拆不开的地方不要硬拆。

二、仔细观察,看一看手电筒内部的结构和我们刚才想的是否一样。

三、观察完之后,在按顺序组装好,打开看亮不亮。四,试着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3、学生汇报:通过拆装你们发现了手电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小结:教师用课件出示手电筒内部构造图指导认识手电筒由灯泡、电池、开关、弹簧、铜片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拆手电筒及课件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要使小灯光亮起来需要的材料,进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怎样才能让小灯泡发光呢?

2、学生猜想: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要用哪些材料?

3、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方法与材料写在卡片上

4、小组汇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灯泡、电池和电线的图片,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认识其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认识小灯泡、电池和电线各部分名称及用途

5、提问:有了上述这些材料小灯泡就会亮了吗?

设计意图:引出实验“简单电路的连接”

6、实验操作: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1)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a、角色分工:每一个小组一名小组长,一名材料员,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

b、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实验讨论,每一个人都要发言。c、每一组在小组讨论时不要吵闹,不要影响其它小组。

d、每一小组的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先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并写上组号。

e、时间: 10 分钟,一会儿我们请各组的发言人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2)学生小组实验

(3)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连接图

(4)实验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简单电路接连图及电流流动示意图,指导学生总结出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必须有电池、小灯泡和电线

b、需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回路

当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通过小灯泡的灯丝回到电池负极,小灯泡就能亮起来了。(5)巩固应用:教师用课件出示“断路”和“短路”两种连接电路图,演示电流流动示意图,让学生认识“断路”和“短路”两种连接电流都没有经过小灯泡的灯丝。所以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6)指导学生认识“短路”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连接方法,会造成触电、烧毁电器甚至发生火灾的事故。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通过课件观察感受电流的流动方向,解释小灯泡亮起来的原理,感知断路与短路的连接及生活中用电安全。活动三:探究开关的作用

1、交流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使小灯泡该亮的时候亮,不该亮的时候不亮,那么如何连接开关来控制小灯泡呢?请小朋友们动手连一连

2、实验操作:学生小组动手连一连,让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开关的控制作用

4、教师通过课件操作演示开关断开及闭合时电流的流动示意图和小灯泡的亮与灭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开关对小灯泡控制的作用,5、根据实验操作及课件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开关的控制作用

开关起着切断电路和接通电路,从而控制小电珠亮与灭的作用。当开关拉开时,电路被切断,电就无法流通了,小电珠熄灭;当开关合上时,电路被接通,电就通过开关流通了,小电珠就亮了。

6、废电池的处理

(1)交流讨论:教师拿起一只电池,电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使用了,那么用完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为什么?(2)电池有很大的毒性,所以在实验做完后要将报废的电池处理好,不能乱掉而污染环境。为此,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课件出示第十六条、十七条让学生读一读。

第十六条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七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臵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开关的控制作用,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体验开关的控制作用,通过废电池的处理渗透法制教育。

(四):拓展应用

1、开关的设计与制作: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开关,让学生课外设计制作一个开关

2、电器元件的表示符号:课件出示电器元件的表示符号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电池、小灯泡、开关及电线的表示符号。

3、红绿灯制作:课件出示红绿灯制作的材料及步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制作。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简化连接电路。

(五)讨论与阅读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分别读一读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观察与阅读,认识电路安全保护装臵的外形,了解电路安全保护装臵是一种能自动切断电路的保护开关。

(六)闯关行动

请在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方式下面打“√”,并说明理由

()()

()

()

()设计意图:加强巩固简单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学案例二:蜡烛会熄灭吗?

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陈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1、观察“火”的图片

2、渗透法制教育:放火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人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3、观看视频:用锅盖灭油锅起的火、熄灭酒精灯

4、引出话题,为什么火会熄灭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与视频,使学生了解《放火罪》,增强法律意识,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引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燃烧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1、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一个有底一个无底,在准备两支一样长的蜡烛。

2、实验步骤:点燃蜡烛(同时)、将两个杯子倒扣在蜡烛上,静静观察,完成表格的填写。

3、汇报实验现象、师生交流

(二)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看,如果现在在这个杯子(上组实验中有底的玻璃杯)下面再垫一枚棋子,你猜结果会怎样?

生1 :过一会儿就灭了。

生2 :蜡烛不会熄灭,一直到蜡烛燃尽了。

师:蜡烛会不会熄灭,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杯口下面垫得棋子的多少到底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证明吗?

师:好,赶快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 :我们组想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一枚、二枚、三枚棋子,比一比哪支蜡烛先灭。

师:对蜡烛有什么要求吗?

生1 :蜡烛要一样高,一样粗细。

生2 :我补充,蜡眼儿也要调整成一样大。

师:对杯子有什么要求吗?

生3 :杯子的大小、高低、粗细都要一模一样。

生4 :还要记住杯子都要有底儿。

师:其他的组还有什么办法?

生5 :我们组设计用三个杯子,一个不垫棋子,一个垫一枚,一个垫两枚,看哪支蜡烛先灭。

师:杯子、蜡烛还有其他条件是不是都要一模一样?

生5:是。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还要注意杯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小心烫伤。(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注意:①实验过程中蜡烛点燃几次后,要用剪刀把蜡眼剪得一样大。②蜡烛要始终保持一样高,需用尺子不时量一量。③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师:看到大家在实验中认真钻研的劲头,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好,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生3 :我觉得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师:同学们不仅有了发现,还说明了原因,真棒。那么,从刚才大家的实验结果来看,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有关吗?

生:与空气的确有关系。

师:那么,刚才的实验同样是只有哪个不同条件?

生:棋子的多少。

师:只有棋子的多少这一个条件不相同,其余条件都相同,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现在大家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 的确 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师: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师:现在,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

师:同学们这节课不经意间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大胆的猜想,严密的计划与组织,认真的实验,还有仔细的观察、用心的记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从事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同学们真棒,请为我们加油吧!

(设计意图: 结尾不但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发表的论文:《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初探》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小学 毛镜要

发表于《盘县教育》2016年第3期教研平台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科学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门实验课,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都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是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全面素质。重视实验,做好实验,成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和教师上好科学课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目前已瘫痪,器材大量闲置,学生对科学课越来越没有兴趣,处于紧张的死记硬背状态。小学科学实验课曾经在2005年“普实”期间开展得轰轰烈烈,每位实验教师都不断地研究实验,学生对科学这门课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普实”过后,实验课的教学逐渐减退,而如今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在不断下滑,对实验的很多理论、原理知识是一知半解,实验课更多地呈现出讲解课,学生对科学实验看不到踪影,科学的学习也随之转入死记硬背状态,学生对科学课不感兴趣。虽然在每年的科学考试中学生的科学成绩都不错,但这都是学生在科任老师的逼迫之下死记硬背的效果。出现这一情况到底是为何呢?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农村各校,对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的调查、了解,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的听课,发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大量闲置,科学实验课目前已消失,学生的科学成绩都是靠临近考试前一个月的死记硬背而呈现效果,科学实验课的操作几乎被实验教师的讲解所替代,学生对科学这一门课的学习沉入了紧张的死记硬背状态,感觉科学学习枯燥无味,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没有团结协作能力。造成这一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学实验课在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地位依旧处于副科,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教育部早已将科学这门课程拿入考试,将科学地位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平等的地位。但还是存在表面现象,实际操作中还有所偏离。让我们从几个实例看看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重视力度。首先,从“普实”前后变化上看,在“普实”期间,国家对小学科学实验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材,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也较为严格,在“普实”过后,要求就有所减弱;在“普实”期间,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科学测试重点偏向于实验操作的测试,占总分的50%,现在只占10%,而作为小学科学这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实验操作的考试分值应是50%以上;其次从活动的组织上看,每年度教育局都会组织语文、数学优质课、技能大赛等活动,而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的评比活动组织的频率远不及于语文、数学。再次,从培训力度上看,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就更少之又少。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视力度还是不够的。

2、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缺乏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听取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实验课,发现实验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实验课的教学,不能有效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有些实验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不熟,又不愿去做准备实验,导致在课堂上的实验因指导不到位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没有实验现象,而实验教师又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向学生分析、解释清楚其原因,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糊里糊涂地给学生下了不太科学的结论,学生学得迷迷糊糊;甚至有时实验教师的操作就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安全操作方面),使实验失败或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事故;有些实验教师连器材名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器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原理了。由于实验教师缺乏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实验屡次失败,使实验呈现的现象及得出结论与实际不相符,又无法与学生解释。在学生心中就产生了“是书上的对还是实际的对呢?”这样的疑惑。为此,教师们认为:“做了半天的实验还得到错误的结果,那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他们去背更来得快些;而且,做实验若因一个错误操作而产生安全事故更是承担不起”。所以,在实验教师的心中产生了“做实验花时间,不出效果,担风险”的观点。这样,实验教师逐渐地放弃了实验这一环节。

3、各级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够全面,依旧以成绩为主,使应试教育的观念未真正得以改变

就目前来看,各级各学校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全面。什么绩效工资,目标考核奖,各种评优评模等均以成绩为主,致使多数教师只顾抓教学成绩,其他事一概不干,连校长都安排不动。同时也给行政领导一个致命的打击。当了行政领导,除教学外的事太多,资料也太多,课又少,从而所教学科成绩自然比不过其他教师,绩效工资还不敢与教师们去抢,只能领取较少的定额,什么评优评模都捞不着,晋级、岗也难上加难。无论你其他资料干得再好,课堂教学再好,成绩上不去,在上级领导的面前什么都是假的。

然而就目前来看,科学这一门课的考试没有计算,只有理论知识,分值高,操作少。所以,实验教师认为科学课无论课上得如何,学生学得懂不懂,不管学生平时学得如何,只要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周整理一套资料让学生背上一段时间,考试那一个小时记得就阿弥陀佛了。可是,考试过后不到两个星期学生同样一片空白,但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不去注重过程。因为,各级各学校到目前为此,都还未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状态,虽然绩效考核是“德、能、勤、绩”四项,但几乎每所学校真正考核的是勤和绩,而且绩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此,只要考试学生考得好,不但为自己挣了一笔资金,往后的什么年度考核优秀及各种评优评模都是稳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教师们谁又会去为做实验而花时间呢?与其花时间做实验还不如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去背。更有甚者从开学第一节课开始就弄一套资料让学生背,一节科学课都不上,但到学期结束考试照样考好成绩,拿高绩效,什么评优评模也就随之而来。为此,目前许多教师为了抓成绩、抢绩效,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变态教育。

4、繁重的各种活动资料大大挤占了教师们探究教育教学的空间 当今教师各种工作资料繁重,除了写教案、改作业和上课外,还有许多资料要做,如安全、禁毒、二课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局每学年要求完成的“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资料以及县文明办、县妇联等各部门下达的各种活动资料、教育督导评估资料、每学期迎接各种检查需要准备的资料等。在这样大量活动资料的压力下,老师们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除了参加优质课比赛而花几天的时间去精心设计出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一堂高效的课外,就没有谁去精心设计,也没有时间去这样设计、去上高效的课。为了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学生成绩,为了绩效,老师们更不想将时间花在实验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监督学生背、练习。

二、改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视和落实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实验教学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容忽视。首先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管理要求,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技能操作评比活动,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展示平台,各学校应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研活动,加强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和完善实验课的有效性。其次,对小学科学的测试应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大实验操作分值,充分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教学能力。

2、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 由于科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紧缺薄弱学科,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缺乏,上科学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的,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对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掌握不透,许多语言不太专业,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要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科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有效拓宽实验教师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为小学科学实验课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科学实验师资队伍。

3、完善教师考核机制,综合全面地对教师进行考核,以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提升素质教育

当今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学习科学,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科技的科研人才,对学生的评价应多样化,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级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师的考核机制,综合全面地对实验教师进行考核。教师要把学生的评价放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能单看成绩,我们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人才。各级各学校也要全面考核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应单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实验教师的能力,对实验教师的考核要多样化,学生成绩的考核只是一方面,重点还是要考核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转变应试教育的旧观念,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观念。

4、简化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资料,注重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如今无论哪个单位上级检查频繁,杂事太多,软件资料繁重,特别是教育系统各种活动繁杂,为迎接上级各部门的查检而要做大量的工作资料。这样,大量的资料工作占据了实验教师做准备实验,探究实验教学的时间,使实验教师在繁重的工作资料的压力下只能变实验操作为讲授,简化教学环节,节约时间去做资料。作为教师来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上。当然安全工作、禁毒工作也必须要做好,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资料,如文明、妇联、计生等单位也随时有文件要求教师要去做一些工作。如此教师要接受这么多单位的工作任务,迎接这么多单位的资料检查,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空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去钻研科学实验教学。为此,需要上级部门简化一些与教育教学、与教育系统无关或关系不太大的工作资料,让实验教师充分地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科学实验的教学中,真正让实验教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国家的科技人才而服务。

总之,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研究是实实在在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彻底解决了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大量闲置现象,转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科学学习态度,使研究成果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创造科学实验课有效发展,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课题组

2017年4月5日

篇2: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实效大打折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农村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依然存在。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许多教师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少有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课后不事总结,不作权衡实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面对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选择《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重点,通过研究,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现实,使课堂教学成为基于乡土、基于校本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改变农村小学的落后面貌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面对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在 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确定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教研主题,开始关注课堂,反思教学,认识有效教学的紧迫性。从2012始,我们就组

织教师对自己和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努力去寻求低效课堂的成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整理出了几点低效的成因。接着,我们组织开展大讨论,探讨语文课堂标准。然后,我们就着手从准备策略、管理策略、教学策略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和矫正。

在准备策略方面,重点解决一堂语文课老师课前该做些什么?是要备教材还是备学生?是为自己上课还是为学生上课?

在课堂管理方面,近些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但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在研究中,我们对学习兴趣、师生关系、课堂有效时间的运用、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行为方面,我们首先在生本策略上进行了关注,生本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们关注的是文本策略。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使教学产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我们提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以文本为依托,借助文本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老师能整体把握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并且能超脱文本,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异构。

然后,我们在校本策略和乡土策略上进行了摸索。提倡校本策略,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校条件为出发点,教学行为的选

择要关注学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一切要求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研究成果也会更具实际意义。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虽差一点,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实施乡土策略,就是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这无疑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故园”的有效之途。

以上几种策略,看上去相对独立,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是互为贯通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篇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已经从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个前沿探索的问题, 也是一个与当前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国内外都对此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但教学的有效性与时代息息相关,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因此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主要有: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3.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4.有效的课堂反馈及评价策略.

研究的预期目标:分析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提出适合本地实情 (大班额) 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双主体原则.3.发展性原则.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主要策略有:

1. 组织调查, 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收集数据、整理分析, 查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明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向.

2. 上好研究课.根据课题实验方案, 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把课堂当做实验的主阵地.具体操作流程为:

提出研究目的, 集体备课→一课多上→课堂观察→执教者反思听课者座谈→总结提升.

3. 上好常态课.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实验的目标,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备课阶段, 要求根据学情、教材及教者本人实际合理预设;在上课过程中, 要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宗旨, 关注课堂的师生互动;课后要求认真反思与总结, 发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4. 案例反思.

课题组成员在认真做好常态课教学反思的同时, 对于典型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理性思考, 撰写教学案例.在案例反思中, 总结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升教学反思水平和能力.

5. 送教下乡, 广泛交流.

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多次下乡送教通过与乡镇教师的交流, 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既发挥了辐射作用, 又使一些年轻教师不断成长起来.

6. 参与活动检验成果.

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 撰写案例、论文, 参加教学研讨会、网络教学活动等, 广泛交流、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 探索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和谐民主的氛围是互动课堂的前提.

(1) 转变角色, 双向互动. (2) 互相尊重, 民主平等. (3) 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2. 搭建有效互动的平台———适切诱人的平台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1) 定准互动的起点:找准兴趣点、抓住探究点. (2) 把握互动的时机:用情境激发兴趣、用问题引发思考、用冲突诱引思维、用追问引领思辨. (3) 放大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新知的建构过程、感受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完善思维的认识、发展情感的体验.

3. 激活广泛持久互动的耐力———激活耐力是有效互动的保障.

(1) 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2) 适度评价, 激励互动.

(二)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分阶段、分课型进行研究, 提出了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1.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解释应用评价激励. (师、师或生) (师生) (生、师生)

2. 复习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完善整理→质疑问难沟通理解→联系应用提高拓展.

(三)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 学生参与互动的状态评价.

(1) 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是否独立思考, 思考过程是否合理灵活.

(3) 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 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5) 能否乐意与他人分工合作, 研究发现.

2. 学生互动的时空、方式评价.

(1) 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是否充分, 演示交流是否广泛. (2) 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不少于整节课的三分之二) . (3) 学习方式是否多样有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否互补.

3.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理解实质, 能否合理选择策略, 能否纳入旧知.

(2) 过程与方法:在新知的建构过程中能否自主发现数学结论, 能否获得数学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数学思维等能否得到发展.

(3) 解决问题能力:能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否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4) 情感体验:能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产生实践与创新的意识, 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能否得到发展.

六、分析

(一) 课堂教学的优化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二)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容易掌握和实践应用, 更适合大班额教学

篇4: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而开放的评价,又能够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三、研究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体验

1.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创设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可以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去看、去听,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

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渐渐影响学生的。例如,在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春天会有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学生踊跃的回答:春风的呼呼声、春雨的滴答声、春雷的轰隆隆声、春水的哗哗声。并引发学生加以模仿。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有助于启发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把握学生参与体验

1.认识学生差异,以激励为主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关键是如何对待。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熟悉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1)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2)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3)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把简单的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能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教师只需鼓励“你的耳朵很灵”“你解释的很准确!”就可以给他学习上无穷的力量,调动他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发挥其潜能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证明,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可能发展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寻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勇敢迎接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舞蹈方面有特长,有的同学在声乐方面有特长,甚至还有的同学会吹漂亮的口哨,有的同学演奏乐器很棒等,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应创造他们发挥创设创编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各自的自信心。

五、研究结论——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争吵的乐趣,可以使学生在与同伴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中增进友谊,增长智慧,发挥想象创造能力,以学生互动为中心是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欣赏乐曲时,我经常会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比赛,先引导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听完后,我提出:我们看哪一组能听着音乐看着图画做出与音乐和图画相关的动作?各组进行比赛,同学们开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团结互助,发挥各自的长处谁都不甘落后。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也会多了。

六、研究成果——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在音乐素质上有差异,如果教师只给学生进行单一评价,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树立评价标准,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勇于创新、是否敢于质疑、是否与其他同学积极合作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我用“我的音符汇”(表现好得高音谱号等音乐记号一个)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学习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期结束,教师以此作为音乐成绩评定依据,获得音符多的同学得优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乐于学习,勇于创新,你追我赶争奖章。每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学们都知道只要积极参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增强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七、问题与思考

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学科大都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评价的设计”等。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一般来说,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我一直从事六年级音乐教学,每每教到相同的课题时,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更好的设计。如《茉莉花》一课我可以上到3课时,从茉莉花的来源到地方版本的茉莉花,从中国的茉莉花小调故事到普契尼的《图兰朵》剧情;从民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到童声合唱的茉莉花的对比……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不仅是作为音乐教师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更有力地提升了我们音乐教师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篇5: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谷城县冷集镇第二中学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襄樊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二•五”重点课题,其编号为XFJK11-257。全校教师在本课题组的领导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向领导、专家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改的呼唤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切实转变,近年来,有效课堂教学及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出现,如“杜郎口”模式,“357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模式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对课堂教学具体步骤、时间划分等方面缺少具体规定,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到目前为止,尚有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近几次考试成绩显示,有的班级,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之多。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我们也正在学习“杜浪口”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这都要求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寻求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整套策略。

2.教师成长的需求

新的课堂教学观要求课堂成为师生伸展生命活力、张扬个性的舞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我校教师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修养,需要提高课堂教学中践行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应该超越年龄的界限,应该内化为教师终身的追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种种策略的探寻、提炼与积累,理当伴随教师成长的全过程。

3.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60人。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本科以上高层学历58人,占专任教师的64.2%。专任教师中已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8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9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40838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砖混结构校舍面积18400平方米,生均15.5平方米。校舍面积中教学用房2880平方米,生活用房14520平方米,行政用房260平方米,其它用房740平方米。媒体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广播室、体音美劳器材室、教职工活动室、电视节目制作转播室及校园网等各类设施基本配套。有符合标准的运动场,有必须的活动器材。校园气氛和谐,环境怡人。

近年以来,我校毕业年级毕业率均在97%以上,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初中前列。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督导室、市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授予“四好支部 ”、“文明单位”、“安全文明示范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基本无辍学初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全校已有200余名师生受到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表彰。

谷城县冷集镇二中历届校领导都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做能思考的老师,育会创新的学生”的方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争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我校持续、健康和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现实。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预,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需始终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作用与价值。本课题通过开题论证后,课题组采纳了市县有关专家的建议,同时深入分析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实,我们决定把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增加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本课题中,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等所作的的总体考虑和规划。

2.支撑性理论

(1)目前国内外有关的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叶澜教授撰写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的切实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提供了方向。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学生的大脑也不是一个等待教师去填充的容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获得是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拚弃以往那种机械灌输的课堂操作方式,转向寻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各自鲜明个性特征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指向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得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来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充满着个性化的发展。

(5)现代教学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选择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并不能够一味地求新求异,更不能为了形式的热烈而违背教学的一般规律。

三、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二中七—九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的目标

1、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能真正地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有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4、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5、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6、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性教学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用了二年时间(2011年8月——2013年8月)分二个阶段来完成的。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利用两个月的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本阶段主要由蔡春泽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蔡春泽、宋彦明同志负责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成立课题组:

在谷城县冷集镇二中蔡春泽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总课题组和五子课题组。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5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谷城县教研室、教科所专家督导,冷集二中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总课题“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中探索实验研究。负责人:蔡春泽、宋彦明 子课题

(一)“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语文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长林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将在全校数学考研组范围内展开,课题负责人:王兴富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理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曹光乐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四)“综合文科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文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周月华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实践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其清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度。每学期一至二次。

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师生关系和谐这一研究目标,强调以优化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三)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四)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

4、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总结

(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1、2011年5月 刘长林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开始。2、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全体语文组人员课例展示:在导学案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3、2012年1月数学组组织人员撰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优秀论文 4、2012年6月 全体综合文科组人员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推广并撰写优秀论文。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结束。5、2012年10月 全体综合理科组人员撰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6、2013年6月全体参加课题的人员撰写 各组的研究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学术观点

1、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是和谐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根本落脚点。

2、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

3、课堂教学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4、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根本

5、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的长期任务。

十、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师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观,学生整体的素质得以发展。最近一年来,全校有8位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课程班学习顺利结业,课题组成员中有8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有5篇文章在教育教学类专业杂志上发表,申报并被襄樊市级立项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1个。有两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12年被评为谷城县“骨干教师”。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达到了100多人次。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2012、2013年中考中,我校连续取得了的好成绩,被县教育局授予“谷城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谷城县教学常规四星级学校”的称号,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3、促成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改进。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一线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里,“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复式的体力劳动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和研讨,广大教师也逐步更新了对评价的认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转变为依据“德、能、绩、勤”全面考察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自觉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十一、课题研究的发现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各子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确有得理论轻实践的成分,有点和平时的课堂教学现实脱节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向各位专家请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基层教师的能力有限,希望专家们能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做一些指导工作。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让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尽快地把我们研究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有效,让课堂轻松,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一寂能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谷城县冷集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明

篇6: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樊灵艳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理论依据

三、课题的界定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入党申请书什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