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2024-05-18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共6篇)

篇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试卷是一些纸张或电子版的答题卷或问题卷,在纸张或电子版上印有考试组织者为检测接受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的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试题。以下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rǎn xuè pō cí ài fǔ mō fù zá

()()()()()

jiān dìnɡ dī chén sī háo bǔ shā cōnɡ lǜ

()()()()()

二、组词

钓()拖()未()毫()捕()

钩()托()末()豪()哺()

蝇()构()提tí()泊pō()

绳()沟()dī()bó()

三、填字成词

小心()()生机()()坐观成()

()兵不动()之过急 轻举()动

蠢蠢()动 雷()风行()风而动

四、造句

1、允许--

2、慈爱--

五、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当然

1、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傍晚时,()下起了小雨。

2、我家的仙人掌已经一个月没浇水了,它()然活着。

3、你已经答应帮他的忙了,()要有实际行动。

要求 请求

1、老师()大家上课时不要做小动作。

2、妈妈微笑着答应了我的()。

赞赏 欣赏

1、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的目光。

2、他正在()着一首经典的钢琴曲。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有没有人看见,我们 应该。”从爸爸的 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 的余地了。爸爸坚持让汤姆把鱼放掉这件事,使汤姆和我们读者明白了:

2、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小鸟在枝头,的鹿在林间。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 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

3、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这些关于蜻蜓的知识:蜻蜓的尾巴是,又细又长,它可以。蜻蜓的眼睛,结构,是由,可以看清 ……

4、树木成阴。绿了大地。治山治水不栽树。植树造林镇风沙。

七、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它绕过树根,拍打卵石,它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这里的风景美如诗画。

()我赶快用光光的脚丫去感受那清泉的惬意和凉爽。

()我们赤脚走在石棱上,青苔软软的,暖暖的,搔着脚板。

()清水凉凉,从被洗得异常光滑的石缝间流淌下来。

八、阅读

(一)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了传染病对鹿群的()。而人们()要保护的鹿,()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森林,()自己的“祸首”。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功臣”指,它是功臣的原因是。

“祸首”指,它是祸首的原因是。

3、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二)老办法不管用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行。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找口水喝,歇歇脚,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旁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的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已经干了。

这时,迎面飞来一只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 这儿用的水是井水 只是井底很深 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想:“以前我喝水喝不着,瓶子很深,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啦……”

它来到井边一看,水井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填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见井水涨上来。

又渴又累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喝上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啦?”

1、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

()的夏天()的太阳

()的乌鸦()的瓶子

2、根据内容,给下列小标题排序。

()没找到水;;

()想找水喝;

()没喝上水;

()用老办法喝水。

3、给 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给第5小节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乌鸦忙活了半天,一口水都没有喝着。”使我不由得想起一句歇后语“。”

6、正在乌鸦唉声叹气的时候,喜鹊说:“我有办法喝到水了!”只见喜鹊

7、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它写下来。

篇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班级姓名得分

卷首语: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在你的手中“绽放”!

一、积累运用。36分

1、拼音小广场。6分

yàngyúqīézhàfén

荡()()树()清飞()微风()起()烧

2、给“假”字换个偏旁,组成另外的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填在下面几个句子中。3分

(1)广玉兰那无瑕的花朵常常引得我驻足观赏。

(2)桂林七星岩的石钟乳真多啊,让我目不暇接。

(3)夜晚的星空可真美,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3、选词填空,将序号写在句中横线上。(3分)

(1)我不断________(A.模拟B.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我感到很________(B.高兴 C.自豪)

A.滋味B.气味C.风味D.韵味

(2)室内要经常通风,否则会有____ B____。

(3)苏北的小吃有江南的_____C___。

(4)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____D____无穷。

(5)母亲做的饭菜使家人吃起来特别有____A____。

4、成语小天地。5分

(1)以“春”字开头的成语: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2)写出夏天天气炎热的成语:赤日炎炎、汗流浃背、骄阳似火。

(3)朝思暮想(成语中同时含“早”和“晚”意思的词)..

朝三暮四朝朝暮暮旦夕祸福朝花夕拾、5、、根据要求写句子。

(1)例:夹竹桃每天都风吐艳。

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六(1)班获得了广播操比赛的第一名,全班同学都感到高兴。

„„全班同学无一人不感到高兴2分

(2)这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改为用

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2分

„„显得非常可贵。

(3)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竟然下雨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果然下雨了。..

(4)发挥想象,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一句话。(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

人间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就

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就

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广玉兰》一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是:

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2分

(2)“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沙比作_______,把月比

作_______。下面这些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5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墨梅》和《竹石》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

怀。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也用同样手法借竹子喻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2分

(4)《马诗》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

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常识所发出的感慨。2分

二、阅读理解。

(一)《夹竹桃》节选15分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

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

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

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

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参(cēn cān)差(cī chà)重(chóng zhòng)洋盛(chéng shèng)

2、做个诚信的孩子,不看上面的内容,试着背默填空。2分

它把影子____________,叶影__________,花影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有两上特点:一是叶影参差,二是花影迷离。2分

4、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大海”指影子

与影子之间的空白处,远渡重阳的海轮指小虫子,而“游鱼”其实就是夜蛾3

5、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呢?3分、贵妃的发髻花束云朵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此”指夹竹桃可贵的韧性。2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19分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

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

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

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

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

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

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

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⑥几十午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

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批注”是好的读书习惯。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在第二自然段加两处

批注,用横线在文中划出,并用“①②”标出,再把批注内容写下来。

批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读文章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一个有价

值的问题,再自己写出自己的理解。2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

(1)“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中“能量”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用文中原句)2分

(2)“„„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5、请你尝试做一回名人,结合短文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写一句属于自己的赞

扬百合花的“名言”。

你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百合要“努力开花”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野草”,你会怎样对待百

合花”?(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天地。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

你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美的东西,有

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

一、2、无瑕目不暇接(应接不暇)遐想(遐思)

3、BBBCDA4、(3)朝秦暮楚朝朝暮暮旦夕祸福朝花夕拾

5、(1)六(1)班获得了广播操比赛的第一名,全班同学无一人不感到高兴。

(2)这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

6、(3)二月春风似剪刀白银盘里一青螺露似真珠月似弓

(4)咏物抒怀(托物言志)任尔东西南北风

(5)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一)

1、cēncīchóngshèng2、投到墙上参差迷离许多幻想

3、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4、影子与影子之间的空白处小虫子飞蛾

5、贵妃的发髻花束云朵

6、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二)1、轻视,看不起。形容路途遥远。

2、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①批注①可以看出野草很排斥百合,不认为百合真的能开出花。

你不要做梦了,②野草认为百合能成为花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而事实

上百合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

3、“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作者是赞美了百合的什么?

不仅仅是百合、颜色的漂亮,更赞美了百合自强不息的精神。

4、(1)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2)百合历经磨难获得成功,因高兴而落泪。

5、百合花,不息的精神在每个人的心田开放。

6、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会鼓励它,并帮助它完成开花的过程,让它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篇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篇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课文《怀素写字》、《小河与青草》和练习6。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1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怀素写字》的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4、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单元课文间的联系

两篇课文都是以体现优秀品质为主。《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侯勤奋练字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小河与青草》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12、怀素写字

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苦练基本功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二自然段;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教学构想:教学时,以读来贯穿始终。第一步是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步是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第三步是个别学生朗读,共同纠正错误发音;第四步是学生再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准备向他学习什么;第五步是分自然段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怀素之所以成为一个大书法家,是因为他练字不仅认真,而且刻苦;第六步是根据教师出示的填空再次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争取人人过关。

教学准备:

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板书:写字。)

2、他是谁?你能看出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吗?(板书:怀素。)

3、教师介绍:怀素是我国唐代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

二、录音范读,初步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标上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检查生字读音。(出示卡片。)

古时候和尚好学上进先这样日子一长

有名书法家,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来区分个别生字读音的异同。

四、个别朗读,纠正发音。

1、指名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指导句间停顿。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这一句?

(2)教师范读,画出符号,指导朗读。

五、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

2、说说你准备向怀素学习什么?

六、教学生字“写、字、古、书”。

1、出示生字卡片。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相互交流。)

2、给这4个生字找朋友,看谁找的朋友最多。(扩词。)

3、指导写字。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写:上下结构。“一”秃宝盖就像一顶帽子,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的“L丁”。上横左相连,下横右不连。字:上小下大。宝盖头扁又小。下面是个“子”。竖钩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稍长,比帽子宽。

古:上大下小。起笔横稍长,第二笔竖中线起笔,稍向左斜。部件“口”写得扁宽些。

书:独体字。第一笔横折扁些,第二笔横折钩宽胖些,第三笔悬针竖靠竖中线左一点,笔直竖下来,第四点在左上方。

(2)学生描红,注意写字姿势。(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这4个字说一个通顺的句子。

怀素小时候刻苦写字,成了古代有名的书法家。

板书设计:

怀素写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背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精读课文,分步理解。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说一说怀素是怎样的人?

(2)教师引读。齐读。.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1)怀素从小喜爱写字,好学上进,这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那么怀素从小是怎样学写字的呢?(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指名个别读。

(3)怀素写字的态度怎样?(非常认真。)启发学生练习换词:很认真、十分认真、特别认真等。在认真前有个“非常”,说明怀素写字认真得很,读时要加强语气。(4)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到底是怎样写的呢? ①指名朗读,并说一说怀素写字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是怎样写的? ②这些动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③怀素写字是不是每次都这样认真呢?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总是。)(5)怀素这样认真写字,结果怎样呢?(6)齐读第二自然段。

3、指导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1)传说,怀素洗笔的池塘因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因为他家里并不富裕,买不起纸,所以就在木板上练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看出怀素练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①比较“写呀写呀”和“写呀”有什么不同。(读读试试”~ ②“日子一长’’到底有多长?要把木板写穿,该写多少字呀?要花多少时间呢?真有点数不清。(4)齐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1)齐读。

(2)“有名”是什么意思?(3)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二、出示填空。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怀素写字——。他总是先——,——,再——这样,怀素的字——

1、自由练说。

2、学生自己背诵第二自然段。

3、指名背诵第二自然段。

4、齐背第二自然段。

三、教学生字“先、日、长”。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重点讲述。

先:上下结构。第三笔竖下不出头。下面是“儿”,不是“几”。

占:先里头后封口,字形稍长。第一笔竖稍长。第二笔是横折钩。长:独体字。第三笔竖提,直通而下。最后一笔捺在右上方。(2)学生描红,要求做到笔笔到位。教师巡视。作业设计:把怀素写字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怀素写字 课后反思: 小河与青草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寓意,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构想:教学中,教师只需重点指导第一次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小河与青草的密切关系。第二次对话就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学来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由于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教师可安排两次拓展练习,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一次是以其他人的身份学着小河来赞美一下小草,理解由于小草的作用,才会有如此清澈的河水。第二次是想像一下如果小河和小草都很骄傲,那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从而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的哲理。

教学准备:

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们最喜欢什么?

2、图上的小河和小草的确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故事。

3、揭示课题:小河与青草。(指导读准生词“青草”。注意后鼻音与平舌音。)

二、初步指导。

1、自由读课文。

(1)要求读通句子,不丢字,不加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卡片。)指名读,并注意正音。

小河边 感谢 河岸

碧绿碧绿 喜爱 水分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训练。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河和小草是怎样的?

填空:()的小河

()的小草

(2)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2)弯弯的小河边,长了青青的小草。

多了个“满”字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那么绿呢?(下节课再研究。)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青:上下结构。上面宽扁,下面瘦长。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草字头扁小些,“早”写得宽大些。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住: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单人旁瘦长,竖底下要露一点儿,“主”宽大,紧挨左边。

2、学生练习描红,要求做到笔笔到位。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要学习河水和小草谦虚谨慎的品格。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

2、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那么绿呢?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对话吧!

二、教学第一次对话。

1、(听课文录音。)说说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2、自由读,想想小草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同桌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4、听了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为什么?

5、从哪儿看出小河的清水是由小草带来的?

6、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这样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说小草值得小河感谢吗?

7、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8、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我们人类也要感谢它。

如果你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喜欢到小河边洗衣的姑娘,爱到小河边淘米的大婶,你又会怎样感谢小河呢?

三、教学第二次对话。

1、(听课文录音。)说说小河对小草说了什么?

2、比较句子。

①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②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喜欢听哪句表扬?为什么?

3、同桌互读,讨论。

(1)为什么小草要感谢小河呢?

(2)“要不”是什么意思?

4、指导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四、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出示卡片:分干。)

2、指导书写,注意重点。

分:上下结构。上面“八”盖住“刀”。注意上边的部件不是“人„

‘人”,捺起笔要略高于撇。

干:独体字。第二笔横稍长。第三笔竖从第一横下笔直地竖下来。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

2、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

3、正是因为它们的和睦相处,所以——(齐读第六自然段,突出“更”。)

作业设计:

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练习6

教学目标:

会用词语表示图画内容,根据生活经验给图画涂色;

能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教会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训练

教学准备:挂图、水彩笔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借助拼音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涂色。

(1)出示投影,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小蚂蚁在干什么?你认为这是什么季节?为什么?(2)这幅图没有涂色,涂上颜色一定更美。想想秋天到了,图上的景物分别是什么颜色呢?(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淡蓝色河水:淡绿色,云:白色,小蚂蚁:黑色,冬青树:深绿色小草:枯黄色,梧桐树树干:深棕色梧桐树叶子:咖啡色。

(4)学生自己给图涂上颜色。

3、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

(1)指名说说田字格旁分别画着什么?(2)要求将学过的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自由填写,集体核对。

4、看图编故事。

(1)指导说好开头第一句话:秋天来了。

(2)口头填空。

蓝天——河水——梧桐树——小草——

冬青树------小蚂蚁-------云——

(3)先分句练习说,再连起来说。

(4)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秋天真美呀!(5)分组看图讲故事。(推选一个学生上台讲,集体评议。)

二、说说写写。

1、审题。

(1)学生自由练习拼读题目要求。

(2)教师讲解本题要求。运用已经学过的汉语拼音,说说写写我们国家的主要节日。

2、指导。

(1)学生自读书上的两排日期。

(2)自由说说你知道哪个日期分别是什么节日?(教师相机板书。如: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是妇女节。)注意提醒学生:7月1日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又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纪念日。

(3)学生看黑板记忆节日名称。

3、练习。

(1)同桌互猜节日。(一人说日期,另一人说节日名称。)

(2)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分组讨论。)(3)指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写下来。

4、反馈。

(1)投影出示多组庆祝节日的画面,猜猜那是哪一天?(2)连线游戏,把相应的日期和节日用线连起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写好铅笔字、九九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写生字“小、水”。

①指名读。

②指名按笔顺书空。

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④观察“小、水”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间高,两边低,右边比左边高。)⑤教师范写“小”和“水”各一个,并讲解要点。

⑥学生复习书写要领。

⑦学生描红、仿影并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2)按上面的学习过程学写生字“厅、同”。

3.练习。

(1)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在书上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3)指名上黑板写这4个字,并集体评议。(4)展示优秀作品,提出存在问题。

二、读读背背。

1.审题,读题。

弄清本题有两个要求:朗读与背诵。

2.教师简要介绍。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首九九歌。

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九个九中的气候变化。

3.学生借助拼音白读儿歌,要求读准读顺。

4.指名读。分组读。

5.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该如何停顿,并作好记号,同时练习读好它。

6.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1)小组讨论解疑。

(2)教师点拨“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从哪个九开始天气转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练习背诵,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水厅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弄清本题要求。(一是看图听故事,二是练习讲故事。)

二、看图听故事。

1.谈话导人。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那就是——小猫。今天老师要把钓鱼的故事给大家听,不过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听故事的时候要做到眼、耳、脑并用。眼要看画面,耳要听清老师的讲述,脑要想像故事的情境、记住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

2.(多媒体逐幅出示画面。)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3.教师再讲一遍故事,学生听完后,大概说说每幅图的主要意思。

(1)小猫和猫妈妈一起到河边去钓鱼。

(2)蜻蜓飞来了,小猫放下钓鱼竿去捉蜻蜓,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

(3)蝴蝶飞来了,小猫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妈妈又钓到一条大鱼。

(4)蜻蜓和蝴蝶又飞来了,小猫接受妈妈的劝告,一心一意钓鱼,终于也钓上一条大鱼。

4、(显示第一幅图)小猫看到蜻蜓飞来了,会想些什么?(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显示第二幅图。)小猫看到蝴蝶飞来了,又会想些什么?

(显示第三幅图。)小猫看到猫妈妈连钓了两条大鱼,会说些什么?猫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显示第四幅图。)小猫又看到了蜻蜓和蝴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5.再听老师完整地讲一遍故事,重点记住小猫是怎么说,怎么想的。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再可加上想像,说出人物的心情。(先指名说,再自由练习。)2.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看图自由练说其余三幅图,有困难的举手提问。

3.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疑难。4.鼓励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说,并注意中间的衔接。

5.指名讲故事。师生评议,指出改进意见。

6.同桌互相讲故事,最好最后能加个完美的想像或自己的感受。

7、自己的好朋友听。

8、组讲故事比赛,挑选一名代表上台讲。

9、小小故事会,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进行发奖鼓励。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孩子听。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篇6: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苏教版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8、狼和鹿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

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泼

美丽

嬉戏

祸首

狼被捕杀

森林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

疾病象„.游荡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断句,然后根据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上一篇:浣溪沙苏轼介绍下一篇:教师法学习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