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2024-04-2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求每班分得多少个,就是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个?)你想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46,最后写除数2)。(4)怎样计算呢?(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从最高位除起,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所以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商的位置写2。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最高位除起,也就是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板书课题。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篇2: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方法(首位能整除),明确商是几位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总结出计算法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风筝加工厂的风筝制作好了,该怎样装箱呢?工人师傅想请我们去帮忙,大家愿意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生:有246只燕子风筝,2只燕子风筝装一盒。生:有438只鹰风筝,3只鹰风筝装一盒。生:有752只孔雀风筝,6只孔雀风筝装一盒。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生: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生: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

我们这节课来来解决第一个问题。3.解决“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思考: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读 生:有246只燕子风筝,2只燕子风筝装一盒。(2)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后板书: 246÷2=(3)怎样理解?

(4)先想一想商是几位数?除法应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再独立用竖式计算。学生说说你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

4.试一试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

①从百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当前一位有余数时要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 评价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3.小汽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4.白雪公主要把668枝玫瑰花平均分给2个小矮人,平均每个小矮人可分得多少枝玫瑰花?

五、作业布置 1.2.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笔算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一、问题———教学中为何难以落实

(一)思想认识欠缺。

数学思想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调研发现75%的小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从未渗透过,尤其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对数学思想概念模糊不清,在课堂中更是很少给孩子们渗透点拨数学思想方法,仅是为解决一个问题选择解题思路,草草了结一道题,而对一道题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教师往往都忽视了。

(二)教师能力所致。

通过对农村150个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近年来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我们发现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及老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欠佳,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长期教学中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培训引领不够。

在小学数学各级各类培训中,对某堂课该如何来上学生的吸收可以做到最大化的研究与讨论比较多,但很少有专家或教师在点评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所以数学教师整体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度有所欠缺。

郑毓信先生说,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突出强调,应当说是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程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数学思想方法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以具体数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的方法。他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能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思考问题,感悟数学教学的真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必须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的行为方式,这已经是教学专家所达成的共识。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教学为例,对数学思想与方法展开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探寻———以《集合》为例寻求落实数学思想教学之路

(一)课前之研

数学教材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呈现信息,而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才能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真正触摸数学的思想与本质。

1. 追本溯源,寻找起点

(1)本学科的追溯:细看《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是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思想在一二年级早已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在认识0~10的十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也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就用“几”来表示。如《数学》第一册表示“1”的集合图里只有一个元素(一面红旗);表示3的集合图里有3个元素(3把凳子)。这就很形象地把集合中的元素与基数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数学》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节课中,把类似的图形都放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还有一开始的加法运算中,左边一只千纸鹤,右边2只千纸鹤,一共有几只千纸鹤?是两个集合间不交叉的运算,也是集合思想的一个体现。虽然集合思想早就渗透在教材中,但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但也有如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6,从后数明明排第2,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这里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

(2)跨学科的追溯:其实在我们的科学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也有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蛋的结构》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新鲜的鸡蛋,让学生发现蛋的结构。学生通过小组自主观察,用列表法记录好对蛋结构的发现,蛋有胚胎、卵白、卵壳、卵黄等,教师就运用一一列表,画图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容易。又如在学习《神奇的磁铁》一课中,教师分别给各小组一些能被磁铁吸的物体、不会吸的物体及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实验、动手实践,发现怎样的物体能被磁铁吸,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科学课中就有画图、列表、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渗透。

2. 精细解读,理解教材

“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中共有9个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的题(含例题、“做一做”、练习题),涉及学生在生活(比赛人数、水果品种、参观人数等)和学习(按要求填数、写成语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教材例题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可以分三步走:

(1)教材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某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解决的各种方法。环节中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凸显出来,让学生感悟到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共同部分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了解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是无序性和互异性,明确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和并集。

(3)“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提出问题,能脱离具体的图和情境,从集合的角度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逐步形成严密地、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形成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课前调研,再探起点

执教新课前对集合一课进行了前测题目与课本例题相同,5%的学生能用比较完整的维恩图来解决,20%的学生对他们的重叠部分能初步感悟,但不能用准确的维恩图来表示,75%的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人数有重叠。其实,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的认识将《集合》一课设计了简要的教学思路,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创设情境引发冲突,揭示课题;列表呈现提出问题质疑解题,发现学生的种种思考,教师给予学生用图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想法,将孩子们的想法一一呈现,引出集合;设计由简到难,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课外拓展,课堂回顾总结。

(二)课中之研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展开了对集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学设计:

1. 引发冲突,唤起学习的“兴趣”

(1)趣味题:师(口述):昨天,老师见到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爷爷、爸爸、儿子)。

(2)呈现改变例题主题图中统计表,提出“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对自己班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1)班喜欢吃梨和桃子的学生名单:

说说你从调查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求出一共的人数。

生1:9+8=17(人)学生有歧义,发现重复,引起矛盾。

2. 数形结合,突破探究的“拐弯”

我们知道数和形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要很好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数形结合既是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1)数形结合突破

师:是的,我们发现有些人既喜欢吃梨又喜欢吃桃子,我们没法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再整理整理,要求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生1:用文字表述的生2:用三个图表述的

生3:用两个图来表述生4:用两个图并配上文字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引导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有条件还可以摆一摆)

师:比较上面几位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谁的图能最清楚地让我们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集合图时,并没有直接出示维恩图,也没有指定孩子们一定要用维恩图,而是给了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示出来,但教师在展示环节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第一层次地点拨从文字开始,再从第二层模棱两可的表格式递进,凸显出表格比文字表达更甚一筹,再到第三层一个小小的圈的作用凸显一部分,再到第四层级逐步明朗,并有学生自主提出用这样的维恩图。

在此环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符号化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并给学生创设了比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这样将课的重点凸显出来,水到渠成。

(2)解决问题多样化

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时,教师提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学生喜欢水果的情况,现在我们一起回过去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汇报:

生1:9+8=17(人)(错。有三个人既在9个人里面也在8个人里面,有重复。)

生2:9+8-3=14(人)

生3:9+(8-3)=14(人)

生4:(9-3)+8=14(人)

生5:6+3+5=14(人)

……

孩子们根据刚才符号化的展示用算式来表示,教师在此环节及时地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中得以展示。教师心中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他的课堂就一直会以学生为中心,将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体现。

3. 丰富练习,完善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我们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展开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素材设计练习,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本单元共有9个题目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我们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从具体的生活实物,到抽象的文字训练,学生慢慢地体会到用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体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第二方面,这样设计练习,可以逐步丰富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练习中第1~2题,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第3题,则没有形象的实际物体的支撑,让学生直接从集合元素的个数抽象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题目中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三、思考———总结辐射,感悟思想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一)课前备课挖掘思想的“自觉性”

在我们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整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就渗透出众多的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类比、集合、数形结合、代换、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一直贯穿我们的教材,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常常被教师忽略。在数学教学研讨中,应提高教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比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更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渗透思想的“巧妙性”

从数学的各分支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方法,实质上就是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的方法,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然后通过分析挖掘教学的隐形处,了解教材中是如何渗透的,就能从高处着眼,分析和处理教材,并巧妙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题意,通过画图或列表,使学生能非常清楚地明白为什么鸡几只、兔几只的复杂问题,而且能通过观察图和表格让学生习得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三)课后提炼数学思想的“延伸性”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使人们对这些思想方法不自觉地应用,变成普通人无意识的、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考虑周全、渗透及时,无形中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开阔的视野,让学生能在遇到难题时成功运用思想方法想到解决的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例如在学完“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学生通过画图对《数与形》的知识进行数形结合,为了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要安排相对应的运用新授知识画图的方式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小学阶段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数学学习犹如在幽幽江中撑篙而行,缓缓前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一场美丽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束仁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J].安徽教育,1997(5).

[3]吴明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4(5).

[4]黄育粤.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遵循的原则[J].云南教育,1999(5).

篇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篇5: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6: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1. 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圈后的时间是( )。

2.

铅笔长( )厘米( )毫米。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两块橡皮厚2( ) 妈妈体重54( )。

小军的身高12( ) 王伟每天写作业大约用50( )

长江长约6300( ) 小平跑60米用了9( )

4.在里填上“﹥”、“﹤”或“=”。

50秒1分 70秒7分

9分540秒 3时300分

7厘米70毫米 4毫米20厘米

6吨70千克 9000米9千米

5.两个加数的和是830,其中一个加数是357,另一个加数是( )。

6.小云和小兰约定上午8:40在杏花公园门口集合,但小兰迟到了12分钟,小兰是( )到的。

7.90毫米=( )厘米 200毫米=( )分米

5000米=( )千米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2分=( )秒 8时=( )分

( )分=300秒 540分=( )时

8.每台机器500千克,8台这样的机器重( )吨。

二、我是小法官(5分)

1.小明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大约1小时。 ( ) 2.比308少169的数是239。 ( )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约是1厘米。 ( ) 4.60毫米和6厘米一样厚。 ( ) 5.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 ) 三、我会选(5分)

1.动车每小时可行驶( )。

A.200米 B.200千米 C.200分米

2.妈妈做中午饭用了30( )。

A.分 B.时 C.秒

3.小红的体重约24( )。

A.克 B.吨 C.千克

4.不是给287-160=127验算的算式是( )。

A.287-127 B.287+127 C.160+127

5.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博物馆上午9:00开门,小玲8:40已经到了博物馆门口,她还要等( )。

A.20分 B.30分 C.10分

四、计算题(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米-6分米=( )分米 2900米-900米=( )千米

350千克+1650千克=( )吨 3千米+8000米=( )千米

36+54= 80-29= 240-180=

360+240= 200-150= 210+180=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82-256= ※358+587=

369+274= ※800-236=

五、操作题(16分)

1.画一条比5厘米少1厘米5毫米的线段。

2.根据作息时间,在下面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再计算从上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所经过的时间并填在( )里。

六、解决问题(22分)

1.微微超市营业时间是上午8:00到晚上9:00。这个超市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

2.

电饭煲288元 微波炉599元 电磁炉308元

估算一下,妈妈买这三种商品需要带多少钱?

3.胜利小学原有学生760人,今年毕业了145人,招收了138个新生。现在胜利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4.超市运来5吨大米,第一周卖出1200千克,第二周卖出8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5.28人出去划船,小船每条票价28元,可以坐4人;大船每条36元,可以坐6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有几种租船方案?

上一篇:与秋天亲吻作文下一篇:机管局第二次团员大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