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

2024-05-14

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共8篇)

篇1: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

企业运营微信小程序的合规要点

随着微信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微信小程序开展业务。但是小程序的法律地位、准入资质及合规要求等,成为困惑监管实务及企业合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参考微信小程序技术形态及生态系统,以及腾讯微信平台的协议及规范、电子商务最新立法,结合黄春林律师团队相关项目经验,本文从法律地位、经营资质、网络安全及数据合规、知识产权保护和广告合规等角度,对经营微信小程序的合规要点简要麦壳云小编总结提示如下:

一、微信小程序及其经营者的法律地位

关于微信小程序经营者的法律地位,腾讯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表述。考虑到如下因素,我们认为微信小程序是一个必须依托于微信平台的、不能独立访问和运行的“店铺”:

(1)用户只能通过微信提供的入口访问小程序,不能独立于微信平台单独访问(有别于独立域名访问的网站和APP);

(2)小程序开发者必须使用微信提供的“开发者工具”进行小程序的开发、设计与维护。

因此,小程序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应当属于“平台内经营者”,类似于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的经营者,而非一个独立的自建网站或APP的运营者。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麦壳云小编认为,因小程序本身具备了某些平台功能,所以小程序经营者也可能会被认定为“平台经营者”,因而需要办理EDI等许可证(详见后面部分介绍)。而微信平台的法律地位,属于“平台经营者”,提供交易空间、撮合交易及支付等平台服务,应当承担相应的平台责任。

二、运营微信小程序的资质要求

(一)工商电子亮照

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及《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等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注:含平台内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和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所以,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当依法公示电子亮照。

(二)ICP备案

根据《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通过自有域名公开访问的独立运营网站,应当办理ICP备案。因此,微信小程序是否需要办理ICP备案,取决于:

(1)小程序服务及数据由腾讯二级域名提供的,无需办理ICP备案;或者,(2)小程序服务及数据由经营者持有的自有域名提供的,或者通过小程序链接跳转到由经营者持有的其他域名的,需要办理ICP备案。原域名已经办理过备案的,无需额外办理备案。

(三)增值电信经营业务许可(ICP/EDI)根据《电信条例》、《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增值电信业务的,应当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办理相应的电信业务许可。具体的:

(1)企业通过小程序为第三方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开展经营性电子商务(主要指第三方平台业务)的,应当办理增值电信经营业务许可证(EDI);或者,(2)通过小程序从事经营性信息服务(经营性广告、信息发布/推送服务、会员积分服务等)的,应当办理增值电信经营业务许可证(ICP)。

(四)公安联网备案及等保备案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咨询主管部门意见,目前公安联网备案主要针对独立网站及APP(上海),暂未涵盖到小程序。但是,考虑到小程序具有网络联网功能,具备用户个人信息收集等功能,且等级保护定级是根据单个系统定级,所以小程序作为一个单独的联网系统,应当依法办理网络等级测评、定级及备案。

(五)其它资质

若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拟通过小程序向用户提供游戏、音乐、视频节目、电子书等文化产品的经营性服务的,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属于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若经营者拟通过小程序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还应当依法取得视听节目许可证。实践中,腾讯可能会在小程序经营者开发或申请小程序过程中,以及开通某些功能时,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

三、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要点概述

根据《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规定,就微信小程序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做以下几点提示:

(1)应当依法制定完善、合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置相应的岗位及职责;(2)应当在小程序显著位置公开设置《用户服务协议》及《隐私政策》;(3)应当落实小程序用户实名制及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4)应当依法制定小程序内容审查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发布内容的合规审查;

(5)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留存小程序运营网络日志;

(6)应当落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定义务,包括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分享、跨境传输等各环节的合规要求;

(7)若委托第三方代为运营、维护小程序的,应当与该第三方签署专门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协议,且应当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

(8)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等。当然,经营者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之要求外,收集、使用和分享用户个人信息及数据,还应当遵守腾讯微信平台的协议及规范。

四、知识产权及广告合规要点概述

根据小程序业态及生态系统,参考类似项目经验,简要列出小程序知识产权保护及广告相关的合规要点如下:

(1)小程序名称、栏目名称、关键词、介绍页面等不得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或其他在先合法权益。

(2)小程序名称、栏目名称、关键词等应当依法注册商标,并根据实际业态选择合适的、充分的商标注册类目。

(3)小程序开发、运营过程中涉及新作品(含文字、图片、视音频及计算机软件)的,应当开展相应作品的著作权登记。

(4)使用第三方商业字库、文字作品、美术作品、视音频及源代码等作品的,应依法取得授权,并确保授权范围涵盖实际使用场景。

(5)使用第三方姓名或肖像的,应依法取得授权,并确保授权范围涵盖实际使用场景。

(6)小程序的介绍页面、引导页面、内容页面、产品详情页面等,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功能,均存在被认定为互联网广告的法律风险,因此应当确保小程序广告的可识别性,且:不得使用绝对化用语,不得使用违反广告法规定的其他内容;小程序广告中应当清楚、明白得标明产品或服务的内容、形式、价格、附赠情况等;小程序广告中涉及相关数字(例如比价、配送时间、含量等)等引用文字的,应当依法确保引用文字的客观性并注明引用文字的来源;等等。

(7)在营销活动中设置抽奖、红包等营销方式的,应当明示附赠、抽奖概率、程序及兑奖方式,赠送消费积分或者发放优惠券的,应当标明消费积分或者优惠券的使用条件、方法和期限等。

篇2: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

谈起域名我们的心都会很激动,13年前的淘宝,8年前的阿里,3年前的公众号,到如今掀起市场的潮流的小程序,无一不说明面对互联网,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快”。

而面对今天的小程序,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域名注册,一批抢注域名的“狙击客”赚得盆满钵满,一批天价域名屡创新高:

京东用3000万收购JD.com 小米用2243万收购mi.com 前一段时间新闻头条——万科用2000万收购公众号地产勘察

一个北京大四的学生曾经花了几千块钱注册了“北京票务”“北京旅游”这两个域名,前段时间卖到650万。

我们可以看出域名投资是一个升值空间较高的行业。

接下来我们聊聊小程序域名,小程序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先生对微信的应用程序的一个新的探索,所得出的一个成果,未来小程序将会连接一切。现在流行一句:“生意不好,就用小程序”的口号,可想而知微信小程序的社会价值是非常高。

根据微信官方的需求文档,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对网络的申请者限制非常严格,申请小程序必须首先拥有或注册一个域名,不满足条件的域名和协议无法请求的,都无法通过申请。

域名始终是做互联网的入口,无可替代,它就是一把钥匙,没有钥匙,你连门都开不了。一般来说我们搜索关键词主要包含两个。“搜索关键词”(搜索某关键词点击产品)、成交关键词(搜索某关键词最终成交)。

曾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域名比CEO更重要!今天的小程序关键词就好比当年的域名,用好合适的关键词可能给宣传节省不少开支,而且一般来说,好的关键词更容易被大众搜索。一个好的合适的关键词还有利于塑造产品形象,抢先注册关键词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宣传有绝对的优势,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些钱做好小程序抢先注册关键词是非常值得的。

比如说你是肯德基的老板,你的店名被别人抢注了,你想要入驻小程序,就要和抢注你店名的人商家,你把肯德基这个域名转让给我,你要多少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型企业比如中国农业银行,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纷纷抢先入驻小程序的原因之一。所以抢注小程序域名和抢注商标是同等重要的,现在就有一些人专门做这样的生意,躺在家里想哪个词好,然后就去注册商标,等有人想用这个商标的时候再转手,有的商标价值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自己注册过商标的人会知道,现在注册一个商标有多么困难,你能够想到的很多词汇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

小程序正以每天23600个的速度被商家抢购注册,为什么大家选择小程序呢?

首先,小程序名称具有唯一性,像域名或网络实名一样,谁先注册谁拥有;第二,小程序能助力新零售,它是新零售最好的载体,这将是未来线下门店的发展趋势;第三,小程序入口丰富,据统计小程序目前入口有微信群、搜一搜、公众号等共计47个之多。第四,小程序具有自动引流的功能,附近5公里所有微信用户都是你的客源,可以广泛获取用户资源。

小程序的域名抢注大战早已打响,因为域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已经在疯狂地抢注当中了。如果你是一家企业或是店铺的老板,你肯定也不想自己的企业、店铺、商品的名城被别人注册掉,否则等你想注册小程序的时候只能改名字或是和别人商量花高价买回你的名字,别人还不一定同意转让。每个人的名字是可以重名,但是小程序域名只能是唯一的!大家一定不能再错过小程序的这一次移动互联网的风口。

篇3: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

12月21日, 微信更新了小程序IDE (微信开发者工具) , 微信小程序新增5项功能, 优化100多个功能点, 其中这些瞩目功能堪称重磅, 笔者第一时间对本次重大更新进行解读,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一些启发:

新增分享功能, 这是小程序对未来分发形式的一次试探

微信团队本次新增“分享功能”, 定义为:可以分享小程序的任何一个页面给好友或群聊。

新增的分享接口允许开发者在小程序的菜单中显示分享接口。当开发者调用了这个接口, 在可以被分享的页面中点击右上角的「…」按钮, 就会出现分享相关的选项。

同时, 分享的内容也会是开发者预先已经定义好的内容, 链接中也可以插入参数, 以便其他用户点击链接时, 小程序可以将用户导向正确的位置, 并展示正确的信息。

虽然微信团队在本次更新中增加了分享功能, 但是只支持分享给“好友”或“群聊”, 并未开放最大的流量入口“朋友圈”, 以后是否会开放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权下定结论, 不过我们可以把这次更新看做是微信团队初次放开“分享功能”试探市场的一个动作, 未来微信团队会根据市场的反馈, 逐步考虑如何放开更多的分发入口。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 微信团队早期提出的“小程序无需下载、可以通过搜一搜、扫一扫”等方式打开的想法不可能在初期马上实现, 早期的小程序还是得通过社交分享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当未来小程序越来越多时, 才会刺激用户的搜索习惯, 主动去搜索自己想要的小程序。

新增模板消息, 这与服务号的定位不谋而合

微信团队本次新增模板消息功能, 功能定义为:商户可以将模板消息发送给接受过服务的用户, 用户接受一次服务, 七天内可收到一条模板消息。这意味者, 小程序的用户可以接受开发者推送的模板消息, 但是七天内用户只能收到一条模板消息, 这也体现了微信团队“用户至上、减少骚扰”产品理念。

模板消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在你享受服务之后小程序给你推送的一条消息, 消息里面包括服务的诸多细节, 例如我们在微信上购买电影票, 付完钱后我们马上就能收到微信的消息通知, 通知里包括电影名称、价钱、观看地点、影评及评分等诸多种信息。

微信公众号在早期的服务号形态中也曾经推出过模板消息功能, 有人说, 小程序是服务号的升级, 也基本符合这个逻辑, 但是笔者更加觉得, 小程序才是服务的真正主体, 小程序+服务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Web App, 具备了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推送功能, 这才真正可以称得上和传统的App相提并论。

新增客服消息, 小程序开发者也可以从零开始

微信团队本次新增客服消息功能, 功能定义为:用户可以在小程序内联系客服, 支持文字和图片。商户可以在48小时内回复用户。这意味着, 小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形态, 微信团队赋予了它更多的生命力。

抛开微信服务号, 如果我们是一个不擅长运营服务号的开发者, 或者说没有任何粉丝基础的小白, 只是刚刚入局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 我们可以和用户互动交流, 从零做起。

回想过往的订阅号时代, 内容生产者不也是凭借着内容的优势影响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么, 那么现在对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 我们不也可以通过服务的优势去影响成百上千的用户么。所以, 客服消息功能赋予了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权利, 让用户的反馈更好的推动小程序的迭代更新, 让我们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出来。

没有订阅号, 没有服务号, 完全依靠小程序, 我们也可以通过粉丝裂变, 影响成千上万的用户, 相信这也是微信团队新增客服消息功能的初衷, 也是给我们新入局者的一次机会。

新增扫一扫功能, 小程序可以通过二维码打开

微信团队本次新增扫一扫功能, 功能定义为: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使用扫一扫, 开发者可以调用接口, 使用摄像头读取二维码, 信息将按原样返回至小程序中。这也就印证了之前张小龙所讲的: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我们可以想象, 未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小程序的身影会无处不在。

新增带参数二维码, 未来也许可以实现单页面分发统计

微信团队本次新增带参数二维码功能, 功能定义为:支持在开发者工具中生成带参数二维码, 用户扫码后, 可以打开小程序的不同页面。

这意味着, 小程序的入口并不一定集中在首页, 开发者可以针对不同的页面进行单独的分发推广, 这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判断用户的喜好, 从而制定不同的分发策略。如果二维码加上统计功能, 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数据, 给我们运营小程序带来更多的帮助。

此外, 微信团队本次更新还优化和修复了100多个功能点, 如大幅增强的地图能力等, 详情可查看官方开发文档。

篇4:当图书馆遇上微信小程序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小程序;APP;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115

Abstract The paper, sketching out the internal driving factors and core ideas of mini-apps generation, points out that WeChat mini-apps highly accords with service concept of libraries. The service model of library WeChat mini-apps can b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WeChat mini-apps. Meanwhile, the service of library WeChat mini-apps can be divided by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frequency of different internet products in order to find new management channel and marketing strategy for service improvement and experience promotion.

Key words library; WeChat mini-apps; APP; reader service

近年来,随着iOS、安卓等智能化手机系统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APP,不断改善着智能终端的移动化应用功能,在经过狂热、蜂拥的互联网平台创业热潮以及残酷的滩头搏杀后,如今的市场已进入到“互联网的下半场”[1],用户红利逐渐退去,从现有的用户身上挖掘价值、进行业界的深度融合成了“下半场”的全新发展思路。拥有8.46亿用户[2]的微信无疑是众多社交APP的领跑者[3],它的每一次功能升级和服务创新,都直接牵动着亿万用户的使用体验乃至生活方式,也一次次改变着内容生产、创意营销、消费支付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态。但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微信也已深深感受到了用户红利价值的消失殆尽,寻求新的市场与盈利增长点就成为了微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运行APP的程序、强调场景及服务的微信小程序便在这一市场驱动下创意而来。那么,这一将改变互联网移动服务生态的小程序究竟经历了怎样一个从初步提出到功能演化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变革思维对每一个行业有什么影响,每一个互联网公司、信息服务者在微信小程序推出之际应该思考什么、未来能做什么,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微信小程序产生的内在驱动因素与核心理念,并通过分析微信小程序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契合之处以及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产品特性,构建了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内容,最后指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1 微信小程序的提出与发展

1.1 微信小程序产生的内在驱动因素

2014 年 11 月,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曾提出未来腾讯的目标是“连接一切”,成为互联网连接器[4]。毫无疑问,目前拥有超过8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理应承担起这份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人与物品”等“连接一切”的重任。所谓“人与人的连接”,早在微信最初版本推出之时即已实现,如今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中国人,都已经被微信连接;“人与服务的连接”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内置的服务得以实现,使用户可以利用微信完成阅读、购物、娱乐等综合体验;“人与商业的连接”则通过微信提供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各类服务及支付手段基本实现。然而,关于“人与物品的连接”,即人与现实世界物品的连接至今仍进展缓慢,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真正达到“微信连接一切”的目的,则需要全新的产品来完成这一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1月11日,微信官方正式宣布开发应用号(小程序),并发布了开发工具。此后,微信官方又進行了一系列动作,包括发布WeUI、升级内置浏览器、发布内测、新增19种API接口等,直至11月3日,小程序开放公测,开发者可以利用微信提供的新的开放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小程序,并被便捷获取与传播,同时小程序具有基本的视觉组件、交互反馈、音频绘图、位置选择、用户体系等能力[5]。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小程序产生的内在驱动就是微信意图用小程序这一新的生态,以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线下的弱连接场景,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更快捷地获取服务,获得更出色的使用体验,同时省去下载APP的麻烦,进而实现“连接一切”的目标。

1.2 微信小程序的核心理念

根据微信之父张小龙多次有关小程序的讲话可知,小程序虽然看起来是程序,但实际上是一种比我们现有的任何APP都更加灵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种新的应用组织形态,这一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还能很好地体现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只要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直接打开应用,获取服务。由此可以认为,微信小程序所代表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服务理念就是: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即缩短用户操作路径、减少安装APP的麻烦、释放手机内存、节省时间、提升体验。与微信小程序核心理念相一致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中,Facebook相继推出了“Instant Articles”和“Instant Games”两项功能,前者是对媒体机构截流,赋予内容的原生性,后者是将轻度游戏集成在对话窗口中,支持异步互动[6]。显而易见,在用户规模即将抵达上限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大社交巨头的决断、预判是不谋而合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这些内在理念,我们可以想象:未来走在街上,看到一家餐厅,掏出手机用微信扫描一下门口的二维码,即可启动餐厅的小程序。从中可以看到详细菜单、包间情况以及食用评价,同时可以利用小程序定位、订餐、提醒等。也就是说,实体的世界通过二维码进入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了解实体世界的信息,并与其发生互动。

nlc202309090748

2 图书馆与微信小程序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图书馆这一传统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视,通过开设公众号来进行信息推送、在线阅览、预约续借、情感交互等服务。据张丹丹等学者的调查统计发现,早在2014年12月,全国31家省级图书馆和38所985高校图书馆就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7]。笔者認为,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则无疑也会对图书馆的自媒体服务模式、渠道及内容产生较大影响,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去理解微信小程序,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图书馆小程序服务模式,细化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将具有一定的前瞻、现实和实践意义。

2.1 微信小程序的图书馆学审视

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文献、信息和知识的组织者,并在为用户的服务唾手可得、资源一站式获取、产品智慧化提供等方面进行着孜孜以求的努力,于是,一系列如CALIS、WorldCat等文献资源获取、知识发现、数据关联平台相继建立,在满足有序、海量数据的管理、挖掘和服务基础上表达着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同时,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图书馆服务圈的构建,图书馆的跨界合作,图书馆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及联盟构建,第三空间及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的构建等实践,也均体现了图书馆缩短服务路径、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的愿望,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完即走的服务理念。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微信小程序的核心理念,有着完美的契合点,图书馆不但能够利用微信小程序构建新的服务生态,也能利用微信小程序让图书馆服务生态更加移动化、集成化、智慧化。

2.2 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模式

运行着诸多程序的微信小程序是微信“连接一切世界”的战略产品,也是当前“互联网+”社会环境下的“微信+”,凸现了微信UGS(用户生产服务)的优势与特点。因此,从图书馆微信小程序应用的产品(服务)来看,其就是一个从微信去中心化,个性化、定制化和用户生产的服务,经过云/端结合,程序开发和标准化,以及产品/服务聚合后,实现了无统一流量入口,每个组织(图书馆)架构小程序,最后聚集为有更多用户生产服务及小程序的生态(见图1)。

依据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特性与技术应用,可以看出图书馆微信小程序是图书馆看似借助了微信这一软件的SaaS(软件即服务),但其实是一个开放、聚合的PaaS(平台即服务),具有一定的众创特质,改变了传统和已有的图书馆产品供给、服务提供顶层架构。因此,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模式是一个集成了基础的腾讯云平台应用、众创智慧集成、产品方案提供、原有服务系统调用的体验式、自助式服务模式(见图2)。

在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模式中,小程序开发层、微信客户/服务层、图书馆原有服务程序、服务/产品提供层构成了整个模式,其中有wxml等语言、工具支持的程序开发层既可自主开发,也可由第三方公司如有赞团队等来完成,而已公布的开放平台、多轮的内测经验以及成熟的第三方公司,均保证了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能够顺利完成;同样,微信客户/服务层的两大端口也都有着成功的保障;服务/产品提供层和图书馆原有服务程序层则是需要图书馆界研究的重点,即如何让图书馆原有的服务,如讲座、展览、借阅续借等服务由APP服务、空间服务、网络服务等拓展到微信小程序代表的在场服务、体验

服务,并对新产生的服务评价(如通过小程序的服务来转接至原有服务系统的比例大小、用户再次访问小程序的意愿强度等)反馈至原有的系统中,进而通过改进服务渠道和服务体验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3 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服务内容

有学者根据互联网产品/服务的重要性和应用频率高低划分了四个象限(见图3)[8],借鉴这一划分可以发现:象限一基本都是引领互联网发展的巨头公司及其产品,如BAT等,一些高频出现且支撑着整个移动端乃至互联网客户端的社交软件(如Facebook、QQ等)、入口工具(如百度搜索、浏览器等)均坐落于这一区间,适合选择原生APP而非小程序。几乎空白的原生图书馆APP市场现状也说明象限一是图书馆的非最佳选择;象限二主要包含了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服务类产品,这一象限的产品或许应用频率较低,但不可或缺,有一定的重要性,如12306等。图书馆服务类产品应该聚焦此象限,并需通过提供产品的质量和满意度来提升重要性;象限三则是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服务评价、服务体验来引导用户转向专业APP,图书馆提供的在线阅读等内容型服务属于此象限,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而增加自有平台流量,是一个需要图书馆重视的营销渠道及策略;象限四是小众社区、工具或专业类产品,图书馆的文献推送、社区讨论等均落入此象限,但如果能提升其服务品质,则能驱动此类服务向第二、三象限转移。

分析图书馆服务产品的象限划分可以发现,图书馆微信小程序主要坐落于二、三、四象限,但一方面,每一图书馆微信小程序产品/服务均需重视其服务质量,以提升重要性,尽量驱动其向二、三象限转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第二象限产品用户的原生APP类应用,则可以增加图书馆服务、营销流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渠道与策略。具体来说,图书馆微信小程序服务主要有:坐落于第二象限的书目检索、信息咨询、馆情速报、借阅续借、入馆攻略、我的书架等;坐落于第三象限的e线阅读、书香社区、休闲体验、在线音乐厅/影院等;坐落于第四象限的在线展览、网上直播、在线活动、产品定制等。

2.4 相关注意事项

微信小程序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生态,但对图书馆来说对其加以应用还需注意一定的事项:首先,微信小程序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补充而非替代。小程序的“小”决定了其涵盖的功能并不完善,无法推送也是限制了数字图书馆所追求的精准化定制、个性化服务实现,因此,一个健康的图书馆微信服务生态既需要小程序以拓宽服务渠道,但更需注重利用公众号等原有服务方式;其次,小程序将能够使微信实现从内容到服务的生态闭环,既能提升微信周边功能的服务能力(如支付、地图、广告),也能巩固微信的唯一移动入口地位。这也就要求图书馆需尽早设计自己的线上服务、移动服务顶层结构,让移动图书馆服务、APP服务、WAP服务、微信及小程序服务有效整合,并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场景、不同体验需求的读者;再次,为了获取流量红利,产生于小程序用户行为的Cookie等记录数据,如用户的二次回访数据、在线停留数据等也必将得到更多第三方机构的重视与挖掘应用,如何保护这些数据并为己所应用,也值得图书馆人的思考与实践。

nlc202309090748

4 结语

即将正式发布的微信小程序已在改变着互联网生态,借助这一众创平台来重新定义服务路径、获取流量红利等也成为了信息服务领域的研讨话题。在数字化、移动化、泛在化等多种社会发展趋势推动中的图书馆也需加入这一热潮之中,与第三方合作,挖掘内部资源,完善和优化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生态,提升图书馆行业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兴: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N/OL].[2016-08-26].http://tech.163.com/16/0718/02/BS7M00SM00097U7R.html.

[2] 微信用户已达8.46亿!QQ老大哥地位不保[EB/OL].[2016-11-26].http://www.chinaz.com/news/2016/1117/613457.shtml.

[3] 猎豹全球智库.2016中国app年度排行榜:十大行业、25个领域、Top 500 和2017趋势预测[R/OL].[2016-11-26].http://lab.cmcm.com/sjfx/2017-01-11/156.html.

[4] 马化腾提出腾讯“连接一切”微信生态开启智慧生活[EB/OL].[2016-11-26].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4-12/31/c_127350411.htm.

[5] 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EB/OL].[2016-11-26].http://news.dahe.cn/2016/11-05/107723183.html.

[6] Facebook Messenger支持Instant Articles,Android 版优先采用[EB/OL].[2016-11-26].http://technews.cn/2016/07/17/facebook-messenger-now-supports-instant-articles/.

[7] 张丹丹,杨思洛,邢文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图书馆服务研究——以省级公共图书馆和985 高校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1):59-63.

[8] 哪些服務和企业最适合做微信小程序?[EB/OL].[2016-11-26].http://ju.outofmemory.cn/entry/281970.

作者简介:王天泥(1982-),女,辽宁省图书馆馆员。

篇5:微信小程序是什么语言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

“小程序”改变了什么?

关于H5和APP之争,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几年H5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其中有一点是H5并不能一次开发多处使用,而是要面临不同浏览器和APP平台更多兼容性挑战。比如过去微信就不能支持很多的特性,所以才有了“小程序”。

几年前,当微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我就认为微信的平台可能会给H5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所有H5以微信的接口为标准开发,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标。

今天来看,“小程序”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来了。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这是可以预见的。

微信小程序语言开发用什么:

首先,比如微信二次开发,可以用java或者php 来做服务器端语言来进行二次开发,那小程序呢?文档写着.js负责业务逻辑,难道服务器端就是纯JS实现? 包括对数据库的操作吗? 还是也可以用php?

其实文档中在request里面可以填写自己的网站地址,那么应该就可以从自己的服务器获取到数据,所以后端什么数据语言都可以。

那这样的话是不是跟ajax差不多啊, 后台PHP处理好后反馈给前端数据又怎么返回?

服务端语言和前端逻辑没啥关系吧,php,python都行。但是最好用 python,快速开发!php 开发后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

篇6:微信小程序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作为一种不需要下载、即开即使用的线上应用,它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节省手机空间。小程序可在微信中置顶或在手机桌面形成快捷方式,这样一来用户可卸载掉手机中冗杂的应用,用小程序代替。

从用户角度看,它能够简化安装下载步骤,能够降低技术和成本的门槛。微信小程序对中小企业相对友好,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推广成本。小程序的关键价值在于对线下场景的融合,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联动。在此过程中,扫码将成为小程序的一个重要入口,通过扫码链接线上与线下,推动 O2O发展。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化”是微信小程序打通线下的一次突破,也为其他开发团队提供了经验借鉴。

目前,手机客户端App几近泛滥,手机再高端的配置也禁不住安装几十个乃至更多App的侵蚀。“简洁”俨然成了用户追求的目标。因此,微信小程序的“简洁”理念的导入,其实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多福音。

但是,小程序没有应用市场,只能靠用户主动搜索,小程序制作者无法像传统App一样推广自己的小程序,用户也无法像浏览应用商店一样获得并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小程序,只能通过他人共享或者自己主动搜索的方式获得。

小程序用户黏性太低。据调查,小程序发布1个月后,应用开发者关注度提高到 94.9%,但继续开发小程序的仅占9.2%,35.2%的开发者对小程序失望、打算放弃,33.9%的开发者短期不考虑开发小程序。

小程序功能单薄,主打?p应用但实则打开程序繁琐。毕竟微信小程序主打轻量,且嵌套在APP下的APP肯定没有条件做得功能丰富。由于小程序功能单一,产品体验也不如APP,虽然降低了开发的门槛,很多开发者还是并未将小程序的开发放在重要位置,更不想让小程序取代自家的APP。

目前,微信可以称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它通过刚需和高频的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号与多场景支付等功能,让人们“睁眼低头都离不开微信”。我们不妨构想一下,当小程序的生态形成后,人们在手机上安装的程序将会越来越少,超级垄断的信息形态将会诞生。

微信平台在“小程序”项目中的盈利前景也不太明朗。微信已经具有相当大规模的用户,再增加用户,如果没有可靠的变现模式只会徒增维护成本。小程序未来如何实现商业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综合小程序的优势和缺点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小程序确实是一种应用形态的新发展方向,即与社交平台深度融合,以易得易用为宗旨,以轻量化和高便利分享度为特征。微信小程序的发展符合技术接受模型,也符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Rogers)教授的创新扩散模型。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显然,目前小程序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一方面小程序本身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点,另一方面传统App依靠大流量的思路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是小程序的思考和完善期。

总之,微信小程序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7:微信小程序对大众传媒影响浅析

【内容提要】小程序的诞生给互联网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中国数亿网民带来了新的期待,它的潜能是不可预估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小程序并列举了其独特之处,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视角对小程序将会给大众传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索,对小程序与媒体APP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程序大众传媒机遇挑战

2017年1月9日,微信正式推出小程序,距离“微信之父”张小龙提出的“应用号”构想整整一年的时间。此时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人们的心情,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在今天,微信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种时机下小程序登场,预示着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到来,并且它会掀起更深层次的、具有历史性突破的Web2.0时代互联网+服务大浪潮。

到目前为止,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涵盖美食、交通、金融、旅游、购物、视频等多个领域,有人说小程序的属性是偏功能和服务的,媒体属性寥寥无几。但是,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大众传媒怎么能轻易错过小程序这块红利呢。特别是在国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下,微信小程序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更加不可忽视。

一、微信小程序的独特之处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2016年初张小龙提出了“应用号”的构想并于2017年1月9日正式推出了小程序。

不可否认,现在有许多用户还在为每天手机提示内存已满而烦躁无奈;为选择卸载哪款应用而左右为难;为临时需要下载APP花费流量而心疼不已。微信小程序的出现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

小程序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的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节约手机空间和需求触手可及。

(一)节约手机空间

在今天,手机更新换代快,一方面是因为科技不断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在的APP为了集合更多功能,提高手机画质和分辨率,安装包越做越大,这样的后果就是在下载安装包时占用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多。大量的程序同时运行或者残余垃圾文件较多时,就会导致手机内存不足,进而产生卡壳的尴尬。而且,有许多用户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许多音乐播放器,因为资源不能共享,有些影片只能通过爱奇艺视频观看,而有些却只能用搜狐视频观看。手机内存不足是现在大多数人都面临的问题,但小程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这个现状。小程序里所涵盖的应用只是微信临时调用的,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既不占内存又不影响手机运行的速度。同等?l件下,应用运行了,需求满足了,手机也不卡壳,何乐而不为呢。

(二)需求触手可及

试想一下,在教室里,老师想要打开投影仪,只要用手机对着投影仪扫一下,控制它的程序就会启动;在餐馆,顾客纠结要点什么菜,只要用手机扫描桌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每道菜的信息。以上所述对于需求的触手可及都会随着小程序的使用成为现实。小程序的出现将开启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新篇章。它的目的是不仅要成为人们分享信息的社交媒体,更准备成为手机上连接一切的万能入口,进而实现人们对生活中方方面面需求的触手可及。

二、小程序带给大众传媒的机遇

(一)缩短用户操作路径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媒体APP的诞生,APP实现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过度。凭借其个性的设计和互动性的提高收获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同款APP不计其数,资源分布不均匀、不能实现在同一终端上分享,这就免不了要下载安装很多APP到手机上,无疑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而小程序是不需要安装的,只要通过微信搜索或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启用,免去了下载的过程。这种无须安装的便捷性缩短了用户的操作路径,为用户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阅读新闻和接收信息的效率,真正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状态。

(二)提高受众黏度

微信小程序有和公众号关联的功能、把具体单页信息分享给好友的功能,而这两项功能对于大众传媒提升受众黏度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可以关联人民日报开发的小程序,反过来从《人民日报》开发的小程序也可以进到其公众号里,这就实现了公众号的受众和小程序的用户的交融。小程序因为公众号增加了用户,公众号也因为小程序聚集了受众,从而实现了坐拥微信海量用户的目标,也提升了受众的黏度。再如,用户可以把通过使用小程序读到的新闻、热点直接分享给微信好友,他的好友如果觉得感兴趣也会分享给好友,依次反复循环,受众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媒体的流量也会随之提升。

(三)降低开发难度

推出一款APP不仅要考虑开发安卓和IOS两个版本,还必须要有个性的设计、多样的功能、妥善的后台管理,后期还要对数据和受众心理进行精准的分析。在这一系列运筹帷幄的背后是高昂的技术投入成本,实际上就是一场技术和金钱的赛跑。可是,对于一些既不熟悉又不了解技术的大众传媒,尤其是技术滞后、在融合求变中艰难前行的传统媒体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小程序的出现或许能给传统媒体带来一丝曙光。小程序强化了微信的入口地位,统一了前端的标准,实现了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不用再因为技术落后而低人一等,而是可以集中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如何运营、如何提高内容质量。微信小程序就是要让技术上的欠缺者(如传统媒体)能够在互联网的大潮中继续乘风破浪。

(四)提升内容质量

前述微信小程序给大众传媒带来的一系列惊喜又正在推动着另一个机遇的出现,那就是提升内容质量,使崇尚技术重新过渡到内容为王。在今天,受众不需要道德说教和意识形态攻伐,不需要假大空的套话,不需要只追求精美而丢失真实的新闻,他们要的是独特的视角、尖锐的评论、多样的观点,要的是全面和真实。当媒体不再因为技术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要回到自己最本质的工作:全心全意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小程序的出现为大众传媒实现这一诉求提供了平台、时间和机遇。

三、小程序带给大众传媒的挑战

(一)小程序和订阅号的问题

在没有开发媒体小程序之前,大众传媒推出的一系列订阅号已经充斥在微信中,对于每天订阅号推送的大量消息,有多少是用户能够仔细阅读的?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面对大量庞杂的信息,大众已经有些措手不及了,?o信息做减法才是快节奏生活下人们追求的状态。媒体的订阅号已经解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那么对于媒体推出的小程序又能给受众带来什么呢?如果是内容趋于同质化、功能也趋于同质化,媒体小程序还有开发的必要吗?大众传媒是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还是要突出其中的一个而淡化另一个呢?这是大众传媒在小程序诞生后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小程序和二维码的问题

首先,二维码是与“场景”关联的,是对该场景下人们需求的一种展现。在公交站,扫描站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下辆车什么时候来;在博物馆,扫描陈列物品的二维码就可以知晓其历史信息。小程序就是要关联人们的需求,让需求变得触手可及。那么综上所述,媒体的小程序与人们的关联点又在哪里呢?媒体要通过小程序为人们提供哪些服务呢?媒体又是如何通过小程序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呢?

其次,二维码作为小程序的入口之一,给媒体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何设计出更有识别度的二维码,如何来应对二维码还没有遍布四处的现状,如何吸引用户扫描二维码启用小程序等问题,将是大众传媒在小程序诞生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四、小程序和媒体APP的关系

大众传媒推出小程序会对媒体APP造成威胁吗?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是完全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小程序和媒体APP也是这样的。相互对立指的是小程序和媒体APP是一种竞争关系,谁能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改变内容同质化、功能同质的现状,谁就有可能在今后探索的道路上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集纳更多受众的选择,从而达到引领行业发展风向、重写行业前进规则的壮举。相互统一则是说小程序和媒体APP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从本质上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它们本来就属于同一主体下的两款不同的产品,虽然会涉及到竞争问题,但是良性的竞争也会给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应用程序,历经了PC端下载安装――移动应用商店下载安装――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无须下载安装,这确实是一个吐故纳新、令人兴奋的过程。再回到小程序和媒体APP的问题上,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媒体,它们可以把小程序当作是前期试水的平台,先推出一个小程序来达到推广自己、聚集人气的过渡,等小程序被用户认可后再推出相应的功能更加丰富、设计更加贴心、使用更加便捷的APP。但媒体APP的开发者也不能完全依赖小程序,如果有一天,微信提出启动小程序要收费或是要关闭某些小程序,那么放弃媒体APP的开发者又将何去何从呢?毕竟,依照别人的规则来生存还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作为时刻影响生活的大众传媒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细致的研究来发现与小程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以积极的态度、充分的准备、满腔的热忱来迎接小程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继续在小程序掀起的互联网大浪潮中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任?.微信小程序到底要改变什么[N].解放日报,2017-1-10(9).[2]贾丽玮.小程序既非APP的“终结者”也非微信的“万能药”[N].中国产经新闻,2017-1-13(3).[3]姜红.微信小程序离APP杀手有多远[N].北京商报,2017-1-10(3)

作者简介:智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篇8:微信小程序运营技巧

在微信公开课2017Pro中, 张小龙反复强调了, 小程序, 最大的入口, 就是在各类线下的商业场景中, 这是对“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之中”的理念的诠释。

据钛媒体了解, 目前小程序也已经官方邀请和接入了包括肯德基在内的第一批200家商户, 功能则主要覆盖的是会员服务和提前预定 (预约) 服务等。

如果你经常和小编一样去肯德基吃早餐的话, 想必应该知道, 为了解决排队难的问题, 在已有的人工服务台之外, 不少门店还配自助点餐机, 你可以在上面选择你喜欢的餐点, 然后扫描二维码支付。

可以预见点餐一体机制造商将迎来一轮洗牌, 同时你的手机中又少了一款大小20-30M的App, 延伸线下场景消费, 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诸如保洁、美甲、洗车、打车等等o2o业务的App都将被以二维码为入口的小程序所取代。

比起商家的幸运, 对于依附微信公号的媒体来说, 小程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给力。张小龙明确提出小程序不能推送消息, 不能转发朋友圈, 彼此相互独立。不过在小程序中可以看到企业做了哪些公众号, 它们可以互相跳转。

很明显的消费场景是, 当你在书店、机场等线下店浏览或者购买书籍影像制品时, 以二维码做入口的小程序, 可以让你查看媒体所涉猎的电商, 这就不仅限于杂志、研究报告和线上线下活动等。比如钛媒体的微信钛坦白公开课、线下的T-EDGE活动等。当然如果小程序的上承载的内容足够打动你, 关注微信公众号应该就是随其自然的事情。

媒体的发力点在于小程序的界面和刊载内容是否能抓取消费者的眼球。正如上海交通大学老师、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所言, 微信是浏览器, 而小程序要做的其实基于web端的一个小网站。

那么具体哪些商业场景更适合小程序应用, 钛媒体特邀腾讯云高级产品经理布道师, 从线下的商业场景, 来详细阐释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应用。

微信小程序从最初提出概念, 到内测, 到允许企业用户公测, 持续在吸引各类群体的眼球。

我研究了国内很多小程序的开发者社区, 发现了一个现象, 就是一夜之间, 冒出了无数个“仿XXX的小程序”。很多专家提出了一些大胆的预测, 认为小程序会取代目前的微信服务号, 或者更有人认为会颠覆目前的APP的生态, 让APP的开发成为历史。

所以不难理解, 为什么冒出了那么多”仿XXX的小程序“。从技术角度去思考, 很多开发者, 从仿制某某应用, 去学习小程序, 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从商业角度来思考, 难道客户需要的是把现有的商城, 网站, 公众号重新再用小程序开发一遍吗?

显然这不是商业的本质。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人们期待的是小程序能够解决以前的东西无法解决的问题, 或者解决起来客户体验不好的问题, 或者解决问题投入成本太大的问题。所以, 微信小程序, 需要一些场景化的应用, 而不是”仿XXX的应用“。

理解小程序的本质

要明白小程序的使用场景, 首先理解什么是小程序。张小龙给出了一段对小程序的定义: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 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 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 即可打开应用, 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 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了太多的应用, 应用将无处不在, 随时可用, 但是又无需安装。”

这段解释中, 有几个核心的理念, 触手可及, 通过扫码和搜索马上就得到, 并且无需下载, 用完即走。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小程序的价值观。小程序文档中的运营规范中有一句话: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以及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小程序诞生的本质, 就是为了让商业存在于无形。商业场景, 一定是小程序的最典型的应用场景。

在微信公开课2017Pro中, 张小龙反复强调了, 小程序, 最大的入口, 就是在各类线下的商业场景中, 这是对“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之中”的理念的诠释。所以, 我们首先从线下的商业场景, 来谈一谈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应用。

去中心化入口, 催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场景

在传统的互联网中, 流量是跟着入口走的。在PC时代, 流量集中在几个大型的门户网站, 移动互联网时代, 流量在微信这样的超级APP里面。

再往后, 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让流量消融在千千万万的实体商业里面。早期的O2O, 其实线上和线下是割裂的。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融合。譬如, 你要在58到家找钟点工, 还是需要在一个超级APP上去搜索, 比价, 寻找合适的钟点工。线上下单后, 保姆到家服务, 就和线上没有任何关系了。

线上和线下是一种割裂的关系。并不是我发现家里很脏时, 立刻就呼叫钟点工。等我办完事情回家, 家里就已经打扫好了。线下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场景过渡到线上, 然后再自然的过渡到线下。当服务完成后, 再回到线上。

我们设想一种场景, 加入一个理发店, 怎么更好的利用小程序, 实现一种线上线下自然融合的场景?

小蕾是一个很爱美的女孩子, 某一天, 她的闺蜜在微信, 分享了一个小程序页给她了, 让她评价一下, 在一家很时尚的美发店新剪的一个发型。

她看了之后, 立刻动心了, 也想去这家店去剪一个新发型。所以她在小程序预定了周末的服务, 小程序自动让她拍一张脸部的正面照片上传上去, 系统自动给出最适合脸型的发型给她选择。她选择了喜欢的发型后, 预定了合适的时间, 完成支付, 同时收到了一张会员卡。预约的当天, 收到了小程序推送的提醒消息。同时, 用户小蕾获得了临时进店的权限。原来这是一家没有前台的门店。

需要预约用户到店后扫码解锁门禁。当进到店里后, 店里的后端系统就已经知道小蕾已经来了, 小程序自动提示, 由哪一个技师为她服务。

此时, 技师的手机端已经收到了小蕾需要剪的发型。当完成服务后, 小蕾的手机自动收到了服务完成的消息, 并提醒小蕾评价技师的服务, 如果很喜欢, 还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好友消费后, 自己也可以拿到优惠券了。

这是小程序应用下的, 一种线上和线上深入融合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 用户经历了多个入口:

消息信息流入口:小蕾收到了好友的分享, 驱动她去预定服务。

提醒消息入口:服务的当天, 小蕾收到提醒消息, 提醒她到店服务

扫码入口:进门时, 小蕾扫码, 呼出小程序开门, 同时门店后台, 也知道, 小蕾现在已经到了。

评价消息入口:完成服务后, 由消息驱动小蕾评价技师, 分享。

让入口融入到线下的商业场景。是微信小程序所最追求的目标, 也是诠释让商业融入到无形的真谛所在。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提到了扫码和消息流两个入口, 但是我觉得, 还有一个更有想象空间的入口。也可能更好的诠释“去中心”化的理念, 也就是, 让每个小程序, 都是一个入口。

当小蕾在预约服务时间的前1个小时, 收到了提醒, 提醒她一个小时后, 要开始服务。

这个时候, 微信小程序完全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 判别小美如何去, 这个时候, 小蕾可能需要打车, 在这个场景下, 店铺的微信小程序, 可能就扮演了滴滴打车的入口。

在上面的场景下, 用户直接跳转到滴滴打车的小程序, 完成一键预约打车, 不用重新输入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传统的APP模式, 是一种信息孤岛, 而微信小程序, 消除了这种信息孤岛, 让小程序和小程序之间, 能够自由的联通, 让每个小程序, 都成为入口。

本地化运行, 媲美APP的流畅体验

在小程序出来之前, 很多线下的商业场景, 其实试图通过微信服务号来提供低成本, 便捷的解决方案。

到店微信点餐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虽然很多服务商都做了微信点餐的方案, 但是其实, 微信的方案, 在很多饭店, 使用的并不好。很多饭店, 更倾向于使用局域网+APP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大家并不看好微信服务号点餐, 主要原因是有下面几点:

点餐是一种需要即时响应的场景

点餐需要多步完成, 流程中的每一步的流畅性非常重要, 服务号是H5来实现的, 每一步, 都需要载入, 流畅性体验会很差。

微信服务号现实与实际体验的差异

任何一种线上的场景, 如果用户体验很差, 自然就无法继续流行下去, 客户的行为也会影响商家, 所以比较大的商家 (譬如海底捞) 更倾向于使用保证用户体验的本地网络+APP的解决方案。

小程序由于是在本地执行, 体验会非常的流畅。并且, 点餐入口, 都是由贴在桌面上二维码, 用户需要时, 可以随时呼出小程序。所以, 点餐是小程序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难怪张小龙在演讲时, 举的第一个例子, 就是微信小程序点餐的场景。

点餐, 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场景, 如果整个场景中, 用户需要完成多个流程, 并且流程之间的流畅性对客户体验影响很大场景, 譬如购电影票选位支付, 买机票值机, 买汽车票支付等等, 这一类就是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的应用。

实时双向通讯, 重新定义超乎寻常的交互场景

除了程序员以外, 很多有人会关心微信小程序所使用的技术。

但是微信小程序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 将会让微信小程序重新定义很多超乎寻常的使用场景。我们知道, 微信公众号, 或则大部分APP, 都是使用http和后端进行通讯, http可以理解是一种单项的, 无状态协议。

用户请求, 然后给出响应。没有实时连接的概念。而微信小程序, 使用了websocket通讯。不同于http, websocket可以实现双向实时通讯。这就让后端服务和小程序, 小程序和小程序, 可以相互感知状态, 或者相互发送指令。

大部分人, 可能以为这是技术范畴。对于使用场景, 没有太多概念。我们还是来看一个场景,

小蕾没有在线上预约剪发的服务, 而是到店来扫码请求服务, 这个时候, 发型师可以在后端的系统或则自己的小程序, 直接控制小蕾的小程序, 让它进入到需要的小程序页面, 譬如自动进入发型选择的页面, 让小蕾拍照后匹配发型, 当完成服务后, 不需要小蕾操作, 自动进入到付款页面, 小蕾来完成支付。

店员端小程序控制顾客端小程序的交互响应

得益于websocket的实时全双工通讯能力, 让小程序和小程序之间, 小程序和后端系统之间, 能够实现双向互动。前面的例子只是演示了一个在典型的商业场景下, 由店员生成付款页面, 客户买单的流程。

传统模式下, 需要客户扫码去支付, 而在微信小程序的场景下, 顾客的小程序, 可以在店员端的小程序控制下, 自动跳转到付款页面。体验会更加的优异。

除了实时全双向的通讯能力以外, websocket协议是支持点对点通讯的, 虽然微信现在没有支持, 但是如果微信后续能够让小程序支持点对点的通讯, 又会催生出很多好玩的场景, 譬如小程序直接给摩拜单车的车锁发指令, 而不需要经过云端。

小程序和小程序之间, 直接的信息传递。或者真的能实现有些geek所梦想的, 不通过互联网, 而通过相邻的节点将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如果说传统的服务号安装的是拖拉机的引擎, 实时全双工的通讯能力, 就好比为小程序装上了飞机引擎, 它不仅能跑, 还能飞起来。

后记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讲到, 微信团队为什么要做小程序。不是为了用一种新的技术去取代另外一种老的技术, 而是想切切实实的解决一些问题。

上一篇:xx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总结下一篇: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