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2024-05-17

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共8篇)

篇1: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四规范”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规范队伍建设。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要求各中心及时补充大厅工作人员,并明确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大厅负责人和窗口固定工作人员,实行AB岗位工作制。

二是规范日常管理。编写《江山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明确目标、标准以及需要完善的软硬件措施,拟制34项表册和制度样本。

三是规范监督考察。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市县联网,实现“办事信息网上录入、办事进程网上监控、办事结果网上统计、服务态度视频录像”,并不断完善网上监督、实地考察机制。

四是规范创先争优。定期召开乡镇分管领导约谈会,通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指派人员到各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帮助找亮点、创特色;推荐初核优秀的乡镇申报衢州市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激发各乡镇创先争优热情。

(行政服务中心 倪亦强)

篇2: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DB51 川

DB 51/T 1618—2013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201312发布 201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 1618—2013

前言................................................................................II 1 范围..............................................................................1 2 一般要求..........................................................................1 3 建筑设施..........................................................................1 4 工作设施..........................................................................1 5 标识..............................................................................2 6 应急管理..........................................................................2 7 进驻部门及项目....................................................................2

I

DB51/ 1618—2013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立、牛建平、冯莉、罗光辉、杨路、张凯峰、杨玲、李文平、张应杰、周磊。

II

DB51/ 1618—2013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一般要求、建筑设施、工作设施、标识、应急管理、进驻项目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 一般要求 2.1 选址

便民服务中心应设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的地方。2.2 建筑结构

便民服务中心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二级,宜采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结构形式。2.3 建筑外观 2.3.1 一般要求

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外观应简朴整洁、庄重大方。2.3.2 单位名称标识

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建立的便民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识统一按照白底红字、宋体字制作,在办公地点正面显著位置横排固定。3 建筑设施 3.1电力设施

3.1.1室内照明应照度适中,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3.1.2应配备应急照明系统。3.1.3应配备不间断电源系统。3.2消防设施

主体建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火灭火系统,设置紧急逃生通道等。4 工作设施 4.1 服务大厅设施

DB51/ 1618—2013 4.1.1 应配置意见箱(簿)。

4.1.2 可配置饮水机、手机充电台、休息椅、复印机、公用电话、便民药箱等便民设施。4.2 窗口设施 4.2.1 窗口硬件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工作台面高度宜为75 cm左右,宽为75 cm~100 cm,台面颜色为深色。应配置窗口工作所需的资料柜、档案柜、保险柜、物品柜及办公桌椅等。应配备数量适宜的网络接口及电源插座。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办事所需的文具。应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4.2.2 窗口软件

应将四川省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和电子监察系统接入便民服务中心。应提供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所需的授权书、行政审批专用印章、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复印件及收费专用票据和办事指南。5 标识 5.1 窗口指示牌

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应设置窗口吊牌,内容包括窗口部门名称、联系及监督电话。5.2 政务公示牌

5.2.1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服务事项公示牌,内容包括窗口部门名称、服务项目名称、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

5.2.2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内容包括部门名称、工作人员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工作状态。

5.2.3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涉及辖区群众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社会福利、涉农补贴、户籍管理等事项。5.3 便民服务工作牌

工作牌内容应包括工作人员姓名、性别、岗位、照片及所属单位名称等基本信息。6 应急管理 6.1 制度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制度化。6.2 实施

应将“应急处置预案制度”装订成册,发放至窗口工作人员,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每年应按“应急处置预案”定期演练。7 进驻部门及项目

DB51/ 1618—2013 7.1 进驻部门

民政、计生、财政、国土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救助部门、公安派出所等面向社会服务的机构应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并派驻窗口工作人员,集中受理或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7.2 进驻项目

应按政府要求将婚姻登记、公安户籍办理等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时,结合实际,在以上部门和项目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篇3: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改革的原因

改革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 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 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也关系到城镇化的进程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 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是近年来, 随着中央“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 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 乡镇财政纳管的资金规模和服务范围逐年增大, 资金监管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的财政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按照财政部提出的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来衡量, 目前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账户开设不规范、业务流程不统一、资金多头管理、办事环节过多和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 不能满足新的农村形势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需要, 亟需改进、完善和加强。

三是财政工作的宗旨是“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乡镇财政所传统工作方式上还存在着工作人员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下乡包村, 财政所内部宿办合一、办公分散, 工作随意性大, 工作效率低, 群众上门咨询办事不方便等问题。

二、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县乡财政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精细、统一标准、安全规范、逐步推进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贯彻落实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财政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方便群众, 服务群众, 讲求效率。

科学精细。突出公共财政职能, 充分考虑乡镇财政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 细化业务环节, 规范业务流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依法理财、依规管理、职责明确、程序清晰、行为规范。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管理与服务的统一, 安全与效率的统一。

统一标准。统一建设风格, 统一外观标识, 统一规章制度, 统一账户开设, 统一岗位设置, 统一业务流程, 统一核算软件。

安全规范。合理设岗, 一人一岗, 岗位制衡, 节点控制, 监督定位, 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 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

逐步推进。先行改革, 先行尝试, 分步推进,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提高。

县乡财政改革的目标是以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 切实转变乡镇财政职能, 规范财政资金流程,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一是突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确保各项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二是突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水平;三是突出财政信息化要求, 建好网络平台, 使用管理软件, 实现县乡联网和实时监控。

三、县乡财政改革的内容

(一) 集中办公

把财政所现行分散处理的各项业务全部集中到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办理, 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同时, 使财政服务中心的外观标识和内部布局基本协调统一。

(二) 开设账户

在乡镇原“零户统管”的基础上, 重点清理归并财政所内部账户, 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所预算内存款户、乡镇财政所预算外资金统管户、义务教育经费专户和乡镇财政所集中核算户等四类账户, 核算纳入乡镇财政监管的所有资金。预算内存款户主要核算财政预算内资金的收支情况;预算外资金统管户主要核算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义务教育经费专户用于核算义务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这三类账户只能转账不能提现。集中核算户主要用于乡镇预算单位和村级组织各项收支的明细核算, 实行报账制。

(三) 明确岗位

根据乡镇财政职能和工作人员状况,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统一设置总预算会计、经费会计、综合业务和涉农补贴四个岗位, 发挥总预算会计资金统揽作用, 使各个岗位分工负责, 相互配合, 相互制衡。总预算会计主要负责管理预算内存款户、预算外资金统管户和义务教育经费专户。经费会计主要负责管理集中核算户、义务教育经费特设专户和村级账户。综合业务岗位主要负责出纳业务, 管理各类账户现金, 办理经费支出, 登记现金日记账。涉农补贴岗位主要负责涉农补贴信息基础资料的维护、上报和政策咨询。

(四) 规范业务流程

除国库集中支付资金以外, 县财政下达乡镇的各项资金, 统一由财政局国库股拨付到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的账户, 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收入票据分资金性质分别登记收入总账, 再将资金拨付到经费会计管理的相关账户。经费会计按资金性质分别登记收入明细账。各预算单位的支出按照综合业务岗位初审、经费会计复审、财政所长终审的程序, 办理支出报销业务, 由经费会计分单位登记支出明细账, 由综合业务岗位工作人员登记现金日记账。

(五) 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工作纪律, 健全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办法, 公开办事程序, 设立监督评议台, 方便群众监督, 确保乡镇财政服务中心运转顺畅、便捷高效。

四、改革的成效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运行数月来,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规范了乡镇财政管理

一是规范了收入管理。县财政拨付乡镇的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乡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取得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的账户实行统管, 有效地遏制了无序花钱, 多头审批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二是规范了支出管理。对乡镇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严格实行“报账制”管理, 对涉农补贴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 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村级经费全部实行“印鉴双控”管理。三是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乡镇预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和规范了财政支出审核和报账制度,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 强化了财政资金监管

一是县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建立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后, 乡镇财政使用统一核算软件, 变手工记账为电脑记账, 县财政实时对乡镇财政资金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管, 杜绝了乡镇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防范了财政风险。二是乡镇财政内部监督机制更加健全。乡镇财政服务中心按照有分工有协作的内控原则, 合理设置岗位, 规范账户开设和印鉴管理, 健全和完善了支出审批制度。三是社会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资金通过乡财乡用县监管财务软件进行核算, 实现了资金支付的公开化、透明化, 方便了社会监督。

(三) 提高了乡镇财政服务水平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的建立, 极大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服务理念, 注重发挥阵地和窗口作用, 设立了服务等候区, 设置了监督评议台, 开通了举报电话, 工作人员挂牌上岗,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拉近了财政与群众的距离, 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现在,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已成为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干部群众答疑解难和送温暖的便民服务窗口。

(四) 加强了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网络化、规范化办公, 对乡镇财政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县财政局举办业务培训班的同时, 乡镇财政干部更加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建立后, 财政所内部既有业务岗位的调整, 职责制度的完善, 又有监督服务体系的确立, 还有人力资源的整合和服务设施的改善, 激发和调动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对下一步乡镇财政改革的思考

乡镇财政服务中心虽然在当前基本满足了农村和群众对财政服务的需要, 但是从长远看, 按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来对照, 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财政机构编制少, 级别低, 干部队伍力量严重不足, 人员老化问题突出, 制约了乡镇财政的管理服务工作。二是乡镇财政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不能完全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三是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等收入还没有完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四是乡镇各类项目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财政各项改革工作在乡镇还处在起步阶段,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此,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努力实践, 不断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各级都要高度重视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尽快解决编制和级别问题, 增加新生力量, 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二是借助“金财工程”平台, 加快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进一步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四是积极探索推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五是争取在2012年以前, 在乡镇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六是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能, 健全、完善乡村财务、资金、资产、债务监管制度, 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摘要:“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迫切需要乡镇财政随之继续改革。建设乡镇财政服务中心不啻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改革中应明确目标、遵循原则, 从办公方式、账户开设、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着手, 稳步推进, 力求实效。

篇4:全国“乡镇民生服务中心”一览

绥化市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行乡镇与民政局共同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民政局具体负责业务监督和指导管理模式。

在人员编制上,各乡镇和街道办民生服务中心,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乡镇长、街道办副主任担任民生中心主任,民政助理任专职常务副主任。具体工作人员采取从乡镇和街道办在编干部、教师及乡镇站所人员中择优选调,从事业编制中择优调剂,从大学毕业生中择优招聘等办法,充实民生服务中心工作队伍,使每个民生服务中心都有专职工作人员3—5人,各民生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2人。

在财力保障上,由县(市、区)民政局为每个中心安排10万元资金进行基础建设,达到有桌椅、有微机、有卷柜、有电话、有耗材的“五有”标准。并由民政部门出面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每个服务中心落实每年2万元左右的办公经费,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转。

各乡镇和街道办都腾出2至4间办公室作为服务中心的办事处,并确立“五个一”工作模式。即设立一条救助热线,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处民生服务信箱,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建立一个民生接待站,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走访一次乡下,每周由民生服务中心主任带队走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设立一名村级民生联络员,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各服务中心一方面加强培训。在市民政局统一规划设计下,抽调基层业务骨干,分别就基础业务、民政政策、信访疑难问题处理、台帐报表的方法等,重点对中心主任、副主任进行了培训。并指导各县(市、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对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分期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使他们尽快进入了工作角色。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设。统一研究制定了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在日常管理、岗位职责、信访接待、资金管理等6个方面15项制度,包括《城乡低保管理制度》、《信访接待处理制度》、《深入基层走访回访制度》、《民生服务中心(站)日常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民生服务中心(站)领导分工、工作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制成图版、悬挂上墙。

此外,还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制订了《全市低保系统内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十必须”、“十不准”规定。并针对民生服务中心,专门制定了工作考核及奖惩办法。在各乡镇及民政局设立了监督网页和举报电话,确保各种问题及时得到查处。

总之,绥化市民生服务中心建设,不但在中心领导配备上体现了民政的行政主体地位,还在服务内容上突出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优抚、救灾救济等民政业务内容,体现了民政的主体地位和核心职能。

办公大厅式民生服务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构建了以乡镇(办事处)民生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服务窗口为主体,以村级服务代办点为网点的民生服务体系,在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设立高标准民生服务中心,将计生、养老、医保、就业创业等8种农村最需要的民生服务统一起来,限时办理。还适度下放了部分登记、审批权力,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乡镇民生服务中心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实行“首问负责”和“零距离”服务。其机构人员设置为4—5人,包括主任、会计各一人,服务人员一人。

民生服务中心定期发布群众关注的惠农补贴、低保、社区服务、救灾救助、村务等各项涉农政策,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吃、穿、住、医、教等民生问题。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他们还积极推行“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全程代理”的模式,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咨询答复。

为确保民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该县严格执行一套高档办公硬件设备、一套便民设施、一套服务台账、一套服务资料、一个群众意见箱、一部服务热线电话“六个一”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了民生服务中心管理、服务、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等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发挥民生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单县还将全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民生服务中心的“为民服务热线电话”号码及负责人名单全部公之于众。如有反映民政业务范围内的求助事项,咨询民政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反映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相关事项,可以随时拨打。

专员式民生服务中心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民生服务中心从“为民、惠民、便民”的服务理念出发,通过整合公共资源,进一步搭建社区(村)服务工作平台,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牵头做好民生服务中心的创建,同时辐射到各社区(村),建立民生服务站(点)。

每个服务中心明确1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村)确立1名民生事务联络员,做好涉及民生事物的收集、上报、落实、反馈工作,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严格落实一套办公设备、一本服务台帐、一个告示牌、一部服务热线电话工作措施,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并详细规定了服务宗旨、工作职能、工作原则、服务承诺、服务范围、受理程序、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时限要求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民生服务中心便民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篇5: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结合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按照“四个统一”(即统一建设服务场所、统一设置服务窗口、统一配套服务设施、统一推行服务标准),全力落实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将我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开展好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场所建设。

乡政府高度重视场所建设,各乡镇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场所。为方便前来办事群众在中心大厅设置便民休息椅,同时通过印制政策宣传手册做好上级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中心设主任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设立10个服务窗口,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部门、事项进驻。

便民服务实际情况出发,分别设置民政、社保、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综合窗口。主要办理涉农补贴、三农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企业三险等事项。

(四)制度建设。

便民中心制度建设到位,保障中心高效运转。一是A/B岗制度到位。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A/B岗补位制度,同时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考核评议结果与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二是政务公开制度到位。采取在服务大厅对外公布各窗口职能职责、人员分工、联系方式、服务事项名称、办事流程、收费情况、举报电话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业务办理制度到位。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日期、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问题

便民服务中心作为乡镇政府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在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一)共性问题

1、办公设备。目前,除了鹅城镇、双路镇、娑婆乡、赤泥洼已配备,其他大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都没有配备电脑、高拍仪、打印机、评价器的必要设备。

2、网络问题。便民服务中心要求各窗口都要配备电脑、高拍仪、打印机、评价器,并保证所有电脑都能连接到电子政务外网。其中有互联网业务需求的连接互联网,有其他专网需求的连接相应的专网,确保行政审批软件能够正常使用。目前,除了鹅城镇、双路镇已全部接通,其他大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无网络。

3、场地面积问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面积较小。

(二)个性问题

1、个别乡政府领导重视不够,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滞后,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2、部门加大指导力度,采取实际赋权、委托下发等各种方式,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以便更好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3、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办公场所外,正面显著位置未悬挂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识牌或者悬挂旧的政务服务中心的标识牌。

4、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前台未空出签字位置,不方便办事群众。

5、大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无办事群众的座椅,不方便办事群众。

6、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员未到位,分工不明确。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积极优化窗口设置。

根据乡镇服务群体的多少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和专用窗口。

二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桌、椅、柜子等摆放数量、位置要一致,如果有空间,还应考虑自助一体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

三是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涉及效能建设的所有文件、制度、表册等,装订成册,供存档查看及使用,方便群众。

四是印制一定数量的办事指南、服务手册,内容为本乡镇的所有行政审批(委托、许可)项目办理流程、办理的条件、法定和承诺时限、办事群众要准备的资料办事群众要准备的资料及办事流程图。

等,以供办事群众浏览、索要。

五是要做好上下衔接。

对权限在上级的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我们要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并保持上下衔接通畅,开展好初审、勘查、转报和代理服务。

篇6: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建设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民利民、公正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和服务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营造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设立、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现场受理乡、村居民申请,简易事项当场办理,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逐级上报上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代民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努力实现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主要职责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本乡镇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直属乡镇政府领导,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县政务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各基层站所依法办理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

(二)制定便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服务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四)负责处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五)协调和监督集中受理、办理或代理的便民服务事项,适时通报便民服务工作情况。

(六)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

(七)完成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各类属村办理范围的事项,能即办的要即办,不能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并限时办结。

(二)村民群众需办理事项若不属村(社区)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乡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引导到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或代办。

(三)了解村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群众对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

四、运作机制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集中办事、责任到人、规范收费、便捷高效。

(一)集中办事。凡与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基层站所审批事项,乡镇政府的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均应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或代理。

(二)责任到人。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具体承办人为办理责任人,在接到服务对象办件申请后,具体承办人应在承诺时限内将事项办结;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应按规定办理延期手续。在受、办理事项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整、明确地告知所需提供的材料。

(三)规范收费。凡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需收费的,必须明确收费依据并出具相关收费票据,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银行或者信用社代办,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便捷高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明确事项流程应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有完善的便民配套设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要热情服务,对办件情况要及时反馈,对因患病等特殊原因行走不便的办事群众要开展上门服务。

五、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考勤、学习、项目管理等管理机制,确保规范、高效、协调运转。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县、乡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效能建设监察,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考核和业务指导。

(一)人员进驻

乡镇要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应选派本单位正式在编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到中心窗口工作,不得选派工勤人员或临聘人员。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确定一名村(社区)“三职”干部担任便民服务员。

(二)项目办理

1.直接办理制。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当天办结或直接答复的一般事项即收即办;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应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材料补全后应当场办结。

2.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审核或现场勘察的特殊事项,窗口人员受理后,出具《办件承诺单》,在限定时限内办结。

3.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办理的事项,由中心统一协调,同时受理,限时办结。

(三)制度建设

为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应建立如下办事制度:

1.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服务人员身份、胸牌、桌牌、照片、热线服务电话等都要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凡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其审批依据、办事内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均应通过上墙、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办理结果公开,对于办理完毕的事项,群众可随时查询。

2.分类管理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代理件、联办件等形式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重大事项重点办理、复杂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否决事项明确答复”。

3.否定报备制度。当事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有关事项,经办人员对不予受理、核准的事项,要登记在案以备核查。经办人员对重大事项或疑难问题,应呈报分管负责人,不得擅自否决。

4.ab岗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岗位都要设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5.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大力倡导全程代理服务。对于本辖区内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项目、重要的工业项目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实行全程无偿代理。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建设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民利民、公正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和服务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营造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设立、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现场受理乡、村居民申请,简易事项当场办理,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逐级上报上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代民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努力实现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主要职责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本乡镇和上级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提供代办、咨询等便民服务的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直属乡镇政府领导,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县政务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各基层站所依法办理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

(二)制定便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服务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四)负责处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五)协调和监督集中受理、办理或代理的便民服务事项,适时通报便民服务工作情况。

(六)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

(七)完成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各类属村办理范围的事项,能即办的要即办,不能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并限时办结。

(二)村民群众需办理事项若不属村(社区)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乡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引导到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或代办。

(三)了解村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群众对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

四、运作机制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集中办事、责任到人、规范收费、便捷高效。

(一)集中办事。凡与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基层站所审批事项,乡镇政府的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均应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或代理。

(二)责任到人。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具体承办人为办理责任人,在接到服务对象办件申请后,具体承办人应在承诺时限内将事项办结;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应按规定办理延期手续。在受、办理事项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整、明确地告知所需提供的材料。

(三)规范收费。凡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需收费的,必须明确收费依据并出具相关收费票据,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银行或者信用社代办,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便捷高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明确事项流程应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有完善的便民配套设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要热情服务,对办件情况要及时反馈,对因患病等特殊原因行走不便的办事群众要开展上门服务。

五、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考勤、学习、项目管理等管理机制,确保规范、高效、协调运转。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县、乡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效能建设监察,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考核和业务指导。

(一)人员进驻

乡镇要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应选派本单位正式在编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到中心窗口工作,不得选派工勤人员或临聘人员。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确定一名村(社区)“三职”干部担任便民服务员。

(二)项目办理

1.直接办理制。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当天办结或直接答复的一般事项即收即办;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应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材料补全后应当场办结。

2.承诺办理制。对需要审核或现场勘察的特殊事项,窗口人员受理后,出具《办件承诺单》,在限定时限内办结。

3.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办理的事项,由中心统一协调,同时受理,限时办结。

(三)制度建设

为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应建立如下办事制度:

1.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服务人员身份、胸牌、桌牌、照片、热线服务电话等都要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凡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其审批依据、办事内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均应通过上墙、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办理结果公开,对于办理完毕的事项,群众可随时查询。

2.分类管理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代理件、联办件等形式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重大事项重点办理、复杂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否决事项明确答复”。3.否定报备制度。当事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有关事项,经办人员对不予受理、核准的事项,要登记在案以备核查。经办人员对重大事项或疑难问题,应呈报分管负责人,不得擅自否决。

4.ab岗制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岗位都要设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5.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大力倡导全程代理服务。对于本辖区内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项目、重要的工业项目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实行全程无偿代理。

六、场所建设

(一)硬件设置

1.办公场地:有固定的办公用房,中心镇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建制镇不少于80平方米,其它乡不少于60平方米,实行开放式窗口办公,服务大厅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要有固定场所办公。

2.办公用具: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话、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设施,满足对外办公的需要。村(社区)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相关办公用品。

3.标牌标识:在办公地点醒目位置设立“×××镇(乡)便民服务中心”标牌,大厅各窗口设有窗口标识牌,工作人员佩戴胸牌上岗。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设立“××镇(乡)×××村便民服务室”标牌。

4.窗口设置:民政、工商、国税、地税、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新合、国土、规划建设、农业服务、司法、党政办和水、电、气、网络公司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相关部门、站(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窗口。

5.便民措施:有方便办事人员的休息椅、饮水机、纸张和笔等。6.公开设施:办事指南、固定的公开栏,有条件的可配备触摸屏。7.网络延伸:各乡镇必须连通电子政务外网、监控系统。

(二)软件设置

1.明确具体负责人,落实中心负责人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责。2.规范进驻办理的项目:对进驻办理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及办事环节进行梳理、核实,精简程序,减少环节,并对所有进驻项目编订成册,制作《办事指南》。

3.本乡镇所有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进驻中心办理。

4.应建立的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等,并予公开。5.明确办公时间:一种是完全集中办公,即按照规定的机关作息时间办公,另一种是相对集中办公,逢场日集中办公。6.有统一规范的业务受理单。7.制作意见簿。8.大厅内制作一条体现服务宗旨的固定标语。9.有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

(三)服务规范

1.文明用语,热情主动,耐心地宣传解释,不准与服务对象争吵。2.工作时间不准在窗口吃东西、玩电脑游戏、大声喧哗、串岗、会客等。

3.一次性告知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材料,主动提供格式文本或式样等,在承诺时限内尽可能早办件、快办件。4.工作时间窗口无空岗现象。

5.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能够按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办理各种事项。6.办公场所卫生整洁,办公用品、资料摆放整齐、有序。7.工作人员无“吃、拿、卡、要”现象,廉洁高效、公平公正。

七、实施步骤

根据今年2月13日下午省、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会议精神和关于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的时间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作如下时间安排:

(1)新政、金城、马鞍、复兴、日兴、立山、观紫、大寅、柳垭、永乐、土门等11个中心镇(原片区所在镇)必须在2009年4月30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2)度门、五福、回春、先锋、大仪、三蛟、张公、二道、赛金、双胜、保平、文星、杨桥、丁字桥、周河、义路、三河、瓦子等18个建制镇必须在2009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3)柴井、中坝、双盘、凤仪、铜鼓、老木、檬垭、武棚、永光、炬光、九龙、芭蕉、灯塔、福临、碧泉、大风、双庆、来仪、石佛、乐兴、合作、大罗、秋垭、思德、义门、龙桥、板桥等27个建制乡必须在2009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4)全县所有村(社区)必须在2009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便民服务室建设。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在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各乡镇要确定1名分管政务工作的领导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和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县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业务指导,县监察、法制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促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运作。

(二)充分授权窗口。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办理、审批等事项,尽量授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确需领导审批的,应实行领导值班制度,并由窗口工作人员代理送审。设基层站所的各中心乡镇,各基层站所应将审批事项集中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并充分授权窗口;同时要定期到所辖未设基层站所的乡镇、窗口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各部门要充分授权基层站所,并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程代理的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快捷办理;能够通过网络审批的,要建立网上审批系统。

(三)强化沟通协调。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取长补短。要发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对需要多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对审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交叉情况,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及时协调解决。

篇7: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重建设强管理凸服务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要求管理、高效率使用,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凝聚民心、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截止2010年底,全镇累计投入资金 500余万元,完成1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实现了每村(社区)拥有一个独立产权的规范化服务阵地目标。

一、在“建”字上下功夫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工期建设进度和质量,我镇分镇、村两个层面成立了领导小组。镇上由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村上由联系村领导为组长,村支“两委”具体负责,形成了大组管总,小组抓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书记、组织委员、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主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严把工程质量关。

(二)逗硬奖惩,强化监督。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村级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及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加强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质量等监督管理,努力使公服中心建设投资省、质量好;二是建立跟踪指导和定期通报制度。分管领导定期深入各村跟踪指导,制定工作进度卡,对于进度缓慢、建设质量差的村,进行全镇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三是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

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以及文化、体

育、卫生等项目资金捆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争取致富党员群众捐款,组织村民投工投劳。2009年以来,全镇各村共接受党员群众捐资30余万元,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金狮村通过投工投劳和党员募捐,顺利解决了6万余元的资金缺口。三是积极争取企业赞助。草坪、龙潭、义和等村利用辖区企业和单位的优势,宣起了踊跃捐资的热潮,共筹集资金50余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四是争取对口部门支持。各村积极争取帮乡扶贫、对口帮扶、支部连线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紧缺的压力。

二、在“用”字上下功夫

一是挖掘培训潜能。按照“建好一个,配套一个”的原则,及时为全镇各村配备了电教设备,100%的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村民搭建起学习的平台,加强对青年、妇女、种养大户等群体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2010年以来,共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在成为“培养致富能手的摇篮,造就新型农民的熔炉”。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我镇所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有卫生室、农资门市、党员活动室及法律援助站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了群众日常生活需求,让农民在村子里就能解决实际困难,在家门边就能买到农用物资,减轻了生产生活成本。无山村利用村级服务中心场地,对接了县妇幼保健院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为该村上100名五保户、低保户

进行了集中体检,为患者免费派发了各种药品,11名家庭贫困的重病患者被送进医院免费治疗。

三是打造宣传窗口。利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积极开展评比星级党员、小康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以榜样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创先争优;设立“万村书库”和“农家书屋”,多方筹资15万元,配备书籍、报刊8万余余册,让群众免费借阅,提升群众知识水平、拓宽信息渠道;积极利用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唱红歌、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社会呈现出“健康娱乐多了,打牌赌博少了;邻里和谐多了,打骂闹事少了”的可喜局面。

四是构建和谐阵地。为有效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各村按照“三项制度”的要求,在村服中心设置了书记接访室、群众“说事室”,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建立了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制度。去年以来,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问题1000余个,化解各类纠纷200余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篇8: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基本现状

1986年以来, 平利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要求, 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撤区并乡建镇和小村并大村改革。改革后, 县辖9镇3乡, 190个行政村, 1 878个村民小组。在此基础上, 2007年根据省市有关乡镇机构改革精神, 结合县上实际, 坚持“权责一致、政事公开、因地制宜、有利工作”的原则, 对乡镇行政机构进行了优化整合, 统一设置为“三办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站”。即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文化综合服务站;国土所、司法所和畜牧兽医站作为县派驻乡镇 (延伸) 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各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职责, 突出了机关窗口单位的服务性, 事业服务行列的专业、技能性。通过改革, 推行了政务公开、挂牌上岗、党员示范岗等制度, 既方便群众办事, 又接受公众监督, 推动了乡镇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存在问题

平利县地处巴山北麓, 属典型的边远山区县, 地域面积大, 人居分散。目前县辖9镇3乡是由1986年前的8区1镇40个乡撤并组建形成, 乡镇行政管理区域面积过大;行政村由1986年的389个合并为190个, 组由1 959个合并为1 878个, 使行政村组规模扩大, 最远的村离镇政府40多公里。加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呈现出多层面、多样化的特点, 乡镇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模式,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而且乡镇内设部门相对较多, 职能分散, 条块分割, 难以形成集中、统一的服务体系, 办事程序繁琐, 效率低下。农民群众普遍反映:到乡镇办事, 要么不知到哪里办, 找不到门;要么不知找谁办, 找不到人;有时为办“一个证”要跑三四趟, 远的地方一个来回要1-2天, 误工误时又增加了农民的办事费用。因此, 如何把涉农单位的职能整合起来, 找准职能部门服务“三农”与农民群众现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 建立一种新的全方位、系统的服务体系, 已成为时下农民十分关心、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与思考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妥善化解乡镇服务“三农”工作中客观存在的矛盾, 必须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入手。建议成立“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把与农村基层相关和与农民密切相联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以及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办理或代理。对中省有政策规定暂不能统一纳入中心管理的事项, 实行委托方式, 简化办理程序, 对服务项目较多的部门, 直接派人到乡镇现场办公, 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 不断提升乡镇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一) 明确目标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 按照“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责权统一、条块结合”的总体思路, 推行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 “一个窗口”受理, “一条龙”服务, 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 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做到“推开中心一扇门, 办成所有审批事”, 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 让服务对象事半功倍。

(二) 健全机制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二设立、三规范、四整合、五建制”的基本模式。

1、“二设立”。

一是在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四部一室, 即咨询受理服务部、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经济发展服务部和中心办公室。二是在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

2、“三规范”。

一是规范服务范围。将相关涉农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全部纳入中心服务范围。二是规范运作方式。按照“集中办公、乡村联动、统一受理、分类办理、专人承办、限时办结”的方式, 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是规范操作程序。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要按照“受理、办理、回复”三个环节规范操作。

3、“四整合”。

一是整合办公场所。乡镇要依托现有办公用房设立“农村综合服务大厅”, 村依托村委会活动室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 以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功能。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一律由乡镇长兼任;从相关站所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工作精、服务意识强的人员进入中心, 专司其职。村配备代理员, 由村干部兼任。三是整合站所职能。对工作人员较少、服务事项较多的站所, 将职能前移到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对站所能交叉办理的服务项目尽可能地进行归并。四是整合服务方式。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和服务项目, 县直相关部门尽可能地下放到乡镇, 暂不能下放的, 实行委托方式, 简化办理程序。

4、“五建制”。

一是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考勤制度、奖惩办法, 实行以制度管人, 以制度管事;编印服务指南、办事须知, 公开服务项目、服务依据、服务程序和收费标准, 做到阳光操作;推行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二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党政领导轮流带班制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接待日制度和党委、人大、政府有关人员组成的定期回访制度。三是建立联合调查处理机制。对涉及社会治安、人民调解等方面的来信来访, 由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处理小组办理。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由县政府牵头, 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 定期对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专项检查。五是建立双向考评机制。将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与“基层站所”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对工作不积极、成效差的部门, 当年不得评选为先进站所。

(三) 优化服务

1、集中办公。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大厅内设四部一室, 即咨询受理服务部、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经济发展服务部、中心办公室。把与农村基层相关和与农民密切相联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以及公共服务项目和涉农办证 (如:土地、房屋产权证、居民身份证、结婚证、计划生育证) 等全部纳入“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 村两委会成员具体负责日常服务工作的受理、办结。

2、镇村联动。

群众直接到乡镇农村综合服务大厅申请办事的, 由咨询受理服务部接待;到村为民服务代理点申请的, 由村代理员负责到镇政务服务大厅办理。

3、统一受理。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大厅负责统一受理群众申请办理事项、接待群众来访、政策解答、提供信息咨询等为农民服务事项。

4、分类办理。

对群众申请办理事项由咨询受理服务部进行登记和分类后, 转交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经济发展服务部进行办理。

5、专人承办。

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经济发展服务部根据咨询受理服务部转来的办理事项, 确定全程承办人, 并作为办理责任人。

6、限时办结。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大厅接到群众提出办事申请后, 按照承诺的时限, 按时办结。

(四) 规范运行

1、受理。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大厅咨询受理服务部对群众提出的办事申请, 属于受理范围内的事项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全的, 出具补充材料清单, 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再行受理;对属于受理范围内的事项, 告知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进行受理登记, 填写承办单, 并相应转交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和经济发展服务部。

2、办理。

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服务部、经济发展服务部接到有关材料后, 确定该事项的全程承办人, 能直接办理的, 即时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 由全程承办人负责办理, 并承诺办理期限。对群众来访提出的问题由咨询受理服务部先行登记, 能即时解决的, 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 报中心主任, 并提出办理意见。

3、回复。

承办事项办结后, 全程承办人签字交回咨询受理服务部, 并做好承办单的交换手续, 由咨询受理服务部将办理结果告知申请人。

四、保障措施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围绕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推行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是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是更好地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抽调专人办公, 精心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相互支持, 密切配合。

(二) 制定方案, 上下联动

各乡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把服务“三农”、方便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 真正把乡镇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民服务上。同时, 日常事务性工作由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后, 其他干部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思考问题、化解予盾, 这既促进乡镇干部为民服务能力的提升, 也促进乡镇党委、政府为民服务水平的提高。县级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加快实施电子政务, 逐步实现县乡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联网, 实行网上申报、受理、审批, 逐步实现县乡综合服务对接。

(三) 强化监督, 务求实效

建立健全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监督考核机制, 县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重点检查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廉政建设和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对乡镇及县级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 对有关部门工作不主动或组织不力, 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调配到位, 或服务不到位, 影响整体工作推进的, 在年度评选工作中予以“一票否决”,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 坚决实行责任追究。

摘要:建设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是推进镇级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迫切需要,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如何把涉农单位的职能整合起来, 找准服务“三农”的最佳结合点, 建立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体系, 已成为农民十分关心、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一篇:乌鲁木齐旅游发展下一篇:销售小故事_销售励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