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4-04-11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共8篇)

篇1: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项目申报、实施工作中进行协调、沟通”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在项目策划申报、信息情报方面提供服务。

科技管理制度方面:本部、直属科研单位、基层单位之间各层级科技项目策划、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面向技术人员的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需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44.22%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司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于“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待加强”,表明希望对现有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行建设完善的愿望比较迫切。

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专业人才当量上往往只考核学历、职称等因素,而对于员工的科技创新贡献率、取得成果水平等未予以高度重视,也未形成相关的考核指标,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虽然建立了各级专家和骨干评审制度,但在考核管理上往往采取“事后总结评审制”,未能在源头上加以引导,缺乏培养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专家和骨干往往表现得后劲不足,缺乏更进一步的上升空间,需要在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创新,使科技人才形成可持续化发展。

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在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需加强与外部优势科研力量的合作,充分发挥外部科技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互补与协同作用,相互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逐步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有效集成外部科技资源上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载体方面:通过对历年开展的科技项目数量和成果质量分析,发现在承担的重大项目数量、取得的高等级重大成果等方面均偏少。调查问卷显示,技术人员更倾向于主动承担“面向生产一线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同时企业对同一领域科技项目研究的延续性还有待加强,在开展科技项目过程中对于关键技术的系列化研究方面关注度不够,对于成果的持续改进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往往导致一些成果处于雏形期,而未能进入到产品化阶段,不利于形成重大成果。

二、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SWOT分析

采用SWOT分析法对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剖析,如图1所示,企业科技工作机遇与挑战共存,优势与劣势相依。

(一)面临的机遇

公司改革:“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将对公司生产力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研究解决技术发展难题,提高公司驾驭运营现代大电网的能力。

电网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深入,公司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在特高压电网运行维护、新能源接入、国际一流配网建设方面技术需求日益迫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及其带来的组织架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更,对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对照“两个一流”发展愿景和企业所处的地位,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还不能完全满足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率先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要求。

创新型企业建设:现有科技创新管理架构有待优化,创新资源有待整合,创新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激励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

(三)存在的优势

技术优势:近年来,在新能源接入、大电网运行控制、电网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为自主创新、传承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资源优势:拥有优良的试验装备,各级创新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建设完备,专家队伍体系完整,员工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较高。经济发达、高新企业与高校云集,公司科技创新外部资源丰富。

体量优势:运营的电网规模很大,电网发展迅速,规划建设、运行控制、检修维护、营销服务等各方面技术需求迫切,研究成果影响范围广,创新潜力巨大。

(四)有待克服的劣势

引领作用不强:目前科技对电网发展中存在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不够,系统技术研发供给与需求尚存在差距。随着特高压接入、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全过程都面临技术进步与技术革新,这些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支撑手段,科技创新对电网发展引领作用亟待提高。

领军人才不足:与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关键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高精尖科技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科技人员投入数量和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公司的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管理水平不够:各单位、部门之间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度以及取得的成果水平方面还很不平衡,企业承担的大项目、获得的大成果与所处地位还不相称,各级科技支撑管理队伍规模、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选择

从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本部、直属科研单位、基层单位之间各层级科技项目策划、统筹协调的力度还不够,复合型、团队化协同攻关的力量还不强,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公司与电网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的合力还未形成。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需审时度势,研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和体量的科技发展新举措。

(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建设复合型科技攻关团队。充分发挥公司各层级技术专家参与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提高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消纳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设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组织开展短期研修,提升实验室装备水平与影响力。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实现实验室数量与质量突破。

三是建设领军型博士后工作站。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高地效应、蓄水效应、提升效应”,加强人才引进和跟踪服务,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项目、创业机会和生活环境。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战略重点,实现博士后工作站由点到面的带动作用,带动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和不同研究机构间的学术交融。

四是建设服务型培训基地。加强电科院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高级培训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学习、研究、试验一体化平台。依托先进的试验装备和信息平台,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快速积累实际经验,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凝聚科技创新资源

一是注重创新示范岗建设。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岗、科技创新流动红旗机制,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的基层科研团队和个人,树立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扩大科技创新工作的影响力,促进科技工作整体发展。

二是注重基层科技力量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组织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员工提供多种专业技术学习与交流机会。进一步提高面向生产一线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生产一线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优的基层科技力量。

三是注重科技管理人员能力建设。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管理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科技管理队伍。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劳动竞赛,完善竞赛方案和评价标准,通过竞赛活动切实强化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的执行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是注重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要借助和发挥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普及科研工作基础知识,开展定期科研技术培训,使科技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员工日常工作。

(三)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项目储备模式。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自发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好国网科技资源,发挥攻关团队和实验室优势,有计划、分步骤的策划一批优秀的科研项目,同时要夯实基础性科技工作,注重项目基础管理,形成“金字塔”形科研发展模式。

二是完善项目过程管控。在项目管理上借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组建咨询专家团队,对科技项目过程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咨询,督导。

三是加强项目统筹策划。培育预研型科技项目,充实科技孵化与科研载体的形式,形成储备项目梯度。积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申报,积极开展成果培育,合理有序安排项目支撑,力争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新突破。

四是推进项目成果管理。形成内外部资源的良性互补机制,抓好科研工作的两头管理,分别在项目立项和项目成果管理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科研成果向高层次、原创型方向转变。

通过对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影响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创新要素建设运行分析,我们看到,未来一段时期是提高电力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虽然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如果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电力企业科技竞争力将会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本文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篇2: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创新驱动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重工”)亟待寻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借助SWOT分析法剖析了华电重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华电重工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如何塑造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规划。

关键词:创新驱动;华电重工;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4-79-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4.019

Abstract: Innovation driven has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urgently needs to seek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and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y,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shap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SWOT analysis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为指导,电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从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30余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阶段,逐步从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到自主经营的现代化、公司化企业。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电力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但是,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电力行业中的一些关键装备和材料都有赖于进口。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及资本运作平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涵盖国内外电力、煤炭、石化、矿山、冶金、港口、水利、建材、城建等领域,已成为电力行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随着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变革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崛起,电力行业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华电重工既要适应不断变革的行业环境和经济形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发展,如何保持自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华电重工现阶段的战略发展重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在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华电重工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见表1)。华电重工虽然在技术实力和合作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自身体制的弊端和人才的流失率高也使企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电力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和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前景给华电重工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水平和电力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给华电重工的发展增加了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2.1.1 技术实力雄厚。我国电力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转变发展理念,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能源转型升级。首先,发电方面,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 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国家对发电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渐增强;其次,输电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我国的电网跨省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下属二级单位,以发电为主业,华电重工建立了“由公司领导层领导,由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组织管理,由各事业部及其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实施研发”的三层次技术研发组织体系,设有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人员约占公司员工总人数20%。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百千工程企业”,拥有物料搬运及仓储工程、轻型钢结构工程、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甲级设计资质与制造许可等20余项资质,已取得专利技术200余项、科技奖项60余项、行业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5项,大型散料装卸输送成套设备跻身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

2.1.2 注重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快“一带一路”能源领域中的合作,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能源项目,其中能源装备和核电“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5年,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战略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国际能源署(IEA)建立了联盟关系,由能源宪章组织的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

华电重工一直重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最早一批开始做跨行业物料输送,华电重工的技术、总承包能力一直深得国外行业认可;在噪声治理业务方面,华电重工与上海交大、美国声与振动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劳保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和香港大学、英国IAC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相关降噪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并参与完成华电集团噪声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2.2 劣势

2.2.1 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自1987年国务院逐步开始实施“政企分开”,但是大多数电力企业作为央企、国企,在机构管理上依然残存着体制弊端,比如电力行业中的一些输电项目属于垄断业务,国企依靠自身体制优势得到这些项目,但实施中却缺乏创新性、积极性;机构设置上,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依然未摆脱行政化机构运行导向,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业务流程、人事管理,都体现不出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公司化的运营理念。

以华电重工为例,作为央企下属公司,首先,市场化业务方向与行政化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冲突,组织机构不够合理,经营层下设职能部门、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5个部分,其中职能部门下设10个分部,而研发和销售部门仅下设5个分部,分公司和子公司共有9个,行政管理组织庞杂,而业务部门组织布局过于简单,有待科学细化管理。其次,审批流程过于复杂、拖沓,不如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灵活,影响业务部门的办事效率,有可能延误商机。再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有待优化,受到体制影响,收入不能稳步或大幅提高、提升主要看资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

2.2.2 “双创”环境导致员工流失率高。市?鲂枨笸贫?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在就业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80后和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并称“创业新四军”。“双创”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电力行业中新能源这类国家鼓励的领域,创业政策优惠力度大,激发了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华电重工在电力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聚集了大批电力专业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但是由于地处北京,受到近几年北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举措的影响,华电重工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尤其是技术人员和海外人才。

2.3 机遇

2.3.1 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实力。基于近五年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情况来看[1](见表

2、表3),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情况都优于其他能源。具体来看,虽然近五年能源生产总量有所波动,年平均增长率呈负增长,但是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生产量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28%;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水电、核电、风电能源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44%。不难看出,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可以满足消费量,并且消费量是逐年增长的,说明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并且现阶段的技术也可以保障生产需求。

2.3.2 从生态角度来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产业成为主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能源消耗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华电重工以“创造绿色生产、促进生态文明”为己任,践行“拼搏进取、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秉持“诚信求真、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奉行“客户至上、价值导向”的经营理念,坚持科技导向、资源协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深入贯彻国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以及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电力行业,华电重工研发、引进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绿色能源产品,着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

2.4 挑战

2.4.1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3―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3]。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2.4.2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竞争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已经全面开始实施,电力行业有一大批工程类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力图通过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赢得竞争优势,打响品牌,从中低端向高端需求定位进发,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同时也给华电重工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具有技术和合作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但也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才流失等内部管理问题;面对电力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保新能源的新业务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华电重工还要面临同行竞争和整体经济发展欠佳的压力。可见,我国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应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把握行业市场机遇,改进管理弊端,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多角度迎接同行竞争的挑战。

首先,拥有前瞻性的战略嗅觉,洞察电力企业发展方向。政府制定、修改政策普遍具有滞后性,企业应顺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市场、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的需求密切关注、预测政府态度和政策走向。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快速回落导致第二产业乃至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电力企业可以将业务的重心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倾斜。华电重工地处北京,北京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可以把握这一地理优势,率先发展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电业务,抓住市场先机。

其次,以创新带动技术进步,为电力企业占据更多市场。近年来,创新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地处北京、上海、广州等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企业,应结合地区优势和特点,加强创新投入,在研发方面向“高、精、尖”项目发展,着重提高科研水平,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现有产业布局,缓解能源问题。华电重工应在继续发展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市场的需求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为新兴的高精尖产业,以高新技术拉动产业经济增长,这样不仅缩减了创新成本,还能在竞争激烈的传统业务和广阔市场的新兴业务中同时占据一定的地位。

再次,开放协同、走向国际,达到合作共赢。我国的电力企业不应再“闭门造车”,而是通过“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的聚集融合,增加与国内外市场、资本互动的机会。一方面,紧跟国内政策方向,发展区域间合作,比如2015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到,实施国土生态整治、清水、大气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治理需求切实转换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规划给华电重工与天津、河北相关企业进行新能源、环保项目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央企的技术、资本优势,与国外市场交流,促进技术与社会需求、资本等要素的有效对接。在打开国际大门的同时,不应盲目追求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而是要坚持以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群。

最后,借鉴“蓝海思维”,调整电力企业竞争战略。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涅教授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通常会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上二选一。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增长渐缓的需求环境下,任何一种战略的结果都是缩小企业的获利增长,企业应把关注点从供给方和竞争对手转向客户,低成本为客户提升价值,通过挖掘、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创“蓝海”,实现“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并重,使企业获得持续性获利增长。对于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应重点关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号召,重组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剔除现有业务中重污染的元素,将发展重点定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方向,构建和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

另外,还应加快培育人才,抢占竞争核心。我国各省市都利用落户、工资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抢占”高层次人才。而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自身魅力和待遇可以吸引人才,但是培养和保有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包括华电重工在内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正在面临由于“双创”等外部环境带来的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放在提高人才的归属感上。一方面,为员工定制成长计划,使其找到工作价值,比如实行轮岗制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实施各种人才计划为员工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信心,比如建立定期晋升和优秀评选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增加员工凝聚力。

参考文献:

篇3:电力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关键词:企业,工会,创新,和谐

在企业中, 工会可以视为职工自愿结合的, 联系企业领导机构与职工群众的组织, 代表了广大职工的利益。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 代表了广大职工根本愿望和长远利益。企业工会是企业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 工会组织担负着重要作用。

1 要大力实施“创新工程”, 深化建功立业竞赛活动

企业是经济组织, 只有出色地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实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 职工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才能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建功立业竞赛是工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主要载体, 其生命力就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当前, 要组织广大职工, 围绕重点施工项目, 主动适应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以及安全环保的新要求, 卓有成效地开展建功立业竞赛。一要推进思维创新, 使竞赛从偏重于生产一线劳动层, 向专业层、知识层延伸。二要推进内容创新, 主动融入急、难、险、重工程领域, 推进施工生产的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三要推进管理创新, 把“五比四创”劳动竞赛与企业 (项目) 管理目标相结合, 分类制定不同领域的竞赛实施办法, 使竞赛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 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以提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献计献策活动, 把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的主动性挖掘出来;通过组织职工对生产工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把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从而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 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管理, 发挥职代会作用

一要建立职代会决议落实“跟踪卡”制度。由职代会工作机构对职代会通过各项决议分别设立专卡, 指定专人负责对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并定期向职代会联席会议反馈, 并根据联席会议确定意见再通过“跟踪卡”一事一卡, 将事项的内容、时间、承办部门、人员逐一记录, 对办理过程中职工提出的问题和答复、处理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登记在卡, 保存备查。二要完善专门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制度。各专门委员会定期检查专项决议落实情况, 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检查决议是否按进度实施;二是检查实施中是否有新的变化;三是检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整改。对专项决议和重大事项检查督促的情况, 还要写出专题报告。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需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综合汇总分析后, 递交相关领导。三要落实职工代表巡视报告制度。每年都要抽调职工代表组成巡视组, 围绕职代会决议落实、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办实事好事进度、安全生产管理及企务公开工作, 进行一至二次的综合或单项巡视检查, 通过《职工代表巡视检查情况报告》、《职工代表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通知书》、《职工代表联系卡情况通报》等, 及时反映、公布职代会决议和重大事项办理存在的问题和情况。

3 要切实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首先, 继续深化“创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 增强学业务、学知识、学技能的自觉性。重点抓好职工学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比赛, 努力搭建职工学技术、学业务、比学赶帮的平台,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更多的职工成才。其次, 全面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以职工喜闻见乐的形式, 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 引导职工用科学发展观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正确价值观,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再次, 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抓好基层建家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 大力讴歌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不断提升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以建设和谐企业为主题的各种系列活动, 形成职工广泛参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氛围。

4 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受益双赢

要坚持以职工为本, 切实履行好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 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以劳动关系的和谐推动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全总的统一要求,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进一步加强以职代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处为主要内容的工会维权机制建设, 不断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力度, 积极推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实, 努力协助企业党政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更好地以维权工作的实效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把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企业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围绕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进一步推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工作, 切实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不断促进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和谐、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和谐, 更好地把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要求融入创建和谐企业的全过程。

5 要着力帮扶困难职工, 落实好“三不让”承诺

一是建立以领导干部包保困难职工为基本形式的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制度,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扶贫帮困包保网络;二是建立以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为基本载体的互助机制。大力发展大病医疗保险、简易人身保险、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等多种类型的职工互助补充保险, 缓解因病因灾造成的职工家庭生活困难;三是建立以“两节”送温暖为基本渠道的帮困机制。把“两节”送温暖活动作为一项“品牌”工程来抓, 坚持深入到困难职工家庭、困难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送温暖活动。四是建立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为基本途径的扶持机制。通过推行新开工项目优先安排待岗职工上岗、给项目部下达职工上岗指标、鼓励一部分职工挑头承包工程等倾斜性政策, 实现待岗息工职工多途径上岗;通过向困难职工提供小额无息贷款, 介绍就业信息、创业项目, 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措施, 鼓励和扶持下岗职工再创业。五是建立以“三不让”承诺为基本手段的救助机制。细化“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 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状况, 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切实解决职工“三难”问题。

6 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 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要以创建“学习型工会”、“创新型团队”, 作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全面建立工会组织系统学习、全员学习,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长效机制, 力求全方位地提升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以个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工会办事能力的增强。通过学习的不断深化, 使工会干部在思想观念上, 变墨守成规为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在工作取向上, 变体内循环为紧贴大局、服务中心;在工作运行中, 变按部就班为务求实效、持续创新;在工作目标上, 变安于现状为永不满足, 追求卓越;二是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作为推动工作落实和夯实工作基础的关键, 以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契机, 大力强化基层工会工作的帮促力度, 着重抓好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 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三是以科学的考评机制, 作为保障工作水平与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按照以考核重点工作落实、考核工作业绩成效、考核工作自主创新、考核党政及职工对工会的评价认可为主的思路, 探索建立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工作考评激励机制, 形成工作谋划紧贴大局、工作布局突出重点、工作评价侧重创新、工作检验注重绩效、工作认可尊重民意的考评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工会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香.新时期创新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10 (3) .

[2]蒋玉林.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 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7) .

[3]乔娣.国有控股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资讯, 2011 (18) .

[4]张文江.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 2011 (4) .

[5]何瑾.发挥工会职能,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S1) .

[6]本刊编辑部.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J].兵团工运, 2011 (8) .

[7]徐文宏.县供电企业工会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农村电工, 2011 (8) .

[8]周红.对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当代工人 (精品版) , 2011 (2) .

[9]苟军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J].发展, 2011 (7) .

篇4:电力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建议

电力企业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电力企业生产特点,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1.管理创新原则

所谓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社会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即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

1.1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五要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2管理创新应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在新形势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知识、经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等是有限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职能不仅仅是“拍板”,而应该是决策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有失公正,将直接引发职工的不满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这就对企业管理创新上作提出了一个客观要求,即每项新决策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3管理创新应是企业的一切行为自觉地服务市场。21世纪的市场经济最大程度上是服务经济,相应地,市场观念转变首先是服务思想的转变,服务思想的转变体现在管理创新中。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要考虑自身管理机制怎样、管理方式如何,弄清楚应该怎么干、有什么措施、达到什么预期水平。特别是生产与营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2.电力企业创新管理的建议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突飞猛进,我国电力工业将发生重大变革,电力企业的现代管理手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依笔者在电力企业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2.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开展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电力企业也将面临大范围的重组。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1)要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2)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大型公司,是母子公司、总分公司、事业部制,还是其他形式,要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也是管理界的重大课题。

2.2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状况,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等的总体谋划。加强战略管理,可使企业稳步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走向失败。电力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还没有好的成果,实际上也不到位。加强战略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并注意调研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决策程序;三是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思想;四是关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五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六是有科学的实施保障措施;七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2.3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之本,落后就会被淘汰。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在如下七个方面开展:(1)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管理制度;(2)尊重知识,加强知识管理;(3)开发与应用新技术;(4)加快技术改造,进行结构调整;(5)加强信息管理,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建设;(6)进行虚拟企业的研究与应用;(7)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2.4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是垄断性的。根据电力市场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改革中,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调查与预测,重视各类用电市场的研究与开拓,作好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集资办电,积极推行多家、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方针,把电力市场搞活。

综上所述,管理是一个有机开放的系统,也是生产力,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力企业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为了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必须逐步转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优化管理环境,探索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冀生.企业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2007(5):53-54.

篇5: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市场为导向,分析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战略的思想定位,包括市场导向、核心产品、营销内容和规范化管理几方面;讲解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整体策略,包含品牌定位、市场环境分析、产品分析、市场策略以及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提出了营销策略实施的具体规划以期为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销;战略;创新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的今天,电力市场化已成为毋庸置疑的趋势。供电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等客户上门,横竖都是卖的落后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电力营销的管理战略和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思想定位

1. 市场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市场经济区别的计划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供电企业要转变营销战略,首先必须有这样的认识,然后化为行动,在规划电力营销的战略时,其出发点就是市场。所有的经营行为要在市场的指导下进行。

2. 核心产品

电力企业,其区别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所出售的产品以电网为基础。根据国网公司的规划,所有电力营销都必须坚持电网为基础,技术为支撑,服务和管理为保障。这就很明确的指明了供电企业的核心产品。

3. 大营销概念

诚如前文所言,供电企业的核心产品是电。那是不是说,只用把电卖出去就行了?这里我们要说一个“大营销”的概念。一流公司定标准,二流公司卖品牌,三流公司卖产品。如果仅仅停留在把产品卖出去,这是最低级的要求。作为战略,我们应该把眼光看得长远一些,把目标定得高一些。

4.规范化管理

目前电网虽然已经政企分开多年。但对于电网这个满足国民基本需要的生活用品,还受到政府的监督。拿每年的“迎峰度夏”来说,就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因此,在实施商业化运作的同时,供电企业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市场营销。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整体策略

当前智能电网建设的大背景下,电力体制进行了一些转变,原来紧张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缓和,同时国家正花大力气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些都为供电企业建立新的营销管理战略提供了良好机会。

1. 品牌定位

国网公司绿色的LOGO已经向我们说明了国家电网公司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是公司追寻的目标。因此供电公司的品牌定位就是,制造更多的清洁能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2. 市场环境分析

电力关系国计民生,虽然整个中国市场有多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网)、南方电网公司(简称:南网)以及多家地方性供电企业。但是,各公司分而治之,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垄断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电力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供电企业间竞争的远不如其他日常消费品的竞争。

生活中,所有的人都离不开电力,但我们习惯性的将电分为民用电和工业用电。前者主要是居民的生活用电,后者包括商业用电和工厂等设施的用电。根据功能的不同,在市场策略上也有所出入。

3. 产品分析

在大营销的概念让我们知道了,仅仅卖产品——电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发展一些衍生品。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电路的网络通讯。同时,电力市场需要更好地、全方位的服务。要想在未来的电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供电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电老大”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将服务意识贯穿到企业所有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管是一线的抄表工、营业厅的服务人员,还是线路架设人员、维运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全员营销的观念,将企业形象、营销战略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力图建立一种与客户的新型供用电模式。

4. 电力营销市场策略

(1)夯实原有电力市场。借助城乡电网改造的契机,对原有的输配电线路进行优化改造,为用户用电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加强与客户尤其是用电大户的沟通,了解需求和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忙解决,形成良好的客户沟通机制。

(2)采取阶梯电价。建立合理的电价梯度,通过价格调节机制,鼓励用户,尤其是家庭用户进行能源改造,多用节能产品。

(3)用电激励策略。建立新的用电策略,逐步取消电价外的各种增加费用。合理确定基本电价与电度电价两者之间的比例,建立灵活电价体系。

(4)引进高效技术。大力提倡新型技术在营销系统的应用,借助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逐步实现远程抄表,系统自算等功能,减少人工成本。

(5)实施能源互补。实现电、气能源的联合,立足于冷热电联产基础上,积极发展电、气两种能源之间的互补。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6)加强企业管理。借助国内外先进营销模式,对内部营销体系进行科学管理,企业内部建立赏罚分明的薪酬提醒,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合理规范营业。建立监察机制,对所有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考核。

5. 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全员营销和主人翁意识。企业中,人人都是销售员,个个都是抄表工。所有人员都要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为客户排忧解难,为用户分担忧愁。只有将客户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赢得客户。

三、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

1. 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供电企业必须从市场出发,考虑到客户实际需求,变原有的用电管理机构为现在的电力营销机构,增加服务内容,转变原有组织结构,设立部门适合需要的新型机构,如,市场部、公共关系部、业务中心、合同管理部、客户服务部等,全力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三方面的服务工作。

2. 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机制,积极争取市场份额。按照市场营销学理论,考虑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我们一般将市场分为刚性需求市场、弹性需求市场和敏感性市场。在产品营销中,一般考虑弹性需求市场和敏感性市场。电力市场中,一般对电力价格比较敏感的一般是高能耗企业。这类企业用电量大,一旦电价有所波动,就会对生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类企业,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调整现行用电政策,以达到引导市场的作用。首先,可以实施超基数优惠电价和丰水期折扣。这样可以引导企业在丰水期安排较多的生产任务,既不会给供电

造成紧张,也合理的利用了发电能源;其次,可以拉大分时电价的差距。一般来说早晚是用电的高峰期,在运用智能电表的基础上,可以说加大分时电价的差距,引导科学用电;再次,建立城乡同价体系,逐步进入农村市场。

(2)鼓励能源转化,增加电能的使用率。随着城市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逐步取消煤气锅炉的呼声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该借助这一契机,协助改造原有烧煤锅炉,积极鼓励蓄热电锅炉的使用,从而增加电能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有比例。

(3)关注细分市场,需求重点突破。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据需求,对重点市场进行突破。如,在今后10年内,居民用电方面,钟点工应该是热水、暖气等电气产品的用电消耗会有较大增长。而农村电力市场中,可能是基本家电的普及,如洗衣机、空调等。在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定位中,要找准细分市场,努力寻求突破。

四、结语

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只有销售额的上升,才有公司的长远生存和发展。县级供电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战略,应立足于国网公司所提出的“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原则,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立新型营销体系,合理制定电价政策,推进电网企业改革,完善技术支持,加强精益化管理,为开展电力营销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工会文体活动管理新模式

摘 要:文体活动是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与作用的一个载体和有效途径,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对电力企业各级工会和组织活力的增强和基础的夯实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在电力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有效开展好工会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文体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开展工会文体活动的新模式。

关键词:改革

文体活动

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主多分开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全面实施、集体企业重组整合的深化改革,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中的电力企业工会文体活动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结合企业中心工作高效开展好工会文体活动,创新文体活动开展的管理模式是亟待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一、充分认识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性

1.从企业层面看,文体活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和谐发展。工会的群众性是工会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文体活动所使用的宣传方式一般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增加职工对企业文化的深刻的印象,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亲切感。文体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展现企业的风貌,可以活跃职工的业余生活,有效地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2.从职工个体看,文体活动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身体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的有效载体。工会组织举办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使职工个人的体育、文艺专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增强员工体质,使职工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体魄,促进职工体质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内在的活力。

3.从精神层面看,文体活动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育凝聚。开展文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融洽企业内部关系,激发员工荣誉感,增强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文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赛场上的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激发职工挑战性、产生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焕发职工的主动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增强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

二、全面分析开展文体活动面临的新问题

1.文体活动内涵认识不足。职工对文体活动的内涵认识不足,重生产而轻文体活动的现象存在,认为电力建设和优质服务才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文体活动可有可无,只是简单被理解为丰富业余生活,认为文体活动搞得再好,对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质量作用不明显,没有认识到文体活动一项营造和谐、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严重影响文体活动作用的发挥。

2.文体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传统活动内容形式与职工要求不断创新的矛盾,青年职工的不断增多,新事物新理念不断得到充实,高文化层次职工队伍对工会文体活动也提出更高要求,活动呈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对传统的工会文体活动内容形式提出挑战,迫切要求工会文体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文体活动仅在节日期间举办,文体活动的形式固化单一,文体活动所体现的思想性、时代特征、企业特色不够鲜明,缺乏新意。

3.文体活动时间协调不畅。表现在工作时间与活动时间冲突,开展文体活动必然会占用工作时间,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利用一定工作时间组织职工活动,职工表现很踊跃,参加人数多,影响面大,但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二是利用业余休息时间组织员工活动,职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就不高,则参加人会少,组织难度会大一些。

4.文体骨干队伍力量薄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与缺乏一支稳定的文体骨干队伍有关,与没有形成挖掘、培养新人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关。文体人才的缺乏,文体骨干年龄偏大,青年职工不愿意主动参与投入企业文体活动中去,对文体活动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不高,文体骨干队伍梯队建设缺乏,正在成为制约电力企业工会开展文化活动的瓶颈。

三、不断创新开展文体活动管理的新模式

1.以中心工作结合,建立稳定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富有企业特色、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始终是企业工会重要工作之一。一是建立统筹规划、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组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分工。工会负责总体规划、设计载体,出台方案,提供平台,宣传报道;各基层单位工会主要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步探索工作方法,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二是倡导文体活动常态化。重点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实际,融合在电网春季检修、电网迎峰度夏、安全生产月、优质服务、总结评比等工作中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经常性、连续性的文体活动,激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以职工需求出发,建立有效的驱动模式。工会活动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职工活动意愿的尊重和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不断深入职工中去,通过摸底调查、座谈沟通、实地调研等形式全面收集职工的意见建议,创新、有效的开展的各项活动,满足职工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活动需要。如果不能提升工会文体活动层次和领域,有效满足员工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工会组织的活动就有可能被员工冷落。通过掌握了解职工需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文体活动,全方位提升职工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以形式多样策划,建立丰富的载体模式。一是要坚持思路创新。在设计每项文体活动上,坚持精心谋划,推陈出新,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创造力。特别是节日期间的文艺活动,要坚持不循规蹈矩,从每项活动的设置、每个节目的选定始终做到特色优化。每项活动开展前期,深入调研,制定出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立意深远,异彩纷呈的活动策划方案。二是要着力形式创新。创意独特的文体活动形式,是增强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前提和保证。在文体活动组织中,要紧跟时代节拍,在每项活动中力求融入时尚元素。三是要注重内容创新。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不断创新文体文化的宣传教育内容,用内容丰富,教育性强的活动来增强活动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4.以良好氛围营造,建立全面的宣传模式。文体活动不仅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工会必须在活动开展之前充分组织各分工会、各协会、各分工会小组长等就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形式进行宣传,让职工认识活动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文体活动每个阶段的进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挖掘典型,提高层次,鼓舞士气。宣传要做到有始有终,对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情况、活动后的效果都要进行宣传,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综上所述,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突出文体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科学性,不断丰富文体活动的内涵,不断满足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共同促进电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景亮.对打造企业文化亲合力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04)

[2] 纪艳,王辉.职工文化活动的品牌[N].铁岭日报,2010,(09)

[3] 张艳平,岳建省.论搞好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新视野2010,3(上半月)[4] 王国栋.企业工会应提高职工文体活动质量[J].现代企业,2010(08)

[5] 魏明坤.浅议加强审计机关职工文体活动的几点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2011-12-16

篇7:电力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1.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哲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优秀、完整,实际上能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因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仅有技术、装备、规模等因素,还有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及员工的心智、情操、风貌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植根于本企业的沃土之中,渗透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长期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它不是舶来品,不是单纯靠外力和借鉴就可以形成的。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条例、规范、规划、办法等,都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载体;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等,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等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企业文化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要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不会永远停留于一个层面。而停滞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必将失去生命力。

2.电力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体系

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基本形成了电力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电力企业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奉献、率越、诚信、服务一一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电力是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电力企业和电力员工的信念追求和行为准则。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电力工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电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电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就是要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取信于民,与客户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正是由于以这一价值观为导向,许多电网企业制定了“创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安全高效运作,优质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企业丈化的发展观。要在安全生产中促进效益提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流意识,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忠于职守,敬业负责,诚信待人—电力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是电力企业取信于民,赢得更快发展机会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内部强健的重要保证。

3.电力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机制变革

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过程中酝酿形成,而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也脱离不开企业文化背景。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要反映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要求、企业属性,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远景等因素外,还必须体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符合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同,符合员工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不搞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条文。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后者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相连。客观世界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打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从企业文化的视角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新的业外部环境便显得十分必要。如此,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电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完善我国电力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就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4.2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4.3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局,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4.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参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

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乱的泥潭,重塑辉煌。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各级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借助企业文化推动、改善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基滨.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篇8: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一、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基本概念及现实意义

(一) 社会保险工作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根据社会保险的发展过程及运行流程, 对社会保险作出如下定义:社会保险将员工作为保障对象, 以员工的疾病、失业、年老、伤残等特殊情况为保障内容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措施。社会保险包括五险一金, 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除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外, 其余费用均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二)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现实意义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具有保障社会保险事业安全运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作用。除此之外,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还具有现实意义。

1. 有助于避免高素质人才外流

电力企业生产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与低, 这里所说的员工并不是指投身一线的员工, 而是指那些高素质的技术科研人才。要想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不外流, 就必须给予其各种保障, 让其可以安心、放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能提供各种保障的就是社会保险。

2.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说过:“公平正义要像太阳光辉一样灿烂”, 我国分配制度也强调“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可见, 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员工平等地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权利, 有助于化解不同阶层员工之间的矛盾, 进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新秩序的建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3.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险的一系列保障措施无疑都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电力企业又属于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企业, 我国经济制度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阻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继续前进的主要原因

伴随改革开放, 社会保险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 参保人数急剧上升、社会保险内容也不断拓宽, 取得了不小得成就, 但其仍然存在险种发展不均衡、收益覆盖人数低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 缺乏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于电力企业领导层根本重视到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 以及处于节约资金成本的考虑, 根本不会聘请专业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而是将社会保险工作分配给后勤或财务等部门。由于这些人根本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对各险种概念界定不明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 且工作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社会保险作用的全面发挥。

(二)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翻阅我国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 社会保险法仍处在幼儿时期, 发展脚步十分缓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 一旦出现社会保险问题, 很难准确分配责任, 纠纷不断。另外, 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缺少立法保护, 单单靠企业自觉, 社会保险赔偿工作很难高效彻底推行下去。社会保险法执法力度不严、执法力量不均等弊端, 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默许了企业推脱责任的行为。

(三) 保险金拖欠、社保资金冒领现象频发

经济迅速发展, 不仅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 而且还是物价飞速发展、货币贬值。高额的保险费使电力企业不堪重负, 一再拖欠员工的保费, 员工不敢生病、失业伤残员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住房公基金与女职工生育费用无法兑换报销的现象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稳定与生产。

三、新形势下做好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明确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 引进专业型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竞争上岗机制在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在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力企业也早已不再是人们心中的“铁饭碗”形象。员工一旦不适应企业发展便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社会保险就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 电力企业员工和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 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此外, 电力企业必须专门设立相关岗位, 引进专业人才或是派遣人员接受专业培训, 能熟练掌握运用社会保险知识, 为员工利益的维护和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和有力支持, 使员工能切实感受到“病有所医、失有所保、伤有所疗、老有所养”的福利待遇。

(二) 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是保证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健康运行的强制性措施, 要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 制定相关法律, 明确规定国家、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权利与义务, 坚持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的原则, 任何一方拒不履行义务时, 依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严处, 执法力度要大, 切不可放任不管。 (2) 改变执法机关在企业与员工心中“纸老虎”的形象, 赋予其相关执法权利, 使其制度运行一直保持在良性运行之中。 (3) 建立多层次立体型社会保险体系, 用法律形式来规定社会保险关系, 确定哪些社会关系由哪些法律来调整, 适合哪些被保险者。

(三)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夯实监督体系

社会保险管理机制要朝着长期有效的方向发展运行, 最大限度发挥其科学性、高效性的特点, 以切实维护在职员工和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一方面, 电力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部门, 将原先分社在不同部门的社会保险进行统一, 再按社会保险险种的不同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明确规定各险种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义务, 避免出现权利互相争抢、义务互相推诿的现象, 为建立保持健康的工作风气, 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花费而努力。另一方面, 要做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透明化, 明确规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积极接受监督部门和员工的批评与监督, 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改正。

(四) 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思想,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思想, 完成由管理员工到服务员工的思想转变, 根据不同险种的特殊情况, 切实做好保险金发放工作。充分发挥养老保险老有所养的职能, 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定期电话了解退休员工情况, 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资金冒领现象。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报销系统, 在定期报销医疗费的基础上, 鼓励员工节约不必要的花费。针对房价日益上涨的现实情况, 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标准, 了解到员工已购房信息后及时做好发放工作。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在保障员工切身利益、促进企业高效运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创新, 针对社会保险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改革历程, 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劳动保障协理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吴宏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 2010, (11) .

上一篇:无怨无悔下一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800字: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