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心经典散文

2024-05-13

蒲公英的心经典散文(精选8篇)

篇1:蒲公英的心经典散文

五月,蒲公英开出花来,毛茸茸的,在路边随处可见。如果说,我们身居城市,居家的花瓶里插满了玫瑰百合满天星,这些娇贵的花装扮过岁月的繁华,那么,郊外的花朵则更像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人,它们驱赶着岁月里的薄凉。

与蒲公英相遇,是在一处山路上。春日的山中,满眼葱绿,宁静中带着安逸,把心情调整到了最简单的快乐状态。当一个人放下所有的执念,专心于眼前的事物时,一花一草都是禅意。

山路旁不知名的花,在无人观赏的情景里,依然肆意地开放。黄的,粉的,白的,紫的,一路走来,应接不暇。蒲公英是最不起眼的,不高大,也不抢眼,没有花色,也无香味。

蒲公英知道自己的平凡,它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它会每隔一段路,就开出两三朵来。当你看多了姹紫嫣红,低头时,会惊喜于小小蒲公英的存在。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下它的,不经意间它总是在视线里晃动。

有些欢喜地说:“蒲公英。”有人接着说:“蒲公英还有一个俗名叫白头翁。”一起来的友人们自顾着说话,没有几个人注意到路边的蒲公英。索性蹲下来仔细去观察小小的蒲公英,再普通的花也有自己的特色,蒲公英虽然没有花姿,但是那一头毛茸茸的绒球,却是很招人喜爱的。

“那是蒲公英的种子,过不了多久它就会随风飘走的。”有懂得的人说出了蒲公英的特性,蒲公英的花语是:“永不停留的爱。”我在想,谁能留住蒲公英的脚步呢?原来,蒲公英早就与风相约,等到有了种子,风就带它去远方。

永不停留的爱,小小的植物也知道去寻找自己的梦。一想到这句花语,我就觉得蒲公英是了不起的,能够不停止的追寻,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呀。想起了一句话:“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不管飞多远,经历多少苦难,只要有一片土壤,它就会努力发芽,开花,结果,去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

我摘了一朵蒲公英的花,拿在手中,试着把自己变成风,送它去远方。可能是用力太小,对着蒲公英吹气,它只飘走了少许。这时,女友发现我在吹蒲公英,也过来凑趣。没想到,她使劲一吹,蒲公英顿时全部消散在空中,看着手中光秃秃的杆,我们乐了。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起4-10月。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这是春天的蒲公英,还有一种秋蒲公英。秋蒲公英的花朵蕴含着丰富的花蜜,因此每当开花时节,蜜蜂会蜂拥而至。所以它的花语是“诱惑。”

我真的很难把“诱惑”这个词语与蒲公英连接起来,就是这么平常的蒲公英,还具有诱惑的因素?想着随处可见,无色无香,怎么去诱惑呢?如果说玫瑰百合具有诱惑的特质,我还是深以为许的。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事物,更具有诱惑的能力。

就像是眼前的一朵普通的蒲公英,却带给我们了童年的快乐。吹蒲公英的花种,就像是儿时吹泡泡的感觉。蒲公英飞走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放飞而去。

蒲公英不因为自己的普通就放弃追梦的内在品质,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活在尘世间的每个人,不都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吗?只要我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然后用力生活,也会孕育出生命的精彩。积极阳光,乐观向上,是蒲公英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

回到城市,脑海中蒲公英飘飞的样子,一直在。来到人间一趟,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看看太阳,不仅仅是为了和心上人走在路上,更要为了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华章。

我渴望,有一天我的文字,就像是风中蒲公英的种子,轻轻地落在五湖四海,你的眼中,你的心上。

篇2:蒲公英的心经典散文

有一年多了吧,我习惯了喝蒲公英茶,它取代了散发着清香的铁观音和散发着浓香的咖啡,尽管我不嗜茶和咖啡。我对蒲公英茶肯定也不是嗜好,淡淡的苦味,浓浓的青菜味。除了蒲公英给身体带来的一切好,它能还原一些意象,能使我的心灵放飞。这被略带苦味的蒲公英茶浸润了的心灵能飞到娘身边,还原我的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的我对蒲公英是不屑一顾的,我对它不屑一顾是因为娘对它不屑一顾。娘看重的是大洼里的青草、青菜,秋天枯萎落地的大豆叶,芝麻叶,枣叶,碱场地里的黄茎菜,还有入冬后落在地里的白菜帮子。一举起眼前的广口玻璃杯,那些有关叶子的记忆就像被一根根蒲公英拽着似的,蹦蹦跳跳来到我的眼前。

天刚蒙蒙亮,我被娘轻轻唤起,惺忪着眼胡乱穿衣,穿鞋。娘用小手绢裹了一个玉米饼子,我俩一人背一个柳条草筐,伙同娘的同伴顶着沉沉的浓雾向七八里以外的大东洼进发了。其实,跑出去这么远打草打菜,并不是娘强拉我去的,是我主动要求的,跟在娘身后像个大人似的,新鲜又好玩。来到一望无际的大东洼青纱帐,娘和同去的宝胜大娘迷糊婶子小琴姑小兰姑她们,很快各自找到一条青草葳蕤的沟塄。我和娘一人抱着一条沟塄,把筐子放在一头,挥镰飞快割去,不一会儿身后就散放着无数个小草堆。沟塄上的青草也和水有关,但绝不像水杯里的蒲公英和水的样子。清晨的露水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嵌在青草尖上,一镰下去,惊得珍珠四散。草是湿的,镰是湿的,手是湿的,攥在手里的草则是泥的了。我总是被娘落得远远的,娘打一阵,就直起腰回头看看我。娘说,别打了,你来敛草吧。我就放下镰刀,把一个个小草堆抱到筐下,娘一个人匍匐着身子继续刷刷地割着。娘说,饿了吧,吃块饼子吧。娘就到沟底扒开密密的青草洗手,然后在裤子上擦擦,解开筐系子上的小手绢,掰开饼子递给我一大块,娘留一小块,我们就蹲在沟头吃起来。棒子面饼子真香啊!我心里早就想吃了。咬一口,饼子渣顺着嘴角掉下来,也不喝水。娘透过薄雾看看昏黄的太阳,向着宝胜大娘她们喊,该回去了。娘她们吃了早饭还要到生产队去上工。娘开始装筐。娘的大草筐被塞得看不见筐系和筐沿,简直就是个小草垛。娘先把小筐递到我背上,自己坐下来跨上背绳,左手拽着沟边上的红荆棵,再单腿跪下去,吃力地像扛一座山一样把个大草筐拾在背上。

我背着小草筐跟在娘后面,只见前面两条腿驮着个小草垛一步一步向前移,觉得娘变成了一头牛。

杯中的蒲公英固执地绿着,尽情地舒展着。那一朵朵高低不平的黄褐色小花由花柄牵着,亭亭地立着,在拔高,在开放。

秋后地里那些枯萎的大豆叶,芝麻叶,可比这杯里的蒲公英暗淡得多。早晨起来,娘一边关照我穿上夹裤夹袄,一边到院子里找耙子,推小推车,拿草绳。刚刚收割了大豆的田野,被厚厚的枯叶覆盖,像一床棕褐色的棉被。那些叶子让露水一搭,软绵绵的,用耙子搂,用手抓,一点都不碎。娘说它们像绸缎,但我觉得绝没有绸缎光滑鲜亮。记得当时村里没有几个人对这些叶子感兴趣,除了我娘,还有玉俊四奶奶。四奶奶是个出了名的过日子的好手,比娘大几岁,干起活来同娘一样拼命,但她家劳力多可以不下地挣工分。当时,我家9口人吃饭,挣工分的只有爹娘,每年都要向生产队交四五十块钱的缺粮款。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不知是爹娘的主意,还是奶奶的主意,或者干脆就是他们仨人的主意,我们家有10多年的时间里,都喂着两头大母猪,几只山羊。猪一年下两窝崽,院子里养一头,当街的猪圈里养一头。那年月,人口多了吃饭是个问题,喂养这么多牲灵,给它们准备口粮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娘在上工之余,就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拼命地打草,搂叶子。春夏秋季,打来的青草青菜就是猪羊们的口粮,晒干的青草和一些植物的叶子,则是它们过冬的口粮。

在收割后的豆地里,娘用耙子把豆叶耧成堆,再用草绳打成捆,用小推车推回家。砍了芝麻的地块,由于芝麻楂太高,耙子就派不上用场。我们在地里蹲下来,谨慎地顺着垄眼用手划拉。一不小心就被尖利的楂子扎着手、腿或者屁股。

有时,我和娘也去没有收割的芝麻地。我们先用手轻轻开路,从芝麻垄里插进脚去,再找一块缺苗的空地,哪怕缺几根苗,把柳条筐放下,蹲下来顺着垅眼划拉。等把筐子四周的叶子划拉光了,就再找一个空地儿,放下筐子再划拉。尽管很小心,但还是有芝麻棵倒在筐下,娘说这个活不好,后来就很少去了。

当娘把满车满筐的叶子推到家门口,我家门前的大街上,街两边的小沟里,几十米长的地儿,就全是叶子铺就的地毯了。这些叶子晒干放到西偏屋里,待搓碎后拌上糠或面子,就是猪过冬的主食了。

杯中带着淡淡苦味的蒲公英茶,喝到嘴里却是爽口的,踏实的,因为这是娘从地里剜来的。记得前年冬天,因感冒在炕上藏了一冬的娘体形一下子走了样。本来个子不高的她晚年发了福,这一坐便像发面馒头“腾”地一下鼓胀了起来。我带着鼓胀起来的娘到医院检查,曾经恢复正常的“三高”指标又一路飙升。为了鼓励娘多活动身骨,我把听来的偏方告诉她,说喝蒲公英泡的水百痛皆治,尤其治妇科病,还能减肥。娘是爱美的,娘讨厌眼下发了胖的自己,娘年轻时长得很美。听了这些话娘就有些心动。我进一步怂恿,说我也在喝这水,是妯娌从家里带去的。不知是哪句话碰到了娘的哪根神经,一下子就擦出了火花,她的热情立时高涨起来,就像她高胀起来的身体。有一次我回家,娘搬出一个大纸箱,说有礼物送给我,揭开看,是满满一箱子洗净晒干的蒲公英,叶绿花黄,招人喜欢。从此,我和在城里的嫂子、妹妹都喝上了娘“沏”的蒲公英茶。

看着杯子里舒展的蒲公英叶子,潇洒,飘逸,像极了海底的水草,只是那水草生在海底,这水草却生在了我的杯里娘的心上。再喝一口,竟然有淡淡的清香。

立冬刨白菜。生产队分粮、分菜都是在傍晚收工以后。在冀鲁平原,立冬以后的傍晚已经真切地透着冬天的寒意了。爹娘、哥姐一起动手把分到的大白菜装上车,由爹推回家。爹带走一个回家帮着卸车的,娘就带领剩下的我们在漆黑空荡的地里拾菜帮子。天上的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但是它们太远太小了,以至于投到地面的光都是冷的,眼前堆得小山似的菜帮子也是冷的。当时我就想,娘怎么不知道累呢?娘也不觉得冷吗?

蒲公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在沟头地边长,在硬邦邦的枣树趟子里长,在白花花的碱场地里也长。想起碱场地里和茅草相伴而生开的娇滴滴黄灿灿的蒲公英,仿佛又看到了碱场地里最旺盛的植物——黄茎菜。如今的人们,特别是城里人,偶尔在餐桌上吃到一盘凉拌黄茎菜,那真是享了口福了。那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在我小时候也吃黄茎菜,那时吃是为了糊口。在我的家乡,黄茎菜还有一个大的用处就是做猪饲料。遍地金黄的秋天到来时,家乡大片的碱场地里则是片片的红。那是挤挤挨挨的黄茎菜成熟了。远看就像铺在地里的红地毯。早晨起来,娘带着我和哥姐,推着小推车,围着碱场地一圈一圈地转,把大片的黄茎菜放倒,集中到一起摊晒,到傍晚再推回家。

推回家的黄茎菜像背回家的那些大豆叶、芝麻叶一样,晾晒在当街大道上,村边的空地上,为村街又添了并不让人喜欢的一景。晒干后的黄茎菜,用木杈一拍,叶子和种子就哗啦啦撒落在地上,打扫,收回,又是猪上好的饲料。

那时,因为家里人口多,就养了那么多猪和羊。猪羊粪交生产队能换工分,卖了猪崽羊崽能交缺粮款,买粮食。因为家里养了那些猪和羊,娘就比别人家的妇女多出了几倍的辛苦和劳累。那时的娘只有80来斤重,那时的娘有使不完的力气,那时的娘对植物叶子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现在,落下一身病的娘对叶子也热爱,但她关注的对象却变了,那时关注的是猪是羊,现在是我们。当然那时她关注猪羊也就是在关注我们。娘靠争工分喂猪羊来拉扯我们,把兄妹五个都供进了城,上了班。如今娘不用喂猪养羊了,她剜蒲公英让在城里的子女儿媳泡水喝,她心里肯定比当年打猪菜要爽得多。娘把蒲公英水一定当成琼浆玉液了吧?娘在春天的沟头地边匍匐着剜蒲公英的时候,她一定是快乐的,说不定嘴里还哼着当年我教她的那支“小螺号”。她一定觉得她还有用,她的儿女们还需要她。因此,她精神抖擞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以前。

篇3:从先秦诸子散文入手涵泳经典

一、在涵泳中拓展经典的宽度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先秦诸子散文少之又少,注解也较为粗浅,缺乏系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提倡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尝试带领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导读”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经典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日本有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人,他是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有过这样一个口号:“要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算盘表示经济利益,《论语》表示伦理精神。日本经济就是在东方文化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制约下实现义利合一,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经济强国。听完故事,学生们表示感触很深,认识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影响着邻国的发展进步。其次,我利用PPT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让学生通过诵读,激起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在涵泳中体悟经典的深度

我常带着学生涵泳经典,与经典对话,教导学生耐心聆听先知的教诲,明白一些为人之道,使学生通过对经典的学习与感悟,认识自我,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使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一些经典名句看似简单易懂,却是人类智慧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读懂经典,在经典的感召下,对生命能有新的体悟,对自我能有新的认识。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今天,向孔子学当教师”的专题解读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与先贤对话,获取情感的共鸣,汲取做人的智慧。先贤的智慧良言和伟岸的人格精神一次次感召着他们,他们在获取、辨识、整理、归纳中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内涵的理解,他们不再盲目崇洋,而是能够聆听、倾诉、思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例如,通过学习名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学生在记诵中感悟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互相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下还会发生转变,最后归于统一。学生在诵读中陶醉着,在诵读中收获着,明白了“以德养道”的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三、在诵读实践中修身养性

1. 在反复诵读中指导涵泳

我采用导读和精读相结合教学形式,从学习经典篇章的原文、原字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经典的精髓。同时,我还在深度讲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挖掘和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

我在课堂上进行导读时,在具体操作中注重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知识。在导读的同时,我还带着学生加以深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在涵泳中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升华人格内涵。

对照新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驾驭教案,并不能体现教师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才能真正地教育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经典的学习中,通过熟读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圣贤的缅怀之情,在熟读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教师与学生都应在诵读中用心去感悟经典,在反省中获取智慧,形成良好的主观体验。

2. 在专题研读中教导涵泳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一生为学的写照,完整地叙述了孔子一生进学的历程,对青春期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帮助极大。学生在诵读后能很快熟记句子,但对句子的理解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整体地领会其内涵,而且学生对“志”的理解过于简单,仅解释为“立志”。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从细微处入手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志”是“三十而立”的基本前提,“志”应该理解为在心里“以圣人为志”,在外就是“学”,学习圣人。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学”入手,从模仿圣贤的言行开始,去感悟其内涵,从而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篇4:让经典阅读润泽孩子的心

薛涛,辽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出版有近20部儿童文学作品,数次获得儿童文学大奖。多篇作品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材,多篇(部)作品被日本等国翻译发表。

本栏经典大家金波先生简介:

金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我推荐的金波爷爷是这样一位经典作家:

他是一位干净的老人;他说话的声音也是干净的,没有一点杂质。

他的目光澄澈、明亮;他的心也是澄澈、明亮的。

他的笑容很真诚,充满美善之意和亲和的力量;他的品格也是真诚的,充满美善之意和亲和的力量。

于是他写出了干净的文字。

他写出了澄澈、明亮的文字。

他写出了真诚,充满美善和亲和的文字。

我还发现,他的记忆里一直有一个孩子,坐在那里。是这个孩子让金波爷爷为他的同类写作。所以金波爷爷即使很老了,也可以写出那么多让孩子鼓掌的文字。金波爷爷是个听话的爷爷,他听那个孩子的。金波爷爷也愿意倾听你们的心里话。

说金波爷爷很老了,也不对。其实他才70多岁。我奶奶90多岁呢。在我奶奶看来,金波爷爷是多么年轻啊!我今年30多岁,可是在我看来,金波爷爷也不老。因为他的心里藏着一个孩子,因为他写出了属于孩子的经典作品。

因为作业太多,因为没有了游戏的场地,因为缺少伙伴……因为很多很多的原因,你们常常忘记自己是个孩子。你们常常生活在童年,却常常觉察不到童年。一颗孩子的心就这样丢了,就像天空的星星丢掉了一样。那样的天空灰茫茫的,没有了星星的天空不好看。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这可怎么办。

金波爷爷的文字可以帮助你们。金波爷爷的书,可以帮助你们找回童年,找回那颗丢失的童心。看那些有诗歌意味的童话,读那些有童话意味的诗歌。合上书,看看窗外,星星们都出来了。你接着就会发现,丢掉的童心也跟那些星星一起回来了。于是想像回来了,游戏的乐趣也回来了。童年的一切美妙的含义都有了指望。

这就是我推荐的金波爷爷和他的经典作品。

金波爷爷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

影子人

文/金波

五十年前经历的一段故事,

五十年后写成的一篇童话。

——题记

一 红蜡烛和影子人

妈妈点亮了红蜡烛,走出了房门。

我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子。只见窗户纸上,先是映出一片橙红的烛光,随着烛光的摇曳,光晕里映出了一个打柴人的身影,虚虚实实,如梦如幻。

我正看得出神,伴随着隔窗人影,传来了妈妈清脆的歌谣:

笑话笑,笑话笑,

笑话戴着破毡帽。

我的病似乎好了很多,我拍着手喊起来:

“真好看,真好看!影子人,影子人!”

影子人戴着一顶毡帽,他的侧面影像轮廓十分清晰:细眯的眼睛,高耸的鼻梁,大张的嘴巴。

这时,又传来妈妈的歌谣:

笑话乐,笑话乐,

笑话背着柴禾垛。

真的,只见影子人身背一垛柴禾,迈着缓慢的步子,在烛光里走着、走着,一步一步走出了烛光,好像走进了远山的雾霭之中。

影子戏演完了,妈妈举着红蜡烛走进屋子,只见她另一只手拿着一张用素纸雕镂的影子人——就是那个头戴毡帽的打柴人。

妈妈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不停地呵气,嘘暖着双手,又用双手摩搓着脸颊。

从此,我记住了妈妈为我在窗户纸上演出的影子戏,和那个叫“笑话”的影子人。就在这有趣的游戏中,我的病好了。

那一年,我三岁。

我认定妈妈是这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因为她用一根红蜡烛就能给我变出一个有趣的影子人。

说来真怪,就从那天开始,只要妈妈一点上红蜡烛,影子人就从烛光里走出来。

他穿一身闪光的黑衣服,小小的个子,只有三寸来高,他戴一顶毡帽(不过,没有那么破),背后背着一捆柴禾。他一出现,就唱起那首妈妈唱过的“笑话笑”的歌谣。

妈妈看着她送给我的影子人让我这么喜欢,她也很得意地笑着。

每天晚上,影子人都在烛光里和我玩儿,直到夜深了,他才和我告别。

临分手时,他必定摘下小毡帽,用细细的嗓音向我说一声“明儿见”,然后,又戴上小毡帽,向烛光的阴影里走去……

二 疏离

又过了一年,我家从农舍搬进了城里的大瓦房。家里用的是电灯,灶火变成了煤火。我有了许多玩具。我还看上了电影。

我家不再点蜡烛。渐渐地,影子人也被我淡忘了。

有一天夜里,全市停电,远远近近,一片漆黑,家家窗口,黑洞洞的。没有灯光的夜晚,很寂寞,也很孤单。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在抽屉里,看见过一段蜡烛头。妈妈告诉我,那就是我小时候她给我照影子人的那根红蜡烛。

我曾经拿起来看了看,它只剩下一寸多长,我又不经意地放了回去。

今夜,我赶忙把它找出来,点亮了这蜡烛头。

好几年没点过蜡烛了。它昏黄的光一跳一跳的,满墙的影子都在晃动。我已经很不习惯这烛光的幽暗了。

可是,就在烛光的跳动之中,那小小的影子人又出现了。

他还是穿着一身闪光的黑衣服,戴一顶毡帽,背后还是背着一捆柴禾。

“你还记得我吗?”影子人很兴奋地问。

“我,我还记得,你,你是影子人。”

“对呀,对呀!你可长大了,我都快不认识你了!”它很惊喜。

“那当然了,我都上中学了。”我很平静地说。

(事后我觉得,我对他有些冷淡。)

“你家也变样了。”他很随便地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有了电灯。窗户上也不再糊纸了,安上了玻璃。也不用灶火了。”

“早不用了。”我很冷淡地说。

“那我这捆柴禾白背了。”他并不为此而沮丧。

影子人热情洋溢的谈话惊动了妈妈。

“孩子,你跟谁说话哪?”病中的妈妈在问。

“影子人来了。”说着,我举着红蜡烛,引领影子人来到妈妈床前。

“谁呀?”妈妈欠起身,抬起头,张望着。

“是我呀,我是影子人,就是帮您哄孩子,让他高兴的那个影子人啊。”

他很兴奋地喊叫着,一下子跳到了妈妈跟前。

“啊,是你呀,影子人!”妈妈的声音有些颤抖,“你没变。他长大了,我也老了。”妈妈指了指我,又指了指她自己。

“您没老,他倒是长大了。他变了。”我没说话。我对三岁时认识影子人的情景,印象已经很淡漠了。而此刻,我对他的到来,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兴趣。我真的是长大了?

妈妈倒是比我还高兴。她披上衣服,下了床。坐在桌子前面,用微笑的目光端详着影子人。

“一想起你第一次映在我家窗户纸上的情景,我就觉得自己年轻了。谢谢你啊。是你给我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妈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瞧您说的,我该感谢您才是。是您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的呀,是您让我认识了他呀!”

他看了我一眼,妈妈也看了我一眼。

我找不出适当的话对答,木讷地站在那儿。

我搜寻着三岁时的情景,却像走进云雾之中,倒是妈妈容光焕发,变得年轻了许多。

在我心中呈现的是一个纷纭的世界。但是,无论如何,我也找不到那三岁时的记忆,想不起那使我惊喜地见到了影子人的情景。

我若有所失。

我感到惶惑,愧疚。

我望着妈妈和影子人那双迷茫的眼睛,正想说几句宽慰他们的话,蜡烛头燃到了尽头,烛光熄灭,影子人消失了。

三 回归

时间,其实是按照它固有的速度流逝着。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感觉时间在越来越快地飞逝着。

我从学校里毕业了,工作了。

我和童年告别了。

我又搬了家,住进了楼房。不用烧煤炭,有了天然气和暖气。还有了电视机——一个小小的影视世界。

又过了几年,我结了婚,有了孩子,当了爸爸。

现在,我的妈妈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太太了。

爸爸是很不好当的。儿子整天在哭。他好像有哭不完的委屈。

我常常把他降生前就买来的玩具一件一件摆出来:有会跑的、有会跳的、有会哭的、有会笑的、有骑马的、有开车的、有放枪的、有开炮的……他统统用哭声加以拒绝。

再大些,我带他去游乐园,参加各种游艺:有会飞的、有会转的、有上天的、有入水的、龙宫、鸟馆、梦幻世界,游了一个遍。

(为了节省篇幅,他吃过的美味佳肴,我就不一一写出了。)

转眼间,儿子三岁的生日快到了。怎么过?我们全家在苦苦思索。

买玩具吗?没一样他喜欢的。城里所有的游艺场我们都带他去过了。去饭店吃饭?他对美味佳肴已经没有兴趣。

儿子因为我们想不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祝贺方式而大哭大闹。

我的老妈妈看着她的孙子撒泼,却没有像我们那样着急。

只见她在屋里挂起了一张白色的幕布,又把电灯关掉,她点亮了一根红蜡烛。

(我至今不知道,妈妈何时又有了一根神奇的红蜡烛。)

儿子停止了哭闹。他变得沉静起来。

只见影子人又从烛光里走出来,映在了幕布上。他还是那副模样:头戴毡帽,身背柴禾。

妈妈又唱起了那首古老的童谣:

笑话笑,笑话笑,

笑话戴着破毡帽……

儿子简直看呆了,屏住呼吸,睁大眼睛。

我仿佛又走进了梦幻之中,从遥远的往昔传来了妈妈清脆的歌声。我也跟随着唱了起来:

笑话乐,笑话乐,

笑话背着柴禾垛。

只见影子人径直走向我的儿子,跳到他平伸出来的小手掌上,一边跳舞,一边唱起新的歌谣:

笑话傻,笑话傻,

笑话永远长不大。

我的儿子也诗兴大发,居然随口编出了新的童谣:

笑话喜,笑话喜,

笑话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全家人跟着唱起来。

我忽然意识到,红蜡烛和影子人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我,属于我的妈妈。

我希望这记忆中的烛光永远闪耀,神奇快乐的影子人永远伴随着我们。

最初,他是童年的欢乐,稍后是智慧。当我们老了,他仍会带来快乐和智慧,还有一颗永远年轻纯真的心。

篇5:蒲公英经典散文

我在美国旅居期间借住的谢老师家,也有很大一片草坪。第一天她带我去散步时就告诉我,她家的草坪没有邻居家的好。因为邻居是美国人,早就在草坪上撒了很多化肥,还撒了很多农药,她家却一直没撒。谢老师说,我家老袁不愿意撒。他说我种菜都不撒化肥农药,干吗还撒到草上去?所以她家草坪只是修剪,但不撒药和化肥。

谢老师的丈夫老袁已经退休了,这位前工程师到了美国后,业余生活就是种菜。他种的菜从来不用化肥农药,是那种很绿色的蔬菜。自家吃不完,还常常送朋友。

我立即表示支持老袁,我说既然是草,就应该让它自然生长,春天来了肯定会绿的,草原上谁去撒化肥啊?不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草吗?晚点儿绿就晚点儿绿呗。

谢老师说,那还是不一样的。撒过化肥的草不怕涝,我们这个地区雨水多,到了雨季,没撒过化肥的草会因为受涝而发黄。撒过的就不怕,一直很绿。

原来如此。那绿色是用钱滋润出来的。

我们正走着,谢老师忽然跳进草坪,俯身拔下两棵蒲公英,折断扔掉。一边扔一边说,这蒲公英又冒出来了,一长一大片,开起花来草坪一大片黄,可气人了。

我大惑不解,一大片蒲公英该有多美!

很多中国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都很喜欢蒲公英。它几乎是一个浪漫的词汇,因为它开花后会长出带翅膀的种子,随风吹到远方,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生命力很顽强。记得有位画家,就是因为画了一个女孩子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画,名声大振。还有人会自我比喻说,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怎么它就成了招人嫌的东西了呢?

谢老师说,别提了,美国人最讨厌蒲公英了,他们的草坪上是不允许长蒲公英的。谁家草坪上长了蒲公英,就会被邻居认为太懒,没有收拾打理。

我还是不理解,草坪不就是长草的吗?长什么草不都是草吗?只要不是光秃秃的不就行了吗?还得规定长什么样的草?

那是肯定的,谢老师说,那种草不是自然生长的,是专门买来种植的。除此以外,一切草都是杂草。我们从小所熟悉的蒲公英,三叶草,苦菜花,清明菜,车前草等等,一律不允许生长。

后来,我跟来美二十多年的李老师谈起这件事情,他说,美国人对蒲公英的不待见是从高尔夫球场开始的。修建高尔夫球场对草坪的要求很高,只能种那种短短的绿茸茸的草,其他草一律被视作杂草,必须除掉。后来这样的草坪被引进到美国人的家庭,慢慢成为美国人家里唯一被认可的草坪样式。为了维护这样的草坪,就有了专门经营草坪的公司。养育草籽的,生产化肥的,生产消灭杂草的农药的,当然还有生产割草机的,撒药机的,几乎是个庞大的产业链。

李老师家已经美国化了,每年要请公司到家里来撒农药除杂草。他家的草坪不算大,撒一次药只需五六分钟,但却需要付五六十美金。每年数次。这只是一笔小开支,还不算买肥料的费用、买农药的费用(除杂草除虫都需要用农药)、买割草机的费用(割草机很贵,而且分大小和自动手动,一家起码两个以上),撒药机也是需要专门购买的,也分电动的和手动的两种。请人剪草坪的话,还得另花钱。一般是自己剪,剪了还得把碎草吹掉。若是比较干旱的地方,还需要在草坪里铺设洒水管道和水龙头……

如果你家草坪很大,又想弄得跟绿毯子似的,那每年花在草上的美元得成千上万,甚至好几万。那草坪就是钱铺出来的。在钱铺出来的草坪上,不允许出现蒲公英。

我还是想为蒲公英辩护,我说,草坪上开满蒲公英不也是很漂亮吗?不也是春意盎然吗?绿毯子固然很美,黄毯子也不错啊。

李老师说,在美国人看来蒲公英是杂草,如果你家草坪上开满了蒲公英,说明你日子过得不好,有衰败景象。邻居甚至可以就此投诉你。一旦投诉,政府会派人来打理,然后给你开账单要你支付。

难怪,这两天从校园经过,有几块草坪正开着蒲公英,谢老师就说,怎么学校还不打理草坪啊?难道也受金融危机影响了?

我明白了,但并不认同。

偏偏蒲公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属于那种很难灭绝的物种。就像芭蕉一样,只要香蕉林旁边有一棵芭蕉树,那么要不了几年,那片香蕉林就变成了芭蕉林。蒲公英也是,尽管到处是敌人,依然到处生长。

这些日子,春天终于来到了这个气候偏冷的美国平原。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那黄色的小花,学校里、商场门口、加油站旁边,到处都是。它们甚至从柏油路下面冒出来,从石头堆里冒出来,它们仿佛和美国人较上劲儿了,你们越是不待见我,我越要生长,我还要开出花来迎风招展,气死你们。同是花草,当人们把她们养育起来时,她们就变得娇贵。又是洒水,又是施肥,又是松土。当人们把她们当野花杂草来清除时,她们就变得顽强。不管你是动用机械化设备,还是使用生化武器(除草剂),她们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谢老师眼看着家门前的草坪上蒲公英日益增多,有些发愁。毕竟周边都是美国邻居,人家都在打理了。偏偏她家的割草机坏了,无法快速除草。谢老师说,美国人看到你家草坪开满蒲公英会不高兴的,虽然长在你家,但怕你的蒲公英种子飞到他家草坪上。所以必须除掉,不然的话丢咱中国人的脸。

我一听事关国格,决定帮谢老师分忧。于是我们把晚上散步的时间用来消灭蒲公英,没有机械化武器,就用咱勤劳的双手。

挖蒲公英有专门的工具,因为蒲公英的根很深,一般的铲子挖不出根来,要用那种特制的尖尖的工具,深挖下去,再连根撬出来。所谓斩草除根,就是这个意思吧。我这个一直自称热爱植物的人,也终于干上了跟植物过不去的事。第一个晚上,我花了两个小时,挖出一堆,总有上百棵吧,很有成就感。第二天接着干。在连续战斗了若干天后,我们门前也终于变成绿油油的一片了。虽然两天后,就有无数黄色的小花跳了出来,好像在跟我打招呼说,你斗不过我们的。

我并不沮丧,暗暗欢喜。

课堂上,正好在给美国学生讲《春草》。当讲到春草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时,我半开玩笑地说,春草就像你们讨厌的蒲公英,永远不屈服,你们挖也好,撒药也好,都不能消灭它。

学生们笑。

我说,不过我还是感到奇怪,你们美国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度,为什么不给草自由?为什么不让各种草任意生长呢?

学生仍然笑,没有回答我。

篇6:蒲公英经典散文

我们似那迷路的蒲公英,于茫茫人海中相遇,那会心地一笑,让你我相识,相知。或许相遇是一种偶然,而相知却是缘分。

我性格倔强,好面子,你又何尝不是。这下像是两颗火星相撞,动不动就会擦出火花。不过还好,幸运的是:没有祸患人间。还记得吗?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日子。那时候冷战就是我们所有的战术,而写纸条也成了我们解决冷战唯一的办法,你不开口,我也死撑着,这下好啦,硬碰硬。不过,好像总是你抢先一步,用一句“吃饭吗”,“还在生气啊。”结束了这一切,有时候也挺内疚的,哪能老让你当“先锋”呢?可是我也不会哄人,只好拿我的零食来贿赂你,算算看,到目前为止,你吞了我多少零食啊?...... 还记得吗?我们形影不离的那段日子。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睡觉,做什么都在一起,感觉开始慢慢地依赖对方,可一旦吵架,什么都得自己一个人做,又感觉很不习惯,没办法,为了那一点自尊心,一个人就一个人吧。现在想起来,其实一个人学会了很多,也算是另一种所得,值了。我们都不喜欢一个人孤单地走在校园里的感觉,可谁都放不下面子,喜欢将这种感觉写进周记里边,慢慢地回味,原来我们习惯了这样勉强自己......

还记得吗?迷恋于文字的那段日子。我们开始变得很富有意境,竟爱上了那梦一般的文字幻想,我们开始创造专属于自己的文字天地,把那一连串优雅而美丽的句子也叫做“诗”,甚至在吵架的时候,也用它解了围,那时候,我喜欢上了田维的《花田半亩》,喜欢里面那淡淡的优雅。课余,我们互换,借鉴对方的“诗”,时至今日,依旧不忘,那恋上文字的时光,更不忘你赠与我的“诗”。

这些,算得上是我们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光。然而,高三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我们不再形影不离了,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而我,感觉我们开始疏远;我们也不再冷战,也可以说是没有这个机会了,我们甚至连好好说话的机会都少了;我们也不再玩文字游戏,因为高三的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放弃,那曾经属于我们的爱好;也不再一起说心里话了,好像都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可是不能与好朋友分享的感觉,很压抑。忽然开始怀恋以前的一切,小吵小闹,却也满足。当然了,还有一起吃街边臭豆腐的时光,我们还说那豆腐一点不正宗,不臭,很香......

现在,我们经历过一场高考,似乎也变得成熟了。我明白,我们不必把“朋友,永远”挂在嘴边,大家都说: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经常在一起,而是见面了不会觉得尴尬。我不会担心,因为我们见面了绝不会冷场,我不太喜欢“现实”这个词,为什么要把那遥不可知的未来简单地用“现实”这两个冰冷的字来描述呢?好像大家都已经到这个世界走过一遭了。我喜欢“顺其自然”,就像蒲公英,随风了,飘走了,只要心中有信仰,有方向,就不会迷路,就能找到自己的家。

如今,高考落幕,大家各归其位,幸而我们又在同一座城市落脚,我也明白,不吵不闹,是因为我们都已长大。

篇7:蒲公英经典抒情散文

秋风劲了,树叶落了,此时仍然鲜绿的草地上几朵小黄花特别引人注意,哦,是蒲公英花,这么夺目亮眼。

这是深秋进入初冬时节,强劲的秋风只用二三天的工夫,就把满满的一树叶子吹落得几乎干干净净。初秋时很葳蕤的花枝都退尽了鲜艳的颜色,变得淡淡旧旧,形态上大都蔫蔫巴巴,还能支撑一下的,也都残破不堪,让人看一眼就会有困顿的感觉,平生出凄苦悲凉的情绪来。触景生愁啊。

但这时,蒲公英的小黄花却仍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地开着,于是,人们在草地上徘徊欣赏,被花的情绪感染,也挂起笑容。

草是这么绿,花是这么艳,景虽小小,足以动人,因此给这季节的衰颓硬是添上几笔反正的欣荣。

这是城中的草坪,草是春天返绿最快的植物,达到茂盛时却很慢,大约直到夏中才绒绒如丝毯。但这时它却浓浓的成为城中留住绿色时间最长的一种,再点缀些小黄花,更增添些许野气,给以自然生态的印象,让在水泥丛中的城里人因而得些舒服舒畅的气息。

最早报告春天到来的是小草,它在所有的树木叶子生新之前,春还料峭着呢,新草芽就从老草母的心中拱出头来了,制造了“草色远看近却无”的朦胧意韵。这时节,即使有场春雪,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大,它们安静地在雪下眯着,雪融后接着长,一副锲而不舍的努力劲头。先叶的树的叶子才顶掉鳞包,露出嫩黄的芽,先花的树顶掉鳞包的花芽从嫩黄、浅粉再到深粉、桃红,依次变着颜色的时候,草地上除了细长叶子的草,还有些皮实的其他小草本植物跟着出土,这其中动作比较快的就是蒲公英,三片大叶托起一支淡红色的花茎,茎头上一朵小黄花笑舞春风。

草地上的绿色给人以春天的气息,但迷漫的绿色总有点儿单调,上面一小片、一大撮地点缀着小黄花,就立刻显得缤纷蓬勃,勾引人们对春浓更深刻的企盼。蒲公英的小黄花成了特别的亮点,于是,大人孩子都对它惊喜一番,几个寻春的摄影爱好者围着小黄花选择拍摄角度,甚至趴在草地上,让镜头做最近距离的接触。

随着树上的花相继开放,桃夭杏红李白丁香紫热闹成一片,人们以为这是盛春的主角,草地和草地上的小黄花就被淡出了视线。淡出是人的感觉,不是蒲公英的感觉,它没有配角意识,也根本不知道主配角的区别,在春花、夏花、秋花开花的漫长花季中,蒲公英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挺茎开花。

能发现和欣赏蒲公英,确切地说不是我的自觉,是谁把推荐给我让我认识它的呢?在生活中是我的老奶奶,在文化知识中是课本。贫寒的家境和春来缺菜的东北生活环境,让蒲公英的植株成了我家饭桌上从春到夏的常菜,有它就有菜吃,我喜欢它的实惠实用。

大约是小学三年级时,语言课本中有一篇一图一诗,那图是一个扎牛角辫的小姑娘坐在野地上,身旁放着小柳筐,她拿着一支蒲公英的白绒球在吹,有些小伞兵已经被吹离绒球飘在空中。图旁是一首咏蒲公英的诗(或说是儿歌):

一个小球毛蓬松,

好像棉絮好像绒。

对它轻轻吹口气,

飞出许多小伞兵。

风啊风,请你把伞兵送一送,

送到我们乡村中。

到了明年三四月,

路边开满蒲公英。

至今,这幅画能完整地浮现在我眼前,这首诗我能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因为我对它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朵小绒球飞出来的小伞兵,或许有几个就落进了我童年心中,并生了根,跟我一起长大,成为永不忘的记忆;或许那幅简单的图画中的孩子和小柳筐与我真实的田野、野菜筐不谋而合,让我重视那段生活的故事,并成为美好的往事;或许那些都只是一个引子,因为我随时都能见到它,花的美丽不离我的视线,随着时间久远却历久弥新。

发现蒲公英是春天草地上开得最早的花,也是秋天草地上坚持开到最晚的花,更是夏秋之季最常见的花时,惊喜得让自己为之激动。

蒲公英,让我感动它什么呢?

我们这个地方从连翘花开开始,到深秋的大丽花、翠菊、矮牵牛被霜冻,应该是一年中三季都有花开,但细数一下,每种花只开一个时期,春天的树花任是桃杏李樱,到初夏就绿肥红瘦了,丁香花期较长,暮春到中夏也只有一个月(有的品种甚至更长可到一个半月),荷花是仲夏之花可延到初秋,再往后,就只能“留得残荷听雨声”了。秋菊能凌霜而开,花期从九月中旬到十月中下旬(我们这地方的菊只有盆菊)。是各种花的花期接力起来,送给人们一个长久的`艳丽和芬芳。蒲公英却不是,它的花春天争早,秋天延晚,夏季常开,整个三季都在开花。一茬一茬,接续不断,而且流水作业一般开花、结籽。于是,草地上出现了最有意思的景观:骨朵、盛花、籽实的白绒球同时出现在一个时期,一个画面中。这是它的独创吧?没有什么花草还有这样的习性。

徐志摩在他的一篇散文中用“辛苦”两字来形容蒲公英开花,我以为这两字实在太准确了。是诗人的高谭,是散文家的巨喻。一年四季有三季着花猛开,这是多么的不辞辛苦啊!我又以为,其实它是辛苦并快乐着的,不然,它怎么会坚持这么经久,成为一种遗传世代传递。更重要的它有一棵平淡坦然的心,自己按自己的规律自在地开着,不在乎别人注意还是不注意,这行为也是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为自己的爱活着,活得极其滋润。这小小的植物因此让我万分的敬佩。

作为花的蒲公英,不长在花盆中,不长在花坛中,也没有人工养殖的例子,它只生长在山野、城里绿地的草丛中。城里的绿地都是人工养护的,它却是野生的。每每人工给草地整形,把它和草尖一齐刈掉,或被连根拔起,但过不了多久,又有新株长出来,花儿开出来。据一篇国外的学术文章说,人工草地上的野生蒲公英是没有办法除掉的。看来这是世界性事实,非中国独见。这让我更惊叹蒲公英繁殖的行径,惊叹它斩不尽的生命的顽强。

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菊花被称为秋霜高洁,荷花被称为清香溢远,桂花被称为三秋桂子,蒲公英呢?我想了半天没有想出有什么人什么词美喻过它。我突然乐了,好啊,没有任何形容词汇,普通得直截了当。知道普通,不掩饰普通,在普通中很投入地生活,洒泼普通的能量,这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

自然中有这样不遗余力地努力的植物,自然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篇8:不安的心经典散文

因为经历了你的人生,才知道你的不易。——上帝让我们经历相同的事情之后才教会我们成长。

现在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试着摆脱父母的肩膀,试着去成长,试着去成熟,试着去学会如何跌入凡尘,却又能做一个安安静静赏心悦目的女子,我以为这并不简单,诗意的人生也并不如想象中的持久,我们总被俗事所累,我们总不免俗套,而我最害怕的人生就这样在我生命中一直继续。

晚上值班的时候,有个小病号因为真菌感染导致身上蜕皮的厉害,奇痒无比的闹了一个晚上,她的妈妈一直陪着她。想到小时候我总喜欢腿疼,爸爸一直给我揉腿讲故事哄我睡觉,他却不怎么睡觉,突然觉得养一个孩子成年是件辛苦却又心甘情愿的事情,而我多年来的忤逆,竟然让我如此羞愧,我幼年时犯的错,该让父母多么伤心。

父母在我身上有过极大期许,而我却屡次要他们失望,对于这样的自己我竟无言以对。

梦想是个很遥远的故事,而我想要的人生因为自身的懒惰,总是和自己背道而驰,我挺害怕失败的,在某种意义上失败后那种不再相信自己会成功,不相信自己会实现自己的梦,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度过,这样的不确定,总是让没有安全感的我更加迷茫。

而我最想做的事,我最想要给他们幸福的心情,在某个忙碌的`午后,伴随着疲惫的躯体和被奴役的灵魂,辨不清方向,没有了原本最初的愿望。

有一天我的失落,不小心流露在妈妈的眼底,她当时没有说话,在我回去上班的路上,她发短信对我说“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她说那句话的时候,自己在没日没夜的工作,自己在为俗事所累,自己的灵魂深处的空灵和美好在我的世界里消磨殆尽后她告诉我要坚强,要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

记得过年时,我给妈妈买了个贴心小棉袄,她看到之后,一直骂我乱花钱,谆谆教诲,撒上几把嬉笑怒骂。后来她穿上那件衣服就没有脱过,我问她你不是不想要我买给你,你怎么穿上就不肯脱下来了,她说你钱都花了,我凭什么不穿。我知道我买的衣服尺码也不对,穿上也不好看。我就故意问有没有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好看的,她笑着说有啊,你爸爸说穿上很好看。原来在父母心里真的能对子女无限纵容。

前几天和我的前辈聊天,他说对于我想要实现的梦想几乎是零可能,而我的信念在他的话里竟然迷失了,他说他可以帮我,但能走到哪里要看我自己。我以前一直以为父母是我最大的牵绊,这也要说,那也要管,我在他们身边没有自由,而在我以为我能获得充分的自由时,我才明白正是因为我那种是为父母而活的这种想法导致在今后的生活里没能认真的活,父母早就吧自由交给了我,只是我一直不知道,自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到了解生活,自以为早就到了可以做出能自食其果的决定,对于生活,还是太嫩了。

上一篇:攀岩记小学作文450字下一篇:七年级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