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2024-05-06

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共15篇)

篇1: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4.洋流因素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差异?(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也少。)

世界各地气候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篇2: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1.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主要差异。

2.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气候成因的方法。并且进一步体会各种地理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难点是使用影响气候的因素来解释问题。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①地形雨示意图,②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图表,③亚欧大陆两端的气候和洋流。教学挂图:《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差异》。教学提纲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与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4.洋流因素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差异?(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也少。)世界各地气候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板书)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l.纬度因素 [提问] 赤道与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纬度因素)〔教师总结〕赤道与两极纬度不同,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赤道地区多,两极少。所以,从气温上看,赤道地区高,两极低。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冷,气流下沉,很难形成降水。所以,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从降水来看,赤道多雨。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提问] 上节课讲述降水分布时,我们说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降水有什么区别?(内陆少,沿海多。)

这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也有影响。2.海陆因素

[提问] 为什么距海远近气候不同呢?(海陆受热性质不同,陆地吸热放热比海洋快,所以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沿海地区气温具有海洋性特点。另外,海洋水蒸发的水汽容易到达的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地区多。)

[展示投影片] 地形雨示意图。

[提问] 为什么地形能影响气候?(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3.地形因素

从降水来看,迎风坡迫使空气上升,因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所以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同时,地形对气温也有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除了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外,洋流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4.洋流因素

[教师讲述] 地球上各大洋的海水,时刻在运动着,大洋表层的海水顺风漂流。人们把大股的常年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叫做洋流。通常,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流的洋流叫寒流,由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的洋流叫暖流。[展示投影片]亚欧大陆两岸的气候和洋流。

[提问] 找到挪威的卑尔根和俄罗斯的鄂霍次克,请说出流经两地洋流的性质?(流经卑尔根的是暖流,流经鄂霍次克的是寒流。)[展示投影片]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图表。

[提问] 卑尔根与鄂霍次克气候有什么显著差异?(卑尔根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鄂霍次克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提问] 从上例说明洋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所以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所以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练习] 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

①我国江西庐山和山东青岛,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庐山因地形因素,青岛因海陆位置。)

③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终年如夏降水较多。(纬度因素)③英国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温暖湿润,海港不结冰,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海港,位于40°n附近,冬季却封冻。(洋流因素)

过渡 由于影响世界各地气候的因素不同,不同地区的水热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出现了差异。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展示挂图] 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差异。

[提问] 读图说出世界气候主要分为哪几个带?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并总结)

①热带多雨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③温带湿润地带,分布在中纬度受到潮湿气流影响的地区; ③寒带和亚寒带,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

篇3: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考点详述】

※考点一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考点解读: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中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地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只有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一地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也才能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在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太阳辐射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环流成了决定一地气候的基本因素。这也是近些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造成气候的非正常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考点二 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别

我们通常依据“以温定带”和“以雨定型”的方法对气候类型进行判别,也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别。

但以下几种气候类型在判别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从气温来看,这两种气候都是全年各月均高温;从降水来看,两种气候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较难区分。我们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一是降水量的多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且降水最多的月份可达到6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降水最多的月份在400mm以下。二是雨季集中的程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三是气温差异。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波动较小;热带草原气候在雨季到来之前有明显的热季。(如下图)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看最冷月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二是看雨季长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如下图)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对二者进行判别:一是看最冷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二是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稍多;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各月降水较少。(如下图)

考点解读: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气温图和降水图,要求读图分析判定其类型、特点、成因和分布;另一种是给出某种气候的分布区域,要求判定其类型、特点和成因。

地中海气候被称为高考命题的“宠儿”,试题通常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植被类型,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的对比,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等,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对此特别注意。例如,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第3题就考查了“美国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判定对比”。

【高考预测】

※高考透视 下表为2006—2008年高考试题中关于气候的部分常考知识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始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2009年高考可能仍将以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为重点。在题型设计上,更会结合发生的重大地理现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原创试题 读下列区域图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年8月8日20点第29届奥运会在B地开幕,当日旧金山(37°N,122°W)的华人观看开幕式实况转播的准确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此段时间旧金山使用夏令时,即比正常区时拨快一小时。)

(2)甲地和乙地的植被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却不同,试述两地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与甲地纬度位置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气温比该岛要低20°C,分析其主要原因。

(4)风向及其变化是城市工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从风向考虑,A城市工业区位布局最合理的是()

解析:本试题以自然植被和农业景观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区域判定,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类型的形成、特点、分布、对比及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同时综合考查区时计算,风向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等。第(1)题考查区时计算,计算时要注意:A是北京,为东八区;夏令时的概念等。第(2)题考查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形成原因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第(4)题考查风向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1)2008年8月8日5时

(2)甲地在温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凉,终年湿润。此气候不利于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其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乙地在温带大陆东岸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多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其农业的区域类型为种植业。

(3)甲地位于温带大陆西岸,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纽芬兰岛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气温较低。

篇4: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

(板书)气候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1(提问)从图2.26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结果后,补充: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投影)图2.27,引导学生观察高山气候有什么特点?[学生: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垂直变化:海拔低处为热带气候类型和植被(椰子树)、海拔较高处为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落叶阔叶树)、海拔更高处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针叶树)、海拔最高处为寒带气候类型和植被(冰川广布)]

(播放VCD)引导学生边听《珠穆朗玛》歌曲,边欣赏藏族人民的服饰。(提问)青藏高原居民为什么要穿着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藏袍?(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43上的有关材料。(学生回答)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适应温差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气候特色,也有不同的民族服饰。(课堂活动)1.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果菜乘专列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所种植的瓜菜每年都以200万吨的规模远销全国。为此,铁道部门还开通了从广东湛江至乌鲁木齐、哈尔滨和山东寿光等地的“果菜专列”,源源不断地将南方蔬菜瓜果销往北方地区,丰富了北方居民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

(启发思考)为什么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能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且产品远销全国?这与这些地区所处的什么位置有关?(学生: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师小结)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由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海陆位置优越,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有充足的水热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因此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称,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且产品远销全国。

(提问)怎样因地制宜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呢?(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发展水果蔬菜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光照、水分、热量等),适合种植什么果菜就种植什么果菜,不能盲目生产。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分组交流: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 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课堂小结] 我们在第二节中学了哪些主要知识?各小组同学归纳后小组代表发言:我们明白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及成因,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了我国的两大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成因。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星期天,组织学生到农村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

篇5: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1读图3.4-4,完成下列要求:

(1)A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3)此气候类型是气候。

2.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高山高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3.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B.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D.受洋流因素的影响

B卷

1.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特点,这种气候叫。

2.热带气候共分、、、四种类型。

3.赤道自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和气候。

4.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林木茂盛,高低错落,分不清层次;高大的乔木,为了“稳住”自己的身躯和保证树干的“呼吸畅通”,常长出板状的树根;百年老藤,枝蔓繁多,或缠绕或悬挂在丛林中……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氧化碳,又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人们形象地说,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

(1)世界上热带雨林最大的分布区为。

(2)为什么人们把热带雨林称之为“地球之肺”?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卷

1、读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地,读图可判断A地位于 带,

B地位于带。

(2)A、B两地中属于终年多雨的是地;冬季多雨的是 地

(3)读图可判断A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B地气候类型是气候

(4)B地可能位于( )

A.北纬30°—40°大陆东岸B、北纬30°—40°大陆西岸

C.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D、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气候类型是、——一——气候,该气候分布规律是,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与该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岸分布着气候。

(2)该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夏季。

D卷

1.在以下几种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我国东北地区属下列()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俄罗斯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苔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

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D、青稞、小麦、水稻

4.根据甲图风向玫瑰图,判断乙图中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合理的是()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5--6题:

第1页

5.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6.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右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8.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

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9.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1.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降水较少 C.气温低10℃以上 D.白昼较短 12.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A.纺织工业 B.造纸工业 C.地热、太阳能发电 D.制糖工业 1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读下图,判断14~16题。

第2页

14.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是()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15.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16.为促进M河谷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有()① 建设防护林 ② 利用地膜技术 ③ 提高排灌技术 ④ 提高复种指数 A.① ④ B.③ ④ C.① ② ③ D.② ③ ④ 17.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交通运输方便 D.接近原料产地

读我国某地区湖泊和水网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高原 19.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B.该地区河流、湖泊密集,水运发达 C.该地区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 D.该地区灌溉农业发达 20.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应是()

A.多雨水的花岗岩地区 B.冲积平原地区 C.多雨水的石灰岩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2006年10月15日,我国15省市出现大雾天气。回答21--23题。21.深秋初冬季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粉尘颗粒 22.下列天气最不利于浓雾扩散的是()

第3页

23.航班取消、高速公路封闭要依据不同的大气能见度,这种差异取决于()A.不同运输方式的造价 B.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 C.不同运输方式的运量 D.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25.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二、综合题

26.读图:珠江流域图,回答:

(1)填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A 水电站B(2)读图,判断广东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珠江(西江)上游与下游在水文特征上最显著的差异

(4)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

第4页 发展的影响。

27.下图是我国某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判断这种粮食作物是何种作物?(2分)说明判断理由。(2分)

(2)描述该种粮食作物在汉代的分布情况。(2分)

(3)请分析该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和人文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赢不缩”。直到50年前,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胡杨林树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至台特玛湖,后退到大西海子水库。短短40多年,塔里木河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到1001千米,罗布泊完全干涸了。

(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 补给,其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2)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3)塔里木盆地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 地带。

(4)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第5页。(5)对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A.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B.大力开采地下水以保护地表水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D.继续开荒,种植粮食

29.读某地区相关地理要素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B河流在A、C两测量站的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甲地区成为著名灌溉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乙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并简述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

(4)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5)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6)简要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3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6页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填代号),其发源地在我国的(填省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区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区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填代号)穿越了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近年该经济核心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

(3)2005年10月8日,在图中甲地发生7.6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范围的滑坡,使该地区遇难人数超过了7万人之多。甲地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__(生长或消亡)边界,简述该地区地震发生的原因。

(4)图中乙地区主析粮食作物是 ;该地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5)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6)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 的工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CCCC

BBADC 11--20 BABAD

CDDCC 21--25 DCBBB

二、综合题

26.(1)桂林 岩滩

(2)地势特点:北高南低。判断依据:河流自北向南流(3)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流航运价值大.(4)有利条件:① 流量大,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② 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

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

① 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② 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 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第7页 并拉动相关产业

④ 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7、(1)水稻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图示作物早期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然后逐渐扩大,但仍然以东部和南部为主要分布地区,故为水稻。(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3)自然原因:

我国气候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人文原因:

① 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适应能力增强; ② 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28.(1)冰川融水 温度(季节)(2)调节气候,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加,气温日较差减小(3)绿洲

(4)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上游不合理用水。

(5)A C

29、(1)A测量站水量较C测量站水量大。

AB河段为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水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量大,BC河段流经地区降 水较少,没有较大的支流注入。

(2)① 位于河套平原,地形平坦;② 属于中温带,光照充足; ③ 有黄河水作灌溉水源;

④ 长期耕作,土壤肥沃。(3)钢铁工业

附近有白云鄂博铁矿,便利的铁路交通,黄河水提供水源(4)水源

原 因: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解决途径: 临近黄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可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5)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壤盐碱化和风沙危害。

① 该区地处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不合理的灌溉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 ② 该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周围多沙漠,植被覆盖较差,风沙危害严重。(6)①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注入乌梁素海;

② 大量使用化肥后的灌溉用水注入乌梁素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缺氧,鱼类死亡。

30.(1)② 青海省

水能开发 旅游资源 航运 边境贸易(2)③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3)消亡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第8页

第9页

篇7: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

一、二氧化碳对农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如果田间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将对作物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在光合作用旺盛时,农田植物群体常常出现二氧化碳不足问题,农田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大气和土壤。作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主要靠大气供给。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使光合作用得到促进,对作物有增产作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使叶片有较长的时间维持活跃的光合作用,同样对增产有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将大大增加单位用水所产生的生物量,所以在缺水的地区,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可以起到增产效果。

二、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温度与农业的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温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分布和产量;温度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的生育期的长短以及各发育期的早晚;温度影响光、水资源的利用和作物生产的安排;温度还影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温度对农业的影响分两种:(1)空气温度对作物的影响。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当温度达到0℃时土壤冻结,农活开始或者终止;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20℃作物正常生长。(2)土壤温度对作物的影响。土壤温度影响作物的发芽与出苗、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块茎与块根的形成、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三、作物生长受水分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作物缺少水分会逐渐枯竭。水是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形成糖分的原料;水是使养分溶解输送到周身的溶剂;作物细胞的生长离不开水分,作物利用水分的蒸腾来调节温度;农作物严重缺少水分可以导致减产或者绝收。所以水是农业增收、增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所需要的水分多少不同,只有满足不同时期的水分供给才能取得农业高产。然而自然降水是农作物水分供应和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是水分平衡的主要收入项,人们直接依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判断农作物水分供应的好坏。降水太少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作物减产。所以适量的水分对作物产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作物生长受风力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同时受风的影响。有利影响:风能影响农田气流交换强度,增强地面与空气热量与水分等的交换,增加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同时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交换,使作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更新,对于植株间温度、水汽等调节有重要作用;风速较低时,光合作用强度伴随风速增大而上升;许多植物借助风力进行异花授粉和传播,风力大小影响授粉效率和种子传播距离,对植物的繁衍和分布起很大作用。不利影响:风力一般大于6级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危害,造成作物倒伏、断枝、落叶、落花或者落果,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另外造成土壤风蚀、造成风沙灾害;加重干旱,传播病虫害。

五、光照对作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作物光合作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也随着增加,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也随着降低;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光照过强或者不足都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出现灼伤、黄叶等症状,导致作物减产或者死亡。所以光照强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篇8: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学习过程

一、全球气候变化

1、(结构预习)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史是怎样划分的?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地质 历史近现代

2、(协作指导)阅读教材及图4―19分析完成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阶段划分和变化特点并完成教材P96活动内容。

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划分为震旦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具体的气候变化为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课后活动:

①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6亿年以前;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

②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

③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3、(协作指导)阅读图4―20及教材内容分析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产生怎样的影响?

公元前50到1500年的是一次温暖期,15世纪以来的是一次寒冷期。

具体影响是: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展。

寒冷期:欧洲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

4、(协作指导)阅读图4―21、4―22及教材内容分析近现代的气候中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是什么?降水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气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依据是雪线升高和冰川面积的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的降水有增加的趋势,亚热带地区有减少的趋势。

5、(拓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及森林的砍伐。

未来的气候变化幅度是气温升高,2100年升高1。4℃~5。8℃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协作指导)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①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热量资源和水资源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暴雨频率增加了2%―4%,而亚洲、非洲一些地区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加。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引起物种灭绝。

④影响主要生产领域:农林牧渔业等部门受影响显著。

⑤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

2、(协作指导)完成教材P100探究活动第1、2题。

①上升0。3米,大港区、塘沽区及汉沽区的一部分;上升1米,大港区、塘沽区、汉沽区及天津市区、宁河县、津南区、静海县的部分地区。

②若海平面持续上升,天津沿海低地被淹,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港口及其他设施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影响。

篇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前自主预习案:、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

,陆地上气温较

,冬季相反。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3、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一般来说,坡降水多,坡降水少。、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读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

西侧: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2、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后练兵:、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2、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

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3、“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

、海陆因素的影响

篇10: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什么

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篇11:初一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练习题

关键词:图文结合法;高中;地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图文结合法可以有效地将教学知识点串联成线,进而串联成一个知识网,形成地理知识系统。而高中地理中“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理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采用图文结合法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

一、图文结合法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图”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逐渐培养学生用文字来解释图片,和用图片简化文字的能力。用文字来解释图片,也就是“以文释图”,把图表或者图像中的内容利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图片简化文字即“以图释文”,就是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图片或者图表的形式,把零散的知识放在一个系统下,使得知识点直观、生动形象,有效的提高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图文结合法的使用,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能增强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增强自我思考的能力。

二、图文结合法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提炼,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将知识点和地图进行巧妙的加工和设计,在涵盖所学的知识点的同时,突出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解读,来锻炼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的线路图。然后讲述这两次路线,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选择的是北侧的短的路线,到达了北美洲的东岸,第二次横渡大西洋选择的是南边的较长路线,但是反而比第一次使用的时间短了半个月,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学生对洋流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文上给出的洋流图,并结合课文对于洋流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洋流的分布图。如图一所示,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提高了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洋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讲述这个重要的部分时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在观察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大大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本洋流分布图或者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的洋流分布图,再结合各地气候的分布图,发现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假设。最后老师在使用图文结合法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洋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观察洋流分布规律和气候分布图的时候,老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先让学生观察洋流对大陆气候的影响,如图二所示,在暖流经过的地方有什么影响,寒流经过的地方又有什么影响,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老师问题的引导和学生图文结合法的使用,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了课堂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内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老师想让你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区或者某个半球的洋流,老师不断的设计问题,比如第一个小组通过读图思考太平洋区域,南北半球中低维度海洋区域的大洋环流方向是什么样的?第二个小组负责观察南半球洋流的运动特征。然后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对比不同海区或者不同半球的洋流分布,从而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洋流分布图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最后绘出洋流分布的模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图文结合法对于高中地理知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文结合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发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对有关洋流的知识提出质疑、进行讨论、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教学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隆凤.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4,(2).

篇12:初一地理同步练习试题

初中频道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地理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来检验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哦!

1.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城市是()

A.麦加B.耶路撒冷C.巴格达D.开罗

2.下列各国中,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

A.伊拉克B.阿富汗C.以色列D.伊朗

3.被称为“无流国”的是()

①沙特阿拉伯②土耳其③科威特④伊朗⑤阿曼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

4.中东的居民主要为()

A.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混血种人

5.巴勒斯坦地区所处的半岛名称是()

A.阿拉伯半岛B.印度半岛

C.小亚细亚半岛D.中南半岛

6.中东地区的地形大部分是()

A.沿海平原B.高原山地

C.高大山地D.湿润高原

7.下列关于以色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色列属于阿拉伯国家

B.以色列的居民主要为犹太人

C.以色列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D.以色列农业灌溉技术世界领先

8.水资源匮乏是引发中东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因素,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污染和战争的破坏严重

C.人口多,经济发展快

D.流经多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多

篇13:初一下册地理复习题有哪些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亚洲的地势特点为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北高南低

3.下面的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A.湄公河 B.印度河 C.叶尼塞河 D.黑龙江

4.亚洲从南到北分别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其影响因素主要为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大陆性气候普遍 B.海洋性气候明显

C.气候类型多样 D.季风气候显著

6.关于日本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地形为平原 B.气温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矿产资源丰富 D.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7.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A.本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B.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D.本国有丰富的农产品

8.下列关于亚洲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B.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C.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D.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9.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形特点的半岛是

A.朝鲜半岛 B.印度半岛 C.马来半岛 D.中南半岛

10.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11.对印度水旱灾害影响最大的气候因素是

A.西南风 B.东北风 C.地形 D.台风

12.下面关于印度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核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B.航天技术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C.棉麻纺织工业一直都是印度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

D.机械工业和钢铁工业还比较落后

13.俄罗斯是世界上

A.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B.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C.地势最低平的国家 D.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14.俄罗斯的地形主要是

A .山地和高原 B.平原和盆地 C.平原和高原 D.山地和丘陵

15.下列世界著名景点位于俄罗斯的是

A.克里姆林宫 B.泰姬陵 C.马克思墓 D.艾菲尔铁塔

16.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墨西哥湾 B.孟加拉湾 C.波斯湾 D.北部湾

17.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18.中东地区的居民多数都属于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犹太人

19.中东地区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

A.波斯湾→太平洋→美国 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 C.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 D.波斯湾→好望角→西欧 20.关于欧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欧盟是“欧洲联盟”的简称

B.由于欧盟成立,本区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少

C.欧盟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D.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21.占欧州西部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2.下列国家与其首都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柏林B法国——巴黎C德国——伦敦D奥地利——马德里 23.观赏下列风光,应去的国家是

A.参观水城威尼斯——荷兰 B.观赏峡湾风光——挪威 C.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D.观看斗牛比赛——英国 24.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A.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B.工农业都很发达

C.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D.经济发展稳定,不受外国资本控制

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干旱、粮食和环境 B.人口、粮食和环境

C.人口、粮食和就业 D.宗教、资源和粮食

27.下列动物中,澳大利亚特有的是

A.大猩猩 B.鳄鱼 C.鸭嘴兽 D.狒狒

28.澳大利亚重要的农牧产品是

A.羊毛、小麦 B.牛肉、玉米 C.羊毛、稻米 D.羊肉、小麦

29.下列不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是

A.采矿业 B.纺织业 C.机械制造业 D.冶金业

30.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篇14:初一第二学期地理课后练习试题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B.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

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既跨南北半球,又东西半球,同时又跨三个温度带的.大洲是()

A.拉丁美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

3.下列地理事物属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土耳其海峡D.马六甲海峡

4.(福州)读图5亚洲大陆沿300N地形剖面示意图、图6亚洲大陆沿800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部高,中部B.东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

5.“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每当我们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时,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下列关于亚洲地势的描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篇15:初一下册地理期中复习题有哪些

1.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 2.亚洲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五带位置) 3.欧洲的地理位置 4.时区的换算 5.国际日期变更线 6.日界线的计算方法 7.亚洲的地形的主要特点 8.亚洲的地势特征 9.亚洲的气候特征 10.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1.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12.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其他所有的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 13.北半球的寒极是奥伊米亚康 14.在世界的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强盛最典型 15.亚洲夏季风的特点 17.亚洲冬季风的特点 18.亚洲河网的分布 19.亚洲的主要河流 20.欧洲的主要河流 21.亚洲的人口和民族

第二节 非洲

1.非洲的海陆位置 2.二战前夕非洲的三个独立国家 3.目前非洲的独立国家数 4.非洲的三个美称 5.非洲的地势特征 6.非洲之最 6.世界之最 7.非洲的气候在世界中所占面积最大的两个气候 8.非洲的海岸线 9.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10.非洲农业的主要部门

第三节 美洲

1.美洲被称为“新大陆” 2.拉丁美洲的定义 3.北美洲地形的分布特点 4.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5.安第斯山脉 6.南美洲的美称 7.亚马逊河 8.北美洲的移民国家 9.美洲的工业比重分布

第二章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的范围 2.东南亚地理位置分布的重要性 3.印度尼西亚 4.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 5.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 6.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7.花园城市新加坡 8.东南亚富饶的物产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的范围 2.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3.那丫的三大河流 4.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5.南亚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6.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7.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8.宗教 9.印度的泰姬陵 10.印度的牛 11.南亚的经济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的海陆位置 2.霍尔木兹海峡 3.西亚的自然环境 4.西亚传统的经济部门 5.西亚的主要灌溉区 6.伊拉克 7.宗教 8.石油的分布 9.西亚石油运输路线

第四节 欧洲

1.欧盟 2.欧洲的历史 3.农业在欧洲的地位 4.欧洲特色产业 5.繁荣的旅游业 6.梵蒂冈

第五节 北极和南极地区

上一篇:某矿采煤工区区长事迹材料下一篇:xx年有关母亲节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