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

2024-05-17

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精选3篇)

篇1: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

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

2011年11月20日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非常平常的一天,但对东莞理工学院大二的梁荣彩来说却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谁也没想到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同校师兄给摧残了。

事发当日上午,大四学生敖翔在教学楼6栋C区4楼404教室中等候作案目标,半个小时后敖翔见同校大二女生梁荣彩独自一人进入C区4楼的女厕所,便尾随进入并将厕所熄灯反锁。待梁上完厕所后,敖某即上前用事先准备的水果刀勒住梁的脖子,将梁控制并戴上眼罩。后敖某对梁实施猥亵,过程中梁所戴眼罩脱落,发现敖所使用水果刀放在敖右手边地上,于是梁捡起水果刀反抗,向敖划去,将敖双脚划伤,其间梁曾呼喊救命。敖某在争夺水果刀过程中多次将梁某的头部及脸部撞击地面,最后致梁某晕倒。敖因梁见过其脸,害怕以后被认出,于是产生杀害梁的念头。于是用双手掐梁脖子约15分钟,致其停止呼吸。后敖将梁尸体拖至厕所左侧最后一格位,将门反锁,用梁的连衣裙清理现场后逃离现场。

11月23日晚,犯罪嫌疑人敖某(男,21岁,内蒙古人,该学院学生)迫于强大心理压力,于晚上9时许到广州市火车站广场派出所投案自首。警方经过对敖某的DNA检验证实,与在命案现场的嫌疑人留下的痕迹物为同一人。经审讯,敖某对当天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东莞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称,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敖某因缺乏与异性沟通,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遂萌发猥亵女性的想法,便尾随进入,并将厕所门反锁,厕所灯熄灭。正因为敖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因此社会应当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就在2011年11月21日梁荣彩被害之前,敖翔亦曾经独自前往东莞理工学院教学楼,对5名女学生实施猥亵。梁荣彩父亲告诉南都记者:“可惜这些曾经被猥亵过的女孩子都没有及时报警,案发前一晚受害的女学生也是得知梁荣彩出事后,才向派出所报的案,不然就可以及早发现制止惨案了”。

针对上述现象我觉得女大学生受侵犯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社会很多人处于迷失自我的状态,试图努力学习工作,却缺乏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感到非常压抑,他们需要一定的途径来发泄自己。而性侵害能够使他们得到一种快感,或者说是成就感。在实施侵犯的过程中,女性表现的无力反抗会让施暴者感到自己的强大,这是在平时的压抑生活与自卑心理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据有关数字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群的压力 越来越大,犯罪的强度也越发增强。同时性侵犯案件越来越多,女性越发没有安全感,特别是各方面力量薄弱的女大学生。

(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司法体制,我国的司法程序不较健全,使法律发挥 不出它那种威慑性,从而使法律建立不起一种震慑作用。导致许多性侵犯事件的 发生。而且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学 校对校园性骚扰甚至性侵犯采取的是一种息事宁人的消极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 重视越演越烈的校园性骚扰,这就给骚扰者以可乘之机。正是由于法律上对这种 行为的约束力不大和校方的不重视,所以受骚扰的女大学生群体往往是“哑巴吃 黄连有苦说不出”。由于骚扰者的计谋多数能得逞,助长了他们进一步犯法甚至 犯罪的心理,自然性侵犯事件也开始无声地向防备不深的女大学生伸出魔掌。

(三)女大学生多数独立性、勇敢性较差, 应变能力弱,而虚荣心、嫉妒心都 较强, 很容易在无形中受到性侵害。

面对邪恶的性骚扰,女大学生如何防范,并挺身而出,勇敢地说“不”呢? 我 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性侵犯” :

(一)在思想上树立性侵害意识。只有树立防范意识,才能对一些预警性的性 侵害信息及时采取防卫措施,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在生活上注意仪表言行得体。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穿着打扮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大方得体,以朴实无华为好,不要盲目追赶潮流,使自己浓妆艳抹、前卫妖野。在言行举止方面,女大学生要懂得自尊自爱,不要与男性过分随便、亲昵甚至暧昧,使加害人误解,从而将自己置于一种潜在的危险环境中。

(三)晚上尽量不要外出,有事外出 也要尽早回来,夜晚外出或在校内行走最好结伴而行。

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预防犯罪,因此学 校在保护学生安全方面也要加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健全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让学 生懂法,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做的,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培养 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学校必须健全制度改进 作风,做好管理和疏导工作,切实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凤。管理人员应注意深入实际,重 视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学生的各种困难,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矛盾,不使问题成 堆。

(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加强健康心理的引导。大学生正处青年时期,其 生理和心理都在趋于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容易冲 动,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做事欠考虑;渴望走向社会却没有完全 走向社会,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正确的引 导,很容易误人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抓住实例教学时机,培养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再次,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诸多的违法犯罪案件反映主要原因 在其心理不健康,导致对问题认识有偏差。在高校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来衡量,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能不能干、该不该干。只有校方能直面现实,重视校园的性骚 扰,同时受害者在事后,可以打消顾虑,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并积极配合调查,这样才可以防止性骚扰的进一步扩大,预防性侵害的命案发生。

篇2: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

2015年初,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又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 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 再次说明认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2010年6月,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地方院校--东莞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之一, 有4个专业参与试点, 它们是:电子信息工程 (机器人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东莞理工学院制定了两套培养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学时从过去的7:3调整为6:4。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 学生工程实践时间, 包括毕业设计累计达到一年以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 (下称“卓越班”) 学生已毕业两届, 总结过去, 卓越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他们在企业岗位实践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得以落实与保障, 值得思考与研究。下面以东莞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班为例, 发现问题, 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探索解决方案,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特别是教育对象是处于企业岗位实践过程中的大学生, 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二、卓越班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 教学单位的管理办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所在教学单位是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设岗位实习工作管理办公室, 对卓越班学生负责承担具体管理职能, 为每个卓越班级配备一名高职称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 主要负责学习方面的指导。卓越班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践阶段时, 将重新配备一名班主任, 负责学生指导服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管理等工作, 班主任主要从实验员中挑选。

学院为学生定制了《学生岗位实习手册》, 手册为学院对学生考勤、考核、鉴定和管理使用, 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实习前下发给学生, 由实习学生送呈实习单位, 或由学院寄送实习单位, 实习结束后, 由实习学生带回交学院岗位实习工作管理办公室。手册内容包括岗位实习的有关规定和意义、岗位实习教学大纲、岗位实习实施计划、岗位实习任务书、岗位实习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岗位实习生质量评价调查表、岗位实习鉴定表、岗位实习周记、岗位实习总结报告和岗位实习成绩等, 在思想引导方面的内容较少涉及。

2. 卓越班学生的思想现状。

卓越班学生初到实习单位, 如同刚上大学, 从校园到企业需要一个适应期。学校不如家里, 企业不如学校, 容易形成一家比一家的心理, 对于没吃过苦的学生来说离开舒适的环境, 难免会形成巨大落差。此外, 学生抱着高期待来到企业, 便急功近利想动手参与其中, 对于只看不能做的实习环节, 多为轻视, 甚至起疑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教学大纲存出问题。

在企业实习一定时间后, 部分学生认为已掌握较多知识和资讯, 同时受往届实习生舆论影响, 选部门, 挑工种与换师傅的要求接踵而至。在校是学霸, 在企业却不如学渣的情况偶有出现, 企业多青睐实操能力强手, 理论派就不那么吃香, 以前是老师的爱徒, 如今却不受管理者的重视, 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学校扮演的角色随着课程结束, 也在慢慢的被淡化, 以至于学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也不会想到同学校方面联系, 有什么事务也不愿主动回校处理, 班委渐渐解体, 为班级服务的责任心缺失。实习临近结束, 学生开始浮躁与不安, 要为毕业找工作奔波, 而实习工作也不能丢下, 总感到招聘消息闭塞, 就业焦虑普遍存在。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时间和地理位置局限:实习单位与学校分离两地, 师生面对面交流成本大。实习时间安排紧凑:学生为了学习知识技能也时常自愿加班, 坐下来闲聊变得没有必要。政策导向:卓越班学生在校时课程被压缩, 安排紧凑, 工作的重心偏向学习方面,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校政策引导卓越班按尖子班培养:对卓越班的培养计划是建立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 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及模式, 发现大多数同学仍以掌握理论知识、应对考试为主, 忙碌的学习生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只能留出很少部分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关注课余生活。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者包括了校企双方, 校企之间如何进行分工与有效的沟通协作, 牵涉到方方面面管理制度的确立, 如果分工不明确, 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最终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学生自身: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四年学习未必能引导所有大学生全面树立正确的“三观”, 更何况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的卓越班学生, 种种问题昭然若揭。

三、提高卓越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对策

1. 充分利用新媒体。当代大学生离不开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 强调新媒体的作用, 结合新生代的特征,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讲授理论知识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要与学生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主流舆论正能量的潜移默化作用。

2. 思想引导和教学改革相结合。

在专业教育方面, 卓越班着力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学习方法。思想教育不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被忽视。思想引导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发展。思想引导的方法上可借鉴常州工学院, 利用典型力量, 邀请校友之星来校为卓越班的学生做报告, 并与他们座谈, 畅谈学习和工作体会, 分享成长成才经历。这种与优秀校友的面对面交流, 能够帮助卓越班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 摆正位置, 在实践中更快地提升自己。在企业实习时, 也可邀请劳动模范、资深和骨干员工与学生座谈交流, 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及社会责任感, 从而树立起较高的人生价值取向, 从而健康引领他们成长成才。

3. 校企紧密联系。

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及时沟通、广泛交流。一方面, 制定或完善适合卓越班特色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导师制、校外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对各方教育管理者进行明确分工, 使其各司其职, 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 促进共识, 避免教学和管理上的混乱。另一方面, 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卓越班班主任, 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或执行人, 注重提高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要求班主任充分了解学校卓越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觉主动与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卓越班的专业实施情况, 获悉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情况和学习效果, 为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积累第一手资料。

4.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班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做好卓越班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加强班集体建设,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拔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良好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 通过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培养班级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策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搭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坚固“桥梁”。

四、结语

培养真正的卓越工程师, 离不开正确的“三观”引领, 综合素质培养从来不会过时, 学校和企业除了在工程实践能力上着重培养外, 还要在思想上塑造卓越的灵魂, 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因而, 卓越班乃至高年级在校外实习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陆成成, 针对卓越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成功:教育, 2012 (22) .

[2]尹增艳, 冉育彭, 张璇.“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学理论, 2015 (23) :188-190.

篇3:东莞理工命案及其评析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

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又称体验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起源于美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19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学习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就是将服务学习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使其有别于课外活动形式的义工服务,它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相结合,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来完成被服务者的目标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

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来说,服务学习就是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服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课程内容,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上,以达到更好更优的服务效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的实践成长经验,并能根据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效果进行反思,提高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二)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

从服务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反思过程、强调自我实践与探究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两个中心要素,根据这两个中心要素,笔者将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

1.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服务学习,是引导服务者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的运用在服务实践活动上。服务学习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业化、精细化的,而要完成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服务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服务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学以致用。

2.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服务学习,看重服务效果是否达到双向互惠作用。也就是说,在服务者运用专业知识来拓展服务途径和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专业化的服务是否是社区和被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能否真正达到互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既能提升服务者的理论运用水平,也能有效的满足社区需求。

3.服务者做决定。服务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为了帮助服务者成长,导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服务过程的经验习得就在于服务者能根据被服务对象的需要作出思考和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过程中能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内容,只有这样,服务学习的经历和经验的习得会更有效。

4.分析性反思。服务学习最能体现服务学习成长的特征就是分析性反思,检验服务学习过程效果的因素就是服务者的理论是否真正符合社区的真实需要,发挥作用,只有找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掘理论和服务实践的契合点,才能更好的学习成长。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通过对服务学习概念的理解,不难发现,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志愿服务,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服务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与课程结合以及服务后的反思和反馈。此外,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走访其他在服务学习方面开展得较好的高校,发现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还有以下异同点。

(一)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一致性

1.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都强调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注重培养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活动对接的同时,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和回馈,体现自身的价值。

2.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具有一致性。香港和台湾部分大学的服务学习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区的需求设计服务计划,由学生结合课程理论开展服务,教师则充当引导和监督者的角色。而大陆地区的高校的志愿服务则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由学生组织、策划、实施,指导老师进行引导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服务。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差异性

1.服务学习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与志愿服务更注重服务实践不同,服务学习更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通过结合学校课程,将志愿服务与学科教育有机整合。在制度上,服务学习由更为稳定的学制,并将服务学习的课时列入学科课程的学习当中,配合严格的考核机制,保证服务实践和课程学习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两者间的失衡和冲突,真正让服务学习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而不仅仅是第二课堂。

2.学科教师作为支撑服务学习的重要团队。在我国现行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下,虽然各个志愿服务基本都配备老师主要担任指导角色,但事实上服务的开展和设计更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资助策划,专业针对性则相对薄弱。

3.服务学习更强调服务实践后的反思。服务学习中的反思通过在学科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让学生在服务学习后有总结升华,同时对课程学习和服务实践过程有深入的巩固提升,真正达到“服务”“学习”两者并重的效果。

4.服务学习的受益方式是双向的。服务学习的运作模式使得服务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社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能够在学校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社区问题得到解决,三者之间达到共赢效果,使活动收益最大化。

三、高校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

以笔者所在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基于对与服务学习的比较,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情况。

(一)过多强调服务时间

在高校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里,志愿者的评优主要是以服务时间和服务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而学生的服务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与课外学分挂钩的前提下,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往往是为了学分而去参与,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去参加,这与志愿服务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志愿服务应当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不应该沦为学生取得课外学分的参与条件。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

高校志愿服务的一大特点,是组织性较强,特别是针对大型活动的时候,高校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很好地服务各项活动,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分队,为社会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的组织由学校团委进行指导,而这一块工作往往和教务工作没有完全结合,而没有像服务学习那样,专业的志愿服务队配备专业老师进行跟踪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虽然在服务过程中得到锻炼,但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施往往以高校的评价作为依据,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很强,参与志愿服务纯粹是为了加分或者取得某些荣誉,忽视了服务对象的意愿要求,以及服务质量,这样的评价结果不一定科学、准确。以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为例,更强调服务过后的自我提升,以及服务对象的感受,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服务学习模式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启示

结合服务学习的理念,对比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志愿服务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受益性

当前,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以下几点误区:例如在组织者的角度,对于学生和社会的服务效果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提升两者的理解均不够深刻;同时,专业老师的指导不够深入,使得志愿服务和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没有发挥出实际效用;在学生的角度上,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体力活。三者之间并没有互相之间体现出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互惠性。通过服务学习的借鉴经验,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寻求合理的途径使志愿活动组织者、专业老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真正意识到,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成长和发展锻炼各方面能力提供平台,更可以为教师开展好专业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抓手,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推行志愿服务教育专业化

根据志愿服务的现状,能在“面”上做倒覆盖面广,学生热情高涨,志愿者参与面较广,服务内容也较为广泛,例如扶贫助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但这样的服务内容还不够精细、专业。高校的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应当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学科专业结合、专业教师承担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等方式,让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能更大程度上地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含金量”。

(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是需要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这也是让学生能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源动力,而得到认可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肯定,而服务学习模式下,仅仅通过参与服务的时间来评定志愿服务的优良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根据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同的主客体之间的互评体系,从志愿者与志愿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等主客体之间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对高校志愿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好坏结果,而强调评价过程中,这就是服务学习中最强调的服务后的反思,无论是对志愿者,还是对志愿组织,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翠翠.“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王珩.“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

[3]许瑞芳.比较与启示: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9(6).

[4]滕晓黎.从美国服务学习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J].赤峰学院学报,2011(6).

上一篇:北师大语文五年级测试下一篇:古诗两首《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