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2024-05-14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精选8篇)

篇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参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感言

济渎路学校

李国亮

今年,我们学校的老师全部参加了《研修网》开展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教师社区,研修网前瞻性地把过去的讲座式培训变成了教师和专家交流,教师合作研讨的平台,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合作与交流中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让培训和日常研修紧密结合起来。我身边的老师都说这样的培训形式实用、灵活,又能和教学联系起来,让自己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整个培训阶段推进,步步深入,安排合理,让参与者没有压力

比如已经开展的前三个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热身,我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在第二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在第三阶段,我们进入 “课堂教学”的战场。从《如何备好一节课》入手,围绕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师及学科组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活动工具,对一个教案经历从个人学习、同伴互评、社区联动等三个环节,收获从“原设计阶段”的个人备课,到“同伴互学互评”的协同备课,再到“新设计阶段”的反思性备课的转变。让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展开研修,达到研有所获。

二、活动过程交互性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收获,有所体悟 比如研修网对第三阶段活动的建议流程:

学方法:学资源、看课程、随堂练、写日志、听专家通识答疑; 互评价:学科组“同伴互学互评”协同备课并提交评价和活动记录表; 再指导:参与社区联动,由网络教研员组织各学科开展专题活动; 交成果:提交互学“新设计阶段”反思修改后的教案图表等研修成果。

这样的流程能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教研相结合,使研修效果发挥最大化。我们一线教师把线下活动的设想、磨课过程、成果展示等上传到研修网,就能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同伴的帮助。这样的流程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能针对自己的困惑提出问题,从而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让研修和教学有效结合,使教师学用结合,从而让培训达到实效、高效。

三、课程资源丰富,教师个人选择较多,让每个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需求展开学习本阶段的课程,包含了【必修】和【选修】课程,请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学习。在视频内容中,既有第一环节的导读课程,让教师了解这一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又有第二环节的A系列课程:学科新课标解读、人教版新教材整体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检测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方法设计、PPT制作及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为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整体理论支撑。第三环节的B系列课程有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技术、备资源、备教案、教学设计等具体的操作理论。第四环节的C系列课程PCK学科教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本质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本质研究-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课程导学、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案例讲座、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互动讨论、小学生数学错误研究-专家讲座、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互动讨论,即有基础的学科教学理论,又有日常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内容的详细教法知道,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们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利用平台工具,进行资源的共享,能够提出问答辩论协作,让培训成为一种教学、生活习惯的亲身体验。

不过我发现这个平台没有文档协作编辑能力,如果我们在讨论和修改某个教学设计时,能在网页上一边进行在线对话,又能进行协作编辑,最后能直接把对话和编辑后的文稿合并打印,我想这个平台将会更受教师的欢迎。

篇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整合远程培训项目”总结

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远程培训项目马上就结束了,作为一名校级管理员,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整个培训在管理员的尽职尽责、辅导教师们的辅导下,学员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辛勤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课程学习、教研活动、互批作业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参训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各项学习效果十分理想,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远程培训项目,这次学习本园共有19位参训教师,其中去年学员16名,新增3名,加上民办小太阳幼儿园、智慧树幼儿园、杉杉幼儿园、童星幼儿园、果松爱心幼儿园、小哈佛幼儿园、另教师共55人,学员分布于8个幼儿园。

二、项目开展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

落实责任

为了保证我园“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园制定了周密的培训方案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出台了《通化县第二幼儿园“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通化县项目校研修活动与应用测评实施计划》、《通化县第二幼儿园国培考核办法》等,将此次培训结果纳入本人考核和职称评聘以及评优评先工作中。

2、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规范实施

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园妥善安排,从严从细科学管理,确保培训工作扎实高效,不走过场。要求每位参培学员做到专心学习,按时参加活动、上传研修日志,认真完成传作业。

我们建立了国培QQ群,要求参训学员加入群,以便交流。利用电话、短信、邮箱为学员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管理员、辅导教师及时将“国培计划”的注册时间、课程安排、如何正常收看培训课程视频、如何上传资源等发布在公告上,让学员们一登录就看到。学员们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在群里都可以随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困惑,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高效、平稳,使“国培计划”落到了实处。

3、强化监督

注重实效

认真开展研培活动。

在此项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管理员工作认真负责,随时关注本园学情,多次督查,鼓舞士气,并电话催促,对懒、拖、散的学员在群里提示,提醒他们按时上网完成任务,积极参训研讨交流,做到有“学”、有“做”、有“评”、有“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网络主题课程“修师德、明理念、懂学科、学技术、会应用、比成效”这几大方面内容,修师德:认真开展了“修师德铸师魂做四有好老师”演讲比赛活动;明理念:采取网上自主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懂学科:利用业务学习学习了“深入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把握学科教学重难点”相关内容;学技术:开展了以“技术应用”或“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设计制作一段微课视频和“如何设计有效的课件,让课件在教学中真正的发挥作用?”主题研讨工作坊活动。会应用:认真开展好三轮线上线下同步磨课活动,按照第一步研修计划、2教学设计(初)、3课堂观摩(初)、4教学设计(终)、5课堂观摩(终)、6研修总结环节,课前,展示学员认真思考,反复酝酿,结合培训所学理论和经验对、做课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构思设计,并在校本研修小组内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完善。课堂上,运用高效课堂理念,准确定位,合理引导,自主合作、归纳整理、总结评价,课堂气氛热烈,幼儿探究兴趣浓厚,达到预设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评课议课中,授课教师首先从收获和遗憾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反思。校本研修小组成员踊跃发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指明了努力方向。三轮磨课活动,使我们国培班的老师充分感受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并对自己如何有效驾驭课堂和组织幼儿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借鉴,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共同成长的效果。比成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竞赛,参与“转变学习方式,创设高效课堂”为主题的优秀案例(含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截止到2017年4月15日,人均学习时长2039 分钟; 作业提交数55篇,优秀作业11篇;研修日志数143篇;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讨论次,1191次,工作坊资源评论数为836次 ;各类资源提交数444篇优秀80篇;因通化县胜鑫幼儿园停办,教师流失。影响了本园学习通过率,只有84%。

三、心得体会

领导重视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国培计划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教育局领导文件精神宣传到位,领导高度重视,管理员认真履行管理员职责,时常督促学员学习,时时关注学情,学员有疑问的自己能解决的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辅导老师或其他相关负责人给予解决。管理员的尽心尽责是此次培训顺利完成的保证之一。

四、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在此次培训工作中,发现还存在几点不足:

①、极少部分教师态度不是很端正,抱有应付的思想,作业完成情况不太理想,缺乏创意,作业敷衍了事,多是下载现成的东西或复制他人的作业交差了事,学习只是为了拿学分,学分够了就不想学习等等。②、个别参训教师由于教学忙,不能及时提交作业等,不便于教师互评、辅导教师批改。参加磨课积极性较低。

③、极少数学员参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发贴回贴数量不是很多,群里不能积极参与交流。

④、培训的硬件条件不均衡,有部分教师的学习上网条件差些,以至于出现个别学员的作业不能按时提交。

篇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湖南省桃源县第七中学、湖南省桃源县实验学校、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中心校、太平铺乡中学、杨溪桥乡中学、寺坪乡中学、郑家驿乡中学等七家单位的中小学被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选定为“国培计划 (2013)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校。2013年8月15日至21日, 以上项目校的中学、中心校校长及教师进修学校部分骨干辅导教师一行16人, 在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邹波武的带领下, 参加了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举行的“国培计划 (2013)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湖南省桃源骨干培训者团队在专家学者报告中触及现代教育思想, 在主题活动参与中感悟实践的真谛, 掌握了基于校本的远程培训的模式创新特点, 形成项目组织与指导能力, 为学校、地区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实施工作提供依据。深入了解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实施方案内容, 明确自己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掌握教师培训管理和指导技能, 提升设计、组织、管理、执行项目的能力, 提升骨干培训者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熟悉了平台操作, 掌握了培训核心内容, 以便发挥好“种子教师”的角色, 做好帮扶传带的工作, 在区域研修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区域内教师研修水平的全面提高。

此次集训, 湖南省桃源骨干培训者团队如沐细雨, 润泽心田, 增长睿智, 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悄然改变, 为自己回到岗位后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引领, 填画了凝重的一笔。

篇4: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之思

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虽然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宏观上来讲,校本教研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体,而网络研修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可以选择性作为主导。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比城镇学校落后很多,因而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水平和教学工作特色进行,不必一定以网络研修为主导。

从组织形式来区分,校本教研正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既不是主观性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发展。它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而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网络研修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其组织形式必须借助网络,对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网络的村级学校和教师,网络研修只能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因此,在学校教学研究中,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下载资源包、线下观摩等方式,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发挥指导作用,应该突出其主导地位。

二、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美国普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詹森认为,教师与其他职业一样,必须学会应用新技术,并顺应新技术变革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前,“互联网+”的理念使教育跨入一個新的时代,慕课、在线教学、云班、平板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和适应。网络研修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新技术而创设的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还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学习技术、下载资源、在线交流、人机对话,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师通过网络研修,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获得的更多是理性认识,对课堂教学实践侧重的是理论上的指导。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理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利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到学校参与研究,或者借助网络研修对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虽然研究探讨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但这种问题研究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在学校教研计划指导下和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分层分类制定全员研究、骨干教师研究、名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力求教研活动方案全面科学,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参与问题研究和课题实验的需要,并能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活动中发展专业,体验成功。比如,学校可结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突出“目标导向”和“评价激励”,促进教师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课题研究,优化和提升“创课”水平,创建和推送更多优课资源,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被动问题。

而网络研修以其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独特优势,教师在网络研修的活动中,虽然受网络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影响,但是相对于校本教研活动,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显得更加主动灵活。在具备基本的网络和课程资源条件下,网络研修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教师在网络研修中除完成“必修课”包括国家级、省级“优课”推送课例、观评课技术和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外,还可以自主选择研修课程课时,“选修课”包括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专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创课”即自主创建课例活动。“创课”生成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观评课工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与反思等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参与“晒课”活动,成为教学研究的真正主人。

因此,从教师参与角度来看,全面发挥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优势,有机结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变被动为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洪湖市第二小学)

篇5: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实施简报

2017年12月

“国培计划(2017)”——北京大学河南省乡村教师

网络研修项目

工作实施简报

(第二期)国培专家在线大讲堂专刊

北京大学2017年12月25日

为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习氛围,进一步夯实远程培训效果,北京大学于2017年12月24日组织河南国培专家在线大讲堂。本次有幸邀请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国培中学语文专家团队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陈维贤做《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和实践》的直播讲座。

近年来,陈维贤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北京教育》《班主任》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永伴人生的拔节》《名师导航》等。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十佳教改新星”、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此次讲座内容陈老师以窦桂梅、华应龙等优秀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模范,从教师自身出发,架起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老师们只有在日常 的教育教研中,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才能成就自己,走向成功。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学员发言踊跃,很多学员表示意犹未尽,希望北京大学多举办在线直播课堂。

刘水莲老师表示:专家的讲座真正运用到工作中的话,素质教育真正进行入到了农村中小学。王爱琴老师表示:我们是奋力向前的耕牛!研究怎样把属于我们的那片芳草地耕好了,让地上的花草开的更艳丽,果树上的水果更加硕大!郭艳丽老师表示: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应该定期更换岗位,体验中出真理。姜磊老师表示: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或许的个人的教学改进了,挽救了一批学生,但国家的教育环境改善了,就是挽救了中国教育。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篇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报告

当今世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网络为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好的平台。

我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校本研修》的有关工作精神,结合《吉安市中小学校长“网络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在吉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建立了博客,组建了群组,在网络研修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制定方案 推进网络研修

我校领导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探求培训研修的方法。远程教育的启动,特别是“江西教师网”的正式启动运行,为我校领导、教师的远程学习、交流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操作平台。

我们在认真研读了《吉安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吉安市中小学 “网络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后,彭校长亲自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成立网络研修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网络研修方案、研修制度,发展规划,以此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强调了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网络学习,为教师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学校领导以优秀教育网站为学习的平台,利用网络游览教育学信息、建立博客、观看新浪uc教育教学房间的教学视频,参与在线研讨,申请qq、利用论坛、qq等多种方式进行即时讨论交流。充分立足于本身良好的办学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及时快捷、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积极开展校长网络研修。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也纷纷建立博客,组建了学校的qq群组,以博客为个人空间,撰写个人日志,、写工作日记、写学习心得、写问题思考、写经验论文等,任何人可以随时浏览、评论,真正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使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得以在较高水平上发展,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通过网络 搭建学习的平台

网络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我们将建立博客,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参与互动交流作为网络研修的重点工作来抓。博客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为领导、教师间构建起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这种不受时间、地点、内容限制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接受性,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引导教师建“博”

学校校长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明确本学年校本研修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个人博客,每周上传一至两篇有关管理方面的文章,并由教导处每月检查考核。彭校长第一个在“江西省教师博客网”上申请了博客空间,建立了个人学习博客,随后骨干教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将教学中的感想体会、反思文章、图文作品等发到博客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学校信息技术小组的技术骨干利用中午时间手把手教授校领导如何创建个人博客和上传文章,定期组织领导们进行个人教育博客的交流活动,相互汲取建“博”经验,引导领导、老师们利用博客空间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梳理、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2、建立激励机制

为激励教师参与建立博客的热情,促使他们由被动向主动的参与研修,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一是积极发现博客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到学校网站和相关网站发表。二是将领导博客建设纳入领导班子考评方案之中,对认真建博的`老师加分奖励。鼓励教师利用博客研究教学工作,使教师在研究中去领悟、去感受、去发展,全体教师协作学习,共同成长,朝着建设一支知识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目标迈进。

三、网络研修 促进专业发展

我校为了教师的网络学习链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网站,为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提供了便捷。同时,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阔领导、教师视野,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在规定每名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两份专业杂志的基础上,又征订刊物达40余种,为实施培训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这些辅助措施为全校教师的网络学习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在网络研修中也得到了提高。

每位教师建立了博客后,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管理实践、学习体会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个人的丰富资源,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刺激了全体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分析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随着博客日志的日积月累,领导们通过阅读和回味自己的日志内容,产生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修正自己的管理行为,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促进了校长、老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篇7: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能有效突破时空局限,解决传统教训中的师资不足、经费紧张、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缓解教师继教学时普遍不足的问题。管理即服务。为有效推进“‘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工作,学校采取一系列策略,积极服务教师研修工作,营造浓厚的网络研修氛围。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由X校长为组长,X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员培训,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订工作方案,分步骤、分层次有序推进和督查此项工作。

2、专题培训,明确要求

X副校长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回校后,制作专题PPT和文字资料,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对教师进行细节培训,重点明确培训的意义、基本的操作方法、流程和考核要求等,从技术上、操作上解决研修中的技术性困难。

3、从点切入,帮扶到位

针对学校老教师多,电脑技术较弱的现状,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配备一名电脑技术强的老师全程指导、时时指导,以点带面,帮助组内教师一步步指导教师登录社区、完善信息、学会操作、了解任务,同时掌握得分技巧,有效完成作业。

4、建章立制,有效保障

制度是保障。我们制定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考核制度》,将学员的研修情况和教师本人的常规量化考核挂钩,将组长的管理情况与优秀教研组评比挂钩,促使校本研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校本研修有序、规范地开展。

5、建立QQ群,加强沟通

为了营造研修氛围,加强彼此沟通,学校建立和完善研修主题的QQ群,经常性地公布阶段性任务、技术指导、心得体会等内容,帮助教师及时、动态了解各类信息,加快研修工作。

6、关键节点,友情督促

教师工作忙,难免有遗忘或松懈的时候。学校在网络研修四个阶段的开始点和结束点,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如教师例会、下发资料、QQ群、教研活动、打电话、亲自到教师办公室等,帮助教师明确研修任务和要求,督促教师反思、自查自身研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修任务。

7、每周反馈,强化激励

除了及时反馈每期学情简报外,学校还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教师例会,通报每周学员和教研组的研修情况,表扬先进和亮点,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指导意见。

8、管好组长,提升质量

针对各阶段的集中性教研活动,学校在每个阶段都要召开会议,和组长一起,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因地制宜地制订每一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和要求,保障研修活动质量。同时,学校鼓励各教研组长组织老师们将线下开展的教研活动搬到网上进行。

9、深入群众,以身示范

学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中的校级干部、主任,不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上,经常性地深入各教研组,在线上和线下,与老师亲切交流研修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亲自参与研讨,以身示范,带动教师参与。

我校学情基本数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12月25日,我校共有55人参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参训率、研修率、合格率均达100%,有51人研修成绩为100分,优秀率为93%;组长7人均为100分;学校管理员也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管理任务,使此次网络国培圆满结束。

篇8: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一、背景

1.现状和问题

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笔者调研和观察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区普高和职高的一些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区普高和职高教研组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策划方面:有开课课题,无研讨专题;(2)备课方面:有个体准备,无集体参与;(3)听课方面:有个体感触,无共同视角;(4)评课方面:有零散建议,无系统整合;(5)效果方面:有即时效果,无持续效应。以上五个问题环环相扣,呈现出一种紧密的逻辑关联。其中,欠缺明确的研讨主题是这一问题序列的开端和归因,欠缺持续的教研效应则是这一问题序列的终端和结果。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头一尾两个环,才有望解开死结,赋予研修活动以生机和活力。

就笔者调研和观察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区的一些课题在研究中存在“过程缺失”的现象,表现在课题研究“两头重、中间轻”,如“哑铃”状。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价值主要是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做研究”和“中期研讨”的过程,课题研究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只有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才有望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假设与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研组校本研修中的关键问题是过程具备但“主题缺失”,课题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问题具备但“过程缺失”。于是,笔者提出这样的假设: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可能同时解决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的问题。具体思路是,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主题,以校本研修为“过程载体”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校本研修活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开展系列化的校本研修活动来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瓯海二职财会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指导教研组开展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的实践。到目前为止,笔者指导瓯海二职财会组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三次,活动的模式已初见端倪。

(一)参与并指导财会组第一次研修活动

2009年4月23日。笔者参与这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与瓯海二职财会组一起讨论,把《中职财会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方案修订为实施方案,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财会组研修活动计划。

笔者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并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一起制订了《瓯海二职财会组2008学年度第2学期研修活动计划》。

(二)参与并指导财会组第二次研修活动

2009年5月7日。根据计划,财会组开展了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 活动准备

教研组长应冬兰在与组员协商的基础上,制订了《财会组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挂在学校网站上。活动安排要求开课教师和中心发言人做好相应准备。活动安排如下:

财会组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安排2009.5.5

一、事前准备:

1.开课教师准备上课的教案、课件、熟悉学生情况;

2.中心发言人马国燕搜集有关课堂笔记的资料、制作课堂观察记录表。

二、活动安排:

1.研修主题: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 (与课题相结合)

2.上课安排:

开课教师:林晗

上课时间:周四 (2009.5.7) 下午第一节

开课课题:应交税金———增值税

开课班级:08财会 (1) 班

3.课堂观察: (记录与主题有关的情况)

应冬兰、诸葛筱戬、郑晓利、马国燕

4.评课交流:

主持:应冬兰

议程: (1) 开课者围绕主题谈个人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与预设的情况;

(2) 中心发言人:马国燕谈有关课堂笔记的知识及课堂观察表设计的一些想法;

(3) 组员围绕主题评课;

(4) 瓯海教师发展中心杨荣波老师点评指导。

5.开课者的课后反思:上课者围绕主题进行课后反思、将反思上传到个人的瑞博网站。

6.听课者的课后反思:听课者围绕主题进行评课稿书写, 将评课稿上传到个人瑞博网站。

2. 活动实施听课

听课前分给每位听课教师一张《财会教学中学生课堂笔记情况观察表一》,要求进行课堂观察,并记录与主题有关的情况。

评课。开课教师围绕主题谈个人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与预设的情况,接着由中心发言人马国燕谈有关课堂笔记的知识及课堂观察表设计的一些想法,然后组员围绕主题评课。

点评与指导:据我的观察,评课时大多数话题涉及课堂笔记观察结果,是围绕“主题”进行的,也有一些涉及教师基本功、师生互动、学生发言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预定的研讨主题。

3. 活动总结

主持人应冬兰要求开课教师围绕主题撰写课后反思,并将教后反思上传到个人的瑞博网站。要求听课教师围绕主题撰写评课稿,将评课稿上传到个人的瑞博网站。

点评与指导:全程参与这次研修活动之后,我充分肯定了研修活动的优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活动安排表的名称问题。建议由《财会组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安排》修改为《财会组2008学年度第8次校本研修暨第2次课题研讨活动安排》。

(2)研修主题的表达应更加明确。研讨主题由“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与课题结合)”改为“观察常态下学生做笔记的情况”。

(3)减少评课时“偏离研讨主题”的情况。应围绕主题进行点评,忌游离,忌面面俱到。提倡每个人抓住一个点,小切口、深分析、细说明。

(4)活动后材料的收集问题。活动后至少要收集以下6个材料:活动安排表;观察量表;开课教师的教案和反思;中心发言人的发言材料;听课教师的评课稿;活动照片等,加上目录后装订成册存入教研组资料盒。既可作为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材料,也可作为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

(三)参与并指导财会组第三次研修活动

2009年5月21日。笔者在活动开始前到达瓯海二职,首先查看了上一次活动材料的整理情况。教研组长呈现的材料目录如下:1.活动安排表;2.观察量表;3.开课教师的教案和反思;

4. 中心发言人的发言材料;5.听课教师的评课稿;6.活动照片。

点评:研修活动原始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根据计划,财会组开展了本学期第9次校本研修活动,共三个环节:

1.活动准备

教研组长应冬兰老师在与组员协商的基础上,制定《财会组2008学年度第9次校本研修暨第3次课题研讨活动安排》,挂在学校网站上。活动安排要求开课教师和中心发言人做好相应准备。

2.活动实施

听课。听课前分给每位听课教师一张《财会教学中学生课堂笔记情况观察表二》,要求进行课堂观察,并记录与主题有关的情况。

评课。开课教师围绕主题谈个人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与预设的情况,接着由中心发言人郑晓利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然后组员围绕主题评课。

点评与指导:据我的观察,与上一次研修活动相比,这次评课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评课教师都能紧扣研讨主题进行点评,每个人发言时间不长,但意见更为集中,也更具针对性。

3.活动总结

主持人应冬兰要求开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按要求提交有关资料,像第2次活动那样整理后装订成册。

点评与指导:全程参与这次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研修活动之后,我从研修方式的角度谈了我的看法,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这次研修活动的亮点是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三者加以整合,既是教学研究活动,又是课题研讨活动,还是教师培训活动,变成了“教”“研”“训”一体化的活动。从这样的研修活动中提炼一种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模式,暂且命名为:“基于课例的教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其内涵是以课例为载体,把教学、教研、科研、培训整合起来。

2.改进建议:围绕“教研组”三个字,进一步提高研修质量,实现共同成长。突出一个“教”字,向课堂要质量;抓住一个“研”字,向科研要效益;落实一个“组”字,向团结要合力。

三、思考

校本研修课题化,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细化为校本研修的主题,解决校本研修“主题缺失”的问题。课题研究校本化,以校本研修为过程载体逐步破解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过程缺失”的问题。主题研修系列化,通过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解决研修活动“连续性缺失”的问题。与无主题、一次性的研修活动相比,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在研修目标方面更具针对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在研修效果方面更能体现连续性与渐进性。同时,“系列化主题研修”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只要操作得法,目前大多数教研组的传统研修活动能比较顺利地转化为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

1.校本研修课题化

当前一些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缺乏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主题缺失”。校本研修的主题如何确定?校本研修是“在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活动,校本研修的主题只能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校本研修倡导教学研究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它的主题不再是学校领导、专家学者、行政部门从上而下强加给教师的“他人的问题”,应该是教室里、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如,笔者在指导瓯海二职财会组第1次研修活动时,主要是与组员一起把《中职财会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方案修订为实施方案,并分解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修计划。我们把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问题分解为4个小问题:观察常态下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前测),指导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改进,分析笔记指导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把这4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作为本学期4次校本研修的研讨主题,为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指明了行动路径。

2.课题研究校本化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校本研修的过程,都是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过程,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课题研究校本化至少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课题研究的选题必须是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二是要求问题的解决要主要依靠本校的力量。教师是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他们参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研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的程度,决定着问题解决质量的高低。因此,课题研究校本化要求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以本校的教师为主体,通过本校教师的力量来完成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让教师在研究中借助于反思、实践等手段实现问题解决和自身发展。课题研究校本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重要特点,也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瓯海二职财会组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依托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推进的。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的成员是教研组的成员,课题研究过程是教研组成员集体攻关的过程。他们的初步实践证明,实施课题研究校本化,以校本研修形式推进课题中期研究是可行的。

3.主题研修系列化

当前一些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还存在“连续性缺失”的问题,活动表现为“一次性”“临时性”的游击状态,严重影响了研修效果。如何改变研修活动“有即时效果,无持续效应”的局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研修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策划。

校本研修主题化,主题研修系列化,要求实现校本研修每个环节和细节的精致化,做到说课、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修活动的各环节是冲着破解“研讨主题”而去的。当研修活动游离甚至偏离主题时,需要组长及时拨正航向。如,瓯海二职教研组的每次活动围绕一个小主题,解决一个小主题后,然后再去解决与之相关的下一个小主题,若干次活动后就形成了主题研修系列化的局面。当研讨活动出现“面面俱到”,“脚踩西瓜皮”式的“散讲”情况时,组长通过及时提醒使研讨聚焦在主题上,保证了研修效果。

以上是基于笔者指导瓯海二职财会组开展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初步实践的粗浅体会,在今后的指导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深化认识、总结规律。

摘要: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 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 课题研究校本化, 有利于一并解决当前教研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无主题、一次性的研修活动相比, 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在研修目标方面更具针对性, 在研修过程中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 在研修效果方面更能体现连续性与渐进性。

关键词:教研组,校本研修,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洁, 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冯锁堂.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4].吴宁建.教研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 2007, (7~8) .

[5].胡春林.当前小学校本教研几种现象的反思[J].福建论坛, 2007, (1) :33~34.

上一篇: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下一篇: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