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2024-04-19

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共3篇)

篇1: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关于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市党政机关干部社会组织兼职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清理整顿范围

本局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兼任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秘书长及以上领导职务。

二、主要内容

(一)本局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不符合《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的。即: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对确因工作需要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应与本职业务或曾经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并按以下要求从严掌握:

1.在职机关干部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工商经济类的联合性社会团体、境外或境外资助的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兼任领导职务。离退休干部不得在境外或境外资助的社会团体兼任领导职务,一般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工商经济类的联合性社会团体兼任领导职务。

2.机关干部确需兼任本条第1款规定以外的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应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兼职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离退休干部年龄一般不得超过65周岁。3.机关干部只能兼任1个社会组织领导职务,一般不得兼任法定代表人。4.本局一般不得有两个以上在职干部在同一个社会团体兼任领导职务。

(二)兼职干部或社会团体违反《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即:兼职干部应严格自律,不得领取社会团体的任何报酬。严禁兼职干部或社会团体强行要求企业入会;严禁向企业索要赞助、乱收费、摊派、强制服务等;严禁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或侵害企业利益。

(三)干部兼职未按规定履行报批、审批手续的。在职机关干部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离退休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由局党组审批。干部职务提拔后,或兼任的社会团体领导职务届满后,仍需继续兼任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办理兼职审批手续的,不得作为社会团体拟任负责人参加选举。

(四)具有其他必须清理整顿情形的。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局干部社会组织兼职情况进行摸底自查,填写上报《县处级及以上干部自查情况统计表》和《乡科级及以下干部自查情况统计表》。

(二)清理整改。对新兼职干部要严格按照新要求履行审批手续。目前已经批准兼职的干部,不符合新要求的,可以辞去兼职;确因工作需要且一时物色不到接替人选的,任期届满后不得再兼任。未按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兼职的干部,应即辞(免)去所兼任的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确需兼职且符合新要求的,须立即补办审批手续。凡兼职期间有违反“主要内容”第2条有关规定的应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进行处理。要进行分类清理,列出清理时间表,制定整改方案。

(三)督查。要将此次清理整顿工作列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限期纠正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清理整顿工作涉及面较广,社会关注度较高,情况较为复杂,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稳妥有序抓好。要做好兼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做好具体工作,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以此次清理整顿为契机,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的报批、审批、日常监管、定期报告机制。

篇2: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组织的管理,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目标,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和日常管理,查处违法违纪社会组织,清理非法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双重负责的原则。清理整顿工作采取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部门双重负责的原则,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清理整顿工作。

(二)培育发展、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出发点,以清理整顿为契机,依法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切实把社 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依法清理、综合治理原则。清理整顿工作要严格依据两个《条例》规定,依法清理,依法整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各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综合治理。

(四)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在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清理整顿工作由市、县两级分别组织实施,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依法归口登记和管理。

三、清理整顿的范围

(一)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取得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设立文件或执业许可证,尚未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在社会上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三)未经登记或已被撤销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特别是对外挂牌、私刻印章、发展会员的非法组织。

四、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一)遵纪守法方面

1、是否有违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列》第四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列》第四条规定的情况;

2、是否存在受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情况;

3、是否存在乱评比、乱表彰的情况;

4、其它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情况。

(二)规范管理方面

1、是否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内部管理制度; 2.是否存在对创办的实体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正常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

3.是否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或机构设置审批手续以及按规定参加年检或未通过年检的情况;

4.是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经营企业或进行变相集资、贷款和拆借资金等活动;

5、涉外活动的情况,包括组团出国考察、参加国外会议、接受境外资助捐赠,加入国外民间组织、外国人加入社团等情况;

6、是否按时向主管部门(单位)报告工作以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情况;

7、是否创办刊物和设立网站(网页)情况。

(三)自身建设、发挥作用方面

1、领导班子团结干事情况,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遵纪守法及政治表现和国家工作人员兼职情况;

2、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学历、政治面貌及日常管理情况;

3、财务管理及财务审计情况。财务管理是否规范,资金来源及使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经费不足难以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情况,目前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社会捐助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及审计部门审计情况,2010年收入、支出情况;

4、办公场所产权归属、使用面积是否符合开办条件等情况;

5、社会组织思想动态及自身职能作用发挥情况。

(四)非法社会组织方面

1、未经核准登记,或未取得业务主管单位颁发的行业执照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2、取得行业执照但未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公告,擅自以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3、被撤消登记的民间组织继续以民间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4、其它以社会组织形式运行实质从事非法活动的。

五、清理整顿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市清理整顿工作要在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在综治、宣传、民政、公安、安全、防邪办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共同参与下,统一组织实施。其中,各县(市)区按照本方案要求自行组织实施,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活动从2011年7月中旬开始至2011年8月中旬结束,大约1个月时间,分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7日-12日)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下发《关于全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动员部署会议,对全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县(市)区、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搞好动员部署。

(二)自查阶段(7月13日至7月20日)全市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照《方案》内容进行自查,并于2011年7月18日前向其业务主管部门提交清理整顿自查报告(一式两份)、社会组织清理整顿报告表(见附件)、资金证明、办公场所使用证明、财务审计报告。各业务主管部门也要形成综合性自查报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本着查清问题,重在整改的原则,对自查查摆出的问题可以从轻处理或不予追究,对自查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三)清理审查阶段(7月21日至7月29日)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负责对主管的社会 组织进行清理审查。

1、由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报送的自查材料进行逐一审查,并根据社会组织近两年来依法办会、开展活动、财务状况、日常管理以及发挥作用等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正常保留、整改、合并、注销或撤销的意见或建议。

2、督促已经本部门批准或颁发执业许可证,未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社会组织,限期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3、各业务主管部门在7月26日前将社会组织清理审查阶段报告、社会组织清理整顿报告表、审查意见,以及取得本部门批准或已颁发执业许可证,尚未办理登记的社会组织情况连同本部门清理整顿工作情况一并报送社会组织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整顿处理阶段(7月30日至8月9日)由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按照民政、科技、体育、教育,劳动,文化,民族宗教、县(市)区等分类,分别组织检查组,对各地、各部门清理整顿情况进行交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由检查小组会同登记主管机关进行复核后报领导小组审批,最后由登记主管机关依法做出处理。

1、对取得有关部门同意设立批文或执业许可证的 社会组织,在清理整顿期间申请办理登记的,按规定由登记主管机关办理登记;对已经督促办理登记但在2011年8月8日前仍不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的社会组织,责令停止活动,并向社会公告。

2、对名存实亡或存在严重问题的社会组织,包括连续两年以上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或业务主管单位已终止办会资格,但半年内未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的,由登记主管机关予以撤销登记,并公告。

3、对自律机制不健全、理(董)事会不能正常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不明显,财务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由登记主管机关依法予以注销并公告。

4、违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的,依照条例进行查处。

5、对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在社会组织中任职的情况进行集中清理,对不符合任(兼)职规定的,要限期退出社会组织。

6、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对非法社会组织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 处罚;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负责协助查询非法民间组织的账户,由司法机关予以冻结或注销;同时,由登记主管机关收缴非法民间组织的印章和其它违法用具。

7、依法问责。对存在问题或引发严重后果的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单位)实行问责,由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层层追究责任。

(五)总结验收阶段(8月10日至8月18日)各县(市)区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地清理整顿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对整改措施、建议等进行认真总结,于2011年8月15日前报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清理整顿工作总结报告于8月15日前报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政局在各县(市、区)总结的基础上,负责全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的总结并向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汇报。

各(县)市区清理整顿工作按照以上方法步骤组织实施,并向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定期报送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组定点抽查。

六、清理整顿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社会组织进行清理 整顿是进一步落实《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是市委、市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署。各县(市)区,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要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开展好清理整顿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方法、步骤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黎海滨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王志厚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

岳忠田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 钱大吉 市民政局局长 李雪梅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登余 市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曹 阳 市国家安全局局长 于 伟 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荣智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行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岳忠田(兼)

钱大吉(兼)

副主任:王喜君 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吴宝秋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综治办、宣传部、公安、安全、防邪办、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等部门抽调人员参加。

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62048799 62010457 各县(市)区,各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将组成人员、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登记主管机关要依据两个《条例》规定,严格审查,规范操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承担起主管责任,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如实上报有关情况,认真清理审查,不得包庇纵容。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对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发现的因对社会组织疏于管理而引发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依纪进行严肃处理。

篇3:2016社会组织兼职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根据台江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台江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台农负字〔2011〕号文件)通知,《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件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提高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的认识

村级是社会的最基层,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组织。是党组织农民、致富农民、服务农民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党委、政府管理农村的载体。然而,却仍有少数单位或部门借助强势地位向村级组织乱收费、摊派的现象,成为一种新的农民负担表现形式,这不仅影响到村级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也为农民负担反弹埋下了隐患,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上访,甚至群体事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当前农民负担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清理整顿的处理原则和工作目标

在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期间,根据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关于印发2011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点>的通知》(农经发[2011]6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向村级组织开展向村级组织摊派各种费用问题的治理”和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农经发[2011]17号)“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

动的通知”精神,对各种面向村级组织的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行为,各单位应限期整改,不该收或多收的钱物要如数退还村级组织,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通过清理整顿,纠正和查处以各种名目向村级组织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落实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度,取消各种要求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探索建立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减轻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的组织领导

专门成立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王央骞任组长,乡长吴秀琼为、纪委书记李俊、农技站长XXX任副组长,党政办、财务处及各乡单位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熊丽芝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清理整顿的各项日常工作。

四、清理整顿的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集中排查和清退整改两个关键环节,牢牢把握查看账目这一关键方式,牢牢把握全面停止加重村级组织负担行为和全额退款两个关键措施,确保加重村级组织负担行为得到切实纠正。要通过开展专项清理整顿,针对新时

期农民负担监管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体系,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负担和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

上一篇:打蚊子高中作文下一篇:学习伟人毛泽东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