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末考试题型

2024-05-16

关于期末考试题型(通用6篇)

篇1:关于期末考试题型

关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二试题

暨期末考试试题题型的说明

盖老师 May.20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型分为7大类 按试题编排顺序依次如下

I.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词汇与语法知识

题目要求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题目解析

该题目实际上就是常见的单项选择题,一句话当中有一个空,下面有四个选项,要求根据句意选择最佳选项,以符合句意表达使句意完整.以考查基本语法知识为主,包括英语常见各词类的功能与基本用法,特殊词类(如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等)的用法,基本句型结构,从句,时态与语态的相结合等语法现象.共10道题,每题1分,共10分.复习要求

课上讲过的课本中的重点词汇与基本语法现象为复习重点,同时参照讲课文过程中重点讲到的句型与疑难句的理解.II.Cloze Test 完形填空

题目要求

下面短文中有十个空白,每个空白有四个选项.根据上下文要求选出最佳答案,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题目解析

完形填空实际上仍是单项选择题目的拓展,只不过把原本相互独立的单选题目结合到一篇文章当中去进行考查,所以要求各位考生在思维模式上做出转变.这是一篇小短文,故各题目之间会产生关联.完形填空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仍然集中在词汇与基础语法知识层面上,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把短文意思搞清楚,根据语感判断文中空缺处可能缺少的含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关系作出判断.短文长度一般介于200-300个英文单词之间,共10道题,每题1分,共10分.复习要求

同对于单选题的复习思路,但要加强对课上讲过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树立文章的全局意识,认识到完形填空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式.III.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题目要求

从下列每篇短文的问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题目解析

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共3篇文章,每篇文章字数约在200-300个英文单词之间,每篇文章后面有5道题目,每道题目2分,共15道题目30分.复习要求

如果对课上讲过的课文具备相对全面的理解,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在解答过程中应当会相对顺利.所以重点在于对课上讲过的课文的认识,搞清楚每篇课文中重点句型的含义,每篇课文的主旨与大意,行文结构,逻辑顺序转换等宏观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阅读理解后面的题目对文章内容做细节化处理.每单元A部分后面的Exercise I是重点复习内容.IV.Word Spelling 单词拼写

题目要求

请将下列汉语单词译成英语.每个单词的词类,首字母及字母数目均已给出,请将完整的单词写在答题卡上.题目解析

本题顾名思义为拼写单词的题目,根据题目要求把单词准确无误地拼写出来.每道题目0.5分,共需拼写20个单词,共10分.复习要求

毫无疑问,这是单纯考查词汇知识的题目.所以对课上讲过的单词特别是重点标出的单词一定要彻底掌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题目要求中包含中文词义与词性,所以在拼写单词的时候,应根据题目的要求,看清楚词义,词性与后面的字母数,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单词拼写出来.该题目考查的就是考生的基本功,所以应当细心耐心准备.如: 便捷的,便利的 adj.拼出来的单词就应该是convenient而不是convenience,因为题目要求中写明是形容词性,而非名词性,所以如果词性搞错一样不得分.需要特别引起注意.V.Word Form 变词填空

题目要求

请根据下列各词的语义,将括号中各词变为适当的形式填入空白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题目解析

一个句子中留有一处空白,在该空白后面的括号中有一个词,词性不限,要求根据句意把括号中的词的形式作出适当改变填入空白处,使句意完整通顺符合英文表达.每题1分,共10道题,共10分.复习要求

该题型大家已十分熟悉,就是课本中每单元A部分后面的Exercise II.不同之处在于课本中把各种词混淆在一起由考生自己挑选使用,而试题中每个句子里面把需要使用的单词直接标明,故省去了考生挑选单词的难度,相对而言难度值要比课本中的练习有所降低.该题目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类似于单项选择,除了要求考生对词义熟悉,还应对相关语法知识点做到明晰,否则无法明确词形式的变化,造成解答错误.所以对于Exercise II以及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的复习仍是重点.VI.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汉译英 题目要求

请将下列各句译成英语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题目解析

共5个句子,每个句子3分,共15分.复习要求

一般来讲该题基本上出自课本,所以复习重点就是每单元A部分后面的Exercise III,建议各位考生抽时间认真对照Exercise III当中的练习回到文章寻找句子出处,尽最大可能对句子的中英含义做理解.VII.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英译汉

题目要求

请将下列短文译成汉语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题目解析

一篇小短文,字数约在120-150个英文单词之间,要求把这篇小短文翻译成汉语,共15分.复习要求

该题目是整份试题当中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处理起来相对较难的题目.题目出处原则上来源于课文,所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及在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对于处理此题目起着重要作用.要求各位考生全方位复习讲过的所有内容.

篇2:关于期末考试题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江渚 zhǔ 凤阙 què 绮筵 yán 扁舟 piān

B、碣石 jié 渌水 lù 草腓 fēi 蓦然 mù

C、金樽 zūn 危樯 qiáng 旧醅 pēi 悄然 qiāo

D、耶娘 yé 酩酊 míng 砧声 zhēn 韶光 sh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琴瑟 文彩 卓而不群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画栋 流连 驿寄梅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旌旆 螺髻 风流倜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青冢 渲 泄 困酣娇眼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这样做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前一阶段,因为嘉宾言语过激或素质低下而引起网友广泛诋诟的江苏卫视黄金节目《非诚勿扰》经过整改后,无论在主旨的把握和嘉宾的选择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B.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C.公开的预算信息只 占全部预算信息的极小部分,至少有80%的预算信息遭到公众质疑,这是中国公共信息的现状,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一年一度的“艺考热”凸显了当今高考报名过程中,考生及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热点专业,结果花费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3分)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 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

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 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

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

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特点: ▲、▲、▲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共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

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

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

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 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

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

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 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

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7、选出 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8、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3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 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4分)

(2)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4分)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2分)

三、唐宋诗词鉴赏:(共1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 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表达的感情: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8分)

12(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3)落花人独立。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5)似花还似非花。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6)郴江幸自绕郴山,?

(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三十功名尘与土。

(10),笑谈渴饮匈奴血。

(11),只有香如故。

(12),尽西风季鹰归未。

(13)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

(14)泪眼问花花不语。

(15),唤取归来同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执虚如盈

张丽钧

①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②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然后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③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 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④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然后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 人们 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 堕地吗?

⑤ ——当然不是。

⑥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⑦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⑧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⑨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 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然后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⑩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然后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⑾那一年,然后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然后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然后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然后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 得一路花开。

⑿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⒀——“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

13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请分别说说这三个阶段的内涵?(每个阶段不超过30字)(6分)

1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16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 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然后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篇3:高考历史考试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 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大的特点, 这就要求学生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并且学会集思广益, 触类旁通。在高考中主要有8种类型的选择题:

1. 判断型选择题

它是选择题中最基本的题型,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性。题干多用“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 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

2. 因果型选择题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提问方式。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只要审清题意, 明确因果关系, 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3. 否定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常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即根据题意, 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4. 推理型选择题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 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 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 通过必要的推理, 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5. 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 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可采用首尾结合法, 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 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 再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 则要再次细心地比较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 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 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 并冠之以数字序号, 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一个组合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 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 顺藤摸瓜, 选出答案。

7.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 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 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 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答案。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型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 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 读通材料, 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 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近几年历史高考中学生失分较多的, 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准确, 因此, 掌握适当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取得高分。要做好材料解析题, 必须从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 先读

首先详细地阅读一遍, 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接着带着问题略读一遍, 找出答案。当然, 阅读材料时, 除读懂材料正文外, 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 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时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2. 再找

当然,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 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 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 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这样才能确立解题方向。

3. 最后答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 每问具体指向, 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 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 用以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 在回答时, 要克服思维定式, 对材料具体分析后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当然,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 多是原始史料, 难以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 我们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 材料解析题的发展趋势是材料越来越简明, 或图、或表、或文字, 信息丰富而隐秘, 学生如果不仔细、不认真就容易失分。因此, 只要认真阅读和思考, 掌握解题要领, 做好材料解析题并不难。

总之, 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灵活, 但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摘要:近几年, 历史高考题类型多样, 变化无穷, 导致学生的失分较多。因此, 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和合理的解题技巧, 才能步步为营, 找出最为准确的答案。

篇4:关于期末考试题型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 调整 启示

从1990年至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已有26年的历史,其考试大纲从1990年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试行本)》到1997年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本)》再到《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已历经三次调整,每次考试大纲的调整都给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为例,众多学者都对此版考试大纲与英语专业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席秋香和蒋金运通过对2004年新版考试大纲的分析,提出英语专业教学需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即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材料的选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测试技巧的学习辅导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细化。邹娟娟认为2004年新版考试大纲能让英语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均衡发展。孙毅指出2004年新版考试大纲对新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标准,在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促成良好学风、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毋庸置疑,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于2015年8月发布的《关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题型调整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会给英语专业教学带来新一轮启示,使教学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说明》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型的调整

根据《说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型会有如下调整:

听写:此部分仍以播放录音的形式听写一篇短文,但短文材料的长度有变化,从150个单词缩短至80-90个单词。考试时长由15分钟减至10分钟,分值比重由15%调整为10%。

听力理解:此部分调整较大。首先,考试形式由单一的选择题调整为作答题和选择题的结合;其次,考试内容由“对话”、“短文”和“新闻”调整为“讲座”和“会话”。“讲座”由一个约500个单词的微型讲座和一项填空任务组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填空任务。考试时长10分钟,分值比重为10%。“会话”由两个约为450个单词的会话组成,会话后有10道选择题,要求学生在录音中听到问题后,从试卷所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进行作答。考试时长和分值比重均和“讲座”相同。

语言知识:此部分就是调整前的语法与词汇部分。其考试形式仍是选择题,考试内容也仍由50%的语法及句法题和50%的词汇、词组及短语用法题构成,但考试题量有所下调,由30道题减少至20道题,考试时长也由15分钟减少至10分钟,分值比重则由15%调升至20%。

完型填空:此部分考试形式不变,仍采用选择题,但是调整后,此部分不再在每个题目后提供四个可选择项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而是给出一个词库,让学生从所给词库为一篇短文的10个空白选出最佳答案。考试时长由15分钟缩短至10分钟,题量由20题减至10题,分值比重不变,仍为10%。

阅读理解:此部分的考试形式由选择题变为选择题和简答题的结合,题量由20道题减至15道题,其中,选择题10道,简答题5道,分值比重仍为20%,但考试时长则由25分钟增至35分钟。

写作:此部分取消了便条写作,仅保留了作文写作,但作文写作的要求也有所变化,不再局限于根据所给题目及具体要求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说明文、议论文或记叙文。作文题里新增了图表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作文。考试时长不变,但分值比重由25%调减至20%。

可见,《说明》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型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些调整势必会给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一系列启示。

二、《说明》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说明》的发布不仅使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试题出现较大的调整,也推动了英语专业教学的调整。

1.课程设置的调整。从《说明》可以看出,今后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将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察。以写作部分为例,题型调整以后,能否写出一篇高分作文不再完全由学生的写作能力所决定,还需要涉及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抓住作文材料的要领,并在材料要领的指引下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高水平作文。相反,那些阅读水平没有达标的学生则很难理清所给材料的内容,他们的作文多半会脱离材料,写出偏题的作文。可见,学生要在调整后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作文部分拿到高分,其读、写能力必须要有均衡的发展。这也给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启示下,《英语阅读》课程和《英语写作》课程可以结合在一起,开设为《英语读写》课程。同样,《英语听力》课程和《英语口语》课程也可结合在一起,开设为《英语听说》课程。通过对各英语技能课程的综合整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必会有所提升。

2.课程内容的调整。《说明》也启示着英语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的调整。首先,《说明》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听力(包括听写部分和听力理解部分)进行了大幅的改革,尤其是听力理解部分,不仅考试形式由单一的选择题调整为作答题和选择题的结合,考试内容也由“对话”、“短文”和“新闻”调整为“讲座”和“会话”,这些调整极大地突显了“精听训练”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听力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泛听”,还需加入更多的“精听”。再次,《说明》将语法与词汇部分改名为语言知识部分,虽然改名后此部分的考试内容并没有出现大幅调整,但“语言知识”这个命名却启示着英语语法、词汇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对语法和词汇规律的总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法和词汇学习也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学习。此外,《说明》将作文部分调整为材料作文写作,此意义上,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融会贯通,阅读课里可穿插写作教学内容,写作课上也可使用阅读教学内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说明》可见,调整后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有了更多的主观题型,如阅读理解部分的简答题,这说明专四考试已加大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法,尽量开展研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如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每次课前先布置一些有关下次讲授内容的思考题,让各讨论组自行探讨思考题的答案,下一次上课时,各组就这些思考题进行回答和讨论。通过分组式研讨,学生会对某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他们已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他们的思辨能力会通过各种自主思考和探讨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题型调整的说明》极大地启示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推动着英语专业教学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调整,让英语专业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席秋香,蒋金运.TEM-4考试模式的改革趋势与专业基础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4):24-27.

[2]邹娟娟.2004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后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57-159.

[3]孙毅.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新大纲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高教与经济,2006(01):52-54.

[4]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试行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关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题型调整的说明[Z].

篇5: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型

1、知识题(4题)(40分)

2、情景分析与操作题(3题)(36分)

3、案例分析题(1题)(24分)

关于重点掌握: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传播管理,是对组织形象的有效管理。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2、在公共关系学中,“形象”有独特的内涵,谈谈你对“形象”的理解。另谈谈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3分)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2分)首先,“形象”其本质是重视组织信誉。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形象的外观。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最后,公共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整体评价,整套要求和标准,即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总体信念。其构成要素包括:

1. 理念形象,是由组织的精神、风格、发展目标、宗旨、经营战略、道德、风气等。

2. 行为形象,是由组织及其组织成员在内部和对外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员工素质、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等等 3. 视觉形象,是由组织的基本标识、产品的外观包装、厂容厂貌、广告设计等等。4. 知名度与美誉度,是组织形象的基本标志。

组织形象的构成:

一、组织的产品形象;

二、组织的管理形象;

三、组织的人员形象;

四、组织的环境形象;

五、组织的文化形象;

六、组织的社区形象;

七、组织的标识形象;

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3、结合实际谈谈公共关系观念应该包含哪些观念。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3分)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组织行为的一种准则和价值观。(1分)公关观念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等。公关观念不仅专业的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而且是任何管理者都不应缺少的。

(1分)

4、媒介公众具有什么特殊性?为什么要与媒介公众搞好关系?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刊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编辑、记者。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特别争取的公众对象。媒介与公众对象的合一,决定了新闻媒介关系是一种传播性质最强、公共关系操作意义最大的关系;

组织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争取新闻传播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力的舆论气氛;并通过新闻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

(一)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二)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5、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学中“关系”和“舆论”这两个概念?

(1)“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它作为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前者表明这种特定关系“结构”:“谁和谁的关系”。后者表明这种特定关系的“性质”:“什么关系”。把握了这两个特征,就能够将公共关系区别于一般的社会关系或其他类型的具体关系。(2)“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 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即大多教人对组织的看法意见的公开表达。公共关系学研究的舆论包括不同的层面,如“人际舆论”和“大众舆论”,还有“局部性舆论”和“全局性舆论”,“内部舆论”和“外部舆论”,“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等.对舆论的研究涉及到公共关系的状态、对象、结果和实务。公共关系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研究如何了解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学问。

6、结合实际谈谈公共关系管理与一般的经营管理的差异。

(1)管理的内容不同 公关管理的是无形资产 一般管理的是有形资产;(2).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3)管理手段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沟 通手段;

(4)管理目标是调整组织与 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无形资产的价值

7、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职责包含哪些层面?

答: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的职责主要有:

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即向公众说明和解释组织的有关政策,行为和制品,争取公众的了解和理解,促使公众的认同和接受。这是公关宣传最基本的功能。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运用现代媒介加强公众对组织的印象,深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提高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及其产品推广形象,扩大影响,是公关传播的重要任务。

⑧引导舆论、控制形象,即调节组织的信息输出量,引导公众舆论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根据舆论反馈适当调整组织的行为,控制组织的形象。

8、公共关系计划和预算的内容。

计划基本内容:(1)公共关系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活动主题;根据目标和主题设计的公共关系活动项目和具体传播计划;每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的媒介和目标公众;各个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财务预算;各个项目的组织、人员及其职责、分工;预计‘获得的效果等。

(2)公共关系项目具体方案的内容:项目名称及目标、宗旨;项目负责人、实施者及各自的职责;项目筹备、实施的程序设计和时间表;项目涉及的关系人及必要的分析;项目所需的传播媒介、器材设备,外部环境条件等;项目 的经费预算;项目成效的测评标准和考核方法等。

9、选择和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原则。

对众多的媒介应进行选择,使公关实施更有效,实施传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面对众多的媒介,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才更加有效和经济。选择、应用传播媒介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联系目标原则。即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只有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符合公关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才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公共关系可加以利用的各种媒介,都能够为公共关系的某一目的的服务,有其特定的功能。选择媒介首先应该考虑本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例如: 要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要树立社会信誉,就必须从完善产品质量和系列性服务项目入手:要与社会名界沟通,可采用招待会,宴会的方式,要缓解组织内部紧张关系,则可通过对话、座谈会及各种内部传播的方式。

(2)适应对象原则。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方法,这样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公众目标,并被公众所接受。不同的公众对象,适用不同的传播媒介。要使信息有效地到达公众对象,就必须考虑公众对象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生活方式及他们通常接受信息的习惯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去选择适当的传播工具。例如,广播、电视适用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公众;报纸、杂志适用于喜欢阅读思考的知识分子:电台广播适合于经常加班加点、行踪无定的出租汽车司机;而电视卡通节目适用于希望引起儿童注意和兴趣的产品,等等。

(3)区别内容原则。根据传播内容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传播的内容来决定传播的形式,使传播形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应该根据信息内容的特点,结合传播媒介的特点来考虑需要传播的内容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转瞬即逝,因此,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需要反复思索才能明白,就应该用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若需要报导的内容涉及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过程,则宜用电视或电影,容易产生诱人的效果。为扩大商标徽记的影响向社会征求设计稿件,可采用新闻或广告;而要回答某个消费者的投诉,只需面谈或书信的方式。

(4)合乎经济原则。根据具体的经济能力和最经济的条件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即根据组织的公关预算和传播投资能力,量力而行,争取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大的传播效益。组织的公共关系经费一般都很有限。成功的公共关系应该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去争取尽可能大的社会传播效益。所以在选择媒介时应该量力而行。同时,传播活动也需要有经营头脑,比如人际传播在经费开支的绝对额来说比较节省,但大众传播的作用范围广泛,所以它的单位平均成本可能更低。新闻传播比广告节省得多,但也可能招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额外赞助负担。因此,考虑经济合算的原则还需从实际效果出发。健全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有稳定的财务支持,而有效的公共关系应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双向交流的基础基础上,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10、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和业务方式。

行为方式:(1)建设型公关

建设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

(2)维系型公关

维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可口可乐激情拥抱世界杯)

(3)防御型公关

防御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出现潜在的公关位于的时候。(巧借危机为契机——东阿阿胶应对福胶事件)

(4)进攻型公关

进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创造新局面,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力条件变换决策,迅速调整,改变对原有环境的过分依赖,开辟新的环境和新的机会。(看中美史克如何远离危机困扰)

(5)矫正型公关

矫正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的公共关系严重失调、形象受到严重损坏的时候,为了尽快晚会信誉,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善后的传播沟通工作,以求逐步稳定舆论,平息**,挽回影响,重塑组织形象(霞飞的3.15事件)

11、民意测验的程序。

民意测验是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对于掌握公众舆论倾向、了解组织公关现状、预测组织环境发展变化趋势是大有益处的。民意测验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调查目标和公众对象;抽样;设计问卷表;实施调查;整理资料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第一,确定调查目标和公众对象。用民意测验的方法进行公关调查,必须要事先研究一个调查目标,也就是明确调查的目的,作为整个民意调查工作的导向。围绕调查目标就可以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排除与目标无关的对象,使下一步的抽样工作能够在恰当的范围中进行。

第二,抽样。抽样是民意测验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进行民意测验,除了对范围较狭窄的小型人口总体可用普查的方式外,对人型人口总体一般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的方式主要有“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两类。随机抽样使人口总体的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计算的被抽中的机会,并能计算样本对其总的代表性程度,其具体方法有:间隔随机提样,分层随机抽样,分区多级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配额抽样是先确定调查对象人口总体的各项特征,根据“抽样框”,按人口总体中具有各项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确定样本中具有各处中特征的人数比例。

第三,设计问卷。问卷表是进行民意测验的主要工具,问卷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主要是围绕调查目标,提出各种问题,以探测答题人的情况,认识和态度。问卷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意测验的成败。因此,设计问卷时,提出问题不但要考虑能全面、准确地回答调查内容,而且要考虑到提问的方式,问题的繁简.程序的先后等多方面因素。

第四,实施调查。民意测验的调查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①面访调查,即调查者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②通讯调查,即信访,调查者将统一的问卷寄给调查对象,要求填写后寄回:③电话调查,调查者按照统一问卷,通过电话向被访者提问,笔录答案:④深度调查,访问者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得对象的深层动机、大量的感性材料、真实细节以及广泛的背景资料。

第五,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调查回收以后,应立即着手统计、登录各类数据并列出分类表,把调查所需的资料,分类列表,使人一目了解。民意测验的最后阶段是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应写明调查目的、方法、日期、调查人数、调查表回收情况,以及单项统计及交叉分析的结果,最重要的,调查报告应详细说明调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对此作出分析、解释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民意测验在组织作自身形象调查或舆论调查时,有较显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民意测验能帮助组织迅速及时地广泛了解各方面公众的反映。

12、新闻发布会的具体环节和具体内容。

第一,确定主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总会有一个具体而充分的理由,公关人员应在会前做到明确目的,心中有数。

第二,确定邀请对象,公关人员应根据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有选择地邀请有关的新闻记者来参加。

第三,会前准备,包括印发请柬、布置会议场地、准备现场参观或实物、图片展览、编印文字材料等项。

第四,主持会议,公关人员应为主持者作好形象设计,因为主持人形象代表着组织形象。第五,收集受馈信息。新闻发布会召开过程中或结束后,公关人员应注意会场气氛动态,及时了解与会者对新闻发布会的态度和意见。

13、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应用。(要求会案例分析)

回答危机管理的概念,方法,这个案例做得哪里符合危机管理的原则,哪些不符合

危机管理指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油条不需的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整套机制。当组 4 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或发生突发事件,使得公众舆论反应强烈,组织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候,公共关系便处于紧急状态之中,需要动用整个组织的力量及各种传播媒介来处理危机,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一种危机状态下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即组织自身行为不当、突发事件,失实报道。

14、商品广告和公关广告的异同。(收集同一组织的两类广告做分析)

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

商品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指导服务,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传播,目的在于销售物品或服务。公关广告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引起公众对自身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产生好感和信任,最终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的传播活动。两种广告差异?(1)目的不同:

商品广告是引起公众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旨在促销商品。

公关广告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组织的注意和兴趣,旨在取得公众对组织的好感和信任。(2)广告效果不同:

商品广告常常是短期的、直接取得某种经济利益的传播行,商业广告最直接的效果是促成公众的购买行为,一旦买卖成交,双方关系也就不复存在。

公关广告是持久的,着眼于建立并维系与公众之间情感联系的传播行为,它不直接为组织赢得经济利益,但它的努力所产生的效应是长久的社会效益。形成的公众与组织之间的感情联系,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3)传播方式不同:商品广告—→实现公众—→产品—→认识组织

公关广告—→实现公众—→认识组织—→认识产品或服务(4)媒介不同:公关广告更注重真实性 运用大量地新闻手段来进行。

15、举例说明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的异同。

电子媒介对语言、文字信息都具有强大的放大功能。大多数电子媒介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广播、电视是最主要的电子媒介,与印刷类大众媒介相比较,电子媒介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1)时效性。电子媒介具有最好的时效性,与印刷媒介相比,对信息的传播更迅速、更及时,消息的报道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同步,具有同时性。

(2)远播性。电子媒介通过电波作远距离的传播,不受空间的局限,不受气候的影响,即使与事件的发生地点相隔遥远,消息的报道也能做到同步进行,具有同步性。

(3)生动性。广播和电视通过声音、图象、文字,色彩的组合,与印刷类媒介相比,其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现场感比较强,更富于感染力。

(4)技术性。电子媒介比印刷类媒介的科技含量更高,无论播发还是接收信息,都需要专门的技术设备;而且制作和播送信息的操作过程复杂,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才。

报纸、杂志通过印刷文字将大量的信息和意见传递给公众同属于文字传播媒介,也称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1)记录性 2)扩散性 3)渗透性 4)准确性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光碟(CD LD VCD DVD)等等,大多数电子媒介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它们对语言、文字信息等具有强大的放大功能。1)时效性 2)远播性 3)生动性 4)技术性

16、传统促销和公共关系营销的差异。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日益重视公共关系的因素,将它从传统促销策略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公共策略”,体现出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促销策略相比较,在营销的任务,对象、方式、功能、效果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①在任务上,传统促销策略推销产品、技术和劳务;而公共关系则重在塑造企业形象,5 优化营销环境。

②在对象上,传统促销策略面对的是顾客和潜在的消费者,而公共关系则面对整个公众和舆论。

③在方式上,传统促销策略使公众通过接触产品而了解组织;公共关系则使公众通过组织而认识产品。

④在功能上,传统促销策略是直接促销;而公共关系则是间接促销。⑤在效果上,传统促销策略可形成近期的市场效益;而公共关系则形成长远的市场影响。

可见,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侧重于塑造和传播企业的整体形象,发挥企业整体形象对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长期、稳定的营销条件,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17、公关四部曲中的公关调查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调研 规划 实施 评估

篇6:英语四级期末考试题型介绍

Part I Writing(15%)

Part II Long passage reading(10%)大概9个段落,10个题,每个1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are going to read a passage with ten statements attached to it.Each statement contains information given in one of the paragraphs.Identify the paragraph from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derived.You may choose a paragraph more than once.Each paragraph is marked with a letter.Answer the questions by mark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1.Part I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35%)

Section A(15%)短对话和长对话,15个题,每个1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8 short conversations and 2 long conversations.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one or more questions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Both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After each question there will be a pause.During the paus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Section B(10%)短文,10个题,每个1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3 short passages.At the end of each passage, you will hear some questions.Both the passage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After you hear a question, you must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Section C(10%)10个单词或词组,每个1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a passage three times.When the passage is read for the first time, you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for its general idea.When the passage is read for the second time,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the blanks numbered from 36 to 45 with the exact words you have just heard.Finally, when the passage is read for the third time, you should check what you have written.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in Depth)(20%)两篇文章,10个题,每个2分。Directions: There are 2 passages in this part.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Part V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or expressions given below.You may not use any of

them more than once.(10%)10句话,10个单词。

(题号56-65)

Part VI Translation(10%)120-140词。

上一篇: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催化剂公司下一篇:大一学期社团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