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2024-04-17

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精选8篇)

篇1: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摘 要:近年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层出不穷,不合理用药已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的使用从配伍、到剂量、到用药时间及用药对象上,都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临床药师作为专职人员,参与医生查房,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监督,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药物是人类战胜疾病、维护健康的有力武器。但是,许多教训告诉我们,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危害身体健康[1]。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多起药品不良事件,使得深入开展合理用药成为临床药学的核心,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是连接医师和患者的桥梁,通过加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合作,做到明确诊断、明确用药目的,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药师应当指导、参与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2]。

2 临床药师的职责

2.1 不断提高和保持公众的信任

调查显示大约有68.5%的病人根本不了解药师在临床中的真正作用,他们普遍认为药师就是根据医生开的处方发药,说的难听点就是一名售货员。所以临床药师要创造条件更多地接触病人,解决病人在药物治疗中的问题,给病人提供最大的利益和帮助,让病人真正的了解药师。

2.2 要与医生一起密切合作,使用药合理

药师虽然不是开具处方的专业人员,但在政策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与医生合作,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从而显现药师的非凡作用。

2.3 药物使用监护和药物治疗的管理

临床药师要参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与医生一起走进病房查房,共同讨论病人的用药。这种参与机制使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得到保证。

篇2: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药师有责任发挥自己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等比较熟悉的特长,当好医生的用药参谋,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提高[3]。例如临床药师发现:某位临床医师在给一位胃病患者吗丁啉+654-2合用,于是就提醒医师这两种药物合用会作用抵消,临床医师接受了建议,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3.2 促进护士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药学理论知识指导护士输液配制,避免药物之间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如丙泊酚的说明书中严格规定,此药只能用5%GS注射液作稀释剂,而有些护士就会随意选择溶媒用于该药的稀释,所以临床药师应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向护士解释清楚。

3.3 开展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用药咨询是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有必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有的病人提出医生开出的药能不能一起服用、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这时药师要根据具体的药物作出答复:如抗生素是不能和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等)一起服用的`,应分开或间隔一定时间服药;有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如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等)宜餐后服,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

3.4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导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必需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控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留意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对门(急)诊退药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获取信息。填写不良反应报告,特别关注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申报。

4 临床药师如何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4.1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断更新

临床药师应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及时的合理用药建议[4]。临床药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观念和知识上,应时刻掌握药物的研究动态,保持知识的更新。

4.2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会诊以及细心观察,才能从不断变化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中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发现不合理用药,并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解决,从而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5 结论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只有掌握扎实的医学、药学理论基础知识,坚持深入临床,面向患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药源性疾病诊治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

[2] 陈泰昌.开展药物咨询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事,,9(5):298.

[3] 戴生明,韩星海.临床误诊病例的思维方式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6(2):185.

篇3: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女, 27岁。因“腹痛”2 h急诊就诊。体格检查:腹软, 全腹压痛。腹部CT示隔下无游离气体诊断为急腹症。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1 mg, 半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 口唇发绀, 意识模糊。急查动脉血气 (吸空气) :p H 7.20, pa CO27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Pa O245 mm Hg。立即给予吸氧 (5 L/min) , 并经面罩机械通气。追问病史得知该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病史。临床药师认为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为阿托品阻断了乙酰胆碱受体导致呼吸肌麻痹。建议停用阿托品, 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1 mg,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消失, 血气恢复正常。

例2, 患者男, 55岁。因糖尿病住院,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 并出现Ⅰ型呼衰。胸部X线示:两下肺炎症。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 (++) 真菌培养:曲霉菌 (+) 。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0 g, bid, iv gtt) 联合伊曲康唑 (200 mg, qd, iv gtt) 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体温下降, 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因出现胃部不适, 给予多潘立酮 (10 mg, tid, po) 3 d后患者出现厌油、恶心、乏力症状, 查肝功能示患者肝功能下降。病例讨论时临床药师提出其下降原因最可能为伊曲康唑与多潘立酮合用导致伊曲康唑血药浓度升高所致。因为两者都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 合用时竞争代谢酶, 导致伊曲康唑血药浓度升高, 对肝脏毒性增加, 引起药物性肝损。建议停用多潘立酮, 伊曲康唑继续使用, 后经查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

例3, 患者男, 56岁。因“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肺部感染”入院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bid, iv gtt;氨茶碱注射液0.5 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qd, iv gtt;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 qd, iv gtt。用药第5天, 患者体温正常, 咳嗽咳痰症状有明显改善, 血电解质正常, 但出现烦躁不安、头痛、谵妄。临床药师追问病史, 得知该患者平时一直口服氨茶碱, 且以往哮喘急性发作, 多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左氧氟沙星、而未出现类似症状。故认为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头痛、谵妄的原因可能为氨茶碱中毒: (1) 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 (2) 患者为老年人, 茶碱清除率降低; (3) 平时经常口服氨茶碱, 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蓄积, 而且此次住院静脉滴注氨茶碱剂量为每天1 g, 属于每天使用的极限剂量[1]; (4) 左氧氟沙星与茶碱存在相互作用, 可以升高茶碱血药浓度。建议立即测茶碱血药浓度, 为37 mg/L。结果停用氨茶碱, 精神症状逐渐好转。

2 分析

根据以上病例, 临床药师运用药理学知识, 从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入手, 指导临床用药。

2.1 从药效学方面

如果不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 用于治病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致病。例1中, 阿托品为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 可解除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但是该患者同时伴有重症肌无力, 由于阿托品阻断了乙酰胆碱受体, 导致呼吸肌麻痹进而呼吸衰竭。因此在药物治疗前, 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 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从药物相互作用方面

多药合用时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例2中伊曲康唑和多潘立酮都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 (CYP3A4) 酶代谢, 两者合用就形成了对代谢酶的竞争, 使伊曲康唑代谢减少, 血药浓度升高, 对肝脏的毒性随之增加。当多药合用时, 临床药师要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对于会产生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的联合用药, 应及时指出。

2.3 从不良反应方面

任何药物都存在不良反应。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时有发生。预防、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点内容。检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 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等。例3中, 引起氨茶碱中毒的一个重大失误便是没有及时检测茶碱血药浓度, 直到用药第5天出现中毒症状才发现。尤其是老年人、平时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大且联合应用会增高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更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总之,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知识, 能分别从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指导临床用药, 发现、解决并防止临床存在的或潜在的用药问题。

参考文献

篇4: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体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实践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09

临床药师的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使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是药师的职责,2005年开始陆续在各科从事临床药师工作,现就如何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服务谈谈自身体会。

科普宣传

药物知识的科普宣传,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发放健康用药知识手册,介绍合理用药与疾病防治知识,并随季节更换内容。如合理用药、利国利民;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及服药方法;一些常用药物介绍,功能主治,使用范围;四季养生、合理膳食等。

全员药物知识培训

定期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讲座,使医药护工作人员学习掌握药学知识,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每个月培训1次,考试1次。

收集有权威的药学信息

通过电视媒体,去图书馆、阅览室收集权威期刊或网上查阅下载整理保管药学信息资料,确保资料的可靠性,作为医、护、患三者之间的药学顾问。

药学期刊有: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事等。

药品使用手册有:《临床药物大典》、《临床用药须知》等。

设置药物咨询服务平台

实行24小时药品咨询服务,患者通过面谈、电话可以咨询到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药物疗效、

保健等相关药物知识。我院自开通服务热线以来,咨询最多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知识。

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

病房药品储存柜管理:储存柜内药品码放整齐,药品名称、规格、效期应与贮存药品盒一致,要有一定的基数,尤其是麻醉、一类精神药品要专人专柜加锁保管,二氢埃托菲片由于出现不法分子、吸毒人员诈骗行为,因此要求护士亲自让患者舌下含服并签字。

参与查房:①与患者沟通,药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仔细聆听患者所表述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更详细的病史资料。发放宣传教育用药知识手册,使人们自觉学习获得健康用药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②与医生、护士一起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③从安全、疗效角度考虑,协助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药品及用量,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④向临床医师提供患者的用药信息;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给药途径,当时用药的依据、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描述,反应发生日期与处理等,对医师起到警示作用。⑤定期到科室了解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反应,对药房工作有何建议。病历中常出现的问题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法用量问题、皮试问题、药物过敏现象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临床药师通过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如何填报不良反应,确定不良反应类型,定期上报给药品监督管理不良反应中心。2012年4月~10月临床药师填写15份不良反应报告,指导临床填写8份不良反应报告。

制定、修订本院药品基本目录、药品集

药品基本目录按作用用途分类,书写常用药品规格、剂型、常用量;药品集收集常用药品性质、功能、使用范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药物简讯

每个月编写药物简讯,内容包括;临床出现的用药问题及改正意见,答复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药品价格与新药介绍,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定期召开药事委员会

学习药事法律法规政策,临床存在的问题,合理用药的整改意见。

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

定期培训并派临床药师向高层次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更好的指导合理用药。

药师的工作在临床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服务,需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需要多方面配合。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从合理用药开始。

力学知识。尤其是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配伍禁忌等了解。③药师没有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把好质量关;药学技术人员对药物信息了解不够;在执行处方时针对以上因素,单位主管部门应定期药学技术人员与医生缺乏沟通等。

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药师要做好审方工作,要以合理用药作为临床药学服务为中心,定期对药学信息尤其是新上市的药物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定期对自己单位用藥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新药信息宣传栏、药物咨询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药物基础知识的教育,尽最大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5: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1

1.概述

目前,全球的儿科人群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现象十分普遍,在我国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包括儿科患者(以下简称患儿)数量少于成人、在患儿开展临床试验存在特有的伦理挑战、研究中需要为患儿提供特殊保护等等,这些原因使得开展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的难度远远大于成人。基于上述原因,难以通过大规模确证性临床试验获得患儿的研究数据,支持其用于每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从伦理学考虑,采用新技术和建立新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有利于使儿科人群的痛苦最小化。因此,尽可能减少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数量,最大程度利用已有数据,通过数据外推来完善和丰富儿科人群用药信息,指导临床用药,成为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重要和必要的途径。

本指导原则重点介绍数据外推的概念和框架,阐述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外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供研发企业参考。考虑到目标人群、治疗领域和药物性质的差异,数据外推方法具有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本指导原则仅提出数据外推的一般考虑。鼓励申请人在儿科人群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与监管部门就数据外推进行沟通。

应用本指导原则时,应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ICH)和国内外其他

相关指南要求。

本指导原则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会不断完善。2.概念

外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领域,如动物试验数据外推至人体试验以确定首剂量、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数据外推至患者人群、相同机制药物或类似机制药物之间药效学数据外推等。

本指导原则中的数据外推通常是指: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已知人群的研究信息和结论,扩展到未知人群(目标人群)从而减少在未知人群开展不必要的研究。

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所使用的数据外推的主要原理是出于伦理学和效率方面的考虑,避免在目标人群开展不必要的研究,从而减少伦理学担忧,并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开展研究的领域。3.框架

数据外推包括外推假设、外推计划、外推分析,以及减低不确定性及风险等几个主要要素,外推假设、外推计划和外推分析是一个序贯且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儿科人群药物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上市前和上市后阶段。

3.1建立外推假设

整合已知数据,评价已知人群与目标人群的相似性和差异点,借助建模模拟的方法,明确提出外推假设,获得预测指标。

“已知数据”的来源包括体外试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观察性研究、类似药物研究、文献等。

评估“相似性”的考虑点包括疾病相似性(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程特征等)、人体内药物代谢及作用的相似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理作用机制等)、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的相似性及标准一致性等。

通常,预测人群间的相似度越高和预测准确度越高时,外推的可能性越大,所需额外研究数据的必要性越低。相反,如果预测人群间的相似度越低或难以预测,或者,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因素越多或影响因素较难明确时,外推的可能性越小,所需额外研究数据的必要性越高。

3.2设计外推计划

基于外推假设,制订目标人群研究,包括哪些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外推获得,哪些需要设计简化的临床试验或完整系统的临床试验。

外推计划分为以下三种:完全外推、部分外推和不进行外推。“完全外推”的外推假设通常需要满足:目标人群与已知人群间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假设(预测)具有高度准确性。

“部分外推”的外推假设通常需要满足:目标人群与已知人群间具

有一定相似性,和/或,假设(预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不进行外推”的外推假设通常需要满足:目标人群与已知人群间不具有相似性,和/或,假设(预测)具有高度不准确性。

3.3实施外推分析

解释在目标人群中获得的有限数据,验证外推假设,确证/验证已知人群和目标人群相似性。如假设未被验证,修改完善建模模拟,调整更新外推假设和外推计划,再进行外推分析。3.4减低不确定性及风险

应充分评价数据外推的可靠性,明确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减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策略。若基于目标人群的验证性数据有限,可能难以在上市前解释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则需要制订上市后研究计划。4.建模模拟

建模模拟(Modeling and Simulation,M&S)是基于数据(体外、动物、临床、文献)、假设(基于数学/统计模型描述数据)、学习(保留与假设相关的信息)、预测(基于假设的数据模拟预测和优化未来的试验结果)和确证(与外部数据比较)的数据模型方法。

建模模拟并不能完全替代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应被看作是一种优化方法,用于汇总数据,描述已知人群的特征并量化评估人群间差异,为后续研究决策提供预测证据。通过建模模拟选择最利于信息获取的试验人群,确定最合理的样本量,预测给药剂量等。建模模拟

的条件很复杂,需要考虑到与目标适应症、目标人群、试验药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鉴于现有知识理论的不足,对于人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差异无法做到精确的判断,会给建模模拟带来困难。在外推假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对建模模拟数据结果的影响并予以分析。5.基本原则和要求 5.1.中国成人数据的外推

成人临床试验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儿科人群临床试验的开展,将有限的儿科人群试验资源合理安排在研究的关键环节。基于现有认识,成人临床试验数据向儿科人群的外推仅限于疗效数据;而儿科人群安全性数据的获得则需要在儿科人群中开展试验。

决策(或推断)成人临床试验疗效数据能否外推以及如何外推是有科学基础的。首先,需要对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段人群器官功能的差异及对药理学特征的影响、疾病知识、流行病学情况、非临床实验数据、相同或类似机制药物在成人及儿科人群间的药动学、药效学、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等。然后,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决策(或推断):

(1)目标适应症的疾病进程和治疗反应在成人和儿科人群间是否相似;

(2)药物的体内暴露效应关系(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

在成人和儿科人群间是否相似。

如果通过综合分析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后,结论支持(1)和(2)均相似,那么,可选择合适的儿科人群开展多剂量的单次给药PK试验,通过药物体内暴露(PK数据)的桥接,从成人剂量外推拟用于儿科人群的剂量。随后,采用拟定的剂量在特定的儿科人群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重点是获得该人群的安全性数据,同时,可以验证拟定剂量的合理性。

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如果(1)和(2)均相似,但药物仅通过局部暴露发挥药效作用且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拟用于儿科人群的剂量与成人剂量相同时(如局部外用药物),可以不再开展儿科人群的PK试验来探索剂量,仅采用拟定的剂量在特定的儿科人群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重点是获得该人群的安全性数据,同时,可以验证拟定剂量的合理性。

如果通过综合分析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后,结论支持(1)相似,(2)不相似或难以确定,那么,可以选择合适的儿科人群开展PK/PD试验,用以揭示该药物在儿科人群的体内暴露效应关系,并与成人的体内暴露效应关系进行比较。如果证明可以外推,则采用拟定的剂量在特定的儿科人群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重点是获得该人群的安全性数据,同时,可以验证拟定剂量的合理性。如果比较结果提示不具备外推成人疗效数据的条件,那么,需开展全面系统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

如果通过综合分析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后,结论支持(1)和(2)均不相似或难以确定,不具备外推成人疗效数据的条件,那么,需开展全面系统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

以上方法也适用于决策(或推断)大年龄段儿科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向低龄儿科人群的外推。5.2.国外儿科人群数据的外推

在国外已有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情况下,首先应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和疾病进展预后等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评价国内外成年患者试验数据中,重点针对种族差异进行评价,包括是否存在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医疗实践、安全有效性数据)等方面的差异,如在上述各方面差异性比较中有充分证据表明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沿用国外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5.3.已有文献或其他支持性数据的外推

原则上,前瞻性研究是作为制定和完善说明书的重要依据。但就儿童用药而言,有一些药物已在儿科人群的临床实践中广泛超说明书使用。这些广泛超说明书使用的儿童用药通常都可以查询到大量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文献,包括研究者发起的各类研究,有的儿童用药信息已被纳入临床用药指南,有的已被制定成为专家共识。此类已有大量相关文献信息的药物,在采用已有信息作为修订、完善说明书中儿科人群用药信息的主要依据时,应按照回顾性数据汇总分析的方法和标

准进行研究和评价。

对于多个独立开展的各类研究结果进行文献汇总和分析时,应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目前,Meta分析方法已建立针对多个不同来源数据(包括文献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将该分析作为关键性证据)的体系。虽然,与前瞻性研究的提出假设、再验证假设的过程相比,回顾性研究在客观性和稳健性方面存在不足,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对于难以实施大规模确证性研究的儿科用药,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采用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仍可以形成较为确定和可靠的结果,用于支持说明书的完善和修订。

在采用Meta分析时,应严格按照Meta分析方法学的要求,预先制定分析计划,全面和系统地收集所有相关研究的信息,并逐个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根据每个研究的质量不同分别进行处理,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综合的结论。同时,在针对每个临床试验进行评价时,除关注研究设计的质量,还应考虑数据质量,保证纳入分析的数据具备真实可靠性和完整性。

英文缩写

篇6:执业药师对心血管患者的用药指导

1 对于以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患者的指导

阿司匹林为百年老药,在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的环节中,花费小、收益大、效价比高、含金量高。50岁以上人群中每天口服一粒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脑血管事件下降25%~33%。可以说在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上,阿司匹林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购药患者,执业药师一定要详细询问其是否有既往出血史,并对出血风险进行分析。要告知患者,时刻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和出血症状,对于敏感患者,可酌情监视用量或停药。对于哮喘患者,由于阿司匹林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即所谓的阿司匹林哮喘,应用肾上腺素难以奏效,故哮喘患者严禁使用阿司匹林。对于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做到无禁忌证不停药。该药商品名包括新散立、新散立通、佩比加、赛宁、博尔心、拜阿司匹林灵、伯基、介宁、艾比西等。

2 对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指导

硝酸甘油为此类药物的代表,其他还有诸如耐绞宁、贴保宁、永保心灵、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长效消心痛、异舒吉气雾剂/针剂、德明丽珠欣乐、莫诺美地、莫诺确特、依姆多异乐定、异乐定长效、益辛保、德脉宁等,该类药物长期使用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耐药性,对于疑似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执业药师可建议其采用合理的给药方法如间歇给药法或偏心给药法。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在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时,采用间歇给药法或偏心给药法,在深夜或凌晨时,体内药浓度降低至最低水平,易发生心绞痛,这种现象即所谓的“零点现象”或“反跳现象”。对此可采用逐渐增量法,即早、中、晚分别给予消心痛5、10、15 mg,可避免耐药和“零点”现象的发生。采用偏心给药法,并在睡前加服1次非硝酸酯类扩血管药,如硫氮唑酮、左氨氯地平等,既可避免硝酸酯耐药,又可避免“零点”现象的发生。对于稳定性心绞痛可采用体力活动前临时预防性服用硝酸酯,或出现胸闷先兆时再舌下含服,平时不用硝酸酯类药,这样也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由于该类药物可导致眼及颅内血管扩张,使眼及颅内压升高,所以青光眼患者应慎用。血管扩张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也非常常见,执业药师应提醒患者用药后注意体位变化时低血压的发生。

3 对高血脂患者的用药指导

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以其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而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很多患者认为血脂水平只要调到正常,就可以停用调血脂药物。执业药师应指导该类患者,掌握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多向性。对于冠心病或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以及高危患者,均应根据具体情况使血脂水平稳定在更严格的范围之内,而不仅限于正常范围。对于长期用药者,要提醒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减量,也可加用普罗布考。对三酰甘油升高的患者,可建议服用β类药物。

4 对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指导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的一线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阿替洛尔等,对于交感活性增高的年轻患者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但对于心率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要慎用。对于兼有糖尿病的患者,执业药师要建议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既可加快低血糖的恢复,又可在低血糖时避免产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血压上升。另外由于老年人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差,个体差异明显,对于从未服过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更加小心,开始剂量必须从常规剂量的1/4开始,口服后密切观察2~4 h,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方可逐渐加量。

5 对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患者的指导

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用于心律失常(如维拉帕米)和冠心病心绞痛(如硫氮卓酮)。对于使用该药物的患者,执业药师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观察下肢的浮肿,一旦出现,可加服适量利尿剂进行改善。另外由于钙内流受阻,使肠道平滑肌高度松弛,常可引起便秘,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这是该药一大缺陷。对此可服用一些中药缓泻药缓解症状,对于有习惯性便秘者,不建议服用。由于有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及负性肌力作用等副作用,对房室传导障碍及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应谨慎,执业药师应慎重推荐。使用该类药物在停药时还要格外注意,必须逐渐减量,在1~2周内实现,以避免出现血压反跳、心绞痛加重,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和高血压危象等停药综合征。

6 对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患者的用药指导

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患者常规给予此类药物,可以延缓心血管重构,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减少病死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包括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奎那普利、雷米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螺普利、福辛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国内应用最多的是氯沙坦、缬沙坦。药师要向患者说明此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咳嗽,在发生咳嗽时,一定要确认是由于呼吸道的原因还是药物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药物导致的对咳嗽无法耐受,可以换用其他药物,如尚可耐受,则耐心等待约4周时间,咳嗽可能会减轻。

7 对使用利尿药患者的指导

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指出,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利尿剂是其中之一。和许多药物一样,虽然利尿剂也有潜在的不良反应,但仍然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和非噻嗪类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寿比山、钠催离)等,在我国,治疗高血压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吲达帕胺(寿比山)。服用利尿降压药会产生某些副作用,如低钾血症、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血中尿素氮升高等。执业药师要指导患者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适当加量,尤其老年患者用强效降压利尿剂时,初始剂量应小,以防排钠过多、血压过低。建议患者联合应用保钾药,防治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因噻嗪类利尿剂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故应慎重使用。

对心血管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执业药师必须仔细了解病情及疾病症状,指导患者恰如其分地用药,一是要减少用药剂量,一般来说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个体的最适剂量,一般用量达到成人的1/2或4/3;二是要坚持联合用药的原则,即以最小的剂量和最少的药物种类获得最大的疗效,并保护好自身重要器官;三是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选药时指导患者抓住主要矛盾,尽可能减少药物带来的继发伤害;四是择时原则,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指导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长时间维持良好生活方式,包括戒烟、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少量饮酒、维持一定的体重等,增强药物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执业药师要发挥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职能,对心血管患者做好常规用药指导的同时,还有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特殊指导,主要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患者的指导,帮助患者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关键词:执业药师,心血管病患者,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290.

[2]康维强,宋达琳.老年心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6-198.

[3]任建杰,冉怀东.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1(2):12-13.

篇7:药师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60例联合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55.8岁。Ⅰ级高血压10例,Ⅱ级高血压36例,Ⅲ级高血压14例,每位患者平均跟踪指导12个月,血压控制达到正常标准者55例,约占91.67%。未达正常标准5例,约占8.33%。

1.2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法常用的抗高血压药有六大类,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2]。大多数患者都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应用降压药要参照以下原则。

1.2.1将具有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合用,以发挥每种药物的最大降压作用。如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利尿药可以消除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时所产生的水钠潴留,但可以促使有升压作用的肾素分泌,而β受体阻滞剂反过来又能轻度抑制肾素分泌,加之这两类药物没有相同或相似的不良反应,价格又很低廉,因此,是很好的药物组合,常常作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没有明显血糖、血脂、血尿酸等代谢异常者的首选药物组合。

1.2.2将两种降压药物合用,以消除“代偿作用”。当血压下降时,人体往往会产生一种阻止血压进一步下降的反应,这在医学上称为“代偿作用”,适宜的联合用药可以消除这种代偿作用。如长时间使用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会因为降压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水钠潴留,这种代偿作用会限制药物的降压作用,这时合用利尿药可以消除可乐定产生的水钠潴留,因此,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

1.2.3将两种降压药合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或副反应。如钙通道阻滞剂在扩血管、降压的同时会反射性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患者常感到心慌,如果此时合用β受体阻滞剂,就可以利用其减慢心率的作用,消除其加快心率的不良反应。另外,ACEI类降压药长期服用,有轻度升高血钾及产生水钠潴留的作用,当使用排钾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后,既可消除水钠潴留,又有平衡血钾作用,因此,也是很好的药物组合。

1.2.4如果两种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相同或相似就不宜联合应用。如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宜与缓释异搏定合用,因合用后可能引起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β受体阻滞剂与恬尔心缓释片都具有心脏抑制作用,虽然较轻,但应慎用。两种排钾利尿药合用,如氢氯噻嗪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如珍菊降压片)与吲哚帕胺(寿比山)合用,可引起严重的低钾血症。

2护理指导

2.1疾病知识指导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嗜盐等因素有关。早期可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也可有头晕、眼花、耳鸣、乏力等症状。血压持久增高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通过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情况,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测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2.2用药指导(1)降压药物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2)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都有不同,用药要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才能保证安全、有效,既增加降压作用,又能减少不良反应。(3)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4)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从坐位、起立或从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馒,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5)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2.3饮食护理(1)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2)肥胖者应降低每日热量的摄人以减轻体重,因为肥胖与血压增高有关。(3)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因为高钠低钾的摄入与高血压发病有关。(4)戒烟,避免过度饮酒。

2.4休息、活动指导(1)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2)合理安排运动量,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3],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参考文献

[1]林开秀.高血压患者的联合用药与护理指导.黑龙江医学,2010, 34(12):953.

[2]闫小青.高血压治疗的合理用药.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 (4):92.

篇8:肉鸡饲养安全用药原则

鸡没有汗腺, 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肉鸡缺乏充分的胆碱酯酶储备, 对抗胆碱酶药非常敏感, 所以驱除肉鸡线虫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肉鸡的肾小球结构简单, 有效过滤面积小, 对肌注后经肾排泄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鸡有丰富的气囊, 气雾给药效果好。

二、注意药物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 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 要错开一定时间使用。

三、正确把握药物的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其固有的结构和一定的作用范围, 因此, 要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 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 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 做到对症下药, 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 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症状无效, 因为神经症状多为脑部损伤, 而抗菌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

四、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

药物的首次用量可适当增加, 随后几天用维持量。一般用药疗程为3~5天, 停药过早易导致复发。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使禽患软骨病, 同时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使造成药物中毒。在通过饮水或拌料给药时, 药物要均匀, 且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 否则既无治疗作用, 又会因浓度大而造成鸡只药物中毒。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鸡只的饮水量, 且饮用水必须清洁、中性。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药物以拌料为宜, 拌料给药时应遵循“由少至多, 逐渐拌均匀”的原则, 否则搅拌不均匀易引起中毒或影响疗效。鸡只饮水量与气温有关, 夏天饮水给药时应降低药物浓度, 约为拌料量的一半。

五、要注意药物残留

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 尽量选用残留期短的药物, 鸡群出栏前7天停用一切药物, 避免药残危害公共卫生。要慎用毒性较大的药物, 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 如喹乙醇等。

六、饲用抗生素用量不宜过大

上一篇:《摘抄》经典语句下一篇:老成持重是不是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