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关羽刮骨疗毒》教材教案

2024-05-07

小学五年级语文《关羽刮骨疗毒》教材教案(共2篇)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关羽刮骨疗毒》教材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能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2.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相信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将军你们知道是谁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关羽刮骨疗毒)注意“毒”下半部分“母”的笔顺。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竖折、横折钩、点、横、点”。谁来读课题。

3、简介《三国志》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自己轻声读一读。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回顾学习古文的方法:(1)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或译文、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3)熟读古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法。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轻声读读古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译文或字典初步了解这篇古文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在旁边打上问号。

3、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习:镞、炙(1)理解“镞”的意思。

(2)认读词语:割炙引酒,注意“炙”读准翘舌音(3)根据“炙”的字形,理解字义。

“炙”上半部分是撇、横撇、点、点,下面是个火。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炙的上半部分是“肉”字的变形。你们看,古时候的“肉”字是这样写的。现在请你再来看看炙,能否根据它的字形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4、点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5、读古文不仅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更要注意借助注释、译文和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就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这些多音字。(1)交流“为”、“中”、“创”的读音 ●为流失所中:第二声,它解释为“被”

●后创虽愈、破臂作创:意思是“伤口”,读第一声 ●理解“破臂作创”的意思。(2)齐读古文,注意读准字音。

6、三读古文,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1)师范读(2)生自己尝试。(3)齐读。

7、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共同解决。(如提问“乃”、“引酒”的意思,可放到研读课文时解决。)

8、现在,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三、研读古文

1、羽为何要刮骨疗毒呢?轻声读读这两句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羽刮骨疗毒的原因。

(1)预设: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这支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了,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这支箭的箭头有毒,毒已经深入到骨头,应当用刀剖开手臂刮去骨上的毒,这样,以后这里的病患才能除去。(2)师:这里的“尝”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品尝”,在这里应解释为(曾经)。(3)小结方法:看来有些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在理解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古今词意不同的字。

2、原来羽刮骨疗毒是因为他曾经被乱箭射中,并且那支箭贯其左臂。这个“贯”能否改为“中”?

小结写法:你们看,一个“贯”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关羽伤势严重,动词用得相当准确。

3、还从哪儿可以看出羽伤势严重?(医生说的话)

4、指导朗读“医生的话”(1)理解句中“耳”的意思。

小结:在文言文中,有些字是没有具体的意思的,大多放在最后表示一种语气,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呀”等等。(2)理解“乃”在这里的意思。

A.同学们,“乃”是什么意思?我们查查字典。

B.交流,“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三项,这里应选:副词,才,就。C.究竟是解释为“才”好,还是“就”好呢?把它们分别代入句子中读读,想一想。(“才”让我们感觉病患除掉是不容易的,突出了关羽伤势严重,在这里,解释为“才”更好一些。)

(3)想想医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4)指名感情朗读医生说的话。(5)齐读

5、背诵两句话,注意在背诵的时候也要像刚才那样表达出情感。(1)自己多读几遍,尝试背诵。(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尝试背诵。(4)全班试背。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再次小结学古文的方法。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抄写古文。

2、解释下列词语。

(1)镞:()(2)炙:()

3、有感情地背诵第一、第二句话,说说关羽刮骨疗毒的原因并将它写下来。

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关羽刮骨疗毒》教材教案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的时候,关公与庞德交战,庞德放冷箭射中关公左臂。不过这一次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了之后,很快就痊愈了。

关公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威震天下,不久就包围樊城,亲自到樊城北门,立马扬鞭,对城头的守将喊:“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华佗为关公诊治:“此乃箭弩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怎样治疗呢?华佗说,在静处立一根柱子,上面钉一个大环,请关公将臂膊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用被子蒙住头。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

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手术开始了。关公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臂令华佗割之。华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个大盆在臂下接血。华佗说:“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关公说:“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见骨上已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表情。

手术作得很顺利,不一会就血流满盆。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站起来,大笑说:“此臂伸舒自如,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这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说明了华佗医术的高超,也说明关公的.神威,实非一般人可比。

现在看来,做这样的手术,是必然要麻醉的,况且华佗又有“麻沸散”,麻醉效果很好,可《三国演义》中倒没有写用麻药,这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勇敢,在疼痛面前不同于一般人,是艺术的夸张。从医学的观点看,即使是勇敢的人,手术也是要用麻药的。

上一篇:会议方案下一篇:《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视角解读论文5则范文